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金属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2)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及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教学方法12复习巩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仪器药品试管、烧杯,镊子、铁制小刀、铝丝、 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情景】课件展示一枚戒指,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1. 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机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归纳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 实验试剂: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物理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 铁在空气中的锈蚀现象,引导学生认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铁丝燃烧的现象,分析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产物。
3. 金属与酸的反应:(1) 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气泡的产生,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产物。
(2) 不同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引导学生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4.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观察铁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的现象,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产物。
(2) 不同金属与同一种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观察反应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1) 引导学生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金属化学性质现象。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主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三、课时安排 1课时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结]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金属的日常生活用途,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讲解: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实验。
4. 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5. 总结: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6.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并写在实验报告上。
2.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能否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实验安排:检查实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3. 反思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调整讲解方式,提高讲解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金属回收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进行金属的探究性学习,如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制备方法等。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导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重点难点:
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学习过程:
1.金属铝有哪些化学性质?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离子反应的还要将其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铝与盐酸溶液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请分析以下四个反应有哪些共同规律(从化合价变化角度分析)?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Na + O2 == Na2O2
3Fe+4H23O4 + 4H2
4.
当堂检测:
1. 等物质的量的Mg、Al混合,取等质量的该化合物四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产生H2最多的是()
A.3mol/LHCl
B.4mol/LHNO3
C.8mol/LNaOH
D.18mol/LH2SO4
2. 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比()
A.1:1
B.2:3
C.3:2
D.1:6
3. 2.7g A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多少升?气体的质量为多少?。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1.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6.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和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够运用该表解释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4.注重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a.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其学习信心。
b.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设置拓展性问题和实验,激发其探究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5.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通过实验、习题和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涉及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以及金属腐蚀原因和防护措施的分析。
3.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例金属腐蚀的现象,并分析其腐蚀原因,提出至少两种可行的防护措施,撰写成小报告。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某一反应,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课堂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题包括:
1.判断题: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判断给出的说法是否正确。
2.填空题:补充完整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题: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优秀5篇)《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学习目标1、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3、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二、学习任务刷基础1.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金B.铜C.铁D.锌2.(2018湖南衡阳中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A.X>Y>ZB.Y>Z>XC.X>Z>YD.Z>X>Y3.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O3)2Zn(NO3)2+SnB.Sn+2HCl SnCl2+H2↑C.Sn+2AgNO3Sn(NO3)2+2AgD.Sn+MgSO4SnSO4+Mg4.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5.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B.X>Z>YC.Y>Z>XD.Z>Y>X拔高题★6.已知:2Fe(NO3)3+Cu2Fe(NO3)2+Cu(NO3)2。
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6.2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章金属6.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化学性质的初步探究【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首先来回忆一下,Mg、Fe、Zn、Cu这四种金属,是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如果可以,各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根据Mg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Zn、Fe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Cu很难与氧气反应,能得出金属活动性强弱:Mg>Zn、Fe>Cu【过渡】如何判断更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这就要利用金属的另一个化学性了。
【提问】金属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生】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来比较Mg、Zn、Fe、Cu的活动性。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活动性强弱:Mg>Zn>Fe>Cu【过渡】通过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但是,如果两种金属都是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例如Cu和Ag,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呢?【生】思考讨论【展示事例】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设计意图)结合历史事实,强化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突破难点。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演示实验】将预先准备好的“铁树”放进盛有硫酸铜的大烧杯里,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观察现象:“铁树”变成了“铜树”。
【追问】“铁树”为什么变成了“铜树”?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吗?【师】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引导】我们可以用铁和铜的化合物反应,可以得到铜。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3篇〕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响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响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响。
学时难点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拟有什么优良性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
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吗?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响?金属铁和镁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响,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响条件上比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外表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比照观察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响,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响,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响,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响〔但反响的剧烈程度不一样〕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响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响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用火烧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假设金属外表发黑那么原试样为黄铜,假设无变化,那么为真金。
1.比拟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响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
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响,且反响现象越剧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6.2.2金属活动性顺序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第 2 课时金属活动性序次课前自学准备明确课标要求课题金属活动性顺序课型新授课1. 经过实验判断金属的爽朗性程度。
知识与 2. 经过对金属活动性序次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的技术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序次讲解一些与平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经过实验研究和谈论交流,认识金属的活动性序次。
过程与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守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授课关信息。
方法目标3.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概括、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渐形成优异学习习惯和方法。
1. 经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比较实验,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实验感情、态度现象的习惯,建立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解析得出实验结论的意识。
2. “真假黄金饰物”的鉴别,使学生领悟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与价值观活中去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授课金属活动性序次。
重点授课 1. 对金属活动性序次的初步研究。
难点 2. 金属活动性序次的应用。
教具锌片、铁丝、铜丝、铝丝、 CuSO4溶液、 AgNO3溶液、 NaCl 溶液、 Al 2(SO4)3溶液、准备试管(若干)等。
课前自主学习1.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响: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时,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若铝丝拥有和铁钉相似的性质,则铝丝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 2 (SO4) 3+3Cu,以上反响的反响种类是置换反响。
2.金属活动性序次(1)规律:课前预习(2)在金属活动性序次里:①金属的地址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位于它后边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K、 Ca、 Na 除外)课堂授课显现课堂互动研究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响程度的因素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中除了变量不相同外,其他因素如所用酸的种类、浓度、体积及金属的形状等都要保持相同。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帮助学生认识金属的活泼性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
难点: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课件与教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化学性质示意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金属制品,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吗?”2. 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
(2)学生实验:铜丝在氧气中加热,氧化铜。
(3)小组讨论:总结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气。
(2)学生实验: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铝和铜。
(3)小组讨论:总结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4. 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1)实验演示: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亚铁和铜。
(2)学生实验: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硝酸铜和银。
(3)小组讨论:总结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氧气、酸、盐溶液的反应。
(2)拓展:探讨金属活泼性与反应规律之间的关系。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7. 板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燃烧、氧化与酸:置换、盐和氢气与盐溶液:置换、新盐和新金属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金属活泼性的理解仍有困难。
九年级化学下册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粤教版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在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仪器药品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铜片、铝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锅钳、砂纸、火柴。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章:金属的特性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如金属的颜色、光泽、导电性、导热性等。
2.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教学内容:1. 金属的物理性质:颜色、光泽、导电性、导热性等。
2.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金属样品,让学生描述金属的颜色、光泽等物理性质。
2. 进行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金属物理性质的描述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二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 学会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判断金属之间的反应性。
教学内容:1.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排列规律。
2. 进行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3.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理解。
2. 评估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反应性的能力。
第三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危害。
2. 学会金属的防护方法,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教学内容:1. 金属腐蚀的原因: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等。
2. 金属防护方法:涂层保护、阴极保护、合金防护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危害。
2. 进行金属腐蚀的实验,让学生观察腐蚀现象。
3. 引导学生了解金属防护的方法及其原理。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金属腐蚀原因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难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以及反应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铜丝、铝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2. 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物理性质。
2. 讲授新课:(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铜丝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氧化铜,铝丝在空气中氧化铝。
(2) 金属与酸的反应:铁丝与稀盐酸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丝与稀盐酸不反应,铝丝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铝和氢气。
(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亚铁和铜,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硫酸铝和铜。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现象。
5. 练习与巩固:出示练习题,检测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
2. 搜集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关资料,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八、课堂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实验操作、练习题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 介绍新型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十、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下一节课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3)学案粤教版【2019-2020学年度】
③Y与稀 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
A.Fe Cu AgB.Cu Hg AgC.Mg Zn FeD.Fe Ag Cu
2、下列对于化学的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错误的是()
A.沈卢用"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来描述古剑的制作,这里的剂钢指铁的合金。
B.《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其中水银指金属汞。
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
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有______出现
猜想二成立
10、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2.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金属活动 性:Y﹥X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3.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粤教版(含教学反思)
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6.2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空气》、《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和《生命之源——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节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完善。
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节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
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金属和酸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一、导入新课不法商贩用铜锌合金冒充黄金欺骗消费者,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拆穿他们的骗局吗?[学生回答用测密度(两者的密度不同)、硬度、测熔点(熔点不同)等等。
]这些方法都是一些物理方法,在现场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用一些化学方法来鉴别黄金的真伪。
学完本课,你就会用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
展示历史上金属利用发展史图片(教材P170图6-4)。
(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和利用铜及铜合金的国家。
我国人民从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会冶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直到一百多年前人类才开始使用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二、教学重点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三、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
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1)与氧气反应。
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2)
【学习目标】
1、知道置换反应的特点,并会判断置换反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课前预习】
三.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与一种反应,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的反应
叫置换反应。
2.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单换单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科学家将常见的金属按其活动性强弱排列如下:
K ( ) ( ) ( ) ()Zn () ( ) ( )H ( ) ( ) ( ) ( ) ()
金属活动性由()到()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从___至___看,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可以获得的信息:
(1)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
(2)()前面得金属是较( )的金属,可以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3)排在()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置换出来。
【自我检测】
1.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3NO2+H2O=2HNO3+NO
B.2KMnO4∆K2MnO4+MnO2+O2
C.C+H2O高温CO+H2
D.CO+Cu∆CO+H2
2.手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部安装的电池多为锂电池,锂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Li +MnO2=LiMnO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金属钛是航天、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需原料,生产金属钛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为TiCl4 + 2Mg
高温Ti+2MgCl2,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Al + 3O2 高温2Al2O3
B、Fe+2HCl===FeCl2+H2 ↑
C、CaCO3+2HCl====CaCl2+H2O+CO2↑
D、Fe2O3+3CO 高温2Fe+3CO2
5、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是()
A、铁
B、锌
C、银
D、汞
6、下列各组物质均能与盐酸反应并放出氢气的是()
A、Fe Cu Zn
B、Zn Fe Mg
C、Al Fe Hg
D、Cu Hg Ag
7、实验室用13g 锌粉和2g 铜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难点突破】
1.置换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目前你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下面对它们进行比较: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K ( ) ( ) ( ) ()Zn () ( ) ( )H ( ) ( ) ( ) ( ) ()
金属活动性由()到()
(1)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如:Na____Ca、Al___Fe、 Hg___Zn(填“<、=、>”)。
(2)()前面得金属可以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并且,位置越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越剧烈。
同样,我们也可以
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如右图,金属活动性顺
序有强到弱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排在()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这一性质与“氢”的位置_____(填“有”或“没有”)关系,如铜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但铜和银都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氢”的____面。
(4)由于钾、钙、钠三种金属活动性特别强,会与溶液中的水反应,故不会把他们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5)前面的金属只能与后面金属的溶液反应,如:铜不能与氯化银反应,因为氯化银是不溶于水的。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类型一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例1: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n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随堂练习】
一、基础过关
1、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锌、铁、铜、银、铂、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加入足量
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过滤,所得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
A、铜银
B、锌铁
C、铂铜
D、银金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铁和硫酸铜溶液
B、铜和稀盐酸
C、锌和硝酸银溶液
D、镁和稀硫酸
3、下列金属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是()
A.锌 B.银 C.铜 D.铅
4、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银和稀盐酸 B.铁和硫酸锌溶液
C.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 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5、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03)2=Zn(N0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03=Sn(NO3)2+2Ag
D.Sn+MgS04=SnS04+Mg
6、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的是()
A.银与稀盐酸 B.铜与硫酸锌溶液 C.铁与稀硫酸 D.锌与硫酸镁溶液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8、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钾能与硫酸锌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得到金属锌
B.金属铁与硫酸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比原溶液的质量增大
C.在常温下,铝比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金属铜与氯化银反应得到金属银
10、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
了广泛的热议。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
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③
二、同步培优
1、下列物质中,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是()
A、ZnCl2
B、CuSO4
C、FeCl3
D、Ag2SO4
2、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3、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Cl2 D.Cu(过量)、FeCl2、HCl
4、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
将2.8g铁粉投入4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反应后生成铜
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