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2019)

合集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2.31•【字号】沪府办规〔2023〕30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沪府办规〔2023〕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2月31日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速推进本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顺应新形势新任务,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原则(一)改革体制机制以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带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效,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早期发现、接续孵化、高质量成长的孵化转化机制。

(二)强化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的作用,秉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升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

(三)提升服务能级优化高校与大学科技园联动发展体系,形成高校科技创新、转化支撑和大学科技园首站承接、企业孵化之间的良好互动,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提升大学科技园全链条专业化服务能级。

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模板】

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模板】

XX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8〕8号)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见》(豫政〔2019〕4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规范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提升省大学科技园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参照《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9〕11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一定科研优势特色的高校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

第三条省科技厅会同省教育厅负责对省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局,国家高新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对本区域内省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

高校是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四条省大学科技园是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融通创新的重要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重要阵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

第五条省大学科技园要发挥创新资源集成功能,通过搭建高水平创新网络与平台,促进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教育、经济的融通创新和军民融合发展。

第六条省大学科技园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功能,通过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信息供需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和成熟化,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

第七条省大学科技园要发挥科技创业孵化功能,通过建设创业孵化载体,完善多元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举办多种形式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科技型创业群体。

第八条省大学科技园要发挥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功能,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科研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一批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后备力量。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06-2020年)》、年)》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和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推动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高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与定位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通道。

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开展创业实践,培育高层次的技术、经营和管理人才。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和增值服务的机构。

要大力提高创业辅导、技术平台等孵化条件和技术转移能力,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法律财税等专业服务能力,重点改善园区金融投资的环境与能力,拓展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服务渠道。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4.03•【文号】国科发区〔2019〕117号•【施行日期】2019.04.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区〔2019〕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组织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2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完成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教育部2019年4月3日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指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

第三条科技部会同教育部负责国家大学科技园宏观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科技厅(委、局)会同教育厅(委、局)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

高等学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定位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融通创新的重要平台、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阵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

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办法(试行)2020

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办法(试行)2020

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本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高质量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支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8〕300号)、《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国科火字〔2017〕120号)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9〕117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以下简称“载体”)是指为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平台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大众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主要包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大学科技园等。

第三条本市开展载体培育体系建设,根据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大学科技园等不同的发展方向、阶段、形态,构建起全市有梯度、有层次的载体培育、服务、管理体系。

通过培育不断提高载体的服务能力和孵化成效,形成主体多元、类型多样、业态丰富的发展格局,持续孵化新企业、催生新产业、形成新业态,推动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投资与孵化结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第四条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本市载体进行动态管理和业务指导,其中大学科技园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同负责管理、指导。

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对区内的载体进行具体服务和指导工作。

第二章载体培育标准第五条纳入本市载体培育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准:(一)在本市注册的独立法人,成立并实际运行超过1年。

(二)孵化场地集中,具有可自主支配的孵化场地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其中在孵企业使用面积(含公共服务面积)占75%以上。

(三)孵化器配备自有种子资金或合作的孵化资金规模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并有不少于3个资金使用案例。

新时代大学科技园如何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发挥作用

新时代大学科技园如何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发挥作用

新时代大学科技园如何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发挥作用作者:吴清薛海峰陈凯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30期摘要:科技创新成为新时代的使命,这使得“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变成了一件极为重要和迫切的事情。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平台条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很多契合之处,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创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创新创业资源平台的服务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作用How do University Science Parks Play a Role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Wu QingXue HaifengChen KaiYa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JiangsuYancheng224005Abstract: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in a new era.Since the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come the mission of the new era,and innovation is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urgent matter.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unction and platform conditions of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parks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University science parks can play a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ltural atmosphere,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 training system,and the serv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 platform.Keywords:New era;University Science park;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Role一、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要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文简称“双创”),随后国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自此“双创”在中国逐步发展,成为热潮。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4.03.29•【字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科技局、教育局,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科技、教育主管部门,各国家高新区,各有关单位: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孵化生态,根据《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豫科〔2019〕137号)规定,决定组织开展2024年度河南省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对象河南省内的大学科技园。

二、申报材料申报认定大学科技园的单位,请按照附件1要求准备相关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纸质材料和电子版,纸质材料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复)印,书籍式装订,一式2份(封面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电子版要求与纸质材料内容一致。

三、申报流程(一)材料提交。

省管高校申报材料分别直接报送省科技厅、教育厅,地方管理高校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报送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审核把关后,再分别报送省科技厅、教育厅。

(二)审核推荐。

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和省教育厅对拟推荐的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应进行审核并公示。

经公示无异议后,汇总形成申报汇总表,并出具推荐函,将纸质版和电子版材料在规定的日期前报送至科技厅。

四、有关要求(一)各推荐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及时申报,并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审核推荐和报送工作。

(二)各申报单位要恪守科研诚信要求,确保所提供的申报材料真实有效,有弄虚作假等科研不端行为的,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列入失信单位名单。

(三)请各归口主管部门于5月20日前将相关申报材料、申报汇总表和推荐函报送省科技厅,逾期不予受理。

五、联系方式河南省科技厅科技企业处联系人:李东永牛珂珂联系电话:*************、86561697电子信箱:*****************邮寄地址:郑州市花园路27号河南科技信息大厦2212房间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处联系人:杨媛媛联系电话:*************电子信箱:*************.cn邮寄地址:郑州市正光路11号D816房间附件:1.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申报书2. 2024年度申报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推荐表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教育厅2024年3月29日。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3.29•【文号】国科发区〔2019〕116号•【施行日期】2019.03.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区〔2019〕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教育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科技部教育部2019年3月29日附件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我国大学科技园从1991年起步探索,经过20多年建设发展,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的试验基地、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校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平台,是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新一轮有序发展,对于促进高校资源集成与开放、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对于提升创业科技内涵,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引领意义;对于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进教育和科技深度融通,具有示范意义;对于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技术、人才、资本和信息等创新要素,集成各类科技服务资源协同发展,营造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具有标杆意义。

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1.06•【文号】国科办区〔2019〕85号•【施行日期】2019.11.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的通知国科办区〔2019〕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根据《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9〕117号,以下简称《办法》),经研究,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决定组织开展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地方科技厅(委、局)会同教育厅(委、局)按照本通知有关要求,组织辖区内的相关大学进行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并进行初步审查、择优推荐。

二、申报要求1. 采取纸质申请文件申报方式。

请于2019年12月20日前,将推荐函(加盖省级科技和教育主管部门公章)和申报材料(一式五份,另附电子版光盘)报送科技部火炬中心。

2. 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办法》中规定的认定条件,并提供以下材料。

(1)基本信息表(见附件1)(2)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案(提纲见附件2)(3)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3)三、联系方式1. 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吕鸿燕、胡也电话:************、588842772. 教育部科技司:张洪、刘法磊电话:************、660967333. 科技部火炬中心:刘祯、徐示波电话:************、88656202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邮编:100045附件:1. 基本信息表2.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案提纲3. 相关证明材料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11月6日。

国策

国策

国策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对养老服务业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倾斜力度,到2022年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2019年6月底前,各省级人民政府公布本行政区域现行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养老服务供需信息或投资指南。

推进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4月15日,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界定了党组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党组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党组的设立,应当由党中央或者本级地方党委审批,有关管委会的工作部门设立党组,由本级党委授权管委会党工委审批。

党组必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本单位党的建设的领导。

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4月15日,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提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动态管理和分类评价,每三年开展一次评价,评价主要围绕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评价结果将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对于发展成效突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予以表彰,对于考核评价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4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落实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开展经营权入股、抵押。

重点推进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区、湿地、大江大河重要生态空间确权登记工作。

推进“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4月13日,自然资源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全国不动产登记机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通过互设不动产抵押登记和抵押贷款便民服务点等方式,方便企业和群众同步签订合同、办理贷款审批、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享受“一站式”服务。

科学技术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760号(科学技术156号)提案答复的函

科学技术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760号(科学技术156号)提案答复的函

科学技术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760号(科学技术156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7.29•【文号】国科提案资〔2019〕第23号•【施行日期】2019.07.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经费与财务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760号(科学技术156号)提案答复的函国科提案资〔2019〕第23号您提出的《关于优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的提案》收悉。

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改进经费预算,充分尊重智力成本贡献您的建议十分中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促进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向纵深推进,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以下简称国发25号文),提出了简化预算编制、合并财务与技术验收、开展“绿色通道”试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科研资金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稳步推进。

这些改革举措已在2019年相关工作中启动实施。

一是进一步简化预算编制。

国发25号文提出开展简化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试点,科技部、财政部于2019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45号,以下简称45号文),进一步简化预算测算说明和编报表格,明确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预算低于10%的,无需提供测算依据,超过10%的,按照类别提供必要的测算依据,但无需对每次会议、差旅做单独的测算和说明。

二是进一步扩大承担单位预算调剂权限。

45号文明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实施直接费用分类总额控制,采用两大类别的预算调剂和管理,将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四个科目归为一类管理,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四个科目归为一类管理。

同一类预算额度内,承担单位可酌情授权给课题负责人自行调剂使用,跨类别调剂应履行承担单位内部审批程序。

从外部嵌入到开放融合: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嬗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解析视角

从外部嵌入到开放融合: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嬗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解析视角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 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路径研究 (2021RZB04014)㊂作者简介:李先涛(1981-),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技政策,公共治理网络,法治政府;鲍芳修(1978-),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地方治理,法治行政,政策分析㊂从外部嵌入到开放融合: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嬗变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解析视角李先涛㊀鲍芳修(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353)摘㊀要: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㊂各地市将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当地发展规划,并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探索,加快打造开放式大学科技园㊂然而,目前省内许多大学科技园仍处于外部嵌入状态,缺少与地方社会和区域市场的深度融合㊂这种相对封闭的嵌入式发展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科技园的持续创新能力㊂鉴于此,本文运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大学科技园外部性嵌入的内涵㊁表征与成因,在聚焦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开放与融合的建设路向,通过多元协同㊁市场主导㊁跨域融合和全面开放来践行 四个开放 原则㊂关键词:外部嵌入;开放融合;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F27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4.0241㊀问题的提出作为工业强省和农业大省,山东省近年来在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成果显著㊂2021年12月末,山东省启动了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㊂滨州山东省大学科技园㊁日照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和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山东省大学科技园被纳入首批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建设范围㊂2022年,青岛㊁临沂㊁济南㊁潍坊和聊城陆续获批山东省开放式大学科技园建设资格㊂截至2022年12月末,山东省已建成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18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含8个试点建设的开放式大学科技园)㊂根据2022年7月14日起施行的‘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鲁科字 2022 62号),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应按照 产业+学科 模式进行建设,坚持 主体开放㊁模式开放㊁合作开放㊁平台开放 原则㊂与原‘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鲁科字 2017 203号)相比,新的管理办法更加注重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的开放性和融合性㊂在现实中,山东省许多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仍处于外部嵌入状态㊂其主要表现为整个园区对外缺少与地方和区域层面的互动,未能完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体系,内部仍存在协同创新的梗阻㊂这显然与 四个开放 原则相悖㊂鉴于此,本文以上述问题为逻辑起点,运用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和探索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路径㊂2㊀外部嵌入: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初创阶段的建设形态与欧美国家大学科技园相比,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㊂1990年,东北大学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和区域产业布局创建了我国首个大学科技园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140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㊂此外,各省级政区还建有若干省级大学科技园㊂自2001年东方海洋大学科技园启动建设以来,山东省已陆续设立了23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㊂从审批数量来看,2019年至2022年是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高峰时期㊂在此期间,共有14家大学科技园通过建设审批㊂从2022年开始,山东省在新的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了开放式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理念㊂从省内地区分布来看,有11家大学科技园集中在济南市(4家)㊁青岛市(4家)和烟台市(3家)㊂除了德州㊁菏泽和枣庄外,其他地市都至少拥有1家大学科技园(参见表1)㊂山东省内大学科技园虽然分布广,但并不均衡㊂从管理体制来看,省内大学科技园主要以政府主导和大学主导为主,企业主导的大学科技园数量较少㊂从建设形态而言,山东省内大学科技园普遍在初创阶段(甚至是成长阶段)采用了 外部嵌入 模式,即在产业功能区内植入一个地域边界清晰的物理空间载体㊂本文用 外部嵌入 描述大学科技园与区域产业主体㊁研发主体和政策主体等之间的共生关系演化形态㊂其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国内大学科技园并非市场内部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政策驱动的产物,主要由外部力量催化而成;二是大学科技园目前只注重园区内部的形式化建构,缺少与地方和区域层面的深度合作㊂首先,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是各级政府政策驱动的结果,科技探索和市场需求只是辅助性的推动力量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顶层政策设计者们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性,于是开始引入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理念,掀起了国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浪潮㊂鉴于我国政治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政府和大学通常选择在产业功能区内部选址和建设大学科技园,然后再采取定向政策供给的方式推动其快速发展㊂其次, 外部嵌入 还表现在科技园区与周边区域产业主体㊁研发机构和社区治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方面㊂如果说在初创阶段采用外部嵌入模式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在进入成长阶段后大学科技园理应转向开放融合,打破科技园区的地域边界,全面融入社会和市场,充分释放创新动能㊂然而,目前山东省内部分大学科技园仍处于 单兵作战 状态,缺少与地方社会和区域市场的深度融合㊂无论是主动排斥还是被动边缘化,这种相对封闭的外部嵌入模式都只是大学科技园初始阶段的现实选择,在进入成长阶段后必须及时转向开放融合式发展㊂如果科技园区长期处于外部嵌入状态,必将大大弱化大学科技园的持续创新能力㊂表1㊀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统计表序号年份园区名称园区等级运行机制所在城市12001东方海洋大学科技园省级企业主导烟台22002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主导济南32002烟台三校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主导烟台42005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主导东营52010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主导青岛62012山东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大学主导青岛72014青岛科大都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混合模式青岛82015济南齐鲁大学科技园省级政府主导济南92018山东特检泰山大学科技园省级企业主导泰安102019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主导淄博112019哈工大(威海)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主导威海122019济南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主导济南132019荣昌生物医药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主导烟台142019日照大学科技园省级政府主导日照152020济宁新城大学科技园省级政府主导济宁162021滨州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滨州172021日照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日照182021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东营192022青岛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青岛202022临沂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临沂212022济南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济南222022潍坊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潍坊232022聊城开放式大学科技园(试点)省级政府主导聊城3㊀创新生态系统视域下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共生关系的治理共同体,是各子系统在协同机制基础上构建起的相互依赖和共生演进的网络体系㊂张贵等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多维度的主体行为集合㊂从涵盖层次而言,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企业㊁产业㊁区域和国家这4个层次㊂其中,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属于微观层面,产业和区域创新系统属于中观层面,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属于宏观层面,是前述3种创新生态系统的高度集成㊂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石㊂从构成要素而言,创新生态系统由创新主体㊁创新方式㊁创新条件和创新环境组成,是企业聚集和政策体系的运行集合㊂需要指出的是,政策支持是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的催化剂㊂任何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从来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在前进过程中离不开政府政策扶持,譬如税收政策㊁人才政策和土地政策等㊂从创新动力转换的角度而言,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是渐进式的,基本上是沿着 创新源 创新个体 创新组织 创新种群 创新群落 创新生态系统 的螺旋上升路径来展开㊂当然,这里仅给出了一般的渐进式解析路径,并不否定特定条件下突变式创新形态的存在㊂只是这种创新形态在实践当中很少找到相近案例㊂从运行机制而言,创新生态系统应是开放与共享㊁竞合与共生㊁催化与涌现㊁学习与反哺以及扩散与捕获5种运行机制㊂由此可见,创新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开放融合的共同体,正是其内部多元主体之间的开放协作㊁融合发展㊁竞争与合作推动着创新思维㊁创新理念㊁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出现㊂从学理层面而言,大学科技园就是一个高密度的创新生态系统㊂根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大学科技园覆盖了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生态子系统和中观层面的产业创新生态子系统和区域创新生态子系统㊂尤其是当科技园区的空间规模扩张和创新扩散能力不断增强时,大学科技园的创新驱动能力就能够辐射周边产业链条和区域经济体系㊂从构成要素来看,大学科技园都是由政府㊁高校和企业联合组建而成,许多知识产权㊁融资服务㊁法律咨询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机构也都参与其中,是一个多元主体协同共生的创新网络空间㊂无论是政府主导的大学科技园还是大学或企业主导的大学科技园,它们都对政策环境㊁社会条件和人才资源等限制性变量极其敏感㊂从创新动力转换视角来看,大学科技园建设主体根据预先设置的遴选标准将那些具备创新潜力的小微企业㊁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引入到园区内部,通过定向的政策供给为其创造更加优越的创新环境,实现从创新个体到创新组织的跨越㊂此后,这些创新组织将陆续进入市场竞争空间,完成更高形态的创新演化㊂从运行机制而言,大学科技园存在着有形的空间治理边界,其对内和对外的运行机制都是开放与融合㊁竞争与合作㊁学习与反哺㊁扩散与捕获㊂4㊀开放融合: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成长阶段的建设路向开放与融合是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成长阶段必然的建设路向㊂根据‘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鲁科字 2022 62号)第二条,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定位是开放式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㊂在具体4个维度的开放体系中,主体开放强调的是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模式开放聚焦的是创新性的建设与运营机制,合作开放关注的是跨域融合,平台开放注重的是各类平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㊂这与‘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国科发区2019 117号)的定位表述是一致的㊂后者将大学科技园界定为 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促进科技㊁教育㊁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 ㊂根据上述两个规范性政策文件来看,大学科技园是创新驱动的空间载体,开放与融合是其发展的内在特征㊂开放与融合也是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成长阶段应然的建设路向㊂山东省各地市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㊂作为大学科技园的关键资源,教育㊁科技㊁人才和资金等主要集中在济南㊁青岛和烟台这三个省内核心城市㊂这也能够解释为何近半数的大学科技园都聚集在上述区域中心城市㊂作为省内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们开放融合的经济市场㊁公共参与的政治氛围㊁多元包容的社会文化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众多高质量资源㊂它们进一步推动了其大学科技园的持续快速发展㊂相比较而言,山东省内其他地市则不具备这样的资源禀赋优势㊂尤其是像德州㊁菏泽和枣庄这类在高等教育㊁科技研发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的地级市,其大学科技园建设必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在起步阶段采用外部硬性嵌入的方式完成基础性的空间结构体系建设,如园区规划㊁硬件设施建设以及制度供给等㊂这些地市的大学科技园建设主体还必须积极引入社会外部资源,打破科技园区的物理空间界限,使大学科技园真正以开放的形式完全融入区域市场,从而获得持续性的创新资源支持㊂从省内五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参见表1)发展历程来看,虽然它们在起步阶段都是以外部硬性嵌入的方式实现了空间存在,对政府的政策支持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路径依赖,但其在成长阶段普遍转向了市场导向,以开放与融合的发展定位融入产业和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及时回应市场需求,充分释放其创新潜能㊂5㊀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路径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应坚持开放与融合的价值导向,积极落实 四个开放 原则,在主体开放方面,坚持多元主体协同;在模式开放方面,坚持市场化导向;在合作开放方面,坚持跨域融合;在平台开放方面,坚持全面开放㊂5.1㊀主体开放:从三元共振到多元协同主体开放是大学科技园打造多元协同优势的基础㊂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应坚持多元主体协同的建设路径㊂从 官㊁产㊁学 三元共振到 官㊁产㊁学㊁孵㊁金 五元驱动,大学科技园参与主体日趋多元,但其属地化㊁细分化的条块管理却限制了多元主体间的协同效应㊂对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而言,其在成长阶段必须要勇于打破属地化和细分化的管理模式,采用府际合作的方式拓展政策资源㊁市场资源和高教资源等,进而实现主体扩容㊂从政府角度而言,那些暂不具备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地级市可以通过横向政府间合作的形式参与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在日常管理与绩效考核等方面可以采取协商的路径来解决共建㊁共治和共享的技术性问题㊂从企业和大学角度而言,其主体选择必须坚持 产业+学科 的原则,突破地域性的限制㊂大学科技园要将高质量的初创企业和具备卓越研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引入到园区内部㊂它们既要能够服务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潜力㊂在配套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大学科技园需要引入更多专业化的法律咨询㊁财税服务㊁知识产权服务以及投融资机构等社会主体㊂目前,投融资匮乏是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普遍面临的难题㊂绝大多数科技园区都非常依赖各类政策性资金,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㊂因此,对于开放式大学科技园管理主体而言,全力引进包括私募股权投资㊁风险投资基金和其他民间融资主体是其未来重要工作之一㊂5.2㊀模式开放:从行政依附到市场主导模式开放是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动力㊂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应坚持市场主导的建设路径㊂与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大学科技园相比,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色彩㊂政府基于国家整体创新发展战略的考量,采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集体行动逻辑为大学科技园持续注入大量的财政㊁金融㊁人才和土地等资源,使其能够迅速完成科技园区物理空间的建设与规划㊂同时,大学科技园也逐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行政路径依赖,尤其是在政策资源供给方面㊂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同样存在行政路径依赖问题㊂例如,许多科技园区运营主体将自身定义为政府下设的职能部门或高校的附属企业㊂这种角色定位的偏差折射出深层次的问题,即大学科技园对于政府和高校主体的过度依赖极大地弱化了其市场竞争能力,使其陷入了创新惰性的困境㊂作为科技探索与市场需求的产物,大学科技园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㊂一方面,其创新性技术㊁产品和服务必须要借助于市场完成转移和转化,从而兑现其商业价值,释放其创新潜能;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必须依托市场完成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承载转化科技成果㊁孵化科技型企业㊁培养创新人才㊁促进融通创新㊁培育发展新动能等功能㊂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必须坚持明确的市场导向,持续探索新的建设与管理运营模式,构建开放的创新产业生态㊂5.3㊀合作开放:从区域整合到跨域融合合作开放是大学科技园实现跨域融合的关键㊂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应坚持跨域融合的建设路径㊂首先,高校是大学科技园的 学术发动机 ,是国家智力资源的主要汇集地,也是大学科技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㊂从目前来看,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资源分布并不均衡㊂其中,优质的高教资源和科技研发资源又主要集中在济南和青岛这两座城市㊂因此,对于省内其他地级市而言,政府不仅需要充分挖掘辖区内高教资源的创新创业潜力,更要敢于打破市域㊁省域甚至国家间的地理边界,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引入顶尖的科技研发人才,弥补其研发人才资源的短板㊂其次,这种跨域融合必须建立在有效参与和明确产出的导向基础上㊂囿于物理空间距离等原因,部分研发主体参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积极性不高㊂对此,省内大学科技园的运营主体可以试点建设离岸加速器和离岸孵化器,在园区外部打造 双创 飞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中来㊂总之,开放式大学科技园的跨域融合既要能 引进来 ,又要能 走出去 ,真正与合作高校建立起紧密的研发共同体,为科技园区创新生态体系持续注入新的动力㊂5.4㊀平台开放:从对内服务到全面开放平台开放是大学科技园全面开放的保障㊂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应坚持平台全面开放的发展路径㊂根据‘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鲁科字 2022 62号)第五条,申请建设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应建设与产业相关度高的中试基地或工程化创新平台㊁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训基地以及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等㊂从目前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实践来看,这些创新服务平台都只是面向园区内部的众创空间㊁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初创企业开放,为其提供试验设备㊁场地㊁资金和专业咨询等服务㊂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资源集成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㊁科技创业孵化㊁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促进开放协同发展功能,园区运营主体可以在满足现有服务需求基础上将这些创新创业平台向合作高校㊁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等全面开放㊂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现有各类平台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深化与研发主体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集聚并激发各类创新要素活力,推动大学科技园融入产业和区域创新生态体系㊂6㊀研究结论大学科技园本质上就是一个多元主体驱动的创新生态体系,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和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㊂作为创新创业载体,它有着明确的物理空间边界,其持续的创新能力输出源自与地方社会和区域市场的深度融合,而非固步自封式的伪创新㊂因此,大学科技园创新动能的生成与释放必须着眼于开放与融合的价值理性,坚持多元主体参与,积极引入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坚持市场导向,及时回应市场创新需求;坚持跨域融合,突破地理边界的限制,构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校研发共同体;坚持全面开放,推动科技园区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融合,实现各类平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㊂与国外大学科技园相比,我国大学科技园在起步建设阶段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色彩㊂在此阶段,大学科技园通常是处于外部硬性嵌入的状态,与地方社会和区域市场的互动频度较低,政府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㊂这也是国内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阶段的普遍特征㊂尤其是那些资源禀赋条件较差的地级市,其大学科技园建设必须要依靠地方政府持续性的资源输入来完成其物理空间的规划与设计㊂随着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大学科技园在成长阶段必须由外部嵌入转向开放融合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地方产业格局,深化与区域经济㊁科技和服务主体的合作,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㊂山东省大学科技园未来应积极推进主体开放㊁模式开放㊁合作开放和平台开放,真正以开放和融合的价值导向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充分释放其创新动能㊂参考文献[1]张贵,温科,宋新平,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1㊁2㊁109.[2]沈能.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共生与演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9.[3]高旻昱,曾刚.大学科技园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9,(Z1):119-121.[4]曹有光.对当下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5,(06):57-59.[5]吴江,费佳丽,王倩茹,等.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变迁的演进逻辑与动力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5): 29-35.[6]韩春民.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19.。

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探索——以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探索——以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Vol.32No.4 December2020第32卷第4期2020年12月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探索以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赵岚(上海复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00433)摘要大学是创新策源力的重要源头,大学科技园是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典型代表案例,总结了以人为本、技术转化优先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新模式: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创新创业的参与者,增强生态创新创业浓度,强化服务团队支撑力度;另一方面,坚持技术转化优先,以技术为核心,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高度,推进产业集聚创新高度%复旦科技园日益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参考范本%关键词创新创业;招才引智;技术转移;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园;创业服务中图分类号:F127;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524(2020)04-0031-04党的十九大报告/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刻I 着。

全球新一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

大学是创新策源力的重要源头,大学科技园是技成果、创新驱展的重要载体。

面向“十四五”,要进一步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性和创造性,深入实施创新驱展战略。

从国家科技部、教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意见、管理办法,到布关于推进大学科技园高展的意见,都对大学科技园高、更明确的要求。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称“复旦科技园”)按照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和杨浦区“双创”示要求,努力打造一流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国家大学科技园,探索岀一条“以人为本,技术转先”的大学科技园高展之路,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

1旦大学科技园创建于2000年,是国家科技部、孝2001年联合的首批22个国家大学技园之一。

关于大学科技园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

关于大学科技园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

Vol 37 NO 6 JournalofPanzhihuaUniversity Nov 2020·教育与教学研究·关于大学科技园几个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熊礼贵(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摘要]发展大学科技园,对于推动科技、教育、经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已进入新一轮有序发展阶段。

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高校如何创新发展大学科技园,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大学科技园的本质、地位与功能和国家发展大学科技园的最新指导意见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研究,揭示了发展大学科技园的基本经验、基本观点、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为高校开展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以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学科技园;智力资源;高校资源集成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63(2020)06-0105-06DOI:10 13773/j cnki 51-1637/z 2020 06 017我国大学科技园已经入新一轮有序发展阶段。

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高校如何创新发展大学科技园,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大学科技园的本质、地位与功能、发展大学科技园的重要意义和国家发展大学科技园的最新指导意见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这些问题,对于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史阶段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

截至2014年,国家已认定十批、共1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目前正在开展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认定工作。

除国家大学科技园外,全国还有百余所省级大学科技园。

(一)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1 起步探索阶段(1990-2001):自发建设与试点探索自1990年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成立时起,至2001年国家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时止,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起步探索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20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教育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组织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28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完成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教育部
2019年4月3日
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激发高校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指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将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

第三条科技部会同教育部负责国家大学科技园宏观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科技厅(委、局)会同教育厅(委、局)负责对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和指导。

高等学校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依托单位。

第二章功能定位
第四条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融通创新的重要平台、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阵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

第五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发挥创新资源集成功能,通过搭建高水平创新网络与平台,促进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教育、经济的融通创新和军民融合发展。

第六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功能,通过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信息供需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和成熟化,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

第七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发挥科技创业孵化功能,通过建设创业孵化载体,完善多元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科技型创业群体。

第八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发挥创新人才培养功能,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科研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后备力量,引领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

第九条国家大学科技园要发挥促进开放协同发展功能,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等的交流合作,整合创新资源,服务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第三章认定条件
第十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认定管理。

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条件:
1. 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大学为依托,具有完整的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明确。

2.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际运营时间在2年以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职业化服务团队,经过创业服务相关培训或具有创业、投融资、企业管理等经验的服务人员数量占总人员数量的80%以上。

3. 具有边界清晰、布局相对集中、法律关系明确、总面积不低于15000平方米的可自主支配场地;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应占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的60%以上;建有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

4. 园内在孵企业达50家以上,其中30%以上的在孵企业拥有自主发明专利;大学科技园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和人才等方面与依托高校有实质性联系。

5. 能够整合高校和社会化服务资源,依托高校向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提供研发中试、检验检测、信息数据、专业咨询和培训等资源和服务,具有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和科技中介等功能或与相关机构建有实质性合作关系。

6. 园内有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入驻,或与相关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至少有3个以上投资服务案例。

7. 具有专业化的创业导师队伍,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构建、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辅导和培训。

8. 建有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能够提供场地、资金和服务等支持。

9. 举办多元化的活动,每年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和大学生创业实训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10. 纳入大学和地方发展规划,已建立与地方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11. 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科技园,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十一条在孵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1. 在孵企业领域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企业注册地及主要研发办公场所必须在大学科技园内。

2. 申请进入大学科技园的企业,需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3. 企业在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时间不超过4年。

4. 单一在孵企业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从事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特殊领域的单一在孵企业,不大于3000平方米。

5. 企业研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

第四章认定程序
第十二条科技部会同教育部适时组织开展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和认定工作。

第十三条拟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须满足第三章的认定条件,并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包括: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方案;
(三)依托单位对大学科技园支持政策和制度文件;
(四)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各地方省科技厅(委、局)会同教育厅(委、局)负责本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初审工作,择优向科技部和教育部推荐。

第十五条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进行评审认定,并公布认定结果。

第五章运行管理
第十六条获得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在每年4月底前向科技部和教育部报送年度总结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

科技部会
同教育部编制国家大学科技园年度报告。

第十七条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动态管理和分类评价:
(一)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或组织专家对国家大学科技园每三年开展一次评价;
(二)科技部会同教育部负责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考核专家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遴选。

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专家库和机构库,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和管理提供支持;
(三)科技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制定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主要围绕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以及高校、地方政府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政策支持等方面;
(四)评价结果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对于发展成效突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予以表彰,对于考核评价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或取消资格,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机制。

第十八条各地方省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及大学科技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将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纳入当地科技和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

第十九条依托高校应把国家大学科技园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向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各种资源,给予相应支持。

第二十条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的协调促进作用,组织大学科技园座谈交流,面向大学科技园以及创业企业、服务机构、高校师生等提供多元培训,总结推广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典型经验,不断提升大学科技园影响力。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科技部会同教育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生效,原《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28号)同时废止。

(本资料非正式文件,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