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word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范本(doc 42页)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重庆市规划局二○一○年十二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2010-1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
本市城市规划区外国有用地上实施建设的,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亦应符合本规定。
经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传统风貌街区保护范围等特定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按照本规定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执行。
临时建设、城镇房屋解危改造等建设项目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规划编制与技术规定的关系)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的编制涉及建设项目规划管理内容的,应符合本规定。
第四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在本市规划区内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采用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并应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五条(用地分类)本市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各类城市用地的规划指标应符合附表的规定。
第六条(用地兼容)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一)非居住用地不得用作居住功能;(二)居住用地兼容其它性质用地的,其居住建筑面积不得大于地上建筑面积的80%;(三)公共设施用地兼容居住用地的,其公共设施建筑面积不得小于地上建筑面积的50%;(四)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兼容的,排在首位的为主要用地性质,其后的为兼容性质。
第七条(零星用地)零星用地是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含居住用地与其他用地兼容),或小于2000平方米的非居住用地,或用地形状不规则、与城市道路不相连等原因不具备单独建设条件的用地。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R);(二)公共设施用地(C);(三)工业用地(M);(四)仓储用地(W);(五)对外交通用地(T);(六)道路广场用地(S);(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八)绿地(G):(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第六条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执行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的规定,但不得大于《表二》中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第十条建设用地红线图是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附图。
建设用地红线图必须在1:500现状地形图上绘制,图上必须根据需要绘出规划用地范围线、拆迁范围线、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绿化、水系、文物、市政设施保护范围线,并用坐标限定。
(完整word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word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03.01目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建设用地 (3)第三章建筑间距 (9)第四章建筑退让 (14)第五章空间形态 (18)第六章公共空间 (23)第七章市政及管线 (27)第八章特别规定 (44)第九章附则 (48)附录1名词解释 (50)附录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附录3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 (63)附表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6)附表2 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附表3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附表4 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 (69)附表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69)附表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0)附表4—3 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附表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72)附图1 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附图2 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附图3 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 (75)附图4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附图5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 (77)附图6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 (78)附图7 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 (79)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318 号《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17 年12 月13 日市人民政府第191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 年3 月1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唐良智2018 年1 月23 日―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统称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外实施建设的,其有关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规划总平面图的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R);(二)公共设施用地(C);(三)工业用地(M);(四)仓储用地(W);(五)对外交通用地(T);(六)道路广场用地(S);(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八)绿地(G);(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第六条(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大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执行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的规定,但不得大于《表二》中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版
建设项目的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按照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
则(附录 2)执行。 第十一条(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建
筑的水平投影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住宅建筑净密度
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住宅建筑的水平投影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
积的百分比。表达公式为:
建筑密度=地上建筑投影总面积÷建设用地面积×100% 住宅建筑净密度=地上住宅建筑投影总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第三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 规划管理应当采用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 和国家高程系统。
第二章 建设用地
第四条(用地分类及指标) 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按照
―2―
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其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主城区容积率、 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附表 1)和其他区县(自治 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附表 2)的规 定。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应当符合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 建筑类型表(附表 3)的规定。
第八条(公益性设施用地控制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时,中小学用地(A33)、体育用地(A4)、医疗卫生用地(A5)、 社会福利用地(A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 (U)等公益性设施用地,应当确定用地性质、建设内容、建设 等级等规划控制要求。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指标 在符合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合理 确定: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函中确定;以划 拨方式供地的,在设计方案审查中确定。
居住建筑半间距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建筑计算高度为 24 米及以下的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 间距为计算高度的 0.5 倍,且不小于 4 米; (二)建筑计算高度大于 24 米、小于或者等于 60 米的居住 建筑,建筑计算面宽小于或者等于 40 米的,主采光面半间距为 13 米;建筑计算面宽大于 40 米、小于或者等于 60 米的板式居住 建筑,主采光面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 0.3 倍,且不小于 15 米;建 筑计算面宽大于 40 米的其他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间距为计算高 度的 0.5 倍,且不小于 15 米; (三)建筑计算高度大于 60 米、小于或者等于 100 米的居住 建筑,建筑计算面宽小于或者等于 40 米的,半间距为 15 米;建 筑计算面宽大于 40 米、小于或者等于 60 米的板式居住建筑,半 间距为计算高度的 0.3 倍;建筑计算面宽大于 40 米的其他居住建
(完整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word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03.01目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建设用地 (3)第三章建筑间距 (9)第四章建筑退让 (14)第五章空间形态 (18)第六章公共空间 (23)第七章市政及管线 (27)第八章特别规定 (44)第九章附则 (48)附录1名词解释 (50)附录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附录3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 (63)附表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6)附表2 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7)附表3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附表4 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 (69)附表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69)附表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0)附表4-3 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附表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72)附图1 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附图2 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附图3 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 (75)附图4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附图5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 (77)附图6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 (78)附图7 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 (79)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18 号《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17 年12 月13 日市人民政府第191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 年3 月1 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唐良智2018 年1 月23 日― 1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统称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858521757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技术规定与控规的关系)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并按相关程序经有权机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用地分类)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R);(二)公共设施用地(C);(三)工业用地(M);(四)仓储用地(W);(五)对外交通用地(T);(六)道路广场用地(S);(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八)绿地(G);(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相容性原则)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第六条(允许最小地块)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
第七条(小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大地块控制原则)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专业用地控制原则)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执行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的规定,但不得大于《表二》中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word版》.pptx
学海无 涯
附图 4 附图 5 附图 6 附图 7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 77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 78 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 .................................................. 79
(四)超出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增配的地上集中停车率计算。 建设项目的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按照计容建筑面积计算
第六条(商住比例) 居住用地(R)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 地 (B)混合性兼容的,其计容建筑面积比例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居住为主要用地性质的,住宅计容建筑面积应当大于 规划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 50%,小于或者等于规划用地总计容 建筑面积的 80%;
(二)商业服务业设施为主要用地性质的,住宅计容建筑面 积应当大于或者等于规划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 20%,小于规划 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 50%。
积率)
容积率指建设项目计容建筑面积与建设
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容积率=计容建筑面积÷建设用地 面积容积率计算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地上建筑应当纳入容积率计算,地下建筑不纳入容积率
计算;
(二)地上建筑局部被室外地坪掩埋的楼层,其被掩埋外墙
长度占该层外墙周长(局部凹凸不计入)比例大于或者等于 40% 的,除集中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外,均应当纳入容积率计算;小于
附录1 名词解释 ............................................................................... 50 附录2 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 附录3 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 ..................................................... 63 附表 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66 附表 2 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7 附表 3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 附表 4 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 .................................................. 69 附表 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69 附表 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 性规定表 ............................................................................................ 70 附表 4-3 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 附表 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72 附图 1 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 附图 2 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 附图 3 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 75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建设用地 (3)第三章建筑间距 (9)第四章建筑退让 (14)第五章空间形态 (18)第六章公共空间 (23)第七章市政及管线 (27)第八章特别规定 (44)第九章附则 (48)附录1名词解释 (50)附录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附录3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 .....................................................63附表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6)附表2 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7)附表3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附表4 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 ..................................................69附表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69附表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0)附表4-3 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附表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72附图1 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附图2 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 .............................................. 75. 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3附图附图4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附图5 .........................77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附图6 .........................78 .................................................. 79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7 附图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18号《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17年12月13日市人民政府第19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2023年度: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维护城市建设秩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第三条规划编制的分级管理(一)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职责权限,确定本级行政区域内规划编制主体单位;(二)规划编制单位应当按照技术标准和程序,承担规划编制任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规定;1. 规划编制主体单位的确定规划编制主体单位的确定,应当根据职责权限来进行,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编制需要情况来进行选择和指定。
2. 规划编制单位的职责规划编制单位应当按照技术标准和程序,承担规划编制任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规定,以保证规划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第四条规划编制的程序(一)编制前期调研和勘察。
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调研和勘察、详细规划的前期调研和勘察、专项规划的前期调研和勘察等。
(二)编制方案阶段。
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案、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案、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案等。
1. 前期调研和勘察前期调研和勘察是规划编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对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确定规划编制的方向和目标。
2. 编制方案阶段编制方案阶段是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前期调研和勘察的结果,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
第三章规划实施第五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一)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
(二)规划实施单位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按期按质完成规划实施任务,接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1. 规划实施单位的监督管理规划实施单位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按期按质完成规划实施任务,严格接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规划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第六条规划实施后评估规划实施结束后,应当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完整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官方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实施建设的,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
临时建设、城镇房屋解危等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在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并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 1 ―第四条(用地分类)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其详细规划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1)和远郊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2)的规定。
第五条(用地功能混合)鼓励居住用地(R)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功能混合布局。
用地性质编号排在首位的为主要用地性质,其后的为次要用地性质。
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一)非居住用地不得用作住宅功能;(二)居住为主要用地性质并与其他性质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70%;(三)商业服务业设施(B)等为主要用地性质并与居住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40%。
第六条(零星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应当符合集约利用、整体实施的原则。
零星用地应当与周边用地整合使用。
不具备整合条件的零星用地,禁止实施经营性居住、公建项目,可以实施解危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实施绿地、广场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实施其他建设项目的,应当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依据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规划条件。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全文」(2)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全文」(2)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全文」第二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退让本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情形以外的建设用地红线、道路中心线的最小距离,按照以下标准控制:(一)建筑外墙面与建设用地红线、道路中心线夹角小于或者等于60度时,退让距离不小于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该面半间距。
(二)建筑外墙面与建设用地红线、道路中心线夹角大于60度时,退让距离不小于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最小退让值。
建设用地红线外有永久性建筑物的,还应当符合建筑间距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退让城市绿地、广场用地边界的最小距离按照以下标准控制:(一)退让公园绿地(G1)、广场用地(G3)边界的最小距离,应当在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米。
(二)退让防护绿地(G2)用地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小于3米。
第二十七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退让相邻中小学用地(A33)、医疗卫生用地(A5)、体育用地(A4)边界的最小距离,应当在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基础上增加3米。
第二十八条除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外的其他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沿城市道路布置时,其地下建(构)筑物不得超越建筑控制线。
第二十九条除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外的其他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地下部分与建设用地红线的距离,应当满足安全要求,且不得小于3米。
第三十条临街建筑墙外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阳台、飘窗、外廊、外包柱、门廓、围墙、踏步、花台、采光井、橱窗、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得超越建筑控制线。
(二)雨篷、挑檐等外墙设施,其下部离室外地面净空高度小于或者等于3米的,不得超越建筑控制线;净空高度大于3米的,可以超越建筑控制线,但不得超越道路控制边线。
第五章公共空间第三十一条风景名胜区以及城乡规划确定的用地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或者广场、重要河流水体等公共空间周边的建筑布局、建筑风貌、建筑高度、天际轮廓线等内容,应当专题论证。
1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last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外国有土地上实施建设的,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
临时建设、城镇房屋解危等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在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应当采用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基准,并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本市城市用地的分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其详细规划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一)和远郊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附表二)的规定。
第五条鼓励居住用地(R)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功能混合布局。
用地性质编号排在首位的为主要用地性质,其后的为次要用地性质。
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建设地块中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的,按以下规定执行:(一)非居住用地不得用作住宅功能;(二)居住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其他性质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70%;(三)商业服务业设施(B)等为主要用地性质与居住混合布局的用地,居住计容建筑面积不得大于总计容建筑面积的40%。
第六条城市建设用地应当符合集约利用、整体实施的原则。
零星用地应当与周边用地整合使用。
不具备整合条件的零星用地,禁止实施经营性居住、公建项目,可以实施解危改造、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实施绿地、广场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实施其他建设项目的,应当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依据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规划条件。
因用地狭窄或者与城市道路不相连等原因,不具备单独建设条件的用地,按照零星用地管理。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版》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03.01目?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建设用地?3第三章建筑间距 (9)14第四章?建筑退让?18第五章?空间形态?23第六章公共空间?第七章市政及管线?27第八章特别规定 (44)第九章?附?则48附录1 名词解释?50附录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63附录3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附表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66 附表2?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7附表3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69附表4?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附表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69附表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0)附表4-3?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附表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72附图1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附图2?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75附图3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附图4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附图5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 ...........................77 附图6?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 ........................78 附图7 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79。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定期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 施加以解决,确保规划的有效实 施。
加强规划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力度, 严肃处理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推动多元共治
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 的协同合作,形成多元共治的城 市规划管理格局,提高城市规划 管理的整体效能。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制定背景与过程
城市规划管理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重庆市面临城市扩张、人口增长、 交通拥堵等问题,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 规定来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政策法规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政策法 规,为重庆市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提供了政策支持 和依据。
PART 04
国内外城市规划管理技术 规定的比较与借鉴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国内外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比较
规划体系比较
国内城市规划体系以总体规划为龙头,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而国外城市规划体系则更加注重多层次的规划控制和 引导,包括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城市设计等多个层面。
管理机构比较
01
借鉴国外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方法
如美国的“精明增长”理念、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等,以及英国
的“城乡规划法”等成熟的规划法规。
02
借鉴国外多元化的管理机构模式
如美国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日本的市民参与制度等,加强公众参与
和多方协作。
03
借鉴国外灵活多样的技术标准
如德国的详细规划控制技术、法国的城市设计控制技术等,提高城市规
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提高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03.01目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1)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建设用地 (3)第三章建筑间距 (9)第四章建筑退让 (14)第五章空间形态 (18)第六章公共空间 (23)第七章市政及管线 (27)第八章特别规定 (44)第九章附则 (48)附录1名词解释 (50)附录2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59)附录3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 (63)附表1 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6)附表2 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 (67)附表3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 (68)附表4 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 (69)附表4-1 规划居住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69)附表4-2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0)附表4-3 规划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兼容性规定表 (71)附表5 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 (72)附图1 建筑顶部退台收分间距示意图 (73)附图2 不规则平面间距示意图 (74)附图3 隧道及洞口建筑控制线示意图 (75)附图4 与城市道路衔接的车行道示意图 (76)附图5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双侧布置) (77)附图6 城市道路公共管道布置示意图(单侧布置) (78)附图7 限制机动车开口路段示意图 (79)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18 号《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17 年12 月13 日市人民政府第191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 年3 月1 日起施行。
代理市长唐良智2018 年1 月23 日― 1 ―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统称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以及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
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外实施建设的,其有关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规划总平面图的编制应当符合本规定。
临时建设、城镇房屋解危改造等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本市制定城市规划和实施― 2 ―规划管理应当采用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重庆市平面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系统。
― 3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用地分类及规划指标)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分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其详细规划的编制应当符合主城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附表1)和其他区县(自治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规划指标控制表(附表2)的规定。
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应当符合建设用地适宜建设的建筑类型表(附表3)的规定。
土地出让或者划拨前,在有利于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前提下,符合以下原则的,相邻多个地块的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可以进行总体平衡,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般技术性内容修改程序进行修改:(一)总计容建筑面积不增加,各类计容建筑面积不突破;(二)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公园绿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不减少,且符合相关专业专项规划;(三)不突破附表1、附表2 的要求。
第五条(规划用地兼容性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可以对规划用地性质作出兼容规定。
兼容分为选择性兼容和混合性兼容两类。
选择性兼容的,应当明确兼容性质对应的规划指标,并在土地出让或者划拨前,选定一项用地性质及其对应的规划指标进行管理。
― 4 ―混合性兼容的,用地性质编号排在首位的为主要用地性质,其后的为兼容用地性质,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兼容性质的选择应当符合规划用地混合性兼容规定表(附表4)的规定;(二)在土地出让或者划拨前,明确主要用地性质和兼容性质的计容建筑面积比例,其主要用地性质对应的计容建筑面积应当大于规划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50%;(三)商业商务用地混合性兼容(B1B2)以及商业用地(B1)、商务用地(B2)与其他用地性质兼容的,商业商务用地之间的计容建筑面积比例可以不作要求,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四)对绿地、广场、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等用地复合使用的,各用地性质的计容建筑面积比例依据经审定的土地复合使用设计方案确定。
第六条(商住比例)居住用地(R)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混合性兼容的,其计容建筑面积比例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居住为主要用地性质的,住宅计容建筑面积应当大于规划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50%,小于或者等于规划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80%;(二)商业服务业设施为主要用地性质的,住宅计容建筑面积应当大于或者等于规划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20%,小于规划用地总计容建筑面积的50%。
居住用地(R)中,住宅计容建筑面积应当大于规划用地总― 5 ―计容建筑面积的80%。
第七条(零星用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零星用地:(一)规划人口大于20 万的城市,小于3000 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含与其他用地性质混合性兼容的居住用地)和小于2000 平方米的非居住用地;(二)规划人口大于5 万、小于或者等于20 万的城市,小于1500 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含与其他用地性质混合性兼容的居住用地)和小于1000 平方米的非居住用地。
因用地狭窄或者与城市道路不相连等原因,不具备单独建设条件的用地,按照零星用地管理。
土地出让或者划拨时,应当按照集约利用、整体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用地边界,避免出现零星用地。
已有零星用地应当与相邻用地整合使用。
不具备整合条件的零星用地,鼓励实施绿地、广场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可以实施解危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等建设项目;禁止实施居住及商业、商务等经营性建设项目。
第八条(公益性设施用地控制原则)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中小学用地(A33)、体育用地(A4)、医疗卫生用地(A5)、社会福利用地(A6)、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等公益性设施用地,应当确定用地性质、建设内容、建设等级等规划控制要求。
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在符合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函中确定;以划― 6 ―拨方式供地的,在设计方案审查中确定。
第九条(地下建筑、地上建筑)建筑楼面标高不高于相邻室外场地最低点标高1 米的,该楼面以下部分为地下建筑。
除地下建筑以外的建筑均为地上建筑。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应当结合现状地形,与城市道路标高合理衔接。
以堆土对建筑进行掩埋的,不视为地下建筑。
第十条(容积率)容积率指建设项目计容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容积率=计容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计算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地上建筑应当纳入容积率计算,地下建筑不纳入容积率计算;(二)地上建筑局部被室外地坪掩埋的楼层,其被掩埋外墙长度占该层外墙周长(局部凹凸不计入)比例大于或者等于40%的,除集中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外,均应当纳入容积率计算;小于40%的,均应当纳入容积率计算;(三)因交通设施、公用设施工程影响,或者因满足文物保护、防洪要求,导致建设项目地下空间使用受限,仅使用地下及局部被室外地坪掩埋的地上建筑配建停车位数量不能满足要求的,经专题论证,其不足部分在地上建筑中配建的,不纳入容积率计算,但其地下建筑中除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外,应当纳入容积率计算;(四)超出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增配的地上集中停车―库,不纳入容积率计算。
建设项目的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按照计容建筑面积计算规则(附录2)执行。
第十一条(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建筑的水平投影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住宅建筑净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地上住宅建筑的水平投影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建筑密度=地上建筑水平投影总面积÷建设用地面积×100% 住宅建筑净密度=地上住宅建筑水平投影总面积÷建设用地面积×100%地上建筑水平投影总面积为以下两部分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叠加部分不重复计算):(一)四周均未被室外地坪掩埋的地上建筑;(二)局部被室外地坪掩埋的地上建筑,其非掩埋外墙对应的16 米进深部分;进深不足16 米的,据实计入。
除雨篷、挑檐、构架之外的建筑各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均计入地上建筑水平投影总面积。
住宅建筑净密度应当满足下表要求:―第十二条(建筑控制高度)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均未明确建筑控制高度的,建设项目的建筑控制高度应当符合建筑控制高度指标表(附表5)的规定。
建筑控制高度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建筑控制高度小于或者等于10 米的,平屋顶建筑的相邻室外场地最低点至建(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不得超过建筑控制高度,坡屋顶建筑的建筑计算高度不得超过建筑控制高度;(二)建筑控制高度大于10 米、小于或者等于100 米的,其建筑计算高度不得超过建筑控制高度;(三)建筑控制高度大于100 米的,建筑的相邻室外场地最低点至建(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不得超过建筑控制高度;(四)建筑控制高度为绝对高程的,建(构)筑物最高点标高不得超过该绝对高程。
前款中,建筑楼面标高不高于相邻室外场地最低点标高1 米的,该室内外高差不纳入建筑控制高度。
建筑限低的,其建筑计算高度不得低于建筑控制高度。
第十三条(停车位配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配建停车位,其停车位数量应当按照建设项目各使用功能分别计算后进行累计。
具体配建标准按照建设项目停车位配建标准(附录3)执行,并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充电设施或者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第三章建筑间距第十四条(建筑间距、建筑半间距)建筑间距指相邻建筑外墙面(含阳台、外廊、飘窗、幕墙)最近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外墙面上附属的装饰性构架、遮阳、雨棚、挑檐等墙外设施不计入建筑间距。
建筑半间距指相邻建筑的外墙面(含阳台、外廊、飘窗、幕墙)各自应当退让的最小水平距离。
第十五条(建筑半间距规定)建筑半间距按照建筑功能分别制定。
居住建筑半间距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一)建筑计算高度为24 米及以下的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 倍,且不小于4 米;(二)建筑计算高度大于24 米、小于或者等于60 米的居住建筑,建筑计算面宽小于或者等于40 米的,主采光面半间距为13 米;建筑计算面宽大于40 米、小于或者等于60 米的板式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3 倍,且不小于15 米;建筑计算面宽大于40 米的其他居住建筑,主采光面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 倍,且不小于15 米;(三)建筑计算高度大于60 米、小于或者等于100 米的居住建筑,建筑计算面宽小于或者等于40 米的,半间距为15 米;―建筑计算面宽大于40 米、小于或者等于60 米的板式居住建筑,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3 倍;建筑计算面宽大于40 米的其他居住建筑,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 倍;(四)建筑计算高度大于100 米的超高层居住建筑,建筑计算面宽小于或者等于40 米的,半间距为18 米;建筑计算面宽大于40 米、小于或者等于60 米的板式居住建筑,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3 倍;建筑计算面宽大于40 米的其他居住建筑,半间距为计算高度的0.5 倍;(五)建筑计算高度为24 米及以下的居住建筑,山墙面半间距为4 米;建筑计算高度大于24 米、小于或者等于40 米的居住建筑,山墙面半间距为8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