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的X线诊断(2010)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多见于矿工、建筑工人、陶瓷制造工人等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
尘肺的确诊需要进行CT扫描、肺功能检查等多项检查,但X线检查也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尘肺X线诊断标准:
1. 有矽肺病变的典型表现,包括双侧、对称性的小结节状或肺纹理增粗,以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2. 矽沉积病变一般出现于肺的上、中叶,呈弥漫性分布,并倾向于沉积于肺尖和肺门。
3. 放射性病变与接触矽石含量成正比,可表现为矽结节,肺实质纤维化,以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等。
4. 严重的尘肺患者可出现肺大疱、空洞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X线检查只能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尘肺病变,确诊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
同时,对于有慢性咳嗽、气短、胸痛等症状的人群,也需要进行尘肺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尘肺X线检查技术和影像学评价
尘肺X线诊断
• 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最高密集度的肺区 的小阴影实际表现,如肺内六个肺区中一 个肺区密集度为2级,四个肺区密集度为1 级,一个肺区密集度为0级,此时总体密集 度判定为2级。
尘肺病罹患的肺区判定
• 两肺左右及上、中、下共六个肺区用方格表示, 每个方格中的数字代表一个肺区小阴影的密集度, 如1/0、 1/1、 2/1等共12级记录 • 某肺区小阴影的密集度须达到1/0或1/0以上该肺 区才可计为有小阴影分布的罹患的肺区。
• 不规则形小阴影
其相应的病理改变是 弥漫的肺间质纤维 化沿细小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及肺泡间 隔周围发展。
• 大阴影
直径或宽度大于10mm以上的阴影。
• 胸膜班(胸膜病变) 是除肺尖及了肋膈 角外的厚度大于 5mm 的胸膜增厚,多发 生在两侧壁层胸膜、膈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
• 接触石棉粉尘胸片表现为0+者,出现胸膜班,可 诊断为Ⅰ期石棉肺; • 胸片表现为Ⅰ+者,如胸膜班已累及部分心缘或 膈面,可诊断为Ⅱ期石棉肺;
• 胸片表现为Ⅱ+者,如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班长 度之和超过单侧胸壁长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心缘,Biblioteka 使其部分显示蓬乱,可诊断为Ⅲ期石棉肺;
尘肺X线表现
• 肺门改变 肺门是肺动脉、肺静脉、大支 气管、淋巴结等构成,胸片上肺门主要是 肺血管的投影。肺门发生改变主要是尘细 胞在肺门淋巴结堆集、崩解引起纤维增生。
尘肺X线表现
• 肺纹理 肺纹理是肺血管、及伴行的支气 管、淋巴管从肺门向肺野延伸的投影。肺 纹理增多、增粗为基础,经间质纤维化牵 拉、肺气肿挤压、血管痉挛使肺纹理扭曲、 变形;小阴影增多又可使肺纹理模糊、减 少或消失。
尘肺X线表现
• 肺气肿
1弥漫性肺气肿 膈角增大。 2疤痕旁性肺气肿 的透亮区。 3泡性肺气肿 4肺大泡 肋间隙增宽、横膈降低、肋 表现在大块纤维病变周围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尘肺是一种职业性疾病,通常发生在从事矿山、石料、金属加工、建筑工程等行业的工人身上。
它是在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不断吸入高浓度粉尘的情况下产生的。
一旦发生尘肺,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要及早发现并治疗。
对于尘肺的诊断,X线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手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胸片的表现在胸片上,尘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早期、中期和晚期,每个阶段的胸片表现都不同。
1.早期阶段:肺野无明显改变,但可以看到一些不规则的小斑点,介于0.5-2毫米之间。
这些斑点还没有形成圆形灶,且距离比较零散。
2.中期阶段:肺野内部形成了一些小圆形灶,介于2-10毫米之间,数量不定。
灶周边有模糊的半透明线条(障碍线或环状线),灶内的密度也有所增加。
3.高峰期或晚期阶段:此时肺脏的纹理和透亮度明显减少,肺野呈现出较大的圆形厚实的阴影。
这些圆形的阴影大小不尽相同,平均直径可达数厘米。
同时,还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条状的阴影,以及肺内纤维连接的迹象。
此时,肺内的空气量明显减少,甚至可以出现胸廓轻度增宽、肺尖延高等表现。
二、扫描的表现除了胸片外,CT扫描也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尘肺诊断信息。
CT扫描能够更好地观察肺组织的细节,特别是在早期和中期阶段能够更容易地发现不规则的斑点和小圆形灶。
同时,还能看到肺叶的变化、纤维化、肿块等。
三、诊断注意事项1.注意劳动史:尘肺主要是职业病,因此患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史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询问病人的职业、从业年限、工作环境等信息。
2.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尘肺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特别是高峰期的患者往往会感觉呼吸困难、咳嗽等。
因此,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综合考虑胸片、CT扫描和临床表现等因素。
综上所述,尘肺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胸片和CT扫描两方面。
胸片是一种经济、易操作的检查手段,能够检测出尘肺的早期和中期表现。
CT扫描则更加精准,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肺组织信息。
当然,在进行尘肺X线诊断时,要结合患者的职业史、劳动史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它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X线诊断是尘肺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X线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尘肺病变,从而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
下面将介绍尘肺X线诊断的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尘肺的诊断和治疗。
1. X线胸片检查。
尘肺X线诊断的首要步骤是进行X线胸片检查。
在X线胸片上,尘肺病变主要表现为肺部的斑片状、网状、磨砂状阴影。
这些阴影通常分布在肺部的上部和外周区域,特别是两侧的肺尖和肺外周区域。
此外,X线胸片上还可以观察到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大泡等表现。
2. X线胸片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劳工医学协会的标准,尘肺X线诊断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
0级表示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1级表示有轻度尘肺病变,2级表示有中度尘肺病变,3级表示有重度尘肺病变。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0级,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1级,X线胸片上可见散在的小斑点状阴影,或者少量的线状、网状阴影,但总体肺野透亮度良好,肺纹理清晰。
2级,X线胸片上可见较多的小斑点状阴影,或者明显的线状、网状阴影,肺野透亮度下降,肺纹理模糊,但肺纹理与肺门之间的透亮度仍可保持。
3级,X线胸片上可见大片斑点状阴影,或者弥漫的线状、网状阴影,肺野透亮度显著下降,肺纹理模糊,甚至出现肺气肿、肺大泡等表现。
3. X线胸片诊断注意事项。
在进行尘肺X线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X线胸片的摄影条件、曝光因素等方面要求严格,以确保X线胸片的质量。
(2)在观察X线胸片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单纯依靠X线表现进行诊断。
(3)在进行X线胸片诊断时,需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相结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 结语。
尘肺X线诊断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X线胸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尘肺病变,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在进行尘肺X线诊断时,需要严格按照国际劳工医学协会的标准进行评估,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尘肺病x射线诊断标准
尘肺病x射线诊断标准英文回答:Dust lung disease, also known as pneumoconiosis, is a chronic occupational lung disease caused by the inhalation of dust particle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dust lung disease include silicosis,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and asbestosis.X-ray imag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dust lung disease. There are specific radiographic patterns that are indicative of the disease. 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the X-ray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ust lung disease:1. Small opacities: X-rays can reveal small rounded or irregular opacities in the lungs. These opacities are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dust particles in the lung tissue.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se opacities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dust lung disease. For example, in silicosis, the opacities are usually small, round, andwell-defined.2. Nodular opacities: Nodular opacities are another characteristic finding in dust lung disease. These nodules can be seen as small, discrete, and rounded opacities on the X-ray. They are usually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lung zones and can be more pronounced in certain types of dust lung disease, such as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3. Progressive massive fibrosis (PMF): PMF is a severe form of dust lung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large opacities on the X-ray. These opacities are usually irregular in shape and can be seen in advanced stages of the disease. PMF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4. Honeycombing: Honeycombing is a radiographic finding that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advanced fibrosis in the lungs. It appears as a pattern of clustered cystic spaces resembling a honeycomb on the X-ray. Honeycombing is often seen in cases of advanced silicosis or asbestosis.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X-ray findings alone may not be sufficient for a definitive diagnosis of dust lung disease. Other diagnostic tests, such as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and occupational history,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Additionally,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can be assessed by the profusion of opacities on the X-ray, which is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classification system.中文回答:尘肺病,也被称为尘肺症,是一种由长期吸入尘埃颗粒引起的慢性职业性肺部疾病。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职业性肺部疾病,主要发生在煤矿工人、石英粉尘工人、石棉工人等职业人群中。
尘肺X线诊断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X线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尘肺病变,有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
下面将介绍尘肺X线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尘肺X线诊断标准。
1. 国际劳工组织(ILO)尘肺X线诊断标准。
ILO尘肺X线诊断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根据X线胸片上的阴影密度、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将尘肺分为0至3四个阶段。
0阶段表示无尘肺病变,1至3阶段表示不同程度的尘肺病变,其中3阶段为最严重的尘肺病变。
ILO尘肺X线诊断标准具有国际通用性,对尘肺的早期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是根据国内尘肺病变的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的,与ILO标准相比,更加贴合中国尘肺病变的特点。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也将尘肺分为0至3四个阶段,但在具体的诊断标准和评分上与ILO标准有所不同。
中国尘肺X线诊断标准在我国的尘肺诊断和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尘肺X线诊断的注意事项。
1. 专业医生诊断。
尘肺X线诊断需要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医生进行,医生需要对X线胸片上的阴影密度、形态和分布等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尘肺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
2. 定期体检。
职业接触粉尘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X线胸片检查,及早发现尘肺病变,有利于早期治疗和干预。
定期体检也有助于控制尘肺的发病率,减少尘肺对职工健康的危害。
3. 防护措施。
对于职业接触粉尘的人群,应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佩戴口罩、防尘眼镜等防护用具,减少粉尘对呼吸道和肺部的损害。
雇主也应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完善作业场所的通风设施和粉尘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
三、结语。
尘肺X线诊断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准确的X线诊断有助于及早发现尘肺病变,对尘肺的早期治疗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接触粉尘的人群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定期进行X线胸片检查,避免尘肺对健康造成危害。
尘肺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及分期
尘肺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及分期
尘肺病的诊断原则:
1.尘肺诊断的基本条件是可靠的生产性粉尘接触史。
2.尘肺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质量合格的后前位高千伏胸片。
3.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类似疾病。
4.对照尘肺诊断标准片,小阴影总体密集度至少1级,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尘肺病的x线胸片分期:
尘肺壹期: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
尘肺贰期: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
或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4个肺区。
尘肺叁期:
1)有大阴影出现,大阴影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不小于10mm。
2)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
3)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以上三条具备任何一条均可诊断为尘肺叁期。
张立国。
尘肺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摄片器械设备
暗盒要平整,不漏光,增感屏与胶片接触要紧密。
减少散射线
高仟伏胸部摄片的技术要求(附录D)
拍一张质量 好的胸片须做到以下几点:
摄片前将日期及X线号整齐排好贴于暗盒上; 测量胸厚; 摄片时体位与着装; 训练患者呼吸、中心线、光圈、靶片距。 投照条件的制定、暗室技术 质量评定—每天必须对每张胸片的质量按(附录B)的要求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做详细记录,对3、4级片要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加以改进。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 (DigitalRadiography,)是目前最高级的放射摄影技术,它代表未来X线的发展方向。 其获取的影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图像清晰,曝光宽容度大,病人接受X线量小,省时省力,便于会诊等优点。它可弥补常规X线的不足,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泛发展前景。
02
(二)CR.DR
不规则形小阴影
很早以前就曾发现尘肺病人的胸片上除圆形小阴影外,还可见到另外一些不同的影像,曾描述为线状、网状、网织结节状、毛玻璃状或蜂窝状等,ILO 1958年分类中曾提出线状影一词,以后又改为不规则形小阴影。1986年我国尘肺诊断标准正式引用了不规则形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病理改变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它一般沿着细小的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细叶以及肺泡间隔周围发展,状如索条,这些索条状纤维相互交织连接而形成不规则形小阴影。煤工尘肺的尘斑和煤尘灶,呼吸细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性肺气肿、泡性肺气肿及其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等也都参与不规则形小阴影的形成。
密度: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低的或不含游离二氧化矽粉尘引起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低、直径较小,多为“p”影,形态不整齐,边界也较模糊。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小阴影的密度一般较高,边界比较清楚,有时相当锐利,有的小阴影中心密度较高,似有核心感。小阴影周围组织常有肺气肿,故对比更加清楚。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而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发生在煤矿工人、石英粉尘接触者等职业人群中。
尘肺X线诊断是尘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X线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尘肺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下面将介绍尘肺X线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1. X线检查部位。
尘肺X线检查主要包括胸部X线片和肺功能检查。
胸部X线片是尘肺X线诊断的主要手段,通过拍摄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肺部情况,发现尘肺病变。
肺功能检查则可以评估肺部功能情况,对尘肺病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2. 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主要依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根据ILO标准,尘肺X线片主要观察病变的类型、数量、分布和严重程度,结合临床症状和职业史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尘肺的诊断。
3. 尘肺X线病变类型。
尘肺X线病变主要包括小结节、斑片状病变和大结节。
小结节是指直径小于1cm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斑片状病变是指呈斑点状分布的病变,大结节则是指直径大于1cm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
根据病变的类型和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尘肺病变。
4. 尘肺X线病变数量和分布。
尘肺X线病变的数量和分布也是评估尘肺病情的重要指标。
根据ILO标准,病变的数量可以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分布可以分为均匀分布、不均匀分布和节段性分布。
通过对病变数量和分布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尘肺病情的严重程度。
5. 尘肺X线病变严重程度。
尘肺X线病变的严重程度是评估尘肺病情的关键指标。
根据病变的类型、数量、分布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和职业史,可以确定尘肺病变的严重程度,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
不同严重程度的尘肺病变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6. 结语。
尘肺X线诊断是尘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胸部X线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尘肺病变,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了解尘肺X线诊断标准对于相关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尘肺x线表现
李德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1
尘肺X射线表现的重要性
◆X射线胸片表现是诊断尘肺的主要依据 ◆ X射线胸片表现是尘肺分期的唯一依据 ◆在职业史肯定的情况下,X射线胸片表 现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意义,即有尘 肺改变是尘肺,没有则不是尘肺 ◆ X射线胸片表现是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11
阅片方法
全面 规律 先看片子质量是否合格 自上而下-从肺尖到肋膈角 自内而外-从肺门到胸膜 心、肺、纵膈、胸膜依次勿漏
12
右上 右中
左上 左中
右下
左下
13
阅读尘肺X射线胸片的内容
辨识有无特征性的尘肺样的X射线影像学改变 确定改变的影像学分类-小阴影的形态种类、 有无小阴影聚集、大阴影 确定改变的程度-小阴影的密集度、大阴影的 大小 结合职业史和临床资料,考虑鉴别诊断 确定改变的性质-是否是尘肺 根据标准和对照标准片,做出诊断和分期 其它附加改变-各种附加符号的有无
26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胸片上的表现
和圆形小阴影一样,都是尘肺的特征性改变; 形态可为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细线条状阴影,可 呈弯曲的线状、网状、网织结节状、蜂窝状等;
按其宽度分为 s ,t, u ,识别依靠标准片; 主要特点(s, t)是和肺纹理的走向、粗细不一致, u 的 阴影相对少见;
阅读X射线胸片是诊断尘肺病的基本功
2
如何正确理解尘肺X射线改变
◆具有明确的特征性 ◆不具有特异性 ◆准确认识尘肺X射线影像学改变的特征 ◆全面了解可能引起尘肺样X射线胸片改变的各 种疾病 ◆关键是做好鉴别诊断
3
如何正确辨识尘肺X射线胸片改变
尘肺X线表现
结,肺门角消失。 ● 肺门淋巴结蛋壳状钙化。 ● 肺门结构紊乱,向上、向外侧移动。 ● 肺门残根现象。
精品课件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表现
● 矽结节在病理标本上大致呈圆形、椭圆形, 直径约 1-4 mm 左右,境界清楚,质地致密。
● 圆形小阴影太小,即使在质量良好的胸片上 也 不能显示。
精品课件
圆形小阴影的密度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低或不含游离二氧化矽 粉尘引起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低、直径 较小,多为“p”影,形态不整齐,边界较模 糊。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
小阴影的密度一般较高,边界比较清楚,有时
相当锐利,有的小阴影中心密度较高,似有核
心感。
精品课件
圆形小阴影钙化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间 质纤维化,它一般沿着细小的肺血管、支气管、 淋巴管以及肺泡间隔周围发展,状如索条,这 些索条状纤维相互交织连接而形成不规则形小 阴影。煤工尘肺的尘斑和煤尘灶,呼吸细支气 管扩张,小叶中心性肺气肿、泡性肺气肿及其 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等也都参与不规则形小阴 影的形成。
▲少数病例圆形小阴影可以发生钙化。 ▲钙化的小阴影一般密度较高,边缘锐利,不一定规则,
可表现为小阴影中心钙化,也可成 簇出现在小阴影之 中。 ▲钙化小阴影数目可以由少到多,密度由低到高。有人 认为小阴影钙化为矽肺稳定期,但也有人认为并不一 定代表病情稳定,有部分病例小阴影钙化后融合病变 和泡性肺气肿仍可继续发展。
尘肺病X射线胸片表现
精品课件
尘肺病X射线表现
尘肺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尘肺结节、融合团块、胸膜病变等。反映在胸 片上的主要影像有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 这些影像与肺内粉尘的聚集、纤维化程度有着 量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 和胸膜斑这些名词来描述尘肺X射线表现。
尘肺X线表现
圆形小阴影钙化
▲少数病例圆形小阴影可以发生钙化 ▲钙化的小阴影一般密度较高边缘锐利,不一定规则,
可表现为小阴影中心钙化,也可成 簇出现在小阴影之 中。 ▲钙化小阴影数目可以由少到多,密度由低到高。有人 认为小阴影钙化为矽肺稳定期,但也有人认为并不一 定代表病情稳定,有部分病例小阴影钙化后融合病变 和泡性肺气肿仍可继续发展。
尘肺病的X射线表现
● 尘肺还有一些其它的X射线改变如肺门、肺纹 理、肺气肿等,它们对尘肺 的综合诊断亦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 由于粉尘的理化性质和接尘时间长短的不同, 它们都会影响尘肺胸部的X射线表现, 如 矽肺 以圆形小阴影为主, 煤工尘肺以混合性小阴影 为主, 石棉肺则以不规则形小阴影为主。
小阴影
●圆形小阴影与不规则小阴影需要有一定的数量 太少就不可靠,若小阴影密集度达到 1 级时, 则大概可以考虑为尘肺小阴影
●圆形小阴影与肺纹理交叉或血管断面所造成的 影像不易区别,但圆形小阴影的大小、数目和 分布与其附近肺纹理的粗细、数目和位置不相 符,如果相符,就很可能不是圆形小阴影。
如何判定为尘肺小阴影(二
●单发和多发的圆形、椭圆形大阴影,阴影密度 一般较浓,边界清楚,周边有不同程度的肺气 肿,需与肺内肿瘤相鉴别。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三
●有时两肺小阴影较少但在两肺上区中外带、锁 骨下出现少量斑片、 索条状阴影 这些斑片索 条状阴影常位于一条直线上, 与前肋垂直 这 些阴影的外侧缘常有气肿带, 随着病变的发展, 形成边缘清楚、 密度较浓、 均匀一致的大阴 影。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五
● 胸膜斑厚度的测量是指胸膜斑阴影内侧 缘到侧胸壁之间的距离
● 胸膜斑长度的测量是计算单侧或两侧多 个胸膜斑长度之和。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 六)
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ppt课件
.
14
CT示右斜裂、水平叶 间裂
.
15
双肺上叶分段
.
16
双肺上叶分段
.
17
双肺上叶支气管分段
.
18
双肺上叶支气管分段
.
19
右肺中间段支气管
.
20
右肺中叶分段
.
21
右肺中叶支气管
.
22
右肺中叶支气管分段
尘肺病的X射线 检查方法
.
1
X线 一. 透视 二. 胸部摄影: 后前位(PA) 侧位 前弓位 三. 特殊检查: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 四. 造影检查:支气管造影、血管造影
CT 普通扫描(平扫): 增强扫描: 高分辨率CT扫描: 螺旋CT扫描:
MRI
.
2
一. 胸部平片摄影:
PA位,必要时左右斜位 以及 侧位 使用对象:粉尘工人体检的常规方法
.
7
正常胸部正位片
.
8
二. 体层
1. 确定有无大阴影 2. 疑有肺大泡
局限性肺气肿 空洞 3. 尘肺病变被遮盖时 4. 疑有合并症: 如:TB, 肿瘤等
.
9
.
10
.
11
CT检 查
.
12
.
13
CT检查
1. 肺门,纵隔内肿物 2. 疑肺内小阴影融合 ,或肺内病灶被遮盖 3. 石棉肺工人,观察胸膜及肺内病灶 4. 肺气肿的分型
分期的价值和主要依据 分类:低仟伏(60—70KV)
普通仟伏 高仟伏(100—120KV)
.
3
.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我们平时所见胸片小阴影多数(80% 以上)在两肺中下肺区先出现,之所 以出现与病理改变相反的顺序,可 能是因为中下肺叶体积较大,各肺 叶病变相互重叠更多,致使病变相 对较多,因此在胸片上更容易看到。
圆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随着尘肺病变的进展,肺组织纤维化程度 加重,小阴影的数量逐渐增多,直径也逐 渐增大,分布范围越来越广,并弥漫分布 到全肺,这时小阴影逐渐在两上肺区中外 带聚集、融合,由于肺气肿的加重,两下 肺区小阴影反而逐渐减少,例如我们平时 所见的Ⅲ期尘肺,两下肺区小阴影的分布 范围和数量明显减少。
四、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表
现
胸片上小阴影的形态、大小与密度,与粉尘中游 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有关,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较低的粉尘引起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低、 直径较小、形态不整齐、边缘也较模糊,多为 “p”影。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 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高、直径也大、边界也 较清楚,有时边缘相当锐利,一般以“q”、“r” 为主,小阴影周围常有肺气肿,对比更加清楚。
胸片上小阴影的形态、大小也可能与接触粉尘的 浓度有关,接触极高浓度的粉尘,即使游离二氧 化硅含量不高,也可能形成形态较大、密度较高 的圆形小阴影。
五、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表 现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多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边缘整 齐或不整齐的致密影,在矽肺中最常见,按其直径大 小可约略地分为
p(D≤1.5mm)、 q(1.5mm<D≤3mm)、 r(3mm <D≤10mm)三类 。 ●要强调的是判定圆形小阴影大小时不要用尺测量,更不能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文字描述,但有 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即指一 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 连,也可以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表现为网状,有时 呈蜂窝状。 2002和2009年修订的标准取消了上述文字 描述,意味着不规则形小阴影形态以标准片显示的为准。 不在用文字描述,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的分为 s、t、u。 s(宽径≤1.5mm) t(宽径大于1.5mm不超过3mm) u (宽径大于3mm不超过10mm)三类 。
不规则形小阴影
●很早以前就曾发现尘肺病人的胸片上除圆形小阴影外, 还可见到另外一些不同的影像,曾称为线状、网状、 网织结节状、毛玻璃状或蜂窝状等,很不统一,ILO 1958年分类中曾提出线状影一词,但他不能包括上述 各种影像,1967年在讨论石棉肺会议上把石棉肺的肺 内表现统称为Alpha, 以后又改为不规则形小阴影。并 被ILO列为和圆形小阴影有同等重要性的两种尘肺X射
尘肺病的X射线表现
尘肺病的主要病理反应包括巨噬细胞性肺胞炎, 尘细胞性肉芽肿和粉尘致肺组织纤维化,主要 病理改变是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尘肺结节、 融合团块、胸膜病变等。这些病理改变反映在 胸片上的主要影像是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 尘肺病的主要病理分型是结节型尘肺、弥漫纤 维化型尘肺、尘斑型尘肺。这些影像又与肺内 粉尘的聚集、纤维化程度有着量的相关关系。 因此,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这些形 态学名词描述尘肺病X射线改变。尘肺病X射 线影像学改变是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目前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可能是有的矽结节中心血管闭塞,进 而机化、钙化所致。
圆形小阴影钙化
▲钙化的小阴影一般密度较高,边缘锐利,不一定规则, 可表现为小阴影中心钙化,也可成簇出现在小阴影之 中。
▲随着病变的发展,钙化小阴影数目可以由少到多,密度 由低到高。有人认为小阴影钙化为矽肺稳定期,但也 有人认为并不一定代表病情稳定,有部分病例小阴影 钙化后融合病变和泡性肺气肿仍可继续发展。
●尘肺病还有一些其它的X射线改变,如 肺门、肺纹理、肺气肿等,它们对尘肺 的综合诊断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粉尘的理化性质和接尘时间长短的 不同,它们都会影响尘肺病胸部的X射线 表现, 如 矽肺以圆形小阴影为主, 煤工 尘肺以混合性小阴影为主, 石棉肺则以 不规则形小阴影为主。
小阴影
●小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径不超过 10mm的阴影,可分为圆形小阴影和不规 则形小阴影两种, 按其直径和宽径大小分 别以“p”、“q”、“r”和“s”、“t”、 “u”表示。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一)
●大阴影一旦形成,一般发展较快,但也 有发展缓慢,或长时间未见明显改变。 大阴影的大小差异很大,可以从10 mm 到侵占肺的大半,不受叶间裂限制,长 轴常同后肋垂直。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二)
●常见形式:在二期矽肺的基础上小阴影逐渐增大、增多、 聚集。开始小阴影界限仍隐约可辨,阴影的密度不高, 边界也不清楚,周边气肿不太明显,通常称为“小阴影 聚集”。随着纤维病变的进展,小阴影的轮廓逐渐消失, 阴影密度逐渐增高,周边气肿更加明显,成为均匀一致、 边界清楚的大阴影。这种大阴影多对称地出现在两肺上 中野外带,呈“八”字排列。也可在单侧肺野出现,往 往右侧居多。
不规则小阴影
●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表现, 但它也是 吸入游离 sio2含量较低的粉尘所致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 尘肺的主要X射线表现。胸片上不规则小阴影很难与慢 支等临床疾病引起的条索、蜂窝状阴影相区别,但从小 阴影发生的部位、发展过程、数量及小阴影的整体形态 来看仍有其特点,特别应注意在诊断时必须要有可靠的 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 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等。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四)
●大 阴 影中心可发生空洞, 空洞的出现常 表明系感染后液化坏死所致,大部分为 结核感染。 空洞壁多半较厚,内壁不整 齐。有的学者认为, 尘肺大阴影形成的 空洞,约有 23% 为尘肺融合病变缺血坏 死所形成。这种空洞较结核空洞小,鉴 别较困难。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五)
●大阴影可发生于各肺区, 但以上叶尖后段、下 叶背段、中叶外段及舌叶上段较常见,在后前 位胸片上较易显示。但亦有少量大阴影常常位 于心影后、膈下、或脊柱、纵隔旁, 后前位胸 片往往较难显示, 高千伏胸片、最好做CT 检 查帮助诊断。
●单发和多发的圆形、椭圆形大阴影,阴影密度一般较浓, 边界清楚,周边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需与肺内肿瘤相 鉴别。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三)
●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 索条状阴影, 这些斑片索条状阴影常位于一条 直线上, 与后肋骨垂直。两肺中下区小阴影 较少, 这些阴影的外侧缘常有气肿带, 随着 病变的发展,阴影逐渐相连并融合成条带状, 周边气肿也比较明显,特别是靠近侧胸壁一侧 的气肿更加明显,病变逐渐形成边缘清楚、 密 度较浓、 均匀一致的大阴影。
使用放大镜,要对照标准片所示来判定。
圆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国内文献报告,圆形小阴影多出现在两肺中下 区,尤以右侧为甚,但也有10-15% 的小阴影 可首先在两上肺区出现。国外文献报告,小阴 影多出现在两肺上区,有的作者认为,多数尸 检材料证实,尘肺病变最先是在两肺上叶发生, 这里也是尘肺病变最重的部分。 (平时读片时 多数Ⅱ、Ⅲ期尘肺亦可以证实这一点)。
圆形小阴影的密度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低或不含游离二氧化矽 粉尘引起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低、直径 较小,多为“p”影,形态不整齐,边界较模糊。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 小阴影的密度一般较高,边界比较清楚,有时 相当锐利,有的小阴影中心密度较高,似有核 心感。
圆形小阴影钙化
●少数病例圆形小阴影可以发生钙化,可 能是由于矽结节玻璃样变,中心软化, 形成无定型和结晶状的嗜碱物质,钙盐 即在此基础上沉着。
大阴影
●大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度大于 10mm以上 的阴影, 它一般是在小 阴影较密集的部位缓慢发展起来。
大阴影的病理基础
●尘肺病肺间质内有大量的纤维性变,密集的矽 结节借增生的间质纤维相互融合在一起。常见 于粉尘中二氧化矽含量高的工业生产,如石英 磨粉、隧道凿岩等。
●大阴影亦可由肺内走行不规则的胶原纤维束编 织构成,它不是矽结节的融合,在纤维束之间 可夹杂少数不典型结节,多见于煤矿掘进工种。
●石棉肺的细小圆形阴影并不意味着肺内有结节性病变, 而是由肺内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互相重叠的结果。
●圆形小阴影能在胸片上显现,不仅与肺内病灶相互重 叠有关,与矽结节的致密程度和周围肺组织之间的对 比度亦有很大关系。如果矽结节周围有一定程度的肺 气肿,胸片上原型小阴影将容易显现,轮廓清楚,如 果肺气肿严重,将会失去适当的对比度,小阴影将变 模糊,甚至看不清楚。因此肺气肿严重,可能导致诊 断期别降低。(这种胸片在射片和诊断时要求有较多 的经验)
二、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表 现
●我们在胸片上看到的直径 1.5 mm或以上 小阴影,(多半指“q” “r” )可能不是 一个矽结节而是在同一轴线上几个矽结 节相互重叠的结果。
●小的圆形阴影(多半指“p”)可能是由 矽结节或非结节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煤尘斑、粉尘灶等互相重叠所构成。
三、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表现
圆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圆形小阴影相应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矽结 节,当然还有非结节性的尘细胞性肉芽 肿、弥漫性间质纤维灶、煤尘斑、粉尘 灶等。
一、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表 现
●典型的矽结节在病理标本上大致呈圆形、椭圆形,大者 直径约 4-5 mm ,小者只有1mm, 境界清楚,质地致密。
●圆形小阴影早期太小,即使在质量良好的胸片上也不能 发现,因为早期矽结节的直径约在0.2—1.7mm之间,大于 2mm者很少,这样大小的单个矽结节不易在X射线胸片上 显示。国外学者研究单个、边缘锐利的矽结节至少在 3mm或以上,才能在满意的含气背景的胸片上显示出来。 实际上,这种大结节多半是几个甚至几十个小结节 (“p”)相互融合重叠的结果,据日本学者研究,一个 “q”影,相当于50个“p”影相互重叠的结果。
线胸片的影像。 1986年我国尘肺诊断标准正式引用了
不规则形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