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3179元器件破坏分析要求

合集下载

电感破损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感破损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感破损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是一篇文章的开篇部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电感破损标准的相关问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感作为电子元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感存在破损的可能性。

电感破损指的是电感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或故障,导致其功能受损甚至完全失效。

这些损坏可能由于材料质量、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引起。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电感破损标准,旨在规范电感的质量和使用要求,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以电感破损标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感破损的定义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电感器件的影响和危害。

同时,总结电感破损标准的重要性,为电感器件的生产、检测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展望未来电感破损标准的发展方向,旨在促进电感器件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通过对电感破损标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电感破损的原因和机理,提高电感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为电子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将通过系统的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以电感破损标准为核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1. 破损标准的定义和原因:首先介绍电感破损的定义和常见原因,包括外力碰撞、电流过载、温度过高等因素。

通过详细的说明,读者能够对电感破损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引发破损的各种因素。

2. 破损的影响和危害:接着,将重点探讨电感破损可能导致的影响和危害。

包括对电路工作的影响、设备性能下降、电感寿命缩短等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影响和危害,可以引起读者的重视,意识到电感破损所带来的问题的重要性。

3. 电感破损标准的重要性:在正文的第三部分,将重点总结电感破损标准的重要性。

通过阐释电感破损标准对于保障电感质量和电路正常运行的意义,以及对产品检测和安全标准的重要作用。

元器件失效标准

元器件失效标准

元器件失效标准元器件的失效标准对于保障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元器件失效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下降、故障发生,甚至对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各种元器件,制定明确的失效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必要步骤。

温度耐受性:标准要求:元器件应能够在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不受温度波动的影响。

测试方法:对元器件进行高温、低温等环境测试,观察其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表现。

湿度耐受性:标准要求:元器件应具有一定的防潮和防湿能力,能够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稳定工作。

测试方法:进行湿热循环测试,模拟潮湿环境对元器件的影响,检测其性能是否受损。

震动和冲击耐受性:标准要求:元器件应能够承受正常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不应引起性能损坏。

测试方法:进行振动和冲击测试,评估元器件在不同强度振动和冲击下的可靠性。

电压容忍性:标准要求:元器件应能够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不受电压波动的干扰。

测试方法:进行电压容忍测试,模拟电源电压波动,观察元器件的响应和性能表现。

电磁兼容性(EMC):标准要求:元器件应对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电磁辐射。

测试方法: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抗干扰能力测试和辐射测试,以确保元器件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

寿命和可靠性:标准要求:元器件应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不应在短时间内发生失效。

测试方法:进行寿命测试,模拟元器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性能变化,以评估其可靠性。

化学稳定性:标准要求:元器件应在化学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受化学物质的腐蚀或损害。

测试方法:进行化学稳定性测试,将元器件暴露在不同化学物质中,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封装完整性:标准要求:封装元器件的外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以防止外部环境对内部电子元件的侵害。

测试方法:进行封装完整性测试,包括外壳强度测试和密封性测试。

在实际制定和执行失效标准时,制造商和标准化组织应该考虑到元器件的种类和用途的不同,确保标准既能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又能够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第2章_失效分析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第2章_失效分析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中国可靠性网
2.2 失效分析工作的流程和通用原则
2.1 失效分析工作的流程
失效现象 全部疑点 逐级定位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预防方案 实施效果
2.2 失效分析的一些原则
1.先方案后操作
2.先光学后电学
3.先面后点
4.先静态后动态
5.先非破环后破环
6.先一般后特殊
5~10分钟,使其发软,然后再轻轻撬开。
钝化层去除技术:
化学腐蚀法去除钝化层和金属化层 干法刻蚀去除钝化层
中国可靠性网
B.半破坏性的分析方法
1.内部检查
2.电学检验
3.真空烘烤 在10-5mmHg,150~250℃条件下
烘烤两小时,测量并记录由烘烤所引起漏电流 的任何变化。
由于DPA在元器件可靠性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 越重要,一些部门和从事重要工程研制的公司制定 出的标准,要求用于重要场合的元器件进行DPA 。
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在“空间 飞行项目的电气、电子和机电(EEE)元器件的管 理与控制要求”的标准中规定,在不做特殊说明 时,用于寿命保证和完成任务所必不可少或关键性 应用场合的每一批元器件类型,都应做DPA。
认定或到货验收(事前)
元器件生产厂、承担工程项目 的公司和独立实验室
失效样品(全部)
承担工程项目的公司和独立实验室 为主
合格品(抽样)
有基本要求
有具体规定
失效特征与原因的关系有时很 复杂,没有定量的判据
分析研究和经验判断
有缺陷的定量判别标准 符合性检验
电测试、形貌观察、物理测 试、应力试验、成分分析等
2.4.1 失效分析程序的步骤
步骤1: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步骤2:失效现象的观察和判定 步骤3:假定失效机理 步骤4:失效机理的认定与验证 按照失效分析程

电子元器件综合标准(最新)

电子元器件综合标准(最新)

电子元器件综合标准(最新)G4210《GB/T4210-2001 电工术语: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G5597《GB/T5597-1999 固体电介质微波复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G16523《GB/T16523-1996 圆形石英玻璃光掩模基板规范》G16524《GB/T16524-1996 光掩对准标记规范》G16525《GB/T16525-1996 塑料有引线片式载体封装引线框架规范》G16526《GB/T16526-1996 封装引线间电容和引线负载电容测试方法》G16527《GB/T16527-1996 硬面感光板中光致抗蚀剂和电子束抗蚀剂规范》G16595《GB/T16595-1996 晶片通用网格规范》G16596《GB/T16596-1996 确定晶片坐标系规范》G16879《GB/T16879-1997 掩模嚗光系统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表示准则》G16880《GB/T16880-1997 光掩模缺陷分类和尺寸定义的准则》G17564.1《GB/T 17564.1-2005 电气元器件的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和相关分类模式:定义-原则和方法》G17564.2《GB/T 17564.2-2005 电气元器件的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和相关分类模式:EXPRESS 字典模式》G17564.3《GB/T 17564.3-1999 电气元器件的标准数据元素:维护和确认的程序》G17564.4《GB/T 17564.4-2001 电气元器件的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和相关分类模式:IEC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元器件类别和项的基准集》G17564.5《GB/T 17564.5-2007 电气元器件的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和相关分类模式:EXPRESS字典模式扩展》G17866《GB/T17866-1999 掩摸缺陷检查灵敏度分析所用的特制缺陷掩摸和评估》G18501.1《GB/T18501.1-2001 有质量评定的直流和低频模拟及处理用连接器:总规范》G18501.2《GB/T18501.2-2001 有质量评定的圆形连接器分规范》G19405.1《GB/T19405.1-2003 表面安装技术:表面安装元器件规范的标准方法》G19405.2《GB/T19405.2-2003 表面安装技术: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运输和贮存条件-应用指南》G19921《GB/T 19921-2005 硅抛光片表面颗粒测试方法》G19922《GB/T 19922-2005 硅片局部平整度非接触式标准测试方法》G21194《GB/T 21194-2007 通信设备用的光电子器件的可靠性通用要求》G22586《GB/T 22586-2008 高温超导薄膜微波表面电阻测试》G22587《GB/T 22587-2008 基体与超导体体积比测量 Cu/Nb-Ti复合超导体铜-超[体积]比的测量》GJ35《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221《GJB/Z 221-2005 军用密封元器件检漏方法实施指南》GJ360B《GJB360B-2009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546B《GJB546B-2011 Z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548B《GJB 548B-2005 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GJ978《GJB978A-1997 单列、双列插入式电子元器件插座总规范》GJ2649《GJB2649-1996 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2650《GJB2650-1996 微波元器件性能测试方法》GJ2823《GJB2823-1997 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厂平均质量水平评定方法》GJ3014《GJB 3014-1997 电子元器件统计过程控制体系》GJ3243《GJB/Z3243-1998 电子元器件表面安装要求》GJ3404《GJB3404-1998 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GJ4027A《GJB4027A-2006 Z 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GJ4041《GJB 4041-2000 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5397《GJB 5397-2005 高牢固度吸气热子元件规范》GJ5422Z《GJB5422-2005 Z 军用电子元器件γ射线累积剂量效应测量方法》GJ5438Z《GJB5438-2005 Z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外壳通用规范》GJ5914K《GJB 5914-2006 K 各种质量等级军用半导体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GJ7243Z《GJB7243-2011 Z 军用电子元器件筛选技术要求》QJ1317《QJ 1317A-2005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QJ1556B《QJ1556B-2008 元器件质量可靠性信息采集卡填写规定》QJ2227A《QJ 2227A-2005 航天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和超期复验要求》QJ2671《QJ2671-1994 进口电子元器件质量管理要求》QJ3058《QJ3058-1998元器件评审管理要求》QJ3065.1《QJ3065.1-1998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QJ3065.2《QJ3065.2-1998电子元器件采购管理要求》QJ3065.3《QJ3065.3-1998元器件监制与验收管理要求》QJ3065.4《QJ3065.4-19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QJ3065.5《QJ3065.5-1998元器件失效分析管理要求》QJ3152《QJ 3152-2002 航天新型电子元器件管理要求》QJ3172《QJ 3172-2003 微波元器件安装技术要求》QJ3179《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10002《QJ10002-2008 宇航用元器件筛选指南》QJ10003《QJ10003-2008 进口元器件筛选指南》SJ10494《SJ/T10494-1994CS(CK)635型同心插塞插口》SJ10495《SJ/T10495-1994CS(CK)25型、CS(CK)35型同心插塞插口》SJ10496《SJ/T10496-1994P型插头座》SJ10497《SJ/T10497-1994卡口小圆形插头座》SJ10498《SJ/T10498-1994FX16-7型防水圆形插头座》SJ11126《SJ/T11126-1997 电子元器件用酚醛系包封材料》SJ11153《SJ/T11153-1999 磁性氧化物制成的PQ磁芯尺寸系列》SJ11165《SJ/T11165-1998 用于光纤系统的PIN-FIT模块空白详细规范:》SJ11215《SJ/T11215-1999电子元件自动编带机通用规范》SJ11275《SJ/T11275-2002 卧式液相外延系统通用规范》。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GJ0.1《GJB0.1-2001 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GJ0.2《GJB0.2-2001 军用标准规范编写规定》GJ0.3《GJB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出版印刷规范》GJ2A《GJB/Z 2A-2006 K 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GJ23《GJB/Z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35《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57《GJB/Z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69Z《GJB/Z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GJ72《GJB/Z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GJ91《GJB/Z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106A《GJB/Z106A-2005 K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08A《GJB/Z 108A-2006 电子设备非工作状态可靠性预计手册》GJ113《GJB/Z113-1998 标准化评审》GJ114A《GJB/Z114A-2005 K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27A《GJB/Z127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GJ139《GJB/Z 139-2004 数据标准化管理规程》GJ145Z《GJB/Z145-2006 Z 维修性建模指南》GJ147Z《GJB/Z147-2006 Z 装备综合保障评审指南》GJ151Z《GJB/Z151-2007 Z 装备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编制指南》GJ179A《GJB179A-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GJ213《GJB/Z213-2002 军工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指南》GJ220《GJB/Z220-2005 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GJ299C《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368B《GJB368B-2009 Z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0A《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1A《GJB451A-2005 Z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467A《GJB467A-2008 K 生产提供过程质量控制》GJ546B《GJB546B-2011 Z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571《GJB571A-2005 K 不合格品管理》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GJ768A《GJB/Z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813《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832A《GJB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GJ841《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899A《GJB899A-2009 Z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900A《GJB 900A-2012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907A《GJB 907A-2006 K 产品质量评审》GJ908A《GJB908A-2008 K 首件鉴定》GJ909《GJB909-1990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939《GJB939-1990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1317AK《GJB1317A-2004 K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GJ1317AZ《GJB1317A-2006 Z 军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程编写通用要求》GJ1330《GJB 1330-1991 军工产品批次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GJ1371《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1378Z《GJB1378A-2007 Z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GJ1391Z《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指南》GJ1404《GJB1404-1992 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GJ1405A《GJB1405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GJ1406《GJB1406A-2005 K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1407《GJB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1442A《GJB 1442A-2006 K 检验工作要求》GJ1452《GJB1452A-2004 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GJ1686A《GJB1686A-2005 Z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1687A《GJB/Z 1687A-2006K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内部质量审核指南》GJ1712《GJB1712-1993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审核》GJ1775《GJB1775-19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通用要求》GJ1776《GJB 1776A-1999 军用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J1909A《GJB 1909A-2009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GJ2072《GJB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2102《GJB2102-1994 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GJ2366A《GJB2366A-2007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GJ2547A《GJB 2547A-2012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2649《GJB2649A-2011 Z 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2683《GJB2683-1996 影响运输性、包装和装卸设备设计的产品特性》GJ2712A《GJB2712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GJ2715A《GJB2715A-2009 Z 军事计量通用术语》GJ2739A《GJB2739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量值的溯源与传递》GJ2749《GJB/J2749-1996 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2961《GJB2961-1997 修理级别分析》GJ3554《GJB 3554-1999 车辆系统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要求》GJ3585《GJB3585-1999 有线测量及数据处理》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GJ3677A《GJB3677A-2006 Z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GJ3711《GJB3711-1999 机要装备定型试验规程》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3837《GJB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要求》GJ3872《GJB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3885A《GJB3885A-2006 Z 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3886A《GJB3886A-2006 Z 军事代表对承制单位型号研制费使用监督要求》GJ3887A《GJB3887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GJ3898A《GJB3898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采购招标工作程序》GJ3899A《GJB 3899A-2006 Z 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J3900A《GJB3900A-2006 Z 装备采购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的提出》GJ3916A《GJB3916A-2006 Z 装备出厂检查、交接与发运质量工作要求》GJ3919A《GJB 3919A-2006 封存生产线质量监督要求》GJ3920A《GJB 3920A-2006 装备转厂、复产鉴定质量监督要求》GJ4041《GJB 4041-2000 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4050《GJB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GJ4442《GJB 4442-2002 进口军用航空产品检验验收规程》GJ5252A《GJB 5252A-2012 目标与环境特性数据入库要求》GJ5296《GJB5296-2004 多余物控制要求》GJ5348《GJB5348-2004 国防科技工业校准规范编写规则》GJ5423《GJB5423-2005 K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GJ5707《GJB5707-2006 Z 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GJ5708《GJB5708-2006 Z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GJ5709《GJB5709-2006 Z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GJ5710《GJB5710-2006 Z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5711《GJB5711-2006 Z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GJ5712《GJB5712-2006 Z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GJ5713《GJB5713-2006 Z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GJ5714《GJB5714-2006 Z 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5715《GJB 5715-2006 Z 引进装备检验验收要求》GJ5733《GJB 5733-2006 军事装备运输性基本要求》GJ5852《GJB5852-2006 Z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6000《GJB6000-2001 标准编写规定》GJ6387Z《GJB6387-2008 Z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GJ6463K《GJB6463-2008 K 理化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4K《GJB6464-2008 K 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5K《GJB6465-2008 K 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78K《GJB6478-2008 K 火工品可靠性计量-计数综合评估方法》GJ6540《GJB 6540-2008 军品成本管理要求》GJ6852Z《GJB6852-2009 Z 航空装备寿命管理要求》GJ7504Z《GJB7504-2012 Z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试验方法》GJ7686《GJB 7686-2012 装备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要求》GJ9000A《GJB/Z9000A、9001A、9004A-2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订本)GJ9001B《GJB9001B-2009 Z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15481《GJB15481-2001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GJ17024《GJB17024-2005 K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J20358《GJBz 20358-97 军工产品成品检验验收程序》HB168《HB/Z168-1990 民用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编写指南》HB169《HB/Z169-1990 民用航空产品制造符合性检查指南》HB214.3《HB/Z214.3-1992 航空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HB221《HB/Z221-1992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与管理》H271《HB/Z271-199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H275《HB/Z275-1995 民用航空产品首件检验》H279《HB/Z279-1995 质量体系文件审查的指南》HB299《HB/Z299-1997 航空产品质量审核》H6142《HB 6142-1999 航空工业标准制定、更改和废止的程序和要求》H7129《HB7129-1994 产品质量记录管理》H7135《HB7135-1995 校准系统要求》HB7478《HB7478-1996 航空装备失效分析人员资格鉴定》HB7592《HB7592-1998 飞机非电子系统可靠性增长的试验方法》HB7662《HB7662-1999 民用航空产品供应商质量保证要求》HB9100《HB 9100-2012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01《HB9101-2007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HB9103《HB9103-2007 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HB9107《HB 9107-2012 航空企业直接交付授权指南》HB9110《HB 9110-2012 航空维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14《HB 9114-2012 航空企业直接发货指南》HB9131《HB 9131-2012 航空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TA MATRIX码的质量要求》QJ1317《QJ 1317A-2005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QJ1556B《QJ1556B-2008 元器件质量可靠性信息采集卡填写规定》QJ2227A《QJ 2227A-2005 航天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和超期复验要求》QJ2867A《QJ2867A-2008 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QJ2874《QJ 2874-1997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库命名方法与代码》QJ2935《QJ 2935-1997 随机数的产生及检验》QJ2999《QJ 2999-1997 产品质量履历书的编写规定》QJ3050A《QJ3050A-2011 航天产品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QJ3065.4《QJ3065.4-19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QJ3065.5《QJ3065.5-1998元器件失效分析管理要求》QJ3077《QJ3077-1999 工艺文件定型标准化要求》QJ3081《QJ3081-1999 仪器仪表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082《QJ3082-1999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110《QJ3110-1999工厂安全性评价》QJ3126A《QJ3126A-2008 航天软件产品保证要求》QJ3179《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QJ3213《QJ 3213-2005 航天产品维修性设计与验证指南》QJ3217《QJ 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QJ3250《QJ 3250-2005 航天产品非工作状态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指南》QJ3299《QJ3299-2008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QJ10016《QJ10016-2008 民用航天项目外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要求》WJ2417《WJ2417-1997 兵器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SJ10466.15《SJ/T10466.15-1994 不合格的控制指南》SJ10466.16《SJ/T10466.16-1994 纠正措施指南》SJ10466.20《SJ/T10466.20-1995 质量计划指南》SJ20712《SJ20712-1998 计数检查单水平和多水平连续抽样检查和程序及表》。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GJ0.1《GJB0.1-2001 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GJ0.2《GJB0.2-2001 军用标准规范编写规定》GJ0.3《GJB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出版印刷规范》GJ2A《GJB/Z 2A-2006 K 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GJ23《GJB/Z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35《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57《GJB/Z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69Z《GJB/Z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GJ72《GJB/Z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GJ91《GJB/Z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106A《GJB/Z106A-2005 K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08A《GJB/Z 108A-2006 电子设备非工作状态可靠性预计手册》GJ113《GJB/Z113-1998 标准化评审》GJ114A《GJB/Z114A-2005 K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27A《GJB/Z127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GJ139《GJB/Z 139-2004 数据标准化管理规程》GJ145Z《GJB/Z145-2006 Z 维修性建模指南》GJ147Z《GJB/Z147-2006 Z 装备综合保障评审指南》GJ151Z《GJB/Z151-2007 Z 装备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编制指南》GJ179A《GJB179A-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GJ213《GJB/Z213-2002 军工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指南》GJ220《GJB/Z220-2005 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GJ299C《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368B《GJB368B-2009 Z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0A《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1A《GJB451A-2005 Z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467A《GJB467A-2008 K 生产提供过程质量控制》GJ546B《GJB546B-2011 Z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571《GJB571A-2005 K 不合格品管理》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GJ768A《GJB/Z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813《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832A《GJB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GJ841《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899A《GJB899A-2009 Z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900A《GJB 900A-2012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907A《GJB 907A-2006 K 产品质量评审》GJ908A《GJB908A-2008 K 首件鉴定》GJ909《GJB909-1990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939《GJB939-1990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1317AK《GJB1317A-2004 K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GJ1317AZ《GJB1317A-2006 Z 军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程编写通用要求》GJ1330《GJB 1330-1991 军工产品批次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GJ1371《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1378Z《GJB1378A-2007 Z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GJ1391Z《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指南》GJ1404《GJB1404-1992 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GJ1405A《GJB1405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GJ1406《GJB1406A-2005 K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1407《GJB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1442A《GJB 1442A-2006 K 检验工作要求》GJ1452《GJB1452A-2004 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GJ1686A《GJB1686A-2005 Z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1687A《GJB/Z 1687A-2006K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内部质量审核指南》GJ1712《GJB1712-1993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审核》GJ1775《GJB1775-19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通用要求》GJ1776《GJB 1776A-1999 军用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J1909A《GJB 1909A-2009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GJ2072《GJB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2102《GJB2102-1994 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GJ2366A《GJB2366A-2007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GJ2547A《GJB 2547A-2012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2649《GJB2649A-2011 Z 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2683《GJB2683-1996 影响运输性、包装和装卸设备设计的产品特性》GJ2712A《GJB2712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GJ2715A《GJB2715A-2009 Z 军事计量通用术语》GJ2739A《GJB2739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量值的溯源与传递》GJ2749《GJB/J2749-1996 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2961《GJB2961-1997 修理级别分析》GJ3554《GJB 3554-1999 车辆系统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要求》GJ3585《GJB3585-1999 有线测量及数据处理》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GJ3677A《GJB3677A-2006 Z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GJ3711《GJB3711-1999 机要装备定型试验规程》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3837《GJB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要求》GJ3872《GJB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3885A《GJB3885A-2006 Z 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3886A《GJB3886A-2006 Z 军事代表对承制单位型号研制费使用监督要求》 GJ3887A《GJB3887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GJ3898A《GJB3898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采购招标工作程序》GJ3899A《GJB 3899A-2006 Z 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J3900A《GJB3900A-2006 Z 装备采购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的提出》GJ3916A《GJB3916A-2006 Z 装备出厂检查、交接与发运质量工作要求》GJ3919A《GJB 3919A-2006 封存生产线质量监督要求》GJ3920A《GJB 3920A-2006 装备转厂、复产鉴定质量监督要求》GJ4041《GJB 4041-2000 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4050《GJB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GJ4442《GJB 4442-2002 进口军用航空产品检验验收规程》GJ5252A《GJB 5252A-2012 目标与环境特性数据入库要求》GJ5296《GJB5296-2004 多余物控制要求》GJ5348《GJB5348-2004 国防科技工业校准规范编写规则》GJ5423《GJB5423-2005 K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GJ5707《GJB5707-2006 Z 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GJ5708《GJB5708-2006 Z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GJ5709《GJB5709-2006 Z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GJ5710《GJB5710-2006 Z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5711《GJB5711-2006 Z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GJ5712《GJB5712-2006 Z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GJ5713《GJB5713-2006 Z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GJ5714《GJB5714-2006 Z 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5715《GJB 5715-2006 Z 引进装备检验验收要求》GJ5733《GJB 5733-2006 军事装备运输性基本要求》GJ5852《GJB5852-2006 Z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6000《GJB6000-2001 标准编写规定》GJ6387Z《GJB6387-2008 Z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GJ6463K《GJB6463-2008 K 理化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4K《GJB6464-2008 K 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5K《GJB6465-2008 K 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78K《GJB6478-2008 K 火工品可靠性计量-计数综合评估方法》GJ6540《GJB 6540-2008 军品成本管理要求》GJ6852Z《GJB6852-2009 Z 航空装备寿命管理要求》GJ7504Z《GJB7504-2012 Z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试验方法》GJ7686《GJB 7686-2012 装备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要求》GJ9000A《GJB/Z9000A、9001A、9004A-2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订本) GJ9001B《GJB9001B-2009 Z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15481《GJB15481-2001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GJ17024《GJB17024-2005 K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J20358《GJBz 20358-97 军工产品成品检验验收程序》HB168《HB/Z168-1990 民用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编写指南》HB169《HB/Z169-1990 民用航空产品制造符合性检查指南》HB214.3《HB/Z214.3-1992 航空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HB221《HB/Z221-1992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与管理》H271《HB/Z271-199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H275《HB/Z275-1995 民用航空产品首件检验》H279《HB/Z279-1995 质量体系文件审查的指南》HB299《HB/Z299-1997 航空产品质量审核》H6142《HB 6142-1999 航空工业标准制定、更改和废止的程序和要求》H7129《HB7129-1994 产品质量记录管理》H7135《HB7135-1995 校准系统要求》HB7478《HB7478-1996 航空装备失效分析人员资格鉴定》HB7592《HB7592-1998 飞机非电子系统可靠性增长的试验方法》HB7662《HB7662-1999 民用航空产品供应商质量保证要求》HB9100《HB 9100-2012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01《HB9101-2007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HB9103《HB9103-2007 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HB9107《HB 9107-2012 航空企业直接交付授权指南》HB9110《HB 9110-2012 航空维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14《HB 9114-2012 航空企业直接发货指南》HB9131《HB 9131-2012 航空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TA MATRIX码的质量要求》QJ1317《QJ 1317A-2005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QJ1556B《QJ1556B-2008 元器件质量可靠性信息采集卡填写规定》QJ2227A《QJ 2227A-2005 航天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和超期复验要求》QJ2867A《QJ2867A-2008 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QJ2874《QJ 2874-1997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库命名方法与代码》QJ2935《QJ 2935-1997 随机数的产生及检验》QJ2999《QJ 2999-1997 产品质量履历书的编写规定》QJ3050A《QJ3050A-2011 航天产品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QJ3065.4《QJ3065.4-19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QJ3065.5《QJ3065.5-1998元器件失效分析管理要求》QJ3077《QJ3077-1999 工艺文件定型标准化要求》QJ3081《QJ3081-1999 仪器仪表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082《QJ3082-1999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110《QJ3110-1999工厂安全性评价》QJ3126A《QJ3126A-2008 航天软件产品保证要求》QJ3179《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QJ3213《QJ 3213-2005 航天产品维修性设计与验证指南》QJ3217《QJ 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QJ3250《QJ 3250-2005 航天产品非工作状态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指南》QJ3299《QJ3299-2008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QJ10016《QJ10016-2008 民用航天项目外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要求》WJ2417《WJ2417-1997 兵器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SJ10466.15《SJ/T10466.15-1994 不合格的控制指南》SJ10466.16《SJ/T10466.16-1994 纠正措施指南》SJ10466.20《SJ/T10466.20-1995 质量计划指南》SJ20712《SJ20712-1998 计数检查单水平和多水平连续抽样检查和程序及表》。

SEMI 标准列表

SEMI 标准列表

标准名称编号标准化标准技术制图 图样画法 制图GB/T 17451-1998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 114A-2005标准化评审GJB/Z 113-98新产品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编写指南GJB/Z 106-98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GB/T 19273-2003军用标准文献分类法GJB/T 832-2005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0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 工业产品综合标准化一般要求GB/T 12366.2-90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原则与方法GB/T 12366.1-90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GB/T 20000.2-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三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T 20001.3-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四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 20001.4-2001标准体系表编写原则和要求GB/T 13016-9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 第一部分:通用术语GB/T 3935.1-1996消费品使用说明 总则GB 5296.1-1997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术语GJB 72A-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三部分:引用文件GB/T 20000.3-200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四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环境检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T 168-2004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GJB 0.1-2001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 第二部分:军用规范编写规定GJB 0.2-2001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 第三部分:出版印刷规定GJB 0.3-2001说明书的编制 构成 内容和表示方法GB/T 19678-2005/IEC 62079:2001气体和超净标准、环保标准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 水质分析方法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 废气废水废渣分析方法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 大气质量分析方法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电解法GB 5832.1-86气体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露点法GB 5832.2-86气体中微量氧的测定 电化学法GB 6285-86氢气GB/T 3634-1995氮GB/T 3864-1996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2001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GB/T 7445-1995洁净室检测规范GB/T16292-1996电子级气体中颗粒和痕量杂质测定方法SJ2798~2807-87电子工业用气体GB/T 14600~14604-93电子工业用气体 氮GB/T 16944-19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微电子标准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和程序GJB 548B-2005半导体分立器件总规范GJB 33A-97半导体分立器件型号命名方法GB/T249-89半导体集成电路总规范GJB 597A-96混合集成电路通用规范GJB 2438A-2002半导体集成电路CMOS电路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SJ/T 10741-2000半导体分立器件包装规范GJB 3164-98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GJB/Z 105-98防静电包装手册GJB/Z 86-97印制板总规范GB/T 16261-1996集成电路A/D和 D/A转换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半导体集成电路JSC145152型CMOS并行输入锁相环4频率合成器详细规范SJ50597/37-95膜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外形尺寸GB/T 15138-94计量校准及管理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B 3756-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0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计量确认体系GJB 2712-96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GJB 2725A-2001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GB/T 19022.1-1994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第二部分:测量过程控制指南GB/T 19022.2-2000抽样标准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B 179A-96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GB/T 2829-200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8.1-2003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B 2649-96产品质量监督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 14162-93光电类标准半导体光电模块总规范SJ 20642-97固体激光器总规范SJ 20027-92空间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总规范GJB 1431-92固体激光器总规范GB/T 15490-1995红外探测器总规范GJB 1206-91红外探测器参数测试方法GB/T13584-92红外探测器外形尺寸系列GB/T13583-92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GB/T 15649-1995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总规范GJB3519-99固体激光器通用规范GJB 5849-2006大功率半导体激光二极管阵列通用规范SJ 20957-2006固体激光器测试方法GJB 5441-2005固体激光二极管测试方法SJ 2749-87太阳电池光谱响应测试方法GB 11009-89航天用标准太阳电池GB 6492-86航天用太阳电池标定的一般规定GB 6496-86航天用太阳电池电性能测试方法GB 6494-86太阳敏感电池通用规范GJB 2932-97太阳能电池温度系数测试方法SJ/T 10459-93太阳电池组件参数测试方法GB/T 14009-92光伏器件 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GB/T 6495.1-1996光伏器件 第2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GB/T 6495.2-1996光伏器件 第3部分: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GB/T 6495.3-1996半导体光电组件总规范SJ 20786-2000 PIN、APD光电探测器总规范SJ 20644-97PIN、APD光电探测器通用规范GJB 5022-2003军用激光器辐射传输测试方法GJB 894A-99PIN、雪崩光电二极管测试方法SJ 2354.1-83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GB 7247.1-2001纤维光学试验方法GJB 915A-97纤维光学转接器 第1部分:总规范GB/T 18308.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4部分:试验 光纤、光缆保持力GB/T 18310.4-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部分:检查和测量单模纤维光绪器件偏振依赖性GB/T 18311.2-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3部分:检查和测量监测衰减和回波损耗变化(多路)GB/T 18311.3-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6部分:检查和测量回波损耗GB/T 18311.6-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8部分:试验 干热-高温耐久性GB/T 18310.18-2001热敏电阻总规范GJB 601A-98光纤总规范GJB 1427A-99光纤光缆连接器 第1部分:总规范GB/T 12507.1-2000光纤光缆连接器 第2部分:F-SMA型光缆连接器分规范.0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9535-1998激光辐射功率测试方法GB/T 13863-92激光辐射功率稳定度测试方法GB/T 13864-92红外探测器试验方法GJB 1788-93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组件测试方法SJ 20785-2000红外发射二极管总规发GJB 3930-2000半导体光电器件GR1325J型长波长发光二极管组件详细规范SJ 20642/7-2000激光辐射发散角测试方法GB/T 13740-92激光辐射光束直径测试方法GB/T 13741-92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 6495.4-1996发光二极管固体显示器总规范GJB 2146-94固体激光器主要参数测试方法GB/T 15175-94军用激光测距仪通用规范SJ 20793-2000质量控制管理标准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B 1406A-2005产品质量标志和可追溯性要求GJB 726A-2004不合格控制指南SJ/T 10466.15-94军用电气和电子元器件的标志GJB 2118-94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GJB 2993-97军工批次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GJB 1330-91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GJB 2102-94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QJ 3183-2003军工产品的批次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GJB 1330-91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B 909-2005产品质量评审GJB 907-90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41-9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军用标准GJB/Z 9000~9004-96电子行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标准SJ/T10466.1~10466.13-93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4部分:质量改进指南GB/T 19004.1-1994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QJ 1714.1~1714.8A-99QJ 1714.9A-99QJ 1714.10A~1714.12A-99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GJB 3404-98纠正措施指南SJ/T 10466.16-94产品包装、装卸、运输、贮存的质量管理要求GJB 1443-92质量经济性管理指南GB/Z 19024-2000电子元器件设计文件编制示例SJ/T 10718-1996质量成本管理指南GJB/Z4-88质量管理术语GJB 1405-92质量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GB/T 19017-199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 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 19000-2000GB/T 19001-2000GB/T 19004-2000质量改进指南SJ/T 10466.19-1995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900-90技术状态管理GJB 3206-98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第1-3部分SJ/T 207.1-3-1999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第4部分:设计文件的编号SJ/T 207.4-1999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第5部分:设计文件的更改SJ/T 207.5-1999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GJB 906-90设计评审GJB 1310A-2004设计质量控制指南SJ/T 10466.14-94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B 939-90人员培训和资格评定指南SJ/T 10466.21-1995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91-2000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1407-92工艺设计评审指南SJ/T 10466.17-94厂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GJB/Z2-88不合格品管理GJB 571-88工艺评审GJB 1269A-2000工艺管理常用图形符号SJ/T 10462-93工序质量控制要求GJB 467-88工业产品保证文件GB/T 14436-93工艺文件标准汇编SJ/T 10375~10377-1993SJ/T 10531-1994SJ/T 10631-1995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GJB 1362-92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要求与评定导则GJB/Z16-91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的实施GJB 1210-91国防计量通用术语GJB 2715-96工艺文件完整性与工艺文件格式JB/T 9165.1~9165.4-1998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GJB 2116-94装备维修性通用大纲GJB 368A-94特性分类GJB 190-86理化试验质量控制规范GJB 466-88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GJB 1404-92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总则GJB 1909-96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要求GJB 480A-95焊接质量控制要求GJB 481-88故障树分析指南GJB/Z 768A-98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391-92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912-90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3872-99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GJB 1686-93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072-94电子元器件统计过程控制体系GJB 3014-97电子元器件产品出厂平均质量水平评定方法GJB 2823-97电子工业用工艺装备分类编号SJ/T 10672-1995半导体分立器件结构相似性应用指南SJ 20756-1999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B 546A-96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GJB 567A-97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GJB 1452A-2004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57-94电路容差分析指南GJB/Z 89-97熔模铸造工艺质量控制GJB 905-90技术文件使用与归档管理规定QJ 1089A~1092A-98产品质量信息管理指南SJ/T 10466.18-1995工艺文件格式的填写SJ/T 10375-93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质量手册编制指南GB/T 19023-1996多余物控制要求GJB 5296-2004军工产品售后技术服务GJB/Z 3-88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0A-2004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71-92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B/Z 299B-98装备测试性大纲GJB 2547-95试验方法标准微电子器件试验方法标准-美国国防部标准(上、下)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 360A-96半导体分立器件试验方法GJB 128A-97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032-90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范 磁粉检验GJB 593.3-88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 3179-2003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SJ/T 10694-2006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GJB 3007-97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SJ/T 10630-1995半导体器件辐射加固试验方法中子辐照试验GJB 762.1-89半导体器件辐射加固试验方法γ总剂量辐照试验GJB 762.2-89半导体器件辐射加固试验方法γ瞬时辐照辐照试验GJB 762.3-89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GJB 4027-2000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 150.3-86半导体材料标准目录基础标准一、我国半导体材料标准1.基础标准锗晶体缺陷图谱GB/T 8756-1988掺硼掺磷硅单晶电阻率与掺杂剂浓度换算规程GB/T 13389-1992半导体材料术语GB/T 14264-1993半导体材料牌号表示方法GB/T 14844-1993晶片通用网络规范GB/T 16595-1996确定晶片坐标系规范GB/T 16596-1996硅材料原生缺陷图谱(原GBn 266-87)YS/T 209-1994 2.产品标准工业硅技术条件GB/T 2881-1991锗单晶GB/T 5238-1995高纯镓GB/T 101 18-1988高纯二氧化锗GB/T 1 1069-1989还原锗锭GB/T 1 1070-1989区熔锗锭GB/T 1 1071-1989锑化铟多晶、单晶及切割片GB/T 1 1072-1989液封直拉法砷化镓单晶及切割片GB/T 1 1093-1989水平法砷化镓单晶及切割片GB/T 1 1094-1989硅单晶GB/T 12962-1996硅多晶GB/T 12963-1996硅单晶抛光片GB/T 12964-2003硅单晶切割片和研磨片GB/T 12965-1996硅外延片GB/T 14139-1993锗单晶片GB/T 15713-1995高纯四氯化锗YS/T 13-1991硅片包装YS/T 28-1992高纯砷YS/T 43-1992高纯铟(原GB 8003-87)YS/T 264-1994霍尔器件和甘氏器件用砷化镓液相外延片(原GB1 1095-89)Ys/T 290-1994锗富集物(原zB H 31003-87)YS/T 300-1994 3.方法标准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GB/T 1550-1997硅、锗单晶电阻率测定 直流两探针法GB/T 1551-1995硅、锗单晶电阻率测定 直排四探针法GB/T 1552-1995硅和锗体内少数载流子寿命测定光电导衰减法GB/T 1553-1997硅晶体完整性化学择优腐蚀检验方法GB/T 1554-1995半导体单晶晶向测定方法GB/T 1555-1997硅晶体中间隙氧含量的红外吸收测量方法GB/T 1557-1989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GB/T 1558-1997硅抛光片氧化诱生缺陷的检验方法GB/T 4058-1995硅多晶气氛区熔磷检验方法GB/T 4059-1983硅多晶真空区熔基硼检验方法GB/T 4060-1983硅多晶断面夹层化学腐蚀检验方法GB/T 4061-1983半导体硅材料中杂质元素的活化分析方法GB/T 4298-1984非本征半导体单晶霍尔迁移率和霍尔系数测量方法GB/T 4326-1984锗单晶位错腐蚀坑密度测量方法GB/T 5252-1985半导体硅片电阻率及硅薄膜薄层电阻测定非接触涡流法GB/T 6616-1995硅片电阻率测定扩展电阻探针法GB/T 6617-1995硅片厚度和总厚度变化测试方法GB/T 6618-1995硅片弯曲度测试方法GB/T 6619-1995硅片翘曲度非接触式测试方法GB/T 6620-1995硅抛光片表面平整度测试方法GB/T 6621-1995硅抛光片表面质量目测检验方法GB/T 6624-1995砷化镓中载流子浓度等离子共振测量方法GB/T 8757-1988砷化镓外延层厚度红外干涉测量方法GB/T 8758-1988砷化镓单晶位错密度的测量方法GB/T 8760-1988砷化镓外延层载流子浓度电容一电压测量方法GB/T 11068-1989硅片径向电阻率变化的测量方法GB/T 11073-1989电子材料晶片参考面长度测量方法GB/T 13387-1992硅片参考面结晶学取向x射线测量方法GB/T 13388-1992硅片直径测量方法 光学投影法GB/T 14140.1-1993硅片直径测量方法 千分尺法GB/T 14140.2-1993 硅外延层、扩散层和离子注入层薄层电阻的测定直排四探针法GB/T 1414l-1993硅外延层晶体完整性检验方法腐蚀法GB/T 14142-1993 300-900&m硅片间隙氧含量红外吸收测量方法GB/T 14143-1993硅晶体中间隙氧含量径向变化测量方法GB/T 14144-1993硅外延层堆垛层错密度测定干涉相衬显微镜法GB/T 14145-1993硅外延层载流子浓度测定汞探针电容一电压法GB/T 14146-1993重掺杂衬底上轻掺杂硅外延层厚度的红外反射测量方法GB/T 14847-1993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1,10一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量GB/T 14849.1-1993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铝量GB/T 14849.2-1993工业硅化学分析方法 钙量的测定GB/T 14849.3-1993硅片抗弯强度测试方法GB/T 15615-1995硅抛光片和外延片表面质量光反射测试方法GB/T 17169-1997非掺杂半绝缘砷化镓单晶深能级EL2浓度红外吸收测试方法GB/T 17170-1997砷化镓单晶AB微缺陷检验方法GB/T 18032-2000半绝缘砷化镓单晶中碳浓度的红外吸收测试方法GB/T 19199-2003异质外延层和硅多晶层厚度的测量方法YS/T 14-1991硅外延层和扩散层厚度的测定 磨角染色法YS/T 15-1991硅外延层厚度测定 堆垛层错尺寸法YS/T 23-1992外延钉缺陷的检验方法YS/T 24-1992硅抛光表面清洗方法YS/T 25-1992硅片边缘轮廓检验方法YS/T 26-1992晶片表面上微粒沾污测量和计数的方法YS/T 27-1992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 孔雀绿分光光度法测定锑量YS/T 34.1-1992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光谱法测定钴、锌、银、铜、钙、铝、镍、铬、铅、镁、铁量YS/T 34.2-1992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 极谱法测定硒量YS/T 34.3-1992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 极谱法测定硫量YS/T 34.4-1992高纯二氧化锗化学分析方法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量YS/T 37.1-1992高纯二氧化锗化学分析方法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量YS/T 37.2-1992高纯二氧化锗化学分析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量YS/T 37.3-1992高纯二氧化锗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光谱法测定铁、镁、铅、镍、铝、钙、铜、铟和锌量YS/T 37.4-1992高纯镓化学分析方法 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量YS/T 38.1-1992高纯镓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光谱法测定锰、镁、铬和锌量YS/T 38.2-1992高纯镓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光谱法测定铅、镍、锡和铜量YS/T 38.3-1992高纯铟中铝、镉、铜、镁、铅、锌量的测定(化学光谱法)(原GB 2594.1-81)YS/T 230.1-1994高纯铟中铁量的测定 (化学光谱法)(原GB2594.2-81)YS/T 230.2-1994高纯铟中砷量的测定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Ag-DDC)法)(原GB 2594.3-81)YS/T 230.3-1994高纯铟中硅量的测定 (硅钼蓝吸光光度法)(原GB 2594.4-81)YS/T 230.4-1994高纯铟中硫量的测定 (氢碘酸、次磷酸钠谱法)(原GB 2594.5-81)YS/T 230.5-1994高纯铟中鉈量的测定 (罗丹明B吸光光度法)(原GB 2594.6-81)YS/T 230.6-1994高纯铟中锡量的测定 (苯芴铜-溴代十六烷基三甲氨吸光光度法)(原GB 2594.7-81)YS/T 230.7-1994 SEMI 标 准硅单晶抛光片规范SEMI M1-0302直径2inch硅单晶抛光片规格SEMI M1.1-89(重订本0299)直径3inch硅单晶抛光片规格SEMI M1.2-89(重订本0299)直径100mm硅单晶抛光片规格(厚度525μm)SEMI M1.5-89(重订本0699)直径100mm硅单晶抛光片规格(厚度625μm)SEMI M1.6-89(重订本0699)直径125mm硅单晶抛光片规格SEMI M1.7-89(重订本0699)直径150mm硅单晶抛光片规格SEMI M1.8-0669直径200mm硅单晶抛光片规格(切口)SEMI M1.9-0669直径200mm硅单晶抛光片规格(参考面)SEMI M1.10-0669直径100mm无副参考面硅单晶抛光片规格(厚度525μm)SEMI M1.11-90(重订本0299)直径100mm无副参考面硅单晶抛光片规格 SEMI M1.12-90(重订本0299)直径150mm无副参考面硅单晶抛光片规格(厚度625μm)SEMI M1.13-0699直径350mm和400mm硅单晶抛光片指南SEMI M1.14-96直径300mm硅单晶抛光片规格(切口)SEMI M1.15-0302分立器件用硅外延片规范SEMI M2.0997蓝宝石单晶抛光衬底规范SEMI M3.12962inch蓝宝石衬底标准SEMI M3.2-91 3inch蓝宝石衬底标准SEMI M3.4-91 100mm蓝宝石衬底标准SEMI M3.5-92 3inch回收蓝宝石衬底标准SEMI M3.6-88 125mm蓝宝石衬底标准SEMI M3.6-88 150mm蓝宝石衬底标准SEMI M3.8-91蓝宝石衬底上硅单晶(SOS)外延片规范SEMI M4-1296太阳能光电池用硅片规范SEMI M6-1000硅单晶抛光试验片规范SEMI M8-0301砷化镓单晶抛光片规范SEMI M9-0999电子器件用直径50.8mm砷化镓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9.1-96电子器件用直径76.2mm砷化镓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9.2-96光电子用直径2inch砷化镓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9.3-89光电子用直径3inch砷化镓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9.4-89电子器件用直径100mm砷化镓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9.5-96直径125mm砷化镓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9.6-95直径150mm砷化镓单晶圆形抛光片(切口)规范SEMI M9.7-0200鉴别砷化镓晶片上观察到的结构和特征的标准术语SEMI M10-1296集成电路用硅外延片规范SEMI M11-0301晶片正面系列字母数字标志规范SEMI M12-0998硅片字母数字标志规范SEMI M13-0998半绝缘砷化镓单晶离子注入与激活工艺规范SEMI M14-89半绝缘砷化镓抛光片缺陷限度表SEMI M15-0298多晶硅规范SEMI M16-1296块状多晶硅标准SEMI M16.1-89晶片通用网格规范SEMI M17-0998硅片订货单格式SEMI M18-0302体砷化镓单晶衬底电学特性规范SEMI M19-91建立晶片坐标系的规范SEMI M20-0998地址分配到笛卡尔坐标系的矩形单元规范SEMI M21-0998介电绝缘(DI)晶片规范SEMI M22-1296磷化铟单晶抛光片规范SEMI M23-0302直径50mm磷化铟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23.1-0600 3inch(76.2mm)磷化铟单晶圆形抛光片标准SEMI M23.2-1000矩形磷化铟单晶抛光片标准SEMI M23.3-0600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用100mm圆形磷化铟单晶抛光片规范(燕尾槽)SEMI M23.4-0999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用100mm圆形磷化铟单晶抛光片规范(V尾槽)SEMI M23.5-1000优质单晶抛光片规范SEMI M24-1101根据聚苯乙烯乳胶球直径校准光点缺陷硅片检验系统用硅片规范SEMI M25-95运输晶片用的片盒和花篮再使用指南SEMI M26-96确定测试仪器的精度与公差比(P/T)的规程SEMI M27-96开发中的直径300mm硅单晶抛光片规范SEMI M28-0997(1000撤回)直径300mm晶片传递盒规范SEMI M29-1296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测量砷化镓中代位碳原子浓度的标准方法SEMI M30-0997用于300mm晶片传送和发货的正面打开的发货片盒暂定机械规范SEMI M31-0999统计规范指南SEMI M32-0998用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TXRF)测定硅片表面残留玷污的测试方法SEMI M33-0998制定SIMOX硅片技术规范指南SEMI M34-0299开发自动检查方法测量硅片表面特征规范的指南SEMI M35-0299低位错密度砷化镓晶片腐蚀坑密度(EPD)的测试方法SEMI M36-0699低位错密度磷化铟晶片中腐蚀坑密度(EPD)的测试方法SEMI M37-0699硅抛光回收片规范SEMI M38-1101半绝缘砷化镓单晶材料的电阻率、霍尔系数盒霍尔迁移率测试方法SEMI M39-0999关于硅片平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指南SEMI M40-0200功率器件、集成电路用绝缘体上硅(SOI)晶片的规范SEMI M41-1101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规范SEMI M42-1000关于编制硅片纳米形貌报告的指南SEMI M43-0301硅中间隙氧的转换因子指南SEMI M44-0301 300mm晶片发货系统临时标准SEMI M45-0301用EVC剖面分布测量外延层结构中载流子浓度的测试方法SEMI M46-1101 CMOS LSI电路用绝缘体上硅(SOI)晶片规范SEMI M47-0302评价无图形硅衬底上薄膜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的指南SEMI M48-1101用于130nm级工艺硅片几何尺寸测量设备的指南SEMI M49-1101采用覆盖法确定表面扫描检查系统的捕获率和虚假计数率的测试方法SEMI M50-1101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规范SEMI M42-1000硅片背面条型代码标志规范SEMI T1-95带有二维矩阵代码符号的晶片标志规范SEMI T2-0298晶片盒标签规范SEMI T3-0302 150mm和200mm晶片箱标志尺寸规范SEMI T4-0301砷化镓圆形晶片字母数字刻码规范SEMI T5-96带二维矩阵代码符号的双面抛光晶片背面标志规范SEMI T7-0302。

电子元器件的来料检验标准指导书[新版]

电子元器件的来料检验标准指导书[新版]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标准指导书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范围:来料进料检验2、质检步骤(1)来料暂收(2)来料检查(3)物料入库3、质检要点及规范(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内容等无误后送交IQC 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内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

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

(3)检查内容:(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3)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4)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

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

(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

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退货/拒收标签,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报品质主管确认签字后,送采购/生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管,业务协商后,呈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可靠性强化试验实施流程

可靠性强化试验实施流程

试验对温度和振动的要求,并具备进行综合应力试验的能
力。同时,经计量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检测仪器仪表要求 可靠性强化试验所用检测仪器仪表经计量合格并在有效 期内,测试精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要求 提交可靠性强化试验的受试产品通常为研发、设计或试产 阶段的产品,应能代表产品的预期功能、性能设计指标、 元器件质量和工艺水平等。 数量 为保证可靠性强化试验的连续性及代表性,受试产品数量 一般不少于3台(套)。 安装要求 受试产品应直接刚性安装在振动台上,并尽量使振动和温 度应力能有效地传递到受试产品内部。
故障分类 可靠性强化试验期间发生的故障,分为关联故障和非关联 故障。 2)非关联故障 非关联故障不作为判断受试产品环境应力极限值的依据,非关联 故障包括:
由关联故障引起的从属故障; 由试验室提供的试验设备,以及用于检测的仪器、仪表故障 引起受试产品的故障;
人为对受试产品操作、维护和修理不当引起的故障; 对受试产品施加了不符合要求的试验应力而引起的故障。
故障 处理
试验设备故障
受试样品故障
故障纪录 试验设备故障 排除 受试样机性能 测试 故障 稳定? N
修复? N
对样机有影响?
Y
继续观察
Y
故障分析定位
更换设备 Y
排除影响
现场可修 复/纠正?
N
Y N 故障修复/纠正措施
更换备件 继续试验?
N
试验设备 状态检查完好
故障分析和纠正措施纪录
Y
试验状态确认
提前结束/终止?
IEC 62506 Methods for product accelerated testing(产 品加速试验方法)
广东省地方标准“电工电子产品可靠性强化试验导则”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拆解处理要求 复印机、打印机及多功能一体机-最新国标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拆解处理要求 复印机、打印机及多功能一体机-最新国标

废弃电子电气产品拆解处理要求复印机、打印机及多功能一体机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废弃复印机、打印机以及多功能一体机等产品资源化拆解处理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污染控制要求及节能节水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废弃复印机、打印机以及多功能一体机的资源化拆解处理,其他相关产品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171小功率电动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5226.1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7119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0861废弃产品回收利用术语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9769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利用术语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XXXXX废电路板处理处置要求HJ527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08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废弃电子电气产品wast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product拥有者不再使用或报废的电子电气产品[包括构成其产品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等],以及在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和报废产品。

[来源:GB/T29769-2013,3.8,有修改]3.2有害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电子电气产品中含有的对人、动植物和环境等产生危害的物质或元素,包括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Ⅵ))、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多氯联苯(PCB)和臭氧层破坏物质,以及国家相应法规管控的,具有腐蚀性、爆炸性、化学活性、放射性、致癌性、致突变性、致畸或生态毒性的物质。

破坏实验基本原则和方案

破坏实验基本原则和方案

酸破坏、碱破坏、高温破坏、高湿破坏、光照破坏、氧化破坏酸破坏样品中酸的浓度一般为1mol/L,量一般2ml,具体多少量以样品能分解就行,产生降解产物本来酸破坏试验就是检验该色谱条件能否使杂质峰与主峰分开,是否能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破坏后加入适量的碱使pH值基本为中性,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使溶液的pH 为4~5,这样可以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破坏试验的具体做法与要求破坏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

破坏性试验的设计常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在每种环境下尽可能都有一定量的降解,并根据剂型的特点充分分析药物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保证试验的意义。

对于相对稳定的药物,可增强破坏的强度,至少在1种条件下的降解达到10%,很少有药物对所有条件都稳定。

1.酸破坏试验一般选择0.1~1mol/L的盐酸,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般配制2倍浓度溶液,测定时以方便用等浓度的碱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2.碱破坏试验一般选择0.1~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一般配制2倍浓度溶液,测定时以方便用等浓度的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

3.高温破坏试验(热破坏)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

固体一般60℃或者80℃下15~30天,溶液可水浴或者130℃烘箱下放置数小时。

4.光破坏试验分别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考察15~30天)。

5.氧化破坏试验主要在溶液状态下进行考察,氧化剂可采用饱和的氧气或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分别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进行考察。

需要同法进行空白试验,如为原料破坏可仅进行氧化破坏空白。

试验结束后需要报告得出明确的结论:药品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特性、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是否可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等。

3.4电气元件类来料检验标准

3.4电气元件类来料检验标准
标示
外壳须有性能参数、生产厂家标示,且性能参数与要求相符,否则为不良
0
目视
颜色
与要求或样板相符,否则为不良
0.65
目视、
对比样板
同一批不允许存在明显色差
1.5
披锋
表面不允许有刮手披锋
1.5
手感
焊点
导电部件锡焊牢固,无虚焊,脱焊
0
目视
包装
外包装完好,无破损
0.65
目视
性能
导电性
不允许出现断路及短路,有指示灯时,通电时灯亮,断电时灯灭
3.4电气元件类来料检验标准
供 应 商
物料名称规格
送检人
采购单号
订购数量
来料数量
来料日期
备注:以上由生产计划部仓库收料人填写
批次
物料编码
送检日期
容易出现的主要缺陷
1. 物料表面有脏污、破损、变形现象,塑料件粗糙
2.来料物品规格型号与申购要求不相符
3.开关不灵活,电源保护部分易破损
检 验 员
检验日期
判定结果
0
目测
S-2
( )
注:抽样计划依据MIL-STD-105D标准进行。当来料不良需特别放行、挑选时,由MRB作出处理
如需试用时,品质部对外观、品牌、型号检验Leabharlann 通知生产部或申购部门使用确认0
万用电表
测量
S-2
( )
安全性
电源保护部分不允许出现破损,通电后不允许漏电
0
目测及万用表测量
按钮
有按钮开关时,开关灵活
0
试开合
品牌
型号
须与申购要求品牌和型号相符,否则为不良
0
S-2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等级时间:2008-10-30 06:33来源: 作者:汇总整理张增照点击: 4807次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在七十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 技术协议和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 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目录1 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 (3)1.1 规范 (3)1.2 标准 (4)2 可靠性表征方式 (5)2.1 元件的失效率等级 (5)2.2 产品保证等级 (6)3 元器件的质量认证 (7)4 元器件的质量等级 (8)1 用于元器件生产控制、选择和采购的质量等级 (8)2 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质量等级 (10)4.3 元器件两种质量等级的比较 (10)5 元器件的选用与质量标记 (19)5.1 元器件的选用 (19)5.2 质量标记 (21)6 结束语 (22)1 元器件质量保证有关标准为了保证军用元器件的质量,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元器件标准。

在七十年代末期制订的“七专”7905 技术协议和八十年代初期制订的“七专”8406 技术条件(以下统称“七专”条件),“七专”技术条件是建立我国军用元器件标准的基础,目前按“七专”条件或其加严条件控制生产的元器件仍是航天等部门使用的主要品种。

(注:“七专”指专人、专机、专料、专批、专检、专技、专卡)根据发展的趋势,“七专”条件将逐步向元器件的国家军用标准(GJB)过渡。

因此,以下将主要介绍元器件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情况。

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军用标准化组织参照美国军用标准(MIL)体系建立了GJB 体系,其中元器件的标准有规范、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形式:a. 规范—主要包括:元器件的总规范和详细规范,这两种规范统称产品规范。

b. 标准—主要包括:试验和测量标准、质量保证大纲和生产线认证标准、元器件材料和零件标准、型号命名标准、文字和图形符号标准等;c. 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包括:指导正确选择和使用元器件的指南、用于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的手册、元器件系列型谱等。

元器件失效标准

元器件失效标准

元器件失效标准
元器件失效标准因元器件类型和应用领域而异,但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失效:元器件无法实现其规定的功能,例如,晶体管无法导通或截止,电容器无法存储电荷等。

2. 性能失效:元器件的性能参数超出规定的范围,例如,电阻器的阻值偏差过大,电容器的容量偏差过大等。

3. 结构失效:元器件的物理结构受到损坏,例如,机械振动导致连接器松动或脱落,焊接点断裂等。

4. 环境适应性失效:元器件无法适应环境条件,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性能下降或失效,湿度过高导致金属氧化等。

对于不同的元器件类型和应用领域,具体的失效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元器件的失效标准是根据其规格书或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性能参数、环境条件和可靠性要求来确定的。

因此,在确定元器件失效标准时,需要参考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可靠性工程实践。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

军工质量与标准化精选(最新)GJ0.1《GJB0.1-2001 军用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编写规定》GJ0.2《GJB0.2-2001 军用标准规范编写规定》GJ0.3《GJB0.3-2001 军用标准文件编制工作导则:出版印刷规范》GJ2A《GJB/Z 2A-2006 K 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GJ23《GJB/Z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35《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57《GJB/Z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69Z《GJB/Z69-1994 军用标准的选用和剪裁导则》GJ72《GJB/Z72-19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GJ91《GJB/Z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106A《GJB/Z106A-2005 K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08A《GJB/Z 108A-2006 电子设备非工作状态可靠性预计手册》GJ113《GJB/Z113-1998 标准化评审》GJ114A《GJB/Z114A-2005 K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127A《GJB/Z127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应用指南》GJ139《GJB/Z 139-2004 数据标准化管理规程》GJ145Z《GJB/Z145-2006 Z 维修性建模指南》GJ147Z《GJB/Z147-2006 Z 装备综合保障评审指南》GJ151Z《GJB/Z151-2007 Z 装备保障方案和保障计划编制指南》GJ179A《GJB179A-1996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GJ201《GJB/Z 201-2001 K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手册》GJ213《GJB/Z213-2002 军工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指南》GJ220《GJB/Z220-2005 军工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GJ299C《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368B《GJB368B-2009 Z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0A《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451A《GJB451A-2005 Z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GJ467A《GJB467A-2008 K 生产提供过程质量控制》GJ546B《GJB546B-2011 Z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GJ571《GJB571A-2005 K 不合格品管理》GJ726A《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GJ768A《GJB/Z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813《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832A《GJB832A-2005 军用标准文件分类》GJ841《GJB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899A《GJB899A-2009 Z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900A《GJB 900A-2012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907A《GJB 907A-2006 K 产品质量评审》GJ908A《GJB908A-2008 K 首件鉴定》GJ909《GJB909-1990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939《GJB939-1990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GJ1317AK《GJB1317A-2004 K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GJ1317AZ《GJB1317A-2006 Z 军用检定规程和校准规程编写通用要求》GJ1330《GJB 1330-1991 军工产品批次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GJ1371《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1378Z《GJB1378A-2007 Z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GJ1391Z《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指南》GJ1404《GJB1404-1992 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GJ1405A《GJB1405A-2006 Z 装备质量管理术语》GJ1406《GJB1406A-2005 K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1407《GJB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1442A《GJB 1442A-2006 K 检验工作要求》GJ1452《GJB1452A-2004 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GJ1686A《GJB1686A-2005 Z 装备质量信息管理通用要求》GJ1687A《GJB/Z 1687A-2006K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内部质量审核指南》GJ1712《GJB1712-1993 军工产品承制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认证的审核》GJ1775《GJB1775-1993 装备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通用要求》GJ1776《GJB 1776A-1999 军用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J1909A《GJB 1909A-2009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GJ2072《GJB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2102《GJB2102-1994 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GJ2366A《GJB2366A-2007 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GJ2547A《GJB 2547A-2012 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GJ2649《GJB2649A-2011 Z 军用电子元件失效率抽样方案和程序》GJ2683《GJB2683-1996 影响运输性、包装和装卸设备设计的产品特性》GJ2712A《GJB2712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GJ2715A《GJB2715A-2009 Z 军事计量通用术语》GJ2739A《GJB2739A-2009 Z 装备计量保障中量值的溯源与传递》GJ2749《GJB/J2749-1996 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GJ2961《GJB2961-1997 修理级别分析》GJ3554《GJB 3554-1999 车辆系统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分类和编码要求》GJ3585《GJB3585-1999 有线测量及数据处理》GJ3649《GJB3649-1999 军品价格审查程序》GJ3677A《GJB3677A-2006 Z 装备检验验收程序》GJ3711《GJB3711-1999 机要装备定型试验规程》GJ3756《GJB3756-1999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及评定》GJ3837《GJB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要求》GJ3872《GJB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3885A《GJB3885A-2006 Z 装备研制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3886A《GJB3886A-2006 Z 军事代表对承制单位型号研制费使用监督要求》 GJ3887A《GJB3887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定型工作程序》GJ3898A《GJB3898A-2006 Z 军事代表参加装备采购招标工作程序》GJ3899A《GJB 3899A-2006 Z 大型复杂装备军事代表质量监督体系工作要求》 J3900A《GJB3900A-2006 Z 装备采购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的提出》GJ3916A《GJB3916A-2006 Z 装备出厂检查、交接与发运质量工作要求》GJ3919A《GJB 3919A-2006 封存生产线质量监督要求》GJ3920A《GJB 3920A-2006 装备转厂、复产鉴定质量监督要求》GJ4041《GJB 4041-2000 航天用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要求》GJ4050《GJB4050-2000 武器装备维修器材保障通用要求》GJ4442《GJB 4442-2002 进口军用航空产品检验验收规程》GJ5252A《GJB 5252A-2012 目标与环境特性数据入库要求》GJ5296《GJB5296-2004 多余物控制要求》GJ5348《GJB5348-2004 国防科技工业校准规范编写规则》GJ5423《GJB5423-2005 K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GJ5707《GJB5707-2006 Z 装备售后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要求》GJ5708《GJB5708-2006 Z 装备质量监督通用要求》GJ5709《GJB5709-2006 Z 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GJ5710《GJB5710-2006 Z 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监督要求》GJ5711《GJB5711-2006 Z 装备质量问题处理通用要求》GJ5712《GJB5712-2006 Z 装备试验质量监督要求》GJ5713《GJB5713-2006 Z 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GJ5714《GJB5714-2006 Z 外购器材质量监督要求》GJ5715《GJB 5715-2006 Z 引进装备检验验收要求》GJ5733《GJB 5733-2006 军事装备运输性基本要求》GJ5852《GJB5852-2006 Z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6000《GJB6000-2001 标准编写规定》GJ6387Z《GJB6387-2008 Z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范编写规定》GJ6463K《GJB6463-2008 K 理化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4K《GJB6464-2008 K 质量工程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65K《GJB6465-2008 K 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J6478K《GJB6478-2008 K 火工品可靠性计量-计数综合评估方法》GJ6540《GJB 6540-2008 军品成本管理要求》GJ6852Z《GJB6852-2009 Z 航空装备寿命管理要求》GJ7504Z《GJB7504-2012 Z电磁辐射对军械危害试验方法》GJ7686《GJB 7686-2012 装备保障性试验与评价要求》GJ9000A《GJB/Z9000A、9001A、9004A-2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订本) GJ9001B《GJB9001B-2009 Z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15481《GJB15481-2001 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GJ17024《GJB17024-2005 K 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J20358《GJBz 20358-97 军工产品成品检验验收程序》HB168《HB/Z168-1990 民用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编写指南》HB169《HB/Z169-1990 民用航空产品制造符合性检查指南》HB214.3《HB/Z214.3-1992 航空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HB221《HB/Z221-1992 企业标准体系表的编制与管理》H271《HB/Z271-1995 质量计划编制指南》H275《HB/Z275-1995 民用航空产品首件检验》H279《HB/Z279-1995 质量体系文件审查的指南》HB299《HB/Z299-1997 航空产品质量审核》H6142《HB 6142-1999 航空工业标准制定、更改和废止的程序和要求》H7129《HB7129-1994 产品质量记录管理》H7135《HB7135-1995 校准系统要求》HB7478《HB7478-1996 航空装备失效分析人员资格鉴定》HB7592《HB7592-1998 飞机非电子系统可靠性增长的试验方法》HB7662《HB7662-1999 民用航空产品供应商质量保证要求》HB9100《HB 9100-2012 航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01《HB9101-2007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HB9103《HB9103-2007 关键特性的波动管理》HB9107《HB 9107-2012 航空企业直接交付授权指南》HB9110《HB 9110-2012 航空维修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B9114《HB 9114-2012 航空企业直接发货指南》HB9131《HB 9131-2012 航空不合格品的文件要求》HB9132《HB9132-2007 用于零件标记的DATA MATRIX码的质量要求》QJ1317《QJ 1317A-2005 电子元器件失效分类及代码》QJ1556B《QJ1556B-2008 元器件质量可靠性信息采集卡填写规定》QJ2227A《QJ 2227A-2005 航天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和超期复验要求》QJ2867A《QJ2867A-2008 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QJ2874《QJ 2874-1997 质量与可靠性信息库命名方法与代码》QJ2935《QJ 2935-1997 随机数的产生及检验》QJ2999《QJ 2999-1997 产品质量履历书的编写规定》QJ3050A《QJ3050A-2011 航天产品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QJ3065.4《QJ3065.4-1998元器件筛选与复验管理要求》QJ3065.5《QJ3065.5-1998元器件失效分析管理要求》QJ3077《QJ3077-1999 工艺文件定型标准化要求》QJ3081《QJ3081-1999 仪器仪表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082《QJ3082-1999设备管理检查考核评定标准》QJ3110《QJ3110-1999工厂安全性评价》QJ3126A《QJ3126A-2008 航天软件产品保证要求》QJ3179《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QJ3187《QJ 3187-2003 航天产品保证大纲编写指南》QJ3200《QJ 3200-2004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规定》QJ3213《QJ 3213-2005 航天产品维修性设计与验证指南》QJ3217《QJ 3217-2005 潜在分析方法和程序》QJ3230《QJ 3230-2005 产品特性分类分析报告编写规定》QJ3250《QJ 3250-2005 航天产品非工作状态可靠性设计与评价指南》QJ3299《QJ3299-2008 航天工业危险源辨识指南》QJ10016《QJ10016-2008 民用航天项目外协外购产品质量控制要求》WJ2417《WJ2417-1997 兵器工业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管理要求》SJ10466.15《SJ/T10466.15-1994 不合格的控制指南》SJ10466.16《SJ/T10466.16-1994 纠正措施指南》SJ10466.20《SJ/T10466.20-1995 质量计划指南》SJ20712《SJ20712-1998 计数检查单水平和多水平连续抽样检查和程序及表》。

关键元器件定期检验要求

关键元器件定期检验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编号:SC3/01-0901-0906:2011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控制要求
(工厂界定码0901-0906)
第一版第1次修订
发布日期:2011年8月11日实施日期:2011年8月17日.
1 目的
为方便认证申请人、制造商、生产厂了解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关于微型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服务器类产品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的工厂检查内容,特制订本要求。

2 内容
依据:CNCA—01C—020:2010
表:安全关键元部件和材料确认检验要求
第 2 页共 12 页
. 第 3 页共 12 页
. 第 4 页共 12 页
. 第 5 页共 12 页
. 第 6 页共 12 页
. 第 7 页共 12 页
. 第 8 页共 12 页
. 第 9 页共 12 页
. 第 10 页共 12 页
.
说明:
1、上述标准自动适用其现行有效版本,如遇特殊情况,由国家认监委另行说明;
2、若整机中含有CCC目录内的产品或元部件且上表未列出的,应补充相关信息并按照B类关键件考核;
3、序号18 *仅采用GB/T15288中的有关安全性能部分的要求。

.。

国家军用标准汇编目录(链接)

国家军用标准汇编目录(链接)

国家军用标准汇编目录(链接)1. GJB2993-97: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2. GJB2116-94: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4. GJB/Z9000A-200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5. GJB/Z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6. GJB1406A-2005: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7. GJB2102-94:合同中质量保证要求8. GJB190-86:特性分类9. GJB1310A-2004:设计评审10. GJB1269A-2000:工艺评审11. GJB907-90:产品质量评审12. GJB1710A-2004:试制和生产准备状态检查13. GJB909A-2005: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14. GJB908-90:首件鉴定15. GJB/Z2-88:厂际质量保证体系工作指南16. GJB939-90: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17. GJB1404-92:器材供应单位质量保证能力评定18. GJB2366-95:试制过程的质量控制19. GJB466-88:理化试验质量控制规范20. GJB467-88:工序质量控制要求21. GJB5296-2004:多余物控制要求22. GJB726A-2004:产品标识和可靠性追溯要求23. GJB1330-91:军工产品批次管理的质量控制要求24. GJB906-90: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25. GJB1442-92:检验工作要求26. GJB571A-2005:不合格品管理27. QJ3183-2003:航天产品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28. GJB1452A-2004:大型试验质量管理要求29. GJB2712-96: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计量确认体系30. GJB1443-92:产品包装、装卸、运输、贮存的质量管理要求32. GJB451A-2005: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33.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通用要求34. GJB368A-94:装备维修性通用大纲35. GJB900-90: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36. GJB3872-99: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36. GJB841-90是一种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用于记录和解决设备故障。

GBZ35-93电子元器件降额的基本准则(doc 47页)

GBZ35-93电子元器件降额的基本准则(doc 47页)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降温的主要参数是电压、电流或功率,以及结温。大规模集成电路主要是降低结温。
5.1.2应用指南
5.1.2.1所有为维持最低结温的措施都应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
a.器件应在尽可能小的实用功率下工作;
b.为减少瞬态电流冲击应采用去耦电路;
c.当工作频率接近器件的额定频率时,功耗将会迅速增加,因此器件的实际工作频率应低于器件的额定频率;
应按设备可靠性要求、设计的成熟性、维修费用和难易程度、安全性要求,以及对设备重量和尺寸的限制因素,综合权衡确定其降额等级。在最佳降额范围内推荐采用三个降额等级。
a.Ⅰ级降额
Ⅰ级降额是最大的降额,对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改善最大。超过它的更大降额,通常对元器件可靠性的提高有限,且可能使设备设计难以实现。
Ⅰ级降额适用于下述情况:设备的失效将导致人员伤亡或装备与保障设施的严重破坏;对设备有高可靠性要求,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由于费用和技术原因,设备失效后无法或不宜维修;系统对设备的尺寸、重量有苛刻的限制。
4.6元器件的质量水平
必须根据产品可靠性要求选用适合质量等级的元器件。不能用降额补偿的方法解决低质量元器件的使用问题。
5详细要求
5.1集成电路降额准则
5.1.1概述
集成电路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类。根据其制造工艺的不同,可按双极型和MOS(CMOS)型,以及混合集成电路分类。
集成电路芯片的电路单元很小,在导体断面上的电流密度很大,因此在有源结点上可能有很高的温度。高结温是对集成电路破坏性最大的应力。集成电路降额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高温集中部分的温度,降低由于器件的缺陷而可能诱发失效的工作应力。延长器件的工作寿命。


战术导弹系统


飞机与舰船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FL 5900 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
Managerial requirements for
destructive physical analysis of components
2003-09-25发布 2003-12-01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QJ 3179—2003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管长才、余振醒、周辉。

I
QJ 3179—2003
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管理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天型号用电气、电子和机电元器件(以下简称航天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以下简称DPA)机构及人员的资格认可、DPA的不同用途和相应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航天型号用元器件在验收、复验和已装入航天型号中元器件的质量验证等过程中对DPA的管理。

其它需要进行DPA管理的场合亦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 451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GJB 2725A—2001 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
GJB 4027 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
GJB/Z 105—1998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
GJB/Z 123—1999 宇航用电子元器件有效贮存期及超期复验指南
QJ 1906A—1997 半导体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方法和程序
QJ 2227 半导体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方法和程序
3术语和定义
GJB 45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标准。

3.1
关键元器件critical parts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元器件,定义为关键元器件:
a) 影响航天型号任务成败或试验安全的;
b) 影响航天型号主要任务完成的;
c) 严重影响整机可靠性或研制进度的;
d) 定制的。

3.2
生产批 production lot
在同一生产线上采用相同的设计、结构、材料、工艺、控制,在规定的时间里制造出来的一批元器件。

生产批以产品外壳或合格证标注的批次的代码来识别。

3.3
缺陷 defect
外形、装配、功能或工艺等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即构成缺陷。

1
QJ 3179—2003
3.4
批次性缺陷lot related defect
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由差错造成的缺陷(例如:金属化镀层厚度、金属化布线、绝缘材料性能、掩膜板缺陷等),或在验收试验、筛选和贮存等过程差错造成的,并在同一批元器件中重复出现的、不能用筛选或补充筛选剔除的缺陷。

3.5
可筛选缺陷screenable defect
可用有效的、非破坏性的检验方法,筛选剔除的缺陷。

3.6
超期复验reinspection for exceeded valid storage term
超过规定贮存期(有效贮存期)的元器件,在装机前应通过的一系列检验。

4一般要求
4.1DPA机构、人员、仪器、设备和环境
4.1.1DPA机构的资格认定
航天所属机构需要从事航天元器件DPA的单位,必须向航天有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航天有关管理部门认可合格,经批准方具备开展航天元器件DPA的资格。

非航天所属机构开展航天元器件DPA的单位,应经航天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纳入开展航天元器件DPA的单位。

4.1.2DPA人员的资格认定
从事航天元器件DPA的人员应掌握相应元器件DPA的技能,并经GJB 2725A—2001考核合格,方具备从事航天元器件DPA的资格。

4.1.3DPA用仪器、设备
对DPA用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如下:
a) 重要或关键的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并有操作规程;
b) 仪器、设备的精度应能满足检测要求;
c) 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的仪器、设备方能使用;
d)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