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旨主义

合集下载

原教主义

原教主义
原教旨主义一词源於美国,根据Websters字典所下的定义,大意是指一种传统宗教信仰,创世纪内有关宇宙的来源,和反对进化论的观点。第二个定义是泛指在美国基督徒中,有一些对圣经所载完全认同的人,他们所发起的一个运动,用以抗衡那些所谓新派演译圣经的人。在现代社会学大字典(Modern Dictionary of Sociology)内,有更详细的解释,什麼是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是一个宗教运动,强调圣经内文的真确无误,及圣经拥有最高权威。」这样的一个宗教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发展至顶峰,其源仍对於新派演译圣经的人表示不满,因为新派的人否认一些基督教传统以来的教义,而主张用学术、历史、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圣经,为了对新派的回应,原教旨主义走到一个极端,认为圣经字字真言,都是由上主而来的。原教旨主义一词,其实含义相当广泛,但准确地说,原教旨主义不同於福音主义(Evangelism),也有别於保守主义(Conservatism)。有很多保守派或传统的基督徒也不喜欢被人称「原教旨主义者」,所以原教旨主义在基督教内是有「贬谪」的意思。

卫斯理的神学四边形

卫斯理的神学四边形

卫斯理的神学四边形是一种神学观点,它认为神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正统、异端、神秘主义和原教旨主义。

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1. 正统:正统是卫斯理神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对圣经的绝对信仰和遵守,以及对传统教义的维护和传承。

正统神学注重教义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不容许对教义进行随意解读或篡改。

2. 异端:卫斯理认为,异端是正统的偏离和背叛。

异端思想往往试图挑战正统教义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试图对圣经进行歪曲或篡改。

卫斯理对异端持严厉态度,认为它是导致教会分裂和信仰动摇的重要因素。

3. 神秘主义:卫斯理认为,神秘主义是超越正统和异端的另一种神学思想。

神秘主义强调个人的灵性体验和内在的宗教感受,不拘泥于传统的教义和仪式。

神秘主义注重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强调灵性的自由和内在的光明。

4. 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是卫斯理神学思想的最终归宿,它强调对圣经的字面意义和传统教义的绝对信仰和遵守。

原教旨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改革或创新,认为只有维护传统的教义和仪式才能真正体现上帝的旨意。

卫斯理的神学四边形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神学思想演变和冲突,但它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不同的神学家对这四个阶段的划分和界定也可能存在差异。

原教旨主义

原教旨主义
Fundamentalism & Bible
fundamentalism
The demand for a strict adherence to orthodox
theological doctrines(教条,信条,准则) usually understood as a reaction against Modernist theology, primarily to promote continuity and accuracy.
• Describing the revelations from the
God.
the Old Testament
Christian name for the Hebrew Bible,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Christian Bible.
Genesis, first book of the Old Testament. It tells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and of man.
the New Testament
the distinctively Christian portion of the Bible. The New Testament is consisted of the Gospel (Matthew, Mark, Luke and John), the activities of the apostles, the epistles and revelation.
Its aim is to maintain tradition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Bible and what believed to be the fundamental doctrine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原教旨主义 大学高级英语

原教旨主义 大学高级英语
承认圣经字句无错误jesuschristgod耶稣基督是神virginmary耶稣是童贞女马利亚所生humanbeingjesusdiedletgodreconcileman基督为人代死而使人类同上帝和好comebackworld基督将复活且会以肉身再临人世conclusionfundamentalismopposeliberalism
历史和科学知识对传统教义和《圣经》重新解释
Another school is fundamentalism. Fundamentalists thought that the Bible is god's revelation, which is the absolute truth.另一派是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圣经》是神
提出了怀疑,教会于是分裂成两派,一派是自由主义,20 世纪早期称此思潮为“现代主义”。
• Modernism: It adjusted the Christian teachings, used modern philosophy, history and science knowledge on traditional doctrine an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Bible.它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调整,用现代哲学、
• 原教旨主义是严格遵守特定的 神学教义,反对现代主义的神学
Origin
First appeared:American Protestantism Time:1920s
The last 10 years of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first world war, Darwinian spread extensively, affecting social fields. It severely impacte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culture, especially for the Bible.原教旨主义最先在美国基督教新教中出现,时间是20世纪

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衰败

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衰败

西方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衰败于祖尧原创 | 2013-02-0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主导美欧意识形态和经济对策的主流经济学派,之后逐步蜕变为美国政府对外推行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

在近现代经济思想史上,没有哪一个经济学派曾经像新自由主义一样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但是,2008年9月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风暴扫尽了它的威风,这场世界性金融、经济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

面对这场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危机,全世界的学者、政客、乃至平民百姓都在反思,力求寻找新的出路。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危机: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和美国政府战后对全人类发动空前严重的浩劫2008年8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着一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降临。

危机起始于银行信贷资金断裂,但很快便殃及实体经济。

在危机最严重时,美国有14万家企业倒闭,工业生产下降46.2%,银行倒闭140家,西方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7.2%。

危机重创了西方国家经济,泡沫经济破灭,股市崩盘,资产大量缩水。

据2009年3月9日亚洲开发银行报告,仅2008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超过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的产出。

5年来,美国家庭净资产缩水36%,从10.29万美元下降到6.68万美元。

大约有1100万宗住宅抵押贷款(占美国住房贷款总额23%)己资不抵债,即贷款余额大于房价。

另据美联储数据,衰退吞噬了美国人近20年的财富。

失业人数剧增。

据国际劳工组织报告,2008年危机以来,全球约有50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2011年底,全球有l.96亿人失业,预计2012年将上升到2.02亿,失业率达6.1%。

发达国家的就业率要到2016年末才可能恢复到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

美国失业率一度升至近10%,随后一直在8%左右摆动。

欧盟2012年一季度失业人口达2470万人,比上季度增加19.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万人。

原教旨主义 (2)

原教旨主义 (2)
by Joy
&MISS.YE
原教旨主义或基本教义派,也称“基要主 义”、“根本主义”或“基要派”,是指某 些宗教群体试图回归其原初的信仰的运动。 他们认为这些宗教内部在近代出现的自 由主义神学使其信仰世俗化、偏离了其信仰 的本质,因而作出回应;一般提倡对其宗教 的基本经文或文献做字面的、传统的解释, 并且相信从这些阐释中获得的教义应该被运 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 都存在“原教旨主义”。
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思想基础来 源于18世纪中叶,以阿拉伯半岛 的宗教改革领袖阿卜杜勒· 瓦哈比 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思潮及其所领 导的瓦哈比运动(即复古主义运 动)为主。 伊朗、苏教派公元18世纪出现于阿拉伯半岛,创始人 为穆罕默德· 本· 阿卜杜· 瓦哈卜。该教以原始的《古兰 经》和圣训为理论基础,宣扬一神论思想,反对多神 崇拜的行为和言论。 瓦哈比教派的主要信条可归纳为两点:①强调信仰 唯一神论;②反对异端行为。首先瓦哈比认为伊斯兰 教法中的合法与非法的依据是,安拉降示的《古兰 经》,除此之外,就是先知的圣训。至于教义和教法 学家们的分析,只要不只取自《古兰经》和圣训文字 内容的,都不能成为论据。因此,瓦哈比信徒反对在 先知墓前祈福,主张在墓前进行训戒和说教以表敬意, 因此为了实现这一信条,瓦哈比派拆毁陵墓及清真寺。 此外,瓦哈经教派反对异端行为,如生日聚会,经念 舞会等,反对日常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咖啡等,并 查禁具有多神崇拜的书籍。伊斯兰传统的奠基人以依 靠撰写文章,编纂著作以阐明自己的理论体系,而瓦 哈卜则强调以“圣战”来实践主命,认为这是穆斯林 必须履行的义务。阿卜杜· 瓦哈卜的思想为瓦哈比运 动的成功和沙特阿拉伯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7

人人都是原教旨主义者

人人都是原教旨主义者

我这么说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任何人类思维都具有原教旨倾向。

所有理论都倾向于造成一种自我完善的体系,可以运用它来解释和把握整个世界,最终它成为一个人看待和衡量世界的眼镜和尺子。

在辩论中最容易看出这一点:大部分人参与对话、辩论之后的收获只是进一步证实和强化自己所持的观点是正确的;不知他们是否意识到,这实际上也意味着他们一无所获,因为他们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激烈辩驳只是得知了一个他早已确认的信息:我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观点和话语的巴别塔——虽然名义上我们使用的是同样的语言,但却彼此听不见、听不懂。

有时我甚至想:说服一个人是可能的吗?即使有时他主观上都误以为自己是被说服了,实际上他在接纳观点的时候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它进行了改造。

“说服”必然有赖于被说服者自己主动的认同。

人类实在是一种极为顽强和保守的动物,虽然在地心说被哥白尼否定之后,人们已知道自己并非处于宇宙的中心,但仍以人类自身为尺度来衡量世界,到现代这一点也被粉碎,然而在所有交流(这是对“对抗”的委婉说法)中自我中心主义仍是隐约可见的,因为那才是我们的本能。

毕竟,要将自己的思想当作一个客体来对待和思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甚至是一件令人发疯的事。

我不能确定自己是正确的。

但许多人都比我确信得多。

曾有人写邮件来和我讨论,此君认为汉族一直是、现在也是一个纯种血液的民族,并以这种观念来解释所有中国历史,对我给出的反例他也自有否认、驳斥、再解释。

来回写了十几次邮件后,我终于放弃——现在想想也不可思议,我居然坚持和他争论了那么久,也许那时我还比较好胜。

虽然我至今仍认为他的观点是荒谬的,但这次争论使我将自己的思维作为分析对象来反思:即我为何那么确信自己所持的立场呢?答案也许是:质疑自己的立场并不愉快。

费尔巴哈曾说:人由他所吃的东西所决定(der Mensch ist was er isst)。

这句话中的“吃”也可以视为一个隐喻:我们所吸纳的任何观念,而且这一过程更可能是双向的——人所吸收的东西塑造了他,但他也自行决定着吸取什么东西。

原教旨主义——自由主义本质是傲慢、离弃上帝、不讲原则、纵容罪恶

原教旨主义——自由主义本质是傲慢、离弃上帝、不讲原则、纵容罪恶

原教旨主义——⾃由主义本质是傲慢、离弃上帝、不讲原则、纵容罪恶含义“基要主义”⼀词对应的的英语“Fundamentalism”源于,相信基督教《圣经》是神的启⽰、是⽆误的,相信如《》所记载的那样创造世界,相信存在,相信是神的⼉⼦、也是神,相信,相信审判,相信,相信信耶稣的⼈去天堂、与神和好、直到永远。

与此相对,⼀般认为《圣经》是⼀本劝⼈⾏善的道德、书,《创世记》是⼀个,神迹是,耶稣基督只是⼀个好⼈、教师、楷模,没有审判,天堂在于平安的⼼灵。

产⽣和发展19世纪末,⾃由派神学家接受和所提出的主张,产⽣了很⼤的影响,美国的宗教领袖制订了称为“基本要道”的信纲:1. 圣经各卷都是神的默⽰,是的;2. 耶稣基督是神,的历史真实性;3. 基督是童贞⼥所⽣;4. 基督死在⼗字架上,为⼈类;5. ,并将以⾁⾝再次降临⼈间。

20世纪初期,他们出版了⼀系列研讨这些基本教义的书刊,名为《基本要道:真理的证⾔》,“基要主义”⼀词就是从这个书名衍⽣出来的。

后来,英⽂的“Fundamentalism”⼀词除了⽤来指的宗教运动之外,也⽤来指其他宗教(例如、、、)的宗教运动。

因为“Fundamentalism”⼀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与恐怖主义产⽣了联系,英语世界的某些基督教基要主义者更倾向于使⽤来称呼⾃⼰。

在中⽂⾥,基督教的fundamentalism从20世纪初出现本来⼀直译为“基要主义”,后来当fundamentalism被⽤到伊斯兰教之后就译作“原教旨主义”,这样在英⽂中的⼀个词在中⽂⾥就变成了两个词,有不同的指代,英⽂中fundamentalism⼀词所带的复杂的包袱在中⽂⾥被两个词区分开来。

现状以保守派为主的基要主义与⾃由主义神学有着激烈的⽃争,⾃由主义认为基要主义不能与时俱进,基要主义认为⾃由主义是因为⼈⼼的骄傲离弃上帝。

⾃由派认为基要主义偏执、排他性,不接受其他宗教,基要主义及保守派认为⾃由派没有原则、纵容罪恶却排除上帝。

原教旨主义名词解释

原教旨主义名词解释

原教旨主义解释原教旨主义(Originalism)是一种在美国宪法解释方面的宪法解释理论,它认为宪法的意义是不变的,它们可以通过文本和历史来理解。

原教旨主义认为宪法的解释不应该受到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应当以原有的宪法文本和历史为基础。

它认为,宪法的意义是固定的,它们可以通过历史和文本来进行解释,而不是由当代的法官来决定其含义。

它主张以文本和历史为基础,以及尊重宪法历史的方法来解释宪法。

原教旨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宪法的历史和解释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现代的政治价值观不应该影响宪法的解释。

它认为,宪法的意义是固定的,并且应该通过历史和文本来解释,而不是由当代法官来决定其含义。

原教旨主义强调宪法的变化应该受到政府的制约,而不是通过改变宪法的文本或改变其含义来实现。

原教旨主义可以看作是对美国宪法的一种保护,它认为宪法的意义应当是不变的,不能被当代的政治价值观所影响。

它强调,宪法的解释应当基于历史和文本,而不是基于当代的政治价值观。

原教旨主义强调,宪法的解释应当遵循历史,而不应该受到现代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它认为,宪法的意义是固定的,它们可以通过历史和文本来解释,而不是由当代的法官来决定其含义。

原教旨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强调了宪法的历史和解释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宪法历史的方法来解释宪法。

这可以防止宪法被视为一种生活发展的规则,而不是一种定义永恒的规范。

原教旨主义强调宪法的变化应该受到政府的制约,而不是通过改变宪法的文本或改变其含义来实现。

原教旨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宪法是一种永恒的规范,其含义应该是不变的,它们可以通过历史和文本来解释,而不是由当代的法官来决定其含义。

它强调了宪法的历史和解释的重要性,尊重宪法历史的方法来解释宪法,并且要求政府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

原教旨主义认为,宪法的文本和历史是很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法官确定宪法的意义。

它认为,宪法的解释不应该受到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应当以原有的宪法文本和历史为基础。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等于恐怖主义(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等于恐怖主义(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等于恐怖主义(2)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重要区别是:主流的原教旨主义主张开展合法的伊斯兰运动,反对暴力恐怖主义;而极端的原教旨主义不仅在思想观点上是极端的,在行为上也是极端的,为达到政治目的(建立宗教至上的教权主义国家),可以不择手段且不顾后果。

从这里就可明显地看出,宗教极端主义不过就是对原教旨主义的派别之一——激进主义或极端主义思想进行的一种界定和概括。

而恐怖主义就是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针对平民或民用目标,故意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行为,恐怖主义的行为主体通常是指非国家的集团或秘密组织。

如果受恐怖袭击的一方是另一个主权国家,袭击行为也可称为国际恐怖主义。

[3]在当今世界,国际恐怖主义又常以宗教“圣战”的名义采取行动。

可以说,宗教极端主义既是国际恐怖主义的表层根源,又是国际恐怖主义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尽管宗教极端主义并不等同于国际恐怖主义。

可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不等同于宗教极端主义或国际恐怖主义。

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转向(一)穆斯林兄弟会谈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就不能避开其中的激进主义,而谈及激进主义又不得不提及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

这个组织鼎盛时曾拥有百万信徒,是上世纪和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派别组织。

目前世界上除什叶派的原教旨主义外,逊尼派的原教旨主义派别组织几乎无一不在思想上深受穆兄会的影响。

也正是从20世纪三十年代穆兄会建立伊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力量就开始向现存政权挑战,并由传统主义及改革主义(现代主义)向激进主义转向,该组织由此也成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派在意识形态和组织上的摇篮。

哈桑·班纳于1929年在埃及建立了穆兄会,号召埃及人不分宗教派别和政治倾向来复兴伊斯兰,据真主启示重建一个“真道”的社会。

[2]118-120穆兄会在三十年代迅速成为埃及最大的社会组织,从不同的教派、职业和社会阶层中吸收了大批成员和支持者,还建立了高效的组织和宣传机构,其活动延伸到社会所有的领域和层次,为进一步参政奠定了社会基础。

新宗教政治运动原教旨主义何地何时以及为什么出现

新宗教政治运动原教旨主义何地何时以及为什么出现

新宗教政治运动:“原教旨主义”何地、何时以及为什么出现?[美]尼柯•凯迪2012-7-20 18:03:49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9期美刊《社会和历史比较研究》第40卷第4期刊登了美国学者尼柯·凯迪题为《新宗教政治运动:“原教旨主义”何地、何时以及为什么出现?》的文章,论述了新宗教政治运动的定义以及其出现的地点、时间及相应的原因。

文章认为,新宗教政治运动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人们重新重视传统宗教,认为其能解决现代社会日益严峻的危机,并力图取得政权,其意识形态既非自由主义也非社会主义,而是保守主义。

作者认为,新宗教政治运动是1970年之后发展壮大的,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社会主义遭受到历史性失败,而自由主义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却在全世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政府不满和失望,于是人们转而回到传统宗教中去寻找认同和解决办法。

文章内容如下。

一、有利于宗教政治运动发展的世界趋势当我们讨论宗教政治运动时,常常会列举一些有利于这些运动在近期产生和发展的世界趋势,下面就列出了在许多地区出现的一些这样的趋势。

人们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一些趋势,而对于另一些趋势,人们在一些地方却感受的不那么强烈,例如,一直持续到1998年的发生在东亚的最初两次宗教政治运动。

这些趋势如下:第一,虽然近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这是造成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提高了世界生产的总产量,但是不同的地区、阶级、种族和性别却发展得不平衡。

在大部分地区,伴随着工作不稳定和被迫移民现象的出现,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公众的不满情绪和对身份认同的担忧。

第二,出现在发达国家、中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减缓、停滞和不稳定现象,加大了公众的不满情绪,激发了右翼民粹主义运动的产生,这样使得一些地区的人民趋向于民族主义,而另一些地区的人民则趋向于宗教政治思想(常常与民族主义混合在一起)。

第三,日益增长的移民现象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标准,但是却造成了一些其他紧张压力。

食物原教旨主义

食物原教旨主义

食材原教旨主义吃还是不吃:这是个问题。

我想莎士比亚没有料到,这个世界上会有这么多人,能够如此具体地分析存在与毁灭的问题。

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张嘴。

吃还是不吃对哈姆雷特来说是一个问题。

爱尔兰炖肉只能有羊排、土豆、洋葱和水。

如果加上胡萝卜和芜菁,那一定是异端;回锅猪肉要追灯窝。

如果夹起一块猪肉没有弹性,那么这道菜的“起始分”会先下调20。

有人看到意大利面肉丸,会忍不住双手十指向天捏。

他们可以随时提供“麻切烩”!”这种“传统问候”来自亚平宁半岛;吃重庆火锅的时候,只要锅底不是满满的黄油,他的“重庆崽”身份就一定是“歪的”,甚至“一座雾都”都不能是他的雾都。

众所周知,不是所有重庆人都吃火锅不喝麻辣红汤的。

这些饮食上的讲究无处不在,其表象多是通过一定的饮食偏好,来表现自己对食材、烹饪手法和更深层文化的理解(潜台词往往包含优越感)。

南北关于口味的争论,大部分只是为了好玩。

其实烹饪就像一个数学公式。

调味就是像加减一样的基本运算,然后输出一个结果。

在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中,不得不选择一个队伍站队,就像是在争论1/3或者2/2的优劣,看似严肃,基本没有意义。

我碰巧尝试过把同一个师傅做的川味“酸辣面”端给同桌的山西和四川的朋友。

一个觉得汤不够酸,一个觉得味道不够辣。

其实这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口味之争。

山西人口味偏酸,与当地水土含碱量高有关。

人们选择醋来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

而西南地区对辛辣食物的普遍渴求,也是因为当地湿润的气候,加上历史上缺盐时期用辣椒作为替代品等诸多原因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了口味偏好。

关于甜咸之争的讨论,大多与糖、蜜、盐、酱等当地资源和产品密切相关。

北方的口味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粽子吃甜的还是咸的,是每个端午节都会搬出来讨论的话题。

“任何东西都没有确定的味道,但是味道好的才是珍贵的”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

每个人舌头上的味蕾数量不同,对味觉的感受自然也不同。

每个人对食物的情绪感受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哈贝马斯 民族化

哈贝马斯 民族化

哈贝马斯与民族化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马昌(200800030097)内容摘要: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都无法置身世外,不论是自愿加入还是被迫卷入,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冲击。

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在维护自身传统遗产的同时,不断地适应变化着的现实和现代化潮流的需要,批判地反思、发展和更新自己的传统。

“原教旨主义”是对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现代化潮流的抗拒和反动,“西方文化普世主义”则奉行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片面夸大西方文化的现代性,而抹杀其民族性,二者都片面强调和无限夸大了文化的差异和对立,将二者视为水火不相容,并从中导出文明和文化的对抗不可避免、不可调和的结论,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事实上都极其荒谬,而且对当今世界十分有害。

关键词:民族传统、原教旨主义、西方文化普世主义、国际化尤尔根·哈贝马斯,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德国思想威力最强大的哲学家”和“西方学界的领袖人物”。

1929年6月18日出生于杜塞尔多夫,50年代前期先后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上大学,攻读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等,1954年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50年代后期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担任阿多诺的助手。

60年代先后任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和法兰克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

1971—1980年,担任马克思普朗克学会“科技时代生存条件”研究所所长和马普学会慕尼黑心理学研究所客座研究。

1983—1994年,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授。

1994年退休。

哈贝马斯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其理论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文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是一位综合型学者。

其理论的核心可以说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形而上学思想为指导,通过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即语用学),以交往行为理论和话语伦理学来捍卫启蒙的现代性立场。

原教旨主义暴力_现代冲突中的政治暴力和政治宗教_伯恩德_怀斯布洛德

原教旨主义暴力_现代冲突中的政治暴力和政治宗教_伯恩德_怀斯布洛德

原教旨主义暴力:现代冲突中的政治暴力和政治宗教伯恩德・怀斯布洛德Ξ 伯恩德・怀斯布洛德(Bernd Weisbrod )是德国哥廷根大学现代欧洲史教授,专攻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史(儿童、贫困和青少年)和德国当代史(政治暴力、学术去纳粹化和大众传媒)。

最近他将各种会议上宣读的论文结集,出版了《政治史研究———战后科学文化论文集》(2002)。

Email :bweisbr @gwdg.de 。

2001年9月11日的悲剧性事件从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的世界,重新划定了革命时代的典型现象———恐怖———的范围,并在全球化时代开启了“文化冲突”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它们还给世俗化时代的宗教意义带来了新的紧迫感。

2001年于尔根・哈贝马斯在法兰克福书市上领取德国和平奖时,以《信仰和知识》为题发表演讲。

他说,在“9・11”爆炸的,是“世俗社会与宗教间的张力”,“我们如果想避免文化间的冲突,就应该记住我们西方的世俗化形式的辩证矛盾[unabgeschlossene Dialecktik ]”。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理解世俗化的道德缺陷。

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是宗教意义在转换为世俗知识时丢失了某种东西。

哈贝马斯认为,在不得不把“原罪”(sin )转变为“犯罪”(guilt )时,我们有一种失落感(Habermas ,2001)。

这可以作为一个起点,由此出发,质疑我们对现代民族国家中“政治宗教”的理解,以及暴力在这一历史转变中的作用。

“政治宗教”的概念,正是哈贝马斯所谓宗教情感的世俗版,最近新出的几本第三帝国史(Burrin ,1997;Hartwig ,2001)也表达了这层意思。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天主教哲学家艾里克・佛格林在1938年讨论纳粹政权时提出的(Voegelin ,1938),当时在政治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之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他们对这一概念在“极权主义”语境中的效用意见不一致(Maier ,1995,2000;Maier and Sch fer ,1996)。

原教旨主义

原教旨主义

3. Literally, “fundamentalism” seems to be a conservative on doctrine. However, in general , comparing with the so-called conservatism ,they are different: that the fundamentalists ban other beliefs coercively(强制地), and they use violence to implement their own “doctrine”. 4.Between fundamentalisms,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for example------ advocate stricter enforcement of the ancient canons(教规) of Islam, temperance( 禁 酒 ) , women wearing towels and not to work, as well as refusal to accept Western culture and music.
1. It is a conservative Christian thought. It boycotts(抵制)the influential liberalism or modernism of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2. It has its own organization and institution. The conservative movement aimed at promoting the fundamentalist five basic points.

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都是西方文化奴役出来的产物

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都是西方文化奴役出来的产物

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都是西方文化奴役出来的产物【摘要】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思想。

逆向种族主义是一种以非白人群体优越为信条的极端思想,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崇拜和排斥外来文化的表现。

西方文化通过殖民主义、种族歧视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这两种思想的形成。

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的存在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他者的奴役和霸权。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反思西方文化对这些思想的影响,提倡尊重多元文化,扭转奴役的局面。

只有摒弃对他者的偏见和敌意,让文化之间相互尊重,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和谐。

【关键词】逆向种族主义,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西方文化,奴役,影响,起源,特点,反思,建议1. 引言1.1 定义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逆向种族主义是指钇一种与传统种族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在西方世界逐渐兴起。

逆向种族主义认为种族歧视不只是白人对其他种族的歧视,还包括对白人的歧视。

逆向种族主义的倡导者认为,白人在过去对其他种族进行的压迫和歧视行为导致了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因此应当对白人进行补偿和平等对待。

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思潮。

它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传承,并反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和影响。

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应当被珍视和传承,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获得了一定的传播和影响力。

西方文化的奴役使得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成为了某种心态下的选择,塑造了人们对自身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认知方式。

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的产生与西方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是在西方文化奴役下的产物。

1.2 探讨西方文化对这两种思想的影响西方文化对逆向种族主义和中国文化原教旨主义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原教旨主义通俗解释

原教旨主义通俗解释

原教旨主义通俗解释原教旨主义,这听起来是个有点神秘又复杂的词呢。

咱就把它当成是一种特别“纯粹”的坚持,就像有些人对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的那种执着劲儿。

咱先说宗教里的原教旨主义吧。

就好比在一个大家族里,有一本祖传的家训。

原教旨主义者呢,就觉得这本家训里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金科玉律,一点都不能改。

他们就照着最开始的那个版本去生活,去理解世界。

比如说在饮食上,如果家训上说了某种食物不能吃,那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别人怎么劝,他们就是坚决不吃。

这就好像你小时候听妈妈说,冬天不能吃太多凉东西,不然肚子会疼。

你要是个特别听话的孩子,那不管别人跟你说现在有了什么新科技,吃凉东西没事了,你还是会按照妈妈说的做。

这就是一种很纯粹的相信,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对教义的相信就有点像这样。

再说说文化里的原教旨主义。

我有个他特别喜欢京剧。

他就觉得京剧就得按照以前的那种老派演法,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不能变。

要是有人想给京剧加点现代元素,他就不乐意了。

他觉得京剧就像一个古老的宝藏,得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

这其实也是一种原教旨主义的表现。

他这种想法就像是守着一个老古董,觉得哪怕落了灰,也不能给它擦一擦,怕把原来的样子弄坏了。

可是啊,这个世界一直在变,京剧如果一直不变,可能就只能被放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很难吸引到更多年轻观众了。

但是呢,原教旨主义要是太极端了也不行。

如果大家都只按照最原始的方式生活,社会就很难进步了。

就像我们不能还一直住在山洞里,只靠打猎为生吧。

时代在发展,我们得学会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接受新的东西。

要是宗教原教旨主义走向极端,可能就会排斥其他的信仰或者人群,这就容易引发矛盾。

就好比一群人在一个大院子里,原教旨主义者觉得只有自己的玩法是对的,别人的都不行,那这个院子里就会充满争吵,大家都过得不开心。

在政治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

有些政治理念如果走向原教旨主义,那就可能会变得很僵化。

比如说一个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如果只按照最开始的理念,不考虑现实中的新情况,那就像是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走路,肯定走不远。

原教旨主义

原教旨主义

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这个概念最早以基督教为背景。

一战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中一些自称为保守的神学家,为反对现代主义,尤其是反对《圣经》考证学,形成了这一神学主张。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原教旨主义有两层意思:(1)它是一种保守的基督教思想,它抵制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很有影响的自由主义或现代主义的神学倾向;(2)它是一种有自己的组织和机构的保守运动,旨在宣传原教旨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点。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它们是构成真正基督教信仰必不可少的成分。

中国学术界将Fundamentalism一词用于基督教时,称为基要主义;用于伊斯兰教时,称为原教旨主义。

近年来,由于其他宗教也出现了Fundamentalism的宗教现象,故国际学术界和传播媒介把这种宗教现象通称为原教旨主义。

比较宗教学家埃里克•夏普在《理解宗教》一书里总结原教旨主义:在传统的最高权威受到挑战时(一般指宗教方面的权威),第一阶段出现的反映是拒绝旧方式和旧权威,具有适应和树立新权威的愿望;第二阶段是作出种种努力,使旧权威适应新权威;第三阶段是回复原状,原教旨主义就出现在这一阶段。

各宗教中出现的原教旨主义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形。

总之,原教旨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宗教现象:当感到传统的、被人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的最高权威受到挑战时,对这种挑战毫不妥协,仍反复重申原信仰的权威性,对挑战和妥协予以坚决回击,一旦有必要,甚至用政治和军事手段进一步表明其态度。

所以,原教旨主义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抗性、排他性及战斗性。

原教旨主义最先在美国基督教新教中出现,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

其观念形式在神学中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19世纪最后10年至一战期间,达尔文主义广泛传播,影响到社会各领域。

它严重冲击了传统观念和文化,尤其是对《圣经》构成了直接威胁。

人们对《圣经》和道德提出了怀疑,教会于是分裂成两派,一派是自由主义,20世纪早期称此思潮为“现代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教旨主义理论上的共同点是反对现代主义、自由主义和世俗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解释因人而异。在宗教界,现代主义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神学思潮,它提倡对宗教解释的革新,对宗教教义执行上的宽容以及容纳世俗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简言之,即宗教思想和实践对现代化的适应。原教旨主义就是要在现代社会中重建其意识体系中的基本原理。它与现代主义冲突的最典型例子是“猴子审判”一案。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得通城中学教师施科普斯给学生讲授达尔文进化论,于是他受到信奉原教旨主义的教会人士指控。原教旨主义者迫使法庭判施科普斯违反州内法案罪,施科普斯被迫离开学校。美国出现的复兴运动也是抵制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的和道德上的宽容性,是对极端自由思潮的反应,也是对新教内最近围绕基督化身和复活而展开争论的反映。 通常,人们认为原教旨主义拒绝现代科学,不能把科学包容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并由此推断出原教旨主义者已从现代世界中退出。其实,他们对科学有自己的看法。最近出现在美国新教原教旨主义中的“科学创世说”证明了这点。他们认为科学是知识,《圣经》是贯穿于科学中的真正和实在的知识。《圣经》包含有科学奠基于其上的基本原则,那些说《圣经》不是科学书籍的人根本没有认真读过它。在其它宗教中,也出现了在当代科学知识指导下去阅读宗教经典的倾向。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都认为经典上的东西与当今科学并不矛盾,认为宗教与科学互补,伊斯兰为科学提供了灵魂,它在许多方面预示了现代科学。 由于他们确信圣典是神的启示,原教旨主义者认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是神圣的,他们所展示的智慧是百分之百的,不允许双关语和留有余地。他们反对知识的相对性,反对怀疑、犹豫和现代主义的推论。他们宣布其道德规范为宇宙性的、永恒的。为此,原教旨主义者否认其他信仰的真实性。原教旨主义者认为知识的获得如同考古过程,是去挖掘已包含在经典中的真理,而不是去发掘那些不知道的或已经知道的世界。由于人们拒绝或没有去深入理解宗教经典中的知识,所以无法理解它。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安拉赐给他们两本书:《古兰经》和大自然。这是一种古老的伊斯兰教对知识的观点。这些年,印度教也有类似看法。今天,原教旨主义者就是用这种知识观点来反对现代主义的观念。 原教旨主义者相信其宗教经典的绝对可靠性,这构成了原教旨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任何形式的原教旨主义都认为他们的存在和世界观合理合法,因为他们的世界观源于经典,并相信经典的真实性构成了检验真理的基本原则。原教旨主义以此为依据来解释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方式。新原教旨主义十分强调《圣经》的进步性。对犹太教原教旨主义来讲,拉比法律被认为是对《托拉》绝对正确的发展。对锡克教宗教领袖来讲《圣书》象征并包含着“活的宗教导师”的权威。对斯里兰卡泰米尔的湿婆信徒来说,阿加米克法规是和《吠陀》一样神圣的东西。在穆斯林看来,《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是他们的理论基础,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立法依据,他们以此建立了律法。在他们看来,宗教经典的正确性超越时空。对宗教法规的共同认可激发了信徒的排他性。其信仰越是与众不同,信徒与外界的界限就越分明。中东和南亚日益高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就以此为标志来区别穆斯林与其他人。锡克教原教旨主义者由于完全效忠于某一位神赋予才能的领袖,这位领袖宣誓维护信徒的荣誉、统一和平等,于是他们有了共同信仰,并以此与别的派别相区别,他的追随者们随时准备为重建其宗教的神圣秩序而牺牲生命。 这种排他性不仅表现在教义方面,而且体现在实践中。最近出现的一个原教旨主义组织认为埃及实行的不是真正的伊斯兰,鼓励其成员不与其他信教者一起生活和祷告,把他们与世俗社会的脱离看作是同先知离开堕落的麦加城一样的举动。英国复兴主义者有时所称呼的“王国的人们”也由于生活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排他意识。这些信徒有时甚至能占领整个街道,互相提供各种实际的和专业性的服务。在犹太教群体中,也有同样倾向,他们构筑了空间和文化的界限,使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分隔开来。 原教旨主义者总是想把其宗教经典当作超时空的、永恒的、绝对的真理。通过保护其经典中的永恒真理,原教旨主义隐含了一种不顾历史发展的观点,或是持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历史观。原教旨主义者希望回到原始道德时期,他们认为历史本身是一个从最初的理想状态向后退化的过程,是对基本原则的背叛。美国原教旨主义的新基督教左派认为:当它遵守上帝律令时,美国是那么伟大;但由于世俗的人文主义对其政府机构的控制,美国已开始衰落。因此,最初的完美状态只能通过回到圣典中的基本教义才能重新获得。 当代原教旨主义的社会运动。原教旨主义有时被描绘为出土文物般的东西,如同生活在久远的过去,与周围环境完全脱离;原教旨主义者被看成是固执地依恋过去并顽强地、非理性地抵制正在变化着的文化。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原教旨主义也是对当代世界潮流作出的一种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实际上没有脱离现代生状的反响,因而它深深地卷入了当代文化运动和政治运动。 在当代世界中,原教旨主义的参与意识十分强烈。早期出现在美国的原教旨主义,是对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变迁、一战引起的道德上的革命及国际危机造成的社会大变动尤其是1919年至1920年间“红色恐怖”时期在美国出现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无神论的反应。原教旨主义者把这一切看作是圣经文明在美国结束的标志,于是掀起原教旨主义运动,宣传基督教的基本信仰。20世纪70年代,美国原教旨主义重新抬头是因为当时美国社会堕胎、弃婴严重,婚前性生活、同性恋和吸毒等现象泛滥。原教旨主义兴起的目的在于抵制这些堕落现象,是针对这种道德伦理的变形,其最关心的就是倒转当代的这种潮流。对今天美国的道德问题,多数人的主要焦虑就是父亲权威的下降。这是由于妇女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了。下降了的男性权威只能通过把挣工资的妇女从劳动市场赶回到家庭中才能恢复。原教旨主义者呼吁对那些养家糊口的男性的收入做出调整,让它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他们希望复兴传统,保存家庭中的性别差异,强烈反对《平等权力修正案》。按他们的观点,妇女应重返家庭,置于以男性为主体的家庭中。 伊斯兰教律法与犹太律法一样,认为妇女地位低下,妇女应受到各种限制。当现代主义者寻求改良这些法令时,原教旨主义者坚持要严格限制妇女,强烈要求妇女的服饰、行为和社会礼仪要符合教义教规的准则。所以,妇女的地位在原教旨主义中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今天,遍及伊斯兰世界的原教旨主义运动经常被理解为对西方帝国主义及其经济、意识形态侵略所作出的反应。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反对欧洲殖民者,对其文化影响持敌对态度。同时,他们也反对纳赛尔(1918-1970)的民族主义政权,认为该政权世俗、不敬神。霍梅尼反对伊朗国王,不仅是因为伊朗国王与美国势力联合,以美国为后台,还因为霍梅尼强有力地证明了需要建立一个由温和的法律学者领导的共和国,以代替王公贵族的统治,反对国王巴列维所谓的“白色革命”(即西方化)。与土耳其共和主义意识形态相关联的土耳其原教旨主义,直接与这一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受到威胁有关。构成此威胁的是秘密的伊斯兰狂热组织、政治上持异议的左右翼及充当外国势力代理人的少数民族集团。原教旨主义者对这一威胁的反应是采取坚定的民族主义态度。 最近,由于新左派的支持,美国原教旨主义组织已越过美国国界,不仅插手基督教福音的传播,也对建立在国外的正统教的传统霸权提出了挑战。如在拉美,这种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大,好几个美国当局支持的拉美政权都积极地与其相配合。这可以理解为试图削弱天主教势力,因为天主教堂的许多神父现在都公开呼吁政治和社会改革。在南亚,原教旨主义公开反对新教教会和团体支持的普世性的社会福音。 印度原教旨主义近年来开始崛起,因为信奉印度原教旨主义的右翼政党印度人民党指责“世俗”政党奉行了对少数民族姑息的政策。他们反对变革和西方化,要求恢复甘地所提倡的自力更生,回归印度教之源,希望在印度建立一个印度教的国家。目前印度教开始具有较大的对抗性,有人认为它变得像它所反对的和仇恨的、重新崛起的伊斯兰教了。锡克教原教旨主义在印度次大陆的发展曾经十分迅猛,并拥有一定的武器。为此,印度中央政府于1984年采取了以“蓝星行动”为代号的措施,并于同年6月正式出兵锡克教圣殿金庙,抵抗者被打死,从而导致英?甘地总理被杀和大规模的教派仇杀。由于锡克教农民被限制充分利用旁遮普丰富的水资源,对在那个地区进行的“绿色革命”所带来的利益分配不满意,以及锡克教青年就业机会的减少,这些因素导致了锡克教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发展。原教旨主义者认为这些是由新德里非锡克人的压迫引起的,也与锡克教内部的世俗化和西方文化派别有关系,因此要求按照锡克教的教义教规来行事。 出现在英国的来自斯里兰卡泰米尔印度教徒移民中的原教旨主义,在最近动荡的历史时期变得引人注目。战后,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泰米尔人要求成立一个独立政府。在此过程中,印度教徒感到他们在南亚是一个受到威胁的少数民族,需要运用忠于印度教的虔诚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尽管参与的性质和程度不一,但在任何地方,原教旨主义总是有力地参与了当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只不过他们所持的政治态度多种多样。他们或者企图颠覆现政权,或者是最热心的支持者,或者仅保持中立。原教旨主义者的观点有时互相矛盾,例如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声称其观点中包含有所谓“伊斯兰社会主义”成分,但他们的“社会主义”反对者则给他们贴上“法西斯”的标签。在同一教派内,原教旨主义者也会随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美国的新教原教旨主义者把福音主义当成是在对人类自我肯定的内在根源提出怀疑,但当宗教成为现有社会秩序的保护者时,其观点突然转向其反面。一战前,美国原教旨主义者倾向于政治自由化;最近,他们在许多问题上却又采取了左翼态度。 原教旨主义在各教中没有一个世界统一性的组织。在美国,原教旨主义曾经是愚昧贫穷的少数人的社会寄托和精神依靠,但最近却与对经济不景气有不满情绪的中产阶级联系起来。英国原教旨主义一度是工人阶级所热衷的观念,但现在的好几次运动都显示出它对中产阶级更有吸引力。看上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首先对有良好教育的阶层更有吸引力,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尽管瓦哈比运动越来越多地是从城市青年中吸收新成员,但在相当长时间里,主要是商业界的中产阶级认为这种观点对他们有益、有支持作用,而埃及和伊朗的原教旨主义运动影响的阶层却广泛得多,有知识型的学生、教师、工人、小店员和手艺人。这些人一般容易卷入反向性的政治运动中。但农民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贫民只零星地参与并支持他们的活动,一般都被排除在这些运动之外。锡克教原教旨主义运动略有不同。如人民党主义想重建包括农民在内的平民百姓的权力机构,以反对社会上主要的经济和政治结构。 原教旨主义者不仅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实行政教合一的沙特阿拉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被广泛应用到工厂、企业的生产部门,其海水淡化厂、计算机、空调、汽车应用已使人们的生活大为改观。原教旨主义组织在武装冲突中大量使用先进武器。他们根据工业化的需要,大量采用现代技术并进行经济改革。在传播方面,原教旨主义者很快利用了现代化的大众通讯网络。美国有不少RT电视频道、成百的广播电台专用于宗教宣传,无数的福音组织使用了世俗的商业电台。在南亚,好几个原教旨主义组织也用了先进的录音和广播技术,以吸引和保住他们的追随者。 总的来看,原教旨主义从神学思想的视角,恪守传统宗教圣典,认为它们是超时空的、永恒的,是不容变更的绝对真理和科学基石,因而强烈排斥对圣典种种自由化或现代性的解释。从宗教政治学、宗教社会学视觉考察,原教旨主义一方面反对现代主义和自由主义,同时它又与各国家、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紧密相连。在各个历史时期,各教派提出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的重点不同,其所运用的策略也有所不同,但始终与国家、民族和宗教的命运相连,特别是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提出的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已成为原教旨主义运动的最高目标,从而成为当代宗教运动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