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常见皮肤病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

05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经常洗澡,勤换衣物,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细 菌滋生。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与患有蛇串疮疣的人 直接接触,特别是皮肤接 触。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保证 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 疫力。
护理方法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避免患处受到刺激和感染,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治则
针对不同证型,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治疗 原则。
中药治疗
方剂
针对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进行治疗,如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 汤等。
外用药物
采用中药外敷、熏洗等方法,如大黄、 黄柏、黄连等中药煎汤外洗患处,以 清热解毒、收敛止痒。
03
西医对蛇串疮疣的认识
病因病理
病因
蛇串疮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感染。
中医外科学蛇串疮疣
• 蛇串疮疣概述 • 中医对蛇串疮疣的认识 • 西医对蛇串疮疣的认识 • 中西医结合治疗蛇串疮疣 • 预防与护理
01
蛇串疮疣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蛇串疮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中医认为是由湿毒、热毒、风热 等邪气所致。
特点
具有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形 态各异的丘疹、斑块、结节等症 状,常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感 。
避免抓挠患处
抓挠患处容易造成感染和 扩散,应避免抓挠。
遵医嘱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 药,按时复诊,积极配合 治疗。
康复指导
饮食调理
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富 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
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中医外科学-白庇

中医外科学-白庇

【病因病机】
本病总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初起多挟有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 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也有兼因 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 表而发;病久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已化,而 气血耗伤,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更为显露; 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 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营血亏损; 少数可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风寒化热,湿 邪化燥,以致炼热成毒,热毒流窜,入于营血, 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的证候。
【诊断】
诊断依据
➢ (一)寻常型:
❖ 1.皮损初起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红斑、丘疹, 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 层鳞屑,鳞屑易于剥除,有薄膜和点状出血现 象。基底浸润,可由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 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 ❖ 3.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进行期时以肘关节
[术前准备]向就医者交代检查的目的、意义 及基本操作方法。
[操作要点]
选取患者典型皮损,刮除成层银白色鳞屑。 尤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 可见谈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 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
选取患者典型皮损
刮除成层银白色鳞屑
薄膜现象
点状出血现象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食后服。
消银汤
来源:《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
组成:黄芪15g,生地黄12g,当归 12g,红花9g,牡丹皮9g,金银花 15g,栀子12g,萆薢25g,白鲜皮 12g,荆芥6g。
功效:益气清热,活血化瘀。
狼毒散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4;(3)
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诊断】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中医外科学表格整理
一、概述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中医在外科领域的
应用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外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表格供参考。

二、中医外科学分类表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中医外科学分类和相关疾病。

三、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表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和对应的疾病。

请注意,以上表格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和疾病应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和诊断进行具体选用。

四、结论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以中药和各种中医疗法为基础,针对不同的疾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对中医外科学的分类和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复习资料:牛皮癣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复习资料:牛皮癣

牛皮癣【考试重点】牛皮癣的发病部位、皮损特点 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状如牛项之皮,厚而且坚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因其好发于颈项部,又称摄领疮;因其病缠绵顽固,亦称顽癣。

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其特点①皮损多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②剧烈瘙痒③皮损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

2.牛皮癣的治疗本病治疗以疏风清热、养血润燥为治则。

对继发感染应采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中医外科学白庇

中医外科学白庇
特点
定义与特点
分类
白庇可分为风热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血虚型等多种类型。
诊断
根据皮肤表现、瘙痒程度、病程长短和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诊断。
白庇的分类与诊断
治疗原则
白庇的治疗原则为祛风止痒、养血润燥、除湿清热等。
治疗方法
包括内服中药、外用药膏、针灸等。
白庇的治疗原则
02
白庇的病因病理
1
病因
2
3
外感风邪,侵犯肌肤,阻遏气机,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白庇发生。
病机转化
01
由表入里
外感风邪可由表入里,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进而引发白庇。
02
寒热转化
外感风邪可寒热转化,由风热转为风寒,或由风寒转为风热,影响气血运行,引发白庇。
03
白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要点三
发病部位
白庇主要发生于肛门、肛周及会阴部位,也可累及阴囊、阴茎等部位。
要点一
要点二
2023-10-26
中医外科学白庇
目录
contents
白庇的概述白庇的病因病理白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白庇的治疗方法白庇的预防与调护白庇的研究进展
01
白庇的概述
白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称为“白疕”,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斑块、瘙痒等症状。
定义
白庇的病原体多为风邪,常常侵犯肌肤,病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白庇治愈后,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色素沉着等后遗症,影响皮肤美观。
06
白庇的研究进展
张仲景
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提出了“寒湿腰痛”的概念,并详细描述了症状和治疗方药。
古代医家论述及治疗经验
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记载了治疗白庇的多种中药,如补骨脂、蛇床子、肉苁蓉等,并详细描述了其功效和用法。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

如何通过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说的是中药外治法。

这包括了敷贴法、熏洗法、涂擦法等等。

敷贴法是将调制好的中药膏或散剂直接敷贴在患处。

比如,对于红肿热痛的疮疡,可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药物敷贴,促进炎症的消退。

又如,对于慢性皮肤溃疡,可采用生肌收口的药物敷贴,加速创面的愈合。

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的热气熏蒸和药液浸泡来治疗皮肤病。

这种方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例如,对于湿疹、瘙痒症等,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中药熏洗,能有效减轻症状。

涂擦法是将中药制成药液或药膏,涂抹在患处。

像治疗痤疮,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药膏涂擦,减少痤疮的发生和炎症反应。

除了中药外治法,针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的病理状态。

比如,对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与情志、神经调节相关的皮肤病,针刺相关穴位能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神经功能,减轻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皮肤病,如冻疮,艾灸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拔罐疗法也是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排出体内的毒素和湿气。

对于一些因湿热、血瘀引起的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拔罐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中医外科学还注重情志调理。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皮肤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对于皮肤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患者的体质,中医会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

比如,对于湿热型的皮肤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甜食等助湿生热的食物;对于血虚风燥型的皮肤病,则要适当多吃一些补血滋阴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皮肤病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皮肤病
添加副标题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皮肤 病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皮肤病的概述
02 中医外科学概述 04 中医对皮肤病的认

05 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06 常见皮肤病的中医 治疗
07 皮肤病的预防与保 健
添加章节标题
中医外科学概述
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
起源: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中国, 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导致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瘙痒 症等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能导致皮肤病,如湿疹、特应性 皮炎等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 红斑、丘疹、水疱、 脓疱、鳞屑、瘙痒 等
诊断方法:皮肤镜 检查、皮肤活检、 皮肤病理学检查等
皮肤病的分类:感 染性皮肤病、过敏 性皮肤病、自身免 疫性皮肤病等
定期检查皮肤:定期检查皮肤,及时发 现并治疗皮肤病。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六淫、内伤七情等
辨证论治:认为辨证论治是中 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
皮肤病的概述
皮肤病的定义和分类
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和附属器官的 疾病
分类:根据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不同,可分为 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 等
感染性皮肤病: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病的预防与保健
皮肤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细菌和病毒感染 避免过度日晒,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皮肤病

中医外科学-概述 (2)

中医外科学-概述 (2)
2.湿痒 多见于人体下部的病变,多呈局限性 瘙痒,常有肿胀、水疱、糜烂,渗液黄粘, 浸淫成片,缠绵难愈,如湿疹。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自觉症状及其辨证 (一)瘙痒 3.热痒 皮损燃红灼热,瘙痒剧烈,抓破渗血,
甚则红肿、糜烂、渗液或渗脓、结痂,多属 瘙痒性皮肤病之急性期或化脓性皮肤病。
4.虫痒 常奇痒难忍,状如虫行皮中,浸淫蔓 延或痒处固定,遇热或夜间尤甚,互相传染, 如疥疮、癣等。
液的疱称为脓疱。形似疱疹,周围常有 红晕。 辨证:脓疱多属热毒。
脓疱
脓疱
脓疱
脓疱
脓疱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原发性皮损 6.风团 定义:为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扁平隆起。
常骤起骤消,消后不留痕迹。(由微血 管扩张渗出所致。)
辨证: 色红多为风热 色白多为风寒或血虚受风。
风团
风团
斑丘疹
红斑、丘疹
丘疹
丘疹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原发性皮损 3.结节 定义:为高出皮面或隐于皮下的实质
性块状物,位于真皮内或皮下组织。 一般为黄豆至胡桃大小,比丘疹大 而深在。
辨证:红色结节为血热、血瘀; 肤色结节多属痰湿凝聚。
结节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一)原发性皮损 4.疱疹 定义:为局限性高出皮面的腔隙内含浆液
5.血虚痒 多为阵发性瘙痒,常昼轻夜重,皮 肤干燥脱屑,日久皮肤粗糙肥厚,多见于慢 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
皮肤病的症状及其中医辨证
6.瘀血痒 瘙痒伴紫斑,色素沉着。 7.寒痒 多由脾肾阳虚引起,或寒邪外侵。
可兼见形寒肢冷,腹胀,大便溏稀,腰 膝酸痛等症状,皮疹红热不明显,或呈 寒性结节,溃疡等。
常用方药:常用药物有花椒、羊蹄根、土 槿皮、黄精、公丁、藿香、五倍子、苦 参、牙皂、补骨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尖锐湿疣
•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 传播疾病。主要类型为HPV1、2、6、11、16、18、31、 33及35型等,其中HPV16和18型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 颈癌的发生有关。人类乳突病毒是一种分子较小(直径 55nm)的DNA病毒。已知的人类乳突病毒有一百多种基 因型,其中有三十余种会感染人类生殖器官的皮肤及黏膜, 造成各种疾病。尖锐湿疣不及时治疗的话对男性朋友的健 康会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很多人因对尖锐湿疣的症状不了 解而延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
非传染性皮肤病
• • • • • • • • • • • • • • • 白癜风 银屑病(牛皮癣) 湿疹 荨麻疹 皮炎 脱发 鱼鳞病 脂溢性皮炎 斑秃 酒糟鼻 接触性皮炎 痤疮 雀斑 青春痘 黄褐斑 毛囊炎
手足癣
• 手足癣是手癣和足癣的总称。 • 手癣是指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 足癣是指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 足癣是皮肤癣菌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成人, 全世界流行。在足癣发病中,缺乏皮脂腺和穿着 封闭性鞋子造成的湿润环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主 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 表皮癣菌、断发毛癣菌。足癣极少引起严重的疾 病或死亡,但可以作为细菌入侵的门户而引起细 菌性蜂窝织炎,趾间型足癣具有最高危险性,其 次甲癣,再次是足跖部足癣。
治疗:内服外洗药物
鱼鳞病
• 鱼鳞病是一种由角质细胞分化和表皮屏障 功能异常的皮肤疾病,在临床上以全身皮 肤鳞屑为特点。鱼鳞病根据发病原因分为 获得性鱼鳞病及遗传性鱼鳞病,其中以遗 传性鱼鳞病较为常见,其遗传模式多样,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和X染色体-连锁遗传方式。
鱼鳞病
儿童鱼鳞病
中医外科学
认识常见皮肤病
常见皮肤病总论
• 皮肤病的种类多达1000多种,但我们这里 主要讲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病,我把 皮肤病分为两个大类别,传染性皮肤病与 非传染性皮肤病。
传染性皮肤病
• • • • • • • • • 手足癣 灰指甲 扁平疣 淋病 梅毒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阴虱 非淋菌性尿道炎
神经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
虫咬皮炎
夏季
虫咬皮炎
脱发
• 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正常脱落的头 发都是处于退行期及休止期的毛发,由于 进入退行期与新进入生长期的毛发不断处 于动态平衡,故能维持正常数量的头发, 以上就是正常的生理性脱发。病理性脱发 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其原因很多。
脱发
鬼剃头
扁 平 疣
扁 平 疣
梅毒
•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 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绝大多数是 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一期梅 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潜伏梅毒。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中,列为 乙类防治管理的病种。
梅毒
梅 毒
( 舌 面 表 现 )
梅毒
梅 毒
( 手 上 表 现 )
尖 锐 湿 疣
外 阴 部 )
尖 锐 湿 疣
( 发 于
生殖器疱疹
• 生殖器疱疹是我国常见性传播病之一。由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所引起。单纯 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HSV-1和HSV-2。肉体 的痛苦加上精神的负担,往往使患者自尊 心受挫,使之不愿与异性交往,此时可用 中药皮肤老偏方治疗,否则影响夫妻感情 及和睦,久而久之甚至发生抑郁症。
足 癣
手 癣
灰指甲
• 灰指甲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灰指甲。是甲最常 患的疾患,占甲病的半数以上。指趾甲均 可发病,趾甲更易罹患。成人出现甲真菌 病的比例约为6-8%。
手 灰 指 甲
足 灰 指 甲
扁平疣
• 扁平疣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它的病原体和 寻常疣一样,是由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 的皮肤赘生物。表现为分散分布、质地柔 软、顶部光滑、粟粒至绿豆大、淡褐色或 高出皮肤表面的扁平状丘疹。
白癜风
•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 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是一种 获得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是一影 响美容的常见皮肤病,易诊断,治疗难。中医医 学称之为“白癜风”或“白驳风”。 • 白癜风是后天性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 白色斑片,使得局部皮肤呈白斑样。医学上通常 把这种病变叫色素脱失。 此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印度发病率最高,我国约有千万人发病,可以累 及所有种族,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别。
酒渣鼻
酒渣鼻
痤疮(青春痘)
• 痤疮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多 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粉刺、毛囊炎,通常 好发于面部、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 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 囊肿等为主要表现。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 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 症在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 素就是毛孔堵塞。
发于身体各个部位的白癜风
银屑病(牛皮癣)
• 银屑病(牛皮癣):银屑病又称牛皮癣,银屑病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属于多基因 遗传的疾病,可由多种激发因素,如创伤、感染、 药物等都可能在易感个体中诱发该病。典型的皮 肤表现是境界清楚的具有银白色鳞屑的红色斑块。 轻者可表现为几个银币大小的肘膝部位斑块,重 者也可以全身皮肤受累。其生理机制主要为表皮 增生分化的异常和免疫系统的激活。
生殖器疱疹(男)
生殖器疱疹
放大
阴虱
• 阴虱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长约1至3 毫米,无翼。因常见于阴部,故称阴虱。阴虱的 病原虫是耻阴虱。另外,由于阴虱身体扁平,远 看如同皮屑,细看则如同小螃蟹,故在英语中又 称蟹虱(Crab louse)。专家推荐使用虱 立 舒治 疗阴虱。主要见于阴部和肛门周围,偶见于大腿 和腹部的毛中,罕见于身体其他长毛的部位。和 其它虱子一样,阴虱以人类的血液为食物,因此 阴虱栖息的患处会不时感到奇痒。另外,阴虱亦 可能带有其他病菌,使患者产生感染。
板层状鱼鳞病
鱼鳞病重症
上下肢鱼鳞病
酒糟鼻
• 酒糟鼻又名玫瑰痤疮,中医别名赤鼻、酒 齄鼻,俗称红鼻子或红鼻头, 是一种发生 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皮肤炎症。早期表现为 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暗红色斑片,伴发 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出现鼻 赘。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目前大多数 学者认为毛囊虫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嗜酒、辛辣食物、高 温及寒冷刺激、消化、内分泌障等也可促 发本病。
痤 疮
痤 疮
黄褐斑
•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 种症状,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多而不能有效及时 排除,沉积于面部形成的。因黄褐斑对人体除不 美观外,无其他不适症状,所以,通常人们仅将 之视为一般的损容性皮肤病变。事实上,黄褐斑 的出现同身体内部状况息息相关,它的危害也是 多方面的。表现为脸面部的色素沉着斑,形状不 规则,对称分布,大小不定,颜色深浅不一。主 要分布在眼睛周围、面颊部、颧部口周处,影响 患者的容貌美,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阴 虱
职 阴用 虱药
非淋菌性尿道炎
• 非淋菌性尿道炎在临床上出现尿道炎的表现,但 较淋病为轻,尿道分泌物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 量较少,常需用手挤压尿道才能溢出。由于其潜 伏期1-3周、常在淋病治愈时出现,而又被称为 “淋病后尿道炎”。女性可有尿道炎,但症状不 明显,而有宫颈炎的表现。致病菌为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嗜血短杆菌、真菌、阴道毛滴虫、 尖锐湿疣及单纯疱疹病毒等。
发于上半身的湿疹
发于四肢的湿疹
荨麻疹
•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 原因所致的一种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 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 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中医称“瘾疹”,俗 称“风疹块”。
急性荨麻疹
丘疹型荨麻疹 色 素 性 荨 麻 疹
过敏性荨麻疹
皮炎
• 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 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 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湿疹 一词没有特殊的含义,而皮炎则有限定的 意义。若用皮炎代替湿疹作为诊断术语, 则指的是真皮、表皮联合反应,它可以是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这三者可以联合存 在。
湿疹
•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 性表皮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 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 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 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是一种容易复 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专用药如湿康,也是一种 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 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 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 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 作。
黄褐斑真烦人
毛囊炎
• 毛囊炎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 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 “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 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学根据 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 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 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 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 迁延难愈。

囊 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