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览胜

引言

大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处军事要冲、民族往来频繁,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优质动力煤的能源基地,大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煤都”;它还保留着许多极具价值的文物古迹,是一块潜力巨大的旅游胜地。

凤城的传说

一、大同概况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居于内外长城之间。东与河北省阳原、蔚县相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朔州市、忻州市接壤,总面积为1.4155万平方公里。大同现辖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以及天镇县、阳高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共4区7县。总人口314万人。居民大多为汉族,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8个少数民族。大同市为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0余处。其中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二三百万年以前,大同曾是一片浩瀚的湖水,考古工作者称之“大同湖”,它是个封闭的内陆湖。这里曾经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参天乔木遍布湖畔,野生动物繁多。但随着地壳的升降运

动和气候的干湿交替,再加上战争、以及人为对大自然的破坏,“大同湖”悄然发生着变化,以至于消逝。而曾经丰茂的草木,由于新陈代谢作用,在地面上形成厚厚的积淀,逐渐被冲积而来的泥沙所覆盖,炭化为煤层,这就是大同煤的来源。

大同素有“煤海”之称,煤田总储量达718亿吨,且发热量高、埋藏浅、易开采,是全世界著名的优质动力煤生产基地。他供应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70多个大中型企业,远销欧、亚、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四分之一的机车,9%的火力发电站,21%的工业锅炉,燃烧的都是大同煤。据粗略统计,建国以来大同累计生产原煤14亿多吨,倘若全由铁路运出,列车连接长度相当于30多条万里长城,可绕地球5圈。同时大同又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担负着北京、天津的供电任务,每年输出电力70多亿千瓦小时,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3年底重组晋北省属主要煤炭生产和销售企业,成立了新的大同煤矿集团,主要以晋北大同、宁武、河东(北部)煤田为资源基地,地跨大同、朔州、忻州三市,39个县区。公司拥有员工20万,年产销能力1亿吨以上,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同煤集团下辖35个子公司和分公司,拥有38座煤矿、47对矿井,其中设计能力年产煤1500万吨的塔山煤矿,是目前世界上单井口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矿井。同煤集团现已形成以煤炭

生产为主,机械制造、电力、冶金、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大型企业。

(一)地貌及气候

大同的地貌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最高点位于阳高县六棱山西南的黄羊尖,海拔2420米;最低处为灵丘县花塔村,海拔558米。桑干河自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将市境割成西北、东南两大区域,形成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西北部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由东向西,横亘全境。主要有二郎山、采凉山等。东南部属太行山脉,主要有恒山、六棱山等。盆地分若干小块,最大的大同盆地,位于桑干河流域,分布在大同市区、大同县和阳高县。

大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靠内蒙古高原,常受高压控制,东南面有恒山、太行山阻挡,很少受海洋风影响,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年平均气温6.3°C,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最高气温达38.3°C,最低气温为-30°C。年均降雨量在360~450毫米之间,年际变化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二)历史沿革

大同自古为汉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带,春秋时为北狄所居。战国时赵武灵王锐意改革,倡导胡服骑射,征伐西北少数民族,拓疆千里、构筑长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长城。并置云中、雁门、代郡,大同境域便在其内。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调民众修筑万里长城,在大同城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说明当时大同乃战略要地,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西汉时(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北击匈奴,被困于平城县东之白登山(今名马铺山)七天七夜而未能取胜。此后,西汉王朝对匈奴一面暂时采取和亲政策,一面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东汉末年,匈奴侵边,割据势力也愈益猖狂起来,豪强混战不断,平城毁于兵火。

西晋灭亡后,整个北中国陷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争霸的混战中,鲜卑族拓跋部随之崛起。公元386年,拓跋珪登国,即代王位;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元天兴,北魏王朝正式建立。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48年,征服西域(今新疆);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北魏在大同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平城一直是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魏以后,平城衰败,时而为北方游牧民族盘踞,时而由中原汉族军队驻守,直到唐朝中后期才得以稳定。五代时,后晋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于契丹,其地属辽。辽金二代,大同复兴,立为“西京”陪都。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为大同府,始称“大同”,取“世界大同”之义。元代,大同府是馈飨蒙古要道上的一大中转站。明清时代,大同系九边重镇之一,号称“京师北门”,实为首都西北的军事屏障。

(三)大同发展

大同的发展走过一条艰难的道路,历史上它是个农耕与游牧并存的经济体系,生产力相对落后,大半要“靠天吃饭”,而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寒冷,使农业、牧业都受到限制。手工业及商业,在历史上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著名的传统工艺和名声显赫的商业大亨,明清以来,工商业略有发展,但仍然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出现初期的资本积累,还仅是停留在小作坊、小商贾的封建经济水平上。大同经济真正形成规模,是在解放以后,首先是煤炭产业迅速崛起,并发展为“煤都”,同时机械、电力、铁路、轻化工等行业也蓬勃兴起。如今又一项新兴的产业——旅游业,正在初露端倪,以大同的旅游资源经过综合设施的配套,大同的旅游业将成为又一支柱产业。当前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相信经过实践与创造,大同明天的经济将会振翼腾飞。

备注:穿插白登之战等著名战役,中间的小故事,关于长城,关于各个朝代的旅游建筑。

二、大同风土

大同地区,在历史上处于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带。自古以来,许多民族在此杂居,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甚广,交情甚密,民族文化互相渗透,风俗民情也呈现多样化。

(一)民间社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