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
“十二五”期间,经2011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
2015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10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2.县域产业结构升级。
2015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3.2:61.5:25.3,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2.1和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地位凸显。
截止2015年末,县域规上工业企业1543家,比2010年末增加近500家,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7.3%,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县域财政较快增长。
2015年县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2.05亿元、125.18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6倍和2.9倍,“十二五”年均增长分别达20.6%和23.3%。
5.县域人民生活改善。
2015年,肥东、肥西两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全市平均429元和746元,2010年五县市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6.县域发展好于全省。
2015年,县域GDP增长10.2%,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9个、1.1个和0.5个百分点,五县市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9.3%的水平。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北蔚县为例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北蔚县为例李建伟【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需要从构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蔚县是资源型和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其转型发展需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机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加快旅游与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0)010【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县域经济;城市经济;新型城镇化【作者】李建伟【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
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更蕴含着巨大的变革和创新活力。
在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中,蔚县是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典型,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转型发展的代表。
在全国经济呈现“三期叠加”环境下,蔚县亟需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效益,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综合分析蔚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蔚县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促进工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休闲旅游产业,积极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业,努力把蔚县打造成为京津冀乃至北方地区有重要影响、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区和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锐意改革、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平均三年再造一个新晋江。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6.16%;1978年,晋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45亿元,到20__1年已达到303.5亿元,22年中经济总量翻了七番之多,平均三年翻一番,等于每三年就在已有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
1978年晋江的财政收入仅为1476万元,20__1年达到16.1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2.6%。
———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跃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而且位次不断前移。
1991年,在全国首次公布的百强县(市)中,晋江市排名第五十五位,1994年上升到第十五位,20__1年又跃入百强县(市)前10名行列。
1994年以后,晋江市一直名列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首。
20__1年,晋江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14。
———工业化进程加快,在全省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晋江的工业化水平很低,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0.51亿元。
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工业,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值超千万元的规模企业达537家,超亿元的55家;形成了制鞋、纺织服装、建材陶瓷、纸制品、食品和玩具等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许多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出口到世界各地。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前,晋江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197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为38.6∶35.1∶26.3。
改革开放后,晋江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__1年调整为3.5∶55∶40.5。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到每个县区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本报告将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县域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其次,县域间经济活力不足,外部资金和资源流入有限,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县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
其次,鼓励县域发展其特色产业,提高发展的内生动力。
例如,依托当地资源和优势,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提升县域的经济竞争力。
此外,还应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县域的资金扶持,支持县域发展基础设施,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
同时,要加强县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
最后,要加强县域发展的监管和评估工作,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通过加强县域间的合作和交流,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
管和评估工作,可以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单位为辐射范围的经济发展活动。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调整和供给侧的新挑战,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二、调研目的1.了解不同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特点;2.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找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3.探索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措施;4.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走访多个县级行政单位,实地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支持;2.数据收集:收集该县区域经济发展数据和相关研究报告;3.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各领域相关的经验和问题。
四、调研结果1.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企业发展:大多数企业是小微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资金支持;3.农业经济: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4.人才引进: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5.产业结构: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一些产业。
五、调研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2.支持企业发展: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3.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特色农业;4.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5.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
六、政策建议1.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2.加强县域间合作,打造县域经济合作共同体;3.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财政支持,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4.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宣传和宣传教育,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认知度。
七、总结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市委政研室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委政研室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一般的统计口径,我市县域范围包括鼎城、汉寿、桃源、临澧、石门、澧县、安乡、津市等6县1市1区,不含武陵区,面积1776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常住人口万,占全市的%。
从上述三份统计表分析,我市县域经济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不”:1.总体实力不强。
《表一》显示,2015年,我市县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的%和%,而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固定资产投资只占%,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工业增加值仅占%,主要经济指标均没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2013—2015年,我市县域常住人口、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
2.增长速度不快。
《表二》列出了我市8个区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3个年度内在全省98个区县(市)中的排位情况。
我市8个区县(市)的5项主要经济指标每年有40次排名,排在全省49名之后即中下游水平的次数,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是14次、20次和20次,说明我市县域经济增速放缓、趋于疲软。
3.经济强县不多。
《表三》显示,2013—2015年,全省县域经济前二十强中,我市仅2015年澧县上榜,排全省第19位。
而在这三年里,全省绩效评估与我市同为一组的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郴州的二十强上榜次数远超我们,不同组的邵阳、娄底的上榜次数也分别比我们多两次,这与我市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的位置很不匹配。
从2015年反映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来看,我市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澧县与排名全省第一的长沙县相差890亿元;我市财政收入最高的桃源县与排名第一的长沙县相差亿元,这是一种成倍数的落差。
二、“四缺”的工作动态亟待改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除了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宏观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能力不够等问题。
主要表现为“四缺”:1.争取扶持政策缺乏主动性。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安徽省是我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之一,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一直以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优化,关于如何实现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备受关注。
研究背景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如何加快安徽省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安徽省地处长江中下游经济带和环长三角经济区的交汇点,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挑战。
明确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1.2 研究意义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实践层面上,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是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
安徽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是决定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深入研究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制定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安徽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对于深化对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拓展县域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可以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2. 正文2.1 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是指安徽省各县(市、区)的经济总体表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安徽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之一,县域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安徽省县域经济总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范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首先,就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而言,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存在思想观念落后、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大、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动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和外来投资。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件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提高县域经济生产和流通的效率。
第三,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政府可以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选择合适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农村人才,帮助他们创业就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培养和留住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类型及其发展路径的研究
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类型及其发展路径的研究作者:张琳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33期【摘要】本文基于产业视角审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当前主要有四种成熟模式可选择:生态农业型、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和综合发展型。
上述模式都建立在市场导向和行业利润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和资本自有率等情况选择发展出来的。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县级行政单位作为基层行政组织,可自主支配的资源要素相对有限,但县域经济依然发挥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截止到2010年,我国90%的国土由县级政府管辖,县域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还多,但只贡献了少量的GDP,农民收入不足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发展产业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产业兴衰直接决定县域经济的强弱。
因此,县级政府要在深入了解本县实情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产业发展谋求产业发展优势,这是当前县级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不二选择。
一、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性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
县域经济具有规模小、结构相对单一的特点,同省、地一级区域经济相比,县城行政区域面积较小,区域内经济资源不多,政策性资源也比较稀缺,这些都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决定了县域经济独特的发展道路。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适合本土实情的地方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经济聚集效应。
在已发展起来的产业基础上,横向拓展相关产业领域,最终打造结构合理、横、纵向交错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
县域经济受限于区域界线,在资源开发、生产要素供给等方面受到诸多影响因素限制,因此,其发展水平与当地产业结构和成熟度密切相关,地区产业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产业发展水平不仅是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一个县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
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要努力通过打造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县域经济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徽作为中国的省份,其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对于安徽县域经济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还有助于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分别分析安徽县域经济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以期能够为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安徽县域经济现状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尚属于中等水平,各地的发展状况有所不同。
在东部地区,如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像亳州、池州、安庆等地经济落后的情况较为明显。
总体来看,安徽县域经济应该在人口、土地资源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在产业结构方面,能源、矿产、农业生产均占据一定比重。
然而,这些行业存在着能源消耗大、污染环境的缺点,同时农业生产也面临着不景气、农村劳动力外流等问题。
因此,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找到新的产业方向。
二、安徽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1、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徽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然而,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比如,亳州这个地方被誉为水城之都,可是当地水资源却很少得到利用。
2、传统产业萎缩安徽县域经济中存在很多传统产业,如纺织、化工等行业。
这些行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已经基本上走到了尽头,而且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这些传统产业的存在已经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3、市场机制不健全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尤其是地方政府在行政干预市场、过度注重GDP等问题上表现较为突出。
这种情况下,GDP和财税收入等考核指标占据绝对优势,而其他指标鲜有体现。
这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必然会对安徽县域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方案1、合理配置资源在安徽这样的地方,有必要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方案,把资源分配好。
例如,可以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作为重点来进行资源配置,利用资源的可再生性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 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力度,通过提 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等措施吸引人才流入县域地区,为县域经济的发 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黑龙江省的县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产业 结构单一的问题不仅导致经济增长乏力,也使得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较差。
2、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创新动 力
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县域地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县域地区人才匮乏,创新动力不足。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潜 力逐渐受到广泛。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于全 省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 系列挑战和问题。本次演示将分析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3、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提高,但人才流失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 和职业培训的推广,湖北县域人力资源素质逐步提高。然而,由于县域城市发 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才流失问题仍然存在。许多高素质人才选择流向大城市, 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
三、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 持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应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 发展能力。
关于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的调研报告_0
关于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的调研报告_0 关于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的调研报告一、为什么提出县域经济及县域农行发展这一问题)从宏观上看,我国已经发展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 (一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县域经济将会实现长足发展。
县域是沟通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点。
在国民经济体系架构中,县域经济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更是提出“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近几年来,山东积极实施“扩权强县”政策,推行“促强扶弱带中间”的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县域人口和GDP占到全省的95%和79%以上。
目前已有20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其中14个县财政收入过10亿元。
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行拓展县域经济,加快自身有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十五”期间山东农行进行的重大战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金融形势的,经营战略必须再次调整。
“九五”时期(含)以前,农业银行的经营重心主发展和变化要在县及县以下。
“十五”期间,为迅速扭转全行客户结构差、资源配置效率低和分行对经营战略作了重大调整,制定并实施了以重点经营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山东产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为主要内容的“四重策略”,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对改善山东分行的经营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全行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充分证明,在“十五”时期实施“四重策略”是完全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县域农行无论是网点、机构、人员,还是业务总量、经营效益等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白旭 光
摘 要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 关系改革 、发展 、稳定全局 的一件 大事 ,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 、政府 面前一项十分 紧迫的任务。 关 键 词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县域经济是以县辖行政 区域 为单元 ,以县城 为中心 、乡镇 为纽 带、 广大农村为基础 ,既相对独立 ,又高度开放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 又是 城 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汇合点和突破 口,也是 中心城市发展规模经济 的强 大支撑 ,更是加快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战略目标 的主战场 ,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 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加快 县域经济发展 ,对于解 决当前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巩固我们党 和国 家执政基础 ,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党委政 府必 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 ,切实加强领导 ,进一 步理顺发展思路 ,明确发展重点 ,完善和落实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改 善 和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
、
理 清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思 路
当前 ,全球经济一体 化进程 加快 ,我 国即将加 入 w 1 . 0; 社 会 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已初步建立 ,我们 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形势 ,进一步理 清和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总的要求是 ,要坚持 以发展为主题 ,以富民强 县为 目标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以科技进步 为先导 ,加快农 业产业 化、 县域工业化和农村城 镇化 的步伐 ,加 大市 场运作 、民营 突破 的工作力 度 ,推动 区域经济的特色化 、外向化 和高新化 ,努力实现县域经 济发展 的新突破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科学制订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 和奋 斗 目 标 ,努力增强 目标和规划的科 学性 、指导性和前瞻性 。 理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要 注意把握好 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 第一 , 坚持富 民强县。发展县域经济 ,是为了增强县域经济综 合实 力 ,达 到既富 民,又富县 ;既提高城 乡居 民购买力 ,又增加县 乡可用财 力的目 标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各级财政收入大幅度增 长,是 检验 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的直接标志。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与加强财 源建设 结合起来 ,既努力加快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总量 ,又不断提高经 济增长
产业结构与动力结构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广西贺州县域为例
米 、昭平茶 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 系。2 0 1 1 年 ,广西贺州全市县域 工业增加值 1 2 6 . 3 8
亿元 。同比增长 1 5 . 6 1 %;固定资产投资 4 6 6 0 8亿元 ,同比增长 2 8 . 3 7 %,工业主 导地位基本确立。服务业发展迅速 ,商贸
是经济总量小 ,发展水平低。2 0 1 1
年, 广西贺州全市县域平均GD P 仅为6 9 . 3 7 亿元 , 仅八步区超过 1 D 0 亿元 , 达1 2 0 ' f Z , 元。 二是经济发展不平均 ,地区 间差距 明
平桂 管理 区、钟 山县、昭平县 、富川瑶族
自治 县 。
从 经济 的规模 、速度 、结构 等 指标
看 ,广西 贺州 县域 经济 的 发展 从形 式 上
显。总量最大 的八步区约 占广西贺州全市
县 域 总量 的 35% ,最 低 的 富 川县 仅 占 1 2 %, 八步 区的总量几乎达到昭平 、 钟 山、
要素投入分析 ,土地 、资本 、劳动 力的短
步蔬菜 、富川脐 橙 、平桂马蹄、钟山优 质
2 0 1 1 年 ,广西贺州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 占 GD P I ;  ̄ 重仅为3 6 . 4 5 %, 由 无法延伸 ,难 以发挥集聚效应。 中小企业结构不合理 , 传 统资源型企业多 ,技术型企 业少。
收 贡 献 不 明显 。
产 业 结 构 与 动 力 结 构 视 角 下 的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以 广西 贺州 县 域为 例
■ 黄河 东 黄 文炎 副教授 ( 1 、贺州学 院党委 办公 室 2 、贺州 学院
制 约 广 西 贺 州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产 业 结 构 与 动 力结 构 分 析
论发展县域经济模式及方向研究
论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及方向研究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县域经济属于一项基本的经济单元,同时,在经济总体中占有核心部分。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其次,指出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当前,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有的县经过不断的发展构建了其他区域不具备的独特发展模式。
目前,已有相关学者对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因为研究视角的不一,最后所得出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在内容上经常有重复情况,认识方面未达到统一。
本文以下主要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梳理。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一)主导产业的发展模式每一区域中的地理与自然条件都各异,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各区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因此,各区域的主导产业就会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有的属于农业主导型,有的属于工业主导型,还有的属于第三产业主导型等。
魏秀芬、于战平在《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中明确强调了农业产业化带动模式,他们一致认为若所制定的发展措施是科学合理且可行的,那么,农业就会变为县域经济中的核心增长点。
赵伟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产业驱动的视角》中明确的强调了农业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何黎明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思考》中明确的强调了在农业产业化基础上而进行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等。
上述所述均属于农业主导型范畴。
工业主导型主要指的是部分县实施了工业强县战略,将工业作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部分。
肖军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与途径》中明确强调县域经济应适当的引入外资,大力构建开发区、工业园区,以营造一个氛围良好的投资环境来达到工业聚集目标,并且,对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深入调整与改革,从而推动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国北部,是蒙古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问题分析1.资源依赖型经济通辽市的县域经济主要依赖资源开发,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
长期以来,资源型产业占据了通辽市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但这种发展模式使得经济结构单一,对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容易受到资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2.产业结构不合理除了资源开发业外,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在其他产业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产业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化、产业链完善的产业体系。
制造业也较为薄弱,主要是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3.城乡发展不平衡通辽市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发展相对较快,但是其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一方面,城市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更有优势,农村地区缺乏投资吸引力,农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人口外流问题严重。
4.基础设施薄弱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薄弱性,如道路、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设施不完善,这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阻碍。
二、对策建议1.挖掘潜在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辽市可以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实现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传统资源型产业方面,应当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资源开采的环境负担。
2.加大对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辽市可以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来扶持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可以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之一。
通辽市下辖4个区、3个县级市和6个旗,市域面积达10.1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00万。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通辽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通辽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但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将针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通辽市的经济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依赖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基础设施滞后通辽市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
这不仅影响着县域的生产生活,也制约了县域的经济发展。
3. 技术创新不足通辽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技术创新水平不高,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有待提高。
这限制了县域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力。
4. 人才短缺通辽市县域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是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短缺。
这不仅制约了县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1. 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针对通辽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将发展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4.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应加大对通辽市县域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力度,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本土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5. 拓宽对外开放渠道应加大对通辽市县域的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促进县域经济融入全球化。
6. 加强政府引导与服务应加强对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引导与服务,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为县域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仍然存在 单一、低级等问题,缺乏高技术 产业支撑。
资金和人才短缺
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和人才支 持,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环境污染严重
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 政策研究
xx年xx日
目录
• 引言 •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类型 •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优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 重要意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
财政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发现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效果。
县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有限
由于相关数据的获取渠道和样本数量 相对较少,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 的影响。
要点二
未充分考虑政策实施 成本
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需要 充分考虑实施成本。
要点三
对不同地区县域经济 发展缺乏针对性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取消对民营中国经济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一发展壮大县域中国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东台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商洛不断加大县域积极性经济发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发展壮大经济政策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推动城镇化的一化促两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着力产业发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五大主导产业,县域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经济政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XXX.XX亿元,gdp总量比的X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XX.X%,其中一产增加值已经完成XX.XX亿元,比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二产增加值完成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三产增加值完成XX.XX亿元,比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
财政总收入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长XXX.X%,年均增长XX.X%,其中边疆地区财政收入X.XX亿元,比X.XX亿元增长XXX.X%,年均增长XX.X%。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比XXXX元增长XX.X%,年均增长XX.X%。
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比XXXX元增长XX.X%,年均增长XX.X%。
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X个县区先后获得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工业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越发显现。
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XXX户,比XXX户增加XX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借鉴某著名管理咨询公司二零零三年十月目录目录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报告 (1)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1)(一)苏南模式 (1)(二)温州模式 (1)(三)珠江模式 (2)(四)济源模式 (2)(五)晋城模式 (3)(六)义乌模式 (3)(七)农安模式 (3)(八)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 (4)二、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5)(一)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 (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5)江苏省射阳县农业产业化介绍 (6)对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6)(二)县域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模式分析 (7)县域工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7)县域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模式探讨 (7)(三)专业市场建设模式分析 (8)产地型专业市场 (8)销地型专业市场 (8)集散型专业市场 (9)专业市场建设模式总结 (9)三、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11)(一)以农业产业化为发展主思路 (11)(二)建设专业市场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支撑和辅助 (11)(三)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拉动农业产业化 (11)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报告一、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全国2000多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千差万别,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各不相同。
在此,我们分析归纳出以下七种典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苏南模式“苏南模式”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主要是指通过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而使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析:政治背景:“苏南模式”形成初期,国内还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由政府出面办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经济背景:“苏南模式”发展初期,民间基本上无资本积累,以乡、村两级农业上的积累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起步资本顺理成章;文化传统:苏南农村经济历来比较发达,家庭手工业和传统小工业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地理位置:苏南地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靠近上海等大中城市,易于接受其经济、技术、文化的辐射。
“苏南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二)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指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经济逐步壮大的发展轨迹。
“温州模式”形成原因分析:经济因素:“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促使剩余劳动力必须要寻找出路;政治因素:历史原因造成的温州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无政府状态,政府干预少;文化原因:温州人传统就有冒险意识和经商理念;地域历史原因造成温州的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能寄望于外界的帮助。
“温州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三)珠江模式“珠江模式”是指依托“三资企业”的发展而带动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的县域发展模式。
形成条件分析:毗邻港澳台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拥有大量侨胞,特殊“人缘”关系密切;享受国家特殊的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面临问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差;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
(四)济源模式“济源模式”指指通过抓好县属工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以河南省的济源市、吉林洮南、山东高唐为代表。
该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一是县属工业有较好的基础;二是抓县属工业发展的思路正确;三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县级领导班子。
该模式不足在于:一是由于县级或企业主要领导的更换可能造成企业的不景气从而影响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企业产权不清晰,会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五)晋城模式“晋城模式”是指通过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而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模式,以山西晋城为代表。
这种模式的形成条件在于:第一,当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该矿产资源销路良好;二是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要求不高,个体、乡镇企业都能进入;三是国家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开发矿产资源。
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太大;二是相当一部分矿产资源市场已经饱和,且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三是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很多矿产已不能再由地方分散开采。
四是该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性很低。
(六)义乌模式“义乌模式”是指通过兴办专业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如浙江义乌、河北辛集、山东寿光均属于此种类型。
该模式的形成条件主要有:一是当地历史上就有经商的传统;二是兴办市场过程中突出了自身的特色;三是兴办市场比较早,抓住了先发机会。
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随着专业市场的增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二是现代商品交易的形式和内容由于信息化的影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传统的专业市场提出了挑战。
(七)农安模式“农安模式”是指通过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如吉林农安、江西遂川、江苏射阳等县均属于此种类型。
这种模式的形成条件:一是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农业发展条件较为优越;二是除了农业资源外几乎没有别的资源;三是一般远离大中城市,接受城市辐射较难;四是县级主要领导没有受到“无工不富”的思想约束。
该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资金积累慢;二是农业科技开发投入偏少,农产品更新换代步伐过慢。
(八)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发展县域经济,就要优化县域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经济增长,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
以上介绍的七种典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经济背景中,结合当地的地理区域和比较优势而形成的。
深入了解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优劣势,对于我们下一步根据中国目前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结合县实际情况,确定县自身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县富裕的劳动力要素和农业资源同外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创造了条件。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考虑到县域范围内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经济要素与大中型城市的巨大差距,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大中城市主导产业相联结,形成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二、产业发展模式分析(一)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模式分类。
我们在这里将作如下两种划分方式:划分方式一:依据农民与其产前、产后企业或组织的紧密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可划分为“外部联合型”模式与“内部生成型”模式。
1)“外部联合型”: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公司+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
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费用,稳定了供销渠道,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2)“内部生成型”:内部生成型模式是指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把农户组织或联合起来,共同协调原料供应及产品加工销售、提供技术或信息服务等。
其具体形式主要有“各种专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
这种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减少了农民单个寻找交易机会和谈判的成本,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
其中合作社比专业协会更进了一步,由于入社的利益纽带关系,农民之间的利益更为紧密,更有利于实现农户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效益。
划分方式二:根据与农民发生联系的机构的特性,可将农业产业化模式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加农户)、“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
1)“龙头企业带动型”中,“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和农户之间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合同契约,我国几家著名的牛奶公司和肉联企业与农户间的关系几乎都是这一模式。
2)“市场带动型”是以专业市场或专业交易中心为依托,带动区域专业化生产,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产业优势,节约交易成本。
著名的蔬菜产地山东寿光市在发展这一模式方面具有代表性。
3)“中介组织带动型”是以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技术协会、销售协会在内的各类中介组织为纽带,组织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形成产业化格局。
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不仅为农民的产、供、销提供服务,而且也为加工、销售企业提供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种植、养殖业。
尤其在推广新产品、新品种、新方法的过程中,这是一种投资低、收益高、农户得到实惠多的好办法。
江苏省射阳县农业产业化介绍射阳县地处苏北沿海中部,属盐城市管辖,土地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约105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
几年来该县通过狠抓农产品的流通与加工,带动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走出了一条通过农业产业化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的路子,其主要做法有:一是狠抓了农产品流通。
射阳县先后在县内建设了一批专业市场,同时到上海、合肥等大中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还在海外设立了20多个直销窗口,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鼓励农民从事运销业,全县已成立31个经纪人公司,办理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就有1000多人。
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农业大县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无法获得农产品加工业的高利润。
射阳县紧紧抓住农副产品深加工这个关键,积极引导各类企业进入贸工农一体化领域担当龙头,大力组织和引导集体和农民参与进去,兴办各种利益紧密型一体化组织,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
目前全县已建成上接国际国内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0多个(2000年资料),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三是发展外向型的农业产业化。
全县已建成出口蔬菜、啤酒大麦、水产品等16万亩创汇农业基地,出口创汇龙头企业已达60多家。
四是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射阳县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结构有了很大的调整,如全县蔬菜基地已发展到45万亩,螃蟹养殖面积达10万亩。
对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启示启示一:从第一部分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一个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规模化的过程,对于县现有的农产品结构和未来将要重点引进发展的新产品、新品种,实现每种农产品产业化的模式可能是不尽相同的,要注意对不同农产品的产品特点、生产过程等特性详细分析,区别实现产业化。
启示二:由于农业是基础产业,与工业及其他产业相比,其利润率是偏低的,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在区域经济中,农业大省就是财政小省和经济穷省,农业大县就是经济穷县。
正因为如此,许多农业县往往抛开农业优势去盲目的发展工业,其中也有成功的,但大多数并不成功,且大伤元气。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县违背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即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的原理。
在射阳县农业产业化的案例中我们看到,具有农业优势的地区,发展工业应该以农业为基础,围绕农业去办工业,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这样完全是可以由农业大县变为财政大县和经济强县的。
(二)县域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模式分析县域工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目前我国县域工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比较类似,从外部宏观背景来看主要反映在:一是国内市场已经处于“买方市场”,国内经济已经进入产品相对过剩时代;二是在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规模要求逐渐提高,而大部分县域内的工业企业是达不到最低规模经济要求的;三是县域工业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