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紫砂壶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顾氏紫砂“景舟八式”鉴赏(顾顺之大师作品)

顾氏紫砂“景舟八式”鉴赏(顾顺之大师作品)

顾氏紫砂“景舟八式”鉴赏(顾顺之大师作品)手艺制造的紫砂壶,壶壶有不一样,或大气,或朴素,或俊美,或富贵,著作的气量、神韵通常在这些匠心独运的规划中表现出来,藏家也会被其招引。

紫砂壶有“品”,从一开端就与文明紧密联系。

紫砂壶天然与文学艺术形成一种气血相融的多方位内在联系,它“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觉黯然之光,人手可鉴”,取得“人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

这种特有的功用和品质,自古遭到喜茶的文人学士的期待。

他们一方面竞相争用,写诗著文,为紫砂壶大造声势,另一方面,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在相当程度上引导和支配了紫砂壶的制造。

今世也有大批优异的文人专家与制壶名家树立杰出联系并介入紫砂壶的规划制造,然后提高了紫砂壶雅的品质。

做壶是做艺,做艺也是做人。

紫砂壶技术美术大师蒋蓉说:“一个做壶的人,假设只是是为了就餐、生计,为了养家日子,那么,做得好、有市场就可以了。

假设要想变成一个壶艺家,著作传世留人,青史留名,就应该做工讲究、技艺精湛、晋升档次。

壶是人做的,壶与人又有不少相似之处,专门观察,你会发现相同外型的壶,不一样的人做,就会发生不一样的神韵,有高雅、粗鄙之分,有蛮横、儒雅之别。

”蒋蓉以为,做艺如做人,需求全身心的投入,要确实做人,确实做艺,不要把外型、技术牵强说得过去的著作给人,这么对保藏者是极不担任的,一起也是对自个的不担任。

艺术上对他人担任,实践是对自个担任。

著作能不能传世,能不能青史留名,前史上有许多典故,可供咱们鉴诫。

如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的著作千年撒播,万古永存;今世画家徐悲鸿、林散之等人的著作都被后人视为至宝,不只是是由于著作的艺术水准高,并且他们的人品也值得称颂,人们保藏他们的著作通常在赏识中感到荣耀。

另一种状况截然不一样,如宋朝的秦桧、明代的严嵩,据史料记载,他们的书法水平也极高,但很少有著作遗留,究其原因,真实的保藏家都不愿保藏遗臭万年之奸臣、坏人的著作。

顾景舟制仿古式壶以69万元成交

顾景舟制仿古式壶以69万元成交
顾景舟制仿古式壶以 6 9万元成交
北京 诚轩 2 01 6秋 拍 “ 瓷 器工艺 品专 场”中 ,1 9 4 6年顾 景舟制
仿古式壶 ,乃现代工 艺美术大 师顾景舟 为纪念全 国省银行 第六次会议
召开而制 ,较为珍贵 ,以 6 9万元 的成交价 易主 。 仿古壶又称 “ 仿鼓壶 ”, 器形丰 盈饱满 , 泥料温润绵 密 。 口盖密 合 , 壶把 匀势而起 ,与壶身 贯通一气 ,线条流 畅 ,颇显功 力 。壶腹一 面刻
就从未公开这张照片 。 直到张国荣去世 ,美国 《 时代周刊 》

撰写悼念文章 ,向杨凡找到这张照片作为配图发表 。作品只
制作了 4幅, 其中一幅捐赠慈善机构 , 一幅赠给釜山电景 ; 节,

幅赠给张国荣姐姐 , 此次上拍的照片是唯一进入市场的。
张国荣罕见照片拍 出 1 6万元高价
在刚刚结束的华辰秋拍上 一张纪录了张匡 I 荣巅峰日 可
期风采的老照片 “ 美丽传奇 ”以 1 6万元成交 。 l 华 辰拍卖公司 2 01 6年秋拍 “ 影像 1 0周年”专场上 , 这张 由香 港着名导演杨 凡拍 摄于 1 9 92年的 照片在预展时 就 引起 了广泛关注 , “ 美丽传 奇”也 被拿来印为本场拍卖 的封 面 。拍场上 ,这件作品 以 3万元起拍 ,激烈竞价后迅 速破 8万元最高估价 ,场内和 网络竞价的拉锯之 后 ,最终 以1 4万元落槌 ,1 6 1万元成 交 华辰拍卖 常务副总经理李欣介绍 当年杨几在拍完后
“ 座 有兰言 ”四字隶 书铭文 ,另面刻楷书 “ 全国省 银行第六次 座谈会
纪忌 A ,江苏省农 民银 行 、江苏 省银行 敬贺 ”款识 ,壶铭蕴涵 深远 ,不
失 为 收 藏佳 选 。

顾景舟大师鉴定紫砂器记录

顾景舟大师鉴定紫砂器记录
11.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13.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
15.“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
17.“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 ?? ? “景舟制陶”、“景舟制壶”、“景舟手制”,为顾景洲改名后所用印款。1948??年秋,在丰收季节,取得丰硕成果的顾景洲,接受艺人“艺海一小舟,鼓足风帆,勇往直前”的建议,顾景洲改名顾景舟。在这个“舟”字上,顾景舟曾解释“艺海一舟,即是把自己的命运随着艺海的一舟而搏击,永不停息,永往直前!”这意味着顾景舟的崇高理想和目标追求,是要当一舟之“长”,掌一舟之“舵”。而不想再当一舟之上的水手,撑篙、拉线、摇橹。“景洲”改“景舟”,是顾景舟思想上的一大飞跃,也显示了顾景舟的雄心壮志。
5.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
6.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
8.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
9.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
10.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顾老对德钟的评价

顾老对德钟的评价

顾老对德钟的评价
顾景舟曾在其书《宜兴紫砂珍赏》中写到:德清俭素,儒雅中和,若有缘之人遇见此尊宝器,定能心生正气,肃起恭敬之心。

被顾老如此称赞的壶就是德钟壶。

其称谓大致有:德钟、钟德,同是两个字,前后颠倒,其意迥然,大亨初创时称之为钟德壶,后
来被人称作德钟壶。

不管它叫德钟还是钟德,都是大亨的光素器造型中的经典代表作,可谓紫砂造型历史上的一件佳器。

紫砂器设计灵感主要源自两个方面:
一、是从古典的各式名器名物中吸取营养;
二、是与同时代文人交流,得到文人良好审美情趣的感染和启发。

据说大亨在创作此壶时参考了钟磬的造型,而钟磬的造型稳重短暂、方圆一体,大亨在命名中把钟放在前,德在后,钟德即乐德之意。

同样德钟紫砂壶作为一种圆形壶器,却给人一种端庄方正之感,凌然正气更在方形壶器之上。

整体结构严谨,比例协调,稳重而不沉重,端正而不刻板。

壶把、壶嘴、壶肩处于同一高度,一体成型。

德钟紫砂壶所突出的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也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哲学所在。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处世哲学,圆润与方正之间的拿捏也各有分寸,所以每个人对德钟方正圆润的感觉也千差万别,但德钟的端庄正气一直被君子津津乐道,也为世人所追捧热爱。

“紫气东来景舟八式紫砂壶”纪念百年巨匠顾景舟

“紫气东来景舟八式紫砂壶”纪念百年巨匠顾景舟

“紫气东来景舟八式紫砂壶”纪念百年巨匠顾景舟“顾氏嫡系”:诚邀“顾氏壶艺”第一代嫡亲传人,顾景舟亲侄顾幼之大师,携手顾景舟大师再传弟子,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高壮华,两位顶级制壶大家强强联合,确保顾氏经典原汁原味,薪火相传;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大师价值:顾幼之大师制作的“僧帽壶”拍卖价格高达15万元;高壮华大师制作的“世博莲心壶”拍卖价格高达23万元,足见两位大师的艺术功底与市场价值;
致臻工艺:制作中秉承“顾氏壶艺”精华,对原物考证严谨,制作中精益求精,分别采用不同技法及泥料,采用珍藏多年的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泥料,经数十道制壶工艺,手工制成,只为藏家呈现一代大师的艺术神韵;
本品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彩面润泽光亮,花面多姿多彩.喜鹊,红梅配合,则为“早春报喜”,“喜报春光”,是陈俊荣大师(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得意之作。

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喜事的降临。

采用珐琅瓷传统烧制人工绘彩工艺,珐琅瓷烧制难度高,需三进三出窑,成品率低。

本珐琅瓷是由大师们手绘工笔,一笔一划精准呈现细微的设色与线条,结合立体雕模工艺,衬出独到的层次感. 珐琅瓷外观精美,档次高,加上工艺难度之高使得珐琅瓷瓷器也具有收藏价值。

精刻细雕朴拙雅致------顾景舟紫砂艺术作品刻绘装饰风格特点分析

精刻细雕朴拙雅致------顾景舟紫砂艺术作品刻绘装饰风格特点分析

精刻细雕朴拙雅致 ------顾景舟紫砂艺术作品刻绘装饰风格特点分析【内容摘要】:顾景舟是近代最有成就的一位紫砂陶艺家,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顾景舟紫砂作品的陶刻装饰,形象地体现了他对陶刻装饰的追求,显示出他深厚的书画功底。

顾景舟陶刻装饰主要题材有博古纹饰、花鸟、山水人物、诗词书法,体现了当代紫砂大师全面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对顾景舟作品装饰风格的分析研究,我们对他的紫砂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提高了鉴赏能力。

【关键词】:顾景舟、紫砂器、陶刻装饰、艺术创作紫砂器的装饰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技艺传承,它以传统陶瓷装饰技艺为基础,巧妙地将紫砂材质与造型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艺方法。

其表现手法众多,包括陶刻、泥绘、彩釉、镶嵌、绞泥、施釉等多种技法。

在古代紫砂器的装饰还是以陶刻为主要手段,制作者在所制器皿上刻上姓名或相关内容的文字记录。

陶刻装饰俗称“刻字”、“雕刻”,是在陶瓷器皿坯体上以刀代笔雕刻文字、图案、绘画等的一种装饰技法,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刻陶也有很多种方法,一件成功的陶刻作品往往以某一种技法为主,同时也运用其它辅助方法,这样刻制的作品刀的韵味必然丰富,艺术效果也好。

陶刻作者往往凭着自己的悟性,把他们的所思所想在陶坯上用恰当并合适的方法表现出来。

一、紫砂壶陶刻装饰形式的起源紫砂壶制壶技艺与紫砂陶刻艺术是同步起源并同步发展而成的,据现有的紫砂陶艺历史资料为证,从明代供春开始,紫砂陶刻从在壶把稍处和底铭刻录作者姓名和制作年代,发展到在壶底刻制落款,后又进一步发展到把文字书法刻到壶身正面,直接用于表面装饰,至此紫砂陶刻作为一种独立的装饰艺术形式基本形成。

翻开宜兴紫砂陶的历史,可以看到前人已经在陶刻艺术上有了很大的成就,明代制壶名家时大彬所制的茗壶就已有较多铭款。

如“橄榄壶”,壶底就铭有“庚戍冬日时大彬制”八个字,字体工整挺秀,刀法精致细腻。

同时还有不少壶刻铭句至今流传民间,如:“一杯清茗可沁思脾”, “明月一天凉如水”等。

顾景舟底款大全!不同时期的不同款印!

顾景舟底款大全!不同时期的不同款印!

顾景舟底款大全!不同时期的不同款印!顾景舟作品的底款文丨砂海墨韵紫砂款识,属於篆刻艺术的范畴,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组成部份,造型、泥料、制作、款识、烧成俱佳的壶,方为上品。

大凡名家名作,都对印款十分讲究,而用印最多也最广的,当属顾景舟先生,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景舟先生的款印。

墨缘斋、景洲、顾景洲以上款印为1932年景舟先生开始使用,是顾老最早期的作品款印。

顾老幼时家中即培养其读书,有自己的书房,自号墨缘斋,这也是其款印的由来。

自怡轩此方款印是顾景舟先生在蜀山时,铁画轩所供紫砂壶所打的款印,这方印乃是铁画轩提供给顾家的,以此雅号便可看出顾壶与大路货的区别。

武林逸人此方款印是顾景舟先生初到上海时所用,当时其被郎氏艺苑聘去上海仿古,闲暇制壶便打上这方款印。

曼晞陶艺、自怡轩主人、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荆南山樵1942年,顾景舟先生第二次到上海,就职于陶瓷标准公司,生活安稳而满足,于是顾老便刻用曼晞陶艺、自怡轩主人等章,得一日闲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是当时的闲章,也可以看出顾老当时的心境。

自怡轩没过多久,抗战的战火蔓延,百业萧条,顾景舟回到了蜀山,而为了养家只能多做壶,又是这方自怡轩的章,见证了那段抟壶养家的岁月。

墨缘斋意堂制当时顾景舟与沈孝鹿合作,二人一天做三十把壶,当时的底款都打上墨缘斋意堂制,壶把梢上,有小印“景记”。

瘦萍1943年左右,顾老的胞弟同洲,因病过世,年仅19岁,小弟之殇,让顾景舟感到人生是如此的无常。

这段时间,但凡有壶问世,印款多用“瘦萍”等,小小的印章,寄寓着他无法排遣的悲凉。

景舟制陶、景舟制壶、景舟手制1948年,顾景舟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等人交好,后将名从景洲改为景舟,意为艺海一小舟,表达对艺术的追求,之后款印方有景舟二字。

啜墨看茶1955年,顾景舟参加蜀山紫砂工厂,担任技术辅导员,这期间,刻有闲章“啜墨看茶”,也显出他性情的一角,闲适,愉悦。

中国宜兴、宜兴人1966年左右,当时受文革影响,底款都不落人名,多为中国宜兴,顾景舟嫌那方木印刻得太糙,太缺乏艺术性,太配不上他的壶了。

壶艺泰斗顾景舟

壶艺泰斗顾景舟

壶艺泰⽃顾景⾈顾景⾈(1915-1996),原名景洲。

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荆南⼭樵。

⾃号壶叟、⽼萍。

中国⼯艺美术⼤师,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作品为海内外各⼤博物馆、⽂物馆收藏。

顾景⾈,1915年10⽉18⽇出⽣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上袁村。

1920年⼊宜兴县第六⾼等⼩学堂(现在的东坡书院)学习,由锦洲改名为景洲。

30年代因家境困顿,⽆法⼊中学继续深造,在跟随吕梅笙攻读古⽂三年后,18岁时,辍学在家的顾景⾈在家从师于祖母邵⽒,学习紫砂⼯艺,并给⾃⼰⼩书房取名:墨缘斋,始⽤印墨缘斋、墨缘斋意堂制、景记。

▲⽔平壶1933年储铭应顾景⾈的⽗亲顾炳荣之邀,赴其家当客师,制壶兼传授顾景⾈壶艺。

如洋桶壶、掇球、如意仿⿎等。

1936年被聘请⾄上海古董商郞⽟书之“郎⽒艺苑”店⾥,专事仿古制陶,其间临摹过陈鸣远、邵⼤亨等⼈的作品,技艺突飞猛进。

后因抗⽇战争全⾯爆发,于1938年回到了家乡。

▲仿陈鸣远⽵笋⽔盂顾景⾈回到家乡,却不幸染上天花,死⾥逃⽣后,曾经回忆说:我好像闻到了“死亡”的味道,就像被埋在⼟⾥的⼟腥味。

40年代1942年顾景⾈赴上海标准陶瓷公司任雕塑室技师,⼯作是翻制模具。

当时他⽉薪100元⼤洋,这是⾮常⾼的薪⽔,⾜以养活⽗母和两个弟弟。

作品署号“⾃怡轩”。

▲⽅⽵有闲章“得⼀⽇闲我为福”(仿⽂彭)、“⾜吾所好玩⽽⽼焉”(仿邓⽯如),有《⾼线三⾜提梁壶》等问世。

▲藏六⽅▲⾼腰线提梁1944年回到家乡,⽣活艰难,其间制圆⽵段茶具等,⽤印“瘦萍”、“⽼萍”,以“萍”寓漂泊不定之意。

▲六头圆⽵茶具1946年由周志禄、徐祖纯牵线,为农民银⾏座谈会做纪念品仿古壶,完成定单的100把外,⼜多做10把,共计110把。

这是顾景⾈⼀⽣中完成的最⼤宗的⼀次产品订单。

抗战胜利后往返于上海和宜兴之间,与戴相明、唐云友好。

改名景⾈,⾃喻为艺海⼀⾈。

1948年顾景洲精⼼制作五把⽯瓢壶,吴湖帆、江寒汀等沪上书画家为之书画。

除⾃留⼀把,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

16位紫砂大师做的石瓢壶,谁的更有韵味?

16位紫砂大师做的石瓢壶,谁的更有韵味?

16位紫砂大师做的石瓢壶,谁的更有韵味?石瓢壶,可谓是紫砂器中的王者,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陈曼生依照元代瓢器创造的石瓢壶,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传奇之旅,魅力恒久不衰。

石瓢壶的每一种变化,都独居美感,淡妆浓抹总相宜,牵动爱壶人的心。

今天六一堂就带大家领略16位紫砂大师对石瓢壶的精彩演绎。

01顾景舟顾景舟大师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把传奇的大石瓢壶,如今其中四把皆超过千万。

湖帆石瓢壶RMB2817.5万正面:孤雀雪梅反面:细嚼梅花雪乳香唐云石瓢壶RMB2702.5万正面:韵竹反面: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寒汀石瓢壶RMB 1495万正面:韵竹反面:寒生绿樽上,影入翠屏中相明石瓢壶RMB 1232万正面:风动疏竹反面: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除此之外,顾景舟大师还制作了子冶石瓢、矮石瓢、小石瓢等。

▲顾景舟矮石瓢▲顾景舟子冶石瓢▲顾景舟小石瓢02陈光明说到石瓢壶,不能不提陈光明。

陈光明活跃于清末民初,和顾景舟一样,也曾在上海仿古。

顾景舟评价说,当时上海仿古的紫砂艺人中,陈光明的手艺最高,遗憾的是其所制壶器流传至今的甚少。

▲陈光明段泥石瓢▲陈光明段泥石瓢03裴石民裴石民,十四岁拜姐夫江祖臣为师,年少成名,二十二岁到江苏利永陶器公司制作紫砂器,有“陈鸣远第二”的雅号。

04徐汉棠▲四世同堂▲四方开片高石瓢壶▲四方开片高石瓢壶05何道洪▲石瓢提梁壶▲何道洪制石泉刻紫砂石瓢壶06王寅春▲朱泥高石瓢▲菊瓣石瓢壶07吕尧臣▲冰片石瓢08汪寅仙▲汪寅仙制石泉刻石瓢09蒋蓉▲蒋蓉款石瓢式松花壶说完了近现代的石瓢,我们再来看清代的石瓢。

10杨彭年陈曼生与杨彭年的相遇,注定了紫砂史上的不朽篇章,而石瓢壶是这不朽篇章中最耀眼的明珠。

▲曼生石瓢唐云八壶精舍藏品▲乔鹭洲刻杨彭年制子冶石瓢壶瞿子冶聘请壶艺名家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

申锡、吉安所制石瓢壶,主要是子冶石瓢。

11瞿子冶嘉道年间,不少文人墨客参与紫砂壶制作,其中“曼生壶”与“子冶壶”成为其中典范。

赏顾景舟的“上新桥壶”

赏顾景舟的“上新桥壶”

4 结语
从 紫 砂 壶诞 生 之 日起 ,它 的 文 化 属 性 和 内涵 性 能 便 不 容 忽视 , 这也是紫砂壶繁 荣发展的意义所在 , 历史 的进程 、 时 代 的 声 音 往 往是 壶 艺创 作 的 优 秀 题 材 。 鉴 赏 顾 景 舟 大 师 的经 典 作 品“ 上新桥壶” , 深 刻感 受 到壶 艺 创 作 不 是 一 项 单 纯 的 劳 动 .
第4 6卷 第 6期
4 4 2 0 1 3年 1 2月




J i a n g s u Ce r a mi c s
Vo 1 . 4 6 . No . 6 De c e mb e r , 2 01 3
赏顾 景舟 的“ 上新桥 壶’ ’
勇辰辰
( 宜兴 2 1 4 2 2 1 )
新桥壶” 或 由此得名 。整把壶 流露着不 可阻挡 的江南风韵 , 虽 然形态抽象 . 但意境却很显然 : 一江南小桥跨立在 宁静 的小
河上 . 一 叶扁 舟 划 过 泛 起 圈 圈 涟 漪 , 虽不见碧水 清澜 、 白墙 乌
瓦. 但“ 形” 与“ 意” 的完美结合 已将水乡风景传递 到了人们 心 头 。由此 , “ 上新桥壶” 流露出高洁优雅 的文化意境 , 借助 简化
3 积极向上的时代背景
“ 上新桥壶” 为 二 十 世 纪 六 十年 代 顾 景 舟 为 “ 大生产 ” 打 样 创 制 而成 的 ,具 有 明 显 的 时代 风 貌 。新 中 国成 立 之 初 百 废 待 兴, 但 人 民 的 建 设 热 情 十分 高涨 , 处 处都是一派生机 勃勃 、 万
图 1 上新 桥 壶
象更 新 的景 象 , 紫砂 行 业 也 迎 来 了百 年 一 遇 的大 发 展 , 作 为 紫 砂 艺人 . 顾 景 舟 也 满 腔热 情 投 入 到 了创 作 中 。 “ 上新桥壶” 在 整

顾景舟、亚明矮井栏壶赏析

顾景舟、亚明矮井栏壶赏析

顾景舟、亚明矮井栏壶赏析作者:刘鸿伏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第11期1989年,金陵画派大师亚明在江苏发起书画名家与制壶高手合作。

之后,两个领域的名家陆续创作出精品共180余件,成为海内外藏壶家追逐的目标。

尤其是顾景州与亚明、魏紫熙等大师合作的精品。

亚明以美术史家的眼光对顾氏壶艺有极深刻的认知。

两人的合作作品,选取了曼生十八式中颇独特的矮井栏式。

顾景舟对此种壶式颇有偏爱,此种壶型,浑扑、大气、古简。

顾氏一生以此壶式与许多书画家合作,合作之作品往往一式一件或数件不等,大小稍异。

亚明在他们合作的这把壶上题写了“青松本无华”铭款,并在壶身另侧配画山水图案。

更重要的是,亚明在壶底写下的一段铭记:“壶自先秦有之,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近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

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

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己巳白霜于丁山,亚明记”。

己巳即1989年。

亚明给予顾氏壶艺以极高的评价。

在此件矮井栏壶的制作上,我们可以欣赏到顾氏壶艺的高超与书画大师的手笔。

壶以高圆形井栏扁压而成,造型大气浑朴,调泥及制作水平精湛;而亚明的书法绘画,风神独特,书法刚劲流利。

顾、亚合璧,浑然天成,小小一壶,扑面而来的是大家气象与超越凡庸的艺术美感。

壶底钤“景舟制壶”方印,壶柄钤“壶叟”印,壶盖内有“顾景舟”及“壶叟”二印。

二人的合作始于1989年,此年顾氏被国家评为工艺美术大师,顾壶一时风靡海内外。

而亚明与他的合作及对他的高度评价,无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二人合作的紫砂壶中,惟此件最能体现二人的艺术风格与特色,亦为顾氏与名书画家合作之杰构。

这件矮井栏壶正是顾、亚二位大师精诚合作开出的艺术奇葩,也是书画名家与制壶高手合作的最佳见证,十分珍稀难得。

顾景舟代表作品PPT课件

顾景舟代表作品PPT课件

放出手不凡,一举成 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
20岁左右,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每遇历代名作,反复揣摩,悉心研究,所制作品与 传器相比有过之而无 不及。
1954年10月,他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予汤渡陶业生产合 作社紫砂生产工场的组建筹划工作。
1955年1月建社就绪,立即着手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的育才重任,培养出现今的多位高级工艺美术人才。
砂茶具被国家评定为“金质奖”。 1
2021/4/8
5
1985年, 他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参加出国展览, 并亲自撰写文章、图册,亲手制作作品, 将紫砂艺品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 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 1989年赴香 港办展之际,他为紫砂陶艺爱好者又作了专题讲座,并参加评奖活动,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艺更加发扬光大。 1992年,在宜兴第三届陶艺节紫砂国际文化研讨会上,他 发表了《紫砂陶史概论》。 他的精辟论述,受到紫砂陶艺界人 士的好评,他在垂暮之年,将自己一生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亲自编着《宜兴紫砂珍赏》巨著,由香港三联书店
1958年,他积极参予了紫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1959 年被任命为宜兴紫砂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和技术股副股长,并 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设计工作,
设计了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档花盆。
1975年起,他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 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
他对紫砂 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
出版发行, 在紫砂陶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顾景舟穷毕生 精力于紫砂陶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并带领几代人为紫砂事业增光添彩。 他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术,在紫砂发展史 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不傀为一座重要的里程蹿。 正如著名美 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 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 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 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布衣壶宗—顾景舟的紫砂版图

布衣壶宗—顾景舟的紫砂版图

布衣壶宗—顾景舟的紫砂版图编辑 | 谢礼恒部分作品 | 吴言设计 | 张涵、胡丹| 图:淡水间若将紫砂比作一条船,年轻时,我为它拉纤,是个卖力的纤夫;中年时为它摇橹撑篙,当是橹公;一直到晚年,才为它掌舵。

回首平生,我把一生都献给了紫砂。

——顾景舟| 一代壶宗顾景舟从一份影像斑驳的中国江南版图上寻找古代宜兴,我们会发现,这里留存了几千年的书院、庙宇、道场、亭榭,在历史的淘洗与岁月的剥蚀后,大都已变成一串串斑驳而模糊的符号。

唯独一柄古风霜怀的紫砂茶壶,身世平淡却暖手温心,终究与俗世不离不弃,幸留壶命。

| 顾景舟先生自题字| 顾景舟先生制壶| 顾景舟先生手稿一颗安静的心,只有安静的慢慢体会。

且吸纳吴地脉象,滋润世代茶客;又因文人宝爱,为其凿字赋诗,壮声提气,身价便有些不殊,壶手与文人合缘,渐渐有了头面。

所抟妙器,为人间平添一味雅玩,亦为当地开掘了一份世代不衰的传宗产业。

| 图:頑玩石不全3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式成长,每个坐在茶室里的人,当然也不例外。

原本,紫砂茶壶并不是被用来供养的,它只是滔滔人世的一件饮茶之器。

| 那些高贵的用词,字与字,形象与形象优雅的排列,令人着迷与崇敬。

我们太久不敢使用那些顶级的词语,是怕说得过满,溢出了自己的残缺,而又时刻都在提示自己,我们不能沉闷不能平静不能望而却步,我们在专注的时候,总是纯粹。

如果肯给它一张干净的茶桌,它会显得仪态静雅;饱浸茶汤之后,它会泛出恬淡幽光、溢出清雅茗香。

想那一柄壶,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与江南的诗词书画、器物、手艺、弦乐、美食、风俗,都是十指连心的。

此地民歌,这样唱道:| 图:月渎公子缸尖四面景偏饶碧水当门影动摇贾客榜中间声缶玉人楼畔夜吹箫瓿盎瓶垒累叠双层尖高欲倚楼窗新来添买花瓷器为侍漕船早发帮江南最好焙茶天阳羡雪芽谷雨前买得蜀山窑器好为郎亲试金沙泉| 久等必有善。

寻常百姓的乐子,便这般铺撒开来。

窑场、陶器、楼屋、水榭、滩簧调、米酒、古董、香茗、茶点、桨声、灯影,里面断断少不了一把紫砂壶。

顾景舟大师历年来紫砂壶拍卖记录

顾景舟大师历年来紫砂壶拍卖记录

顾景舟大师历年来紫砂壶拍卖记录顾景舟提璧组壶(共计十一件)11年保利秋拍17,825,000成交-------------------------------------顾景舟大提壁壶12年翰海春拍12,880,000成交-------------------------------------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10年嘉德春拍12,320,000成交-------------------------------------顾景舟、韩美林提梁盘壶11年嘉德春拍11,500,000成交-------------------------------------顾景舟云肩如意三头茶具11年匡时春拍10,235,000成交-------------------------------------顾景舟双圈12年翰海春拍9,430,000成交-------------------------------------顾景舟“玉露”诗文五头茶具11年匡时春拍9,430,000成交-------------------------------------顾景舟矮僧帽壶12年江苏和信拍卖有限公司秋拍9,200,000成交-------------------------------------顾景舟、韩美林此乐提梁壶13年嘉德春拍8,280,000成交-------------------------------------顾景舟鹧鸪提梁壶11年嘉德春拍8,050,000成交-------------------------------------顾景舟矮僧帽壶12年保利春拍7,820,000成交底款:生莲居大彬壶内款:景记该壶属矮僧帽壶,底部刻有“生莲居大彬”款,壶内暗处藏有“景舟”小印。

这虽仿时大彬的壶样,但我觉得顾老对该壶的制作更加严谨,从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顾老在方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

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加强力。

顾景舟紫砂壶欣赏(高清大图)

顾景舟紫砂壶欣赏(高清大图)

顾景⾈紫砂壶欣赏(⾼清⼤图)紫砂壶刻绘,是⽤刻⼑在半成品的泥坯上,雕刻书体各异的书法作品与花鸟、⼭⽔⼈物等绘画作品。

是融⾦⽯、书画与⽂学三位⼀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陶刻以⼑就坯,根据坯体陶泥⼲湿程度的不同,陶刻⽤⼑也有变化。

湿泥⽤⽵⼑,略⼲或已经⼲硬时⽤钢⼑。

陶刻的⼑法主要有割、耕、切、刮、琢、撇等。

▲陶刻刻⼑书法中的虚实笔意、绘画中墨⾊浓淡的变化,是陶刻⼑法的基础。

通过不同⼑法的运⽤,以线条的深浅、粗细来表现。

起⼑与收⼑要掌握好⼒度,线条既要⼲净利落,⼜要顿挫有致。

运⼑时,不能因有墨稿⽽拖沓犹豫,要明快果断,轻重深浅⼀⽓呵成;如果是空刻,直接在坯体上⾛⼑,需要陶刻者有丰富的刻绘经验,要成⽵在胸、收放⾃如。

只有这样才能传达作品的笔墨意境与韵味,展现作品的真性与⽂化追求。

与友们⼀起来看顾景⾈⼤师紫砂壶上的刻绘内容,来感悟精品陶刻的神韵美感。

顾景⾈紫砂壶上的刻绘,有的是顾⽼亲⾃操⼑镌刻,有的是其他名家镌刻,都韵味⼗⾜,意境隽永。

⼀、花鸟图案花鸟▲顾景⾈吴湖帆⽯瓢江寒汀书画顾景⾈刻▲顾景⾈戴相明⽯瓢吴湖帆书画谈尧坤刻▲顾景⾈江寒汀⽯瓢吴湖帆书画谈尧坤刻▲顾景⾈江寒汀⽯瓢拓本▲顾景⾈唐云⽯瓢吴湖帆书画谈尧坤刻▲顾景⾈⽠梨壶▲顾景⾈⽊⽠壶▲顾景⾈亲刻⽵枝⼩⽯瓢▲唐云书画徐孝穆刻顾景⾈⽜盖莲⼦⼆、⼭⽔图案▲顾景⾈洋桶▲顾景⾈汉君▲顾景⾈⽊⽠▲魏紫熙书画顾景⾈制矮井栏▲顾景⾈柱础壶▲顾景⾈井栏三、⼈物图案▲顾景⾈制任淦庭刻⼤⽯瓢▲范曾书画顾景⾈亲刻仿古▲顾景⾈矮⽯瓢四、博古图案▲顾景⾈⽊⽠▲顾景⾈洋桶▲顾景⾈四⽅抽⾓紫砂陶刻亦不能只看重⼑功,流于表⾯,更重要的是通过精湛的⼑法,展现作品浑厚⽽有深度的韵味,使⼈产⽣美感的共鸣。

“画贵神似。

不取貌似,⾮不求貌肖也。

惟貌似尚易,神似尤难。

”可见神韵的重要,关键在于细微处的刻画。

紫砂陶刻更多的功夫是在⼑外,陶刻艺⼈要不断提⾼⾃⾝的⽂化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陶刻作品更具艺术价值与⽣命⼒,才能由匠⼊艺。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更换。
九头咏梅茶具的市场价值和收藏前景
Hale Waihona Puke 市场价值九头咏梅茶具作为顾景舟的代表作之一 ,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其价格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如材质、工艺、年代等 。
VS
收藏前景
由于顾景舟在紫砂壶领域的地位和九头咏 梅茶具的艺术价值,其收藏前景被看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九头咏梅 茶具的价值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对于收 藏家而言,九头咏梅茶具是一个值得关注 和投资的品种。
雕刻工艺
雕刻精细,层次分明,展 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艺 术表现力。
茶具的材质和工艺特点
材质
茶具采用紫砂泥制作而成,具有 独特的质感和温润的手感。
制作工艺
采用传统的全手工制作工艺,每件 作品都凝聚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
独特之处
茶具在细节处理上独具匠心,如壶 身的磨砂处理、壶盖的镂空设计等 ,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工艺特点。
了解茶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 历史背景,如寓意、典故等, 增加对其艺术价值的认识。
茶具的收藏与保养
存放环境
保持茶具存放环境的干 燥、通风,避免阳光直
射和高温。
清洁与除尘
定期清洁和除尘,使用 柔软的布擦拭表面,避
免使用化学清洁剂。
避免硬物刮擦
避免茶具与硬物接触, 防止被刮擦或碰撞。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茶具是否有损 坏或裂纹,及时修复或
茶具在茶文化中的意义
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 品茶过程中的重要道具。一套精美、 典雅的茶具,不仅能够增加品茶的乐 趣,还能够彰显主人的品味和文化素 养。
不同的茶具有着不同的用途和象征意 义。在品茶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同 的茶具,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文 化信息,使品茶成为一种富有内涵的 文化体验。

顾景洲早期作品——墨缘斋景堂制紫砂壶

顾景洲早期作品——墨缘斋景堂制紫砂壶

顾景洲早期作品——墨缘斋景堂制紫砂壶顾景⾈原名顾景洲。

顾⽗顾炳荣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之古训,要顾景洲发奋读书,⽤知识出⼈头地,锦绣河⼭,故取名“景洲”。

“墨缘斋”,为顾景洲就读于蜀⼭东坡书院时书斋的题名。

顾炳荣从⼩就督写顾景洲学⽂习字,每⽇啜墨不⽌。

顾景洲牢记古训⽗教,⽤“墨缘斋”激励⾃已⽤功学习。

民国⼗三年、⼗四年(1924⼀1925年)江浙军阀齐卢之战,祸及丁蜀地区。

顾⽒家道中落。

三年之后,顾家发⽣⼀场⽕灾,家中财物化为灰烬。

顾家⽆⼒供奉顾景洲继续读书,顾炳荣即要顾景洲在家中研习,继续在“墨缘斋”⾃学深造,以待业与资⾜再就学机会。

“墨缘斋制”、“墨缘斋景堂制”、“墨缘斋意堂制”、“景记”,为顾景洲早期初制⽔平壶壶⽤印款。

因家境困窘,⽣活所逼,顾景洲祖母说服顾炳荣,在1932年初带顾景洲学制⽔平茶壶。

数⽉后,顾景洲学成后⾃製⽔平茶壶,即在壶底使⽤“墨缘斋制”印款。

接著⼜在壶底使⽤“墨缘斋景堂制”印款,并在壶把或壶盖上使⽤“景记”印款。

后⼜接⽤“墨缘斋意堂制”印款,把款⽤“景记”印款。

壶款俱是顾景洲亲⾃镌刻,表明了顾景洲喜美术,习书法,好舞⽂弄墨之志向,并⽤壶来反映其⾃⼰的这⼀观点。

近⽇,深圳永乐就有幸征集到了⼀件顾景洲早期制作的紫砂壶——墨缘斋景堂制紫砂壶,此壶⼝径:4.5cm、重:148.6g,此壶造型秀美,精巧可爱,砂⾊纯正,胎质紧致。

腹部圆⿎,截盖拱起与器⾝相契合,宝珠钮,短流嘴,圈把,呈环状,弯曲⾃然,弧线流畅优美。

流、把⼿与器⾝结合处平滑⽆痕,完全融为⼀体,浑然天成,展现了匠者⾼超的技艺。

朱泥细腻油润,表⾯光洁柔滑,抚摸后令⼈爱不释⼿。

本品做⼯精致,⾊泽美艳,可谓天然去雕饰,虽表⾯光素,但仍由内⽽外显露出⼀种⼤⽅、古朴、典雅之⽓,是⽂⼈雅客把玩的理想器选。

壶底落篆⽂“墨缘斋景堂制”款。

紫砂界唯顾景⾈⼤师紫砂壶马⾸是瞻,近年来顾⽼的作品屡破紫砂杂项拍卖纪录,2013年北京保利,顾景⾈制,吴湖帆刻绘《寒汀⽯瓢》壶以1495万成交,已令各界哗然。

紫砂壶的意境之美——浅析《上新桥》的艺术特色

紫砂壶的意境之美——浅析《上新桥》的艺术特色

紫砂壶的意境之美——浅析《上新桥》的艺术特色
朱陈辉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24(58)3
【摘要】“上新桥”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款式,出自紫砂壶艺大师顾景舟之手,着重体现出紫砂壶艺术的意境美特征。

此件《上新桥》再现了经典款式的风采,继承了前人的丰厚经验,将紫砂壶创作对意境美构建的坚持传承下去。

“上新桥”诞生于特定的时代,体现了紫砂壶经典款式的发展特征,此件《上新桥》做工精美,意境深远,将工艺与意境联系起来,展现出这一经典款式的重要价值。

【总页数】1页(P155-155)
【作者】朱陈辉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形式美、意境美、真情美--浅议吴冠中艺术特色
2.浅析紫砂壶“六方春亭”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3.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4.论紫砂壶《鱼乐》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5.紫砂壶的意境美——浅谈"非月"的艺术特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景舟作品鉴赏:扁腹壶
扁腹壶形,于转折衔接处皆以大弧型处理圆润丰腴。

厚而短的流,浑厚的把手与乳钉形盖的,周身圆团团,上刻有范曾书画,更增怡然自得之感。

顾景舟作品鉴赏:此乐壶
壶身扁圆如鼓,下大上小,盖的亦采扁圆形与夸张的瘦高提梁相互衬映,使整体造型看来既协调又隽永有味。

提梁顺壶身较窄的肩部向上渐开,顶部与壶底宽度略同,成倒梯形,和壶身上下对称。

顾景舟作品鉴赏:仿古如意壶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

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顾景舟作品鉴赏:高虚扁壶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

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顾景舟作品鉴赏:高腰线提梁壶
壶身似鼎,以圆弧线条构成,力求浑圆饱满,唯圆柱提梁框出一片正方,虚实相应,更添此壶神韵。

壶肩饰以三道圆环,有效地平衡视觉重心。

丰厚的流弧度变化极大,显得兴味盎然。

顾景舟作品鉴赏:供春壶
取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

泥色黄褐,朴质古拙,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

化老丑树瘿为壶,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顾景舟作品鉴赏:井栏壶
顾景舟作品鉴赏:菱花壶
采六瓣菱花式造型,桥形盖钮与口、身、圈足协调统一成一只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缩与盖上菱花纹路紧密吻合,毫厘不差。

底微内凹。

整体制作精细规整,线条简洁流畅,色呈赭红温润雅致,可称佳品。

顾景舟作品鉴赏:墨泥石瓢壶
石瓢壶做者虽众,却各有风格。

此壶不仅工精艺谨,细腻独道,流、把、的、足搭配恰当、比例合度,造型挺拔精神墨泥色闪耀着青铜光泽,更散发着内敛自省的隽智意味。

顾景舟作品鉴赏:牛盖莲子壶
通体散发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

圆筒身,肩略呈弧形与前伸的流及卷曲的把手无间地衔接,一气贯通。

把手卷起活似随时欲扬起的牛尾般生动。

壶口与盖各成一环上下密合无缝。

顾景舟作品鉴赏:秦权壶
顾景舟作品鉴赏:上新桥壶
圆扁腹身。

肩上带一环,盖口一环,盖中间再一环,如水波荡漾,上有桥形钮立于其中。

此壶线条处理得圆润通融。

环形把手上塑一平背与盖钮呼应,又似一叶过桥小舟,亦利于提握。

顾景舟作品鉴赏:雨露天星提梁壶
顾景舟作品鉴赏:鹧鸪提梁壶
变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盖钮以虚衬实,塑造耐人寻味的效果。

壶身成短圆筒状,线条洗练明确,与盖和提梁浑成一体。

配以较长的流,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顾景舟作品鉴赏:紫砂壶公冶父壶
下大上小呈三角形的石瓢形,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嘴、把、的处处衔接自然流畅,线条利落明确,起承转合交待清楚。

下以三圆足支起全身,使壶显得挺括有神,沉静而深伊永。

顾景舟作品鉴赏:座有兰言壶
顾景舟作品鉴赏:瓜梨壶
瓜梨成壶,以蒂为的生动巧妙,壶身为瓜结实丰美,而不流于肥硕,有型有款。

浑不似多数以瓜果肖型的作品务求饱满欲破为美,此壶做来令人神清气爽。

顾景舟作品鉴赏:双线竹鼓壶
以竹为题材,夸张变化成形,壶身塑成主干,竹节简洁有致,中正沉稳。

流、把化为新抽嫩枝,动势内酝,生动有力。

盖上堆塑屈曲的竹枝为桥形钮,钮下贴塑竹叶纹饰。

顾景舟作品鉴赏:小石瓢壶
顾景舟作品鉴赏:云肩如意壶
造型简炼有致,以细部雕琢刻划加以变化。

扁鼓身,直颈,管状流微曲做蓄劲吞吐状,环形把,下有三只鼎状足。

肩上堆塑云形图案,壶口与盖圈刻以仿古图形,盖钮成莲花微放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