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

合集下载

舞蹈中的时空关系再思考

舞蹈中的时空关系再思考

舞蹈中的时空关系再思考作者:徐兵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3期摘要:舞蹈是人类艺术的结晶,对人们审美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舞蹈作品中经常会遇到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本文从舞蹈艺术作品的舞蹈时间、舞蹈空间、时空意象以及时空关系等方面对舞蹈作品的时空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舞蹈作品赏析参考。

关键词:舞蹈;时间;空间对于舞蹈艺术来说,是肢体与美学的结合,使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美感。

因为如此,让舞蹈艺术作品迸发出真正的灵魂,使其能够在动态中完成叙事,激发观众的共鸣。

唯心主义认为,舞蹈是精神创造时间和空间时,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而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以充分阐释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解释了艺术表现形式的由来。

由此可以说明,舞蹈与时间和空间存在着必要且深刻的联系。

本文将以动态的时空观对舞蹈艺术进行探索。

1舞蹈时间与时间形式1.1舞蹈时间舞蹈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造型艺术,在时间中存在千姿百态的舞姿与造型以及不断变化的空间位置。

它的全部艺术魅力体现在不停地流动变化中创造出的一种动态美,在时间的流动中完成情感的表达。

舞蹈作品中,一般来说编导不会给予观众太多的时间停留在某一个画面上去思考表现的内容,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现舞蹈动态美的魅力,一个接一个的姿态与造型,一串接一串的舞蹈动作,让观众在这些舞姿的流动变化去感悟舞蹈的主题与意境。

1.2舞蹈时间形式逻辑性是艺术作品能够成立的基本特征。

舞蹈作品能够打动观众,必须具备基本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舞蹈要具备整体的统一性,而这些基本特征都必须在时间的合理安排中进行。

舞蹈中基本的时间形式大多参照音乐的曲式结构,主要有:第一,传统式。

传统式是舞蹈创作中编导们使用最多的基本形式。

通常大家称为“ABA”、“快慢快”、“慢快慢”等等,它的结构和音乐的单三部曲式很相似。

简单来讲,第一部分呈现主题,第二部分展开,第三部分再现主题。

在这三部分中,A是主题,B是主题的发展;或者A当中的主题动作在B中也有出现,但是出现的形式发生了节奏、强弱、大小等等变化;或者A的情感在B中进一步得到深化,最后回到A。

环境艺术中的时间与记忆表达

环境艺术中的时间与记忆表达

环境艺术中的时间与记忆表达时间和记忆是环境艺术中的重要表达元素。

环境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以空间为媒介,结合声音、装置、图像等元素,旨在唤起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在环境艺术中,时间和记忆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观众的感知与回忆相互交织,营造出独特而深远的艺术体验。

时间在环境艺术中的表达常常体现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和思考。

艺术家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和技术手法,创造出一种流动性的环境,让观众感受到时间的延展和流动。

举个例子,一幅装置艺术作品可以利用光线、影子和运动元素,打造出一个变化无常的空间。

观众在其中徘徊,感受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化,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

同时,一些环境艺术作品也通过模糊时间的界限,让观众沉浸于一个不存在时间的状态中,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体验。

记忆在环境艺术中的表达体现为对过去经历和情感的回忆。

艺术家可以通过物理的或象征性的元素,唤起观众的个人记忆和情感体验,引发观众对过去的联想。

例如,通过使用旧物件、老照片或陈年的音乐,艺术家可以在环境中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引导观众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情感。

这种情感的共鸣和观众的参与,使得环境艺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除了时间和记忆的个体表达,环境艺术还可以通过时间和记忆的关联性来探索更广阔的主题。

时间与记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关系。

艺术家可以通过环境艺术作品,探讨时间对记忆的塑造和改变,以及记忆对时间的解构和再现。

例如,一些作品通过模糊多个时间节点的界限,将观众引入时间的迷宫,让他们在复杂的时间线中穿梭,体验时间与记忆的错综关系。

这种多维度的时间与记忆的交织,引发观众对时间和记忆的思考与反思。

在环境艺术中,时间与记忆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和观众的感知与回忆相互交织,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

艺术家通过对时间的灵活运用和对记忆的深度挖掘,打破了时间和记忆的边界,使得环境艺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表现力。

大学美育 (2)

大学美育 (2)

艺术形式的分类: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第四种: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所谓八大艺术形式就是: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电影艺术形式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艺术形式的分类由于艺术形式分类的原则和角度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第一种: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区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舞蹈。

第二种: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第三种: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书法;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电影。

艺术领域四个维度小结

艺术领域四个维度小结

艺术领域四个维度小结时代精神与艺术,是文艺领域经久不衰的理论话题。

艺术对时代精神的表达,需要在时代精神的四重维度——时间性、空间性、人性和真实性——中具体展开。

时代精神的时间维度体现为传统、现代、未来三个历时性面向的贯通;空间维度体现为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共时性交融;人性维度体现为个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真实维度则体现为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充分协调。

艺术对时代精神的表现就体现为历史性传承与现代性创新的统一,民族性彰扬与世界性观照的统一,个体性表达与社会性书写的统一,现实性回应与超越性诉求的统一。

而对此最好的诠释,就在每一时代的艺术经典之中。

作为一种事实,时代精神产生于现实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反映所处时代的状况;作为一种价值,时代精神又彰显所处时代实践活动主体的精神风尚。

因此,时代精神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事实和价值上的统一。

由于实践是在历史中展开的,而历史的显现是时间和空间的,所以,时代精神必然通过一定时间、空间中的人的实践活动得以真实地呈现。

同时由于人的自由自觉本性,这种真实呈现必然要包含对所处时代有限性的真实超越。

因此,时代精神在本质上就包含时间、空间、人性和真实四重维度。

艺术对时代精神的表达自然也依循这四重维度而展开。

一、时间维度:历史性和现代性贯通时代精神之时代,本身就是一种时间性的称谓,是通过时间的线性展开而呈现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历时性的面向,其中又以“现在”为核心。

二、空间维度:民族性和世界性交融时代精神中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历时性面向,并不是纯粹时间性或者先验性的存在,而是要通过一定的空间呈现出来。

这种空间的属性是时代精神明显的实存形式。

时代精神往往通过处于一定时间、空间中的集体群像呈现出来。

这种集体群像就是一定时空下的集体人群的共同精神面貌。

而具有强烈文化认同感的民族、国家是其中最典型的两种集体人群。

三、人本维度: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时代精神是人的时代的精神,也是时代中的人的精神,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性形态。

艺术史研究的三重维度——风格、时间和空间

艺术史研究的三重维度——风格、时间和空间

艺术史研究的三重维度——风格、时间和空间摘要:艺术史研究的方法之一即是通过阐释艺术风格的变化理清艺术发展的脉络,而艺术风格的变化会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格、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能够让阐释更加全面。

同时,风格、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有机结合也有助于艺术史的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找到艺术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艺术史研究;风格;时间;空间艺术史的研究是通过阐释艺术发展的脉络来揭示艺术发展的规律,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阐释艺术发展的脉络。

从瓦萨利的《大艺术家传记》开始,艺术史的研究者们采用了各种阐释方式,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总结:线性演化论,如李格尔的艺术演化论;螺旋式进化论,如黑格尔的艺术史三段论;形式变化论,如沃尔夫林的风格进化论,等等[1]。

然而,这些理论仍然存在着局限和不足:问题的存在并不影响先贤大师们的理论对艺术史研究的贡献,无论风格、时间还是空间,都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维度。

对艺术发展的阐释似需要综合考虑风格、时间和空间,将三者有机结合。

一、中国文人画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作者多为文人、士大夫。

从时间上的纵向发展来看,文人画的时间跨度较长,以“文人画”称谓的提出者董其昌来看,“文人画”起自唐代的王维。

这种风格在历代的发展中存在变化,如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两次转折:“一次是赵孟頫以唐代的‘笔迹工致,意韵幽微”的绘画风格来阻止南宋已开始趋于粗率放纵的水墨写意画的势头。

第二次为董其昌反对重笔法而忽视墨法的思想转变,反对画家在用笔上太硬太强的习气,从而更注重讲究墨的用法[3]。

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等因素也对文人画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以元代为例,元代汉人社会地位低下,统治者曾一度中断科举考试,文人无用武之地,疏于人事,因此他们的画更加寄情于山水,同时也多了些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意。

随着元统治者吸收亡宋遗民参加政权和文化建设,南北艺术交流逐渐增多,也出现了赵孟頫提倡的绘画风格的变革。

试论舞蹈艺术的“时”、“空”、“力”

试论舞蹈艺术的“时”、“空”、“力”

试论舞蹈艺术的“时”、“空”、“力”作者:田静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2期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但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舞蹈的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象。

舞蹈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与诗歌(文学)、音乐、美术等更有着极为密切的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舞蹈艺术表现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活内容的需要,特别是产生了舞剧这种体裁后舞蹈艺术的综合性发展到更为高级的阶段。

一、舞蹈是时间性的艺术1.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无论是从宫廷还是到民间,乐舞几乎成了人们进行艺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宋朝的百戏,元明清时代的戏曲艺术等等一些舞蹈艺术的产生都反应和表现了不同社会生活内容的需要。

舞蹈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于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

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前代的舞蹈艺术,这些都体现了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

2.舞蹈是流动的转瞬即逝的艺术舞蹈的时间性还表现在舞蹈是流动的转瞬即逝的艺术,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舞蹈由简单的舞蹈单词发展到舞蹈句子,由舞蹈句子组成舞蹈的段落,再由舞蹈的段落组成舞蹈作品,使舞蹈的发展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另外,舞蹈作品的欣赏过程也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完成的,除此之外,欣赏舞蹈作品也离不开对作品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像宋朝时盛行百戏,人们在研究这一时期的舞蹈文化时,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个历史事实,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舞蹈作品。

再举个例子来说:现代舞蹈的欣赏也是如此:第一,要掌握作品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动机,一部作品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此时编者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心态,而这些现象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蒙太奇的时间与空间形态

蒙太奇的时间与空间形态

自学提要●高度自由的时空结构是影视艺术的表现基础,时空处理也是影视剪辑的基本问题。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对现实中的真实时间、真实空间进行重构,从而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出艺术化的无限时空。

●从观众接受角度划分,影视时间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播映时间、叙述时间和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

●电视屏幕叙述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剪辑技巧,呈现出压缩、延长、停滞和实时等多重复杂形态。

电视叙事的时间结构可以分别以现在、过去或者未来为依托,这在实际拍摄中并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电视纪实创作中,“当场目击”的现在时态使素材更具有吸引观众的魅力。

●电视屏幕空间是被重新安排创造的蒙太奇空间,它是立体的、开放的空间结构,画框内外的运动构成了屏幕空间的整体形态。

屏幕空间可以分为构成的空间和再现的空间形态,其中画外空间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在造型因素作用下,屏幕空间成为表现思想、引发情绪的重要结构元素。

要重视造型性屏幕空间的运用以及特技对创造新空间的作用。

……空间中的任何一点,只要它在人们的理解范围之内都能在电影中获得理解。

这种时空高度自由的运动的视听形象组合正是电影电视个性独具的魅力所在。

从实际制作角度看,时空处理一直是影视剪辑的一个基本问题。

结构安排有时空问题,段落构成有时空问题,场景转换有时空问题,镜头连接同样也有时空问题。

尽管影视时空可以自由组合,观众也具有基本的影视观看经验,但是,无论镜头时空如何变化,仍然需要符合一定的视听连贯和叙事逻辑。

影视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复合体,时间随着空间的伸缩而流动,空间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化。

第一节蒙太奇时间形态三种不同性质的时间形式播映时间是单部影片或节目播映的总体时间长度。

叙述时间是银屏幕上表现事物的时间,是创造出来的艺术化的时间形态,也是人们常说的蒙太奇时间。

屏幕叙述时间不是真实的自然时间,它只是摹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将片段的时间重新结构成一个视觉或者想象中连续的时间。

1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1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1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时间;放映时间,情节时间(表现时间)-剧情展示的时间跨度,观众的感受时间-对影片产生的主观幻觉2镜头是经过剪辑以后两个剪切点之间那段最终影像。

3景别分为,自然景别和自为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4远景的作用;表现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人物与环境的对比关系揭示出某种独特寓意。

巧妙揭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某种情绪氛围。

在表现战争的场景中,大远景和远景结合运动镜头可以完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波澜壮阔和恢弘气势。

远景镜头经常用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情境或抽离出来。

可以尽情的展现自然景色和大背景结合创造出来特殊的美学意境。

有时还成为导演淡化情节书法某种独特情绪表现某种主观意念的手法。

5特写;人物的脸部或人物,物体某个局部的镜头。

时介入感最强的镜头。

迫使观众去注意某些关键性的人物或物体的细节。

6镜头根据运动方式来分;推拉摇移跟升降镜头。

推镜头是光学镜头对准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叫推镜头。

方式;变化机位拍摄;以一个不动主体为目标,机位由远及近推进,变动镜头焦距拍摄。

推镜头作用;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

强化人物情绪。

表现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或者是进入了一个观众所未知的神秘世界。

表现一个从远处向目标走进的人的视线(把变机位推镜头和主观视点结合而成的独特功能)。

模拟实现的集中与投向(变焦距推镜头和主观视点结合而造成的独特功能。

快推;兴奋,急切,紧张激动惊讶。

慢推;低沉压抑肃穆无力。

7摇镜头;把摄影机架在一个固定支点上,镜头沿水平轴或垂直轴做扇形或圆行运动时所拍摄的镜头。

扩大镜头的表现视野,保持大范围空间视觉的完整统一。

模拟主观视线。

建立起同一空间中个形象间的关系。

制造悬念。

起伏表示结果,落付表示原因。

8拍摄角度分为物理角度(平仰俯视倾斜角度)和心理角度。

侧面平视角度等于运动角度,动作角度。

俯视角度中镜头中处于被摄对象正上方或直接从上方拍摄会形成俯视角度中特殊的鸟瞰,(适合表现群体活动战争恢弘气势)倾斜角度是拍摄时摄影机没有放在水平面上,(不符合人们观影视觉习惯)心理角度分为客观主观镜头。

从《出关》谈诗歌的时空剪裁艺术

从《出关》谈诗歌的时空剪裁艺术

从《出关》谈诗歌的时空剪裁艺术诗歌的艺术是意象组合的艺术,是时间与空间剪裁的艺术。

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俏然动容,视通万里。

”作用于诗歌作品,说的是诗歌的艺术构思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横跨四海,纳天涯于咫尺;直通古今,融古今于一瞬。

具体而言,时间与空间剪裁大体有三种艺术技法,兹结合诗歌例析如下。

一、时间空间的浓缩请看2007年山东卷所鉴赏的清人徐兰一首名为《出关》的七绝: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

尤其是第三句,诗人浓缩万里空间,把“桃花妖娆”的中原春景与“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牵拽至自己的身边,数千里的空间距离浓缩于一马之前后,形象具体地强调了将士们临出关前后的巨大心理差异,表现出关士卒对家乡强烈的留恋之情。

下面再以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来谈谈诗歌的时间浓缩艺术。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作者杰出的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二首,也是其最得意的怀古名篇。

从表面看,诗人只写了金陵城乌衣巷内一段景色,一抹残阳,一双寻巢老燕,画面简单。

但诗人巧妙运用时间浓缩的艺术,于浅显明白中生一种蕴藉含蓄的美感。

事实上,四百余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是不可能飞入如今寻常百姓家了,可作者浓缩时空,故意把前后两个历史画面的时间距离压缩掉,使二者同时出现在意象组合之中,曲折寄寓兴废成败的历史感慨。

二、时间空间的殊异所谓时空的殊异,指的是就同一时间背景,写殊异空间的物景人事;或是就同一空间背景,写殊异时间的物景人事。

具体说来,羁旅怀人的诗歌,多采用第一种,譬如:孤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高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二诗都写佳节思亲,都由自己思念故乡亲友转写远方亲友对自己的思念。

于同一时间写两地相思,使思忆之情更为深婉动人。

新编整理【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电影和舞蹈都属于时空艺术

新编整理【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电影和舞蹈都属于时空艺术

【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电影和舞蹈都属于时空艺术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

《列子?汤问》曰:“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易?系辞上》载:“鼓之舞之以尽神。

”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

”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

有鉴于此,本文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

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

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尽管舞人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

商代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朝代,巫的地位是很高的。

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

《说文》曰:“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

古者巫咸初作巫。

”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

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

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论艺术时间与空间的本质

论艺术时间与空间的本质

论艺术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孔智光艺术时空的本质是和艺术的本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艺术时空的特殊本质表现着艺术的一般本质,它是艺术本质一般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

在我们看来,艺术的本质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是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审美反映,是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再现与主观心理的表现的统一⑴。

艺术的这种一般本质规定和制约着艺术时空的特殊本质。

依据这种指导思想,下面让我们对艺术时空的本质试作分析。

1.艺术时空的客观再现因素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来看,艺术时空是艺术家对现实时空的审美反映,它就不能不受到现实时空的制约和规范,具有客观再现因素。

众所周知,整个客观世界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永不停息地运动着,“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⑵,“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⑶。

从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性具体事物来看,其自身结构的各部分之间,诸种事物之间,也都是相互依存,彼此联系的。

就是说,每一形态的客观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它与外界事物之间必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相邻并列关系和相继持续关系就是其中的两种基本关系。

正是根据这种相邻并列关系,我们才能确定它们的体积、轮廓、距离、方位;正是根据这种相继持续关系,我们才能确定它们发展变化的顺序性,确定这些运动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间隔性。

所谓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就是对客观事物运动中的这种相继持续关系和相邻并列关系的概括。

作为客观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不是象康德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所规定的那样是先验的知性形式(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不是象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所规定的那样是绝对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产物(先空间后时间),也不是象牛顿形而上学时空观所规定的那样,空间只是个与物质相脱离的空框子,时间只是个与物质运动无关的等量流。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客观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就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它们与运动着的物质,与物质的运动密不可分。

艺术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

艺术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

艺术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艺术作品是人类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诠释和表达。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进而产生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反思。

本文将从不同艺术门类的角度,探讨艺术作品中时间与空间的表现和意义。

绘画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绘画艺术是通过画布上的色彩和构图来表现艺术家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

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可以运用透视法和光影变化等手法,将平面的画面呈现出空间感,并通过表现不同的时间段来展示事物的变化。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中,他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将背景的景深表现得非常立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通过细腻的色彩层次和光影的变化,他成功地捕捉到了蒙娜丽莎独特的微笑表情,表现了时间的凝固与永恒。

雕塑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雕塑艺术是通过对空间的塑造和材料的加工来表达艺术家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悟。

艺术家可以利用立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变化,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触感的作品,使观者在相对静止的雕塑作品中感受到时间的推移。

例如,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思想者》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这个雕塑作品通过对人体形象的抽象和加工,在表面上展示出时间的痕迹和生命的体验。

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观者都可以感受到思想者内心世界的无限深度和时间的延续。

音乐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音乐艺术是通过声音的频率与节奏来表达时间与空间的感知。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音符的长度和音乐节奏的变化,呈现出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扩张。

例如,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交响乐《第九交响曲》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

它通过巧妙的音色和乐器的编排,将时间和空间的感受渗透其中。

乐曲的起伏、高潮和转折展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变化,乐团的合奏和和声则展示了空间的共鸣和交融。

戏剧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戏剧艺术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虚拟呈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剧本中的情节和角色的塑造,演员可以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构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并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影视鉴赏 第三章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影视鉴赏 第三章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视觉与听觉的逼真感
1.视觉的逼真感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首先要获得视觉的逼真感,银(屏)幕 上的一切视觉元素都要真实、具体和生活化。
2.听觉的逼真感
影视艺术逼真性的另一方面是听觉的逼真感。自从电 影这个“伟大的哑巴”开始“讲话”之后,电影增加了声音, 而有声影片给观众的感受是更加真实可信、生动自然。
时间性与空间性
1.现在和过去 的时间跨度变化
1
4
3.变化现在、过去和 将来三种时间
2 3
2.过去和现在的时间 互相渗透
4.现在、过去、过去中的 回忆、过去中的幻觉四种时间
时间性与空间性
二、空间性
影视不仅能表现逼真的空间,还能 创造虚拟的空间,这是其他艺术难以展 现的效果。不过,虚拟空间的创造必须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完成,而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影视可以拍摄和表现越来 越多的空间情形。
PART
03
第三节 视觉性与听觉性
视觉性与听觉性
人类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 觉,艺术也主要作用于人类的视觉和听 觉。因此,依据艺术对人的审美感官的 作用方式,艺术又可分为视觉艺术和听 觉艺术。
在视觉艺术中,艺术形象主要诉诸 人类的视觉。
视觉性与听觉性
一、视觉审美
(一)影视视觉艺术的表现
1 1.直接展现画面 2 2.作用于观众的思维 3 3.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 4.体现美学价值
非常感谢您的收看
第三章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PART
01
第一节 时间性与空间性
视觉性与听觉性
影视艺术,无论是在时空规模还是 在时空组合形态方面,都是一种极为复 杂多变的时空复合体。影视艺术实现 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有机结合,使 艺术家力求全面地反映生活的愿望变 为了现实。

浅谈绘画的时间与空间表现

浅谈绘画的时间与空间表现

摘要东西方绘画采用不同的画幅形式表现出不同的作品风格,西方绘画多用立方画框,而中国画则以立轴与长卷的形式为主描绘物象、绘制作品。

这一特殊的描绘方式和中国古人特有的观看方式和时空观念紧密相连,蕴含了中国绘画特殊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时空观长卷立轴观看方式移点透视导言: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一文中说:“中画因系鸟瞰的远景,其仰眺俯视与物象之距离相等,故多爱写长方立轴以揽自上至下的全景。

数层的明暗虚实构成全幅的气韵与节奏。

西画因系对立的平视,故多用近立方形的横幅以幻现自近至远的真景。

而光与影的互映构成全幅的氛韵流动 [1] 。

”这是论及中西绘画画幅形式问题较早的看法之一。

绘画的形式,常因习惯,代代相袭,而中西绘画采用画幅形式的不同是否便如宗白华所说是由于对于视觉空间认识不同所使?中国画常采用立轴和长卷的形式展开画面,这形式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美学意义呢?便是本文关心探索的主题。

一、中西时空观的发展对画幅形式的影响中国与西方对空间与时间的观念一开始就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这不同的发展过程隐含着不同文化体系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向。

西方人在客观的、科学的、逻辑的线索上构架他们理智的宇宙。

文艺复兴以后,透视法成为西方绘画重要的基础。

纯粹建立在视觉准确上的科学方法被提出,影响着西方绘画。

西方绘画的形式,建立在客观的视觉基础上,要求人的眼睛与物象之间距离固定、视点固定,视线的上下左右便出现了一定的极限。

例如,如果我们站定不动,眼睛视线投注在物象的一点作中心,我们视线所及,在上下左右各有一个极限的边界,把这四条边界线连接起来,大致就形成了一个画框的比例空间,而这个比例空间,也正是西方绘画形式构成的基础。

在此一点透视的基础上,西方绘画以真实描摹再现自然为最高宗旨。

以画框取景的形式,试图再现在固定视角所见的真实景象。

中国先哲却似乎有许多不安、矛盾,不时要提出更多的客观之外、科学之外、逻辑之外的询问。

《楚辞,天问》便发出了这样的质疑:“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里有着对人类凭理智测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彻底怀疑,“邃古之初”,是时间的开始吗?“上下未形”,空间的方向大小有如何测定呢?这是古人对无限宇宙发出的超科学、超逻辑的思考。

时间、空间、建筑

时间、空间、建筑

Space, Time & Architecture

密斯与形态的完整性 阿尔托:非理性与标准化
密斯的建筑要素/乡村住宅,1923 年/斯图加特的威森霍夫小区,1927 年/伊利诺伊理工学院,1939 年—/高层公寓/办公楼/有关形态的整合


伍重与第三代建筑师
生活与建筑间的结合 / 变异的与根源的相互依赖 / 芬兰建筑,1930 年以 前阿尔托最初的建筑物/帕米欧疗养院,1929—1933 年/波状墙壁 / 逊尼 拉之工厂与景观,1937—1939 年 / 玛丽亚别墅,1938—1939 年 / 有机 的城市规划/市民中心与文化中心/标准单位之家具/建筑师阿尔托 / 人性的 一面
• 历史学家特别是建筑史学家必须与当代的各种观念保持密切接触,对这 一时代的精神了解得融会贯通,才能把现代不曾注意到的以往的各时代 看得透彻 • 要做任何一种计划,我们的只是必须超越该项事务当时的现状 • “我们这一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承袭以往的倾向和迈向未来的倾向 相混合而交错,使我们这一时期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 • 建筑是一有机体,建筑与整个时代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Space, Time & Architecture
特点:
• 用比较方法来研究历史; • 用空间概念来分析建筑; • 用恒与变来揭示发展的本质; • 用大历史衬托具体建筑现象,又用具体现象的深刻分析来呼应时代; • 种种直笔与曲笔的结合,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结合使人在雄浑的历史感中体 会到建筑真意。
Space, Time & Architecture
Space, Time & Architecture
希格弗莱德·吉迪恩 Sigfried Giedion

电影∶ 时间与空间问题

电影∶ 时间与空间问题

电影时间与空间问题一空间-时间和艺术在电影诞生之前,人类大致有六个艺术门类,即时间艺术--文学、音乐、舞蹈,和空间艺术--绘画、建筑、雕塑。

莱辛在《拉奥孔》中论述了“诗与画的界限”,他认为“在空间中并列的符号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空间中并列的事物,而在时间中先后承继的符号也就只宜于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时间中先后承继的事物” 。

这里的两个事物分别指“物体”和“动作(情节)”。

仔细考察一下,莱辛说法里的“符号”的能指层面和所指层面分别牵涉到了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意指。

也就是说,前一个时间和前一个空间是艺术作品的能指本身所在的现实时空;后一个时间和后一个空间实际上是艺术作品的所指事物所在的时空。

这里,莱辛用“本来”一词防止了可能发生的概念偷换。

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呈现的方式可以根据时间与空间进行几乎是不甚科学的分类;与此同时,该呈现方式还包括着并规定着艺术作品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处理。

从这个意义而言,任何艺术作品都可以被认为是存在于时空中的对时间与空间进行处理得出的产品,而任何艺术都可以归结为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某种处理。

作为一门人类确切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列在六大艺术门类之后,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

而作为一门跨越了莱辛所谓“诗与画的界限”的艺术,电影也被称为“时空综合艺术”。

当然,“综合”并不是说第七艺术是其他六个艺术门类的混合体,而是指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兼容并蓄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特性的特性,银幕不仅可以表现空间造型,同时,活动画面还识破了运动的奥秘(这一点,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也就是说,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对于莱辛所谓“宜于表现”某种事物的功能性划分就是一种跨越。

查希里扬说:“造型形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这就是电影的基本特性”。

这里有必要引入“运动”的概念。

运动在空间中进行,在时间中延续。

如果没有运动,时间与空间都将是难以想象的。

某种意义上,运动可以说是时间与空间的存在方式。

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

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

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引言在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

这个时期充满着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挑战,艺术家们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社会、人性和现实世界的看法。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美国文学中一部经典的现代主义作品,通过丰富的象征意味深远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独特而令人心碎的面貌。

1. 时间与空间错乱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利用时间顺序和场景跳跃来展示角色与情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状态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同时,它也传达出生活中诸多重要事件无法被简单地线性表示。

2. 色彩和符号菲茨杰拉德巧妙地使用各种色彩和符号来增强小说的象征意义。

例如,绿色光线在小说中多次出现,代表着追逐梦想与希望的力量,但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空虚和脆弱。

另外,在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符号如钟表、汽车等,它们都具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凸显了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和物质追求对于人性和道德价值观的冲击。

3. 社会阶层与漠视《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描绘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和冷漠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严重分裂。

富豪盖茨比以及他与年轻富商汤姆布坎南之间的对立显示了金钱与虚荣心带来的空洞感。

而在这个过程中,贫穷却纯真善良的主人公尼克卡拉威也被描绘成一个旁观者,从他的视角出发来批评这种社会失衡。

4. 梦想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最令人动容之处是对于梦想和理想的痴迷与最终的破灭。

盖茨比通过奢华派对、房屋和财富试图重振过去的爱情,然而,这种梦想最终变得虚幻且无法实现。

小说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假性,并探讨了个人对于成功、幸福和自我认同的不切实际追求。

结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作为一部现代主义文学杰作,通过丰富的象征意味深远地呈现出了20世纪初社会动荡时期的特征。

时间和空间错乱、色彩和符号、社会阶层与漠视以及梦想与破灭,这些元素深刻地展示了那个时代对于人们心灵及社会观念带来的冲击与动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艺术中的时间与 空间
第一节 艺术与时间
一、时间的文化意义
二、艺术中的若干时间类型
• 线性时间和循环时间:开放的与封闭的因果链条
(一)循环的时间观念
• 相信时间是循环交替的过程,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终而复始的 循环运动中,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是事物演变的基本规律。在这 种观念中,“死”的恐惧被新生的希望化解。原始的乐观主义人 生观就建立在这种循环论的时间观念基础上。这是从耕作农业文 明中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智慧。
路东之《!!!!!!》
(二)宿命的时间观念
• 时间并不是有规律的循环,而是不可知、不可驾驭、不可逆转的 的突变序列。这就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只有 某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这就是宿命论的时间观念。它的核心入 是不可逆性,作为心理体验而言,就是不可把握的流逝感:时间 是有限而又不断流逝的东西,人被迫服从于它的必然性而无法逃 脱,这就是宿命。在任何一个具有真正悲剧意味的故事中,都或 隐或现的蕴涵着某种由有限的时间过程所引导的必然命运。
(二)、死亡与犯罪故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死亡的悬念恐惧
• 早期偵探故事的形態:公案小說模式“犯罪——偵緝(或審 理)——懲罰”;西方偵探故事模式“作案——偽裝(迷惑)— —偵緝(推理)——發現”。由西方模式為主導的當代犯罪敘事 中,“作案——偽裝”環節同偵破推理環節穿插在一起,形成一 個忽隱忽現的幽靈般的懸念。這個懸念是故事的真正的興趣中心。 而死亡的恐懼是構成故事懸念的基本內容。
(四)退化的时间观念
• 把世界随着时间演化不是视为进步,而是视为堕落。这种悲观的 时间观念从古典时代起就伴随着传统的循环论和宿命论,只是在 现代工业文明开始冲击传统世界的时候,才突出地显现于迷惘、 徬徨而敏感的现代心灵中。成为一种与现实主义的进化论相对立 的时间观念,这就是(消极)浪漫主义。
• 这种时间观念的真正意义是对物质性世界的批判,对进步主义世 界观的批判。物质性的世界是偶然的、异化的和贫乏的。浪漫主 义的故事共有的内在时间序列就是由精神性向物质性现实的退化 过程,在这里精神性的回溯与物质性的发展是相互重叠的正反两 个时间序列。物质世界的退化是精神境界发展的反衬。进化与退 化的时间观念是相互依存的。
(五)当代时间观念的错乱与时间感的丧 失。
• 决定论世界的崩溃与理性的终结。
二、生之舞蹈与死之幽灵
(一)、死亡与感伤叙事
• 元稹《遣悲怀》: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 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 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 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 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 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 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三)进化的时间观念(进步论)
• 没有的东西在生成,现成的东西在消逝。这种观念动摇了传统的 一体化的时间观念,开始关注起具体的瞬间来。对于,现代人而 言,任何事物都不过是一系列过程,只有在每一个具体的瞬间才 能确认一种真实的存在。从这种时间观念出来,才有近代的经典 现实主义叙事观念,即相信真实恒定的事物本质只能寓于个别的、 具体的事物瞬间状态。在一个封闭的、恒定的世界被粉碎之后, 具体的个别的人都获得了意义,因为进化论否定了世界的永恒性 和外在的目的性,使得历史成为属于每个在历史中具体存在着、 行动着的人。
• 循环论与宿命论,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但却有着密切的 联系。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时间观念往往表现为循环与宿命的矛 盾与互补。作为整体的、历史的、一般的人,传统上是被认为处 于循环的时间模式中,而作为个别的、具体的人,又总是不得不 与必然的死亡相遇,从而导向宿命的时间观念。在西方文化中, 史诗型故事最容易表现出时间观念的二元性,从总体上说,一部 史诗只有建立在循环论的时间关系上,才能够成为联系过去与现 在、想像与现实的纽带,成为某种文化永恒性的象征。另一方面, 史诗中的每一个个别人物又只能是被必然的命运所支配的有限生 命。真正的古典史诗同时具有反抗命运——乐观主义和悲剧意识 两方面性质,二者结合形成的审美特征叫崇高。
2、犯罪敘事中死亡的意義
• 在這些故事中,充斥著的是無可逃避的死亡恐懼,在一部分文本 中,它向讀者、觀眾提供了關於死亡的體驗和逃避死亡的渴望。 对死亡的体验是西洋文艺观念的一个传统。古希腊人认为,最坏 的事情是立刻死去,其次坏的事情是总有一天要死去。他们的恐 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但希腊人不是一个怯懦无为的民族,他们 想念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应当避免的,因而有意识地面对 死亡以培养和确证自己的精神力量,所以悲剧表现了死亡的恐惧, 但却不是恐怖或悲伤的故事,而是将恐惧升华为了一种崇高感。
• 蘇軾《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 岗。”
死亡賦予慣性化了的日常人生以新鮮感与 意義
• 當生活變為一种習慣,人對自己生存狀態的關注也隨之淡化了。 除非不停地出現新的機遇或者波折的刺激,否則連生命感覺也在 習慣中沈淪、麻痺了。但猝然到來的死亡會使人從麻木中驚醒。 在死亡面前,未來消隱了,而過去顕現了出來,對于的企盼失去 了意義,而被忽視的日常生活變成了珍貴的記憶。總之,猝然而 至的死亡粉碎了生活的常規延續,從而使日常生活具有了非同尋 常的新鮮感与價值。
感傷故事的青春“定格”
• 這類故事用死亡定格青春,正是對韶光似水的青春傷感的眷念。 • Sibyl • “因为我亲眼见到大名鼎鼎的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个笼子里,孩 子们在问她,‘西比尔,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想死’。” _______T.S.艾略特《荒原》 • 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爱上了西比尔,施予她预言的能力;而且只 要多少年她的手中有尘土,她就能活多少年。然而她忘了问阿波 罗要永恒的青春,所以日渐憔悴,最后几乎缩成了空壳,却依然 求死不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