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归纳总结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我们也会接触到声学的相关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初中物理声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声波是由声源振动引起的机械波。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二、声音的特征和测量声音的特征包括响度、音调和音质。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音质则是指声音的音色。
我们可以通过音叉、声弦、共鸣管等器具来测量声音的特征。
三、声的传播规律和现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一些规律和产生一些现象。
例如,声音的传播是由分子的振动引起的,声波会呈现球面传播等。
我们还熟悉了共鸣、多次回声、多次反射等现象。
四、噪声与音乐噪声是指杂乱的声音,而音乐则是有一定节奏和谐音调的声音。
区分噪声和音乐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避免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学习的影响。
五、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利用声音进行通信、测距、医学诊断等。
然而,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噪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听力健康。
六、声音在自然界和技术中的应用声音在自然界和技术中也有许多独特的应用。
例如,声纳利用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测量距离;回声定位则是通过声音的反射来感知物体的位置。
结语初中物理声学是一门有趣而实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
通过对声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理解初中物理声学有所帮助。
总字数:377字。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梳理(声学部分)
声学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描述。
每秒(或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低,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描述。
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 000Hz。
(2)人们把高于20 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因为它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
(3)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因为它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5. 声的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6. 声音的强弱等级: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7.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8. 噪声:(1)从物理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控制噪声从三方面着手: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整理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一系列问题。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也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声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
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声波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343米/秒。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地特点,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音色。
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反射是声波撞击障碍物后,部分能量返回原来方向的现象。
吸收是声波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不同的物体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程度不同。
4. 回声和共鸣回声是指声音在遇到反射体后返回的声音,当声音在可听范围内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我们才能听到明显的回声。
共鸣是指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获得共振增强的现象。
共鸣可以产生更大的声音。
5. 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折射、干扰和衍射等现象。
折射是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传播速度的改变而改变传播方向。
干扰是来自不同源的声波在空间中相遇而产生的现象。
衍射是指声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6. 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通信、音响、超声波检测等。
声音的利用是基于其传播特性和声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7. 超声波和声纳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约20kHz)的声波。
超声波具有穿透性强、反射性能好等特点,在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声纳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用于测量距离、探测水下障碍物和鱼群等。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汇总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的声学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随之振动,产生一系列的压缩和稀疏,从而形成声波。
常见的声音的产生包括人的声带振动、乐器的发声和机械的震动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一般是通过空气传播。
声波是横波,它通过压缩和稀疏作用传播。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强弱程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不同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色是由声波的谐波组成决定的。
4.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反射:当声波遇到光滑的障碍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即声波返回传播的过程。
声音在反射时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同时声音的强度也会随着反射时的距离增加而减弱。
- 折射: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即声波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是由于声波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不同而引起的。
5. 声音的吸收和干涉:- 吸收:当声波遇到吸声材料时,会被材料吸收,这会导致声音的能量转化为材料内部能量,从而减弱声音的强度。
-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构造干涉发生在声波波峰和波峰相遇,波谷和波谷相遇时声音增强;而破坏干涉发生在波峰和波谷相遇时,声音减弱或消失。
6. 声音的传感和应用:声音是人类重要的感知信息来源之一,人类通过耳朵接受声音信号并解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概述一、声音的基本概念1. 声音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传播并能被人耳捕捉到的现象。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3. 声音的接收:人耳通过接收空气中的声波振动来感知声音。
二、声音的物理属性1. 音调(Pitch):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频率高的声音音调高,频率低的声音音调低。
2. 响度(Loudness):响度是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振幅大、距离近的声音响度大。
3. 音色(Timbre):音色是声音的特征,由声源的振动模式和声音的频谱组成决定。
不同声源的音色各异。
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源振动: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形成声波。
2. 声波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中的粒子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 声速: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受介质种类和温度影响。
在标准大气压和20摄氏度的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
四、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1. 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2. 折射:声波在不同介质或介质密度变化的环境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3.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包括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五、声音的应用1. 通讯:电话、广播、声纳等。
2. 医疗:超声波检查、治疗等。
3. 工业:声波清洗、焊接等。
4. 娱乐:音乐、电影声音效果等。
六、声音的控制和保护1. 隔音:通过隔音材料减少声音传播。
2. 吸音:使用吸音材料减少声音反射。
3. 消声:通过消声器降低声源的噪声。
4. 听力保护:佩戴耳塞、耳罩等保护听力。
七、声学实验1. 音调实验:通过不同频率的声波研究音调的变化。
2. 响度实验:探究声波振幅与响度的关系。
3. 音色实验:分析不同乐器和声源的音色特点。
4. 声速测量:通过实验测定声速。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声学部分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声学部分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相关现象。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声学是一个重点难点,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从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和声学实验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声学部分的知识。
一、声音的特性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声音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都需要介质的存在,而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声音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波的周期性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
2. 声强:声音的声强是指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传递,单位是瓦特/平方米(W/m²)。
声强强弱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3. 音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有所不同,而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音从声源到达听者的过程。
声音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机械振动: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产生振动,形成机械波。
2. 纵波传播:声音是以纵波的形式传播的,纵波是指介质中的颗粒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
3. 超声和次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过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三、声音的利用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声学应用:1. 乐器:乐器是利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包括弦乐器、管乐器和敲击乐器等。
不同形状和材质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2. 通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应用,人们利用声音进行语言交流、电话通话、广播传播等。
3. 医学影像: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以用于产前检查、器官检查和疾病诊断等方面。
4. 环境保护:声学在环境保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利用声纳技术监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动物等。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的物理学分支。
声音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经过传播介质传播并被人耳接收和感知。
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声音的产生到音响设备的设计,都与声学知识息息相关。
下面将介绍初中物理中的声学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液体或固体分子也跟随振动,产生波动的效应而形成声波,从而产生声音。
常见的声源包括人的嗓音、乐器、机器等。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传播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称为空气声,液体中传播的声音称为水声,固体中传播的声音称为固体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波的特性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波长、频率、振幅和声速等特性。
波长是声波在传播介质中的一个完整振动周期的长度,频率是声波振动的次数,振幅是声波振动的最大偏移量,而声速则取决于传播介质的特性。
4.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大小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能量有关,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
5.声音的频率6.声音的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声音沿着障碍物的边缘弯曲传播。
较长的声波波长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7.声音的共鸣当声源和空气一些固体之间的振动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声音的响度会增强。
共振现象在乐器和音响设备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8.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平坦的固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声音从固体表面反射回来。
声音的反射可以被利用来传播声音或改变声音的方向。
9.声音的干涉当两个声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波形,这就是声音的干涉现象。
干涉可以使声音增强或减弱,这在音响调音和声音传导中很重要。
10.声音的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介质吸收部分能量,导致声音逐渐减弱。
不同材质对声音的吸收率不同,一些吸声材料可以用来减少回声和噪音。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总结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是因为其声带振动频率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曲子,就是根据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如镜子反射光)和漫反射(反射面粗糙,如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传播、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和现象。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声学知识,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进行完整的汇总。
一、声音的特征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或震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在空气中,声音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也可以传播在固体或液体中。
3. 声音的性质: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响度。
-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以赫兹为单位表示。
- 振幅: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 响度:声音的响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响度越大,声音越大。
二、反射与回声1. 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声音反射后会回到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个现象称为回声。
2. 回声的计算:根据回声的时间差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可以估算出声音反射的距离。
三、声音的吸收与传递1. 声音的吸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被吸收,浓密的材料会吸收更多的声音能量。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四、共鸣与声音的共鸣腔1. 共鸣: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声音频率相同时,会共鸣,声音会更加清晰和响亮。
2. 声音的共鸣腔:共鸣腔指的是具有共鸣现象的空间或器物,如乐器的共鸣腔会增强特定频率的声音。
乐器的类型和形状会影响共鸣腔的共振频率。
五、声音的调制与解调1. 调制: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将声音信号转换为能传输的信号。
2. 解调:通过还原接收到的信号,将它从传输信号中恢复出原来的声音信号。
六、声音与噪音1. 声音:声音通常是指有一定音调和音量的可听到的声波,它具有一定的有用性。
2. 噪音:噪音是指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它缺乏音调和节奏,通常会给人带来不适。
七、声音的应用1. 声波在通信中的应用:声波可用于声音的录制、广播和电话通信,使人们能够远距离传递声音信息。
初中物理有关声学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有关声学的知识点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声现象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8、音色:也叫音质、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震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9、噪声的控制:1) 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它,2)在传播途中隔离和吸收,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10、超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1、超声波的应用:1)声纳----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礁石等2)B 型超声仪---观察内脏器官及胎儿,帮医生诊断。
3)超声探伤仪---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4)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物体速度。
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声的利用1. 声能传递信息的重要应用:回声定位:蝙蝠发出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声呐(探知海洋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B超”根据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检测钢管等物体内部是否有裂缝。
超声波探测仪2. 声能传递能量的重要应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超声波治疗人体结石等。
3. 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
计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导出来)应用:回声定位、圜丘等。
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 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 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涉及了很多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初中物理声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产生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物体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压缩和稀薄,形成长波和短波交替排列的声波。
2.声速:声音在其中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是340米/秒。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3.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声音的折射:声音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声速较大的介质中声波的传播方向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由声波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由声波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低弱。
3.声音的纯度:声音的纯度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纯度高的声音波形规整,纯度低的声音波形复杂。
4.音速频谱:将一个复杂的声音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得到的频率分布图称为音速频谱。
音速频谱反映了声音的音质。
5.音量的调节:音量的调节通过改变声音的响度实现,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调节音量。
三、声音的传播与接收1.共振现象: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与自身频率相同的外力作用时,振幅不断增大的现象。
共振可以使声音的传播距离增加。
2.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与物体相互作用,部分能量被物体吸收,使声音衰减。
3.声音的传播路径选择: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选择路径,选择传播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
4.谐波与泛音:谐波是指与基波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波,泛音是由共振产生的声音,包括基波和谐波。
5.声学干涉:声音传播过程中发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会产生增强或消弱声音的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13.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B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声
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还
是短些?相差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解:
t s 100m 0.294s. v 340m / s
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 0.294s。
4. 人对着山崖喊话,如果人到山崖距离为255米, 问多长时间后可听到回声?
26.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27.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B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知识点四,噪声及其防治
1.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原理
方式
防止噪声的产生 声源处减弱
阻断噪声传播
音,不同的乐符
语,用喇叭讲话,调节电视声 仿动物发声,分辨不同乐器的
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
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产生了声音。
声音通过震动媒介(如气体、液体、固体)的传导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音强度等特性。
- 频率: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音的振动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 振幅:声音的振幅表示了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强度,单位为分贝(dB)。
- 声音强度:声音强度指的是声音的能量传播速率,单位为瓦特/平方米(W/m²)。
3.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 反射:当声音遇到边界面时,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会产生回声,也可以用于声纳和雷达等技术应用。
- 折射:当声音由一个媒质传播到另一个媒质中时,由于传播速度的改变,声音会发生折射。
折射现象常见于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的情况。
- 衍射:当声音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一个物体时,会呈现出弯曲的传播路径,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障碍物背后的区域。
-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音波相遇时,会产生叠加效应,形成新的波形。
这种现象称为干涉。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媒介,人们通过声音进行语言交流。
- 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振动,可以创作出各种美妙的音乐作品。
- 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来进行水下导航和探测的技术。
- 录音: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并通过扬声器或者耳机进行播放。
5. 声音污染和保护声音的过度噪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称为声音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我们应该控制噪音产生源的噪音排放,同时减少对噪音的暴露。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五、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中考物理考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
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23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23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声纳、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中考物理声现象重难点知识梳理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但由于受人的听觉、声音的响度等因素影响,有些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们听不到;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振动发声;(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够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重要提醒:人的听觉还受到声音的频率的限制,人耳只能听到20~20230Hz范围内的声波。
“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中考物理声学部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声学部分考点总结一、考点1 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如成语“余音绕梁”。
注: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常见发声体的辨识表1 发声体的辨别举例4、研究声音产生的方法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方法常用转换法,即借助其他轻小物体的振动把发声物体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如图1所示,通过微小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图1声音的产生二、考点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类型举例发声部位打击乐器鼓、锣、钟等被打击部位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吉他等弦管乐器笛、箫、号、唢呐等管内空气柱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考点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等)。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1)测量距离(如: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2)声音的传播路程S=V*T,回声的距离L= S /2。
四、考点4 声音的特性1、音调(1)定义:音调是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3)频率: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
(4)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到20KHz,如下图2所示。
初中物理中考声学知识要点汇总(完整版)
初中物理中考声学知识要点汇总(完整版)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四、回声现象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人耳如何听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2)单位符号:Hz。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经验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经验总结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声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经验总结。
一、声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声音的产生需要有振动源。
振动源使空气分子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2. 声波是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称为空气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以纵波形式传播,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波的传播速度和介质有关,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例如,声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4.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中的分子之间发生相对振动。
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声音的,因为真空中没有分子。
5. 声音的传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二、声音的特征1. 声音可以通过音调、音量和音色来表征。
- 音调:音调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以赫兹(Hz)为单位。
- 音量:音量由声音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 音色:音色由声音的频率构成的谐波决定,不同乐器的音色各不相同。
2. 音速是声音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空气中,音速约为340米/秒。
三、声的反射和回声1. 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后的声波会沿着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方向继续传播。
2. 回声是指声音遇到较远障碍物后经反射返回形成的声波。
可以通过测量回声的时间来得知障碍物的距离。
四、声的衍射1. 衍射是声音遇到物体边缘时发生的现象,使得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到阻隔区域。
2. 声波的衍射程度与波长和障碍物的大小有关,波长越长、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五、共鸣和声音的增强1.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声波的作用时,自身发出的声音的振幅增大的现象。
共鸣可以使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2. 在乐器等空腔内部,共鸣可以使声音发生增强,这也是乐器发声的原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
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
四、回声现象
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
五、人耳如何听声音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
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
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
(2)单位符号:Hz。
3、音调由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4、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0Hz
(1)次声波:频率20Hz
(2)超声波:频率0Hz
(3)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超声波的应用:a、制成声呐 b、B超 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d、超声波清洗器 e、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的特点和监控
a、特点:传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无空不入
b、监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将它作为预报地震、台风的依据,作为?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5、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不同。
6、声音的波形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7、弦越紧,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
二、响度:声音的强度。
1、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由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3、响度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
三、音色:声音的音质(也叫音品)
1、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2、利用音色可以分辨发声体。
3、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
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七、噪声
(一)、声音的分类
1、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2、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属于噪声。
乐音也可能成为噪音。
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
4、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0 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
(二)、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噪音的传播---防止噪音进入
耳朵。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八、声音的利用
1、声能够传递信息。
(声呐:声音导航和测距)
2、声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碎石、加湿器)。
(1)隆隆的雷声—下雨
(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5)回声定位
(6)医疗:使用B超、听诊仪;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
(7)军事:声呐探测潜艇、鱼雷;超声波干扰信号
(8)工业:声呐测距;超声波测速;超声波探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