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情概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成市情概括

行政区划

晋城市古称泽州,位于山西省的东南端,东南两面与河南省的林县、辉县、修武、济源、沁阳、博爱诸县

接壤,西与临汾、运城地区相交,北与长治市毗邻。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市境总面积9490平方公

里,其中市区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201万人。1985年5月设市,辖城区、郊区、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

,管辖范围与古泽州一致。1993年高平撤县设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历史渊源

晋城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1986年在陵川县夺火乡塔水河发现古人类头

骨化石、动物化石、打制石器、灰烬等考证,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塔水河文化就已存在,1972年在沁

水县下川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下川文化遗址”,也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相

传女娲、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新石器时代,泽州先民又定居在黄

河的两条支流——丹河、沁河流域,创造了以郊区高都、沁水县八里坪等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春秋战国

时晋城属晋国版图,自西汉起有了明确的县制建置,隋朝以州领县,置泽州。唐高祖武德三年始称晋城。由于

晋城位处太行山通往中原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具有

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军事上,它地处太行屋脊,扼守晋豫边界,有史以来就被视做中州的重要门户,历来为兵

家必争之地。闻名古今的秦赵“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市境内。经济上,它地处我国东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区

结合部位。东与海运口岸相连,南探苏南大经济带,又近承冀鲁豫,远交陕甘宁,是“承东启西”的一个重要

战略支点。

地理资源

晋城市境内群山连绵,太行山雄距东部,中条山横卧西南,四周山崇岭峻,峰峦迭嶂。南面山势蜿蜒而下

,伸向中州平原。整个地形,状若簸箕。中部丘陵起伏,盛产粮食的高平、泽州、阳城三块盆地镶嵌其间。沁

丹两河从西北向东南畅流出境,归入黄河。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8.6%。丘陵占28.5%,平川占12.9%。

晋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宜人。全年无霜期165~198天,东部山区较短。年平

均降水量650毫米,为华北富水区。全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总量达21.4亿立方米。

晋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仅矿产资源就达20余种,自古就被称为“煤铁之乡”。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采煤

和炼铁业。晋城煤质地优良,因其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呛人,被誉为“兰化香煤”而驰名海外。全市铁矿石

储量达10亿吨;已探明无烟煤储量271.71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一。晋城煤还有埋藏浅、煤层厚、地质

构造简单、易开采的天然优势,是晋城的支柱产业,产品供应全国各地,远销日本、西德、英国、法国等10多

个国家。晋城还是北方丝绸工业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外。此外,晋城地下的锰、铝、硫、大理石、石灰岩等矿

藏储量也很丰富,堪称物华天宝。

风景名胜

晋城名胜古迹甚多。现存辽、金以前的地面建筑物数量居全国之首。玉皇庙、青莲寺、龙泉寺、开化寺、

二仙庙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其中尤以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塑像为最。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

物。晋城还有风光旖旎的风景区,“珏山吐月”巧夺造化,蟒河、历山自然保护区颇为壮观。佛子山顶可眺望

黄河,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在此留有佳句。

工业农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

晋城市已形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造纸、建材、纺织、服装、医药、采矿、铸造、电子仪器等门类齐全

、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兴工业体系。1985年以来,有100余种产品荣获国家、部和省优质产品称号,其中梅花牌SE

桑蚕丝荣获国家金质奖。

晋城农业的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林牧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发达。全市以生产粮食为主,耕作制基本上

是二年三熟。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和油料。经济林遍

地,年产红果、黄梨、苹果、柿子等各种水果1亿多斤,尤以红果闻名遐迩,产量多、品质好,为全国五个重点

产区之一。晋城还是山西的主要畜牧基地之一,我国北方示范牧场就建在本市沁水县境内。经济的迅猛发展,

强有力的促进了小康村、小康乡镇的建设。

交通通讯

晋城是山西南部的对外交通枢纽。公路四通八达,太焦铁路、太洛公路贯穿南北,晋韩公路、沁辉公路横

贯东西,穿越阳城、沁水二县的侯(马)月(山)铁路已经通车。境内有铁路专用线17条,总计长度123.12公

里,年发运能力约1600~2200万吨。晋城市的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有各种机动运输车辆2.25万部。晋城利用水

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水电站59处,装机116台,总功率达4.29万千瓦时,年发电8780万千瓦时。1994年开工

兴建的中外合资阳城第一电厂,是变输煤为输电,把电力直接送往南方的国家重点工程。设

计装机容量330万千

瓦,第一期工程安装6台35万千瓦机组,为亚洲几大火力发电站之一。

晋城市以市区为中心的电信通讯网络初步形成。开通了全国233个大中城市的直拨长途电话。电报电话进入

全国自动转报网。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56万门。全市6个县(区)均实现了电话程控和国内直拨。三分之

一的乡镇实现了电话自动化。

城市建设

晋城市城市建设积极稳妥,已完成市政建设投资10亿元,城市建成面积扩展到17平方公里,开通了泽州路

,凤台街、建设路、南环路、新市东街、中环路等6条干道。城市道路总长83公里。新、旧城区建成300多栋大

楼,建筑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了凤翔、凤台、凤鸣、凤苑、凤展、陵东、玉屏等住宅小区,住宅总

面积达34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9.3平方米,居全省首位。城市日供水能力比建市前提高了8倍多。城区

煤气从无到有,覆盖率达到45%(含液化石油气)。城市绿化达26%,文教、卫生、托幼、广播、电视、公交、

体育以及城市防洪等一大批基础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晋城市市场繁荣,贸易活跃。全市共新建、改建、扩建集贸市场15个。一批高档次的宾馆、酒店、商厦相

继建成开业。累计全市商业饮食机构已达1.9万个,从业人员4.62万人。建成30多座大中型商业服务大楼,营业

面积达25万平方米。泰森集团承建的双亿元市场,投资之大,占地之广为商业系统之最。科教文卫

晋城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历代名人辈出。晋代有名医王叔和,五代时有名画家荆浩,宋代有著名天文学家

刘羲叟,元代有著名学者郝天挺,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从其学艺,清代有编纂《康熙字典》总校阅陈廷敬这样

的名臣兼学者。当代则有语言大师赵树理。新中国建立后,晋城的科教事业迅猛发展,截止目前,已有各级各

类科研机构930个,各类科技人员2.8万名,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634名,有中级技术职称9236名。全市共有科

技管理机构128个,各级各类民办科研实体636个,拥有会员1.6万多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941所。在校学生

达27万人。教师队伍素质也有了新的提高,共有1.9万名教师参加技术职称评审,其中,306名被评为副教授或

高级讲师,128名被评为讲师,249名被评为中学高级讲师,2681名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2475名被评为小学高

级教师,8027名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被评为中小学特级教师的20人。科技教育人员水平的提高,为精神文明

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

建市十年铸辉煌,继往开来谱新章。晋城市委、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已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