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ppt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02
03
清静无为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佛教思想
01
四谛八正道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四谛和八正道,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八
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
如各类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展示。
汉语的国际推广
如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教学机构和文化中心的 建立与发展。
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如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在国际市场上的 表现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中国文化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 吸收不同文化元素,形成更加包 容的文化格局。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 ppt课件
目录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 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 • 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 • 中国文化的艺术层面 • 中国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01
中国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的定义
历史性
多样性
包容性
稳定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 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 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 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中国舞蹈的种类与特点
古代舞蹈如长袖舞、剑舞以及民间舞 蹈如秧歌、龙舞等的表演形式和艺术
特色。
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
伯牙、钟子期、嵇康等音乐家的代表 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音乐与舞蹈的美学内涵
音乐与舞蹈在节奏、韵律、情感表达 等方面的美学追求和审美体验。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讲PPT课件
❖ “天道”于“人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这便 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 人——主体 自然——客体
❖ 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 对立统一物。
❖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 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7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 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属于文化;或者说,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9
一、物质文化层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 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 可以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了整个文化创造的 基础。
二、制度文化层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 能进行。人类高于动物的一个根本之处,就是他们在创造物质财 富的同时,又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服务于他们自己、同时 又约束他们自己的社会环境、创造了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相 互关系的准则、并将它们规范化为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 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等。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 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 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 定义域。
狭义“文化”——任继愈先生说,专指能够代表一个民 族特点的精神成果。也就是说,狭义的“文化”排除了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
不改,然后加诛。” ❖ 《昭明文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 昭明太子注:“言以文化辑和于内,用武德加于外
远也。” ❖ 文化——自然 ❖ 文化——质朴 ❖ 文化——野蛮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完整版

唐代诗歌和宋代词作的代表,李白、 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 传》、《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 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的作品,以及明清传奇剧等, 展现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 性。
园林艺术与造园手法
01
园林布局
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轴线对称和 一览无余。园林的景和境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还蕴藏着 深邃的社会伦理和人生哲理。
02 03
山水景观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景观骨干,以花木、建筑为烘托,综合 而成富有诗情画意的整体。山水景观的创造讲究“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即要得自然之真趣。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和数量,促 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火药
指南针
起源于炼丹术,唐末用于军事。火药的发 明改变了战争形态,推动了热兵器的发展 ,并对世界军事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指南针的发明推动 了人类的航海事业,为地理大发现和全球 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孔子、孟子、荀子等。其中,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仁爱”等核心观念;孟子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认为人需要通过 教育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儒家经典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实 践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01
02
03
04
仁爱
中国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 爱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PPT课件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 一、疆域、) 没有完全得到考古发现的证实,但可以肯定它已 经统治了范围不小的地区。
中国古代夏朝地图
商朝形势图
战国时代形势图
▪ ②秦朝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元前210年,秦朝的疆域北 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 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 原,东至于海。
▪ 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南密北疏(北密南疏),东 密西疏
三、地形、地貌
▪ 1、多山。 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 海拔500米以下的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5.2%, 而3000米以上的却占25.9%。全球超过8000 米的12座山峰,我国即有7座。
▪ 2、西高东低,高差悬殊。 高山、高原以及大型内陆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丘陵、平原以及较低的山地多见于东部,宽阔缓 斜的大陆架则在我国大陆东南侧延伸于海下。地 势自西而东层层下降,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 习惯上称为“三大阶梯”。
▪ 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中书省,在进入中原的初期 将它的派出机构--行中书省进驻各地,统管军 民事务,以后成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
▪ ⑦明、清:省、道(府、州)、县制
▪ 明初废除行省制,省改称布政使司,由三位官员 负责民政、司法监察和军务。1427年后,全国划 分为两京(南、北直隶)和十三布政使司,俗称两 京十三省或十五省。省以下废除了路,但设有若 干分守道、分巡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总督或巡 抚成为最高的地方行政官。
▪ ①商、周:分封制 ▪ 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不需要什
么分级管理。
▪ ②春秋战国时代:郡县制 ▪ 一开始,县与郡并没有上下之分,也没有主从关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1绪论(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本学科主要内容
介绍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概念,介 绍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类型、 特点、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要考察古代的 政治、经济、伦理、哲学、文学、历史学、 科技、艺术、教育等。
参考书
• 1.《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袁腾飞 宁夏人民出版社(4 本)
• 2.《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杨文 • 3.《历史不忍细看》 文欢 • 4.《追寻历史的真相》张秀枫 (河南文艺出版社) • 5《明朝那些事》 当年明月,中国友谊出版社(7本) • 6. 《大秦帝国》 孙皓晖 河南文艺出版社(11本) • 7. 《文化与价值》张岱年 著 • 8. 《中国历史与文化》管维良
•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 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 同化力—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
中国化(中原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经典、神仙体系;元代科举;清代 宦官等; • 曾把北宋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后来相当 一部分都吸纳到汉族中,有的混入高丽、 蒙古、回回等族、犹太人在上海找到家的 感觉。 • 康熙时不少满洲大臣不懂满文,乾隆时能 说满洲话的很少。 • 融合力--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的融 会各民族文化及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形成
• 尼采:人生既使是一场梦,也要做得有滋有味!
• 从经济形态上,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 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
• 张远山文化随笔《上下五千年》将文化分 为——头脑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与 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为两段,为 胯部文化与胯部以下文化
• 中国文化上、下半身以唐中叶(安史之乱) 为界:从尧到周约2500年,是中国文化史 前时期,尚没有头脑。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 二章

(2)从《尚书·洪范》到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殷周时期,与阴阳观念同时流行的还有五 行思想。五行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 篇:
反映在精英文化中,则是“求久”观念应运 而生。反映在民间心态中,便是对用具追求“经 久耐用”,对统治方式希望稳定守常,对家族祈 求延绵永远。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结构 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以血缘宗法为中心的社会结构
宗法制度 专制制度
1.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 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 义务的法则。
经济多元融合与民族多元融合是一个主题的 两个侧面。在中国,一般来说,汉族是农耕的主 体,少数民族是游牧的主体,农耕与游牧的交流, 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 采的中华文化。
在经济多元融合和民族多元融合的大背景下, 才有文化的多元会通,形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 “会通之学”的特色。儒学、道教、中国化佛教 的形成发展都是如此。
2、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相交融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构成了中国古代 经济的主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也构成了中国 古代文明的主体。
正是农耕与游牧的互通,互补,促进了农耕 人与游牧人的相互交流。
中国的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类决非自我封 闭的系统,而是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 互市等等途径,彼此交流,互相融合。
(2)分封制度
西周分封制度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 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实 行的,从宗统上说,周天子是天下大宗,族权与 政权互为表里,宗族与国家一体同构。
(3)宗庙制度
上古时代,社会上最重要的有两件大事,一 是奉祀祖宗,二是征伐不臣。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二章.

“我爱你”本就是一种西方式的表达
• 英语:I love you.
中国式的表达
“ 你 这 个 冤 家 ! ”
“文化” v.s. “Culture” · 归纳
西方文化
重视对个人的培养 注重学科分类 注重分析、理性 重视公德 重视法治 关注个人与外界的关系
中国文化
重视对民族的教化 注重融会贯通 注重综合、情感 重视私德 重视人治 关注社会的和谐
(一)广义文化
• 《大英百科全书》: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 《苏联大百科全书》: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 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 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钱穆在《中国文化精神》中说: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集体 公共人生。
简而言之,广义的文化是物 质财富(文明)和精神财富 (文明)的总称。
中西家族称谓比较
• grandfather/grandmother ——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 祖母 • uncle ——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夫 • aunt —— 伯母、婶婶、舅母、姑姑、姨妈 • 此外还有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妹、表姐妹、侄子、外甥、 嫂子、弟妹、姐夫、妹夫、妯娌、连襟、姑奶奶、姨奶奶 等等。 • 宗亲、外亲、妻亲三族;长幼有序,男女有别。
第一章 简论
• 一、文化的含义 •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一、文化的含义
• “文化”寻根 • “文化” = “culture” ?
• 文化的结构
什么是文化?
• • • • • • • 服装文化、饮食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 民族文化、世界文化 世博文化 我们每天都在谈论文化, 然而什么是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 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价值、尊重头脑的价值(科学)、尊重灵魄(宗教 )的价值。德、智、体全面发展。 1.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 界。重视自然的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做人做事和为贵,恰到好处,为人坚持原则 以能团结和谐。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民为重、社稷次之、 君为轻。 3、肯定个体与心性向善、完美人格的培养:以德性修养为安 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的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 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形成 复杂的地理条件与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优越封闭的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完整与独立 2、人种因素 3、经济与生产方式 农耕与游牧两种经济类型 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专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之中 1、宗法制的政治架构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远近亲疏为标准标榜尊崇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宗法制 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 共同的祖先,区分长幼尊卑,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 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 员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法则。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宗法制,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 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 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 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大宗, 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 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天子的庶子 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 被封为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职位亦 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 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 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ppt课件
1958年毛泽东在河南农场视察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莱布尼茨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 经济
文化总是与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也 是与中国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不开的。
在中国,这种自然经济则一直延续 到20世纪。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国长达两 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 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 工业品。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 地租,也主要地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 交换。那时虽有交换的发展,但是在整个 经济中不起决定的作用” 。
商代不但农业有了大发展,手工业和畜牧饲 养业也得到了发展。
商王武丁征讨卜辞
周代经济
周代初期实行了土地分封制。与商代不 同的是,周人有自己的家室庐舍、妻子儿女, 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周代贵族耕种土地。
周人的全部生产所得就是为了供养贵族和 维持自己的生活。
周文王造像 周武王造像
周代有官府手工业和农奴家庭手工业, 但都是为了自给自足而生产。官府手工业作坊 生产的产品全部归周王室及诸侯、卿大夫等贵 族享用,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也是为了自用, 而不是为了交换。
《尚书·禹贡》载: “ (大禹) 导河自积石之龙门,入于沧海。”《史 记 ·夏 本 纪 》 亦 云 : “ 道 河 积 石 至 于 龙 门……入沧海。”

中国文化概论上篇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上篇PPT课件
第10页/共44页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 农业民族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土地的依赖,发展成重农和安土重迁的观念。 • 沿海地区把渔业、盐业作为主要产业,还致力于海上交通与海外联系。 • 西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作用。 • 北方游牧民族则只能靠迁移和战斗来对付自然环境和异族的压力。
第11页/共44页
第பைடு நூலகம்3页/共44页
隋唐:隆盛时代
• 文化政策:有容乃大。 • 艺术成就:
唐诗:无体不备,无体不善 ; 书法:颜筋柳骨,天下宗师 ; 绘画:灿烂 而求备 ; 散文:韩愈、柳宗元影响几个世纪。
第34页/共44页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市井文化勃兴
• 内省:理学的建构:将伦理纲常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即“天理”, 而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将儒学先义后利思想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 轻利观念。
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 特点: • 1、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 • 2、经济基础稳固。 •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 4、对人身控制严密。
第21页/共44页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文化的影响
• 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 制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 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 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 巨大的。
• 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对于明清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明显。 • 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钳制和束缚。
第17页/共44页
四、农耕经济对文化的影响
• 1、农耕经济的长期延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 3、农耕经济的早熟而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第38页/共44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ppt

入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 入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或者说 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 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许多少数民族还在中 原建立过政权,其中蒙古族 满族还统治过整个 蒙古族和 原建立过政权,其中蒙古族和满族还统治过整个 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 中国,但无论是汉族还是非汉族建立的政权,都 包容其他民族,都是由多民族共同构成的统一体, 包容其他民族,都是由多民族共同构成的统一体, 也即多元一体。 也即多元一体。
5、秦朝疆域: 、秦朝疆域: 东到辽东半岛 西北部, 西北部,西到 今天的甘肃东 部四川、 部四川、云南 一带,南到岭 一带, 在广东), 南(在广东 , 在广东 北到蒙古高原。 北到蒙古高原
6、 西汉 前206年-8年) 和东汉 公元 年—220年) 西汉疆域的拓 、 西汉(前 年 年 和东汉(公元 公元25年 年
星 堆 出 土 文 物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的中原各民族继续发展和状大, 域的中原各民族继续发展和状大,而生活在其他 边陲地区的民族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明。 边陲地区的民族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以华夏诸族为主体 公元前 年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通过书同文、行同伦、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通过书同文、行同伦、 度同制、车同轨等一系列政治文化措施, 度同制、车同轨等一系列政治文化措施,使华夏 族开始成为一个基本稳定的族体, 族开始成为一个基本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最 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 征 (一)疆域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通常所说的总面积960万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通常所说的总面积 万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东部 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面积的1/15,大小相当于 个 平方公里,占世界大陆面积的 ,大小相当于1个 欧洲。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口, 欧洲。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口,最西 端延伸到亚洲大陆的腹地——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 , 端延伸到亚洲大陆的腹地 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 东西时差4个多小时 个多小时; 东西时差4个多小时;最南端位于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 母暗沙,最北端止于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的黑龙江 母暗沙, 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纵长达5500公里。据1986年实 公里。 主航道中心线上,南北纵长达 公里 年实 包括陆地、领海、岛屿、 测,包括陆地、领海、岛屿、内海等在内的领土总面 积新数达1045万平方公里。 万平方公里。 积新数达 万平方公里 •我国辽阔版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我国辽阔版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我国辽阔版图的形成经历• • • •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课件
3
绪论
❖ 一、关于“文化”
❖ 1、什么是“文”? ❖ 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 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 ——《易.系辞下》
4
引申为:文字、文章; 礼乐制度; 精神修养; 美、善、德行等,如成语“文质
彬彬”。
❖ 2、什么是“化”?
❖ 本义:变化、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
生”——《易.系辞下》
❖ 引申义:风俗、风气的教化,如成语“潜 移默化”
5
❖ 3、“文”与“化”的并联使用 ❖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易 .贲.》 ❖ 将“文化”合为一词使用是西汉刘向:“凡
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 古人对文化理解:“以文教化”
中国传统文的, 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同样也是没有 前途的。”

----李政道
2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是一个很庞大也很沉重的题目, 远非一次概说能够全部概出来的。宋朝诗人著名苏 轼在七言绝句《题西林壁》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这首诗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感觉, 可谓恰如其分。我们这个讲座,只是起个引路导航 的作用。要深切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知识, 恐怕还需要同学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12
•狭义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
•果,主要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
13
中华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记忆”。
14
敦煌藏经洞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更伟大的唐代。
15
就是这5000个字,在人类历史上处于极高的精神地位。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勤劳精神
中国文化倡导勤劳精神,即强调勤奋努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体现在中国 古代的农业文明和工商业发展中。
D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02
饮食文化
01
饮食结构与特色
以谷物为主食,蔬菜、肉类、豆类等为辅,形成了独特 的饮食结构。同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追求美 食的美感。
03
02
烹饪技艺
中国烹饪技艺精湛,包括炒、炖、煮、蒸等多种方法。 同时,调味技艺也十分高超,使用各种调料和佐料,使 菜肴味道丰富多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了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等传统观念。 在餐桌上,要讲究座次、敬酒、让菜等礼仪,体现了和 谐、谦让的文化精神。
服饰文化
01
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种类繁多,包括汉服、唐装、旗袍等。这些服饰注重款式
、色彩、图案的搭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02
服饰礼仪
中国服饰礼仪讲究场合、身份、年龄等因素。不同的场合和身份需要穿
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解读
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艺术、制度等元素进行现代解读,使之与 现代社会相适应。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如建立数 字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通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式,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A
仁爱思想
中国文化强调仁爱思想,即关爱他人、尊重生 命、热爱和平。这种思想体现在儒家文化中, 如孔子的“仁爱”思想。
中和思想
中国文化注重中和思想,即追求和谐、平 衡、中道。这种思想体现在道家文化中, 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
气 候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1、寒温带(高原气温区) 2、中温带 3、暖温带 4、亚热带 5、热带 6、青藏高原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 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 偏南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 气候特征。降雨量多集中在7、8、 9三个月。
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 (二)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地理 障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并非决定开放与 否的唯一标准条件。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 在深圳隆重举行
胡锦涛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强调,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 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 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事业 。 胡锦涛希望经济特区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 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 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
华夏,古代汉族的自称,亦作“诸 夏”。 华夏族的始祖是古代传说中的黄帝。 上古时期约在姬水一带形成了较为 先进的黄帝族,黄帝族与住在姜水 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 后来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人今山 西南部,创造了夏文化,就称夏族

1.中华民族是指多种民族、多种来源。 2、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所有民族都以 中原民族为一体向心之力,认为他们的民 族亦是炎黄子孙,使华夏族开始成为一个 基本稳定的族体,为汉民族的最终形成奠 定了基础。 3.秦汉以后,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在战 争或经济交流中继续融合。 4.中国文化也是各民族不交流和融合 的产物。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础,探 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 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规律。
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 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 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 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 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导论
一 文化 1 概念 2 分类 3 中国与中华民族 4 意义 二 方法 演绎(现象)、归类(原理)、时代、比较
第一章 地理环境
一 基本地理环境 二 经济生活方式 1 农耕文明 2 民族冲突与融合 3 发展失衡
三 人文地理 1 扩散的历程 2 空间、场所、景观 3 风俗、气氛、观念 4 商业浪潮的冲击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一章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一章文化概论
❖ 文化合成一词最早见于刘向《说苑》:圣人之治天 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 不改,然后加诛。
❖ 中国古代“文化”概念偏指精神活动,意即以文教 化人。
❖ “文化”与“文明”两词语的内涵有何差异?
❖ “文化”一词相对于自然、天然、本能的状态而言, 属于描述性的中性概念。而“文明”一词相对于野 蛮落后而言,带有评价性和褒义。
4、礼治精神
❖ 强调社会上下有序,倡导一种亲和的社会关 系。“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 和妻柔,姑慈妇听”
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说
❖ 一、何为“文化”?
❖ 1、“文化”一词溯源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易经·系辞》:“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 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文”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文字、文章、 修养、德行等含义。
❖ 1、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 2、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 ❖ 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
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基本精神是引领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指 导文化前进的基本思想。
❖ 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 《易经·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孔子倡导恢复周礼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志士仁人,
2、文化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是人的 生活样式
❖ 文化定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
❖ 人化是按人类的方式去改造世界,任何事物都带上 人文的性质。化人是用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 养人。

中国文化概论1地理精品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1地理精品PPT课件
• 社稷坛是严格遵照古制而 筑的,坛上层铺五色土: 中黄、东青、南红、西白、 北黑,象征五行。坛中央 原有一方形石柱,为“社 主”,又名“江山石”, 象征江山永固。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 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 “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 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 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 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 着可贵的泥土。 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 变态。 费孝通:《乡土中国 乡土本色 》
(二)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作用是有一定的决 定意义,是因为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它为 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 了物质基础。
•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决定性不是绝对的, 这是因为: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 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利用 程度存在着相当悬殊的差异,利用方式也迥然不同, 而且,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 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三)省的出现及演变。 元朝行省制。
二、民族、人口 、语言
• (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的融合与演 化状况
• 民族 的“多元一体”格局与观念。
(二) 人口的变迁
• 中国历史上就是 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人口数量一 直居世界前列。
• 特点是分布不均 衡,人口迁移频 繁。
• 南北人口构成比例 的变化。
• 公元初,60%的人口分布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尤其 是京畿地区人口密度大, 而长江以南大多数地区 人口稀少.以后随着南方 经济的发展,政治中心的 逐渐南移和人口的南迁, 南方所占全国人口比例 逐渐增大,以至超过北 方.10世纪以后,主要的 人口稠密区已经转到了 南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先秦时期,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安排在秋
冬季及进行,砍伐树木也一般在同样的时候。以后 的朝代也有一些由政府下发的有关禁止擅自砍伐山 林的诏令。
❖ (3)汉代长安一带皇家大规模的园囿,对保护西 北环境也很有意义。
❖ (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进犯,也会在边关要 塞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兵的同时也起到了绿化作 用。
2.各地理单元有很大的独立 性,人口构成相对单纯;
1.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所 依赖的不是黄河干流本身而 是它众多支流河汊所形成的 河曲湿润地区
2.人口构成多族群
经济形态
不适合农业,经济上对外依 赖性强,海上贸易及掠夺盛 行,是一个商业形态
农耕为主
政治形态
以契约和财产为基础的民主 社会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
❖ (5)南北朝时期至唐朝中期牧马场地的广布,对 保护西北地区环境方面作用最大。
二、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
❖ 一是土地的开垦
❖ 先秦时期魏国的李悝的“尽地力之教”,由政府督导农民提高单位亩 产量。
❖ 汉武帝时期曾有“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亩 产量。
❖ 西晋的傅玄和北魏的贾思勰,提出注重提高单位产量,不过分依靠开 垦土地增产增收。
一、中国地理简要的概况 1、中国地形地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饥荒灾病情

1.中国地形地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第一阶梯
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 山之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 a.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 沟 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
❖ b.汉水、淮河把这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 ❖ c.长江的支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
的漓江、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 灵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 ❖ d.西江则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2)地理通道
(1)早在远古时代,新疆与青藏就和内地有联系。 (2)大致沿渭水、黄河、济水一线,从遥远的古 代,就形成一条联系东西的交通线。 (3)与这条线东西线相交,还有三条南北方向的 交通线。 A、太行山以东不远,北起河北曲阳,南至河南新 乡,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址。 B、太行山西侧的汾水流域。 C、近陕西境内,南起西安,向北窜山越岭,北达 榆林、府谷一带。 中国地理的这些特征都形成着中国大陆内在的统一 性。没有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交流范围及交流 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对文化发展就越有利。
❖ 地理环境:依泰山而濒大海 ❖ 文化符号:一山一水一圣人 ❖ 风土人情:齐鲁多鱼盐、桑麻之利,好儒习
礼。齐国风俗缓慢阔达,足智慧,好议论, 不喜欢群斗,善为“劫持”之行,有泱泱大 国之风。
一山一水一圣人
4、荆楚文化
❖ 地理环境:荆楚文化的分布,包括今天两湖 、安徽、江西的西北部和河南的南部,其中 以两湖和安徽的部分为核心地区,淮河流域 和鄱阳湖流域等作为其边缘地区。
❖ 文化符号:帝王文化 ❖ 风土人情:好稼穑、植五谷,有“先王”之遗风
关中文化符号
2、燕赵文化
❖ 地理位置:燕赵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河北 和山西、陕西的中北部地区。本区位于内蒙 古高原与华北平原,太行山、燕山与渤海的 过波地带.山地、平原、海岸兼备。
❖ 文化符号:侠义精神

荆轲刺秦王
3、齐鲁文化
❖ 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 在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 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 在这里,地缘是指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以
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 间的关系。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 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 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 ❖ 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东部季风
❖ 二是水利的兴修
塔里木盆地
75°E
90°E
45°N 35°N
塔里木 盆地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我国最大的盆地;沙漠广,有我国最大的
第二级阶梯上;新 沙漠;内部平坦,边缘多绿洲;地势西高东 疆境内天山南部。 低,海拔800 ~ 1300米;封闭严密。
四川盆地
四川 盆地
30°N
105°E
位置范围
第二级阶梯上;东起巫山, 西至横断山,南至云贵高 原,北到大巴山,包括四 川、重庆。
阶梯
海拨
主要地形 代表地形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高原、山地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东南丘陵
KLC 金田科瑞
❖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 (1)众多的河流如血脉将大陆广大地区连在 一起 。
喜马拉雅山之间;包 曾居住过羌人和吐蕃人。
括青海、西藏和四川
的西部。
第二阶梯(高原和盆地)
青藏高原往东往北,以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为分界线是第二阶梯。这里分布着 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及四川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
云贵高原——崇山峻岭,地势复杂,是古 代所谓“西南夷”杂居的地区。
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P22)
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
❖ 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 古代的“九州”: (P22)
❖ [《尚书》之《禹贡》篇]将天下划分为冀、 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2.构成地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P23—25)
❖ (1)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存 质量和状态;
❖ 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保护 。
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 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作为
❖ (1)孟子提出不违天时观念,包含着明显的 保护自然的意识。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 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 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
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 (4)典范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
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 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
❖ 司马迁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 济区:“山西”(关中)地区、山东地区( 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龙门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一线) 以北农牧交错地带、江南地区。(《史记·货 殖列传》)(P26)
屋顶坡度小,
方 一般正南正北布局,房檐窄 房屋高度与进深小
且楼间距大
太阳高度大,光照 降水多。
南 强。
屋顶坡度大,
方 房屋布局受方位影 房檐宽
响小,进深和高度
大且楼间距小
气温
季节变化大, 冬季寒冷。 墙体严实厚重, 建筑成本高
气温高,季节 变化小。 墙体轻薄,建 筑成本低
第一节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第一节 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第三节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
不 同 的 地 理 环 境 造 就 了 不 一 样 的 人 种
饮食差异
性格差异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
降水
太阳高度小,光照 降水少。
北 弱。
❖ 温暖期(前3000—前1100) ❖ 寒暖交错期(前1100—1400) ❖ 寒冷时期(1400—1900) ❖ “仪器观测期”(1900-)
关于灾害记录的书——邓安特《中国救荒史》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
❖ 1、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古希腊文化
中国文化
地理环境
1.产生于地中海的半岛和岛 屿
往北越过秦岭是黄土高原地带,此地是黄 河及泾、渭流过去的地区。是中华文化重 要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高原——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 之说。
准噶尔盆地
80°E 90范围
地势第二级阶梯 上;新疆北部。
地形特征
我国最北、面积第二大的盆地;内 部有沙漠、戈壁,但面积小;西北 有个小缺口,相对较湿润;地势东 高西低,海拔500~1000米。
1、关中文化(三秦文化)
❖ 地理位置:今陕西地区,包括甘肃、宁夏的东南部。 本区位于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及我国 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周秦汉唐文化的中心。
❖ 自然环境:关中,即四关之中,西有散关,东有函谷 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再加上秦岭和黄河的天然 屏障,关中的腹地西安(长安),“沃野千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 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海拔在1000 米至2000米之间。
湖北的边境地区。
黄土高原
黄土 高原
38°N 35°N
105°E 113°E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东东北全起端至部太的古、行乌长陕山鞘城甘、岭;宁西、包的至南括部祁到山分连秦西地山岭的区、。世土沟界流壑上失纵黄严横土重。分、多布千煤最沟、深万多、壑梯广、田的支、地离多区破窑;碎洞水、。
高原内部地势微有差别,靠近青海地区地 势向东南倾斜,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
曾居住过吐蕃人和羌人。
青藏高原:
40°N
青藏高原
30°N 80°E 90°E 100°E
位置范围
特征
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 祁连山、横断山脉及
我国第一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多雪山、冰川;地势起伏不大,远看是 山,近看是川。
东南丘陵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东南丘陵是北至长江,南至两 由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组成,海 广,东至东海,西至云贵高原 拔多在200至600米之间,其中主要的山峰超 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又称 过1500米。丘陵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丘陵 江南丘陵。包括安徽省、江苏 与低山之间多数有河谷盆地,土壤多为红色, 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 适宜发展经济林型农业。 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 治区的部分或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