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课件
景观设计课件:第二章 景观设计基本理论
斜坡能创造出优美水景
3、凸地形
若地形比周围环境的地形高,则视线开阔,具 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此类地形成凸地形。
它一方面可组织成为观景之地,另一方面因地 形高出的景物往往突出、明显,又可组织成为造景 之地。另外,当高出的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能 产生一种控制感。
实的感觉,是人们站立、聚会或坐卧休息的理性场地;
直接安置在斜坡上的建筑缺乏稳 定感和舒适感
而在平坦的台地上,建筑物使得 人感到稳定和舒适
平坦地形
性质: 2.开阔空旷的、暴露的感觉,没有私密性
平坦地形自身不能形成私密的空间限制
平坦地形
空间和私密性的建立必须依靠地形的变化和其它因素的帮助
平坦地形
凸地形
• 表示方式:以环形同心的等高线布置围绕所在地面的制高点。 • 表现形式:土丘、丘陵、山峦以小山峰。 性质 • 一种正向实体,同时是一负向的空间,被填充的空间。
可建立空间范围的边界,凸地形的坡面和顶部限制了空间,控 制视线出入。
性质 • 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力和力量的地形。 • 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物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
• 平地造景设计
– 平地规划项目主要有:建筑用地、集散广场、露天 剧场、体育运动场、停车场、花坛群、草坪等。
– 也可以在平地上进行挖湖堆山,平地是山地和水体 的过渡。
– 平地可作为协调园林景观的要素 ,形成统一的风格 – 平地有利于营造植物景观 – 要注意平地排水问题
2、坡地
坡地造景的特点 : 等高线是主要的规划因素 ;
性质 5.具有多方向特性的地形。 在平面上,某点向都有方
【土木建筑】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二节
我国实行监理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历史的反思总结的结果
老的政府专业质量监督和企业自检存在问题 1)投资失控 2)进度失控 3)质量失控
2、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3、发展社会市场经济需要 4、与国际接轨需要 5、有利发展第三产业
38
二、可行性
实施监理的基本条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法制环境 3、配套机制
1)项目法人自行监理 2)委托设计——监理总承包 3)委托监理 4)自行监理和委托监理相结合
2、监理的基本模式
项目法人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41
(三)建设监理法规模式 1、我国建设法规体系的层次
1)法律 2)建设行政法规 3)部门建设规章和地方建设法规
2、建设监理法规的分类
(1)建设监理管理法规 水利部颁发,水建管[1999]637号文:一规
(基本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二、建设项目管理特征:
1、目标明确 2、系统管理 3、项目经理个人负责制
28
三、建设项目管理目标 1、时间目标 2、投资目标 3、质量目标 …………
29
第三节 建设项目管理体制
一、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概述
1、自营制(1982年以前)
特征:施工单位负责制、建设 指挥部制 存在问题:政企不分;
1)需建立需要机制 2)完善竞争机制 3)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三、实行建设监理的成效
1、降低了造价,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2、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 3、提高了工程质量 4、合理的协调合同双方的利益
39
第三节 我国的建设监理制
一、建立我国建设监理制的原则
(一)与国际接轨原则 (二)结合我国国情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底层架空式建筑──
底层架空式建筑适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南方 城市,北方城市需慎用。建筑物架空处理时,应对住区气候 环境条件(如湿度、通风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尽可能地保 护原有基地上的良好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利用架空 底层种植耐阴性植物。架空底层还应作为居民在户外气候条 件恶劣时的半公共活动空间,并配置适量的活动设施。 (如南宁新兴苑、深圳百仕达小区、昆明金康园、上海泰德 苑、台湾“乡城汉唐”等)
3.1.3 开放空间及绿地分级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居住区开发空间分为居住区中心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等)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应≥1.0Ha,最大服务半径为800~1000M;小区游园≥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400~500M;组团绿地≥0.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150M;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此外,公共绿地总指标,应根据组团≥0.5M2/人;小区(含组团)≥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1.5M2/人。
3.3 开放空间与住区整体景观
住区开放空间的设计不应盲目追赶潮流,提倡简洁明快、 符合自身艺术特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宜精宜细,富于变化,通过景观 元素的选材、色彩、质地等延长居民的室外驻留时间。 开放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居民从高视点室内空间(特别是 从高层住宅中)俯瞰室外住区景观的总体图案效果; 集中绿地的空间形式不限于平面,可根据场地条件及使用 需求向三维空间发展。 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 重视空间的旷奥开合及层次感,鼓励有地方特色和独有意 境的设计风格。 住区景观环境应尽可能地吸引居民的参与性活动,用多数 人的活动来增强居住社区的生活氛围。 住区外部环境塑造应力求反映出住区认同的文化形式, 营建“家园”的归属感。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编辑推荐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自从抛弃了古典主义的景观设计美学准则后一直不断探索,但始终没有似乎也不需要重新建立评价标准,随意性及个性化似乎成为景观设计的普遍特征。
现代景观与建筑、艺术等相关学科之间同时存在与变化着,艺术思潮、建筑理论的探索无不影响着景观设计。
本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现代景观空间建构、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
内容简介本书为整理16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
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现代景观空间建构、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
本书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也可供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整理简介成玉宁,1962年4月18日出生于南京市,1984年获南京林学院园林专业农孥学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就职于南京市园林规翱设计研究所,1990年、1993年分别获东南、大学建筑系工学顿士学位、博士学位,1993年起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任教,现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景观学科学术带头人。
成玉宁从事景观与景观建筑规划设计及其理论研究25年,先后完成景现及建筑、风景区、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百余项,获部省级优秀设计奖10次,主编《园林建筑没计》教材,参与编撰《江南理景艺术》、《南京的建筑》等专著。
目录1 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1.1 近百年景观设计与理论的发展1.1.1 现代景观设计系统观的形成1.1.2 二战前后的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思潮1.1.3 60年代到70年代的生态主义与大地景观1.1.4 现代主义之后的多元共生格局1.2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1.2.1 分解与重构及其多维度演绎1.2.2 从景观规划到城市设计1.2.3 行为科学与人性化景观环境1.2.4 生态学观念与方法的运用1.2.5 地域特征与文化表达1.2.6 个性化与独创性的追求1.2.7 场所再生与废弃地景观化改造1.2.8 节约型景观与可持续发展观1.3 走向系统化的现代景观设计1.3.1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现代景观设计1.3.2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意义1.3.3 走向集约化的现代景观设计2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2.1 景观环境特征2.1.1 景观环境的生态特征2.1.2 景观环境的空间特征2.2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内容2.2.1 景观环境调查2.2.2 生态环境评价2.2.3 空间特征评价2.2.4 人文景观评价2.2.5 环境容量的评价2.3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2.3.1 叠图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3.2 基于GIS的景观分析与规划2.4 景观环境场地适宜性与设计策略2.4.1 生态适宜性评价2.4.2 项目建设适宜性评价2.4.3 设计策略的生成3 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3.1 可持续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3.1.1 风景环境规划设计3.1.2 建成环境景观设计3.1.3 集约化景观设计方法3.2 可持续景观设计技术3.2.1 可持续景观生境设计3.2.2 可持续景观种植设计3.2.3 可持续景观材料及能源4 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4.1 景观环境与行为特征4.1.1 行为与环境4.1.2 景观环境中的行为方式4.2 景观环境设计的行为预见性与适应性4.2.1 环境行为调查方法4.2.2 景观环境中人的行为模式4.2.3 设计预见性与适应性4.3 设计人性化的景观环境4.3.1 创造交往空间4.3.2 人性化尺度4.3.3 边界的处理4.3.4 坐椅设计与设置4.3.5 路径设计4.3.6 空间的模糊性与领域感4.3.7 公众意识和民众参与4.4 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4.4.1 无障碍设计4.4.2 通用设计5 现代景观空间建构5.1 景观空间构成5.1.1 景观空间界面5.1.2 景观空间尺度5.1.3 景观空间围合度5.1.4 景观空间密度5.1.5 景观空间的边界5.1.6 景观空间的肌理与质感5.1.7 景观空间的色彩5.1.8 景观空间的变化5.2 建构整体化的景观空间5.2.1 景观空间的生成5.2.2 景观空间的组织5.3 景观空间秩序5.3.1 序列构成5.3.2 序列组织5.3.3 空间节奏5.4 景象的生成5.4.1 空间单元的形态特征5.4.2 空间的整体性特征5.4.3 景象“图”与“底”——景象特征的生成6 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6.1 景观设计思维6.1.1 景观设计思维的特征6.1.2 景观设计思维的线索6.2 景观设计表达6.2.1 景观设计表达方式6.2.2 设计概念的表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本书以城市环境问题为主导,强调设计遵从自然的法则。
园林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简介:景观设计学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
在有关环境规划设计的领域内,景观与生态的关联最为密切,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最直接有效的。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景观设计目标,是景观设计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关键字:生态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自然资源现代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学(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景观也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
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觉景观形象是大家所熟悉的主要从人类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观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2、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深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态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创造令人舒服的良好的物理环境。
3、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环境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活动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课件
VS
强调景观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与连续性,关注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详细描述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注重景观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与连续性,强调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该理论认为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城市空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塑造城市形象和特色。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营造,关注城市环境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社会参与与公平性
THANKS。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艺术学等,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02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总结词
倡导多元参与,鼓励公众参与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实现民主决策。
详细描述
人文主义设计理论强调景观的历史文化传承,尊重场地原有的文化元素和历史遗迹,通过景观设计来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特色。
注重自然过程的尊重与顺应,强调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
详细描述
生态设计理论强调对自然过程的尊重与顺应,要求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和生态过程,尊重自然界的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同时,该理论也强调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通过合理的人工干预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倡导可再生与循环利用,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能源。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文化、艺术和功能的融合。
商业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商业氛围的营造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设计应考虑商业街区的功能定位、建筑风格以及人流、车流的组织和疏导,创造舒适、便捷、富有特色的商业环境。
商业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店面装饰、广告牌设置、绿化景观等方面的细节处理,提升商业街区的整体形象。
详细描述
总结词:注重城市绿地的系统规划与整合,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
第四讲 景观设计的方法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立意
(一)神仪在心 意在笔先
立意是指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设计
思想。
园林“立意”与“相地”是相辅相成
的两方面,是园林创作过程中的前期工作。
(二)情因景生 景为情造
造园的关键在于造景,而造景的目的
在于抒发作者对造园目的与任务的认识和激发
(5)园林小品 园林构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使园林景观更富于表现力。
(四)园林布置形式
世界造园三大流派:中国、西亚和古希腊, 这三大流派归纳起来,可以把园林的形式分 为三类,整形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规则式园林 中轴线 地形 水体 广场与道路 建筑 种植规划 园林小品
意大利托 尔洛尼亚 庄园平面 图
意大利兰 梯庄园平 面图
意大利卡普 拉罗庄园平 面图
(2)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
派园林。从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后半叶传入
英国。
地形
水体
种植
建筑
广场与道路
园林小品
日本京都桂 离宫总图
颐和园局部平面
无锡寄畅园
(3)混合式园林
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 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 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对比是采 用骤变的景象,以产生唤起兴致的效果。
调和:主要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 的统一、协调,如把美学性状相同或相似的 景物配置在一起,整个景观效果较和谐。
(1)空间对比:例如留园及颐和园
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
由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艺术
传统的差异,决定了园林形式的不同。
腊神话和中国传统
(完整版)景观设计PPT课件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工业革命后一段时期人类聚居 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追求解决途径 的过程中产生的。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 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 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 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 景观规划依此为基础开始了新的发展与进步。
景观设计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人类行为的研究。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要素
生态学
生态学:源于希腊文,原意是 房子、住所、家务活生活所在 地,“ecology”是生物生存环 境科学的意思。是研究有机体 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 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生态学由于其综合性 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成为现 今社会无处不在的科学。
景观设计
第一章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景观: 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的多种理解: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
行之; 4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 5 、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 6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
统; 7 、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 8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
率; 9 、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 10、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课件
第一部分 总则
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
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
1.2 适用性
1.3 社会性原则
1.4 经济性原则
1.5 生态性原则
1.6 观赏性原则
1.7 地域性原则
1.8 历史性原则
第2页/共94页
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
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
第22页/共94页
平台式花园──
平台花园的构筑应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及使用要求,平台下部空间宜作为停车库、辅助设施用房或商场、俱乐部等,平台上部空间宜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使用场所。平台花园设计时应分析研究平台下部结构,根据下部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平台式花园的设计应解决好平台花园的给排水及下部采光问题,并结合采光罩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如香港太古城等)
第25页/共94页
3.2.4 建筑屋顶:平顶、坡顶 根据地方气候、地理条件、周边环境及居民喜好等选择合适的屋顶形式,在美化建筑第五立面的同时丰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3.2.5 建筑造型及风格,与住区内外环境的联系 (沿街立面的处理) 建筑设计不拘一格,鼓励高水平的建筑设计,鼓励尊重并改进住区景观环境及周边城市公共空间整体性的建筑形态,建筑高度、体量和密度等应满足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控制要求。
3.1.9 其它
第20页/共94页
3.2 居住区建筑设计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2.1 重视建筑的空间组合(如排列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心式等) 及住区景观绿地的服务半径,充分发挥景观绿 地的使用效率,力求尽可能多的居民在户内即 可欣赏住区景观,促成住区景观的均享。
第21页/共94页
第23页/共94页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课件
作为直接处理自然对象的一门学科,面对生态危机,景观设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 核心,并由此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一。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分别是被誉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奥姆斯特德和英国社 会学家霍华德。 860年到1900年,奥姆斯特德等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 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之后其活动领域又扩展到了主题公园和高速路系统 的景观设计。
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表达了他对理想城市的构想,他是这样写的。
“城市的生长应该是有机的,一开始就应对人口、居住密度、城市面积等加以限制,配置足够的公 园和私人园地,城市周围有一圈永久的农田绿地,形成城市和郊区的永久结合,使城市如同一个有 机体一样,能够协调、平衡、独立自主地发展。”这其实也是对城市景观的一种构想,理想的城市 必然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
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 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 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城市公园的产生正是对城市卫生及城 市发展问题的反应,是当时社会改革以减轻各种城市不利影响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
第1章 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开放空间及绿地分级
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居住区开发空间分为居住区中心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等) 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应≥1.0Ha,最大服务半径为 800~1000M;小区游园≥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 400~500M;组团绿地≥0.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 150M;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 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 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此外,公共绿地总指标,应根据组团≥0.5M2/人; 小区(含组团)≥1M 2 /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 团)≥1.5M2/人。
2.场地设计
2.1 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详细 规划等的要求 2.2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从场 地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 候条件、动植物生长情况、市政配套设施 等分析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内容及规 划实施的相应措施。 2.3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从场 地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 候条件、动植物生长情况、市政配套设施 等来综合考虑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内容及 实施过程,发挥土地在景观规划中的经济 效益。
• 景观分类:
• 国土规划:对土地进行分析,划分,从政治,经 济,生态,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以求对 国土资源利用的最佳方案. • 场地规划:对场地中的自然因素(水,植物) 和人为因素(建筑,路,景)等规划. • 城市规划:为满足城市发展,对城市的公共 空间,设施,面貌进行规划. • 环境规划与生态保护: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 系中,对自然系统的各个因素的规划和保护.
二.景观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现状分析:人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最初生存要求— 物质精神生理要求—人环境意识的提高—经济增长, 生产质量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以城市为中心,向城 镇辐射发展 • 连锁反应:打破自然平衡—原生态环境被城市,工业 区,公路分割开—噪音垃圾,空气与水的污染—自然 资源过度的开发—降低人的生存质量,影响健康—改 善生态环境成为景观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一、术 语 二、条 目 及 说 明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二部分 场地设计及总体布局
第三部分 居住区景观重点结构布局 第四部分 居住区景观元素设计 第五部分 居住区植物景观 第六部分 居住区景观维护
三、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法
一、术
景观
语
景观通廊:指结合植物、水体、广场等景观元素
构筑的带形连续景观绿地空间,如 滨水绿带、景观林荫道、水道、花廊、 轴线绿带、艺术长廊等。
第二部分
场 地 设 计 及 总 体 布 局
2.场地设计
2.1 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的要求
2.2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
2.3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2 居住区建筑设计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3 开放空间与住区整体景观 3.4 其它相关指标
民的社区交往,于2001年拟订《中国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导
则》,使其成为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之后的有关居住 区建设的相关条例。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 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
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
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
1.5 生态性原则
1.6 观赏性原则 1.7 地域性原则
1.8 历史性原则
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
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
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居住理念的
提升,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也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居住区规划设计与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的整体协调统一,鼓励优秀的住区景观设计,促进住区景观环境 建设的特色和多样性,创建更加优美、舒适、经济、丰富多样的 21世纪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的艺术美感和强化居
• 纯手绘完成,制成A4大小的册子: • 1、封面(课程名称、班级姓名、指导老师) • 2、总平面(交代布局关系及景观设置,上色,附简单设计 说明) • 3、功能气泡图,交通路线图(简单上色) • 4、和5、景观节点效果图(带透视关系和简单场景,上色) • 5、剖面图(带铺设和水景,上色)
第八讲 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2.景观设计的含义与范围
• 景观设计是交叉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 建筑学,林学,农学,心理学,地理学,管理学,以及 环境,文化艺术,区域规划,城镇规划,旅游,历史 等学科. • 我们的景观设计是关于景观分析,规划布局,设 计改造,管理,保护与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建立 在科学,人文与艺术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的定义: • 景观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筑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 管理和维护的学科,属于景观设计学范围的活动包 括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及居住用地的规划,景观改造, 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 • 与景观设计相关联的学科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园林设计:侧重对自然因素的研究,为满足部分人的 意愿,具有封闭性和私人观赏性 • 景观设计:强调对整体的调空,为整个社会,整个民众 而设计,具有很强的公共观赏性和开放性
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
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
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
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 计、建设和管理。
1.4 经济性原则 住区景观设计应顺应市场经济发 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现状,结合地方实情, 注重节能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尽可 能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 景观设计: • 在景观规划过程中,对特定地点进行的具体设计, 是针对景观中的因素进行良好的利用和设计,核心 基础是空间设计和场地设计. • 主要包括:公共艺术品,建筑,水体,植被,地形等设 计,常被运用在城市的广场,步行街,居民区等多个 空间中,是我们寻找人与自然相平衡的有效手段, 是一种寻求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提高人类物质,精 神,生理等多方面生存需求的良好途径.
3.1.7光环境
2.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环境,如建筑阴影区、 树荫、覆顶亭廊等,以方便居民户外活动; 3.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该材料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 并用以调节住区外部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 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 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二.景观设计师
• 这一概念是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 特德提出 • 1863年被正式确定称号,沿用至今 • 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 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
课程设计作业:
•
根据景观设计的相关原理和设计法则设计一套 180平方米左右的私人庭院。院内包含别墅、水景, 别墅外型不限,设计需交待楼与院之间的关系,至 少有主次两个出入口,根据功能分区设置相关的公 共设施或景观节点(至少2个)。
1.8 历史性原则 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 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 可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调节。
1.9 重视物业管理在住区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及
相互联系,协调统一。
1.10 除遵守本导则外,还必须符合现行 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等。 各地区可在此导则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实情
制订地方性景观设计导则及相关条例等。
景观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带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给人一全新的生存理念. • 主要体现: • 1.保护自然,维护自然景观与人类的平衡 • 2.以人类生态系统为前提,多目标性设计,体现 整体优化 • 3.为人提供精神享受场所和美的环境 • 4.对古文化历史遗迹进行保护研究 • 5.建区域化特色城市,做到城市景观,建筑整体 统一 • 6.提高生存状态为基础,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
1.5 生态性原则 住区景观设计应尽量保留原有良好 的生态环境,改善原有不良的生态环境, 不单纯考虑人的需求,还需保证整个住 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6 观赏性原则 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大多数居民 视觉审美要求,并力求反映出自身特色, 避免盲从俗套。
1.7 地域性原则 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所在地域的 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 时代特点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见 《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
•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较多的艺术创作成分,更多的 从美观,创新的角度来设计
• 景观设计:侧重于把规划,管理等多学科集于一身, 在室外设计方面关注的是运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 题,讲求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 理论上,不仅依赖设计师的灵感和艺术创造.
• 景观规划:从宏观出发,规模较大,大尺度上的景观 把握,目标是对土地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 使用过程更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1.2 与住区外部环境的关系
景观设计应通过借景、障景、对景等,使 住区内外关系及系统调协。 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
源,设置滨水景观绿带;临近城市公园或其它
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
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流;毗邻历史古迹
保护区的城市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满足城市 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其它相关规定。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计
• 1.景观的概念 • 景观(Landscape)—最早出现在旧约圣经中— 意为城市的景象,大自然的风景. • 15世纪欧洲风景画兴起—景观成为绘画的专 语—意同于风景,景色—理解为一副表现陆地或 海洋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