汽车运行材料-自考考试大纲
汽车材料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_汽车运行材料 江西自学考试

名词解释:●强度:指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材料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在被制成各种零部件的过程中适应加工的性能。
●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只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很小。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尺寸很小。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亚晶界:再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他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结合起来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叫组元。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形成固相的晶格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
●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的组元间发生互相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称金属间化合物,它的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用分子式来表示其组成。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是金属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固溶强化。
●弥散强化:合金中以固溶体为主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会提高合金的强度。
硬度及耐磨性。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气态物质,于定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并生成固态沉积膜的工艺过程。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一部分原子而组成的固溶体。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化学物质,选取各组成成分的优点组合起来而得到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功能材料:指具有某种或某些特殊物理性能或功能的材料。
●热处理:是指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未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

汽车运用工程复习提纲一、概念解释 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通常有:汽车动力性、汽车燃料经济性能、汽车制动性、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平顺性和汽车通过性能。
2.侧偏力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 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yF ,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Y F ,使得车轮发生侧偏现象,这个力Y F 称为侧偏力。
3.地面制动力制动力习惯上是指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上的与汽车行驶方向相反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b F 。
4.汽车制动性能汽车制动性能,是指汽车在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另外也包括在一定坡道能长时间停放的能力。
5. 滑动(移)率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的多少,即%100⨯-=www u r u s ω滑动率s 的数值代表了车轮运动成份所占的比例,滑动率越大,滑动成份越多。
6. 同步附着系数具有固定的β线与I 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0ϕ,被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7. 汽车动力因数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t wF F D G-=,则D 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
8.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与防止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本身的几何参数。
它们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等。
9.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汽车动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的好坏通常以汽车加速性、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
10.回正力矩回正力矩是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 轴方向恢复直线行驶的力矩。
11. 汽车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最小离地间隙C 是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12.制动距离制动距离S 是指汽车以给定的初速0a u ,从踩到制动踏板至汽车停住所行驶的距离。
13. 滚动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可视为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或单位汽车重力所需之推力。
汽车运行材料复习提纲

汽车运行材料复习提纲题型:一、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30 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
)四、分析题(每小题4分,共24 分。
)五、论述题(每题8 分,共16 分。
)填空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考试范围1. 绪论石油的勘探方法分类,石油开采工程。
石油的组分,包括油质、胶纸、沥青质、碳质等。
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汽油)的炼制方法2. 车用汽油汽油的使用性能要求。
汽油的蒸发性评价指标。
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的选用。
3. 车用轻柴油柴油与汽油的区别。
柴油的主要性能要求。
柴油的低温流动性(凝点、浊点、冷滤点)。
柴油的雾化和蒸发性(雾化和蒸发性评价指标、蒸发性评价指标、粘度分类、闪点)柴油的牌号。
柴油的燃烧性评价指标。
柴油的选用。
4. 车用替代燃料替代燃料的分类替代燃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5. 发动机润滑油润滑油的作用润滑油的主要使用性能,七个性能。
发动机润滑油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类与规格发动机润滑油的选择,包括使用性能和黏度级别。
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与更换6. 车辆齿轮油齿轮油的使用性能齿轮油的分类与规格车辆齿轮油的选择7. 汽车液力传动油液力传动油的作用液力传动油的分类与规格8. 车用润滑脂润滑脂的组成、分类(表)润滑脂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是名词解释)锂基润滑脂的特点润滑脂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9. 汽车制动液制动液的作用与分类。
制动液的使用性能要求。
制动液的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主要是名词解释)制动液的使用。
10. 液压系统用油使用性能要求液压油的选择与使用11. 车用其他工作液冷却液的作用冷却液的选择与使用制冷剂的性能要求制冷剂的分类汽车空调制冷剂的使用12. 汽车轮胎轮胎的构造轮胎的分类轮胎规格与表示方法轮胎的使用与选择分析题、论述题考试范围第二章1、汽油的工作特性与使用技巧有哪些?1)在短时间内由液体状态蒸发成气体状态,并与空气均与混合,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平稳,快速地燃烧,完成对外做功。
汽车运行材料自考

8
★★★汽车运行材料 ★★★
石油中的烷烃包括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它是指有机 物构架中的碳骨架的结构是直链结构还是含有支链。凡是 骨架含有碳支链的有机物都是异构体;凡是直链结构没有 其他碳支链的都是正构体。 常温下,烷烃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好,仅次于芳香烃,
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则容易分解成醇、醛、醚等一系列氧
13
★★★汽车运行材料 ★★★
4、不饱和烃——烯烃
烯烃为不饱和烃,其分子通式为CnH2n、 CnH2n-2;
它的化学稳定性最差,易氧化形成胶质,但其辛烷
值较高,凝点较低。
汽油中的烯烃可使汽油的辛烷值提高,但其化学性 质较活泼,安定性差,易氧化变质;同时,小分子烃易 结合成大分子烃,使油品质量变坏,酸性物、胶状物增 多,所以储存时易氧化。
5 、 -20 号 轻 柴 油 适 用 于 风 险 率 为 10% 的 最 低 气 温 在 -14℃ 以 上 的 地 区 使 用 ;
6 、 -35 号 轻 柴 油 适 用 于 风 险 率 为 10% 的 最 低 气 温 在 -29℃ 以 上 的 地 区 使 用 ; 7、-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4℃以上的地区使用;
——汽油蒸发性对发动机的影响 汽油的蒸发性好,容易汽化,与空气混合就均匀,可燃 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就快,且燃烧得也完全,所以发动机容易 起动,加速及时,各工况间转换灵敏柔和,机械磨损减少,
汽油消耗降低。
反之,汽油的蒸发性不好,则难以在低温条件下形成足 够浓度的混合气,使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
如果汽油的蒸发性过强也会引发许多问题。如贮存过程
11
★★★汽车运行材料 ★★★
3、芳香烃 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有CnH2n-6、 CnH2n-12、 CnH2n-18 等,是一种碳原子呈环状结合、单双键交替的不饱和烃。 最简单的芳香烃是苯、甲苯、二甲苯,其安定性比烷烃和
(汽车行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汽车汽车专业基础与实务(汽车类)

(汽车行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汽车汽车专业基础与实务(汽车类)《汽车专业基础和实务(初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汽车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汽车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第二部分的无轨电车运行和保养涉及的内容,是从事无轨电车运行和保养的申报人额外需要复习的知识,其他申报人员不需复习。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汽车专业基础和实务(初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壹壹年壹月第壹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及要求:机械制图掌握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几何作图、平面图形尺寸标注、投影知识、组合体视图、图样画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标准件、齿轮和弹簧的画法;掌握零件图,包括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零件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熟悉装配图,包括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装配图的画法;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
02576 汽车构造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代码:0257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汽车构造》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学位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总体构造、发动机、底盘及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组成、作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与其它课程相比较,该课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教学内容的技术性含量较多。
课程中涉及到比较多的复杂机械结构,技术性含量较高。
第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比较强。
课程内容虽然有一定理论成分,但更多的是侧重于应用性知识。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总体构造、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汽车发动机各大组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底盘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汽车的分类与组成,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组成、作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学位课程,是《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电控新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总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学习的目的是知道汽车及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理解汽车的分类和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并领会汽车总体构造和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汽车总体构造、汽车分类(重点)识记:汽车的基本组成、汽车传动系统的布置。
理解:汽车分类。
应用:汽车的基本组成。
(二)汽车行驶基本原理、汽车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次重点)识记: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
理解:驱动条件、附着条件、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
应用:附着条件、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
(三)汽车工业发展简介(一般)理解:汽车的发明、汽车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学习目的是识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与进排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及起动系统功用、领会其基本原理。
《汽车运用工程》自考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汽车运用工程》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独立本科段) 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汽车运用条件的特性、汽车使用性能及其合理使用、汽车公害及防治、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及其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运用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有效地使用车辆,以较低的消耗来较大地发挥汽车的使用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毕业后从事汽车技术使用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 深刻理解汽车动力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行驶安全性、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这五大汽车指标的概念、相应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2. 熟练掌握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坏路和无路等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3. 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4. 掌握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汽车构造、内燃机原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第二章汽车动力性第三章汽车使用经济性第四章汽车行驶安全性次重点章节:第五章汽车的公害第七章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第八章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第九章汽车使用寿命普通章节: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六章汽车通过性和汽车平顺性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了解汽车运行工况的主要参数,掌握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同时掌握汽车使用的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等对汽车使用的影响。
难点:汽车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1. 气候条件2. 道路条件3. 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4. 运输条件5. 汽车运用水平6. 汽车运行技术条件第二节汽车运行工况汽车运行工况的参数。
《汽车运行材料》复习资料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运行材料课程复习辅导资料2011年06月前言教材建设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开展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便广大考生参加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汽车运行材料》课程考试,我们编写了这本复习辅导资料。
资料中所涉及的学习要点及复习题是基本的、主要的和全面的。
考生应认真对照资料进行复习,这不仅对于帮助考生参加考试,更重要的是对于帮助考生完整系统的消化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极为有利的。
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之时间仓促,资料中难免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考生不吝指正。
编者目录第一章汽车材料概论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二章金属材料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三章高分子材料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四章汽车其他工程材料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五章汽车燃料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六章汽车用润滑材料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七章汽车工作液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八章汽车美容材料学习要点及复习题第九章汽车运行材料课程考试模拟卷第十章汽车运行材料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汽车材料概论[学习要点]一、概述了解: 汽车的主要构成和汽车材料的应用汽车结构: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电子设备。
汽车应用材料:包括汽车工程材料和汽车运行材料。
二、材料的性能了解: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
三、汽车零部件的失效形式与选材;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失效形式与选材原则。
失效形式:过量变形、断裂失效、表面损伤失效。
选材原则:使用性能原则、工艺性能原则、经济性原则。
[复习题]一、填空题1. 表征材料强度的指标主要有弹性模量、弹性极限、、抗拉强度。
2. 最常见的硬度指标有和。
3.疲劳失效具有和突发性。
二、单项选择题1、热膨胀性是材料的()性能。
A、力学B、物理C、化学D、工艺2、下列属于汽车运行材料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汽车运行材料概念汽车运行材料,是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使用周期短,消耗费用较大,对车辆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的一些非金属材料。
2、汽车运行材料基本内容按照对汽车运行的作用和消耗方式不同,可分为:车用燃料、车用润滑油料、车用工作液和汽车轮胎第2章石油的基本知识(三)考核知识点1、石油的组成:碳、氢、硫、氧、氮2、石油的分类:⑴按原油密度分:轻质、中质、重质原油⑵硫含量分:低硫、含硫、高硫原油⑶蜡含量分:低蜡、含蜡、多蜡原油⑷按胶含量:低胶、含胶、多胶⑸按特性因素分:石蜡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环烷基原油⑹按关健馏分特性分类3、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的分类石油产品:石油气体、汽油、柴油、煤油、润滑剂、沥青、重柴油、重油、渣油润滑剂:脂肪酸及其金属皂类、酯类、酰胺类、石蜡及烃类4、润滑油添加剂的作用:按作用分为清净分散剂、抗氧化腐剂、金属钝化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降凝剂、抗泡沫剂等。
1、净分散剂作用可分为酸中和、增溶、分散和洗涤等四个方面。
2、氧抗腐剂其作用可以抑制油品氧化.3、金属钝化剂也是一种抗氧剂,但本身并无抗氧化作用,而是间接地"钝化"金属活性,抑制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油品氧化其催化作用,减少油品的败坏,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
4、积压抗磨剂它的作用是其分解产物在摩擦高温下与金属起反应,生成剪切应力和熔点都比纯金属低的化合物,从而防止接触表面咬合和焊溶,有效的保护金属表面。
5、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能使润滑油增加油膜强度,减少摩擦系数,提高抗磨损能力,降低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的添加剂6、粘度指数改进剂用来配制稠化剂油,使配制的油品具有优良的粘温性能,使其低温起动性好,油耗低和具有一定的抗磨作用。
7、防锈剂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以抑制氧及水,特别是谁对金属表面的接触,使金属不致锈蚀。
8、降凝剂作用主要是降低油品的凝固点,并保证油品在低温下能够流动。
9、抗泡沫剂液压油、压缩机油等油品可能遇到开机、停机频繁的工作条件,内燃机油、齿轮箱油等循环系统的搅拌又比较激烈,常常会产生大量泡沫,造成能量传递和供油故障。
抗泡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机械抗泡和化学抗泡。
(四)考核要求1、石油的组成(1)识记: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的非烃类组成(2)领会:石油烃类组成的特性2、石油的分类(1)识记:工业分类法,化学分类法(2)领会:商品分类法,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第3章车用汽油3.1 汽油的使用性能(一)蒸发性(重点)定义:汽油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性质;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汽油的蒸发性好,容易汽化,与空气混合就均匀,可燃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就快,且燃烧得也完全,所以发动机容易起动,加速及时,各工况间转换灵敏柔和,机械磨损减少,汽油消耗降低。
反之,汽油蒸发性不好,则难以在低温条件下形成足够浓度的混合气,使发动机低温启动困难。
(二)抗爆性(重点)定义:汽油在汽油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不产生爆燃的性能;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可减少爆燃对发动机的危害即减少发动机强烈冲击波的作用,降低爆燃产生的高温和高压。
(三)氧化安定性(重点)定义: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生胶而保持自身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P41(四)腐蚀性(重点)P45定义:由非烃类物质引起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五)无害性(一般):指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后的燃烧产物不对机动车排放、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性能。
P49(六)机械杂质和水分(一般):P503.2 汽油蒸发性的评定指标(一)馏程(重点)典型馏分的蒸发温度(初馏点,10%蒸发温度,50%蒸发温度,90%蒸发温度,终馏点)残留量(是对100mL汽油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时,不能被蒸发的残留物质与100mL汽油的体积百分比)典型馏分蒸发温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P30,测定方法:即记录温度点和计量残留物P32。
(二)饱和蒸气压(重点)定义: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汽油在适当的试验仪器中蒸发达到平衡状态时,汽油蒸发所显示的最大压力。
及对使用的影响:对燃油供给系产生气阻的倾向有直接影响,同时还与汽油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蒸发损耗的倾向有密切关系。
测定方法:汽油馏程测定仪3.3 汽油抗爆性的评定指标(一)辛烷值(重点)定义:表示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抗爆性的一个约定数。
分类:马达法辛烷值和研究法辛烷值。
(二)抗爆指数(次重点)定义:是汽油马达法辛烷值与研究法辛烷值的平均值。
意义:较全面地反映汽油在车辆运行中的抗爆能力。
(三)辛烷值测定法(次重点)ASTM-CFR试验机3.4 汽油氧化安定性的评定指标(一)实际胶质(重点)定义: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汽油蒸发残留物中正庚烷的不溶部分;及其对使用的影响,测定法:先使已知量的汽油在控制温度和空气流的条件下蒸发,再在蒸发残留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正庚烷,并在轻轻地转动后静置,小心的倒掉正庚烷溶液,并重复按上述步骤进行抽取提馏,最后按规定的方法称重和计算便可测得汽油的实际胶质。
(二)诱导期(重点)定义:指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
及其对使用的影响,测定法:将100mL被测汽油注入玻璃油杯内,再将玻璃油杯置于金属氧弹中。
向金属氧弹中充入氧气,使压力达到0.7MPa,再把金属氧弹置入100℃水浴中,观察金属氧弹内的压力变化。
3.5 汽油腐蚀性的评定指标(一)硫含量(重点)定义:指存在于汽油中的硫和一切硫化物中的硫的总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表示。
及其对使用的影响,测定法:将一定数量的汽油试样注入带有灯芯的燃烧灯中,并让汽油渗透灯芯,剪掉灯芯在灯管外的露出部分。
再将燃烧灯调整合适,称其质量。
(二)硫醇(次重点)博士试验,硫醇硫测定。
P48(三)铜片腐蚀试验(一般):直接用铜片检查汽油有无腐蚀作用的试验。
P47(四)水溶性酸或碱(一般):判定汽油中是否存在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P493.6 车用汽油规范或标准(一)世界燃料规范——无铅汽油(一般)分类规范。
(二)我国车用汽油标准(次重点)标准号,汽油牌号:90号,93号,95号。
(三)我国车用乙醇汽油标准(一般)牌号:90号,93号,95号。
3.7 车用汽油的选用(一)汽油的选择(重点)选择原则:1,按说明书规定选用;2,若一时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用牌号相近的汽油暂时代用,但必须对汽油机进行适当的调整;3,装有三元催化转化器和氧传感器的汽车尽量选择含铅量低的汽油;4,推广使用加入有效的汽油清净剂的汽油;5,注意季节变化、车辆使用地区变化等外界条件改变对汽油选择的影响。
(二)燃料管理和安全使用(次重点)燃料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蒸发损失、氧化变质、外界污染。
预防燃料蒸发和变质的措施燃料的安全保管:1,采用合理的贮存方式;2,正确选择贮油容器。
(三)考核知识点1、汽油的使用性能2、各使用性能的评定指标3、车用汽油的规范4、车用汽油的选用(四)考核要求1、汽油的使用性能(1)识记:各种性能的定义(2)领会:各种使用性能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2、各使用性能的评定指标(1)识记:各评定指标的概念(2)领会:各指标代表的意义及测定方法。
3、车用汽油的规范(1)识记:车用汽油的牌号及标准4、车用汽油的选用(1)识记:选择原则,燃料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预防燃料蒸发和变质的措施,燃料的安全保管(2)简单应用:如何合理选择汽油。
第4章车用柴油4.1 柴油的使用性能(一)低温流动性(重点)定义:指在低温条件下轻柴油具有一定的流动状态的性能。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二)燃烧性(重点)定义:指柴油在柴油机中是否容易着火,并防止柴油机发生工作粗暴现象的能力。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柴油经喷咀喷入气缸后,在高温高压空气中迅速雾化、蒸发,与高温空气充分化合形成混合气。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混合气中的烃类分子与氧化应生成过氧化和物,当过氧化和物积累到一定浓度达到自燃点时开始燃烧、爆炸,并释放能量推动活塞做功。
(三)雾化和蒸发性(重点)定义:指轻柴油在柴油机气缸内经喷油器喷出时分散成液体雾粒及液体雾粒汽化蒸发的能力。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对柴油机动力的正常发挥,减少机件磨损,降低油耗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四)安定性(重点)定义:包括贮存安定性和热安定性,贮存安定性是指柴油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保持外观、组成和使用性能不变的能力;热安定性是指柴油在柴油机的高温条件下,以及溶解氧的作用下,发生变质的倾向。
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五)腐蚀性(一般):主要由其中的硫化物和有机酸等成分产生的。
P71(六)无害性(一般):(七)清洁性(一般):指轻柴油中不应含有机械杂质和水分,燃烧不产生灰分等。
P714.2 柴油低温流动性的评定指标(一)凝点(重点)概念:轻柴油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冷却到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测定方法:先将试样装入试管,再将试管放在冷却器中进行冷却。
当试样的温度冷却到预期温度时,将放在冷却器中的试管倾斜45度,保持1min,观察试样的液面是否有移动迹象。
按上面的做法找出其液面停止移动的最高温度,即为所测试样的凝点。
(二)冷滤点(重点)概念:指在规定条件下,当试油通过过滤器每分钟不足20ml时的最高温度(即流动点使用的最低环境温度)。
测定方法:将45ml试样装入试杯中,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当冷却到、、、P63。
4.3 柴油雾化和蒸发性的评定指标(一)馏程(重点)定义: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蒸馏所得到的,以初馏点和终馏点表示其蒸发特征的温度范围;分类:初馏点和终馏点。
(二)运动黏度(次重点)定义:在相同温度下,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密度之比。
分类: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黏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机油黏度过大会造成:1. 发动机低温起动困难。
在发动机低温起动时,机油流动阻力过大,上油慢,尽管油压显示已经足够高了,但因为机油的泵送性差,使得从发动机起动到机油进入摩擦面的时间过长,磨损量严重增大;2. 因机油黏度过大,发动机在起动时,曲轴转动所需的转矩偏大,转速低,直接造成了点火困难;3. 功率损失大。
机油黏度大,造成零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摩擦损失功率增加;同时,曲轴搅动机油的阻力也会增大。
这些都降低了发动机的效率。
机油黏度过小会造成:1. 油膜厚度不够,油膜强度差,容易被破坏。
在高温、高压的摩擦表面上不易形成足够厚度的油膜;且油膜承载能力差,在载荷作用下极易被破坏,使机件得不到正常的润滑,造成发动机的过度磨损;2. 密封作用差。
机油黏度过小,造成活塞环密封不良,直接造成燃烧室窜气和机油烧失;致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机油污染劣化和燃料、机油的过量损耗。
(三)密度(次重点)P65(四)闭口闪点(一般)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加热油品所产生的蒸汽与周围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触火焰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