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

合集下载

作物学通论:第一章 作物学概述

作物学通论:第一章 作物学概述
春秋战国: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四立是四季的开始。
西汉:二十四节气
第一章 作物学概述
作物学通论
立春

Spring begins
春分
Vernal equinox
立夏

Summer begins
夏至
Summer solstice
立秋

Autumn begins
秋分
Autumnal equinox
历史上玉米价格上涨很可能就是由于高油价引发的生物能 源的大量生产,而小麦与玉米之间有替代关系,玉米涨价 ,小麦也会跟着涨价。
第一章 作物学概述
作物学通论
二、作物学的地位与作用
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开门8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糖)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烟草、甘蔗、甜菜、稻草、苎麻等)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水稻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 玉米抗大斑病 棉花抗枯、黄萎病 品质:降低了油菜芥酸、硫代葡萄糖苷含量 提高了玉米、小麦蛋白质的含量
第一章 作物学概述
作物学通论
(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提高了化肥施用量,改进了施肥方法,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3)扩大灌溉面积与节水技术
修建了农田水利;改进了灌水方法(如喷灌、滴灌)
二、影响原因
(1)WTO农业框架的影响。 (2)履行WTO中所承诺的义务。
第一章 作物学概述
作物学通论
三、加入WTO对中国种植业的影响
1、对中国种植业的正面影响 (1)更有效地利用国际农业资源,推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2)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刺激种植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改善出口环境,增强优势农产品出口。 (4)促进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农业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交流,引 进资本和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5)推动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贸易行为,尽快形成国 内农产品统一市场。

作物学

作物学

1.杂交育种:通过两个或多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继而对杂种自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成效最大的方法。

2.最适LAI:当基部叶片在2倍光补偿点的光强时,单位土地面积的作物群体具有最大干物质生产能力(g /m2. d ),此时的叶面积系数为… ,合理密植的LAI应在此的范围内。

I:(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绿色叶面积的总和,是反映群体光合面积大小的指标。

4.NAR: (净同化率)作物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生产能力5.CGR:6.生物产量: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总干物质的收获量。

7.经济产量:作物品种改良及生产管理中所说的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8.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9.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

10.生育时期:又可称为物候期、发育时期。

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

11.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与另一个自交系(或品种、杂交种)杂交后,F1的产量表现能力,产量高为高配合力,低产的为低配合力,它代表着自交系的潜在生产能力。

12.株行:株行(系):单株的种子播种后所长出的直接后代群体,在性状稳定前,个体间没有达到整齐一致时称为株行(系)。

13.品系:把一个株系混合脱粒、收获,下一季混合种植所构成的单株间接后代群体,性状稳定一致,但没有正式命名推广前的优良。

14.品种: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作物群体,其产量、品质或其他性状符合生产和社会的需要。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反映的是经济属性。

15.绝对优势:如果某人生产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人低,就获得了绝对优势。

通俗讲,只生产最拿手的,通过贸易换取自己不拿手的东西,每个国家的福利都会提高。

作物学专业全国排名

作物学专业全国排名

作物学专业全国排名
作物学是一个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方面的学科。

因此,作物学专业在农业领域尤其重要。

下面是作物学专业的全国排名。

1.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业大学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在作物学领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校设有作物学等相关专业,并拥有自己的农业科技园区,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专业是该校的优势学科之一,其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完备,学生从事研究的机会多。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业研究机构之一,该机构的作物学研究领域广泛,其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农业生产实践中。

4. 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中国农业大学的东校区也设有作物学专业,其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同样优秀,广受学生青睐。

5.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同样属于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的作物学专业侧重于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以上是作物学专业的全国排名,希望对有意向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 1 -。

初中作物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作物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作物学知识点整理作物是指人类栽培、收获和利用的植物。

作为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作物学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种植作物的知识至关重要。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开始接触作物学的基本知识,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初中作物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物学。

1.作物的分类:作物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别,常见的分类有:谷物类、蔬菜类、果树类、瓜果类和经济作物类。

谷物类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蔬菜类包括白菜、土豆、茄子等;果树类包括苹果树、梨树、桃树等;瓜果类包括西瓜、葡萄、香蕉等;经济作物类包括棉花、油菜、蓖麻等。

对于每种作物,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适应环境、生长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作物的生长环境:不同的作物对于生长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合适的土壤。

阳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温度可以影响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水分对于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土壤提供了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环境,并合理施肥、浇水和管理。

3.作物的生长过程:作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主要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成熟老化等阶段。

在种子萌发阶段,种子吸收水分,开始发芽并长出根系。

在生长发育阶段,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养分,并利用养分进行生长和发育。

在开花结实阶段,作物形成花朵,通过授粉受精形成果实。

在成熟老化阶段,作物逐渐衰老,果实变色、掉落并归还营养物质给根系。

了解作物的生长过程,有助于合理管理作物并预测产量。

4.作物的病害防治: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作物病害有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害虫等。

对于病害的防治,常用的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移栽、整地等措施,生物防治指利用天敌等生物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侵害,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农药杀灭病菌和害虫。

合理选择防治方法,既要保证作物的健康,又要注意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

作物学

作物学
21
第一节 作物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6、复杂性—整体的观点、系统的方法
作物生产受多种因子的影响与制约,既 是一个大的复杂系统,又是一个统一的综合 体。从大的方面来说,作物生产与林、牧、 副、渔等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促进的关系, 需要建立一个良好循环的生态系统。
22
23
第二节 作物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
3.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2005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 四大特点。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最新消息,我 国农产品出口努力克服国内外反倾销和禽流 感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实现稳定增长。出口 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11
第一节 作物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4. 种植业比重较高
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比重即农业生产结 构受文化传统、农业资源和经济条件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种植业占的比重最 大。
目前我国服装原料80%来源于农业生产,合 成纤维仅占20%。化纤产品的相对数量和绝对 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加,但石油等石化原料是 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因此农业作为一种经济的、可再生的纤维来 源是不可代替的。
9
第一节 作物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南方网讯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还在减少,已从上年 的1.43亩减少到1.41亩。这是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 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的。(2005-03-31 14:07:21 光 明日报网络版 林英) /news/china/zgkx/20050 5240660.htm
4、技术的实用性—通用、便用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技术 科学,着重将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 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 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麦类少免耕技 术、棉花化控技术等
20
第一节 作物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0901作物学基本要求

0901作物学基本要求

0901作物学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作物学是研究作物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的科学。

从人类驯化并开始栽种植物起,就有了关于作物生产技术改进及选种留种的实践;从有文字起就有了关于作物生产技术及品种性状改良的记载。

《齐民要术》及历代古农书都对农作物品种及种植方法进行过详细描述。

经过千年农耕文明的积淀,作物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于19世纪后期开始逐步形成。

早期的作物学称为农艺学,以作物生产技术和作物育种为主体,同时包括土壤、肥料、病理、昆虫、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后来这些方向均逐步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上个世纪60-70年代,在前苏联农业教育体系的影响下,形成了我国作物学的栽培耕作方向;通过国际遗传学理论与国内品种改良实践的结合,建立了作物遗传育种方向。

在现代种业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种子科学与技术新方向。

近几十年来,通过学科交叉与创新实践,作物学发展快速,学科内涵得到了全面充实和提升,新的学科方向不断涌现,学科体系日臻完善。

作物学在从基因型和环境两方面及其互作关系等角度阐明并揭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

作物学一级学科下设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种子科学与技术等研究方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理生态、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耕作制度与作物可持续生产、作物信息技术等。

作物遗传育种学主要研究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遗传规律与基因发掘、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杂种优势理论与应用等。

种子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农作物种子发育生理与化学调控、种子生产、加工及贮藏、种子质量控制与检验等理论与技术等。

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作物学这一传统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作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持续增加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作物学学科的发展正面临着世纪新挑战,并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使命。

因此,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高产优质协调机理与栽培调控机制、环境友好与作物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作物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利用、作物遗传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作物生物技术与分子育种、种子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等,已成为作物学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

作物学一级学科

作物学一级学科

作物学一级学科作物学,作为农业科学的核心分支,是一门研究作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以及与环境互作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它涵盖了作物的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病虫害防控等多个方面,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作物学的历史沿革与学科体系作物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

随着人们对作物生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作物学逐渐从经验积累转变为科学探索。

在现代科学体系下,作物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包括作物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生理学、作物生态学、作物病理学等多个二级学科。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共同构成了作物学的丰富内涵。

二、作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

作物学通过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种质资源,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丰富的基因来源。

遗传育种则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手段,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新品种。

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的发展,为作物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2.作物栽培生理与生态作物栽培生理主要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

通过探索光、温、水、肥等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作物自身的生理生化过程,为制定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作物生态学则关注作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3.作物病虫害防控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作物学通过研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方法。

这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抗病抗虫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三、作物学的实践应用与社会价值作物学的实践应用广泛而深远。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学为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新品种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作物学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

此外,作物学还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物学学科分类

作物学学科分类

作物学学科分类
作物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讨通过栽培管理、育种和植保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发掘高效栽培及遗传资源利用潜力的综合性科学。

作物学主要包括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分支学科。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施肥、灌溉、植保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农作物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通过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利用选择性状,按照人类的需要,定向地改造自然世界的生物性状,创造出更符合人们经济要求的新的种质资源和新的农作物品种。

种子学是研究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育种等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种子加工和贮藏以及种质资源等。

此外,作物学还有作物耕作学、作物病理学、作物昆虫学等分支学科。

作物耕作学是研究农作物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农田土壤管理技术及其有关理论的综合性科学。

包括农作物布局与种植制度,农田土壤管理技术和耕作制度,轮作制度等内容。

作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原物的分布、传播、识别、致病的机理,以及防治植物病害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为防治植物病害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作物昆虫学是研究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类鉴定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的一门科学。

其任务在于认识和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

作物学概述

作物学概述

第一章作物学概述一、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作物生产的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2.明显的季节性3.生长的规律性4.技术的实用性5.生产的连续性6.系统的复杂性三、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农业生产的发展依赖于完善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发展农业科技三条主线。

我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改善作物品质4、强化产后加工与利用5、调整粮食发展战略开发新的食物源7、立足自给,适当进口第二章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一、作物的概念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也可经人工合成(应用生物技术合成新物种)二、分类(一)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food crops)(1)禾谷类作物(cereal crops)(2)豆类作物(legume crops)或称菽谷类作物(3)薯类作物(tuberous crops)或称为根茎类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1)纤维作物(fibre crops)(2)油料作物(oil crops)(3)糖料作物(sugar crops)(4)嗜好类作物(stimulant crops)3、饲料及绿肥作物(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4、药用作物(medicinal crops)第三章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第一节作物品种及种质资源一、品种的概念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二、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

作物学精华复习

作物学精华复习

净同化率NAR 作物生长率CGR 光合有效辐射PAR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收获指数HI叶面积指数LAI第一章作物学概述作物生产:以作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特点(1.严格的地域性2.明显的季节性 3.生长的规律性4.技术的实用性5.生产的连续性6.系统的复杂性)作物学的前景:1、作物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

超级水稻、优质小麦、抗虫棉、双低油菜、高油玉米等2、作物信息技术: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精确农业3、优质高产高效:高产到优质, 数量到质量4、可持续生产技术:农药防治到生物防治;剧毒低效农药到低毒高效农药5、农业机械化技术:大功率、高速、宽幅、联合作业;遥感、计算机自动控制促进世界作物生产发展的因素:(1)品种改良:矮秆,抗性,品质(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提高了化肥施用量,改进了施肥方法,提高了化肥利用率。

(3)扩大灌溉面积与节水技术:修建了农田水利;改进了灌水方法(如喷灌、滴灌)。

(4)土壤改良和低产地改造。

(5)温室和保护地栽培:塑料大棚温室、地膜覆盖(棉花、玉米、小麦、水稻)。

(6)作物病虫草防治:高效低毒农药、抗病虫品种、生物防治。

(7)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化学调控技术。

促进中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因素:(1)作物品种的改良: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90%以上;品种更新周期缩短到3~5年。

(2)间套作多熟制种植:一年一熟到二年三熟,南方单季稻到双季稻或稻麦两熟。

(3)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

(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机、农田水利、中低产田(盐碱地、低洼地)改造。

(6)作物生产方式的改进:手工劳动到半机械化,单一作物到多种作物。

(7)温室与保护地栽培:作物学:有关大田作物生产和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性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作物:广义: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狭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作物生产:指通过人类的栽培活动,绿色植物将日光能转化为人类所需有机质的过程。

生长:指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发育:指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生育期: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

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营养生长: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物产量: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生物学产量:指在一定的生育阶段内或生长周期中,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产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收获指数(经济指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源: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产物的供应,它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库:指贮藏冠光合产物的器官,同时也指贮存能量的器官。

流:指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它与作物体内输导系统的状况及其运转速度有关。

作物群体: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

基本苗:指作物播种后在田间单位土地面积上长出的幼苗数量。

群体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密集程度。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净同化率: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光合势(叶日积):指在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和数,积每日叶面积的累加。

光能利用率:指作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吸收太阳光能的百分数。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

作物学的名词解释

作物学的名词解释

作物学的名词解释作物学是农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的是作物的生长、发育、遗传、繁殖、栽培和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作物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以期提供读者一个深入了解作物学的机会。

一、作物作物是指人类通过人工栽培或有效利用的植物物种,常见的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作物等。

粮食作物主要是指用于人类食用的谷类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则包括棉花、烟草、油料作物等,主要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经济需求。

果树作物则指的是果实可供食用或药用的植物,如苹果、梨子、柑橘等。

二、栽培栽培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源等资源,对植物进行耕种、施肥、修剪等一系列措施,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栽培涉及到土壤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等方面的技术,旨在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遗传遗传是指物种在生殖、繁衍过程中基因传递和基因变异的现象。

在作物学中,遗传研究是探索作物性状遗传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筛选,作物学家可以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和交配,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这种遗传改良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培育高产、优质、抗逆等特性的作物品种。

四、生长发育作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从幼苗期到成熟期的生长过程,这是作物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

在幼苗阶段,作物经历萌发、伸长、分叶等过程;到生殖生长期,作物开始开花、结实,并逐渐发育成熟。

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气候、土壤、水分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作物学家致力于研究作物的光合作用、生理生化、营养代谢等方面的机理,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五、繁殖繁殖是指作物自身或人工通过花粉传递和果实形成来产生后代的过程。

作物繁殖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花粉传递和受精过程,使作物产生种子,实现新一代的产生。

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无性生殖器官(如根茎、鳞茎、腋芽等)的发育和分裂,产生新的植株。

作物学概述

作物学概述

第一章作物学概述一、作物学研究粮、棉、油等各类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作物生产的特点1. 严格的地域性2. 明显的季节性3. 生长的规律性4. 技术的实用性5. 生产的连续性6. 系统的复杂性三、粮食安全的技术途径农业生产的发展依赖于完善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和发展农业科技三条主线。

我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改善作物品质4、强化产后加工与利用5、调整粮食发展战略开发新的食物源7、立足自给,适当进口第二章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一、作物的概念作物指由野生植物经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也可经人工合成(应用生物技术合成新物种)二、分类(一)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 food crops )( 1 ) 禾谷类作物( cereal crops)(2)豆类作物(legume crops )或称菽谷类作物(3)薯类作物(tuberous crops)或称为根茎类作物2、经济作物(economic crops)或称工业原料作物( 1)纤维作物( fibre crops )( 2)油料作物( oil crops )( 3)糖料作物( sugar crops)( 4)嗜好类作物( stimulant crops )3、饲料及绿肥作物( 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4、药用作物( medicinal crops )第三章作物品种选育与良种繁殖第一节作物品种及种质资源一、品种的概念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

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作物领域(095101)

作物领域(095101)

作物领域(095101)一、学科简介作物学是整个农业科学的核心,是农业发展的战略基础学科。

作物学科涵及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作物生理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种子学等分支学科。

作物科学的任务是研究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种子标准化;同时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采取相应的耕作、栽培、管理技术,将良种的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

宁夏大学作物学学科是一个有50多年深厚积淀的具有明显西北区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

多年来,学科紧紧围绕两大特色农区(绿洲和干旱)和作物抗逆生存(旱、冷、薄、蚀、盐)等现实条件,结合区域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与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在西北特色农作物(春小麦、早粳稻、枸杞、特色中药材等)的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生态生理、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逐步凝练成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作物逆境生态生理、区域农作制、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利用4个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有明显学科专长和特色研究领域的学科方向。

二、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作物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西北特色农作物(春小麦、早粳稻、枸杞、特色中药材、小杂粮等)的高产栽培、遗传特性与新品种选育、作物逆境生理、绿洲农区耕作制度改革和旱区保护性耕作体系、作物设施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作物生产与管理、种子生产与管理、区域农业规划与设计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1)作物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作物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作物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或开发、推广、管理和农村发展工作。

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作物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1. 概述作物学是研究植物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的学科。

作物是指人类用来获得食物、纤维、能源和药物等物质的植物。

作物学主要关注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及作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作物学的重要性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作物学为人类提供了关于种植作物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作物学的研究内容作物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作物的遗传、生理、生态、栽培、育种、贮藏与加工等方面。

在作物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作物的生长周期、形态特征、生理代谢、养分需求和生物防御机制等基本知识。

通过研究作物的遗传变异和品种改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作物学还涉及到作物与其他生物、土壤、气候和农田管理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4. 作物学的研究方法作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模型模拟等。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确定作物对不同因素的响应规律,探究作物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的机制。

调查研究可以了解作物分布、种植结构和农民的栽培技术等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模型模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变化,预测和优化农业生产。

5. 作物学的前沿领域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作物学的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使得作物品种改良更加精准和高效。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预测作物生长和产量变化。

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和逆境适应能力的新品种。

总结回顾:作物学作为研究植物作物的重要学科,在实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它涉及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方式和管理方法等内容,以及作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作物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模型模拟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机制和生态特性。

作物学就业方向

作物学就业方向

作物学就业方向作物学是农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作物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一、科研机构作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抗逆性、品质改良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室研究、野外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发展。

在科研机构工作还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农业企业作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到农业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工作。

农业企业一般有大规模的农田和大量的农作物种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技术支持。

作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负责农田的规划和设计,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他们还可以负责农田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工作,保证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农业企业工作,可以锻炼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三、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工作,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他们可以通过培训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向农民介绍新的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灌溉技术等,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升农业的效益。

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与农民直接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锻炼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农业教育机构作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到农业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大学、职业学校的教师,培养和教育农业专业人才。

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指导等方式,传授作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农业教育机构工作,可以与年轻人交流和互动,培养他们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为农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五、农业政府部门作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到农业政府部门从事农业政策制定、农业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作物学概论

作物学概论

名词解释作物:广义: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狭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作物生产:指通过人类的栽培活动,绿色植物将日光能转化为人类所需有机质的过程。

生长:指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发育:指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生育期: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

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营养生长: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物产量: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生物学产量:指在一定的生育阶段内或生长周期中,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产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收获指数(经济指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源: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产物的供应,它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库:指贮藏冠光合产物的器官,同时也指贮存能量的器官。

流:指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它与作物体内输导系统的状况及其运转速度有关。

作物群体: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

基本苗:指作物播种后在田间单位土地面积上长出的幼苗数量。

群体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密集程度。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净同化率: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光合势(叶日积):指在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和数,积每日叶面积的累加。

光能利用率:指作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吸收太阳光能的百分数。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杂交育种:通过两个或多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继而对
杂种自交后代进行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成效最大的方法。

2.最适LAI:当基部叶片在2倍光补偿点的光强时,单位土地面积的作物群体具有最大干物质生产能力(g /m2. d ),此时的叶面积系数为… ,合理密植的LAI应在此的范围内。

I:(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有绿色叶面积的总和,是反映群体光合面积大小的指标。

4.NAR: (净同化率)作物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生产能力
5.CGR:(作物生长率)=叶面积系数×667㎡×净同化率
6.生物产量: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总干物质的收获量。

7.经济产量:作物品种改良及生产管理中所说的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8.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9.生育期: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产上常用播种到成熟的天数。

10.生育时期:又可称为物候期、发育时期。

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上出现若干显著变化的时期。

11.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与另一个自交系(或品种、杂交种)杂交后,F1的
产量表现能力,产量高为高配合力,低产的为低配合力,它代表着自交系的潜在生产能力。

12.株行(系):单株的种子播种后所长出的直接后代群体,在性状稳定前,个
体间没有达到整齐一致时称为株行(系)。

13.品系:把一个株系混合脱粒、收获,下一季混合种植所构成的单株间接后代
群体,性状稳定一致,但没有正式命名推广前的优良。

14.品种: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
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作物群体,其产量、品质或其他性状符合生产和社会的需要。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反映的是经济属性。

15.绝对优势:如果某人生产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人低,就获得了
绝对优势。

通俗讲,只生产最拿手的,通过贸易换取自己不拿手的东西,每个国家的福利都会提高。

16.比较优势:如果某人做一件事的机会成本比别人低,他就具有“比较优势”。

问答题
1 怎样理解农业生产(产中过程)的”双重风险性”?
2从我国土地、人口国情,用能量金字塔的观点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趋势?
农业内部的组成及其比重即农业生产结构受文化传统、农业资源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种植业占的比重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近年来由于养殖业的发展,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压力大、口粮任务重,加上养殖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种植业提供饲料,因此我国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及其基础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3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的特点?
植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肉禽鱼蛋奶均属于动物性食物,从营养的角度看,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而且蛋白质的质量高,属优质蛋白。

肉禽鱼蛋奶等食物在营养上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蛋白质量多质好;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较高;碳水化合物低;无机盐含量比较齐全;维生素含量丰富。

4 由农业的实质,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举例说明?
一是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能够减少投入50%—70%。

二是合理利用天然资源,可增产1-3倍。

三是通过加大出口力度;可提高营销收入效益3-20倍。

5 从本章的学习你觉得工业与农业生产有何区别?
6建立作物基因库的意义?举出三例具体说明?
7 作物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有那些?其依据?按习惯分类对小麦、水稻和棉花进行分类?
8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在中国分布特点?
9 国家、地区间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为什么能双赢?
10什么叫作物生态适应性?有几类?判断作物生态适应性的二种方法其特点如何?
11 用基因型表示品种(群体)的三个特点?
12 用丁颖水稻“五级分类法”说明种、亚种、生态型和品种的特点?
13杂交水稻、常规水稻、大豆、杂交玉米、玉米农家品种、玉米自交系谁是异质杂合、同质杂合和同质纯合型群体?
异质杂合:玉米农家品种
同质杂合:杂交水稻杂交玉米
同质纯合:常规水稻大豆小麦玉米自交系
14 异花授粉作物(玉米)为什么要利用强的杂交优势必须首先培育自交系?培育的方法?
15 说明:杂交育种、杂交种(杂交优势利用)的培育程序和杂交种的生产程序
(用单株选择法改良矮杆染病小麦品种框图、玉米自交系培育和杂交组合育种框图、繁殖和制种框图)
16 扼要说明下列作物的温光反应类型特性和区别?
小麦: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型品种
水稻:早稻、中稻和晚稻
区别: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和冬性型小麦;春小麦和春性型小麦;
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双季早稻和早稻双季晚稻和晚稻
17济南的冬小麦与重庆的冬小麦相互引种、济南的水稻与重庆的水稻相互引种有什么后果?并说明理由?
18作物播种期决定的生物学原理和农艺学特点?
19 写出禾谷类和棉花各个生育时期?
20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合理密植的决定因素(即最适LAI理论)?密度决定后株行距的特点(三种典型方式)?
21理解最适LAI的定义、为什么此时CGR最大,密植程度大小和施N肥量都必须把LAI 控制在最适LAI之内。

小于、大于有什么弊端?
22 禾谷类作物的理想株型有何特点?平展叶型群体与直立叶片群体在作物生产中的特点?
23 油料及富含蛋白质的作物为什么并非低产作物?几类作物经济系数特点?
24禾谷类产量构成因数是哪几个?形成的生育时期分别是什么时期?
25群体自动调节的特点? 为什么生产上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或增加每穗粒数都容易,而增加单位面总粒数(每穗粒数×穗数)难?
26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合理密植、中耕出草、
施肥、喷农药、整枝修剪等农事活动的生态学原理和上述各项措施的具体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