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东部,形成湿润海洋土壤地带谱,由南而北依次 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 暗棕壤—漂灰土
2、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以及山脉,地势的影响,造成温 度和降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同一纬度 带内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随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变 化,土壤性质和土壤类型从东往西,从沿海到内陆地也随 经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称为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是指低洼积水地区土体发生的还原过程。
(十)、潴育化过程
是指土体处于季节性积水条件下,在土体中交替发生 的氧化还原过程。
(十一)、白浆化过程
是指在还原条件下,土壤亚表层中 铁、锰的还原淋失和粘粒的机械淋溶相 结合,使土体中出现一个粉沙量高,Fe、 Mn缺乏的白色淋溶层的过程。
白浆化过程的实质是潴育淋溶过程。
3、地质大、小循环的关系
二者共同构成土壤发生的基础,没有 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没 有生物小循环,土壤难以形成。两种循 环过程相互渗透,不可分割,同时同地 进行,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
三、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
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 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 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 以及母质层次。
(六)、碱化过程 是指土壤胶体中有较多的交换性Na+离子,使土壤呈
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 (七)、富铝化过程
是指土壤形成中土体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八)、灰化过程
是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湿润 条件下,土壤中的SiO2残留、 R2O3与 腐殖质(有机酸)螯合后淋溶淀积的过 程。
(九)、潜育化过程
(二)、腐殖化过程
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是在土体表 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三)、粘化过程
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粒在土 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四)、钙化过程 是指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淀积的
过程,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五)、盐渍化过程
是指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下水 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表土层累积的过程。
五、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讲过)
土壤是在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 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 下形成的。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日益深刻和广泛。
六 、主要成土过程
(一)、原始成土过程
从岩石出露地表着生微生物和低等 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 壤过程,称为原始成土过程。
在我国西部形成干旱内陆性土壤地带谱,由东向西分布 着:黑土—灰褐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
(二)、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称为垂直地 带性。
(三)、土壤的区域性分布
是指土壤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基础上, 在中小地形上,土壤因为要受局部地形、母质、水文、地 质、人生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土壤类型的分布在局部范 围类产生了差异称土壤的区域性分布或土壤隐域性分布。
二、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1、地质大循环 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物理、化
学风化,形成细小的颗粒,同时有一部 分元素溶于水,这些岩石矿物的风化物随流水进人海洋, 在海洋中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重新形成各种沉积岩,这 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地质大循环。
2、生物小循环
土壤中的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选择吸收各种矿质养分, 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当生物体死去之后,生物残体 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各种养分又重新释放出来,供给 土壤生物循环利用,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之为生物小循 环。
四、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土壤的发生学层次简称土 壤发生层或土层。是指土壤形 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 (或土体构造层次)。
1、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层次
自 然 淋溶层
土
A
壤层
的 次 淀积层 发 生 母质层
学 母岩层
A00 A A1
A2 B Fra Baidu bibliotek R
2、农业土壤中的发生学层次
(1)耕作层(A) (2)犁底层(B) (3)心土层(W) (4)底土层(C)
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采用美国马伯特制 订的的土壤分类;
5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苏联的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
1958年-1960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时,总结农民 群众鉴别土壤农业性状的经验,提出了第一个农业 土壤分类系统。
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了《全国土壤分类暂行草 案》。
(二)、土壤分类系统
(十二)、熟化过程
指人类定向培育土壤肥力的过程。
熟化过程可分为旱耕熟化过程与水耕熟化过程
七、 土壤的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
平地带性。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受水热条件的控制。
1、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由南到北有规律的变 化,从而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土 壤类型也按纬度方向由南到北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土壤纬 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八、土壤分类系统与土壤系统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土壤分类就是根据各种土壤之间成土条件、成土 过程、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内在联系,通过科学的归 纳和划分,把自然界的土壤进行系统排列,建立土 壤分类系统,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利用、改良、 保护现有的土壤资源。
(二)、土壤分类系统
以土壤发生学为指导,土壤属性为依据的一种 土壤分类系统。
1987年12月在太原召开土壤分类会议拟订出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经过修改,于1992年定稿, 确立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1个亚 类的高级分类单元;基层分类单元为土属、土种和 变种,而以土种为基本单元。
(三)土壤系统分类(Soil Taxonomy)
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谱系式的定量土壤分类。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和分布
一、土壤形成学说主要内容
(1)土壤的本质是土壤肥力,土壤的形成发育过程 也就是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过程,土壤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统一。
(2)土壤肥力的变化决定于大小循环的强弱对比, 这种对比关系决定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五大 自然成土因素,其中生物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