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2017—2018版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
【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8年秋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角洲为例教材第72页活动2.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从地理区位上讲,南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2)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政策开放明确之后,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材第78~79页活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等级较多,等级规模结构比较合理。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其不同的定位,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长江三角洲城市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兼顾辐射、扩散其他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以广州和深圳作为区域中心。
长江三角洲是单核模式,而珠江三角洲是双核模式(其实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是,例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福建的福州和厦门等)。
2.可以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是上海所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享誉中外的城市品牌和年均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为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经济实惠和创造巨大的发展商机;二是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扩散、示范和带动的核心作用与服务作用,从而带动周围其他地区的经济共同发展。
3.南京自身可以依靠江苏,腹地很大,不用完全依靠上海。
首先要解决自身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带动郊区县的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
其次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南京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再次要加快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市场整合。
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各有优势,要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是突出长江三角洲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冀的高科技性,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优质2讲课文档
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下洲降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
的吸引不力足正在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益__________。
第三十七页,共37页。
第五页,共37页。
2.城市化的标志:
__城__市__人__口_____________总数增多、 __城__市__人__口__占__总__人_口___比重增大、 __城__市__用__地___不__断_______扩大,其中
__城__市__人___口__占__总__人__口___________比重增大是最重要 的标志。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 全国比重的变化
问题
对策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_________________,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基础较弱
_产__业__结___构__调__整___,以产业基础较好的 __广__州_ 市_为基地,发展 石化 、 钢铁 、
__汽__车______、造船等 原材料 工业和
第三页,共37页。
主导工业因素:(按影响布局主导因素分类)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选择原则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
导向型工业 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 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 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导向型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
廉价劳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工业
第六页,共37页。
3. 世界城市化的时间进程主要在工业革命以后— —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阶段
水平
发展速 地域扩 度 展趋势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_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 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 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外资企业在我国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
• ●限定地区和产业项目,实行减低税率。 • ●限定行业、项目,实行定期减免税。 • ●地方所得税的减免。
阅读理解: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 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 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影响
时间 问题 优势 主导 产业 特点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 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 构调整时期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 厂等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第一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 原因 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 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 展对劳动力的需求。②在国内生活消 成果 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 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 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城市化
推 动 力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你说我说
在你的印象中,珠江三角 洲大致在哪里?包括哪些 城市呢?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临南海。 纬度位置—、澳门 和东南亚。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市化
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 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一致
(2)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B )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解析】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第(1)题,关键是要搞清楚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还要明
确城市化与工业化存在区域差异。很显然选项D是错误的,发达国家同发展中
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是相差很大的。第(2)题,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 非农业人口,农村区域转变为城市区域的过程,因此,城市化必然会带动非农 业人口比重的上升。
国际 背景 国内 背景 地理 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 区的产业结构 调整 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区位 侨乡之一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 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 契机 识密集型工业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 移) 先机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 许多优惠政策
而成为主导产业。
(4)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的产业链条短,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对其 他产业的带动性弱,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
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答题指导5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类
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邻近××,地理位置优越(不便);地形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平坦开阔(崎岖);适宜(不利)的气候条 土壤、水源、自然资源 件;土壤肥沃(贫瘠);水源充足(缺乏);
自然资源丰富(缺乏)等
国内(国际)市场广阔(狭小);交通便利
市场、交通、劳动力、 (不便);劳动力丰富(缺乏)而廉价(价
(2)国家的 对外开放 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港澳 ,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 侨乡 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 文化背景 和亲密 的血缘关系。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阶段
主导产业
优势条件
不足
第一阶段 _劳__动__密__集__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策 与侨乡的优势;庞大的国
多达7 500多家,企业数量多,彼此之间易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整体竞争力
不强,因此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扩大
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故D正确。
增加木材进口,挖掘本地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
不是最有效措施,故A、B、C错误。
核心归纳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 国际
区的产业结构 背景
调整 国内
对外开放政策 背景
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和 契机 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 业要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 转移) 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 先机 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2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主要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 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 业转移。
第八页,共29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演变图
(1)简要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2)材料二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 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 工作?
第十九页,共29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 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完成 3~5题。
第二十页,共29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
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6.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 下列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材料二
(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 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分析其产 生的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 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 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江苏省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工业变化(1)20世纪80年代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且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4.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三、问题与对策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①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酸雨危害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该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必修3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 年
1990 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
乏
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 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 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第(1)题,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三方 面进行分析,回答时要抓住关键要素,不必面面俱到。第(2)题,从其 自身的区位条件,即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和全国著名的侨乡进行 分析。第(3)题,二者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 地价低廉、国家政策优惠等优势发展成为制造业发达的基地,香港 是国际大都市、自由贸易港,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 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面向国际市场。
一二三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优势与劣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引进
资金、技术、设备等,但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1)第一阶段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979~
广大范围内同时快速推进工业化
1990 年) 特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
点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
增长也相对较慢
一二三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背景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2)第二阶段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已逐渐丧失
(1990 年
以后) 机遇: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及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2. 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重点1.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2. 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具准备东南亚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小比例尺图;珠江三角洲大比例尺图。
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一课时:对外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第二课时:问题与对策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春天的故事》为背景音乐,同时播放幻灯片:深圳的过去和现在对比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短短的38年里,深圳有一个小小的渔村发展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深圳的发展只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师生一起回顾城市化的含义、标志。
教师介绍区域工业化的情况学生自学教材第一段,思考: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一般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今天这节课就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学习第一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发展条件思考:珠三角地区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腾飞,珠三角的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抓住了哪些机遇?1、读课本"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出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学生看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注意北回归线从本地区经过,说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分析珠三角经济发展快的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条件。
【步步高】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自主学习区
课时1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工业变化 (1)20世纪80年代前:工业基础比较① 薄弱 分布在广州市。 (2)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②工业基地 之一,且成为仅次于③ 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城市密集 区。 ,主要
自主学习区
课时1
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④ 产业结构 调整。一方面,第 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⑤ 下降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⑥ 上升 ;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⑦ 下降 ,技术、知识密集 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⑧ 上升 。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⑨ 港澳 , 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 着共同的⑩ 文化背景 和亲密的血缘关系。
课时1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时 1
对外开放的前沿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通过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地理背景,学会分 析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 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及对城市化 的推动作用。
互动探究区
课时1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 GDP 迅速增长,珠 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劳动
轻纺
(2)技术
高新技术(电子电器)
(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 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
高考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必修3
•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A ①④ •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
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 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 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 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 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 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第(2)题, 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 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 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劳__动__密___集___型__产业 1第一阶段 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 1979~1990年后国__内__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产_品___附___加__值___相对较低
主导产业:高__新___技___术____产业 2第二阶段面临问题:政___策_____优势不明显,
重劳上动力升和。资源密集型
技术 知识密集型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业比重下 降,__对_外__开_放、______________产业比重上
升。
港澳
扩• 散2.国国家际的分侨_工乡__________政策。
• 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______,靠近东
• 点拨:(1)国家政策是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地理人教版必修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
酸雨危 害严重
水污染
水质性
缺水
噪声污染
噪声扰民,
生存环境
质量下降
耕地锐
减,土 壤肥力
下降
森林减 少,水
土流失 严重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第三十六页,共46页。
第三十七页,共46页。
第三十八页,共46页。
赤潮
问题 (w产èn业t 升级面临困境 í) 城市建设(jiànshè)相对
第十一页,共46页。
2.国家(guójiā)的对外开放 政策
改革开 放以后,珠 江三角洲地 区作为 (zuòwéi)我 国对外开放 的前沿,给 予许多优惠 政策,使珠 江三角洲地 区优先于其 他地区吸引 外资。
第十二页,共46页。
3.良好的区位(qū wèi) 条件 南部沿海、毗邻(pílín)港澳、靠近东南亚
第八页,共46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jiùshì)我 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 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第九页,共46页。
思考: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
速发展(fāzhǎn)的原因是什么?
第十页,共46页。
(qiányán)
1、发达国家和地区(dìqū)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背景)
支撑珠三角地 区产业升级动 力减弱
问题2 ——城市建设相对(xiāngduì)落 后
城市人口和城市 数量迅速(xùn sù)增加
城市(chéngshì) 规模
急剧膨胀
城市规划、建设 和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竞争力明显下 降,引发居住、交 通、教育和治安管 理等一系列问题
城市规模结构
不合理,城市间 缺乏分工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重难点)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重点)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对外开放的前沿阅读教材P70至P72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带来促进城市化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有利的地理条件:①良好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②最大的侨乡之一: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误判断(1)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 )(3)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
( ) 【提示】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3)√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这样的区位使得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教材整理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阅读教材P 72最后一段至P 74,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2)表现:城镇数量猛增,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本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正误判断(1)改革开放前,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
( )(2)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 )【提示】 (1)× 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薄弱。
1979~1990年,该区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政策、侨乡等优势,建立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2)√20世纪90年代,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
教材整理3 问题与对策阅读教材P75至P77,完成下列问题: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分工与合作,竞争力明显下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酸雨中心之一,“水质性”缺水严重,噪声扰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②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正误判断(1)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比长江三角洲更大。
(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建设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 )(3)为治理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减少了重化工业的比重。
( )【提示】(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以及市场、腹地等条件都处于劣势,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及国内的其他地区。
(2)×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使得城市竞争力明显下降。
(3)×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读图,探讨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和范围图探讨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
【提示】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探讨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提示】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探讨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提示】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核心点击]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区位条件,如下表所示:[体验评价]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导学号:94880026】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C.地理区位优势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2)题,珠江三角洲依靠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本区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粮食复种指数高,成为我国商品农业基地之一;本区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棉花的种植。
第(3)题,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答案】(1)C (2)D (3)B2.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短短的30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B.交通条件C.著名侨乡D.国家政策(2)深圳在“而立”之年又在经历着一场产业结构的变革,这种变革可能是( ) A.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B.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C.走生态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道路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解析】第(1)题,由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才使深圳得以迅速发展。
第(2)题,深圳在原有工业基础之上,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变革,加大新能源、互联网、生态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
【答案】(1)D (2)B[阅读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
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到目前,它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
“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变探讨1:图中A代表的产业是什么?在第一次产业升级与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A产业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劳动密集型产业。
原因:大量廉价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
探讨2: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哪些优势条件丧失?【提示】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探讨3: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第二次产业升级工作?【提示】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制造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核心点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体验评价]3.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但进入阶段Ⅱ,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答案】(1)C (2)A4.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完成(1)~(2)题。
甲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乙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虽有差异,但都是工业化促进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