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41001《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10计划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简介课程内容:《电子系统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模拟系统设计、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与控制等相关技术。
通过学习,掌握常用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analog system design, digital system desig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or sensor and control. Through the course study, students could master the common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methods,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could be cultivated rapidly.《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1.1 导言1.2 电子系统设计概述1.3 系统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1.4 板卡设计与板卡仿真技术1.5 芯片设计与仿真技术1.6 系统综合设计基础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系统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第2章电子电路的加工及调试基础2.1 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2.2 元器件的焊接2.3 表面安装与微组装技术2.4 元器件的选择及资料获取2.5 接地技术2.6 电磁干扰及抑制2.7 调试与检测技术2.8 故障诊断技术教学难点:电磁干扰及抑制教学重点:调试与检测技术第3章模拟系统设计3.1 概述3.2 电源设计电路3.3 基本放大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3.4 信号发生及输出电路设计3.5 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举例3.6 模拟电子电路设计典型题目及要求教学难点:基本放大电路及信号处理电路设计教学重点:模拟电子电路设计典型题目及要求第4章数字电子电路设计4.1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4.2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4.3 存储器技术4.4 数字电路设计举例4.5 数字电路设计题目教学难点: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教学重点: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第5章现代数字系统设计5.1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概述5.2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5.3 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流程5.4 设计与仿真工具5.5 系统设计实例5.6 数字电路和数字系统实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第6章系统混合设计6.1 模拟/数字混合系统设计6.2 系统抗干扰技术6.3 SOC问题6.4 设计举例6.5 设计题目选编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模拟/数字混合系统设计二、教学要求第1章电子系统设计基础教学要求:了解电子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了解系统设计与系统仿真技术,了解印制电路板设计的基本过程。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系统,如传感器应用、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3. 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绘图软件进行电路图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组装和调试电子系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共同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体认识尚浅。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理论:- 电子元件特性与选型- 电路图绘制原则与方法-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 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3. 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 设计流程与方法- 电子绘图软件操作- 电子系统组装与调试4. 电子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现有电子产品的原理与结构分析- 创新电子系统设计实例讲解-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1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理论第2周:电子元件特性与选型第3周:电路图绘制原则与方法第4周: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5周: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第6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第7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第8周:设计流程与方法第9周:电子绘图软件操作第10周:电子系统组装与调试第11周:现有电子产品案例分析第12周:学生作品设计与制作第13周: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741011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电子系统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通过课程了解并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子设计单元电路,特别是掌握基于单片机、CPLD FPGA 勺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 .掌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方案比较,方案论证,工作原理考核,测试方案论证,测试仪器选择,数据分析,系统总结等方法进行系统整体方案设计;2.具有设计单元电路的能力;3. 具有运用相关电子设计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实例设计;4 .具有基于硬件平台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调试的能力,能够实现某些基本功能;5.了解电子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 基本知识: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
2. 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包括电源设计、键盘输入、显示输出等基本电路,掌握应用单片机、CPLD FPGA进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基本技能:能够应用单片机、CPLD FPGA为核心芯片进行简单系统的设计。
(三)实施说明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应放在提高工程应用的训练上。
2 .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应用技术类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设计大量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
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如真实的电子器件、开发板等实物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程序设计调试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电子系统课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件的功能、电路原理以及简单的电子系统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功能和特性;掌握基本电路原理,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了解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子系统问题;具备基本的电子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多用电表、示波器等仪器;学会阅读电子电路图,并能够根据电路图搭建简单的电子系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电子系统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场合。
2.电路原理: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原理,以及电路分析方法,如节点分析、回路分析等。
3.电子系统设计:介绍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PCB布线、系统调试等。
4.实验操作:安排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电路原理以及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电子系统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搭建电子系统,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电子系统相关的参考书籍,以拓宽其知识面。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得到一次综合性的工程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它要求学生从系统的性能指标出发,在理解硬件总体方案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软件总体方案。
在软件方案中还应对传感器建模、补偿等。
进行电路调试,软件设计、制作及调试。
学生经过本课题的训练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压力测量仪三、课程设计要求(1)理解硬件总体方案,掌握硬件电路工作原理。
(2)使用电子作图软件作图,进行温度传感部分的仿真。
(3)编程实现LCD显示。
(4)AD590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5)编程实现LCD的温度显示。
(6)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7)总体调试。
四、课程设计步骤(1)总体设计:软、硬件部分总体设计(2)硬件:系统的组成,硬件的选用,芯片的特点、功能和编址(3)软件:存储单元的分配,标志位的设置,相关的程序框图,子程序或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4)实验板进行综合调试(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上交五、课程设计时间二周六、课程设计考核办法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交课程设计报告打印稿,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稿,使用给指导老师演示系统工作情况。
课程设计成绩分三部分,各部分的依据和量化如下:平时设计表现 50%课程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20%设计报告内容 30%七、课程设计报告参考目录0、前言单片机的应用介绍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2、总体设计介绍系统框图及原理。
3、硬件设计介绍本系统所选用的各种芯片的功能、引脚、相应的命令控制字格式等,绘出硬件接线图(使用电子作图软件绘制)。
4、软件设计介绍本系统的主程序、相关子模块的框图及程序清单(带有注释)。
5、实验数据6、结束语简述课程设计的收获、体会以及对本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7、参考文献八、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1、纸张大小:A4单面打印。
2、标题:小三号宋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
3、正文:小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0磅。
电子系统设计__第1章第1课
➢ 为后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做好理 论知识的储备
《电子系统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TM 工程技术学院
8
8
电子系统概述
1、电子系统的定义
由电子元件和模块组成的,能够产生、传 输、处理电信号和信息的客观实体。
特点: 1. 包含多种电子电路 2. 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
《电子系统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TM 工程技术学院
电子系统概述
●DSP系统 以DSP器件为核心的电子系统,主要用
于数字信号处理,内部集成硬件乘法器。 系统优点:
信号处理速度快,实时处理能力强 系统缺点:
器件价格比较高
《电子系统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TM 工程技术学院
20
20
电子系统概述
3、电子系统的分类
嵌入式系统
《电子系统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TM 工程技术学院
21
21
电子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 嵌入到对象系统中的、软硬件可裁剪的
专用计算机系统。 系统特点: 1. 嵌入性 2. 专用性 3. 计算机系统
《电子系统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TM 工程技术学院
22
22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1、一般方法
自顶向下设计法
➢ 自顶向下的设计方 法
➢ 自底向上的设计方 法
➢ 以自顶向下方法为 主导,并结合使用 自底向上的方法
工作稳定、可靠性高 系统缺点:
1. 处理复杂运算时,所需硬件规模大,成本高,功 耗大 2. 实时性差
《电子系统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TM 工程技术学院
16
16
电子系统概述
3、电子系统的分类
单片机系统
《电子系统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TM 工程技术学院
17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标准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二、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电路设计、搭接、测试、焊接、调试、故障排除等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法,本课程共安排4个项目:线性直流稳压电源、低频功率放大器、波形发生器和脉搏测试仪的设计。
每个项目需要完成电路的设计、搭接、测试、焊接、调试等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自己实际动手进行,依托项目使学生实现对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的认识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
三、课程定位(一)课程专业背景分析电子系统设计是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电子设计企业广泛应用。
它综合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MeU、ΛSIC.EDA软件、电路原理、控制理论等知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注意四个结合:基础教学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结合;设计计算与制作测试的结合;电子技术基本内容与多专业内容的结合;传统器件与新型器件应用的结合。
《电子系统设计》作为核心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企业产品开发工作时,需要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具有的电路设计分析、搭接、测试、焊接、调试、故障排除等能力。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本课程根据四个典型实际项目设计教学过程,以此四个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将每一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任务,设计了技能循环训练,能力逐步提高,知识理论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需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
五、建议课时:该课程教学学时为56学时。
六、课程目标:(一)课程能力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具有的电路设计分析、搭接、测试、焊接、调试、故障排除等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企业产品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1)能熟练使用Tina-Ti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工作;(2)根据技术指标的要求,弄清系统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以及目前该领域中类似系统所达到的水平;(3)按照系统要求,把电路划分成若干功能块,从而得到系统框图;(4)熟悉目前数字或模拟集成电路的分类、特点,能合理选择所用芯片;(5)能够在实验台或面包板上安装与调试电路,用来验证是否达到设计的各项要求;(6)能动手焊接实际电路,并能进行故障检查;(7)能完成一个中等难度项目的设计任务。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2. 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仿真、PCB 设计、调试与测试。
3. 了解电子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系统设计,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熟练使用电子设计工具,如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PCB 设计。
3. 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系统的组装、调试与测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强化质量意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系统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实现课程目标的分解与落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系统基本原理:包括电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选型。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系统概述、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 内容安排:讲解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常见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
2. 电子系统设计流程与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调试与测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分析与设计、第四章 电子电路仿真、第五章 PCB设计- 内容安排:讲解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指导学生运用Multisim、Protel 等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与PCB设计。
3. 电子系统实践操作:包括电子元器件焊接、组装、调试与测试。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思想1.教学内容框架本课程以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来逐步展开,通过设计五个教学项目来体现以MCU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结构及原理。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软件及硬件的联合,通过学生实际动手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展开学习内容。
2.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真实的产品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日常实验与实际产品开发的区别,并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要求。
通过真实岗位任务模拟,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项目组成:二、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38课时,三、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课程单元2课程单元3课程单元4课程单元5四、课程评价(一)《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3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3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二)《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过程考核说明1.理论知识的掌握以试卷形式考核,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2.考勤及课堂提问依据是平时学生的上课出状况、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及正确率;3.作业是指每个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
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成绩;4.企业教师技能评定是指企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的技能情况或者在企业的实践情况评定。
表1:考核标准表2:总结性考核标准表3:技能考核点五、实施建议(一)授课资料编写建议授课资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以及电子技术应用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编写授课计划、教案和教学案例,坚持理论够用,强调知识传授的趣味性。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是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拓宽、提高和综合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以适应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时代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内容:上至电子系统的高层设计理念、一般性设计方法与步骤,下到电子系统工程实现中常见实际问题的处置原则及方法、重要元器件的正确使用方法等;从传统手工设计方法与步骤到EDA 设计方法与步骤;从PCB 板上集成系统到芯片上集成系统(简称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方法与步骤等。
其目的是让学生既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系统设计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能脚踏实地有条不紊地完成某个具体的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任务,并能正确处理实现时遇到的常见实际问题。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涵盖模拟、数字及微机子系统的 3 种设计。
对于模拟子系统及电路的设计,由于模拟子系统设计要比数字系统和电路的设计困难,并缺少规范化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因此,应进行进行较深入讨论。
在培养学生系统设计能力的时候,必须注意培养他们设计模拟子系统及电路的能力,尤其是运用EDA 工具去设计模拟子系统及电路的能力。
对数字子系统设计,采用数字方法实现有许多优越性;现代数字电子系统中一切能够用数字方法实现的部分则尽量采用数字方法去实现。
采用VerilogHDL 描述和CPLD实现纯硬件数字系统设计,可使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规范化。
单片机或者DSP 器件广泛用于软件实现的数字系统,这类系统工作速度低于纯硬件的数字系统,但是其灵活性较大,系统功能的增减与修改非常方便,可采用“PROTEUS”软件设计和仿真。
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可以MCS-51 系列单片机和TMS-320 系列DSP 器件构成的典型应用系统。
由于片上系统(SOC)技术已广泛用到了各类电子产品之中,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这种形势,使学生对采用片上系统技术来实现电子系统的方法有所了解,并能设计一些复杂性适度的ASIC 芯片。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使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3. 让学生掌握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和绘制方法;4. 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搭建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电子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电子系统设计与调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子系统的定义、分类与应用- 电子系统的基本组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反馈电路等2. 常用电子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与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特性与应用- 集成电路的原理与分类3. 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电路图的基本符号与连线方法- 电路图的阅读与分析技巧- 电路图的绘制方法与注意事项4.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电子系统设计流程与步骤- 系统方案选择与优化- 电路仿真与实验验证5. 电子系统实际应用案例- 模拟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混合信号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 课程实践项目- 简单电子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电子系统故障排查与维修- 创新性电子系统设计竞赛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科特点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进行教授。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提纲
课程类型/学时/学分: 选修课[04830680 ]/72 学时/2 学分
课程目的: 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模拟/数字)的设计过程及方法。 使学生掌握以 CPU 为核心的智能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使学生学会对电子系统的指标测试。 使学生学会技术开发文档的编写。 锻炼电子系统设计的综合能力
教材 电子系统设计实验讲义/实验指导(自编)
教学参考书 [1] 电子系统设计,何小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黄智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EDA 技术实用教程,潘松,科学出版社,2002
相关联接 [1] [2] [3] [4] [5] [6] [7]
5 月 15 日
6 月 19 日
关键节点汇报检查: 检查地点: 理科 2 号楼 2247 会议室 检查形式: PPT 讲解,小组为单位,每组 10 分钟,提问 5 分钟 提交材料: 检查必须带检查报告打印版 检查分组: 另行通知
项目答辩 答辩时间:6 月 19 日 答辩地点:另行通知 答辩形式: PPT 讲解,小组为单位,每组 10 分钟,提问 5 分钟 提交材料:答辩必须带:实验报告打印版、 答辩前必须提交电子版:ftp://162.105.74.134:8888 实验报告电子版,答辩 PPT 讲稿电子版 设计工程存档压缩包(PCB,FPGA,51ASM/C51 等原始设计工程原码) 答辩分组:另行通知
上课纪律: 抄袭他人报告和实验源代码者,课程成绩为 0 分 报告按小组提交,必须在截至的日期放到选题的负责教师的信箱中,如果未按时提交, 扣5分
文档要求
[1]系统方案设计报告
1)设计要求: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与功能
2)设计思路: 分析题目要求,划分模块,系统组成框图, 描述模块功能,系统工作原理,采用的技术,预计扩展的功能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PPT课件
• 键盘、红外遥控、触摸屏
Vcc
去AD
• 显示:LED、LCD、CRT
VCC
• 打印机接口
• 8279、8255
电子系统设计
3、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相互通道)
• 信道
基带:RS232()、422/485() 有线:
调制:modem(FSK、PSK)等
无线: modem(FSK、GMSK)等
• 长线传输的驱动、匹配、隔离
5/24 – 5/28 :课程答辩、验收。
电子系统设计
5、实验教学安排
2、 进度检查:
3/29 – 4/ 2 :提交书面总体方案; 4/ 5 – 4/ 9 :提交书面电路原理图(包括仿真结果等); 4/26 – 4/30 :演示基本部分实验内容; 5/17 – 5/21: 演示发挥部分实验内容;
5/24 – 5/28 :课程验收。 届时需准备好:实验演示、实验报告、PPT讲稿。
电子系统设计
5、实验教学安排
3、纪律: 每周上课时间,学生必须到位。
4、评分: 总体方案与原理图:10%;平时表现:40%;答辩:20% 实验报告:30%(报告每组一份,每人重点写自己工作部分)。
5、指导教师
实验一、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 实验二、数控直流电压源 实验三、实用信号源的的设计和制作 实验四、温度控制系统 实验五、视频时间字符叠加器 实验六、嵌入式系统
6
TX 1
• 放大:运算放大器(低噪声:NE5532)
5
4 2
4N 35
• 滤波:RC有源滤波器
• A/D
逐次逼近:快、抗干扰差(ADC0809: 8位、100us) 双积分:慢、抗干扰好
I:0mA~10mA、4mA~20mA • 传感器、变送器:
电子信息化科学技术-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030751033 周/学分:1周/2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模拟电子基础、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及嵌入式基础、数字系统与VHDL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
是学习完《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电子设计与调试等方面的具体经验,为毕业设计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方法和流程的理解。
2.针对电子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结合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完成一个独立的电子系统设计,实现一定的功能。
3.掌握应用单片机,或CPLD,或FPGA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电子设计中的软件编程方法。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按设计流程进行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在开发板或自己焊接的电路板上进行硬件调试,并利用软件开发工具进行软件开发,最终将程序下载到硬件芯片中进行综合调试,最终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结合学生兴趣,教师事先向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每个设计任务由1—2名同学组成小组独立,小组中每个同学都要有独立的工作。
整个课程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方案论证、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综合调试、系统测试、验收与评价。
1.方案论证: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设计题目提出解决方案,在获得教师认可后进行下一步设计工作,教师鼓励创新性设计思想。
《电子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21157《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学时:40 学分:2.5一、教学大纲的说明1、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类必修课3、任务及要求: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课程综合前面学习到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电路、DSP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用于实际电子系统设计中,为学生以后工作完成实际电子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综合培训,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作好充分准备。
4、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电路、DSP技术后续课程:无二、教学大纲1、课程内容:第一章电子系统设计导论本章介绍电子系统概述,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第二章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本章介绍电子系统设计中传感器的选型方法,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常用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模拟系统及其基本单元本章介绍模拟系统的特点;最新模拟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集成运放、测量放大器、有源滤波器等模拟信号的常用处理单元;集成电压比较器、采样保持器、多路模拟开关、电压/电流变换器、电压-频率变换器及其频率解码电路等常用模拟信号变换单元。
第四章模拟设计中的EDA技术本章简要介绍模拟设计EDA工具,重点介绍MultiSIM2001软件在模拟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应用;介绍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ispPAC)的原理及应用。
第五章数字系统设计本章介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原理及应用,介绍一种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语言及其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全硬件数字子系统设计方法。
第六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本章在回顾单片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和开发过程,详细介绍了单片机应用的数据采集通道与接口、输出通道与接口,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软件系统开发,最后简单介绍DSP技术在智能测控系统的应用。
电子系统设计的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2. 使学生了解并运用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及应用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图绘制、仿真及调试的基本方法;4. 帮助学生理解电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要求和限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子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电子系统的搭建、调试和优化;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在项目中进行有效分工与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电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4. 培养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电路分析和调试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系统设计基本原理:包括电子系统的概念、分类及其应用领域;电子系统的设计流程与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系统设计概述2. 常见电子元器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类型、功能、特性及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3. 电路图绘制与仿真:学习电路图绘制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电路图的绘制、仿真及分析。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图的绘制与仿真4. 电子系统搭建与调试:掌握电子系统的搭建方法,学习调试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系统的搭建与调试5. 电子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典型电子系统设计案例,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要求和限制。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系统设计实例6. 创新实践与项目制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分组完成项目制作。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计划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计划
一、建设目标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现有基础上,争取在今年内完成《电子系统设计》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工作,并启动课程建设的前期资料准备,争取明年完成在线课程的建设工作,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好准备。
二、建设任务
1.申请建设在线开放课程;
2.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并开发实训教程;
3.整理试题库、授课教案、PPt等素材;
4.收集和完善项目电路板,为后期实验视频拍摄提前做好准备;
5.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6.结合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保证《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顺利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校外企业专家及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建设小组,全面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具体落实课程建设工作。
2.制度保障
学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包括电子创新实训室建设、专业教师的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能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3.人员保障
《电子系统设计》教学团队是都一个高学历、高职称和较强专业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和课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保证专业建设顺利完成的保障。
4.资金保障
学校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相应专项资金投入,能保证课程建设需要的经费支持。
充裕的资金投入,是课程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30741001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system design课程总学时:48 讲课:32 实验:16 上机:0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电子系统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通过课程了解并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子设计单元电路,特别是掌握基于单片机、CPLD、FPGA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方案比较,方案论证,工作原理考核,测试方案论证,测试仪器选择,数据分析,系统总结等方法进行系统整体方案设计;2.具有设计单元电路的能力;3. 具有运用相关电子设计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实例设计;4.具有基于硬件平台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调试的能力,能够实现某些基本功能;5.了解电子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包括电源设计、键盘输入、显示输出等基本电路,掌握应用单片机、CPLD、FPGA进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基本技能: 能够应用单片机、CPLD、FPGA为核心芯片进行简单系统的设计。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应放在提高工程应用的训练上。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应用技术类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设计大量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
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如真实的电子器件、开发板等实物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程序设计调试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A、单片机、数字系统与VHDL。
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课堂演示,结合开发板等进行现场调试等,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以查资料、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为主,并针对学生的典型设计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分析不同设计的差别和优缺点,对设计方法要鼓励多样化。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典型电路的实现方法,获得相关仪器设备操作的基本训练。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电子系统设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硬件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成绩由实验老师参照相关规定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无成绩或实验不及格,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电子系统设计教程》刘昶编,沈阳理工大学内部教材《嵌入式处理器原理及应用》郭书军,王玉花,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SOPC技术实用教程》潘松,黄继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挑战SOC-基于NIOS的SOPC设计与实践》彭澄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二、中文摘要电子系统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通过课程了解并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子设计单元电路,特别是掌握基于单片机、CPLD、FPGA的设计方法。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系统设计基本构成和设计方法、电子元器件、电源电路、基本输入输出电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以CPLD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与CPLD协同设计、基于FPGA的电子系统设计和软核CPU产品等。
本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益,将为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第1部分电子系统设计概论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第1.1部分电子系统的构成、设计流程(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2) 电子系统的构成;3) 电子系统的设计流程;第2部分电子设计基础知识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第2.1部分数制、码、数字运算(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 数值表示问题;2) 常用编码技术;3) 数字运算;重点:数字运算的越界问题第2.2部分基本器件:电阻、电容、电感(讲课1学时)1) 电阻的功能、分类、选用原则;2) 电容的功能、分类、选用原则;3) 电感的功能,感性器件的应用注意事项;重点:器件的识别与选用原则第2.3部分二极管、三极管、逻辑电路、基本组合电路(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 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4) 基本组合电路的设计;重点: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难点:应用二极管、三级管设计电路第2.4部分门电路、触发器、存储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门电路;2) 触发器;3) 存储器;重点:门电路设计习题:应用基本器件进行简单电路设计和计算等第3部分单元电路总学时(单位:学时):16 讲课:8 实验:8 上机:0第3.1部分电源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稳压电源的设计步骤;2) 三端集成稳压电源7805及典型电路;3) 三端集成稳压电源317及典型电路;重点:稳压电源设计难点:根据需求设计电源第3.2部分键盘电路及软件消抖方法(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独立键盘电路;2) 矩阵键盘电路;3) 键盘消抖的软件方法;重点:键盘电路的硬件设计难点:键盘消抖的软件方法第3.3部分数码管显示电路及时序控制(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数码管显示电路的硬件设计;2) 数码管显示的时序控制;重点:数码管显示电路的硬件设计第3.4部分 A/D和D/A转换电路及时序控制(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A/D转换电路设计,以ADC0809为例;2) D/A转换电路设计,以DAC0832为例;重点:A/D转换的接口电路设计难点:A/D转换的时序控制习题:典型电路设计、利用VHDL实现接口时序等上机:稳压电源的设计(2学时)基于VHDL的独立键盘消抖程序设计(2学时)基于VHDL的A/D转换程序设计(2学时)基于VHDL的D/A转换程序设计(2学时)第4部分单片机与CPLD的协同设计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4 实验:4 上机:0第4.1部分单片机的外部数据写时序及CPLD协处理器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单片机外部数据写时序;2) CPLD写协处理器的设计,以数码管显示协处理器为例;第4.2部分单片机的外部数据读时序及CPLD协处理器设计(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单片机外部数据读时序;2) CPLD读协处理器的设计,以键盘协处理器为例;重点:单片机的外部数据写时序,协同设计的思想难点:CPLD协处理器设计习题:协处理器设计等上机:51单片机的显示协处理器设计(2学时)51单片机的矩阵键盘协处理器设计(2学时)第5部分 FPGA及SOPC技术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8 实验:4 上机:0第5.1部分 FPGA及NIOS II软核CPU介绍(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FPGA接口电路;2) NIOS II软核CPU介绍;第5.2部分 QUARTUS II软件的使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利用QUARTUS II软件进行VHDL程序设计;重点:QUARTUS II软件的操作流程第5.3部分基于NIOS II的设计、PIO及定时器(讲课4学时)具体内容:1) 利用QUARTUS II软件进行NIOS II设计基础—Hello例程;2) 利用QUARTUS II软件进行NIOS II设计, PIO及定时器;重点:QUARTUS II软核CPU设计的操作流程上机:SOPC基础实验—Hello实验(2学时)SOPC实验—PIO和定时器实验(2学时)第6部分电子设计实例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第5.1部分设计实例1(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网线测试仪;2) 红外报警器;3)来电显示器第5.2部分设计实例2(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 单片机学习板;2) 单片机与CPLD协同设计开发板;编写人:刘昶张启东孙维广审核人:程磊批准人:张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