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
这门学科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矛盾和运行方式,以及对社会政治变革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剖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这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不均。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关注了阶级斗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
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种阶级斗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的可
能性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当代经济社会问题和探索社会变革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剥削与阶级斗争,它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矛盾与阶级对立,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基本原理、重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经济学、阶级斗争等重要概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随后,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雏形。
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流转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独特的贡献之一,它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2. 商品经济学商品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研究商品的交换关系,揭示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这种对立和矛盾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通过对经济基础的改变,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
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本文关键词: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本文简介:摘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历史的长期发展演化而来,并逐步推导出马克思理论系统。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及中国特色加入,该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上广受好评也面临反对的声音。
为分析反对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对应解释、预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分析当今理论背景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本文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历史的长期发展演化而来,并逐步推导出马克思理论系统。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及中国特色加入,该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上广受好评也面临反对的声音。
为分析反对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对应解释、预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分析当今理论背景与时代背景,提出对该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对反对意见提出解释、简评劳动价值论、预测其发展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全面分析并强调其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推动,阐述其时代和理性。
关键词:抽象劳动;劳动价值论批评学说;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和理性1为何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价值论从理论角度看,历史上各个学科的任何理论都会从一个基石出发,延伸出一套体系,以抽象演绎法为主导的古典经济学更是如此。
而这个基石毫无疑问在于我们所研究的商品交换的实体——财富(商品)到底由怎样的价值决定。
马克思倡导的劳动价值论,以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两重性来着重阐释一元论(价值来源于抽象劳动);斯密在后期从劳动论转入收入论,走向商品价值的多元论;而边际学派则以主观效用来认定商品价值;到马歇尔之后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开始以商品效用和人的需求两方面来看待价值问题,从而慢慢开始从价值论走向价格论。
不同的理论起点尽管在相同的方法论下仍会产生不同的理论结果,而理论结果差异引导我们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
从社会角度看,当今不少理论学者错误的理解了劳动价值论,产生了很多流行却又缺陷的思路和观点。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也是对社会经济规律的深刻探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史诗。
本文将对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萌芽期(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在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日益确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命运。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则出卖劳动力,通过剥削工人取得剩余价值,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日益显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渐形成并开始得到广泛传播。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们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弥补了马克思原著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列宁和希法亭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着重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提出了垄断资本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论述。
列宁则在《帝国主义论》中深刻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并指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
希法亭在其著作《垄断资本》中指出,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市场和资源获取超额利润,垄断形式成为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现实深刻洞察和批判的结果。
在 19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本质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一理论不仅解释了商品的价值来源,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剥削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他们却只能获得维持生存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社会的不平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获取。
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也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提供了理论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是其固有矛盾的集中体现。
由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会出现生产过剩、经济衰退等现象。
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导致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
当危机爆发时,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萧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这种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所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详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详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它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详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首先涉及到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他提出了价值规律和价值比例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商品的交换过程和货币的产生。
在剩余价值理论方面,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他详细解释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和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的根源,并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是政治经济学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私人占有和利润追求,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则处于劳动的被剥削状态。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趋势以及资本主义垄断形成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注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剥削的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是一门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体系,涵盖了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矛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和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谈奋斗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谈奋斗观众所周知,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奋斗观,强调个体行为要与共同目标相一致,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相一致。
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社会革命实践运动中,马克思又逐渐认识到工人的个体劳动行为与劳动目标和结果的不一致,从而对资本与劳动对立条件下的个体奋斗行为做了科学的反思。
在中学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明确表达了对奋斗的理解。
在马克思看来,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在这朴实的语言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崇高而又切实的奋斗目标。
说它崇高,是因为这种奋斗目标在于追求全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它以彻底的人类普遍利益为根本遵循,也以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趣。
说它切实,是因为马克思认为这种利益彼此并不敌对和冲突,一方面是人类的普遍利益,另一方面是个人的特殊利益,这两者互相造就,相互促进。
在他看来,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他甚至指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哲人或者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的伟大人物。
这就是马克思在17岁时立下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他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理解令人印象深刻。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奋斗目标,特别是根本的奋斗目标须确立好,这样才能在现实活动中逐步践行它、实现它。
那些每天变换一个目标,且天天不重样的人,是难以成人成事的。
达成奋斗目标不是靠空想,也不是靠投机取巧,更不是靠一时的热情。
在马克思看来,我们需要冷静的考察,充分估量困难,不能仓促行事。
如此一来,我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便会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将自身的职业与奋斗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样一来,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显然,我们只有将正在从事的职业放在根本的奋斗目标之中,并使之服务于它,才会有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马克思认为,在奋斗的道路上,事先于我们选择之前就已确立的特定社会关系,还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身体素质,以及自身已具备的职业能力,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列宁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全面、最深刻、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经济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阐述这一理论的代表著作是《资本论》,其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共四卷一百四十九章,三百多万字,写作和出版历经了120年时间。
《资本论》这部巨著它耗时之长久,内容之丰富,道理之深遂,是这个时代的社会科学著作中无可比拟的。
正如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所说:《资本论》在大陆上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它也被后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理论的深刻性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得到。
”其具体表面在:1.经济范畴概括的规范性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它反映了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的概念。
大多数经济范畴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资本论》中对一系列范畴、概念都作了规范性的表述。
围绕这些经济范畴展开分析,使其理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资本论》中的许多范畴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基本原理分析的透彻性表现为理论研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程度。
即理论认识克服了羞羞答答、含糊其词,实现了一针见血、一次到位。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缺陷的探讨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缺陷的探讨摘要:文章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政治经济学”理论部分存在的三点理论缺陷,一是教材没有从实质上阐释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二是教材没有揭示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区别;三是教材没有从实质上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向共产主义经济转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特征。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形式;经济内容;商品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政治经济学部分的理论内容,存在有理论缺陷。
下面谈三点心得体会。
一、教材没有从实质上阐释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发展的深层原因。
在教材中,我们主要是阐释资本主义经济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是按商品经济形式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阐述的。
相比之下,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阐释得很少,并同样也是包含在对商品经济形式的分析中。
现有教材认为:由于有货币的积累和大批生产资料被剥夺而只能出卖劳动力商品的劳动者,因而产生资本主义经济。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它的生产关系是与它创造的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最终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因此,必须彻底推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剥夺者,将受压榨的工人阶级解放出来,用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其中,对资本主义劳动的分析是从属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式的分析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论证超过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阶段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证。
正由于整个论证不是从劳动这一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质内容出发的,因而无法从经济的实质上分析经济发展的内在变化。
并且,由于没有从实质上论证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我们对于资本主经济灭亡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证就还欠缺基本的必要的内容,就还不能满足我们自觉地进行社会改造即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需要。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等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强调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利润追求体系,在这种体系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劳动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劳动者贫困化、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也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财富不均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使资本主义制度自身蕴含了解体和灭亡的因素。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主张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的额外价值,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核心。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和实际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异,资本家通过私有制和生产关系的控制,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转化为自己的利润。
剩余价值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同时也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和阶级矛盾的不断加剧。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演进的主要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仅表现在经济利益上,还体现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提出了消除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也为我们探索构建更加公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深入研究。
本论文旨在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矛盾运动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在于资本与劳动力的对立。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并将生产过程组织起来,从而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在劳动力价值之外创造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和手段。
矛盾运动理论矛盾运动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通过内部矛盾的运动和斗争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和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这种矛盾的运动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矛盾等。
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最终导致社会形态的转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重要理论。
它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决定了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上层建筑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分析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周期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资本主义周期包括繁荣、危机、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周期中最严重的阶段。
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生产下滑、失业增加、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差距扩大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资本逐渐集中于少数富人手中,而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再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展塑造“ 习型企业 、 学 知识 型员工 ” 活动 。引 导职工树立终身
学习 的观念 , 提升职 工科 技文化水平 , 充分发挥 工会 的教育
口
职能作用 , 教育 引导 职工重视 知识 , 强学 习 , 断提高 自身 加 不
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 升整体 素质。积极组织 广大职工参 提 与劳动竞赛 、 技术创新 、 合理化建议 、 发明创造等创建 竞赛 活 动, 把科技成果转化 为现 实生产力 , 不断提 高企 业综合效益 。 加强 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 。结合 行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
人 才。
三、 科学性。 以往的哲学 , 产生 于科
FzA ・ l|N AH Ns D H A
“ 依法维权 ” 。既要维护企业 的总体利益 , 更要代 表和维护职
工群众 的具 体利益 ; 既要 维护职 工群众 的经 济利益 , 又要维 护职工 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 利益 ; 既要维护职工
视
点
的合法权益 , 又要 引导职工群 众不断提高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
( 者单位 : 肃省甘 南州公路 总段 ) 作 甘
21 0 0年第 0 9期 / 总第 2 9期 3
哲 学 , 它产 生之 日起 , 公 开 申 明 自己是 无 产 阶级 的世 界 从 就
6 3
视
点
FzA ・ l|N ~H Ns BA H
观 , 为 无 产 阶级 和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的解 究价值。 并 这也是 阶级性特征对我们讲 授 科学 的价值观 , 又储备了未来从事实践
技文化水平 , 达到构 建和谐企业 的 目的。
五、 挥好“ 导员” 发 引 的作 用
职工 是企业 的主体 , 企业 的和谐 首先是人 的和谐 。工会 组织要积极 发挥作用 , 坚持 以人为本 , 把提 高职 工整体素 质 作 为长期 的战略任务 ,教育引导广 大职工 树立正 确 的世 界 观、 人生观 、 值观 , 价 自觉投身改革发展 大潮 , 加强 学习 , 升 提 素质 , 推进 和谐企业 的建设 。 不断提高职工的劳动技 能。 围绕 市场需求 、 企业用工需要 , 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 眼于 着 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 的飞速发展 , 积极探 索新形势下开展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 的新途径 、 新方法 , 健全机制 , 最大 限度地 组织广大职工投身到活动 中去 ,激励 职工立足本职创一 流 , 为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建功立业 。大力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其重要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剥削关系,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和革命。
这一理论框架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矛盾,为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商品生产的双重特性:商品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价值。
通过商品的交换,劳动价值得以实现,生产者的劳动被剥削成了资本家的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固化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进而引发了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也颇具洞察力。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追逐利润的逻辑下,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这不仅使资本家和工人都面临着失业和贫困的风险,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和革命潜能提出了重要观点。
在剥削和压迫下苦苦挣扎的工人阶级具有历史使命,他们将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解放的力量。
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也为社会主义的出路提供了可能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工具,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和愿景。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们也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的凝结物。
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他们实际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关注了资本主义下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而由此产生的生产关系导致了生产者的异化和剥削。
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成为了社会变革的理论依据和动力源泉。
在当今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标准马克思主义论文格式范文
标准马克思主义论文格式范文马克思主义能增强社会成员在政治上的团结和统一,更加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标准马克思主义论文格式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标准马克思主义论文格式范文篇一科学“马克思学”的意义内容摘要: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学”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学”和非科学的“马克思学”。
把“马克思学”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
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学”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
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
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
相对于西方“马克思学”,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关键词:马克思学;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作者简介:梁树发,男,河北滦南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初,从关于国外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介绍中,了解到在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
国内学者称它为西方“马克思学”,还有学者作出了“西方‘马克思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我们还从苏联有关马克思主义研究介绍中,了解到有一个从梁赞诺夫开始的所谓苏联“马克思学”。
苏联学者把这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学”。
这样,关于“马克思学”的性质就有了两种基本看法:科学的“马克思学”和非科学的“马克思学”。
究竟怎样认识和评价“马克思学”这种特殊的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性质,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并且努力探索的问题。
现在看来,把“马克思学”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
“马克思学”作为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行为,有它存在的根据。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物价问题 论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物价问题探析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2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观点,它对我们研究当前中国的物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价格问题的一般原理,分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我国物价问题的实质。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物价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观点,它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任何市场经济仍然要不断地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作斗争,而解决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断地加强政府调控。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价格机制的相关原理不同的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决定了价格形成的不同,价格机制是由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所决定的。
价格机制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是市场上商品价格涨跌调节生产和流通的内在功能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值也转化为生产价格,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价格的形成受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关系、国家经济政策等诸多变量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是在商品交换中形成的,主要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力量决定,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一般不会偏离太远。
简单来说,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有下降的趋势;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将上升,这就是它的形成机制。
在长期看来,由于厂家会根据市场的变动调整他们的生产,价格一般不会变化太大。
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工人的名义工资、货币实际购买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甚至现在公务员将上涨的工资也将会影响到价格。
商品价值量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格形成、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一个过程。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首先会引起相关商品价格发生相应变动,进而引起资本、劳动力、土地等各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和重组。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探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既承载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又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实践和不断完善。
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与时代的发展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其发展历程也是一个逐步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探究,从理论回溯到现实应用,以期对这一学科的发展历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萌芽期(19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叶。
在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趋于细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种种矛盾和危机。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在其著作《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从这个时期的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剖析,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进行研究,引入了许多新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深化和扩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如卢森堡、希法亭、布哈林等,他们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
卢森堡在其著作《资本积累论》中提出了“消费不足”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足,这为后来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又如,希法亭在其著作《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中提出了“不均衡发展”理论,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危机问题。
布哈林则在其著作《帝国主义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系统阐述了帝国主义理论,为当时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国际政治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和规律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学研究,是两位创始人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和社会矛盾的深刻观察和批判。
马克思首次系统阐述其经济学思想的作品是《资本论》,此书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列宁和斯大林等继任者的引领下,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潮流包括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拓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等。
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依赖于无尽的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不稳定和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关注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强调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提出劳动与资本相对应的价值观。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理解和改造现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首先,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进而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和规律,为改善和调适现代经济提供了参考。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为我们思考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制度建设和优化提供了借鉴。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有其重要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真学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源,有助于从各个方面构建属于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发挥重要的理论建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对社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观点。
这些观点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规律。
这些规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仍然发生着作用。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
进入新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资本主义在全球迅速扩张的同时,它的内在矛盾和深刻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世界失业问题严重、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经济危机此起彼伏,尤其是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以及中国政府的有力措施,又一次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深刻分析,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阐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目的和实质,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
依据这些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
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阐明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
通过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内容,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既然生产力是日益发展的,那么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必须改变生产关系。
马克思关于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的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有力的批判了用政治、思想因素解释社会发展根本原因的唯心史观,而且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南,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作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要目的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具有实用性和导向性。
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才研究资源配置是片面的。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体制
是经济制度的运动形式的具体表现。
市场经济属体制性范畴。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律。
在对所有制、分配、分工、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竞争、垄断、价值、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概念范畴,对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机制,对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等资本的运动,对资本的各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以外,还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原理,可以指导我们科学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人们提供了认识经济世界的分析方法,它系统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利润平均化理论、资本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理论等基本原理,科学解释经济现象,形成了科学、完整、严密和创造性的经济学分析方式。
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就不可能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不可能深刻理解当今世界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走向,也不可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胜利。
三、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
挑战。
党中央适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真学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源,有助于从各个方面构建属于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发挥重要的理论建构作用。
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各方面内容,认真的学习和理解,将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冯瑞芳,李士绅.马克思恩格斯八封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王文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8.
[3]朱炳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王广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5.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