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引导社会进步与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功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

文化与科技作为人化自然取得的最具影响和成效的成果,人类文明的共有结晶,二者相伴始终,贯通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演变重要而关键的力量。

文化与科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经历了同生共长、互相影响、休戚与共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

(1) 在古代,科技与文化具有初级人类文明的共同特点,还保留着朴素、直观、简单等特性,自身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具体的分化与显著的界限。

文字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古代科技对于文化发展最具有直接意义和最具决定性的明证。

(2)在近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繁荣。

文艺复兴作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不仅代表着古典文化的复兴,也意味着近代科技的兴起。

自 18 世纪以来,科技成为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的近代产业革命风暴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彰显了科技在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主导地位。

(3)在现代,科技迅速超越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最初马克思论证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辈子产力”,最后成为强调的“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充分说明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根本力量。

科技与文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二者不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还彼此交融、相需互动。

(1)科技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不仅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手段,而且还充实了现代文化的内涵,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C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2004年感动中国袁隆平的颁奖词
2.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 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 疗疟疾的新方法。
2015年10月5日,中 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 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 垮;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2000年科学技术 进步综合纲要
星球大 战计划

西 欧
联中国? 日 本
美 国
尤里卡 计划
今后十年科学技 术振兴政策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 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 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1970年,我国成功地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一号。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氢弹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次 成功发射了导弹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 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PPT课件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PPT课件

他是谁? _邓__稼__先___
.
6
一、科研起步
1、起步的背景;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自力更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生”.
成立科研机构.壮大科研队伍.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4、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国防.医学.农业.
5、意义;
.
7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8
②全国科学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③科技体制改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1
三、推进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1)文革中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教训;
2)“文革”后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
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
3、意义;
---鲜明特点;---理论概括;---理论基础;
.
22
.
25
四、走向世界
1、原因:1)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
2、科技成就:
3、意义:
.
26
“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工作舱模型
.
27
10月12日上午9时,“神 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
28
聂海胜
神六
.
费俊龙
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B.D
B、第一颗氢弹的爆炸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第一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19
三、推进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提出的原因;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2019/10/24
29
4、混合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和AR)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市场激发了极大的热 情,各科技公司也迅速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2014年收购Oculus VR之后, Facebook将在今年推出他们首款VR眼镜。三星、索尼、宏达也计划在今年推出 VR产品。资本的涌进代表了VR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娱乐技术。当然,VR也有 在娱乐之外的应用。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公司Lowe’s(劳氏公司)正在开 发名为Holoroom的一款3D增强现实科技。Lowe’s的客户将可以设计一个空 间,然后使用Holoroom进入一个3D模型,体验他们设计的空间感觉如何。 虽然在历史上,市场对VR和AR曾有些过于膨胀的预期,如今的超高清显示,低 价的姿势与位置探测器以及高清视频内容给混合现实科技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 未来的30年里,这些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 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 沉浸的体验。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1973)
“文革期间”,科技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
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
2019/10距/24 越拉越大。
11
1964年10月16日15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9/10/24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3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学习生活
从手写教学到多媒体教学
2019/10/24
24
从家信到视频聊天的变迁
2019/10/24
25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科学与技术 课件ppt

科学与技术 课件ppt

通信与信息
航空与航天
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等技术在通 信和信息领域的应用,促进了全球信息交 流和知识传播。
航空器和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 空间探测和开发技术,为人类探索宇宙和 开展太空活动提供了支持。
02
科学方法与技术
观察与实验
观察
观察是科学方法的基础,通过仔 细留意自然现象或实验变化,可 以收集大量数据和信息。
04
科学与技术的未来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旨在模拟人 类的智能和思维。它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 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并可用于各种 应用,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医疗诊断等 。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使用算 法和统计学方法来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并 改进。机器学习技术可用于各种领域,如自
总结词
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诚信至关重要,包括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以及避免抄袭和剽窃。
详细描述
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石,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研究人员应遵循严格的 道德规范,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任何形式的欺骗和抄袭行为。同时,学术界也需要建立 严格的审查机制来保障学术诚信。
古希腊科学与技术
古希腊人在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 等。
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农业 技术、医学、天文历法等。
近代科学与技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技术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物理学研究 等。

科教兴国PPT教学课件

科教兴国PPT教学课件

2.你了解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迹 吗?同学们可以就他们身上所展示的爱国情操和科学精 神进行课堂交流。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为科学献身与奉 献精神;吃苦耐劳与任劳任怨精神;不计个人得失,一 心为公精神等。
知识点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号召的提出
•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 是不会学习的人”
终身教育
• 学习应成为我们终身的活动,“活到 老,学到老”。惟有如此,我们才能 在将来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探求 • 提升自我的境界 • 对人生的感悟
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加快发展科技
优先发展教育
科技创新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 是 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个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 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 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 论概括。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教材P94“学习思考”] 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 提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反映了20世 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 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 论概括。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广大 科技工作者
的 艰辛努力,中国火科炬学计技划术发展迅速。
(2)“863计划”和“
”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
实施。

现代科学技术PPT课件

现代科学技术PPT课件
组织工程
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长因子等,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生物组织,用于 修复或替代受损组织。
生物制药与诊断技术
生物制药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物,包括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疫 苗等,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
诊断技术
利用生物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包括基因诊断、免疫诊断、 生物芯片技术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科技安全和国家战略
01
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
阐述科技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科技发展中保障国家安
全和利益。
02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
探讨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实现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
竞争力。
03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分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科技安全和国家战略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和
现代科学技术ppt课件
• 现代科学技术概述 • 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能源技术 • 制造技术 • 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及挑战
01
现代科学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现代科学技术是指在现代社会中,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所获得的知识、方 法和技能的总称。
发展历程
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包括电力、通信、计算 机、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涌 现。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生物质燃 料及生物质发电等。
核能安全与未来趋势
核能发电原理
核裂变与核聚变反应原理及核能发电站工作 原理。
核废料处理与处置
核废料分类、处理方法及最终处置方案探讨。
核安全监管
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各国核安全监管体系介绍。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课件
▪ 本内容研究目的:一方面是为学习服务 ,提升我们的学习兴趣,或许可以帮助我 们找到一些精神偶像;了解中国是如何由 一个完全封闭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经济 潮流中的。
3
主要内容
①原始社会 ②夏商周 ③春秋战国 ④秦汉时期 ⑤魏晋南北朝
⑥隋唐时期 ⑦宋元时期 ⑧明清时期 ⑨近现代
⑩建国以后
4
一、原始社会
9
砍砸器
▪ 旧石器时代 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出土 长13厘米、12厘米 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 形体较大的工具,器身厚重, 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 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 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 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 等工作。
10
骨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骨哨均用一截禽类的骨管制
成,一侧刻孔,有的骨管内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当代)
佃杰
2015.9.4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前言
▪ 本内容展示将以历史朝代为经,以重要学 科或科技成就的发展脉络为纬,综合概述 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发展进程和重大的科 技成就。
5
6
背景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了中国上古文明及 科技发展的独特风貌和自成体系。
1)中国地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大单元,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连绵不断 、持续发展。 2)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和 生活资源。 3)黄河、长江等江河孕育了文明,特别是农业文明。 4)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保证持续不断的生产活动和劳动经验的世代继承 ,为生活的改善、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未来科技走向的启示PPT课件

“两种文化”的融合对未来科技走向的启示PPT课件

2021
9
三、“两种文化”的提出与科学的“返 魅”
“索卡尔事件”的启示
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中,科学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存在好与坏、 对与错的问题。与其说科学给人类造成了种种危害与困境,还不 如说是人类非理性地运用科学,从而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后现 代主义并不是要消灭科学,而是要“割断科学和祛魅看似必然的 关系,使祛魅的科学变成附魅的科学,即后现代科学。”
1996年,美国纽约大学的量子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 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文章,标题是 “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在这篇文章中, 他故意制造了一些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目的是检验《社会文本》 编辑们在学术上的诚实性。结果是5位主编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 也没能识别索卡尔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 有意捏造的“联系”,经主编们一致通过后文章被发表,引起了 知识界的一场轰动。
例如:热力学中“熵”的概念已广泛地运用到经济学、语言学、 管理学等学科;物理学中的“阈”的概念已引入感觉、知觉等心 理学领域;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数学方法、计量方法、计算机技术 等陆续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并开始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学科建设的实践中产生了一些文理交叉的新学科,如数理经 济学、自然科学美学、社会生物学、计量史学等等。这些都是人 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2021
13
四、两种文化的融合:科学发展的本真之途
现代社会的发展,遭遇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问题,如生态问题、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等。对这些综合性问题的研究, 迫切需要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结合,相互协作,开展跨 学科的综合研究。这类综合性问题的研究,无疑将促进“两大文 化”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从而,为“两种文化”的交融提供了 现实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
杂杂
交交
返回
水水

稻稻
遥感
培培
卫星
育育
发射
成成
成功
功功
1973

1975
9


袁 隆 平
交 水 稻 之
型 杂 交 水


-
10
种植杂交水稻的主要国家
目前,世界上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 引种了杂交水稻,种植 面积占世界水稻总面积 的10%,产量却占水稻 总产的20%。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 水稻20多年来增产3000 多亿公斤,多养活了5 亿人口。
-
13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 卫星实现了中华民族嫦娥奔月的神话。
2003年10月15日,“神舟” 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 华民族千年飞天的夙愿。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载 人- 航天飞行使太空首次留下中国人足1迹4 。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果(二)
一亿 箭次 多巨 星型 发计 射算 成机 功
说一说:袁隆平有什么贡献?
-
11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果(二)
一亿 箭次 多巨 星型 发计 射算 成机 功
互 联 网 的 全 功 能 联 接
神神 舟舟 一五 号号 无载 人人 飞航 船天 发飞 射行 升成 空功
嫦 娥 一 号 探 月 卫 星 发 射 升 空
神千
舟万
七 号 宇
亿 次
航超
员级
太 空 行
计 算
联系实际谈一谈信息网络 -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变化。17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 技术的现代化。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幼儿园大班科学四大发明ppt演示课件

幼儿园大班科学四大发明ppt演示课件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 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促进了文 化的交流和融合。
改变了战争的方式
火药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使得 冷兵器时代逐渐向火器时代过渡。
开创了航海时代
指南针的出现为航海提供了可靠的导 航工具,开创了人类航海的新时代。
四大发明与中国文化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
火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并对世界军事、科技、文 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火药的制作过程
原料准备
火药的制作需要硫磺、硝 石和木炭等原料,这些原 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研磨与混合
将原料研磨成粉末,并充 分混合均匀,以确保火药 的燃烧性能。
压制与成型
将混合好的火药粉末压制 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 或药饼。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大发明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持续 的影响。例如,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体 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战争智慧;指南针的发明则彰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探
索精神。
02
造纸术
造纸术的历史背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 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公元105年左右),
火药改变了世界军事格局
火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格局,推动了火器时代的到来,对于世界军事 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指南针促进了世界地理大发现
指南针的应用为欧洲航海家提供了可靠的导航工具,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时代的到来,对于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将磁石安装在支架上, 使其可以自由转动并保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

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1第一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一、科技一览表二、两弹一星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意义: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东方魔稻”评价:①“东方魔稻”;②“第二次绿色革命”;③中国“第五大发明”;④美国人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⑤中国的“水稻之父”;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

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四、“神舟”号飞船评价:①欧洲媒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②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意义: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国家的独立(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重视;③经济实力的增强;④科学家的努力;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六、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70年前后中国滞后的原因:①根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腐败,不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⑤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七、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滞后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②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③党内长期“左”倾错误的干扰;④对外关系过分强调“自力更生”。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1(48张PPT)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 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举例)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 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原因?)
资产阶级学西方先进科技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但由于资产阶 级的局限性,他们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仍然处于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1983年 12月22日 ,中国第一 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 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 功。
1992年 11月19日 ,“银河— Ⅱ”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 过国家鉴定。当时有关当局还夸 说全部机器的焊接完全用人手操 作,但仍然准確无误。
1997年 6月19日 ,“银河— 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 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 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 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 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
他是谁? _袁__隆__平___
猜一猜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 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 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 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 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 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 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 好的梦想。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1993年转基 1999年中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
因食品在美国正式投放市场

1997年“克隆羊”出现
1999年中国第一只克隆羊
21C完成对人类基因组的框架图和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课件5: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 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基本原则: (1)“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符合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 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 由和创作自由。 (4)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与发展。
2.遭遇挫折: (1)1957 年__反__右__斗__争__扩大化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 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2)文艺界呈现出“__百__花__凋__零__”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
3.文学艺术的春天: (1)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2)表现: ①文学艺术领域:以“_伤__痕__文__学__”“反思文学”为先锋的 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文艺形式 争奇斗艳。 ②学术科技领域:理论界提出了许多创新见解,许多社会 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学科。
——《共和国走过的路》 材料二 ②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 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 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③“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 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 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4.“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 年 10 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 __杨__利__伟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2)意义: 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 的里程碑。 ②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 益。 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件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件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 科技与文化
主题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线索(1) 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 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 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2)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 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 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主题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 新中国成立后,科教文化事业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 的科教文化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教文化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中 国努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科教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5.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__市__民____数量不断增加。 ②派别:有__婉__约____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形成:元代的散曲和__元__杂__剧____一起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6.明清小说 (1)背景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上,_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__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③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 [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 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目标; 成就:2001年,我国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共扫
除文盲2亿多人,摘掉了“文盲大国”的帽子。 意义: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三)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2、义务教育:
概况: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 (2)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
经验教训: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文化 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
— 展—“双百第方3课针”汉的代的恢思复想与大发一统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中共中央重新树立“双百”方针作为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具体措 施有: 1.1979年5月至7月,《人民日报》以《批透 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 》为题连 续发表多篇评论员文章;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 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强调 “双百”方 针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要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 用”,以此引导形成自由的文艺和学术空气。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
1、1951年和1953年,毛泽东分别为戏剧 创作和历史研究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 新”和“百家争鸣”的口号; 2、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 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 3、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 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提第出3的课 原汉因代的思想大一统
国内背景:
1、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 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 的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2、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 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 一部分。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请举例说明,“双百”方针得不到贯彻 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中总结有哪些经验教训?
195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发 表《新人口论》,呼吁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他的见解被错误地当成“新马尔萨斯”人口 论,遭到批判。对马寅初的批判是导致我国人口生 育失去控制的原因之一,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双百方针”遭遇第3曲课折汉的代原的因思及想表大现一统
⑴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原因: ⑵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
文化专制,“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
表现:
⑴政治批判扩展到学术领域,一些“争鸣” 的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长期歧视和 压抑。
(2)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停止。
(3)第三个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
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新时期。 A.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 业的新春天。
B.1985年,在科学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 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 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 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 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二、现代中国教第育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教育事业曲折历程的经验教训(启示) (三)现代中国教育成就 (四)教育与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五)当代教育面临挑战的原因和对策
(一)现代中国教第育3的课发展汉历代程的思想大一统
1、文革前:“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 成功
每秒运算 130 亿次 的计算
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 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
飞船安全返回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神舟” 六号宇宙飞船发射 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 航天技术的国家。
载人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 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 安全返回地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2、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发射成功
1964.10.16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27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17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1975.11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 号”发射 返成回功式遥感卫星发射成 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 合的战略核导弹。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两年多时 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 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 先进国家行列。
(三)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3、高等教育:
概况:(1)建国后——文革前 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1958年“大跃进”时:“教育大革命” 1961年按八字方针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进入稳步发展轨道。 (2)文革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表现:停招;批斗专家、教授;“读书无用” (3)文革后:19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后,迅速发展 表现:招生增;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渐合理、学位制度建立等 成就:2001年1月1日,我国实现了比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意义:标志我国教育发展到新阶段。
5、必须正确认第识3的课几汉个代观的点思想大一统
(1)新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 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 息技术等诸多领域,以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 平。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 (4)科技创造是科学家勤奋钻研的结果
针双 百 ” 方

提出 贯彻 意义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反右斗争扩大 化和文革时期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的贯彻 “双百”方针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第提3出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双百”方针的提出 “双百”方针的内涵 “双百”方针提出的原
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但取得 突破性进展。表现为:第一颗导弹、氢弹爆炸成功、 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杂 交水稻育成等。
1、明确新中国科技第发3展课的三汉个代阶的段思想大一统
“双百”方针的第内3涵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 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内容: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 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 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3、指导原则: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 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 和科学研究工作。
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三)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1、扫盲教育:
概况: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识字教育 为
主,“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 (2)扫盲写入1982年宪法;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末扫
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 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 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2、对策: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3)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三、“双百”方针第及3贯课彻汉过代程的中思的想经大验一教统 训
1、
3、总结新中国科第技3课发展汉的代共的同思原想因大一统
1 .政治上:国家的独立(保障)
国内:
党和政府的重视(最主要原因) 2.经济上:实力的增强
3 .文化教育上:教育不断完善
科学家的努力
国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如何理解科学第技3课术是汉第代一的生思产想力大一统
1、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技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 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四)教育与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 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 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五)当代教育面第临3课挑战汉的代原的因思想和大对一策统
1、面临挑战的原因: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新时期教育改革为先导,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二)教育事业曲折第历3程课的汉经代验的教思训想(启大示一)统
经验教训(启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明确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3、总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必须正确认识的几个观点
1、明确新中国科技第发3展课的三汉个代阶的段思想大一统
(1)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 新中国科技有了较全面发展。表现为:建立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