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广播电视传输技术是指将电视节目或广播节目传送到观众或听众的设备上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技术不断创新与变革,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观看和收听体验。
本文将会对广播电视传输技术进行分类,并探讨各种技术的特点。
一、模拟传输技术模拟传输技术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早期阶段采用的传输方式。
在模拟传输技术中,电视或广播节目信号以模拟形式通过传输媒介(如电视台或无线电台)发送给观众或听众的设备。
模拟传输技术的特点是信号传输稳定,但图像和声音的质量较低。
这是因为模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且传输带宽有限,无法支持高清晰度视频和音频的传输。
然而,模拟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发展初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数字传输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技术逐渐从模拟向数字化转变。
数字传输技术通过将信号转换成二进制代码,实现更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传输。
数字传输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高清晰度:数字传输技术支持高清晰度视频的传输,使观众可以获得更震撼和逼真的视觉体验。
2. 多媒体信息传输:数字传输技术可以同时传输音频、视频和数据信息。
这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交互式广播电视和多媒体互动。
3. 压缩传输:数字传输技术可以通过压缩算法,将节目信号的数据量减小,从而节省带宽资源,提高传输效率。
4. 抗干扰性强:数字传输技术相对于模拟传输技术更具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抵抗外界干扰,提供更可靠的传输质量。
三、IP网络传输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IP网络传输技术逐渐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领域。
IP网络传输技术基于互联网协议(IP),通过将广播电视节目以数据包的形式传输到用户设备上。
IP网络传输技术的特点如下:1. 实时传输:IP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使用户能够及时收听和收看最新的节目内容。
2. 灵活性:IP网络传输技术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服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节目,并随时进行播放和暂停。
《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有关题目
全省新闻出版广电系统依法行政知识竞赛题目——《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有关题目单选题1、《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A、乡镇以上B、县级以上C、设区市级以上D、省级以上答案:(B)2、《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恪守职业道德。
A、国家法律法规B、宪法法律法规C、政策法律法规D、法律规章文件答案:(B)3、《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为广播电视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A、乡镇以上 B、县级以上C、设区市级以上D、省级以上答案:(B)4、《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A、县级B、设区的市C、省、设区的市D、以上都是答案:(C)5、《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当按照许可或者备案的事项开展视听节目服务,并在播出界面标注经批准的播出标识、名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者备案编号。
(A)右上角(B)左下角(C)右下角(D)显著位置答案:(D)6、《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集成非法广播电视频道、非法视听节目网站的节目。
A、直播、链接、聚合B、转播、链接、聚合C、播出、链接、聚合D、上载、链接、聚合答案:(B)7、《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当配合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管理……所有播出节目的名称、内容概要、播出时间、时长、来源等信息,应当至少保留,并依法接受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监督检查。
A、十五日B、三十日C、六十日D、九十日答案:(C)8、《江苏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当履行对用户的承诺,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者误导用户,不得做出对用户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新媒体对传统广电传播的影响和改变
广播电视行业媒体环境分析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仅具有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点,而且能够为大众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内容,实现了媒体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交流。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广播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特点1有的利用,电视播出频道急剧增多,原来的电视频道只有两到三个,现在已经发展到三四十个,有的国外的电视频道多达一百以上。
在广播电视中,每一天的节目播出时间也增加了好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小时,甚至个别台24 小时滚动播出,不仅能够让人们长时间地看电视节目,而且满足了不同时间段休息的人的收看欲望。
2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越来越复杂。
随着播出频率和频道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单一的、独立的单频道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如今,出现了比较复杂的、单频道播出系统和总控制室系统相结合的、调度相对灵活的综合性播控系统。
新式的播控系统和传输系统的视音频切换矩阵规模庞大,周边设备功能齐全,为广播电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传输系统容量增加、传输手段多种多样。
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与传输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
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发展,卫星传输、光缆传输、数字压缩等新的手段相继出现,这些新兴的手段不仅有力解决了传统的传输容量小,传输覆盖面积小的缺陷,而且为大面积的广播电视覆盖提供了有力地条件,促进了多通道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发展。
4发射系统逐步固体化。
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中短波、调频、电视广播的发射。
由于技术的局限性的影响,我国这些发射系统以前都具有相当多的缺点:设备庞大、功耗较大、效率低、设备老化、改造周期比较长、维护起来非常困难等。
因此,发射系统是一个广播电视维护岗位,这个岗位工作环境非常艰苦,工作强度较大,而且特别容易出现大的故障,是众多播出环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5系统数字化、多功能化。
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由数字方式取代模拟方式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过渡到DAB,电视过渡到DVB、HDTV。
广播电视的构成结构及传播特点
(一)节目音乐 节目音乐在节目中主要发挥如下作用: 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 度,烘托气氛
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 太奇效果
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填充时间空档
(二)实况音乐
实况音乐与实况语言一样,也有是否有 “现场”之分。
对新闻性节目而言,为了展示某人的演奏 技艺或是某乐器的声音效果,重复采录便 无损其真实性;仪式性音乐、事件现场的 音乐等现场意义很强的实况音乐,则与现 场真实性的表现密切相关,不可采取事后 配音的方式。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一)--声音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引发弹性媒质的振动导致的 动物听觉感受器的感知
声音的不同组合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影 响
对视听媒介而言,各种声音及声音的不同组合方 式,被分成三个范畴:语言、音响、音乐
一、语言
语言是广播电视所采用的重要的传播手段。
在新闻类广播电视当中,语言的基本形态 有三种:一种叫做新闻播音语言,一种叫 做新闻报道语言,一种叫做实况语言。他 们共同由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所限定。
3 实况语言的基本节目形态和表达样式
实况语言是"原汁原味"地传播的特定语言实 况。因此,采用事实呈现方式的新闻节目 形态,大多都呈现其中的实况语言,特别 是现场实况语言。
二、音乐
音乐是通过组织声音(主要是乐音)表现情感 的艺术。它与组织声音(主要是语词)表达思 想的语言,构成了现代人类声音表达的主 要方式。
不同的符号系统各有其特长,同时也各有 其局限性,彼此是不可完全替代的。
二、电视非同期声语言和影像的关系
在不同符号系统的关系当中,引起争议最 多的是非同期声语言和影像的关系,即通 常被不准确地称作发挥如下主 要作用: 简洁地提供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分析【摘要】本文对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我们介绍了该技术背景和研究意义。
然后在分别对数字发射技术、信号传输技术、编码解码技术、频谱利用技术和节目传送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我们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技术分析、信号传输、编码解码、频谱利用、节目传送、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是一项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备受关注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更高质量、更便捷节目传输的需求不断增加,无线数字发射传送技术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数字发射技术,广播电视台能够将节目内容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送到接收端,实现了画质和声音的高清晰度、高保真度以及更加稳定可靠的传输。
数字发射技术的引入,不仅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画质,还提升了传输效率,使得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数字化传输技术也为节目制作和播出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可能性,进一步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和运作机制,还能够为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数字发射技术、信号传输技术、编码解码技术、频谱利用技术和节目传送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探讨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分析是当前数字化媒体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模拟广播电视已经逐渐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
深入研究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分析,对于提高传输效率、提升节目质量、优化频谱利用、增强通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是指为了提升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采用无线数字化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覆盖和传输的工程项目。
无线数字化技术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将广播电视节目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和接收的技术手段。
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传输稳定性和传输质量,能够实现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建设: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传输网络,实现对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和传播。
网络建设包括网络规划、设备安装、信号传输等方面的工作。
2. 信号覆盖:通过在各个地区建设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基站和信号接收设备,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
信号覆盖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建筑物遮挡等因素,以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
3. 资源调配: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频率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管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顺畅和稳定。
资源调配包括频率规划、频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4. 技术研发:通过进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
技术研发包括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技术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的工作。
5. 安全保障:通过建立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传输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安全和信息安全。
安全保障包括加密技术的应用、安全监控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的实施可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使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观看习惯。
无线数字化覆盖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个性化传播和互动传播,提供更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和服务形式。
该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转型。
该项目还能够提升我国无线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推动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介绍1. 引言1.1 项目背景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是国家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旨在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进行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传输和覆盖全国各地的目标。
在过去的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存在信号覆盖范围狭窄、传输质量低下等问题,影响了用户收视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优化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模式,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进而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升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以满足广大用户对数字化电视节目的需求。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的目的是不断优化和改进项目的建设方案,提高覆盖效果和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
在今天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项目的技术原理,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来优化覆盖方案,提高传输效率和节目质量。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为数字化电视节目的普及和推广做出贡献。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实现覆盖更广泛、服务更优质的目标。
2. 正文2.1 项目内容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各地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覆盖工作。
通过对现有的广播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对传输质量的提高和覆盖范围的扩大。
项目内容涵盖了对各地区广播电视信号的调研和分析、数字化转换设备的选型和配置、数字化信号的传输和覆盖测试等多个方面。
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与传输优化技术
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与传输优化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与演变。
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对于用户体验以及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与传输优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与传输优化技术的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是指将信号传输到远离发射源的区域,确保广大用户都能够接收到清晰的信号。
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主要依靠传输塔台、中继站和调频发射台来实现。
然而,传统覆盖技术受到地理环境、建筑物遮挡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
其中,最常见的是卫星传输技术和地面数字化传输技术。
卫星传输技术利用卫星发射器将信号传输到全球各地,无视地理环境的限制,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号覆盖。
地面数字化传输技术则借助于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处理,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覆盖范围。
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优化技术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优化技术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优化传输过程。
该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多径传播技术等。
信道编码技术是广播电视传输中常用的一种优化技术。
通过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处理,可以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和噪声干扰,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调制解调技术则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调制参数,进一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多径传播技术则是解决信号传输过程中多径效应引起的衰减和失真问题,通过合理的天线设计和信号处理算法,减少多径效应对信号的影响,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与传输优化技术的挑战尽管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与传输优化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技术仍然受限于地理环境和建筑物遮挡的影响。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是指通过无线数字技术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信号传输到各个地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质量和覆盖面,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从技术上来说,主要包括了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数字化广播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等方面。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可以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广的覆盖范围传送到电视机、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设备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爱的节目。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实施在促进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
首先,数字化覆盖工程可以提高节目质量,消除传统模拟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噪声和干扰,使得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可以获得更清晰、更稳定的视听效果。
其次,数字化覆盖工程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广播电视信号覆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西部偏远地区,人们都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设备收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
这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平等,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得到一定的弥合。
另外,数字化覆盖工程还能够开拓新的商机,促进电子产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然而,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覆盖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升级、网络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出。
这对财政资金的压力较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争取各方支持。
其次,数字化覆盖还需要推广普及。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数字化覆盖带来的好处,需要普及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设备,并提供便捷的服务和相关的培训。
最后,数字化覆盖还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保障。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需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保护,以防止信息泄露、版权侵权等问题的发生。
广播电视传输政策法规考核试卷
B.网络传输技术
C.卫星通信技术
D.广播电视接收技术
15.以下哪些是广播电视传输政策法规关注的问题?()
A.传输质量
B.节目内容
C.市场竞争
D.观众满意度
16.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效率?()
A.优化传输网络布局
B.采用高效的传输技术
C.提高节目制作质量
D.增强传输设备的稳定性
C.播放已获得授权的节目
D.播放公益性节目
13.以下哪个部门负责处理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的消费者投诉?()
A.工信部消费者申诉中心
B.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C.市场监督管理局
D.网信办
14.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中,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有线电视网络与互联网完全分离
B.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可以互相兼容
C.卫星电视传输受天气影响较大
A.传输技术
B.传输设备
C.地理环境
D.政策法规限制
20.以下哪些是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政策法规的发展趋势?()
A.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B.加强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管
C.拓展传输渠道和覆盖范围
D.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依据于《_______》。
C.国际形势变化
D.科技进步
10.我国广播电视传输政策法规鼓励以下哪些行为?()
A.节目创新
B.技术研发
C.市场竞争
D.广告创收
11.以下哪些机构负责广播电视传输政策法规的实施?()
A.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B.省级广播电视局
覆盖技术的概念
覆盖技术的概念覆盖技术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信号和数据的技术和方法。
它旨在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使用户能够在更广阔的区域内进行无线通信。
覆盖技术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物联网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覆盖技术通过使用天线、信号放大器、分集器、增益器等设备来增强信号传输能力和覆盖范围。
它涉及多个技术细节,包括信号传输、信号接收、信号处理、信号调制和解调等方面。
首先,覆盖技术需要合适的天线来传输信号。
不同类型的天线有不同的特性,如指向性、方向性和全向性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布置天线,可以实现对不同区域的信号传输和覆盖。
其次,信号放大器是覆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增加信号的功率,使信号能够覆盖更大的范围。
信号放大器可以是线性放大器或非线性放大器,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
分集器也是覆盖技术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它可以将输入信号分成多个子信号,并将其分别传输到不同的接收器。
这样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减少信号丢失和干扰的可能性。
增益器是另一个重要的覆盖技术设备。
它可以增加信号的功率,使信号能够覆盖更远的距离。
增益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并与其他设备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覆盖效果。
在信号传输方面,覆盖技术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调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信号嵌入到载波中,并通过调制技术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进行解调。
信号接收是覆盖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信号捕捉、解调、解码和信噪比优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高信号的接收效果,覆盖技术使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如最大比合并(MRC)、选择性反馈(SF)和自适应等。
信号处理是覆盖技术中的核心环节。
它涉及到信号的处理、修复和优化等多个方面。
覆盖技术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技术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便用户可以更好地进行无线通信。
总之,覆盖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IP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IP技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IP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数字信号为主要形式,数字信号拥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文章分析了广播电视节目在网络IP技术运用上存在的问题,探析如何将网络IP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节目,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
关键词:数字信号;广播电视节目;网络IP网络IP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将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但是,也要看到,网络IP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需要加以改进。
一、网络IP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问题(一)应用形式单一其一,网络IP技术基于IP协议,实现两个IP地址间的无线通信,由此产生了信息传播渠道,包括视频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诸多广播电视公司会将自身的动态发布到微博上,会将节目信息更新至各个视频网站中。
但诸多广播电视公司对微信公众号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已经注册,但缺乏有效经营,无法有效挖掘微信公众号用户的价值潜能。
另外,对独立APP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无法突出广播电视平台的特异性,因而陷入到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
其二,当下节目信息愈发注重节目互动,充分调动观众的观看欲望和参与度,但是诸多广播电视公司并不能就内容、观看形式、观看反馈等做出改进,让观众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无法对信息产生主动权。
有效的IP技术,可以实现即时在线通信,编程语言的规范化、普及化、健全化,使得即时通信功能可以被轻松编制、添加,但广播电视公司不仅缺乏改进的载体,而且也不愿意多增加开支,因而投入到投资风险大、消耗资金庞大、回报率低的项目中。
(二)广播行业对IP技术运用程度偏低数字化广播虽然在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对于大部分广播公司来说,其依旧采用模拟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导致节目信息传输质量差、抗扰动作用弱、信息接收群体窄等问题。
形成原因主要是,广播节目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车载广播,一般对节目的娱乐性要求不高,受众收听的目的以打发时间为主。
行车时,司机一般都会缺乏IP网络。
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节目的技术分析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业也逐渐向数字化转型。
其中,无线数字发射
传送技术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无线数字发射传送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数字电视(DTV)和数字音频广播(DAB)。
数字电视通过数字技术传送音视频信号,实现高清晰度、高保真度、高清晰度等优势。
其
传送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地面数字电视(DTMB)、有线数字电视(DVB-C)和卫星数字电视(DVB-S)。
在以上三种传送方式中,地面数字电视是最为常见的。
其通过数字技术将音视频信号
模拟成数字信号,再通过发射塔传输到广大观众家中的电视机设备上。
数字电视不仅能够
提供更为清晰、真实、生动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实现多媒体互动等功能,如数字频道、数字电视节目导航功能、电视节目预告和电视节目回放等。
而数字音频广播则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发射塔传输
到各个接收器设备上。
数字音频广播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稳定的音质,能够同
时传输多个频道,且具有多媒体互动功能,如数字广播数据、GPS系统导航、天气预报、
电视电台同步等。
综上所述,无线数字发射传送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将音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
过发射塔传送到接收器设备,实现高保真度、高清晰度、高稳定度等多重优势。
随着数字
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数字发射传送技术也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探析
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探析发布时间:2021-07-14T03:26:36.363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6期作者:刘力群[导读] 从而提高覆盖率,以此来满足广大群众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的不同要求。
(西吉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 756299)摘要:在信息技术持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广播电视领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多种新媒体形式涌现,例如,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等,影响到了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以此来促进广播电视无线传输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发展探析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广播电视在无线传输覆盖方面的期望和要求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跨行业和区域发展,虽然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总结实践案例,并分析归纳其中的经验来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提高覆盖率,以此来满足广大群众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的不同要求。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整合资源目前,我国需要充分了解各个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实际概况,特别是在无线传输覆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进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选择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来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对其发展进行规划,并且整合各种能够利用的资源,确保能够实现全面覆盖。
在这个基础上,各地区在指导思想的引导下,需要考虑当地广播电视领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抓住各种发展机会,在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无线传输覆盖率,从而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
另外,对于无线传输过程中的死角和短板之处,相关部门需要整合多种资源来进行规划,并且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来提高整体覆盖率。
二、抓住发展机遇,采用合理的覆盖技术手段1.抓住发展机遇在促进无线传输覆盖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需要不断发现机遇并且抓住它,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扩大覆盖范围。
广电行业基础知识培训
广电行业基础知识培训一、广电行业的发展背景广电行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广播电视节目的多样化和覆盖面的扩大,广电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广电行业经历了资产重组和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广电行业的组织结构广电行业的组织结构包括广电总局、省级广电局、地市级广电局等。
广电总局是国家广播电视业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广播电视的规划、管理、监督等工作。
省级广电局是广电总局的地方分支机构,负责本省广播电视的管理和监督。
地市级广电局是广电总局和省级广电局下属的地方分支机构,主要负责本地区广播电视的管理和监督。
三、广电行业的主要业务广电行业的主要业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是广电行业的核心业务,涵盖了新闻、文化、体育、娱乐等各个领域。
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主要通过卫星、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等方式进行,覆盖了全国各地。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通过广播电视台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节目选择。
四、广电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的发展,广电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广电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目质量和用户体验,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广电行业应积极拓展新媒体领域,开展互联网广播电视服务,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同时,广电行业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广电行业是中国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播出等多个环节。
广电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目质量和用户体验,拓展新媒体领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广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广电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广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广电行业的制作、传输和播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数字电视发射机无线覆盖技术
层,用于对图像形式进行确定;第二层 通过 MPEG 模式对图像进行压缩;第三 层是经传输层对数据信号传输后调制而 成 的 [3]。SDTV、HDTV 等 图 像 均 能 通 过 该技术进行接收与传输。 3.2 DVB 技术 DVB 技术是欧洲应用的一种数字视 频广播,在地面、卫星、数字电视之间 交换传输中形成。 不仅能传输、 接收视频、 音频类文件信号,还能接受传输 IRD 节 目。不过,有的 DVB 业务需要付费使用。 3.3 DMB-T 技术 DMB-T 能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调 节 数 字 电视的接收信号,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 的 一 种 地 面 电 视 传 输 方 案。 其 中,FJL 项是该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让整个网 络领域转向多载波技术方向。由于带宽 选择范围越来越窄,这成为地面网络急 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虽能解决这一问题,但容易产 生乱码,干扰信号传输与接收。DMB-T 在 PN 序列扩频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高饱和 同步传输技术,同时,对 OFDM 保护间 隔进行填充。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 字电视传输的整体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王 彤 光 . 关 于 数 字 电 视 发 射 机 无 线 覆 盖 技 术 分 析 [J]. 黑 龙 江 科 技 信 息 ,2012,15(26):73. [2] 王 荣 谊 . 关 于 数 字 电 视 发 射 机 无 线 覆 盖 技 术 分 析 [J]. 西 部 广 播 电 视 ,2016,12(3):233. [3] 刘冰川 . 电视发射机无线覆盖技 术研究 [J]. 信息通信 ,2013,32(4):278.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对电视 节目的需求量更大,对电视节目的播放 质量要求也更高。基于此,数字电视发 射机无线覆盖技术的应运而生,正能满 足观众的上述要求。因此,本文就这项 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1 数字电视的概述 (1)传送容量大:模拟电视信号一 般占带宽 8 MHz, 而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后, 同样的带宽数能同时发射八套数字电视 节目。(2)画面清晰度更好:由于数字 电视信号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因此, 在无线发射过程中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接收端接收到的电视信号准确度好,电 视节目更清晰。(3)与计算机连接:将 数字电视与计算机连接后,可获得有关 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电视机的整体性能。 (4) 便携式接收:这主要应用于 CMMB (手 机电视)领域,能够获得更精准的无线 信号。 1.2 应用范围 (1)过去数字电视一部发射机(模 拟)发射一套电视节目。随着数字电视 技术的完善,目前一部发射机能同时发 射 8 套节目。同时,电视节目的播放质 量还得到提升,画面清晰度更好。(2) 增值业务:通过 CMMB 手机电视发展一 些拓展业务,常见的有应急广播、点播 节目等。目前,中国数字电视发射机技 术仍处于起步阶段,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信号接收时存在语音与图像 不同步、闪断错误、解码误码等问题。 2 无线覆盖技术 2.1 MMDS 方式 这属于无线多路微波分配系统,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的主要技术手段介绍无智不明一、广播传输及覆盖技术目前,实现广播覆盖的技术手段主要三种:中波广播、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
1、中波广播技术:中波广播于1920年正式开始播出,这是较早开发出来供声音广播专用的频段,频段范围是526.5-1606.5千赫,频道间隔为9千赫,共划分为120个频道,最低的频道是531千赫,最高的频道是1602千赫;发射带宽为9-20千赫的范围。
中波广播主要有两个服务区一是地波服务区,围绕地球表面传播,形成较为稳定的覆盖区,约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二是天波服务区,电波在夜间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在较远的地方(约300公里以外)形成的服务区,这个服务区只有在晚上才出现。
实际的广播覆盖主要依靠地波服务区来完成。
目前为至,中波广播仍然是我国广播覆盖的最重要的手段。
中波广播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一是声音质量较差,不如调频广播好。
二是频谱拥挤,只有120个频道,节目套数受到限制,为了解决频率分配的问题,主要使用同步广播来解决覆盖问题,同步广播有相位同步(精确同步)和频率同步(准同步)两种方式。
目前,我省的31个中波台分别承担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台和当地广播电台节目的转播任务。
2、短波广播技术:短波广播使用的频段介于中波和调频频段之间,分布在5.95-26.1兆赫。
主要依靠电离层的反射传播声音信号,传播距离最远,非常适合对远距离广播(几百至几千公里),主要用于节目传送、大面积覆盖和对国际广播,短波广播是国际上公认的用于对国外广播的一个频段。
由于短波广播频谱非常拥挤,传播很不稳定且世界上短波发射台太多,使用短波广播,一般需要大功率发射机且用不同频率发射才能达到实际的覆盖效果。
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全国有9个省可以使用短波广播来实现本省节目的覆盖(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广东、云南、黑龙江、和四川),而我省不能使用短波广播频率来实现本省广播节目的覆盖。
3、调频广播技术:调频广播是在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声音传播方式。
使用频段是87-108兆赫,频道间隔100千赫,能容纳210个频道。
调频广播有效的传播为直线、视距传播,因为它的波长短,地波衰减很快,而天波穿透电离层不能返回地面。
调频广播的优点有:一是音质优美,可以做高保真度广播,二是抗干扰能力强,系统信噪比高,收听悦耳。
三是频段宽、频道数较多,且调频广播没有反射天波,干扰距离短,频率复用率高。
四是在调频广播中易于实现立体声广播。
五是同等功率情况下,调频广播比中波广播覆盖范围要大,接收场强要求要低,投资和运行费用比中波要低。
因此,调频广播在我国发展很快。
1992年,原广电部发布了全国调频广播覆盖网规划,我省的调频广播按照全国调频广播覆盖网的规划,发展十分迅速。
目前,省电台的4套节目、信息电台节目、各省辖市的广播节目以及部分县(市)的广播节目都实现了调频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调频频段较多,但由于调频广播发展很快,原规划的调频频率资源远不够用,一些省市使用调频同步广播技术来提高频率的利用率,调频同步广播在我省的开展也在积极的酝酿之中。
4、广播的数字化技术(1)模拟调幅广播的数字化(数字AM)传统的调幅广播在传输过程中有易受到干扰,音质差、业务单纯等固有的缺点,这些一直都在困扰着调幅广播的发展。
调幅广播的数字化(数字AM)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窄带的数字AM方式,可使广播质量明显改善,在原中短波的带宽内为听众提供无干扰的接近调频立体声质量的广播;(2)、现有的AM模拟发射设备(PDM、PSM和DX系列发射机)增添数字调制器可成为数字AM设备继续使用;(3)、模拟和数字的AM信号可以共用一部发射机和同一个频率,模拟AM接收机可以收听到模拟广播,而数字AM收音机可以收听具有FM质量的数字AM广播,这样,不需要进行新的频率规划,就可以逐步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平稳过渡。
(2)数字音频广播(DAB):作为新一代广播系统的代表,欧共体制定的尤里卡-147DAB是迄今为至惟一被ITU推荐的新一代广播系统,已被标准化为ETS300401。
DAB的主业务信道的数据容量为2.304MD/S,可以同时传送6套CD质量的立体声节目,可同时传输音频和数据业务,实现传输容量的灵活配置,可用于固定、便携、移动接收,适应于地面、卫星、电缆进行覆盖并具有多媒体能力,可工作于47-3GHz很宽的频率范围,并可实现同步网(单频网)工作,频率利用率可为现有模拟广播的3倍以上,相同的覆盖面积其发射功率比FM发射机要小很多。
DAB的主要优点是在移动接收的条件下仍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声音节目,解决了声调多径、传播和快速移动时多普勒频移造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间选择性衰落等问题,具有明显高的频率经济性和功率经济性。
英国和瑞典于1995年率先实现了DAB的正式运营,到1999年年底,欧洲的DAB覆盖率约为65%,覆盖人口180多万,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DAB先导网也于1996年开始试播,现今已转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试验;京津唐地区DAB先导网于2000年6月28日开通试播。
(3)数字卫星广播:数字卫星广播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1989年德国推出了主要针对固定接收用户的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卫星广播系统DSR,但DSR的数字音频信号没有压缩,频谱利用率低且没有数据业务已于1999年停用。
目前,在技术和市场上相对领先的是世广公司(World Space)推出的数字卫星声音广播。
该系统是基于三颗地球同步卫星的DSB系统,1998年10月28号发射了非洲星并于1999年10月投入运行,亚洲星于2000年3月22日发射,可以覆盖亚洲、近东、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约45亿听众。
World Space系统工作于L波段(1467-1492MHz),音频数据用专门为World Space系统开发的MPEG2.5,LAYER3标准,上行线路以频分复用多址(FDM),下行线路用时分复用(TDM),每颗卫星发射三个波束,即三个TDM信道,每个TDM信道传输比特率为3.6Mb/S,包含192个单声广播信道,或96个立体声广播信道,或48个立体声音乐广播信道,或32个准CD音质的广播信道,或24个CD音质的广播信道,或上述各信道的适当组合。
World Space系统采用QPSK调制方式,可以获得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即使在很弱的接收信号条件下,也能保证很低的比特差错率。
世广卫星数字音频与多媒体广播系统开创了数字广播的新纪元,它可以提供音频广播、电子化报刊杂志广播、互联网信息广播、音像制品发行、远程教育、金融证券实时行情等服务。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97年即开始对世广公司数字卫星直播技术进行了追踪研究,中央台和国际台也作正在进行卫星广播业务试播工作,2001年,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已开始运营世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
(4)网上广播(Web-casting):通过互联网提供音频和视频业务,称为网上广播。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开办网上广播(Web-casting)提供了可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2000多家广播电台,100多家电视台开通了网上广播,通过互联网提供音频和视频业务,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的空间,但网上广播目前音质差、噪声大、经常中断等缺点使习惯于FM音质的听众难以接受,同时,网上广播从可靠性、移动性、复杂性都无法与普通广播方式相比,而且网上广播是目前为止最昂贵的收听方式。
但大家都已看到,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宽带网的日渐普及并走入千家万户,以及网上广播所蕴藏着的巨大商机,这也是大家纷纷开设网上广播的动力所在。
二、电视传输及覆盖技术1、卫星电视技术卫星广播电视系统,是在地球赤道上空35800公里处的静止卫星上,装载转发器和天线系统,把来自地面卫星上行站的广播电视信号转发回地面,直接进行大面积广播电视覆盖的一种新技术。
一颗卫星能覆盖地球三分之一的面积,覆盖区内的用户能直接收看卫星转发的广播电视节目。
我国卫星广播电视的发展目前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应用领域从电视扩大到声音广播、数据广播及多功能开发业务;二是卫星应用频段从C波段发展到Ku波段,Ka波段的技术也在逐渐成熟;三是传送技术从模拟发展到数字和数字压缩技术,模拟传送技术已基本淘汰,我国在2003年将停止全部模拟卫星节目的播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节目都以数字方式传播;四是从目前主要以节目传送为主向卫星直播(DTH)或直播卫星(DBS)方向发展。
根据我国现行的卫星电视管理政策,用户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受到严格限制,卫星电视的主要意义在于为各无线发射台、转播台和各有线电视系统提供信号源。
目前,我省的5套广播节目(人民台4套,信息台1套)和河南电视台第1套电视节目一起,通过亚洲2号卫星实现卫星传输,可覆盖世界约三分之一的地域和50%的人口,河南电视台节目还通过鑫诺一号卫星实现了卫星直播(DTH),通过卫星传输,全省各中波、调频转播台、电视转播台的信号源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为实现省台广播电视节目的全省覆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微波中继技术微波是指波长为1米至1毫米(频率为300兆赫至300吉赫)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波段具有频带宽,通讯的容量大,传输质量高,抗干扰性强等技术优点,非常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由于微波是直线传输,在远距离通信时一般采用微波中继技术,即在每隔50-60公里设置一个微波中继站收转微波信号。
在省广播电视信号上星和全省骨干光纤网建设完成之前,省广播电视节目主要依靠我省自建的1.4吉赫和8吉赫频段的专用微波中继网络向全省各地传输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由省广电中心将信号送至102台,102台向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焦作、新乡传送并经平顶山、新乡微波站转送到全省其它省辖市)。
目前,传统的微波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数字微波技术(SDH)、多路微波技术(MMDS)、宽带微波技术(AML)已经成熟并已进入市场。
总的来说,微波将作为广播电视传输的一种补充手段而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3、无线发射技术无线发射技术是指使用电视发射机将电视信号发射出去的全过程。
无线发射使用的波段有两个:米波波段(48.5-223兆赫)共12个频道(第1-12频道);分米波波段(470-959兆赫)共56个频道(第13-68频道),其中第13-48共36个频道为电视专用频道,第49-68共20个频道为与其它业务共用频道。
每个频道带宽为8兆赫。
发射机的功率等级根据覆盖的需要分为1、3、5、10瓦、百瓦或千瓦发射机,米波的最高功率等级为10千瓦,分米波的最高功率等级为30千瓦。
电视发射频段的传输特性与调频广播相似,主要也是以视距传播和直线传播为主,但由于电视图像为调幅调制,抗噪声和干扰能力较低,一般情况下电视图像的发射功率比电视伴音的发射功率高10倍左右,才能做到电视图像和电视伴音的覆盖范围大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