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热力学课件第1章流体pVT关系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rsell:1927年 维里方程的进一步理论发展; Mayer:1937年 维里方程的进一步理论发展
三、立方型状态方程
1873年van der Waals(范德华) 首次提出了能表达从气 态到液态连续性的状态方程 :
RT a pV bV2
对van der Walls方程作了很多改进,其中比较成功地改进 包括Redlich和Kwong改进的RK方程、Soave的进一步改进 (Soave方程,1972年),Peng和Robinson(1976年)
B bp RT
方程的计算过程
① 设初值Z(一般取Z=1); ② 将Z值代入式(2),计算h; ③ 将h值代入式(1)计算Z值; ④ 比较前后两次计算的Z值,若误差已达到允许范围,迭代结束;否则 返回步骤②再进行运算。 用图表示为:
Z 初 值 ( 一 般 1 ) 式 ( 2 ) h 式 ( 1 ) Z Z 1 - Z 0 Z = Z n p V T Yes No
纯物质的p –V图
二、立方型状态方程的通用形式
方程形式 归纳立方型状态方程,可以将其表示为如下的形式:
方程参数: pVRTb(Vab()T (V)b)
参数ε和σ为纯数据,对, 所有的物质均相同;对于不同的方 程数据不同;
参数b是物质的参数,对于不同的状态方程会有不同的温度 函数。
立方型方程形式简单,方程中一般只有两个参数,参数可 用纯物质临界性质和偏心因子计算,有时也与温度有关。
b yibi
也可以:
a
y i y j a ij
b
y i y j bij
a ij 0.5 a i a j 1 C ij
bij 0.5 bi b j 1 D ij
Soave-Redlish-Kwang 方程(简称RKS方程)
使用情况和意义 (1) RKS方程提高了对极性物质及含有氢键物质的p –V –T
Vr2
e
xp
Vr2
B b1 b2 Tr b3 Tr2 b4 Tr3
C c1 c2 Tr c3 Tr3
D d1 d2 Tr
b1…等均为常数,对于简单流体和参考流体不同。 用试差法计算Vr,进一步计算Z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流体的非理想性
一、与理想性的偏差
理想气体
分子的大小如同几何点 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其他两个实根无意义。 ps
Vsl
T>Tc T=Tc
T<Tc
Vsv
V
三、Redlich-Kwong方程
方程形式:
RT
a
pVbT0.5V(Vb)
vDW方程的引力项没有考虑温度的影响,而RK方程的引力项加入了温度
项。 a0.42748R 2T c2.5/pc b0.08664R T c/pc
混合规则
a
Lennard-Jones 12-6位能函数。
ur4126
r r
分子的缔合和氢键
极性物质的分子趋向于形成基团,因为它们的氢原子 表现出好像有剩余价,这种作用称为氢键。其趋势是 随着组成原子的电负性减小而减小。
例如(HF)6;而乙酸、甲酸的气体在略高于沸点时是 双分子;醇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物质,在正常压力 和温度下,也表现出明显的缔合。这种缔合的程度随 压力和浓度减小而降低,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这些立方型状态方程中的参数基本上可用临界性质表示, 但也包括对温度和其他性质如压缩因子Z或偏心因子的修 正,这些方程的改进大都是经验的或者任意的。
近来一些统计力学理论已用于改进立方型状态方程。
四、液体
对于液体,虽然在理论上和关联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但 了解仍然比气体少得多。
有一些经验关联式专门用于液体密度的计算,如 Hankinson 和Thomson提出的饱和液体密度计算关联式是 典型代表;
目前,维里方程不仅可以用于p –V -T关系的计算, (3) 而且可以基于分子热力学利用维里系数联系气体的
粘度、声速、热容等性质。
(4) 常用物质的维里系数可以从文献或数据手册中查到, 并且可以用普遍化的方法估算。
立方型状态方程
立方型状态方程是指方程可展开为体积(或密度)的三次 方形式。
特点:这类方程能够解析求根,有较高精度,又不太复杂, 很受工程界欢迎。
nn1
意义:引入h后,使迭代过程简单,便于直接三次方程求解。但需要注意的是
该迭代方法不能用于饱和液相摩尔体积根的计算。
Z
(1)
Z(0)
h(0)
(2)
h
液体或者气体体积求解
针对液体或者气体体积可以写出了不同的迭代形式,分别 求出液体或者气体的体积。
汽相: V R p T ba p T V V b V b b
(3)是工程相平衡计算中最常用的方程之一。
RK方程和RKS方程 的迭代形式
方程提出
若已知体系的温度T和压力p,要计算体积V,提出了便于
计算机迭代计算的方程形式。
方程形式: Z1 1hB A1 hh 1
方程参数:
h b B VZ
2
ap AR2T2.5
RK方 程
ap AR2T2
( RKS方 程 )
或者 液相
Z
1
q
Z
Z Z
bp
RT
q aT
bRT
1,0 RK R,K S 1 2,1 2 PR
VbVbVb R a T b T pV p
或者 ZZZ 1q Z
多参数状态方程
多参数状态方程特点: (1)与简单的状态方程相比,多参数状态方程可以
在更宽的T、p范围内准确地描述不同物系的p-V-T 关系 (2)但方程形式复杂,计算难度和工作量都较大。 如BWR、BWRS、MH方程
其他状态方程
还有一些对应状态原理的方法,如Pitzer压缩因子图、各 种普遍化状态方程、Lee-Kesler方程。及一些给予统计力 学的方程如微扰-硬球方程。
Lee-Kesler方程
Z
Z0
r
Zr Z0
r 0.3978正辛烷
Z
prVr Tr
B 1
Vr
C Vr2
D Vr5
c4 Tr3Vr2
四、Soave-Redlish-Kwang 方程(简称RKS方程)
方程形式: pVRTbVaVTb
方程参数:a T a T 0 . 4 2 7 8 R 2 T c 2 /p c T
b0.08664R T c/pc
(T)1m(1Tr0.5)2
m 0 .4 8 0 1 .5 7 4 0 .1 7 62
流体的p –V -T关系
主要内容
流体pVT关系发展概况 维里方程 立方型状态方程 流体的非理想性 混合物的pVT行为 总结
流体的p –V –T关系的发展概况
一、理想气体
1662年 Boyle定律
pV常数
1834年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RT
二、维里方程
Z1B pC p2 1V B V C 2 Onnes:1901年以一种经验的关系式开发出了维 里方程;
极低的压力下真实气体非常接近理想气体
许多实际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与理想气体的偏差,这 也是热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如压缩因子Z,剩余 性质MR
此外,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是 它们的热行为。如
C i pg fT C p fT ,p
二、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力和最终的 pVT行为。引力使分子结合在一起,斥力使分子分开。前者 在分子距离大时起作用,后者在近距离范围内有影响。 根据分子的电性质,分子可以分为三种: (1)电中性和对称性,通常为非极性分子 (2)电中性而非对称性,即具有偶极距,称为极性分子; (3)有剩余价,可产生缔合和氢键。 在所有分子中都存在斥力和引力,但在缔合和极性分子中, 它们以不寻常的形式出现。 目前pVT关系和方程最成功地描述非极性物质的行为,包括 重要的烃类。
(2)方程利用统计力学分析分子间的作用力,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
方程形式:
压力形式: ZpV1B pC p2D p3
R T
体积形式:
BC Z1VV2
D V3
密度形式: Z 1 B C 2 D 3
维里系数:B ( B ) C (C ) D ( D ) ……分别称为第二、第三、第四……维 里(virial)系数。
计算精度。 (2) 可以用于液体p V T 性质计算。如在饱和液体密度的计
算中更准确。
Peng-Robinson方程(简称PR方程)
方程形式: pV R TbVVba TbVb
方程参数:
a T a T 0 . 4 5 7 2 4 R 2 T c 2 /p c T
b0.07780RTc/pc
(2)维里系数:从位能函数可以计算维里系数,特别是第 二维里系数;
(3)混合物:采用Prausinitz提出的临界参数及B、C的混合 规则
(4)二聚作用 pVT行为与理想性的负偏差,有时是因为分子的缔合引起的, 其中二聚作用是最为普遍的。
关于二聚等的非理想性见第二章
维里方程意义
(1) 高阶维里系数的缺乏限制了维里方程的使用范围。 (2) 但绝不能忽略维里方程的理论价值。
分子极性
极性:当一个键的电中心与其质量中心不重合时,就产生 偶极距。极性是以偶极距的大小来定义的。偶极距的单位 为Debye。
极性分子特点: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相比,具有较大的 黏度和较高的沸点、熔点;极性分子还更能溶解于水。特 别重要的是极性分子表现出更大的超额热力学性质。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使用位能函数来描述。例如
对于特定的物质,它们是温度的函数。
维里方程最初用经验方式开发,后用统计力学分 析分子间力发展起来的。维里理论的应用大大超过 pVT关系;同样的系数可包含在描述气体的其他性 质之中,如黏度、热容中。
混合物的混合规则:
B
yi yjBij
C
yi yj ykCijk
注意几点 (1)截尾形式:无穷级数对计算是不实用的,故在B或者C 截断的形式是常用的。
常用方程: ➢ van der Waals ➢ RK方程 ➢ RKS方程 ➢ PR方程
一、参数a和b的估算:
(1)从流体的p-V-T实验数据拟合得到
(2)利用
p V
T TC
0
2p
V
2
T TC
0
这些参数还用于许多性质计算,
如密度、蒸气压、逸度等。
因此,用这些数据拟合参数,
以适用于某些性质。
式中,ω为偏心因子
R-K Eq中 a=f (Tc,pc) SRK Eq中 a( T )=f (Tc,pc,T, ω)
Tr 0.7
1.0 1.2 1.4 1.6 1.8
1 Tr
-1
lg
p
s r
-2
-3
1 2
Ar,Kr,Xe
非球形分子1
非球形分子2
四、RKS方程(混合规则)
一般:
a
yi yjaij
一些复杂的方程,如PR方程、BWR方程、Harmens- Knapp方程,可作为较好的液体密度表达式。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ASOG和UNIFAC方法,通过流体的分
子结构去预测液体的混合物行为。
基团贡献法
维里方程
基本概念: (1)“维里”(virial)这个词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它的原意是 “力”的意思。
yi y jaij
b yibi
aij ai a j
aij 1 cij aia j
a ij
a
R
T2 2.5 c ij
pcij
三、Redlich-Kwong方程
使用情况和意义
(1)RK方程的计算准确度比van der Waals方程有较大的提 高; (2)一般适用于气体p V T 性质计算; (3)可以较准确地用于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误差在2% 左右 (4)但对于强极性及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仍会产生较大的偏 差。误差达10~20%。 (5)很少用于液体p V T 性质计算; (6)为了进一步提高RK方程的精度,扩大其使用范围,便 提出了更多的立方型状态方程。
(T)1k(1Tr0.5)2
k 0 .3 7 4 6 1 .5 4 2 2 6 0 .2 6 9 9 2 2
a( T )=f (Tc,pc,T, ω)
方程使用情况:
(1)RK方程和RKS方程在计算临界压缩因子Zc和 液体密度时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PR方程弥补这一 明显的不足;
(2)它在计算饱和蒸气压、饱和液体密度等方面有 更好的准确度;
方程求解
立方型状态方程是一个关于V的三次方程,其等温线如下图,根据不同 的情况,其解有三种情况:
•T>Tc时,一个实根,两个虚根
•T=Tc时有三个相等的实根 •T<Tc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 •当p=ps时,最大的根为饱和气体 体积,最小的根为饱和液体体积。p 中间根无意义。
•当p≠ps时,只有一个根有意义,
氢键
➢例如氟化氢 H F H F H -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