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合集下载

年党代会纪委换届工作报告【可编辑版】

年党代会纪委换届工作报告【可编辑版】

年党代会纪委换届工作报告年党代会纪委换届工作报告201X年党代会纪委换届工作报告中共___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市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纪委书记党代会纪委换届工作报告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___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市第十二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四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以构建惩防体系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确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

(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构建具有___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惩防体系构建。

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全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及时制定《___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___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

各乡镇(街道)、市级机关都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修订完善。

制定纪检监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乡镇和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每年年中由市纪委常委带队、年终由市委常委带队组成联合督查组,通过班子成员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走访行政村或下属单位、提出整改意见等形式,有效促进了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落实。

建立责任追究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201X年以来,先后有6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

从政治传播的视野看网民旁听武汉市党代会

从政治传播的视野看网民旁听武汉市党代会
从 多 个 方 面 进 行 评 论 。 括 《 兴 大 武 汉 ・ 民 之 责 》 包 复 全 、 《 庸 问 责 ・ 治 文 明 的 起 点 》 《 造 人 才 流 动 目 的 洽 政 、打
已经 成为 党委 、 府制 定 决 策 的 重 要 参考 。 政
武 汉 市 第 十 二 次 党 代 会 召 开 之 前 , 网开 展 了 “ 汉 我
为党代会献 一策 ” 动 , 首页推 出网络专 题 , 论坛 活 在 在
设 置 献 策 征 集 活 动 主 题 帖 。发 动 网 友 提 出 了 各 种 建 议
和意见 4 0 0 0多条 , 注 和 参 与 人 次总 计超 过 8 关 O万 , 其
中7 0多 条 建 议 和 意 见 , 到 市 直 各 有 关部 门 的 公 开 答 得 复 。网 民利 用 互联 网这 一 新 型 传 播 平 台 , 合 自己 的切 结
对 武 汉 发 展 有 独 到 的 见 解 和 建 议 , “ 为 党 代 会 献 一 在 我
wh b 2 ” 位 网 友 旁 听 党 代 会 的 感想 和 评论 。所 有 h 1 3三
这 些 , 集中体现在汉 网的“ 兴大武汉——聚焦武汉 都 复
市 第 十 二 届 党 代 会 ” 型 网络 新 闻专 题 。 党 代 会 前 后 , 大
地 》《 、内陆之地更应有蓝色思维 》《 、产业集群 :江浙成
功之道 , 汉可否效仿?》 武 等主 题 帖 。在 此基 础 上 , 网 汉 论 坛 推 出 “ 东读 报 告 ” “ 传 、 网友 在 现 场 ” 帖 , 与 传 统 专 又 媒 体 结 合 ,联 手 武 汉 晚报 将 网 络 议 题 在 传 统 媒 体 上 加
传 统 政 治 传 播 的途 径 一 般 是 报 纸 、 播 、 视 , 广 电 传

党代会工作报告分组讨论

党代会工作报告分组讨论

党代会工作报告分组讨论党代会工作报告如同一场“及时雨”,顺乎民心、合乎民意,为我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行动纲领和政策指南。

下面是店铺准备的党代会工作报告分组讨论,欢迎阅读!党代会工作报告分组讨论篇1省委、市委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这个《报告》将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全市上下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人文绿都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我们必须对报告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

我认为《报告》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立意高远、主题鲜明。

报告既着眼全局,又立足市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我市实际。

围绕中央、省委的最新要求和南京发展实际,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奋斗方向。

同时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回答,站位高远,思路明晰,内容充实。

比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全力组织实施‘七项工程’,争当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对党建工作提出了?组织实施‘四项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建党的建设‘先进市’?。

第二,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报告中每一段表述都不是简单的概念性描述,目标和观点都有具体的定位和项目支撑,有进度要求,有指标任务,内容非常充实,操作性相当强。

比如奋斗目标以会为节点,分两步完成,同时对目标采用了?三都市、三名城?的表述,概念更加清楚明晰。

又如大力实施科技创业创新工程?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特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等目标,对人才建设、载体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都提出了科学的定量指标,并以?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大扩容、推动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大提升、推动科技创业创新制度大优化?等三大措施加以保证。

第三,凝聚人心、感召力强。

报告提出了要把握?一个定位?,紧扣?一个目标?,做到?四个坚持?,极大增强了全市上下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共识。

省直统战系统召开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省直统战系统召开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专题报告会

对经济增量投入大,对存量调整弱化,使资源性矛盾突出,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叠加。

过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中,不论是“第二次创业”、“开辟第二战场”及建立工业区等等,都忽视了对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的解决,都是以扩大增量来调整存量,其结果事与愿违,导致我省经济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矛盾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还使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急转直下,在新常态背景下资源性矛盾凸现。

从张庆伟在党代会报告论及我省振兴发展的现实看,我省油煤木等集中负向拉动,甚至成为体制性、结构性、资源性顽症,都与我省资源型、能源型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相连。

由于发展理念僵化,又遇到资源性阻碍,没有采取大手术方式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经济波动也没有从“三性”高度来化解。

在国际金融危机初期,由于我省资源性能源性为主的上游产业结构,使我省工业经济初期反应慢、冲击小、影响弱。

当时沿海一带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省份停工停产,我省能源经济仍然风光无限,其实已潜伏巨大风险,理应加大对我省资源性问题的解决,但我们仍在增量上做文章,建所谓经济区,忽视对存量结构和资源结构的调整,直到2014年传导到油煤木等上游产业,使我省经济增长速度突然下降,资源性矛盾与体制性、结构性交织,导致我省经济迅速下降、下滑。

这次经济下行虽然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北现象”表象一样,呈现出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位次后移等,但其实并不相同。

当初的“东北现象”或“龙江现象”,是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凸显与市场经济错位导致的经济发展速度的跌落,表现在一、二、三产业都下滑及企业破产和农民失地、工人失业等。

这次实则是计划经济体制回光返照后遗症,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向完善过程中的波动,即“三性”叠加或交织,所以一、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而与资源相连的二产下滑拖住了工业经济后腿。

尽管工业经济和企业效益下降,但没有出现工人下岗失业等问题,因此,我们说今天的问题是发展中、成长中、振兴发展中的问题。

张庆伟在党代会报告中要求我们要落实好党代会精神,特别要抓住报告中所说的“三个期”的历史方位,聚神合力发展经济,再不要“慢半拍”,要用改革化解“三性”矛盾,强化我省工业经济体制性结构性改革,把耽误和错失的时间抢回来。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湖北日报讯(记者彭磊、江萌、实习生王宇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这八个字昨天正式写入第十二次武汉市党代会报告上。

武汉市称,今后,八个字的“武汉精神”,将起到凝人心、促发展,为武汉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5年前的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武汉首次确立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

此后专家建议,“城市精神”表述语应简洁、直白传达核心城市精神。

今年10月,武汉遴选5条“武汉精神”候选表述语,邀请全民投票。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20万市民参与评选。

其中“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获得支持率最高。

据介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既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升华、广大市民精神气质的提炼,也要反映对武汉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武汉市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就是要敢于突破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有碍武汉发展的“禁区”、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使武汉精神成为武汉的灵魂和动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注入文化内涵,提供精神引领。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一二年七月十六日目录前言 (1)一、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2)二、规划主要依据 (2)三、基础资料收集 (4)四、规划编制内容 (13)五、主要技术要点 (15)六、成果要求 (21)七、附件(仅供参考) (23)前言1、工作背景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三届人代会的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6个新城区构筑中心区域明确、中心镇和特色镇为支撑、中心村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要求,科学指导和有序推进6个新城区的城乡统筹建设,积极促进新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市政府要求开展《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2、工作目的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武汉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为指导,参考《武汉市城乡建设统筹规划》研究成果,结合各新城区发展战略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市、区“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村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镇和中心镇、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推进措施为重点,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工作思路根据《关于做好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下为《通知》),本项工作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市新城办会同市新农办和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后由市新城办组织市新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讨论通过后印发各区;然后,各新城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最后,由市新城办会同新农办和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

4、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主要用于指导各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各新城区在编制规划时应遵循本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充规划内容。

工业互联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工业互联网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报告说明“十四五”期间,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需要持续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将新一代信息网络打造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发展的动力源,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现代产业经济体系构建的支撑与引导作用,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新形势下,工业、能源、消费、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用户消费习惯由线下向线上方式过渡,信息通信业由流量消费向应用服务转型,行业发展的体系架构、应用模式和增长动能发生转变。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897.6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8945.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38%;建设期利息642.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9%;流动资金8309.4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3%。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7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5666.20万元,净利润8616.2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11%,财务净现值1540.5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89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

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

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增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核心技术设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突破。

全省数据安全体系架构逐步完善,数据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能力有效提升,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有效实施。

应急通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西部第一。

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 .......................................................10一、 基本原则 ................................................................12二、 安全应急能力不断加强,安全防线更加坚实 ................................三、 强化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 ................................................1414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 .....................................................16一、 行业提质增效全面推进,普惠民生服务持续增强 ............................18二、 通信基础设施加速升级,供给服务能力西部第一 ............................第三章 项目总论 ............................................................20一、 项目概述 ................................................................22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 .........................................................23三、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25四、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26五、 资金筹措方案 ...........................................................26六、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27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 .........................................................27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27九、 环境影响 ................................................................27十、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十一、 研究范围.............................................................2829十二、 研究结论 .............................................................29十三、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2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四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 ....................................................32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32二、 建设方案 ................................................................33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3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第五章 项目选址 ............................................................35一、 项目选址原则 ...........................................................3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 .........................................................40三、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45四、 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 ................................................48五、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六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5151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52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第七章 法人治理 ............................................................5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 .........................................................61二、 董事 ..................................................................66三、 高级管理人员 ...........................................................68四、 监事 ..................................................................第八章 发展规划 ............................................................70一、 公司发展规划 ...........................................................71二、 思路及措施 .............................................................第九章 运营管理 ............................................................74一、 公司经营宗旨 ...........................................................74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75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78四、 财务会计制度 ...........................................................84五、 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助推全省实现新发展 ..............................86六、 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 ....................................................86七、 助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88八、 移动物联网纵深发展工程 ................................................第十章 SWOT分析 ...........................................................90一、 优势分析(S) .........................................................91二、 劣势分析(W) ........................................................92三、 机会分析(O) .........................................................92四、 威胁分析(T) ..........................................................第十一章 技术方案 .........................................................100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10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103三、 质量管理 ................................................................104四、 设备选型方案 ...........................................................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105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106一、 编制依据 ................................................................107二、 防范措施 ................................................................113三、 预期效果评价 ...........................................................第十三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 ...........................................11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1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第十四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 ...........................................115一、 人力资源配置 ...........................................................115劳动定员一览表.............................................................115二、 员工技能培训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17117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 ....................................................118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20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21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122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七、 环境管理分析 ...........................................................123125八、 结论及建议 .............................................................第十六章 项目投资计划 .....................................................127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 ..................................................128二、 建设投资估算 ...........................................................130建设投资估算表.............................................................130三、 建设期利息 .............................................................13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31四、 流动资金 ................................................................132流动资金估算表.............................................................133五、 总投资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3313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3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第十七章 经济效益 .........................................................13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13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3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3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4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4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4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43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五、 偿债能力分析 ...........................................................14314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六、 经济评价结论 ...........................................................145第十八章 风险评估分析 .....................................................146一、 项目风险分析 ...........................................................二、 项目风险对策 ...........................................................148第十九章 项目招标及投标分析 ...............................................151一、 项目招标依据 ...........................................................151二、 项目招标范围 ...........................................................151三、 招标要求 ................................................................153四、 招标组织方式 ...........................................................157五、 招标信息发布 ...........................................................第二十章 项目总结 .........................................................第二十一章 附表 ............................................................160建设投资估算表.............................................................16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6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62流动资金估算表.............................................................16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6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6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6616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6716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基本原则创新引领,建用协同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与应用、物联网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助力全省经济发展。

【最新公文】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建设六座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当仁不让

【最新公文】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建设六座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当仁不让

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建设六座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当仁不让2011年12月28日 03:44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聂春林郑升字号:T|T3682人参与164条评论打印转发阮成发(资料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要当仁不让!”2011年12月25日上午,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向近1000万武汉市民发出了复兴大武汉的呼声。

在刚刚闭幕的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武汉市首次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写入到该市党代会报告中。

目前,国务院已明确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5座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该市将通过10年或更长时间发展,成为与上述城市比肩的城市。

在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看来,国内东南西北都已经有相应的国家中心城市,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也必然会诞生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最有可能担当这一角色!”阮成发进一步表示,武汉要打造高端要素聚集中心,成为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建设三大中心阮成发坦承,武汉打造“三个中心”,是根据武汉的基础和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功能提出的:武汉科教人才的优势是国家创新中心的基础;武汉的地理位置、商业高度发达,是建立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基础;武汉本来是一个老工业基地,这是建设国家现代制造业中心的基础。

2010年,武汉市GDP为5565.93亿元,在中部排名第一。

紧随其后的中部其他5省城市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和太原分别为4557.1亿元、4040.9亿元、2702.5亿元、2207亿元、1778.05亿元。

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主要是依托武汉的科技教育优势。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有超过114万大学生,全国第一;80家高校、科研院所,居国内第一方阵。

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武汉底气来自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商业繁华。

如武汉高铁处于中国铁路十字架的中心点,拥有亚洲最大的客运编组站。

正由于此,武汉一直力图打造一个4小时高铁经济圈,即从武汉乘高铁,在4~5小时内,即可抵达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这些国家经济中心城市。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主持词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主持词

前进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主持词解耀斌(2011年11月25日)同志们: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县委宣讲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县委宣讲团成员、县委党校党风廉政科梁晓丹科长为我们作专题辅导报告。

首先,我提议,让我们以掌声对梁科长百忙之中来前进为我们讲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出席今天报告会的有:全体镇委镇干,各村四大员,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

今天的宣讲报告会共有两项程序,一是请县委宣讲团的梁科长为我们作报告,二是用我们前进特有的地方曲艺形式——淮海琴书进行宣讲。

请参会的各位同志用心听,认真记,保持会场纪律,将手机关闭或者调到振动位置。

下面,有请梁科长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专题报告。

大家欢迎!————————————————————————————同志们,刚才梁科长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辅导报告,梁科长的报告紧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题,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三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我国各项改革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三个方面九大问题以及我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我省今后五年工作任务和加强党的建设等重点内容,全面准确地解读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报告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启发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下面,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梁科长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志们,我们前进不仅是革命老区,也是文化之乡,既有光荣的革命建设历史传统,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淮海琴书就是我们前进传统的特色文化,我镇因此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并于2007年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淮海琴书之乡”殊荣。

适时-适地-适树-多快好省的建设好生态园林城市

适时-适地-适树-多快好省的建设好生态园林城市

适时\适地\适树\多快好省的建设好生态园林城市一.绪言:二.存在问题如下:1)不分季节的种树:2)立地条件不好,苗木长势不佳:3)一味的追求大树进城:4)没有统筹规划的绿化:5)无条件的绿化让路:6)重建轻养: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遵重自然规律应用自然,适时、适地、适树。

a、首先考虑乡土树种的利用。

b、适时栽种。

c、适地栽种。

d、加强新栽苗木的养护工作。

2)加大贮备移栽苗,树桩盆景。

3)呼吁减少大树进城。

4)科学移植大苗,讲究实效。

5)园林规划设计密切融于城市系统规划。

6)增加投入,加强园林养护。

四、结束语:一.绪言:武汉园林人遇到了园林建设的好时期,2011年12月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

2012年1月武汉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蓝天碧水‖水生态保护及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湖网相连、江湖相济、湖江相通‖的水生态修理工程,―两江四岸‖50公里水岸景观工程,―800公里城市绿道‖林荫工程,―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等系列环境改造工程,项项工程均需园林人的参入。

经过申办2 012年5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正式批准武汉市承办第十届国际园林博览会,这项工程更需园林人唱主调。

武汉市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武汉园林人进入了建设生态园林城的起跑线,园林人将为把武汉建设成滨江滨湖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回首过去,武汉园林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武汉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有显著的增长,分别达到32.16%、37.46%、9.22㎡,基本上形成了形式多样、物种丰富、布局合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园林格局,于2006年获得第八批―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城市的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需得到有效保护,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湖北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内容

湖北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内容

湖北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内容湖北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是在湖北省委的领导下于2022年前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此次全会的召开旨在总结湖北省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制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战略。

会议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

会议指出,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转变,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湖北省委在本次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要点和发展方向。

首先,会议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湖北省委指出,要加强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推动湖北省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突破;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湖北省的经济竞争力;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湖北省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形成更加有活力的经济区域。

其次,会议关注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湖北省委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便利度;要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领域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第三,会议强调了党风廉政建设和政府治理的重要性。

湖北省委指出,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内政治生活,防止和纠正党内的腐败现象;要加强政府治理,提高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能和透明度。

最后,会议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的问题。

湖北省委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事务的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稳定;要加强民生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总之,湖北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召开为湖北省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工作安排和发展方向。

通过加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政府治理,湖北省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

党代会筹备工作报告

党代会筹备工作报告

全文共计1587字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
(2019年9月14日**镇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通过)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镇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上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在各基层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就要开幕了。

现在,我代表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将大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镇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年6月召开的,大会选举的第十一届委员会现已任期届满。

今年8月,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召开我镇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报请市委批准后,及时向各支部印发了《关于召开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努力,各项筹备工作业已就绪。

一、选举产生了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根据镇党委《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实施方案》中规定的代表名额、条件和产生办法,各支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采取了自愿报名、组织推荐、10人以上联名推荐的形式确定代表候选人之后,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

共选出代表109名。

镇党委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已对代表资格进行了初步审查,准备提交大会预备会议审议通过。

二、认真起草了镇党委、镇纪委的工作报告
1。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相关名词解释作者:暂无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7年第5期1“. 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 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5“. 新发展理念”,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 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7“. 两学一做”,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8“. 三会一课”,即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

9“. 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0“. 两个覆盖”,即抓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

11“. 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12.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即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3“. 一案双查”,指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14“. 一问三责”,指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

15“. 三老四严”,指大庆石油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王三运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王三运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

王三运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摘登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王三运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王三运指出,要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好植树造林、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整体战,全力打造生态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稳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强重要生态区位的环境治理与保护。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要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

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要求,认真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形成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

以试点示范城市、企业和园区为重点,突破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发展。

要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持续化,摒弃粗放外延扩张,强化集约内涵挖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积极推进开采、加工一体化,促进资源整装勘查、规模开发、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就地转化率。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坚持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并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关于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情况的报告

关于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情况的报告

*发[2012]72号中共**镇委员会关于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情况的报告县委办: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根据汉办字(2012)36号文件精神,我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全镇掀起了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高潮,为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夯实了基础。

现将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情况汇报如下: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后,我镇先后组织召开了省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全镇干部,“村三委”班子干部会议三个层面的专题会议,围绕县委印发的《中共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大提纲》以最快的速度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班子成员,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党员群众、全镇上下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统一,发展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得到进一步明晰。

我镇在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活动中,坚持从三个方面抓实抓好。

一是在认真学习原文上下工夫,通过原原本本的学习、深刻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力求内化于心。

二是在提升效果上下功夫,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交流研讨,在全镇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在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上下功夫,把学习讲话精神与谋划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如何推进党的理论武装,队伍建设,社会维稳,经济建设,使日常工作更好的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二、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学习贯彻省第十七次党代会精心,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推动各项工作上见成效。

我镇紧紧围绕县十四次党代会和县人大、县政协“两会”的安排部署,以县委提出的扎实推进六大主题年活动为抓手,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深入开展“三问三解三查”和“作风转变年”活动,组织全镇机关干部深入村组浓厚,以“三解”“三送”为重点帮助群众在发展产业、民生工程、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困难。

二是加强干部管理,提升工作效能,以“作风转变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管理,严格落实领导联片、部门联村、干部联组到户责任制,制定了机关干部管理制定,干部考勤制定,组建了效能督查办公室,充分调动干部抓工作落实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MIKE 21 SW 波浪模型培训教程

MIKE 21 SW 波浪模型培训教程
MIKE 21 SW 波浪模型培训教程
目 录
1 1.1 1.2 1.3
1.4 2 2.1 2.2 2.3 3 3.1 3.2
关于手册 .................................................................................................................... 1 目的 ........................................................................................................................... 1 假定的用户背景 ......................................................................................................... 1 编辑器布局 ................................................................................................................ 2 1.3.1 导航树 ........................................................................................................... 2 1.3.2 编辑窗口 ....................................................................................................... 2 1.3.3 校对窗口 ....................................................................................................... 2 联机帮助 .................................................................................................................... 2 介绍 ........................................................................................................................... 3 简述 ........................................................................................................................... 3 应用领域 .................................................................................................................... 4 计算特色 .................................................................................................................... 6 模拟 ........................................................................................................................... 6 概要 ........................................................................................................................... 6 波浪问题的定义和限制 .............................................................................................. 7 3.2.1 对波浪问题的定义 ......................................................................................... 7 3.2.2 检查 MIKE 21 SW 的功能 ............................................................................. 7 3.2.3 模型公式的选择 ............................................................................................. 7 3.2.4 确定计算域 .................................................................................................... 7 3.2.5 检查计算机资源 ............................................................................................. 8 数据的收集 ................................................................................................................ 8 模型的搭建 ................................................................................................................ 8 3.4.1 含义 ............................................................................................................... 8 3.4.2 网格和地形 .................................................................................................... 8 3.4.3 边界条件 ....................................................................................................... 9 3.4.4 底摩阻系数 .................................................................................................... 9 3.4.5 风场 ............................................................................................................... 9 模型的率定和验证 ..................................................................................................... 9 3.5.1 目的 ............................................................................................................... 9 3.5.2 率定情况 ..................................................................................................... 10 3.5.3 率定参数 ..................................................................................................... 10 模型的运行 .............................................................................................................. 11 结果的呈现 .............................................................................................................. 11 实例 ......................................................................................................................... 11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交流材料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交流材料

“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交流材料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关键时期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罗志军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凝聚了全省上下的集体智慧,发出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动员令!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江苏未来发展明确了行动指南。

目前,全县上下都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前两天,我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全县“加速达小康迈向新征程”动员大会,认真聆听了市委常委、县委李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

大家一致认为,李书记的报告将党代会精神融入我县实际,总结成绩实事求是、令人鼓舞,描绘蓝图高屋建瓴、催人奋进,加深了我们对省党代会精神的理解,也坚定了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信心!今天,省委宣讲团来我县举行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报告会从省党代会报告主题,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解读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内容振奋人心,讲解深入浅出,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党代会精神实质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将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志交流“如何将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于基层工作实践”:——创业争先,发展经济大气魄。

优化经济结构。

省委明确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我镇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到“十二五”末,使一、二、三产比例由3:4:3转变为2:15:8。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积极培育食品酿造、冶金机械、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全力引进影响大、辐射效应好的龙头企业,以含税高、带动力强为导向,围绕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解读十二次党代会报告3(1)

解读十二次党代会报告3(1)

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提纲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鄂宏达同志作了题为《抢抓机遇开放创新实干争先奋力肩负起推进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的报告,高度概括了建国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我市面临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举措。

获得与会代表一致赞同、全票通过,并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

当前,全市上下已掀起学习党代会报告、领会党代会精神、推进跨越发展的热潮。

下面,从三个部分对报告作一简要解读。

一、起草过程和产生的背景一个好的报告,必然是实践的升华、智慧的凝聚;一个好的报告,必然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归。

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市委书记鄂宏达同志的亲自参与下进行的。

去年12月份初,鄂书记利用三个晚上的时间,精心起草了一份6500字的报告提纲,把大框架、小条目都列了出来;在报告起草小组对提纲进行充实完善的过程中,又先后五次对报告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推敲修改、精心打磨,其中一次修改到凌晨1点。

党代会召开前夕,鄂书记在学深吃— 1 —透中央、全省和德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乐陵实际,再次对报告进行了整体性、细节性修改完善。

这个报告倾注了鄂书记大量的心血,他的重要观点、执政思路和主要发展理念都能从这个报告中找到影子。

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与深入学习、充分调研相结合。

一是学习上级政策。

汇总整理近年来中央、省和德州市领导讲话、文件政策、发展规划等资料,要求起草小组成员学深吃透,使党代会报告切实符合上级精神、顺应发展大势。

二是学习市情乡情。

广泛调度各经济园区、乡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的工作总结和计划打算,充分了解掌握发展现状,整理发展重点,对拿不准、吃不透的工作,及时与各单位负责同志沟通交流,确保报告符合乐陵实际。

三是学习各地党代会报告。

去年11月份起,起草小组就派专人在网络上关注全国各地党代会召开情况,第一时间下载或联系对方,学习党代会报告的写作技巧、整体框架和通篇布局,放开视野、打开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阮成发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实录摘要(2011年12月20日)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坚持加快发展不松劲,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抓投资、兴产业、促转型、保增长,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规模和效益成倍增加。

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4000、5000、6000亿元台阶,迈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预计2011年达到6500亿元以上,是2006年的1.94倍。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2000、3000、4000亿元,预计2011年完成4250亿元,是2006年的3.21倍。

投资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36个。

支柱产业和重点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千亿产业实现零的突破,预计2011年,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

——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初显。

我们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为契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拆迁、融资等困难,探索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新途径。

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06亿元,是前五年的3.98倍。

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

组织修编《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并获国务院批复,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得到明确。

确立了“1+6”、“多轴多心”、“六楔入城”的开放式城市空间格局,拓展了586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三大火车站新建、改造完成,武广高铁开通,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模亚洲第一的武汉北编组站投入使用。

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建成,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250万人次。

规划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新港实现亿吨大港目标。

城市路网建设加快。

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1号线通车运营,六条地铁线同步推进。

外环线、三环线、二环线汉口段贯通,一环线改造提升。

长江隧道、天兴洲大桥、阳逻大桥三条过长江桥隧通车,二七大桥通车在即。

城市面貌大变样。

辛亥革命博物馆、楚河汉街、国际博览中心、琴台大剧院、武汉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落成。

实施“城管革命”,形成“大城管”格局,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顽症”得到有效整治,市容环境明显改观。

妥善解决“插花地”问题,基本完成二环线以内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步伐加快。

——锐意改革创新,武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我们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和环境加快形成。

“两型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建设,碧水蓝天、“十城千辆” 、“十城万盏”等工程扎实推进,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形成特色,节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编制了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了配套措施,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股权激励等一批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光谷生物城等一批特色园区加快建设。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市属大型国有企业搬迁改造和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国企改制全面完成,集体企业改制顺利进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等改革深入推进。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以区为主的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基本确立。

——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市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坚持民生优先,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突出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收入分配、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预计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720元、9550元,是2006年的1.92倍、2.01倍,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城镇居民。

开展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共扶持10.25万人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72.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城乡社会保障实现广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社会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1535万人次,是2006年的2.56倍。

全市统筹范围内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448元,是2006年的1.85倍。

城乡低保实现动态条件下的应保尽保。

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累计竣工经济适用房980.3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实现保障范围内全覆盖,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全面推进,共解决14.49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

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朝着均衡优质方向发展,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全国同类城市最高。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增强。

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工作加强。

——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我们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城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新型工业化顺利推进。

确立了新城区要建立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并纳入绩效考核。

制定新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

新城区工业发展明显提速。

“菜篮子”保障水平和质量提高。

“菜篮子”标准面积由47万亩扩展到100万亩,“菜篮子”自给能力增强,蔬菜价格始终稳定在同类城市中下游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预计2011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是2006年的2.53倍。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新城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连通道基本建成。

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

2087个村完成“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全面完成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26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和社会建设,社会凝聚力显著增强。

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法治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市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民主团结、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壮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有序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取得新进步。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落实维稳“第一责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和治安防控网络建设。

“法治武汉”建设深入推进。

“平安武汉”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化建设和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丰硕。

建立了一批大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成功举办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百年纪念、“六城会”、“八艺节”等一批重大活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涌现出吴天祥、黄来女、王争艳、董明、孙东林等一批全国道德模范,他们是武汉的骄傲!二、今后的奋斗目标以建设幸福武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为支撑,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

一是建设国家创新中心。

充分发挥科教、人才的综合优势,着力提升高端创新要素资源的集聚配置功能,集聚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创新企业,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创新产业链集聚中心,下一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二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充分发挥国家老工业基地的综合优势,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着力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对高端制造业的吸引力,产生集聚一批参与全球竞争的先进制造企业和产业集群。

三是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商贸重镇的综合优势,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着力提升市场交易要素资源的集散配置功能,发展集聚高端商贸物流产业,建成国内市场中心及国家物流枢纽。

四是建设生态宜居武汉。

形成“1+6”城市格局,控制中心城区边界,完成中心城区现代化改造,实现新城区6个新城崛起。

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五是建设文明武汉。

增强文化软实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扩大开放包容度,提高国际化水平,把武汉建设成为发展环境最优、法治环境最好、安全程度最高的城市。

六是建设幸福武汉。

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社会服务体系,以创业就业创造幸福,以发展进步成就幸福,以安全保障巩固幸福,以公平公正促进幸福,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综合经济实力实现跨越。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进入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城市行列。

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创新实现跨越。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跨越。

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比较宽裕的小康进入全面小康,市民幸福感明显提高。

——城市形态布局和功能实现跨越。

“1+6”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巩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迈入地铁时代。

彰显三镇三城滨水特色,基本建成生态宜居武汉。

——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跨越。

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观念、城市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成为中部地区面向国际的门户城市。

——文化发展实现跨越。

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明显提升,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文化强市。

——社会管理创新实现跨越。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建设和谐武汉。

三、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围绕巩固提升中部中心城市功能和地位,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基础这个目标,突出重点,统筹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努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创新是武汉精神的灵魂,我们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更加着力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创造和生成,着力于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通过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推动武汉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

武汉近代和现代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这是建设好武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