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研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提交单位:提交时间:2015年12月目录0前言 (3)1基本灾情 (3)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2.1自然地理条件 (3)2.2水文气象条件 (3)2.3地形地貌 (4)2.4地层岩性 (4)2.5地质构造 (5)2.6工程地质条件 (5)2.7水文地质条件 (5)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3.1灾害规模、特征 (6)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0前言1基本灾情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

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

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

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2.1自然地理条件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

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

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

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

关于地质灾害调研报告

关于地质灾害调研报告

关于地质灾害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是因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灾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地质灾害,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介绍的是地震灾害。

根据我们的调查,地震灾害主要发生在靠近板块交界处和地震带的地区。

同时,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是影响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因素。

我们建议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并推广高抗震性建筑材料和设计标准。

其次是滑坡灾害。

滑坡灾害是由于地下水位上升、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导致的。

我们发现,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河谷地区,往往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监测和提高抗滑能力,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再次是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陡坡、悬崖、沟壑等地形复杂的地区。

我们建议加强监测和预警,制定应急预案,并采用加固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等手段进行防范。

最后是地面塌陷灾害。

地面塌陷灾害是由于过度地下开采、自然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所造成的。

我们建议强化监测和防范地下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避免随意开采地下资源,从而减轻地面塌陷灾害的风险。

总之,地质灾害问题不容忽视,我们需要科学、全面地进行预防和防范。

在实践中,应该探索出更加针对性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及自然资源的损失。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第一章绪言 (1)第一节任务由来 (1)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1)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 (1)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 (2)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7)第一节自然条件 (7)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 (7)二、气象与水文概况 (9)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 (9)一、地形地貌 (9)二、地层及岩性 (9)三、地质构造与地震 (11)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13)五、不良地质现象 (14)六、人类工程活动 (14)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 (14)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 (14)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 (15)一、Ⅰ号滑坡上段 (15)二、Ⅰ号滑坡下段 (16)三、Ⅱ号滑坡 (17)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17)一、Ⅰ号滑坡上段 (17)二、Ⅰ号滑坡下段 (18)三、Ⅱ号滑坡 (19)第四节滑坡水文地质 (19)一、滑坡区含水层的含、富水性及隔水层的性质 (19)二、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 (24)三、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与性质 (26)第五节滑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一、滑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26)二、滑带土物理力学性质 (27)三、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32)四、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第一节滑坡变形宏观分析 (34)一、Ⅰ号滑坡上段 (34)二、Ⅰ号滑坡下段和Ⅱ号滑坡 (34)第二节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35)一、计算的工况条件 (35)二、计算参数 (35)三、计算方法及公式的选择 (36)第三节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64)第四节滑坡稳定性综合分析 (64)第五章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65)第一节发展变形趋势 (65)第二节危害性预测 (65)第六章综合分析与建议 (66)第一节综合分析 (66)第二节建议 (66)一、防治工程设计参数(表17) (66)二、防治工程措施 (68)三、下步勘查工作建议 (68)结语 (69)第一章绪言第一节任务由来兴山县金乐滑坡勘查是兴山县境内一个特大型滑坡勘查工程项目,也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实施项目之一。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地质原因导致的灾害事件,如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较大,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我市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防治调研。

该调研主要以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获取了全市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我市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山区和河岸地带。

在山区,山体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由于地势陡峭、土壤松散,加之气候变化引发的降雨增加,山体滑坡的风险较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山体滑坡隐患点,这些地方应该加强监测和预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另外,河岸地带也存在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

由于河水冲刷和洪水侵蚀,导致河岸的土壤结构疏松,容易引发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河岸地带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尤其是在雨季或洪水期间。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河岸地带的监测,并确保防洪设施的有效性。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地震是另一个重要的地质灾害因素。

我市位于地震带上,地震的频率较高。

为了应对地震的威胁,我们建议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人们的地震意识和应对能力。

总体而言,我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应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和监测能力,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采取措施。

其次,应加强对地质灾害区域的规划控制,避免人口密集区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在地质灾害隐患区。

最后,我市还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得出结论,地质灾害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河岸地带,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预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此外,地震是另一个需要重视的灾害因素。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可提高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调研报告地质灾害是人们居住和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人们的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了解和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本次调研着重关注了地质灾害的种类、预防措施以及应对策略。

一、山体滑坡山体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特点是山体的大范围滑坡和破坏性。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山体滑坡的发生多与地质条件、降雨量、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土地的坡度越陡,发生山体滑坡的风险越高。

此外,过度开采地下资源、破坏植被覆盖以及不合理的建筑施工等人类活动也会导致山体滑坡的发生。

为了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我们建议加强山区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恢复并维护植被的生态功能。

此外,建立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并疏散受灾群众,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对措施。

二、地震作为地球表面一种最为剧烈的地质灾害,地震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的运动有关。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地震的发生与构造断裂、地质构造活动以及岩石变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减轻地震对人们的影响,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活动的特征,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地震应急演练,也是有效应对地震的手段。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由降雨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泥石流的发生与地质条件、降雨量以及植被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区的陡坡和松散的岩土层容易发生泥石流。

此外,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也会增加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为了减轻泥石流的影响,我们建议加强农村山区的生态治理工作,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提前预警并采取撤离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防范措施。

四、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对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地下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的开采量和透水层的变化有关。

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会导致水位下降,进而导致地下水的补给不足,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一)2024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一)2024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趋势,本报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灾害情况调查。

本报告将从灾害类型、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地震灾害1.地震的定义和分类2.地震的成因与发生规律3.世界地震分布情况4.地震带和地震带的特征5.地震的灾害性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山体滑坡灾害1.滑坡灾害的定义和形成机制2.滑坡的分类及其特征3.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影响因素4.滑坡的监测与预警系统5.预防和治理山体滑坡灾害的方法三、地质泥石流灾害1.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泥石流的分类及特征3.泥石流的危害及主要影响因素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5.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响应与救援措施四、火山喷发灾害1.火山喷发的发生机制和类型2.火山喷发的危害及影响范围3.主要火山喷发区域和活动特征4.火山喷发的预测与监测手段5.防治火山喷发灾害的方法与经验五、地面沉陷灾害1.地面沉降的定义和原因2.地面沉陷的分类及特征3.地面沉陷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地面沉陷的监测与预警系统5.地面沉陷灾害的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总结: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地震、山体滑坡、地质泥石流、火山喷发和地面沉陷是地质灾害中的重要类型。

针对不同的灾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第一章绪言2010年2月,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

XX受镇XX 村XX2.1地理位置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

XX县XX 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

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

2.2乡镇概况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温2.356人/均耕地XX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3.1气象、水文(1)气象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

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

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

据蒸发量据降雨量,(2“V”于滑坡下方约100m与忙枕大河交汇。

沟内中下游侧蚀较强烈,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坍塌、垮塌现象。

3.2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处滇西横断山系南段,属滇西南中山宽谷亚区,西邻缅甸掸邦高原,总体属XX盆地地貌区,区内地势总体由北西向南逐渐降低,调查区处于大沟左岸,地势由河道向北西XX村XX组方向斜坡逐渐增高,地形坡度15°~20°,地面标高1260~1340m,相对高差80m。

3.3地层岩性XX县XX镇XX村XX组民房、道路区分布第四系人工活动层(Q ml)填土,斜坡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沟谷地段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层(Q al+pl)卵砾石、砾砂、砂土、粉土夹砂质粘土,下伏地层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按地层单位由新至老描述如下:一、第四系人工活动层人工填土(Q ml):由碎石、碎块等组成,为XX镇XX村XX组民房、公路建设填土,分布范围较广,厚度约0.2~1.0m,局部高填方地带厚度较大。

广元滑坡调研报告

广元滑坡调研报告

广元滑坡调研报告广元滑坡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或人为原因导致的山体或土地的坍塌和滑动现象。

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为复杂,地震、降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滑坡问题十分突出。

为了了解广元市滑坡的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滑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了解广元市滑坡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2.分析滑坡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提出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的对策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在广元市抽取了1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实地考察了部分滑坡灾害点。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广元市滑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问题:1.成因多样性:广元市滑坡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地质条件、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等。

其中,地质条件是主要原因,地震、降雨等自然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频发性严重:广元市滑坡灾害频发,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特别是在降雨季节,滑坡的数量和规模更加严重,给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影响范围广:滑坡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会导致交通中断、供水中断等更大规模的灾害。

滑坡不仅对农田、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产业发展受阻。

4.应对不力:对于滑坡问题,广元市的应对措施相对薄弱。

虽然有一些滑坡灾害预警系统和防治措施,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加强应急救援、疏散转移等方面的措施,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广元市滑坡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1.加强监测预警:加强滑坡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土壤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土地保护力度,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3.完善应急救援措施: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4.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滑坡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抗灾能力。

滑坡调查报告

滑坡调查报告

滑坡调查报告滑坡调查报告一、引言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其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对某地区发生的滑坡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其成因和影响,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背景本次滑坡发生在某山区,该地区地势陡峭、多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滑坡的隐患。

近期,由于连续强降雨,该地区发生了一次较为严重的滑坡,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深入了解滑坡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现场调查。

三、现场调查1.地质环境该地区属于山地地貌,地势陡峭,多为黏性土壤和泥石流沉积物。

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雨水渗透性强,容易导致土壤液化和滑坡的发生。

2.滑坡规模本次滑坡发生在山体的中部,滑坡带宽度约为100米,滑坡高度约为50米,滑坡体积约为100万立方米。

滑坡带上的房屋和农田受到了严重破坏。

3.滑坡成因(1)降雨影响:连续强降雨是本次滑坡的直接诱因。

雨水渗透土壤,增加了土壤的饱和度,进而降低了土壤的抗剪强度,导致了滑坡的发生。

(2)地质结构: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个断裂带和褶皱带。

这些地质构造使得山体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坡。

(3)人为活动:该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农田和房屋的建设活动对山体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也加剧了滑坡的风险。

四、滑坡影响1.人员伤亡本次滑坡造成了数人死亡和多人受伤,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2.财产损失滑坡导致了大量房屋的倒塌和农田的毁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3.环境影响滑坡导致了大量土壤和岩石的下滑,对周边的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五、防灾减灾建议1.加强监测预警在该地区建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下水位、地表位移等指标,及时预警滑坡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合理规划用地在土地规划和城乡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风险,合理规划用地,避免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建设。

3.加强土壤保持在滑坡易发区,加强土壤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植被覆盖和护坡措施,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村级山体滑坡报告

村级山体滑坡报告

村级山体滑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发生在某村级山体的滑坡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通过对滑坡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原因和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类似事件的发生。

2. 事件描述滑坡事件发生在某村级山体,该山体位于某省某县境内。

在某年某月某日,由于连续的暴雨天气,山体发生了滑坡。

滑坡导致了山体上的土石流动,破坏了山体附近的建筑和道路,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3. 分析与原因3.1 天气因素连续的暴雨天气是导致滑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降雨导致了山体土壤的饱和,增加了土壤的重量,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

3.2 山体结构该山体的结构也是滑坡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过初步的调查,我们发现该山体存在地质构造上的弱点,如裂缝和断层等。

这些弱点使得山体更容易滑动,特别是在受到外力刺激时。

3.3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可能对滑坡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过度采伐树木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山体的土壤流失和破坏,进而增加滑坡的风险。

4. 影响与损失滑坡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以下是主要的影响和损失:4.1 人员伤亡滑坡事件导致了多人的伤亡和失踪。

滑坡过程中的土石流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人员无法逃生。

4.2 财产损失滑坡事件破坏了山体附近的房屋、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居民的房屋和农田被毁坏,导致他们失去了生计的来源。

4.3 环境影响滑坡导致的土石流动还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河流被土石流覆盖,导致水质污染,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5. 应对措施为了预防和应对类似的滑坡事件,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 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包括地质监测、水文监测和气象监测等。

通过实时监测山体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滑坡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5.2 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对山体附近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2024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2024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二)引言: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滑坡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预防措施,本文通过对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的精选,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由于地表土层或岩层的不稳定性,引起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下滑而造成破坏的现象。

其特点是快速、突发性和广泛性,给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必须深入研究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测方法,制定合理的防灾措施。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1.地质因素:a.斜坡地质条件b.土质和岩性条件c.断层和节理d.地下水因素e.地震活动2.气象因素:a.降雨和径流b.温度变化c.风力影响3.人为因素:a.土地开发和改变地貌b.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规划c.不当的施工和采矿活动d.过度抽水和堆积垃圾第二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1.监测和预警系统:a.地形测量和变形监测b.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监测c.地下水位监测d.雷达和卫星遥感2.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a.构造高精度数字地质地图b.开发滑坡概率模型c.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滑坡潜势性评估3.综合观测和分析:a.多源数据融合b.地质工程考古学方法c.短期和长期滑坡预测第三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土地规划和管理:a.合理规划土地利用b.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c.实施土地承载力和稳定性评估2.工程治理:a.加固斜坡和稳定土体b.排水和防渗措施c.跨越斜坡的工程设计d.应急避难设施建设3.生态恢复和生态防护:a.植被恢复和保护b.激活土壤生态功能c.生态韧性建设第四大点:滑坡地质灾害案例分析1.中国滑坡地质灾害案例:a.1998年云南省丽江县滑坡b.陕西延安黄陵滑坡2.国际滑坡地质灾害案例:a.2004年美国华盛顿州斯诺荷米什县滑坡b.2010年巴基斯坦瓜加地区滑坡第五大点:滑坡地质灾害的应对策略1.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a.建立多学科合作研究机制b.探索先进的滑坡监测和预测技术2.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a.加强国际交流合作b.学习国际先进的防灾技术和经验3.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a.加强地质灾害监管和管理b.提高公众地质灾害风险意识总结:滑坡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现象,其成因复杂多样。

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报告第一篇: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报告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报告一、研究的动机:我国幅员辽阔,暴雨、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因此,分析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对于加强城镇泥石流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让人们了解这种灾害,学习如何预防,尽量减少在灾害发生时的人员伤亡。

三、研究方法:1.采用调查研究2.通过资料整理出数据3.上网调查4.咨询专家四、研究内容:1.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过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破坏力。

2.泥石流的类型:(1)按水源补给分为:冰川型、降雨型;(2)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3)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4)按结构流变分为:黏性(容量为2.0~2.3t/m3)、稀性(容量为1.5~1.8t/m3)、过渡性(容量为1.8~2.0t/m3);(5)按规模大小分为:小型(一次泥石流总堆积量<10万m3)、中型(10万~50万m3)、大型(50万~100万m3)、特大型(>100万m3)。

3.产生原因:地震或暴雨都会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山上植被减少也会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山体滑坡是造成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本调研报告对山体滑坡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调研方法1. 现场考察:选择多个山体滑坡发生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滑坡现象、地质构造、岩层结构等情况。

2. 数据收集:收集历史地震数据、降雨数据等,以了解其对山体滑坡的影响。

3. 群众调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山体滑坡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行动。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通过现场考察和地质构造、岩层结构分析发现,地质构造活动、降雨等因素是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

2. 山体滑坡的发展趋势:结合历史地震数据和降雨数据分析发现,在地震和降雨的影响下,山体滑坡往往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3. 群众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山体滑坡问题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较低,仅少数人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防范措施建议1. 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研究山体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提前预测并及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山体滑坡的知识和防范方法,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

3. 强化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山体滑坡的动态变化,提前预警并采取紧急疏散措施。

4. 控制人口规模:对于高风险地区,要适度控制人口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和人口聚集带来的风险。

五、结论山体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重要一环,其形成与地质构造、降雨等因素密切相关。

加强对山体滑坡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监测预警,以及控制人口规模,能够有效减少山体滑坡带来的损失和伤亡。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

某滑坡的施工地质报告摘要:本报告针对滑坡的施工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现场地质勘察和实验室测试,深入了解了滑坡的成因、地质构造及地层特征,为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评估和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引言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滑坡的施工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和地质特征,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二、地质调查1.现场地质勘察通过对滑坡周边的地形和地貌进行实地勘察,发现该滑坡位于一个陡坡上,地势陡峭,植被稀疏,土壤松散。

滑坡带呈弧形,呈现出明显的滑动迹象。

2.地质构造滑坡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断层和褶皱。

该滑坡位于一条走向NE-SW的断裂带上,断裂带附近存在较强的地应力分布。

此外,滑坡区还存在一些次级的褶皱构造,增加了滑坡的不稳定性。

3.地层特征滑坡区地层主要由泥岩、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其中泥岩含水量较高,易于产生滑动。

地层薄层分布较多,层间接触面积较大,存在滑动的隐患。

三、实验室测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滑坡的地质特征,我们对采集的岩石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测试。

结果显示,泥岩的含水量在20-30%之间,强度较低,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砂岩和粉砂岩的含水量较低,强度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滑动风险。

四、灾害防治措施针对滑坡区的地质情况,我们提出以下防治措施:1.加固土壤层:可以采用土方加固、钻孔注浆、地钉加固等方式,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滑性。

2.排水措施:通过设置排水系统,提高滑坡区的排水能力,减少地下水对土壤力学性质的影响。

3.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滑坡监测预警体系,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五、结论通过对滑坡的施工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滑坡的成因主要是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的。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提高滑坡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滑坡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目录第一章绪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任务由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勘查目的与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勘查工作评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自然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勘查区地理位置与交通及区域经济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气象与水文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质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形地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层及岩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质构造与地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水文地质条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不良地质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人类工程活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滑坡基本特征及类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滑坡地形地貌……………………………………………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滑坡空间形态及其类型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Ⅰ号滑坡上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Ⅰ号滑坡下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Ⅱ号滑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Ⅰ号滑坡上段……………………………………………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

山体滑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研究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减灾预防计划。

通过调研,我们希望能够对山体滑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调研地点本次调研选择了中国A省B市C县D山作为调研地点,该地区是山体滑坡高发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对调研地点周边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滑坡发生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相关因素。

其次,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山体滑坡的历史数据、资料和研究报告,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和分析。

四、调研结果1. 形成原因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关于山体滑坡形成原因的结论:A. 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地质岩层等因素是山体滑坡形成的重要原因。

调研地区位于活动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构造较复杂,导致岩石变形、断裂和剪切,增加了山体滑坡的风险。

B.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利用、山地垦殖和水库建设等人类活动也是山体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无序的矿产开采和过度的土地利用导致了土地裸露、水土流失,削弱了山体的稳定性,增加了发生滑坡的概率。

2. 发展过程山体滑坡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预兆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预兆期是指滑坡发生前的一系列预兆现象,如地面裂隙的出现、地表下降等;发展期是指滑坡开始滑动并逐渐扩大的阶段;成熟期是指滑坡稳定下来,形成稳定的地形。

3. 影响与危害山体滑坡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损失。

首先,滑坡会破坏土地,导致农田损失和土地荒漠化;其次,滑坡会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此外,滑坡还会造成水源污染、道路中断等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五、对策与建议1. 加强监测预警在山体滑坡高发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通过遥感技术、地质勘察和地震监测等手段,及时发现滑坡隐患和预警信号,提前做好疏散和防护准备工作。

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报告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并大力推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性,并有幸参加了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实习。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自己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滑坡调查:我们实习团队前往某滑坡事故现场,对滑坡的形态、规模、成因、危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

滑坡体上部为松散堆积物,下部为坚硬的基岩,由于连续降雨,滑坡体土体饱和,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滑坡发生。

滑坡体上部房屋、道路受损,下部农田被淹。

2. 崩塌调查:我们实习团队还对一处崩塌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

崩塌体为岩质,由于长期风化剥落,岩体强度降低,在降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崩塌。

崩塌体砸中了下方道路,导致交通中断,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3. 泥石流调查:我们还对一股泥石流进行了调查。

泥石流的形成与丰富的降水、陡峭的地形、松散堆积物等因素有关。

泥石流发生后,沿途摧毁了房屋、桥梁,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收集地质资料、如何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当地政府、居民沟通,了解他们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需求。

五、实习体会本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让我意识到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地质灾害本身,还要关注地质灾害对周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

六、结论通过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我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湖南]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

[湖南]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

xx省xx县xxxx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XXXXXXXXXXXXXXXXxx年九月xx省xx县xxxx山体滑坡应急排险调查报告主编:xx编制人员:xx xx审核:xx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委托单位:xx省xx县国土资源局测量单位:XXXXXXXXXXXXXXXX编制单位:XXXXXXXXXXXXXXXX提交日期: xx年九月目录1 前言 (1)1.1 目的和任务 (1)1.2 本次调查依据的技术标准: (2)1.2 灾害点位置与交通 (2)1.3 滑坡历史 (2)2 滑坡调查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岩性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3)2.4 水文地质条件 (4)2.5 滑坡空间形态特征 (4)2.6 滑坡特征 (5)2.7 主要影响因素 (5)3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险性预测 (6)3.1 变化趋势 (6)3.2 危险性预测 (6)4 应急排险防治方案建议 (7)1 前言1.1 目的和任务XXXXXXXXXXXXXXXX(以下简称我队)受xx省xx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对xx县xxxx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开展应急排险地质调查任务。

接受任务后,我队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接受委托后,我队立即组织实施,根据县国土部门要求开展具体的地质工作。

于xx年9月19日完成了《xx县xxxx山体滑坡应急排险地质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根据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基本了解堆积体,及后缘形成的危岩带的范围和规模、地质背景、变形特征、危害,并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制定应急排险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设计参数和基础资料,并对应急排险工程措施提出建议。

具体任务是:⑴基本了解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⑵初步查明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及成因类型;⑶初步查明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空间分布,合理确定滑体土、滑床成分及物理力学指标;⑷调查分析滑坡的稳定现状、危害程度,预测其发展趋势;⑸查明堆积体的规模、范围及稳定性;⑹对地质灾害提出综合整理意见,为下一步应急排险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2010年2月,XX县XX镇XX村XX组下方斜坡地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

XX县人民政府、XX县国土资源局、XX县水务局、XX镇人民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亲临现场查看,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预案,对地质灾害危害区居民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受XX县国土资源局委托,XX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于2010年1月20日至1月22日会同XX市国土资源局领导、XX县人民政府领导及相关人员和XX 镇主要领导对灾害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

第二章地理位置及乡镇概况2.1地理位置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安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

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位于XX镇东部XX村XX组的下侧,大沟左岸,距XX镇约1km。

镇和村组之间有水泥路,交通便利。

2.2乡镇概况XX镇地处XX县城东北方38公里处,东邻大兴乡,南与芒洪乡相连,西接勐简乡、XX县县城,北与永德县和勐永镇接壤。

XX镇国土面积535.08平方公里,其中坝区面积52平方公里,是XX县第三大坝子。

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坝区年平均气温17.2℃,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2.3℃,年降雨量1700毫米,全年无霜期310—320天,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

全镇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占总人口的96%;居住着傣、佤、拉祜、回等14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936 人,占总人口的33.12%。

人口自然增长率 4.74‰,人口密度 56 人/平方千米。

有耕地面积8.16万亩,其中,水田2.03万亩,旱地6.13万亩,人均耕地2.85亩。

2010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9亿元,增长13%;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5008元,增长31%;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

XX县XX镇XX村XX组共有村民168户740余人,建筑物以1~2层为主,基础为浅基,墙体采用实心或空心砖砌成,局部为土墙。

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3.1气象、水文(1)气象XX县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北热带和南亚热相交的结合部,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候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干、湿两季。

由于受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起伏,海拔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

海拔800m以下的低热山脚和河谷坝区气候炎热多雨,终年无霜;海拔800m以上地区气候温和,多雨多雾,时有霜降。

据XX县气象站统计资料,全县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年平均总积温6883.3℃,年平均无霜期318天,年平均降雨量1331.84mm,年平均蒸发量1640.1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据XX气象局资料:县域内年降雨量最大为1757.10mm,出现于2001年,最大日降雨量152.10mm,出现于2006年10月7日;XX镇近10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mm ,最大日降雨量149mm ,出现于1983年8月1日。

(2)水文滑坡区处于忙枕大河的大沟支流,大沟发源于XX 镇镇政府驻地下方,沟谷呈“V ”字型,全长14.8km ,汇水面积3.91km 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7L/S ,10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2.1L/S ,调查期间流量0.04~0.06L/s (见照片1),向北西方向迳流,于滑坡下方约100m 与忙枕大河交汇。

沟内中下游侧蚀较强烈,局部已发生小规模的坍塌、垮塌现象。

3.2地形地貌调查区地处滇西横断山系南段,属滇西南中山宽谷亚区,西邻缅甸掸邦高原,总体属XX盆地地貌区,区内地势总体由北西向南逐渐降低,照片1 堰塞湖上游的大沟调查区处于大沟左岸,地势由河道向北西XX村XX组方向斜坡逐渐增高,地形坡度15°~20°,地面标高1260~1340m,相对高差80m。

3.3地层岩性XX县XX镇XX村XX组民房、道路区分布第四系人工活动层(Q ml)填土,斜坡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沟谷地段分布第四系冲洪积层(Q al+pl)卵砾石、砾砂、砂土、粉土夹砂质粘土,下伏地层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按地层单位由新至老描述如下:一、第四系人工活动层人工填土(Q ml):由碎石、碎块等组成,为XX镇XX村XX组民房、公路建设填土,分布范围较广,厚度约0.2~1.0m,局部高填方地带厚度较大。

耕植土(Q pd):褐灰、褐色,由粘土、粉质粘土组成,结构松软,含植物根系,厚度0.5~0.7m,分布在地表。

二、第四系残坡积层(Q el+dl)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碎石粒径0.5~2.0cm,成分碎石及砂岩,角砾及碎石状,含量5~10%,分布比较均匀,结构疏松,土质松软,较为潮湿。

于山坡表层分布,厚度约1~15m。

三、第四系冲洪积层(Q al+pl)卵砾石、砾砂、砂土、粉土夹砂质粘土:为褐灰色、灰色,卵砾石含量30~55%,砂土充填,结构松散。

主要分布于大沟河床地带,厚度0.5~4m。

四、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灰、浅灰色,夹少量炭质粘土岩、煤线,半成岩,半胶结状,厚度150~1624m。

调查区地层岩性一览表表13.4地质构造调查区在区域构造上处于滇西经向构造带(即三江经向构造带),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形迹走向为北东向,次级为近南西向、北西向,处在南汀河东支断裂带上,构造面貌比较复杂,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行迹十分发育。

区内北东向断裂为控制性断裂,在拟建场地基本上平行北东向断裂构造展布,北东向断裂均为压性逆断层,走向北东,断层面总体倾向45~70°。

区内延长7.5~23.0km 不等,断层破碎带宽度50~120m不等,裂隙发育,岩层产状紊乱,局部见断层角砾岩,断层陡壁,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形成勐永、XX、XX 断陷盆地,区内断裂特征描述如下:F1南河断裂:由盆地东侧边缘分出后通过山间断陷凹地,经分水岭、头道水后向南西延伸出图,断裂走向20~40°,延伸长60km,倾向北西,倾角40~60°。

陡倾,北西盘主要为下古生界澜沧群变质岩;南东盘为印支期花岗岩。

断层物质为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破碎带宽数10~200m,为压扭性断裂。

F2热水塘断裂:北东走向,延伸长46km,倾向北西,倾角45~55°,断裂坡碎带宽100~300m,属压扭性断裂。

F3大寨断裂:走向30~40°,倾向300~310°,倾角60~70°,区域上长度约23.0m,为一逆断层,断层破碎带宽度60~140m,岩体破碎,断层裂隙及角砾岩发育,大部分地段形成断层谷。

F4南天门断裂:北东走向,延伸长80km,倾向北西,倾角40~70°,断层破碎带宽度10~20m,具角砾岩、糜棱岩等,属压扭性断裂。

F5三尖山断裂:北东走向,延伸长约65km,倾向北西,倾角40~60°,断层破碎带宽度30~50m,岩体破碎,发育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糜棱岩等,属压扭性断裂。

F6芒茂断裂:由北西方向向南东方向延伸,区域上延伸长12km,倾向北东,倾角35°,属压性断裂。

F7农场断裂:北西走向,延伸长15km,倾向南西,倾角30°,属张性断裂。

F8XX~曼岗山断裂:总长大于90km,在本区出露25km左右,是影响XX盆地的主要构造,控制盆地东边的发展,呈NE~NNE向延伸,倾向290°,倾角30°。

为左行的压扭性断裂,挤压破碎带宽300m,旁侧有“×”扭裂及派生旋卷构造等。

沿断裂洼地、漏斗、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

F9弄告断裂:长58km,本区出露20余km,呈NE~SE向延伸,北段为扭性,中段和南段为压扭性断裂。

F10勐永~大翁弄断裂:全长大于85km,本区出露10余km,为压扭性断裂,岩石强烈挤压破碎、褶皱,发育糜棱岩、超基性岩、灰岩等构造透镜体,破碎带宽100~1000m。

XX镇XX村XX组滑坡所在地及危害区域无褶皱构造分布,调查区内未发现次级断裂、褶皱构造。

3.5工程地质条件XX 县XX 镇XX 村XX 组滑坡地表分布残坡积粘土、粉质粘土混碎石,为松散土体,结构特征呈粒状、土状,降雨或切坡作用下易产生滑坡、崩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下部为上第三系中新统(N 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局部可见少量炭质粘土岩,为半成岩,岩体结构松散,欠固结,具弱膨胀性,受水浸泡易软化及膨胀变形(见照片2—5),岩层倾向与滑坡所在斜坡坡向基本相同,为顺层坡,易产生滑塌,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3.6水文地质条件照片2 滑坡后缘出露的粘土岩 照片3 滑坡前缘出露的粘土岩照片4 长期浸泡后的粘土岩 照片5 风干后的粘土岩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带处于大沟左岸的斜坡地带,属地下水补给~排泄区,残坡积粉质粘土混碎石含孔隙水,以上层滞水形式赋存于残坡积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季节变化明显,动态变化大,受地形地貌制约,地下水运移途径短,由高处向低洼处及河谷排泄,滑坡体上多处有地下水溢出(见照片6、7),同时在径流过程中对下覆基岩地下水进行补给。

地下水水位一般0.5m~2.5m,该类孔隙水富水性弱。

上第三系中新统(N1)砾岩、砂岩、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为半成岩,岩体结构松散,欠固结,具弱膨胀性,受水浸泡易软化及膨胀变形,含裂隙水,受地表降雨、生活用水补给,沿裂隙、斜坡坡面迳流,地下水多呈散流状、片状(见照片8),呈股状者少,多呈渗溢流形式向沟谷及低洼地带排泄。

照片6 地下水溢出地表照片7 地下水溢出地表3.7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差,属地壳次不稳定区,主要表现为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和地震活动较频繁,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调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修订版),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0.30g,抗震为第二组。

综合上述,调查区处于区域地壳次不稳定区。

第四章滑坡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4.1滑坡规模、特征经现场调查、走访,XX县XX镇XX村XX组滑坡地质灾害分布于XX 县XX镇东侧约1.0km的XX村XX组下方,处于大沟左岸。

滑坡呈“围椅状”,滑坡纵向长约100m,横向宽约900m,滑坡体厚5~15m,主滑方向约160~170°;滑坡后缘滑坡壁高5~20m(见照片12),滑坡壁主方向175°,地形坡度60~70°,滑坡壁组成物质为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松散层,可见厚度5~15m,局部滑坡壁下部可见兰灰色的岩土岩,可见厚度1~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