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情概括
太行明珠晋城市
专题中国信息报/2003年/10月/27日/第T00版/太行明珠晋城市林维民闫河进辉煌的历程巨大的成就悠悠太行山上,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山西省晋城市。
它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是三晋大地通往千里中原的重要门户。
全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现辖城区、高平市及泽州、沁水、阳城和陵川四县,总人口218.31万人。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土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
晋城素有 煤铁之乡之美誉,它地处沁水煤田南端,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总面积的56.4%,其中已探明储量273.48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山西省的1/2多,被确定为全国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
全市耕地保有面积284.3万亩,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小麦、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晋城还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这里植被丰富,气候温和,是山西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它的桑蚕丝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且分布区域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种养纺织经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蚕桑丝绸之乡,也是目前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
晋城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
围棋的发源地陵川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生态环境旅游的重要景点,阳城县的漭河、沁水县的历山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柳氏民居和阳城皇城相府景区更是闻名遐迩。
晋城扼晋豫之通道,区位适中,交通便捷。
太焦、侯月铁路纵贯本境,207国道、晋焦高速、晋阳高速、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
1985年建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进取,奋力拼搏,争先发展,晋城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不断改善。
1997年,提前三年率先基本达小康,实现了 三步走赶超战略的第一步目标;从1998年至2000年,又经过三年艰苦努力,主要人均指标跃居全省前列, 三步走战略第二步建设山西省经济强市的目标基本实现。
晋城市介绍 ppt课件
PPT课件
城市资源:
晋城市素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地上地下,宝藏 遍布。尤以煤铁为著,有"煤铁之乡"的盛誉。煤炭资 源极具优势。晋城地处"沁水煤田"南端,全市含煤面 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其 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多,占山西 省的1/2多。年产原煤达4000万吨。晋城块炭晶莹光亮, 手摸时不沾不涂,燃烧时无烟无味,工用民燃均为佳品,历 史上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它不仅可以代替 焦炭直接用于冶金,而且是理想的化工原料。1984年 晋城被国家化工部定为全国化肥和化工原料用煤基地。 目前,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英国、法国、比利时、 荷兰、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城市简介
晋城市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 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 曾在这里活动过。女娲补天、神农播种、禹凿石门、愚公移 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 “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 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 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晋城市是中国花鸦动画之都、中国魅力城 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黄河流域魅力城 市、全国文明和谐城市、最具爱心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市、2011中国十大特色 休闲城市国十大诚信城市等。
3
PPT课件
9
城市交通
交 通 分 布 图
PPT课件 10
行政规划:
晋城市下辖城区、泽 州、高平市、阳城、 陵川和沁水六县(市、 区),总面积9490平 方公里,占全省总面 积的6%。总耕地面积 为283.38万亩,人均 耕地1.42亩。2004年 末全市常住人口 219.71万人(其中非 农业人口46.65万人)。 全市人口中有22个民 族。少数民族中回族 人数最多,主要分布 在城区。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基本情况介绍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基本情况介绍一、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是1985年8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成立省辖地级市时,由原晋城市(县级)分为城区和泽州县后,新组建而成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晋城市中部,西靠依侯山,东临丹水河。
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12°44′40″~112°5′和北纬35°25′38″~35°10′之间,东西宽15.4公里,南北长17.5公里,北宽南窄,构成一个“蘑菇”形,整个城区被泽州县环绕,总面积为144.38平方公里,占整个晋城市土地总面积的1.53%,在晋城市各县(市、区)中土地面积最小,是晋城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以及全市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和信息中心。
(二)、地貌条件全区地势南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高度为800米。
海拔最高点位于北石店镇小车渠村境内的方山主峰,海拔高度为1065米;海拔最低点位于钟家庄办事处东武匠村南白水河的出境处,海拔高度为580米,全区相对高差485米。
呈中低山、丘陵、河谷平川3种地貌类型。
山地、平川和丘陵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6.5%、52.6%和30.9%。
平川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和北石店镇,地势较为开阔,土壤肥沃,人口稠密,工矿集中,是全区工农业生产基地。
图1晋城市城区区划图(三)、气候条件晋城市城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热同季。
多年平均气温为9℃-11.5℃,无霜期为180-12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00-700毫米,由于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的60%集中在6、7、8三个月;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00-2650小时,光能资源丰富。
(四)、土壤条件由于地貌类型的不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壤类型的地域差异。
全区有2个土类、4个亚类、10个土属,29个土种类型。
其中褐土是城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全区海拔580~1065米的丘陵、低山、中山地区,是本区主要的农业土壤,团粒块状结构明显,并有不同程度的石灰反应。
晋城考察报告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山西的南大门。自古为通向中原大地河南省的门户。素有“ 晋南屏翰、中原屏翰、冀南雄镇”的美誉。位于山西东南端边缘的泽州盆地, 晋城地处“中原经济区”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区。是 晋豫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市和面向中原的门户城市。 晋城地处“沁水煤田”南端,煤炭资源极具优势,晋城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总 储量808亿吨, 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中国无烟煤的1/4多,占省内的1/2多。年产原煤达4000万吨。
晋城概况︱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 晋城地处“中原经济区”和“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区。
是晋豫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中国魅力城市、中国绿化模范城市、黄河流域魅力城市、跨国公司最佳 投资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市和面向中原的门户城市; 2. 3. 2013年晋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1.8亿元,比上年增长9.3%; 人均生产总值(GDP) 45029.24元,位居江西省第三名;
人均GDP:
• • •
34901.12元(2013年)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山西省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市。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北以 古长城与内蒙古为界,西、南以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省辖市有,太原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吕梁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 、运城市。三大支柱产业为农业、煤炭工业、贸易 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
晋城商业 在建项目
3、皇城相府城市综合体
晋城概括
晋城市位于本省东南部,西与临汾、运城两地区为邻,北与长治市接壤,东、南与河南省毗连,总面积9484平方公里,总人口212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城区。
邮编:048000。
代码:140500。
区号:0356。
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晋城市秦初置高都县,北魏置建州、高都郡。
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丹川县,唐村改称泽州晋城县,明代晋城县并入泽州,清代改名凤台县。
民国初复称晋城县。
解放后一直沿用。
1983年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1985年升为地级市,即为现建制。
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居多,以沁河为界,东属太行,西南为中条,西北为太岳。
全境四周高山环绕,尤以东南部山岭更为陡峻,主要关隘有路工日,张路口、天井关、大口等。
中部丘陵起伏,间有盆地,其中以晋城、高平等盆地较大,为境内主要农作区。
城区座落于本境南部中段、太行山脉南端,近郊东南部山势险要,道路曲折,山区多地下泉眼和溶洞,具有喀斯特地形特征;南北丘陵起伏,中部地势平缓,为本境最大盆地。
境内最高峰为位于西北部的五圣山主峰,海拔1322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的三股泉,海拔 320米。
全境河流以沁河、丹河为最大,其中沁河发源于沁源北部,流经安泽入本境沁水县,在阳城、晋城之间出河南,注入黄河,境内流长 130公里,为黄河五大支流之一。
丹河发源于本境高平朱岭,长约80公里,经晋城出河南注入沁河,为沁河较大支流。
其它河流还有阳城河、端氏河等。
本境气候温和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5度,一月均温-- 4度,七月均温23.3度,年均降雨量 55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 180天。
晋城市共有耕地284.3万亩,农作物主要有谷子、玉米、小麦、高粱、豆类、薯类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桑蚕、麻皮、药材、烟叶等。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储量巨大而著称于世。
此外还有硫磺、银、铜、铝、锰、石英、石膏、水晶、瓷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
写晋城各方面的发展六百字
写晋城各方面的发展六百字晋城市是山西省位于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全市面积794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15万人。
自2005年开始实行城市化建设以来,晋城市在不同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经济方面:晋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金属和非金属矿等矿产资源,在这些支撑下,晋城市经济不断转型升级,逐步发展成为以能源化工、钢铁、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截止到2019年,晋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75.5亿元,人均GDP也提高到了15212元。
其次,教育方面:晋城市十分重视教育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教育品质。
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率达到99.4%,高中阶段学校和职业中等学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覆盖城镇农村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目前,晋城市建有1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山西传媒学院,此外还有多所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
再次,旅游方面:晋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有着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古迹。
比如千年古城榆次镇、鹊山森林公园、山西民俗博物馆等,同时晋城市也是中国十大红色旅游城市之一,不仅有着红色旅游胜地红旗渠,还是全国第一所国内国际旅游综合实验区。
此外,在交通、文化、卫生、环保等其他各方面,晋城市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晋城高铁站的投入使用,让城市的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快捷;晋城市文化事业发展也得到相应的推进和加强;城市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重特大病例治愈率高达99%以上;城市的环保意识和治理水平也得到提高,大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晋城市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中,城市的经济、教育、旅游等事业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
晋城成为了山西省内的发展重镇,也成为了全国的知名旅游城市之一。
不过,晋城市的发展仍有空间,未来晋城市应加大招商引资和开放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技术、新业态的培育,努力塑造晋城独特的城市形象和魅力。
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山西省重要的制造业和煤炭生产基地。
随着开放的进程,晋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经济发展晋城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特别是以煤炭、化工、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为主要产业。
煤炭是晋城市的支柱产业,存在丰富的煤矿资源。
晋城市煤炭产量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晋城市具有先进的煤炭加工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
化工产业也是晋城市的重要产业,涉及到石油化工、化肥、塑料、纺织等领域。
晋城市的食品加工业也比较发达,主要涉及到粮食、肉制品和饮料等领域。
此外,晋城市还有一些机械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建筑机械和农业机械。
晋城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0年以来,晋城市的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居省内城市前列。
2024年,晋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3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城市工业总产值稳步上升,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43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84亿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二、社会发展晋城市的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教育是晋城市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教育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推广,高等教育机构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得到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也受到了重视,晋城市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文化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提升。
三、城市建设晋城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
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方便了人们出行。
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得到了提升。
城市规划也得到了更新,新的商业区和居住区建设起来。
同时,晋城市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修缮和保护,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四、民生改善晋城市加强了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
山西晋城历史悠久的地方及发展变化作文
山西晋城历史悠久的地方及发展变化作文晋城的变迁山西晋城,这个位于太行山脚下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古至今,晋城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与发展,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晋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山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城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晋城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战争、政治变革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影响了晋城的发展,也塑造了晋城的文化和传统。
如今,晋城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高楼大厦、繁华的商业区、美丽的公园和广场,这些都展现了晋城的发展与进步。
晋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址仍然保留着,成为人们了解晋城历史的窗口。
在发展的过程中,晋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晋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保意识、优化交通布局等。
这些努力使得晋城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城市的发展也更加可持续。
除了经济发展外,晋城的文化和传统也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晋城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庙会、花灯节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休闲的机会,也传承了晋城的文化和传统。
晋城的美食也是一大亮点。
山西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而闻名于世。
晋城的美食也不例外,许多当地特色菜肴都深受游客的喜爱。
山西晋城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城市。
无论是其丰富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化传统还是现代化的发展成就,都使得晋城成为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在未来的发展中,晋城将继续坚持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机遇,为城市的繁荣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千里太行第一城山西晋城介绍
千里太行第一城
——晋城
晋城市位于巍巍千里太行的南麓,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也是沟通中西、联结南北的重要支点。
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20万。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
晋城区位适中,交通便捷。
太焦、侯月两条铁路纵贯市境,晋焦、晋长、晋济、晋侯等高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络相连。
距郑州、洛阳、长治三个航空港均在100公里左右,距天津、日照、连云港三个海港也只有8小时以内的车程。
晋城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极具优势,尤以煤铁为著,具备发展火电、煤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相匹配的工业环境,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高浓度氮肥基地、火电基地和中高档铸件基地。
煤炭、电力、化工、冶铸、高新科技、丝麻、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
晋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
晋城始终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理念,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氛围。
晋城有宽松的投资环境,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相对低廉的土地、水、电和劳动力成本,是一块投资宝地。
晋城人民竭诚欢迎四海宾朋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合作,共谋大业。
晋城简介
晋城简介晋城古称泽州、凤城,它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河南,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
它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还是国家级园林城市,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
[古代文明]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流传着无数动人神话传说。
这里是精卫的家乡,愚公故里,女娲补天处,神农躬耕地,孔子回车处。
晋城雄踞太行之巅,位处三晋东南,俯瞰中原大地,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代表旧石器文化的沁水“下川文化遗址”、陵川“塔水河文化遗址”,证明2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一代活动。
距今4000年——10000年前,泽州古代先民已定居丹河、沁河流域,创造了以高都、八里坪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
神话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就发生在晋城境内。
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蜗皇窟,也在泽州县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
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内。
此外还有源远流长的舜帝传说及驰名中外的长平之战古战场……[历史名人]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战国末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蔺相如,唐代著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代水利专家贾鲁,元代外交家郝经,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廷敬,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如浩渺宇宙中熠熠发光的星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闪光的轨迹。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资源优势]地下蕴藏着煤、煤层气、锰铁矿、铝土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地质储量458.8亿吨,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四分之一多,占山西省的二分之一多。
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402.2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18.4亿立方米,可以建成年产10亿立方米煤层气的生产能力。
晋城城市介绍PPT
PART 3
特色美食
炒凉粉
炒凉粉,在很多集贸市场和小吃摊点集中的地方大都 设有出售点(大多用摊车),一般居民家庭也会制作。 凉粉以红薯或绿豆淀粉打制而成,佐以豆酱,葱,姜, 蒜,用香油炒制而成。入口热鲜香嫩,凉粉滑嫩不碎, 素有"凉粉管炒"之美誉。曾数次赴国外表演,大受欢 迎。制法是把粉芡配水打成稀糊,入沸水成熟糊晾凉, 即为凉粉。炒凉粉就是发凉粉为主料,佐以豆酱、葱、 姜、加油炒制而成。热香鲜嫩,焦而不糊。 凉州因气候凉爽而得名,凉粉更是凉上加凉。盛夏时 间,吃一碗凉州凉粉,真是凉盈盈、冰飕飕、酸溜溜、 辣酥酥,别具风味,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期 已有“细索凉粉”应市,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凉州凉 粉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PART 1
自 然 资 源
地理环境
生物资源
晋城市境内现有野生植物27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南方红豆 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连香树、翅果油树、水曲柳、紫椴、野大豆5种, 中国特有植物17科22属22种。
矿产资源
晋城市作为典型的矿业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的矿藏有20余种, 煤、铁、铝、硫黄、石膏、石英、石灰石、白云岩等储量丰富,锰、铜、铅、铀稀 有金属在市境内也有发现,各种矿藏中,煤、铁储量最大。境内煤炭已探明储量 273.3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占山西储量的1/2和中国储量的1/4。
PART 1
地理环境
地质特征
晋城市地处Ⅰ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块南缘,市境地质构造主体为Ⅱ级构造单元吕梁——太行断块,构造线北北东 向,西南边缘跨越豫皖断块,构造线转为北东向。境内地质运动历经晋宁构造华北台缘裂陷,加里东一海西一 印支运动盖层稳定发育,至燕山断褶运动,形成了以断裂为界,多级褶皱带为主体的块坳和块隆构造格架。
晋城市城区20年
晋城市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二十年综述——晋城市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二十年综述晋城市城区是在1985年的市管县体制改革中由原晋城县划分组建,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中心腹地,面积149.6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7个办事处,137个村(居)委,辖区内总户数10万余户,总人口29.77万人。
自1985年5月建区以来,城区区委、区政府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奋力拼搏,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空前发展,奠定了今天在全市的中心地位。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区二十年,是城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这一时期,城区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形成,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8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15.63倍,年均递增15.95%;人均生产总值1274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11.02倍,年均递增13.98%。
农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200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7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2.42倍,年均递增6.68%;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5973万元,比1985年增长17.42倍,年均递增16.57%。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200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724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9.92倍,年均递增13.41%。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张,2004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65134万元,比1985年增长6.6倍,年均递增11.27%。
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各种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04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113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5年增长39.26倍,年均递增21.47%。
财政总收入2004年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0611万元;比1985年新增长9倍,年均递增12.92%;实现一般财政收入8957万元,比1985年增长3.38倍,年均递增8.08%。
介绍晋城
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在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0 公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土矿、铜、 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特别是 煤、铁的储量十分可观,有“煤铁之乡”之美称。煤炭资 源以无烟煤为主,储量约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1/4以上,占 山西省的1/2多。全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 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 。晋城煤炭具有含硫量小,发热量高,可选性好的特点。 所产块炭晶莹光亮,燃烧无烟无味,素有“白煤、香煤、 兰花炭”之称,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销往全国 2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英国、日本、韩国、东南亚 、西欧等国家和地区。2001年在沁水县南部发现并探明了 一个大型煤层气田——沁水煤层气田,煤层气目前探明储 量为1000亿立方米。1984年我市被国家定为全国化肥和化 工原料煤基地。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提出,在晋城建设以优质煤为原料的高浓度氮肥基地 。
晋城市规划内容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及各片区功能定位
• 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两区四片”的组团式结构。 • “两区”:主城区和金村区。 • “四片”:北石店片、南村(金匠)片、巴公片、高都片。 • 城市各区片之间以快速交通相联系、以生态绿地相隔离,形成环绕白 马寺山生态区的六位一体、带状向心、联动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新格 局。 • 城市各区片分工协作,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职能。 • 1、主城区:市级综合中心,包括行政、文化、居住、商贸服务、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等多种功能。 • 2、金村区: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区级行政中心。 • 3、北石店片:具有煤炭生产职能的城市生产、生活综合片区。 • 4、南村(金匠)片:以清洁型工业为主的一、二类工业片区及配 套生活区。 • 5、巴公片:以煤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片区和配套生活区。 • 6、高都片:以旅游、休闲、居住功能为主的城市生活片区。
晋城概况
晋城概况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与各位朋友相会,也很开心能在这旅途中为各位朋友服务。
首先我代表山西太行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公司的支持。
接下来,我做下自我介绍,我姓*,我是咱们大家这次行程的全程陪同导游,大家叫我小*就可以了,我的联系方式是************,大家一定要记牢,您在路上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向小*提出,小*会竭尽全力为您服务,此次为咱们开车,保驾护航的是坐在我身后的*师傅,一路上*师傅会比较辛苦,希望大家可以支持和配合我们两个的工作,小*也会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大家提供帮助,最后预祝我们此次行程可以圆满结束。
接下来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美丽的家乡晋城,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山西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东枕太行,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处于太行山、中条山、王屋山三山交界处,交通便捷,是山西省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
中国煤炭工业基地,面积9490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以汉族为主。
主要语言为北方语言,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晋城市辖1个辖区,4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分别是城区、泽州、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和高平市。
在2006年通过市民评选,把雪松列为我们的市树,市花呢就是紫薇了。
为晋城的市容市貌又增添了几分色彩。
晋城市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古称泽州,隋开皇初年就在这里设置州府,虽多年来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不变。
建国后,把山西分七个专区,南5县由长治专署管辖,1958年并大县,将晋城、高平、陵川并为晋城县,阳城、沁水并为阳城县;1983年7月,晋城县改为县级晋城市,1985年5月,经国务院审批,撤销晋东南区,成立省辖地级市晋城市,省辖市也始于此,管辖范围与古泽州版图大致一样。
晋城市境内最高峰为位于西北部的五圣山主峰,海拔1322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的三部泉,海拔320米。
全境河流以沁河、丹河为最大,其中沁河发源于沁源北部,流经安泽入本境沁水县,在阳城、晋城之间出河南,注入黄河,境内流长130公里,为黄河五大直流之一,丹河发源于本境高平朱玲,长约80公里,经晋城出河南注入沁河为沁河较大支流,本境气候温和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晋城八个方面工作总结
晋城八个方面工作总结晋城市是山西省的一个地级市,近年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和对外交流等八个方面,晋城市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晋城市在这八个方面的工作情况。
首先,经济发展方面。
晋城市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GDP持续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其次,城市建设方面。
晋城市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容市貌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再次,环境保护方面。
晋城市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恢复。
第四,教育医疗方面。
晋城市加大了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学校和医院的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和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第五,文化体育方面。
晋城市注重文化传承和体育发展,加大了对文化事业和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文化和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市民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第六,社会治理方面。
晋城市加大了社会治理力度,推进平安晋城建设,社会治安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第七,民生改善方面。
晋城市加大了民生改善力度,加强了对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帮扶,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最后,对外交流方面。
晋城市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晋城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治理、民生改善和对外交流等八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晋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晋城市一定会有更加辉煌的发展。
描述晋城的文案
描述晋城的文案
晋城,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山西省的东南部。
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繁荣的经济发展。
晋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漫步在晋城的古老街道上,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
古老的城墙、古朴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无不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晋城并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也是一个充满现代化活力的都市。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商业区繁华热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晋城以其开放的姿态,积极引进外资,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晋城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雄伟的太行山、清澈的沁河水、壮丽的峡谷和秀美的湖泊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珏山、蟒河、王莽岭等,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欣赏大自然的恩赐。
此外,晋城还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城市。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传统的戏曲表演、独特的风俗习惯,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晋城人民热情好客,他们用笑容和真诚迎接每一位来客。
总之,晋城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化发展的城市。
它既有古老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活力;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繁荣的经济发展。
无论你是寻找历史遗迹,还是追求自然美景,或者是体验现代化的都市生活,晋城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欢迎来晋城,发现这座城市的无穷魅力!。
晋城简介,作文.doc
晋城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说它年轻只是因为它建市比较晚,它是1985 年正式建市的.而它的历史却是很悠长的.它位于山西的东南部,古称泽州.这里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它成为山西与中原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留下了人类生活的足迹.在它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留下了太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像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像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敬廷;像人民作家赵树理等等他们都是泽州大地的骄傲.晋城被誉为”山西的小香港”,这足以证明它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虽然建市的时间很短,可是它的发展速度却是很多城市所难以比拟的.也因此它可以挤身全国经济百强城市之列.而晋城经济发展速度之所以这么快,当然离不开勤劳的晋城人民.是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将自己的家园建设的如此美丽.所有到过晋城的人,相信都应该见过,火车站出来的那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雕塑.而它不仅仅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还是国家级园林城市,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关于晋城,其实还有好多例如它的自然资源丰富,它的安定以及好多好多方面.也许就像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凤城所包含的寓意一样吧,凤凰不落无宝地.也真的希望晋城的明天可以更好美丽的晋城,美好的未来我是一个生在晋城,长在晋城的普通的小学生,这座位于黄土高原之上,被巍峨的太行山脉环绕的美丽的小城,有着冷热分明的四季,肥沃富饶的土地和优质丰富的矿产。
当改革升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我的家乡也静悄悄的开始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到了21世纪的今天,晋城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那么,就随我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走一走,感受一下晋城全新的面貌吧。
从家里出来,走上宽阔笔直的泽洲路,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路两旁矗立着一座座高楼,有银行,商店,邮局,宾馆。
一应俱全,生活的非常方便。
路边高大茂盛的梧桐在炎炎的夏日为行人带来荫凉。
每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各色的霓虹灯将大路汇成了一条发光的银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成市情概括
行政区划
晋城市古称泽州,位于山西省的东南端,东南两面与河南省的林县、辉县、修武、济源、沁阳、博爱诸县
接壤,西与临汾、运城地区相交,北与长治市毗邻。
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市境总面积9490平方公
里,其中市区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201万人。
1985年5月设市,辖城区、郊区、高平、阳城、陵川、沁水4县
,管辖范围与古泽州一致。
1993年高平撤县设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
历史渊源
晋城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据1986年在陵川县夺火乡塔水河发现古人类头
骨化石、动物化石、打制石器、灰烬等考证,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塔水河文化就已存在,1972年在沁
水县下川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下川文化遗址”,也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
传女娲、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
新石器时代,泽州先民又定居在黄
河的两条支流——丹河、沁河流域,创造了以郊区高都、沁水县八里坪等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
春秋战国
时晋城属晋国版图,自西汉起有了明确的县制建置,隋朝以州领县,置泽州。
唐高祖武德三年始称晋城。
由于
晋城位处太行山通往中原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具有
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军事上,它地处太行屋脊,扼守晋豫边界,有史以来就被视做中州的重要门户,历来为兵
家必争之地。
闻名古今的秦赵“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市境内。
经济上,它地处我国东部和中部两大经济区
结合部位。
东与海运口岸相连,南探苏南大经济带,又近承冀鲁豫,远交陕甘宁,是“承东启西”的一个重要
战略支点。
地理资源
晋城市境内群山连绵,太行山雄距东部,中条山横卧西南,四周山崇岭峻,峰峦迭嶂。
南面山势蜿蜒而下
,伸向中州平原。
整个地形,状若簸箕。
中部丘陵起伏,盛产粮食的高平、泽州、阳城三块盆地镶嵌其间。
沁
丹两河从西北向东南畅流出境,归入黄河。
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8.6%。
丘陵占28.5%,平川占12.9%。
晋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宜人。
全年无霜期165~198天,东部山区较短。
年平
均降水量650毫米,为华北富水区。
全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总量达21.4亿立方米。
晋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仅矿产资源就达20余种,自古就被称为“煤铁之乡”。
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采煤
和炼铁业。
晋城煤质地优良,因其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呛人,被誉为“兰化香煤”而驰名海外。
全市铁矿石
储量达10亿吨;已探明无烟煤储量271.71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一。
晋城煤还有埋藏浅、煤层厚、地质
构造简单、易开采的天然优势,是晋城的支柱产业,产品供应全国各地,远销日本、西德、英国、法国等10多
个国家。
晋城还是北方丝绸工业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外。
此外,晋城地下的锰、铝、硫、大理石、石灰岩等矿
藏储量也很丰富,堪称物华天宝。
风景名胜
晋城名胜古迹甚多。
现存辽、金以前的地面建筑物数量居全国之首。
玉皇庙、青莲寺、龙泉寺、开化寺、
二仙庙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其中尤以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塑像为最。
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
物。
晋城还有风光旖旎的风景区,“珏山吐月”巧夺造化,蟒河、历山自然保护区颇为壮观。
佛子山顶可眺望
黄河,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在此留有佳句。
工业农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
晋城市已形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造纸、建材、纺织、服装、医药、采矿、铸造、电子仪器等门类齐全
、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兴工业体系。
1985年以来,有100余种产品荣获国家、部和省优质产品称号,其中梅花牌SE
桑蚕丝荣获国家金质奖。
晋城农业的特点是人口多,耕地少,林牧资源丰富。
乡镇企业发达。
全市以生产粮食为主,耕作制基本上
是二年三熟。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豆类。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和油料。
经济林遍
地,年产红果、黄梨、苹果、柿子等各种水果1亿多斤,尤以红果闻名遐迩,产量多、品质好,为全国五个重点
产区之一。
晋城还是山西的主要畜牧基地之一,我国北方示范牧场就建在本市沁水县境内。
经济的迅猛发展,
强有力的促进了小康村、小康乡镇的建设。
交通通讯
晋城是山西南部的对外交通枢纽。
公路四通八达,太焦铁路、太洛公路贯穿南北,晋韩公路、沁辉公路横
贯东西,穿越阳城、沁水二县的侯(马)月(山)铁路已经通车。
境内有铁路专用线17条,总计长度123.12公
里,年发运能力约1600~2200万吨。
晋城市的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有各种机动运输车辆2.25万部。
晋城利用水
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水电站59处,装机116台,总功率达4.29万千瓦时,年发电8780万千瓦时。
1994年开工
兴建的中外合资阳城第一电厂,是变输煤为输电,把电力直接送往南方的国家重点工程。
设
计装机容量330万千
瓦,第一期工程安装6台35万千瓦机组,为亚洲几大火力发电站之一。
晋城市以市区为中心的电信通讯网络初步形成。
开通了全国233个大中城市的直拨长途电话。
电报电话进入
全国自动转报网。
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56万门。
全市6个县(区)均实现了电话程控和国内直拨。
三分之
一的乡镇实现了电话自动化。
城市建设
晋城市城市建设积极稳妥,已完成市政建设投资10亿元,城市建成面积扩展到17平方公里,开通了泽州路
,凤台街、建设路、南环路、新市东街、中环路等6条干道。
城市道路总长83公里。
新、旧城区建成300多栋大
楼,建筑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
开发建设了凤翔、凤台、凤鸣、凤苑、凤展、陵东、玉屏等住宅小区,住宅总
面积达34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9.3平方米,居全省首位。
城市日供水能力比建市前提高了8倍多。
城区
煤气从无到有,覆盖率达到45%(含液化石油气)。
城市绿化达26%,文教、卫生、托幼、广播、电视、公交、
体育以及城市防洪等一大批基础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晋城市市场繁荣,贸易活跃。
全市共新建、改建、扩建集贸市场15个。
一批高档次的宾馆、酒店、商厦相
继建成开业。
累计全市商业饮食机构已达1.9万个,从业人员4.62万人。
建成30多座大中型商业服务大楼,营业
面积达25万平方米。
泰森集团承建的双亿元市场,投资之大,占地之广为商业系统之最。
科教文卫
晋城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历代名人辈出。
晋代有名医王叔和,五代时有名画家荆浩,宋代有著名天文学家
刘羲叟,元代有著名学者郝天挺,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从其学艺,清代有编纂《康熙字典》总校阅陈廷敬这样
的名臣兼学者。
当代则有语言大师赵树理。
新中国建立后,晋城的科教事业迅猛发展,截止目前,已有各级各
类科研机构930个,各类科技人员2.8万名,其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634名,有中级技术职称9236名。
全市共有科
技管理机构128个,各级各类民办科研实体636个,拥有会员1.6万多名。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941所。
在校学生
达27万人。
教师队伍素质也有了新的提高,共有1.9万名教师参加技术职称评审,其中,306名被评为副教授或
高级讲师,128名被评为讲师,249名被评为中学高级讲师,2681名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2475名被评为小学高
级教师,8027名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
被评为中小学特级教师的20人。
科技教育人员水平的提高,为精神文明
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
建市十年铸辉煌,继往开来谱新章。
晋城市委、市政府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已着
手实施新的开放开
发战略,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
充分利用晋城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快把晋城建成工业、商贸、旅游、文化、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