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把数学课堂还给孩子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
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
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为了达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真正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师生角色和关系的转化,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一些策略。
要想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其给予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担负着学生学习情况的责任,学生的成绩好,说明老师教的好,学生的成绩不好,就代表着教师的能力低,教师处于教学的绝对核心。
这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指出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只有在觉得教学十分有趣的情况下,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所以,要想使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导入情境,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部分内容的讲解时,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为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将其进行抽象化处理,变成教学中的平面三角形,让学生们观察变化的过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屏幕上面,接着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内容丰富的动画,让学生们找到画面中的三角形。
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不仅对三角形有了充分的认识,还了解到了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为依据,而是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判断,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作为依据。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
“先学后讲,当堂训练”。
把时间还给学生[ 华晓瑜 2009-6-9 20:32:00 执笔 ]推荐有句话说:老师的最大的师德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科学课应该是带着“科学味”的,科学教学强调“做中学”。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这里的“自己”就是要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还给学生。
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相信学生。
因为只要你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我相信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
学生比我们想象得要聪明多。
我们的科学课堂应该更要追寻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科学味”。
过程正确比结果正确更重要,因为只要“过程是美丽的,结果一定是精彩的”。
教学的模式不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
正确的做法首先应该是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讨论,寻找合理的答案。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能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转变。
这样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是我们的责任。
让我们转变教学理念,真正从学生思维出发,让课堂充满意义与实效。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把时间还给学生,让科学课更具有“科学味”!这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老师应该做的、而且也必须做好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只要我们大家都能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实践。
相信我们的课堂将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
真正成了播撒了爱的种子、培育了沃土、创建了兴趣乐园、编织了成功摇篮的和谐课堂。
阅读全文(20) | 回复(0) |反映问题 | 引用通告(0) | 编辑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人格2008年12月10日作者:波来源:光明日报创造性人格是独立开放式人格,它体现为理智的诚实好奇,经验的客观开放,态度的专注自信、思维的敏锐灵活以及精神上的挑战批判倾向。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和丰县夏孜盖乡中心小学----许琼自课程改革以来,各校都在想办法转变过去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用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教师教,适合学生学的教学方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诸多教师都提出了,要把教学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在思索和总结,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仅供大家参考。
一、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我们教师要把学习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
过去的教学主要是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新的课标提出了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习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如果学生连学习探究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把课堂还给学生呢?说来容易做到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老师都急于求成,每当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的知识时,教师总是自己把学生想知道、想去思考探索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的机会。
为了把新的教学理念和个人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做的:让班里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里的每个学生都准备不同大小的圆形。
首先,每个学生量出自己手中圆形的周长、直径,再通过计算分析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再在组里去探索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所在圆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一规律。
教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一规律。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总结规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应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当老师的都知道,学习探究需要一个过程,有过程就需要有时间。
在平时,我也听过我校年轻老师的公开课、示范课。
一些老师虽然做到了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但是她们只是从形式上这样做,未能真正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往都是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容学生去思考,去合作探讨,紧接着就让学生回答。
把课堂还给学生,留数学自然本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留数学自然本色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亲身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
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
问题: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三名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标本。
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
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社表示师生一律按七折收费。
经核算:甲、乙两家旅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问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师:请一位同学,把你的解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生a:由80%x=70%(x+3)得到x=21。
师:肯定问题的正确性,如果题中的科技小组增加学生人数,那么选哪家旅社合算。
(生展示讨论,气氛热烈)生b:我们认为选乙旅行社合算,因为当增加一人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分别是:甲旅行社:80%(21+1)=17.6乙旅行社:70%(3+21+1)=17.5∴选乙旅行社较合算。
生c:我一共试了增加20人,都同样得到这个结论。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浅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盐城市冈中小学尹琴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
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一、有效性的界说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
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
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
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区,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
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够解决这些任务。
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
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全新理念,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通过让学生自主活动,使他们获得了直接经验并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从而弥补了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了实践环节,重视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了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它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主体性;合作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14-01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新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精神人格和智力相适应,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创新学习。
为此,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作教学”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以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1 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老师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老师作者:邵华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22期从1999年7月15日参加工作到现在的2017年,我已经站在讲台上18年了。
刚开始,老师可以满堂灌,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认真记笔记,然后死记硬背考一个高分就可以了。
那时,考核老师的标准不外乎就是及格率、升学率、优生率等等。
后来,新课改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的。
比较出名的有盘锦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 ;杜朗口课堂教学模式,提倡“预习展示反馈”;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各有千秋,不一而足。
2004年进一步提出“构建语文生态课堂”了。
什么是生态课堂呢?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詹特也认为:“生态课堂应当建立以实践生命价值追求,以民主效率为管理前提的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让师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语文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实,生态课堂最初是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论语》中的思想精华、孟子中《孟母三迁》典故以及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的故事的启发而提出的,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对生命个体生命意义的理解,研究生命。
后来,看到当今教育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教育中功利色彩和社会中人心的浮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要研究“课堂中的生态教学”。
那么,生态课堂有什么特点呢?一般来说,生态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本真、自然、和谐;②生命、生成、智慧;③整体、开放、提升;④良好的物质环境。
“生态的课堂”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金钥匙,教育方式也逐渐更新迭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班级的指导者和灵魂人物,而学生则是课堂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教师授课,学生听课。
然而现在的教育趋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教育效果更佳。
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通过讨论、互动、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考。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具体地探讨一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多元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PBL(基于问题的学习)、角色扮演、概念图解等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借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注重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在电脑上搜索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的课题,学生们可以一起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最后,评价也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评价,采用科学、公正、客观、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个持续和发展的过程。
它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教育的大海中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梦想。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
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
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免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免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
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探究摘要:“自悟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研究成果——运用”的创新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把数学的乐趣还给了学生,回归了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生活性、真实性、实践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
在人类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知识更新频率加快,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实力竞争重要标志的今天,教育则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根本的依托和支撑。
因此,努力推进教育创新、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基于上述原因,作为从事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细化到每堂课的各个教育环节之中。
如何操作?下面就我的一些做法和拙见提出,供广大兴趣爱好者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合作、探究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尽管多年来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不能阻挠一位乐于探索、富于开拓进取、不图世人之所想、所议、所回报的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之路。
我在二十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学习,大胆探究,敢于实践,终于让我探索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即”自悟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研究成果——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自悟质疑”,就是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阅读教材中本堂课的所有内容。
看哪些内容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掌握的,通过查阅数学工具书钻研,看是否能解决问题,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笔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备合作探究时用。
这也叫做预习,只不过把课前预习搬到了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自学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所谓”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悟质疑情况,提出问题,发挥小组同学的智慧,探究性学习,以求解决个体存在的问题。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
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
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
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
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
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
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二、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差异教师要从主演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这并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下降了,而是教师的作用和职能发生了改变。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运用多元化教学法,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
的解 题 策 略 。 经过 这 样 的思 维 训 练 ,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便 能 得 到 提 高 。在 实 施 教 改 的过 程 中 , 要想尽早实现素质教育 , 不 仅 要 有 充 足 的教 育 空 间而 且 要 采 取 多元 化 教 学方 式 开 展 教 学 。 在 数学教学过程 中. 要 强 化 教 学模 式 的 开 放 性 , 教学 内 容 要适 当 开放 。 除 了 要 学 习 课 内知 识 外 , 还 应该涉及 一定的课外 知识 , 对 于 复杂 难 懂 的数 学 知 识 应 该 对 其 形 象 化 和具 体 化 。 学 生 可 以通 过 各 种 渠 道 获 得 知 识 。 3 . 借助媒体 . 丰 富感 官体 验 , 提 高教 学 实效 。 教 学 设 施 的不 断 完 善 与 提 高 , 给我 们 更 新 教 学 手 段 创 造 了 条件 , 从幻 灯 、 投影到多媒体 , 教学软件平台的开发 , 互 联 网 远 程 教 学 的实 施 。教 学 手 段 的 日渐 现 代 化 无 不 使 教 育 充 满 活 力 。教 学 中 , 充 分 运用 现代 化 教 学 手 段 , 可将 内容 化 为具 体 可 感、 生 动 形 象 的数 学 语 言 、 图表 模 型 、 幻灯图片 、 录音 、 录像 、 电 视 画 面等 媒 体 的 合 理 组 合 , 应用 于 教 学 , 有 助 于学 生更 好 地 学 习, 提 高课 堂 实效 。 4 . 创设尝试情境 . 激 发 学 生 的 创新 意识 。 尝 试 情 境 能 有 效 促 进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及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形 成 和培 养 。 在数学教学 中, 教 师 就 可 利 用 相 关 方 法 创设 有利 于 学 生 主 动 尝 试 的 情 境 ,有 利 于 学 生 在 进 行 尝 试 的 时候 找 到 问 题, 引发疑问 , 这 样 才 会对 问题 进 行 思 考 及 解 决 。 此外 , 生活中 处 处 可 以体 现 数 学 . 并 且 在 生 活 巾运 用 广 泛 , 所 以数 学 的一 个 显 著 特 征 就 是 与 现 实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教 学 质 量 提 高 的关 键 是 培 养 学 生 在 实 际 中掌 握 和 运 用 数 学 能 力 。这 不 仅 有 利 于活 跃 课 堂 氛 围的 营 造 , 而且 有 利 于学 生创 新 思 维 的 开 发 及 培 养 , 确 保 学 生 在 最 好 的 状 态 下 进 行 学 习获 得 知 识 ,此 外 在 这 样 的气 氛 中学 习会 使 学 习 过 程变 得 轻 松 而 且 愉 悦 。 5 . 强 化 应 用数 学 ,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每个数学知识点都有它的应用价值 , 而学 以致 用 , 则 是 教 和 学 的基 本 特 征 和 重 要 目标 。如 果 学 生 体 会 不 到 知 识 的应 用 功能 . 应 用 能 力 的培 养 也 就 无 从谈 起 。 这 些 都 能 让 学生 切 身 体 会 到 数 学 学 习 与 现 实 生 活 的 密 切 联 系 ,使 学 生 初 步 了解 用 数 学 方 法 解 决 生 活 中实 际 问 题 的 过 程 ,体 会 到 所 学 数 学 知 识 的 应用价值 . 增 强 了数 学 问题 意 识 , 进 而 提 高 自 己主 动 应 用 所 学 数学知识概括 、 抽象 、 解 决 问题 的应 用 能 力 。 6 . 关 注 学 生 的理 解 能 力 。 培养 学 生 的综 合 意 识 。 数 学 综 合 能 力 实 际 上 指 是 学 生 在 数 学 学 习 活 动 中 的 注 意、 表达 、 判断 、 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它 是 数 学课 堂 学 习 活动 的 前 提 和 不 可 缺 少 的 学 习 能 力 .也 是 提 高 数 学 课堂 教 学 效 率 的 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 “ 注意力” 就 是 学 生 首 先 要 会 听课 , 同 时 也 要 注 意 学 生 对 数 学 知 识 的 理 解 。 教 师 也 可 以 向学 生 传 授 一 些 听课 技 能 . 使 其 学 会 知 识 的迁 移 , 并 将 学 到 的知 识 具 体 运用到学习活动中。 由于新 课 程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要 求 教 师 在 教 学 中一 定 要 真 正 把 学生 当做 课 堂 教 学 的 主 体 ,只 有 如 此 才 能 促 使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和 能 力全 面 提 高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要 不 断 改 进 和 完 善 教 学方法 . 积极开拓进取 . 这 样 才 能 在 数 学 教 学 中创 造 良好 的教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置
南
法 的简便计算”这一 内容时,解决 问题的关
键 是 “ 整 、 取 整 ” 。 比 如 2 6 9 =? 既 可 凑 + 8 7
石 以 2 6 9 =2 6 0 — 7 + 8 7 +1 0 2, 也 可 以2 6+ 8 27 + 7 9 = 4 门 ( + 8 ,而 对 2 6 9 = 既 可 以 2 6 9 : 7 - 29 ) 7— 8 ? 7 — 8 2 6 镇 10 2 0 + ,也 可 以2 6 9 = 0 — 8 1 6 7 — 8 1 0 9 + 7 。这 些 都 是与
歪 而 留下1 6 ,付 了9 元 ,应找 回2 ,所 以有 元 7 8 元
一 2 6 9 : o 一 8 1 6 1 8 。 7 —8 1o 9+ 7= 7元
从 生活 中找到 问题 的原型 ,然后 将教材 中 的 问题 融入 这 个 原 型 ,对 教 材 问题 进 行 生活 化 的 “ 包装 ” ,用 生 活在 数学 知 识 和 学 生 之 间架 起 一 座 相 互 沟通 的桥 梁 , 让 学 生顺 着 这 座 桥 去 学 习数 学 知 识 ,掌 握 数 学 方 法 ,学 生 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感 受 到 数 学学 习的 意 义 ,体 会 到 数 学 学 习 的价 值 , 从 而 使本 来抽 象 枯燥 的 内容 变得 有趣 味 性和 现 实性 ,让 数 学焕 发 出生命 的活 力 。 二 、动手操 作 ,创 造性地 教 学数 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 学教 学 过程 是特 殊 的 认识 发现 过 程 。教 师 的任 务是 “ 引导 和 帮助 学 生进 行这 种 再创 造 工作 , 而不 是把 现 成 的知 识灌 输 给学 生 ” 。这个 过 程 ,要求 教 师 教学 不仅 要 重视 自己 “ ” 的设计 , 导 李秀莲 一 河北省张 更要 重 视学 生 “ ”的体 验 ,关注 学生 “ ”的情 感 、态 度 、方 学 学 式 ,让 学生 主动 参与 、 自主探 索 。 例 如 ,在 教 学 “ 形 的面 积 ”时 ,我 让 学 生 准 备 几 个 梯 形 梯 的纸 片 ,然 后 请他 们 回忆 平行 四边形 、 三角 形面 积 公式 的 由来 , 为 学生 的活 动 做好 铺垫 。然后 以小组 合 作学 习 的形 式 ,让 学 生探 究梯 形 的面 积 公式 。学 生利 用 画 、剪 、拼 等 动手 操 作 ,并在 小 组 讨 论、 辩论 、 合作 等活 动 中得 出解 决方 法 。这些 方 法可 谓 标新 立 异 、别 出心 裁 。这 样 ,既 培养 了学 生的 创新 能力 ,又让 他们 体 会 到 了 “ 创造 ”的乐趣 。 再 三 、 自主 探究 ,开 放性 地进 行教 学 数 学 开放 题 具有 较 强 的灵 活性 和创 造 性 ,在 练 习课 中 ,教师 有 意 识地 设 计一 些 学生 感兴 趣 、 与学 生生 活 密切 相 关 的开放 性 习 题 ,选择 适 当 的时 机 , 以灵 活 的方 式 渗透 到 教学 中去让 学 生 自由 讨论 ,将 所 学知 识 融会 贯通 ,引导 学 生 多角度 、多 方位 、 多渠道 地 解 决 问题 ,发 表 自己独特 的见解 ,调动 学 生追 求成 功 的潜 在动 机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思维 。 例 如 :有 这 样 一道 例 题 :农 具厂 要 赶 制 1 5 0 农 具 ,计 划 00件 2 天完 成 , 实 际每天 生产 的件数 是 原计 计划 的12 倍 , 完成 这批 5 .5 任 务实 际 用 了多 少天 ?这 道 例题 数 据较 大 ,所 叙述 的情境 远 离学 生 生 活 。我 把 这道 例 题 改 为 :学 校 食 堂买 6 0 克 的柴 ,计划 烧 0千 3 天 , 实 际每 天烧 的是 原 计划 的 15 。然 后 不 出示 问题 ,先 让 O .倍 学 生说 说 看 了这些 信 息后 有些 什 么想 法 。然 后 又 问 : “ 了这 些 看 条 件 ,可 以提 些 什 么 问题 ? ” 学 生经 过 讨 论 想 出 了下 列 几 个 问 题 : 1计 划每 天烧 多 少柴 ?2 实际 每天 烧 多少 柴 ?3 实 际几 天烧 . . . 完 ?4 实 际 比计划 少烧 多少 天 ?因 为有 前两 个 问题 作铺 垫 ,后 两 . 个 问题 也 就 可 以 迎 刃 而解 。一 堂 新 课 ,就 在 这 道 充 满 着 生 活 气
数学课堂教学应留给学生一个崭新天地
数学课堂教学应留给学生一个崭新的天地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
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及家长的积极努力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这几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
在这几年中,也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本人的实践与思考: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
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
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
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在孩子们的眼里。
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
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
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
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
”学生欢呼道。
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堂是孩子的,应该把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只有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让数学课堂“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展是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学习;创新精神;畅所欲言;动手操作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先讲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发现圆周率值比外国数学家早2000多年,他是多么值得我们骄傲啊!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成为我们班的小数学家。
学生一听顿时情绪高涨,个个按捺不住地开始探索起来,有的测量、有的计算、有的记录……课堂气氛活跃。
二、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师尊”的架子,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普通三角形。
问:同学们,现在我要把这两个三角形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形,你们猜猜看,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说拼成一个正方形,有的说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还有的说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甚至有的学生说拼成一个梯形。
这时对于学生的答案我不急于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而是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观察这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普通四边形。
接着问: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我再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教育,把数学课堂还给孩子
陶行知认为,学生具有惊人的创造潜力,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而我们的孩子大都还处在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状态,这样不仅抹杀了学生对数学学习趣味的需求,而且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创造的学习环境,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这是教育的需求,时代的需求!学习是孩子的事,我们不能做主,更不能包办,只有“我要做、我要学”的学习才会有创新和提高的空间,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只有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才更深刻。
一、民主宽容,给孩子一个自我发现的权利
当老师就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并得出计算的方法。
我们常常在学生说出四条边相加时就急于告诉学生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办法,没有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时间。
我们常常会以节约时间为由,直奔主题,却往往因小失大,数学课过了今天明天还有,但我们却剥夺了孩子自我发现的权利,长此以往,孩子们慢慢失去发现的欲望,没有发现,何来创造?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一个个
爱迪生被我们扼杀了。
只有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经历的东西才会记忆深刻,在这过程中,才能体验到知识获得的喜悦,才会去思考更多的东西,所谓的简便方法,不就是这样而来的嘛!有发现、有思考才会有创造,我们应该多提供发现知识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自我发现的权利。
二、质疑求索,给孩子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
我们老师必须做到等待,在等待中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时间,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数学书上一道思考题:两位数乘11,我没有告诉学生有规律,直接出示几道算式,让学生们计算,小组合作比赛,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对又快。
我放手让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刚开始大家都埋头计算,但算了几道之后,很多同学都积极讨论起来,有学生大声说“有规律”,他的提醒顿时掀起了全班积极讨论的热潮,一个个你一句我一句,还不时地动笔计算验证,一会,笑眯眯的举手向我示意,他们找到规律了。
在激烈的比赛中,他们的开心和紧张看得我又好笑又开心。
平时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讨论和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想法。
在他们互相讨论、阐述想法、推理验证的过程,正是他们思维碰撞的过程,我们的数学课不就该这样吗?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这样的学生才是有想
法、有能力的,而不是只会接受知识、死读书本的书呆子。
三、关注差异,给孩子一个自我肯定的平台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
年年花相似,岁岁花不同,如何关注差异,培育好孩子们,我们当教师的实在需要智慧。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肯定的平台,只有对自己肯定了,才会敢于去猜想和创造。
每个孩子都有他发展的空间,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的评价应更注重于激发他探究为什么:“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可真厉害,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吗?”在给孩子肯定的基础上,激发探索的欲望,增添学习的信心。
对于学困生,我们应努力让他们理解怎么样:“你说得非常正确,你是怎么算的呢?”老师对他们的肯定是他们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的理由和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鼓励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你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有让孩子们加深自我认识,给他们增添学习信心,才能为创造提供保障!
四、趣味运用,给孩子一个体验数学的基地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见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联系生活去触摸,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使知
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造。
趣味运用不应该只是嘴上说说,更应该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喜欢用、愿意用,并产生运用的需求,真正将知识内化拓展,从而才能有所创造。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孩子们离开板凳、走出教室,到生活中、活动中去发现知识、了解知识、运用知识。
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再形象生动的讲解都不如亲身经历更深刻,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月饼,同桌动手分一分,大家都切得很小心,因为要平均分才公平。
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我安排了“请小伙伴吃月饼”的活动,在活动中,大家都开动了脑筋,意识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学生们在动手分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也运用了知识,还有很多发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
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是靠说,应该让学生真正去经历,去体会,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创造的课堂。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去想象,学生就会还我们一个精彩。
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拓展思考的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