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氮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
基于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基于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基于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有机发光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基于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的发光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的合成方法,并重点研究其光电性能。
一、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的合成方法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的合成方法有多种途径,如氮杂环的直接合成、Knoevenagel缩合、Suzuki偶联等。
其中,氮杂环的直接合成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
例如,苯并吡唑是一种常用的含氮杂环结构,它可以通过苯并吡唑的直接合成方法得到。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乙二酰胺和乙酸乙酯作为起始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步骤,成功合成了苯并吡唑结构的有机小分子。
该合成路线简单,产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二、合成有机小分子的性能研究我们对所合成的有机小分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研究。
首先,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有机小分子的吸收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范围内,有机小分子表现出明显的吸收峰,并且吸收峰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这一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
接下来,我们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有机小分子的发光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有机小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并且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这说明所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并且可应用于有机发光器件中。
此外,我们还对有机小分子进行了热稳定性、溶解性和电学性能的研究。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可满足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应用需求。
同时,有机小分子在薄膜形态下表现出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较低的工作电压,这使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于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可能。
三、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合成含氮杂环有机小分子的方法,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有机小分子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荧光性能、热稳定性、溶解性和电学性能,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作为抗菌药剂的用途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作为抗菌药剂的用途1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概述含氮杂环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由于氮原子有较高的亲电性、可形成氢键、能较容易地参与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特性,因此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材料、农药、染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很多,以下列举几种常用方法:(1)环合反应:利用两个非环状化合物之间的合成缺陷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方法。
(2)胺化反应:使用含氮原子的试剂与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
(3)羰基化合反应:将烯烃与羰基化合物反应,通过内偶极环化反应来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
3 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抗菌药剂的用途由于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药物活性和生物耐受性,因此被广泛用于抗菌药剂的研究中。
(1)喹诺酮类抗菌剂:属于含氮杂环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并可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引发的二次感染。
(2)头孢菌素类抗菌剂:含有β-内酰胺结构和杂环结构,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3)氨基糖苷类抗菌剂:由氨基糖和糖苷两个部分组成,含有多个氮杂环结构,对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克雷伯菌等细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4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作为抗菌药剂,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染料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变色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染料领域,如靛蓝和缬草红等。
(2)农药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菌等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农药领域,如吡虫啉、噻菌灵等。
(3)材料领域:含氮杂环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主要应用于金属络合物、光伏材料、光触媒材料及智能材料等方面。
例如,含杂环结构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发光、电催化及荧光传感等性质。
总结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其优良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成为可能的抗生素、杀虫剂、防腐剂、荧光传感器、纺织化工、电池电子器件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将会为人类社会带来广泛的探索空间。
《氮杂环卡宾银、钯功能化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
《氮杂环卡宾银、钯功能化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与配体的配合物已成为众多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地,含氮杂环卡宾银和钯的功能化配位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此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进行研究。
二、实验部分1. 材料与试剂实验所用的原料和试剂均购买自正规供应商,并在使用前未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处理。
实验中所使用的溶剂如甲醇、乙醇等均为分析纯。
2. 氮杂环卡宾银、钯功能化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以氮杂环卡宾为配体,通过与银盐或钯盐进行反应,成功合成了氮杂环卡宾银、钯功能化的配位聚合物。
反应条件为: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配体与金属盐溶液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得到目标产物。
三、表征与分析通过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合成的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位聚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和形态。
四、催化性质研究1. 催化加氢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以所合成的氮杂环卡宾银、钯功能化的配位聚合物为催化剂,进行了催化加氢反应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能有效地促进反应的进行。
2. 催化氧化反应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该催化剂在催化氧化反应中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氧化反应中同样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五、结论本论文成功合成了氮杂环卡宾银、钯功能化的配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表征。
通过催化加氢和氧化反应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这为该类配位聚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其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六、展望尽管本论文对氮杂环卡宾银、钯功能化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例如,可以尝试合成更多种类的此类配位聚合物,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还可以探索其在其他类型反应中的应用,如烷基化反应等。
N杂环卡宾毕业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烃基桥联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能的研究学院:化学学院学生姓名:赵丽轩学号:08507051专业:化学年级:2008级完成日期:2012年5月指导教师:柳清湘烃基桥联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能的研究摘要:N -杂环卡宾配体由于其给电子能力强、易于制备而且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成为金属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催化、新型材料、抗菌药物及液晶材料等方面均有令人瞩目的应用。
N-杂环卡宾是具有优良的给电子特性且能与金属形成反馈键。
它的反应活性高,几乎能够与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反应。
本文采用了烃基桥联的氮杂环卡宾作为配体,得到了一个N-杂环卡宾金属Co (Ⅱ)的配合物晶体。
用X-单晶衍射、核磁共振表征其结构,并对配合物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荧光性能N-heterocyclic Carbene Metal Complexes by Alkyl Bridge Linkage: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StudiesAbstract:N-heterocyclic carbene ligands have electron-donating ability, easy preparatio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field became a research hot spot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It has compelling applications in homogeneous catalysis, new materials,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N-heterocyclic carbene has excellent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and it can form back donating bonds with metal. It has high reactivity which is able to react with almost all elements in the periodic table.In this paper, we obtained a crystal of Co(Ⅱ) with the alkyl-bridged heterocyclic carbene as a ligan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NMR and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fluorescent properties were studied.Keywords : N-heterocyclic carbene, metal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 fluorescent properties目录1 前言 (1)2N-杂环卡宾的研究进展 (2)2.1卡宾及N-杂环卡宾的定义及其分类 (2)2.1.1 卡宾及N-杂环卡宾的定义 (2)2.1.2 N-杂环卡宾的分类 (2)2.2 N-杂环卡宾的电子结构及稳定性 (3)2.2.1 N-杂环卡宾的自旋多重性 (4)2.2.2 N-杂环卡宾的电子效应 (5)2.2.3 N-杂环卡宾的体积效应 (5)2.2.4 N-杂环卡宾的电子结构及稳定性 (5)2.3 N-氮杂环卡宾的合成 (6)2.3.1 1,3-二取代咪唑盐的一般合成方法 (6)2.3.2 N-杂环咪唑鎓盐强碱脱质子法 (7)2.3.3 环硫脲去硫法 (8)2.4 N-杂环卡宾的反应性能 (8)2.4.1 N-杂环卡宾与路易斯酸生成的加合物 (8)2.4.2 N-杂环卡宾的质子化 (9)2.4.3 N-杂环卡宾与氮族、氧族、卤族元素生成的加合物 (9)2.4.4 N-杂环卡宾与路易斯碱生成的加合物 (10)2.5 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性能 (11)2.6 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11)3 选题意义和设计思路 (12)3.1选题意义 (12)3.2设计思路 (12)4 实验部分 (13)4.1配体的合成 (14)4.1.1 1-(2’-亚甲基吡啶基)苯并咪唑 (14)4.1.2 1,3-二[1-(2’-吡啶亚甲基)-3-苯并咪唑]正丙烷溴化物(2) (14)4.1.3 1,3-二[1-(2’-吡啶亚甲基)-3-苯并咪唑]正丙烷六氟磷酸盐(3) (15)4.2配合物[Co(L3).2Cl]的合成(4) (15)5 结果与讨论 (16)5.1 环状N-杂环双卡宾Co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16)5.2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参数及选择的键长键角 (18)5.3 配体3及配合物4的荧光性质 (20)5.4 小结: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已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之一[1]。
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六种合成产物
对六种偶氮苯衍生物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性能 进行了测试,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对羟基偶 氮苯甲酸在弱极性溶剂中异构化速率快,可暗回 复,重复性好并且能量损耗小。 偶氮苯化合物在溶液中的顺反异构转变受以下 几种因素影响:取代基空间位阻效应,邻位羟基与 N原子间的氢键作用,分子间偶极一偶极作用, 邻位基团间的氢键作用。顺反异构转变速率的大 小取决于何种因素占主导作用
偶氮苯化合物分别在三种溶剂中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一般情况下,溶剂极性增大, π-π*跃迁吸收带红移, n-π* 跃迁吸收带蓝移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偶氮苯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 尽管只增大了2~5nm,但仍符合峰值波长随溶剂极性 增大而发生红移的规律
偶氮苯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光谱中的 光化学行为
• 取偶氮苯化合物稀释液 4mL加入带橡胶塞的Icm 石英比色皿中,充入高纯氮30min以排出溶液及 比色皿中的氧气。充氮完毕后,以溶剂为参比, 室温条件下在200~600nm范围内测定紫外可见吸 收光谱,并以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 在激发波长至600nm的范围内测定荧光发射光谱。 然后迅速以 50mw/cm2、300~400nm的紫外光照 射,每照射一定时间间隔测定溶液的吸收光谱和 荧光发射光谱,得到随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而变 化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曲线。注意测定过 程中石英比色皿应严格密封并且用黑布遮住自然 光
实验报告
偶氮苯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偶氮苯化合物由于其优良的光学及光致顺反异构性,在 光信息材料及生物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文献对六种偶氮苯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 光谱进行了测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最大吸收波长红 移;对荧光发射光谱随紫外光照射时间变化的研究进一步 证实了邻位基团间的氢键的存在并且对顺式构型具有稳定 作用
光致变色材料制备用途以及进展
光致变色材料制备用途以及进展(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084班李)摘要:本文针对光致变色材料这一新型材料,综述了光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及分类,并着重对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有机光致变色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方法、性能优劣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光致变色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1 光致变色原理光致变色现象[1](对光反应变色)指一个化合物(A)受一定波长( 1)光的照射,进行特定化学反应生成产物(B),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在另一波长( 2)的光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恢复到原来的形式:严格意义上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两种:1)光致变色材料分子作为侧链基团直接或通过间隔基与主链大分子相联;2)光致变色材料分子作为主链结构单元或共聚单元而形成聚合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变色材料种类和结构形式也不断扩大,也有人认为将光致变色化合物添加到聚合物中形成聚合物的类型添加进来,但此种形式仍存在广泛争议光致变色材料发展至今,按照不同判别标准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按照材料光反应前后颜色不同分类,可分为正光色性类和逆光色性类两种;而按照变色机理进行分类时,则可分为T类型和P类型;P类型材料的消色过程是光化学过程,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变色选择性[2]。
但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则是按照材料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即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它主要有三个特点[3]:①有色和无色亚稳态问的可控可逆变化;②分子规模的变化过程;③亚稳态间的变化过程与作用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光致变色反应中的成色和消色过程的速度和循环次数(即抗疲劳性)是其实际应用的决定性因素。
光致变色材料要想真正达到实用化,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A和B有足够高的稳定性;○2A和B有足够长的循环寿命;○3吸收带在可见光区;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含氮六元杂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第二篇2.氯一4一取代基烟酸的合成研究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烟酸及其衍生物的简介【10】…1
烟酸、烟酰胺及其系列衍生物对生物体内代谢有重要意义。可由肠内细菌合 成,也可由体内的色氨酸生成。一般不易引起缺乏症,但以玉米之类不含烟酸的 食品,或以含烟酸代谢拮抗物质的食品为主食时,往往发生缺乏而导致糙皮病。 同时,烟酸及其系列衍生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nd its interrnediates
The first part study mainly the synthesis of2··chlorin-4·rsubstitute·-niacin and its
imermediates,
we
have
designed
our
own
way
in
which
2-chlorin”4一substitute—niacin is synthesized from ketone and cyanogens ethy
不但天然的杂环化合物具有分布广、功用多的特点,目前合成的杂环化合物 也是也是为数众多、琳琅满目,它们的功用也是各有千秋,多才多艺,如抗菌消 炎的磺胺类药物、呋哺类药物、新青霉素等半合成抗菌素,抗疟药阿的平、磷酸 氯喹、乙氨嘧啶,抗肿瘤药噻替派、氨甲喋呤、氟尿嘧啶,解热镇痛药安乃近、
浙江工业大学颂上研究生毕业论文
浙江T业人学硼【‘研究生毕业论立
(bs,1H):7.75,8,80(NH2):8.2(m,1H)Anal Calcd:C,49.28%:H,4.14% Cl,20.78%;N,16.42%,Found:C,49.43%:H,4,23%:Cl,20.65%:N 16.52%MS:(E1)rrgz 170,134,105。
含氮六元杂环类化合物合成研究
1.2 2-氯.4一取代基烟酸的合成综述【9】【15]【16】【22】[261127】
1.2.1 路线一:以丙酮和丙二氰为起始原料的合成路线 1.2.1.1 2.(1.甲基乙叉)丙二氰的合成:
几 +<:\cN p型/故C“、N
内.氰存熔化状态F,以叔丁基甲醚为反应介质,与丙酮反应分水器除去反 应生成的水,经过48小时,可以得到目标产物2一(1-甲基乙叉)丙二氰。产率
第二部分介绍了2,4,6-三取代基嘧啶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以口.二酮类化 台物为起始原料分别与脒、脲、胍反应,得到了“一系列2.4,6.三取代基嘧啶,并 以之为原料进行衍生化反应t共合成了22个嘧啶类化合物。产品并经HPLC分 析其含量大于95%,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等进行表征。
关键词:烟酸
氰基乙酸乙酯
acetate,by retractation,expurgation,cyclization,hydrolytic decomposition,gain
2-chlorin一4一methyl—niacin.2-chlorin一4-ethyl—niacin and 2-chlorin一4一propyl-niacin
1.2.1.6 2-氯.3.甲酰胺.4.甲基吡啶的合成
&昔&h
2.氯.3.氨基.4.甲基吡啶先与浓硫酸反应,然后再在与氢氧化铵反应,用乙 酸乙酯重结晶得到目标产物2一氯一3+甲酰胺.4,甲基吡啶,产率大于70%。物性数 据如下:白色晶体,熔点178-180"C,NMR(DMSO):ppm:2.3(s,3H);7.3
环化反应
甲基异硫脲
乙眯龄酸盐
硝酸胍
水解反应
嘧啶
系列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一、引言氮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类别,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农药、香料等。
近年来,随着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合成方法,到现在的低温低压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使得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工艺更加简单、安全、高效。
本文将介绍一系列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农药、香料等领域的应用。
二、合成方法1. 高温高压法高温高压法是传统的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有机物质的反应性,将原料中的氮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氮杂环化合物。
优点是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缺点是反应条件复杂,安全性较差。
2. 低温低压法低温低压法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有机物质的反应性,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将原料中的氮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氮杂环化合物。
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安全性高,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产率较低。
三、应用1. 药物氮杂环化合物在药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等。
近年来,随着药物合成技术的发展,氮杂环化合物的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药物的研发更加简单、安全、高效。
2. 农药氮杂环化合物在农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近年来,随着农药合成技术的发展,氮杂环化合物的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农药的研发更加简单、安全、高效。
3. 香料氮杂环化合物在香料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香水、香精、香料等。
近年来,随着香料合成技术的发展,氮杂环化合物的应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香料的研发更加简单、安全、高效。
四、结论氮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类别,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农药、香料等。
近年来,随着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合成方法,到现在的低温低压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使得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工艺更加简单、安全、高效。
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引言近年来,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有机光电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
在有机光电领域中,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可调控的光电性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其光电性能的研究成果。
一、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环合反应法环合反应是常用的一种合成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将含有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的两个底物反应,形成新的杂环化合物。
例如,苯胺和吡啶可以进行环合反应,得到一种含有吡啶环和噻吩环的三元杂环化合物。
2. 氧化还原反应法氧化还原反应是合成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合成含有吡啶环和三嗪环的化合物。
通过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可以控制反应的方向,从而得到目标化合物。
例如,将吡啶胺和三氯氮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合成一种含有吡啶环和三嗪环的三元杂环化合物。
二、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光电性能研究1. 光电转换性能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光电转换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对其光电性能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其在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等设备中的应用潜力。
例如,已有研究表明,一种含有嘧啶环和吡咯环的化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表现出良好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2. 光致发光性能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其光致发光光谱,研究其发光机理和荧光性能。
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改进有机光电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一种含有噻吩环和吡唑环的化合物在荧光生物成像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3. 光电导性能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还可用于制备有机导电材料。
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其电导率和导电特性,评估其在导电薄膜、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潜力。
已有研究表明,一种含有吡咯环和嘧啶环的化合物展现出较高的电导率和稳定性,可用于制备柔性有机电子器件。
结论综上所述,三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环合反应法和氧化还原反应法等。
《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篇一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荧光碳点因其优良的光学性质、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分析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氮掺杂的碳点(N-doped Carbon Dots,CDs)由于其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以及多样化的制备方法而受到关注。
本篇论文主要讨论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二、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1. 材料与试剂制备荧光氮掺杂碳点所需的材料包括:碳源(如葡萄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氮源(如氨水、尿素等)以及其他辅助试剂。
所有试剂均需为分析纯,且在实验前需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2. 制备方法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碳源和氮源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混合和热解;然后,通过酸洗、透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纯化;最后,获得纯净的荧光氮掺杂碳点。
三、Hg~(2+)检测原理及实验方法1. 检测原理Hg~(2+)与荧光氮掺杂碳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碳点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实现Hg~(2+)的定量检测。
2. 实验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备:将不同浓度的Hg~(2+)溶液与荧光氮掺杂碳点混合,测定其荧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检测:将待测样品与荧光氮掺杂碳点混合,测定其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Hg~(2+)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荧光氮掺杂碳点,并发现Hg~(2+)与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在Hg~(2+)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当Hg~(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此外,我们还发现制备的荧光氮掺杂碳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2. 讨论(1)荧光氮掺杂碳点的制备过程中,氮源的种类和比例对产物的荧光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可以提高产物的荧光量子产率。
含氮及杂环化合物
+ ArN
NCl - + H3C
pH= 5-7, 0oC
N(CH3)2 HOAc, H2O
N(CH3)2 Ar-N=N
CH3
2) 介质影响:弱酸或中性条件有利于芳胺的偶合,碱性条件 有利于苯酚的偶合
3) 联苯胺重排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
N=N
NaBH4 或Zn/NaOH
N-N HH
NHHN
H+
+
+
HN
N a2C O 3稀 水 溶 液 60℃
OH NO2
NO2
OH
O 2N
NO2
NO2
邻对位硝基 越多,氯原 子活泼性越 强,越容易 发生亲核取 代
第二节 胺
一、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胺
类型
伯胺
脂肪族胺
仲胺 叔胺
芳香族胺
所含氢数目 2 1 0
实例 CH3CH2NH2 C2H5NHC2H5 C3H7CN(CH3)2
3. 硝基对苯环上邻对位卤素的影响——亲核取代
Cl 10 % NaO H , Cu
400℃ , 20M Pa
Cl NO2
10 % NaO H
1 3 0 ~ 1 6 0 ℃ , 0 .2 ~ 0 .6 M P a
OH
OH NO2
Cl NO2
NO2
Cl
O 2N
NO2
NO2
10 % NaO H 90~105℃ , 常 压
应用:通过重氮盐取代反 应,在芳环上引入多种官 能团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
1. 被卤素和氰基取代——Sandmeyer反应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
练习题
合成下例化合物? CN Br
含氮杂环类有机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1= R : =Hale Waihona Puke 3 = 4= R : ◎ : R R
图 1 1 ,一 双 , 4 嗯二 唑类化合物 的结构式 3
光效率的 1 , 嗯二唑衍生物可作为 良好 的发光 ,4 3一 材料 、 电子传输材料 、 激光材料 , 其优异 的物理化 学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 中, 其 含单 1 , 嗯 ,4 3一 二唑环系的小分 子发光材料是 性能优 良的电子
V0. No2 1 28 .
Jn 2 1 u .0 0
含氮杂环 类有机发光材料研 究进展
孔霜 霜 赵 雷 李远兵 李亚伟 李淑静
(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湖北武汉 4 08 ) 3 0 1
摘要 : 含氮杂环类有 机材料作 为一类性 能比较优 良的发光材料 , 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 注。 文主要介绍了 越 本
两种: 一种 是小分 子 1 ,一 ,4 嗯二 唑衍 生 物 ; 种 是 3 一 含 l ,一 ,4 嗯二唑 环 系的高 分子 化合 物 。 3
作者简介 : 孔霜霜(95)女 , 18一, 硕士研究 生 , 主要从事有
机发光材料 的研究, — i k n s 2 1 2 . m. Emal o gs 2 @16t : 0 o
大部分作为发光材 料的有机分子 由于其 电
子亲 和势较 弱 而以空 穴为 主要 载 流子 。为 了达 到 正 、 载流子 平 衡 , 高发 光 效率 , 有 电子传 输 负 提 具 功能 的发光 材料 日益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具有 高发
昌品 N =
-
N
R
N N
-
。
。
品_ :_ 岳《
代基可以调整材料的发光颜色。本文主要分类综 述有机含氮杂环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和性能 。
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氮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氮原子的环状分子结构,具有广泛的化学和生物活性。
它们在药物、农药和有机合成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 常用的氮杂环化合物合成方法之一是环化反应。
环化反应是通过将线性分子转化为环状分子来合成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
常见的环化反应包括氧化环化、还原环化和酸催化环化等。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特定的催化剂和条件,如高温或高压。
2. 另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是通过氮杂环的构建来合成氮杂环化合物。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到碳氮键的形成,可以通过亲核取代、亲电取代和自由基反应等途径实现。
例如,亲核取代反应中,亲核试剂可以攻击含有亲电中心的化合物,形成新的碳氮键。
3. 还有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是通过环内反应来合成氮杂环化合物。
这种方法利用了分子内部的反应位点,通过适当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来实现环内反应。
常见的环内反应包括环内亲核取代、环内亲电取代和环内自由基反应等。
二、氮杂环化合物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1. 氮杂环化合物在抗癌药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许多氮杂环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
例如,吡咯并咪唑类化合物被广泛研究作为抗癌药物的候选化合物。
2. 氮杂环化合物在抗菌药物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许多氮杂环化合物被发现具有抗菌活性,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噻唑类化合物被广泛研究作为抗菌药物的候选化合物。
三、氮杂环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 氮杂环化合物在光电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许多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可以作为光电器件的关键材料。
例如,吡咯类化合物被广泛研究作为有机光电材料的候选化合物。
2. 氮杂环化合物在催化剂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许多氮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多羧酸杂氮钌(Ⅱ)配合物的研究
多羧酸杂氮钌(Ⅱ)配合物的研究摘要:氮杂环及其衍生物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丰富的拓扑结构和多种类型的电荷跃迁,展现出丰富的光物理性能,正日益成为当前功能分子材料中备受瞩目且发展最快的研究课题之一。
过渡金属配合物光物理性能与中心金属原子及有机配体有密切关系,金属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的改变、配体共轭体系的大小、配体上取代基的种类及取代基所在位置等都能影响金属配合光物理性能。
关键词:钌配合物,吡唑吡啶,多羧酸杂氮配体ABSTRACT : The chemistry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including azohetrocyclic ligand and its derivative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topics owing to their rich structural topologies and intriguing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manifold emissive origins.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lexes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central metals, the organic ligands, can be improved by the central metal, the size of π-conjugated system, the effect of the substituents of the ligands and its position.Key words: Ruthenium Complex, 3-(2-pyridyl) pyrazole, multi-aza-carboxylic acid ligand1.1引言近年来,围绕具有一定器件功能的体系、光合作用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1],其中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电致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上的应用使有机电致发光的效率得到巨大的突破[2],说明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的研究在具有重要基础理论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第六章含氮五员杂环及其稠环体系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61
§6.2.5 应用
靛蓝染料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 “蓝”。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62
蓝的粗制浮沫即中药青黛,蓝草的根即著名中药板蓝 根,其果为中药蓝实。它们皆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 之药效,可用于防治流脑、流感及肝炎等传染疾病。
67
吲羟酮式互变异构生成吲哚酮 。 吲哚酮缩合生成靛蓝。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68
发酵产生的氢气将不溶性的靛蓝还原成可溶性 的隐色体靛白,使之上染纤维制品。
透风晾干的过程,实质上是使附在纤维上的隐 色体靛白氧化再复变为靛蓝的过程。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69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54
§6.2.4 合成方法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55
(1) Reissert合成法
邻-硝基苄基羰基化合物8的还原环化是合成2-取代 吲哚的首选方法。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56
邻-硝基苯基丙酮酸由邻-硝基甲苯和草酸 酯经Claisen缩合得到;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24
莱默尔-蒂曼反应
吡咯和二氯卡宾的[2+2]环加成反应是一个成 熟的反应,此反应和Reimer-Tiemann甲酰化反 应相竞争;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25
5.开环反应
在乙醇中吡咯衍生物和经胺盐酸盐、 Na2CO3反应生成1,4-二羰基化合物的二 肟。
第六章 含氮五元杂环及稠环体系
17
Vilsmeier-Haack反应
Al掺杂Fe_(2)(MoO_(4))_(3)的热致变色性能研究
Al掺杂Fe_(2)(MoO_(4))_(3)的热致变色性能研究刘鹏;袁龙;孟祥东【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3)4【摘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单斜Fe_(2)(MoO_(4))_(3)到单斜Al_(2)(MoO_(4))_(3)固溶体系列的Fe_(2-x)Al_(x)(MoO_(4))_(3)(x=0,0.2,0.4,0.6,0.8,1.0,1.2,1.4,1.6,1.8,2.0)粉末样品。
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所有样品都具有相同的单斜相结构,没有发生相分离,成功做到不同比例下的Fe_(2-x)Al_(x)(MoO_(4))_(3)共存。
单斜Fe_(2)(MoO_(4))_(3)的晶胞体积随铝含量增加而减小,这与Al^(3+)取代Fe^(3+)的进入有关。
在600℃下烧制的x=1.6的组合物表现出最好的可逆热致变色性能。
基于电荷转移机理的无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具有随温度连续变色的特性,本研究将对钼酸盐基质中的发色团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机理进行解释,进一步提升新型热致变色材料的可控调节制备及应用。
【总页数】6页(P71-76)【作者】刘鹏;袁龙;孟祥东【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相关文献】1.Al掺杂Sm3Fe5O12的合成、结构及热致变色性能2.Al掺杂对Fe_(81)Ga_(19)合金相结构和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3.Fe掺杂Lu_(3)Al_(5)O_(12)的热致变色性能研究4.Fe掺杂摩尔分数对ZnO热致变色变发射率性能研究5.Mn掺杂ZnO材料的制备与热致变色性能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氮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研究压致荧光变色(MFC)材料是一类对力刺激响应的“智能”材料,在外界机械力刺激下(如:研磨、摩擦等),可以通过改变分子的物理堆积方式来改变材料的发光颜色或发光强度,一般情况下,热退火或有机蒸气熏蒸可使荧光恢复到原始状态。
因此,压致荧光变色材料在数据存储、荧光开关、压力传感器、可擦写媒介、商标防伪以及OLED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已报道的压致荧光变色染料包括氰基乙烯衍生物、二乙烯基蒽衍生物、四苯乙烯衍生物、蒽修饰的吡唑衍生物和β-二酮二氟化硼配合物等。
一般地,由于荧光染料在聚集态时易于发生强π-π相互作用,会引起聚集荧光猝灭(ACQ)现象,因此,制备在不同固体状态下具有较强发光能力的染料分子仍具有挑战性。
自从2001年,唐本忠教授等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概念以来,人们制备了多种类型的在聚集态具有较强发光性能的材料,为压致荧光变色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从设计新的具有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的荧光染料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含氮稠杂环化合物,研究了分子结构对压致荧光变色性质的影响,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结果:(1)合成了新的含有苯并噁唑和苯并噻唑单元的β-亚氨酮二氟化硼配合物CBO、CBS、CDBO、OND和TOND,其羰基配体端分别连有4-氯苯基、咔唑基、N,N-二甲氨基苯基和N,N-二苯氨基苯基。
溶剂依赖的荧光发射光谱表明CDBO、OND和TOND具有ICT发射。
配合物CBO、CBS、OND和TOND表现出压致荧光变色性质。
例如:配合物CBO在合成得到的样品中发射天蓝色荧光,其发射峰位于447 nm和472 nm处,研磨后发射峰红移至490 nm,发光颜色变为青色。
配合物CBS
在合成得到的样品中发射天蓝色荧光,其两个发射峰分别位于461 nm和490 nm,
研磨后发射峰红移至517 nm处,发光颜色变为绿色。
值得注意的是,与CBO相比CBS表现出高对比度的压致荧光变色性质。
这是由于CBS在晶态下分子排列呈鱼骨型,堆积较为松散,使CBS晶体在受到外力刺激时更容易被破坏,另外,其π-电子离域性较好可能也是导致高对比度压致荧光变色的原因之一。
所合成的OND和TOND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27 nm和528 nm,研磨后均得到黄色发光的粉末,最大发射波长分别红移至540 nm和555 nm。
我们认为:N,N-二苯氨基苯基具有的非平面结构,使得TOND
固态时分子间堆积较OND松散,分子之间π-π相互作用较弱,外力更容易改变分子的堆积模式,因此,在压致荧光变色过程中,TOND的发射波长红移比OND明显。
综上,以上四个化合物不同固体状态下的发光颜色在研磨/溶剂熏蒸或热处理下实现可逆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晶态与无定形态之间的相转变。
(2)合成了咔唑和叔丁基咔唑修饰的β-亚氨酮二氟化硼配合物CBT和TCBT,二者在非极性溶剂和固态中均能发射较强的荧光,并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例如,CBT在水含量为90%的水/四氢呋喃体系中荧光强度约是其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2.0倍。
同样,TCBT在水含量为95%的水/四氢呋喃体系中荧光强度约是其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13.2倍。
此外,两个化合物在研磨/熏蒸/加热处理下都显示出可逆的压致荧光变色行为,CBT发射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54 nm,研磨后荧光颜色变为亮黄色,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92 nm,用二氯甲烷蒸气熏蒸或在150 o C下加热处理后,样品的发光颜色恢复到黄绿色。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固态TCBT的最大发射波长在557 nm和583 nm处发生可逆的变化。
(3)合成了新的D-p-A型氰基苯乙烯苯并噻唑衍生物NNS、TNNS、PNS、PCNS、CNS和TCNS,化合物中分别含有N,N-二甲氨基苯基、三苯胺、吩噻嗪、咔唑和叔丁基咔唑。
发现,CNS和TCNS表现出明显的AIE活性,在水含量超过90%的水与四氢呋喃混合体系中,它们在550 nm处的荧光强度约为四氢呋喃溶液中的4.6倍和2.9倍。
另外,TNNS、CNS和TCNS具有压致荧光变色性质。
TNNS晶体发射橙红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77 nm,研磨后变成发射暗橙红色荧光的粉末,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91 nm,二氯甲烷蒸气熏蒸或加热后,样品的发光颜色恢复至橙红色。
CNS晶体发射黄绿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32nm,研磨后变成发射黄色荧光的粉末,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49 nm,再经二氯甲烷蒸气熏蒸3 s或在180 o C 下加热4 s,样品的发光颜色恢复至黄绿色。
在上述类似的处理过程中,固态TCNS 的最大发射波长在537 nm和562 nm处发生可逆的变化。
(4)合成了新的D-π-A型含三苯胺的乙烯基或氰基乙烯基稠杂环化合物。
其中,对于三苯胺取代的乙烯基或氰基乙烯基苯并咪唑衍生物(BIT,BITM,BICT和BICTM)来说,乙烯基作为间隔基的BIT不具有压致荧光变色性质,而BITM研磨前后荧光发射波长由555 nm蓝移至542 nm。
氰基乙烯基作为间隔基的BICT研磨前后荧光发射波长由527 nm红移至591 nm,用二氯甲烷熏蒸后,其发射波长变为541 nm并未恢复至初始状态,BICTM研磨后荧光发射波长由571 nm红移至611 nm。
对于三苯胺取代的乙烯基苯并噁唑BOTM 来说,研磨前后,最大发射波长在505 nm和516 nm处发生可逆的变化。
对于三苯胺取代的乙烯基或氰基乙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BTTM,TNNS和BTCTM)来说,乙烯基作为间隔基的BTTM研磨前后荧光发射波长由496 nm红移至
529 nm。
氰基乙烯基作为间隔基的TNNS和BTCTM在紫外灯下分别发射橙红色和琥珀色荧光,最大发射峰分别位于577 nm和574 nm,研磨后最大发射峰分别红移至591 nm和611 nm。
并且用二氯甲烷熏蒸后,发光颜色能恢复至初始状态。
由此可知含有氰基乙烯基的共轭化合物具有高对比度的压致变色性质。
其中,我们得到了化合物BTTM、BICTM和TNNS的单晶结构,结果发现,研磨后晶体中分子的有序堆积被破坏,导致化合物不同固态荧光发生变化。
上述可逆的压致荧光变色过程伴随着从结晶态到无定形态之间的转变。
(5)合成了新的D-π-A型喹喔啉衍生物QDMA1、QDMA2、QTPA1、QTPA2、QPT 和QCZ,分子中分别含有N,N-二甲氨基苯基、三苯胺、吩噻嗪和咔唑单元。
结果表明只有QDMA2、QTPA2和QPT具有压致荧光变色性质。
研磨可使合成得到的发射橙黄色荧光的QDMA2转变成发射橙色荧光的粉末,在压致荧光变色过程中,QDMA2的最大发射峰在592 nm和607 nm之间变化。
合成得到的QTPA2晶体发射亮黄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42 nm,研磨后变成发射深红色荧光的粉末,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92 nm,再用二氯甲烷蒸气熏蒸5 s或在160oC下加热4 s,样品的发光颜色恢复至初始状态的亮黄色。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固态QPT的最大发射波长在558 nm和606 nm处发生可逆的变化,并伴随着结晶态和无定形态间的相互转变。
由于喹喔啉具有弱碱性,我们发现化合物QTPA2和QPT对酸具有荧光传感性能。
核磁滴定实验表明:QTPA2中喹喔啉单元被质子化是导致荧光猝灭的原因。
通过旋涂法制备的基于QTPA2薄膜的黄色荧光也能被TFA蒸气显著猝灭,薄膜对TFA蒸气的检出限为167 ppb,对饱和TFA蒸气的响应时间为0.47 s。
该薄膜还可作为荧光材料用来检测其它挥发性酸蒸气(如:盐酸,硝酸和醋酸)。
基于QPT的薄膜能够发射黄光,其荧光也能被TFA蒸气猝灭,薄膜对TFA蒸气浓度的检出限为2.53 ppm。
此外,基于QDMA1、QDMA2、QTPA1、QPT和QCZ的薄膜的黄光荧光也能被TFA 蒸气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