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参考教案(1)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第1章生命的的世界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探究过程;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学难点: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法四、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实验材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提问:生物圈?2、生物多样性?3、生物特征?(二)、新课学习:情景引入:根据生物多样性,我们知道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呢?学生踊跃发言: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还有空气。
讲解:我们知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讲解:今天我们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非生物因素中温度或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由于本实验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实验,实验效果又不能在短期看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也可以展示以前学生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探究,这样可以节约上课时间,学生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通过展示别人的成果,引入新课的学习,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板书: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狮捕与班马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壁虎、北极熊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复习课)牟秋香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1课程标准、教材分析课程标准:2023年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传递的重要概念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并明确提出要教师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相关报告,同时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培养生物科学素养和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颁布之后,初中生物学教师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这四大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23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内容主要涉及《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生物与环境”这个一级主题,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多样性等主题都有联系,意在帮助学生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的思想。
2课程观和设计背景思路课程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作为生物老师,本质上也是生物科技工作者,这堂课虽然是复习课,但也想给孩子留下一些生物科技启蒙;复习课不是老师上复习课,而是引导学生复习,把教的课堂变成学生学的课堂;复习课也不是简单知识再现,还应该要启发兴趣和发展思维,落实核心概念,并放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利用;寻找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暴露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进来。
练习与反馈中,采取梯度设题,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题完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word教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二课时)第一课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
教学重点: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观察、探索、思考、练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生态系统?【导入新课】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呢?【进行新课】同学们请考虑一个问题:鱼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环境下生长情况良好?在什么情况下生命又会受到危险呢?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什么是环境?【讲述】所谓环境,就是生物生活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有很多因素影响到了鱼的生活。
大家猜测一下?对,有阳光、空气、水、温度、植物、动物、人等。
【提问】根据大家的经验,这些因素又可以分为几大类?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它是否有生命,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生物因素,它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请同学们看图(P161--6)进行归纳【讲述】同学们归纳的很好。
生物之间彼此的影响分为二类,一是同种之间,一是不同种之间的(举例说明)同种之间有种内互助、种内争斗。
不同种动物之间互惠互利,捕食的关系。
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讲述】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请同学们看书P15进行小组组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设计出你组的实验方案,课后按照方案,实施实验,下节课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1、选取的材料应湿润,营养物质丰富。
2、实验中只探究一个可变因素的作用,即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这一个因素来观察该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的关系。
3、作好记录。
第二课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的:通过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教案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如何处理复杂 的数据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如何 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也是本 活动的一个难点。学生可以参照教 材中提供的表格。也可有所创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
提高与发展
教学反思
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 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 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 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实际上是许多赤潮的统称。赤 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 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 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 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 特别的颜色。
课题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影响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 面
能力方 面
思想教 育
重点
(二)
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
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难点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同时间的实测记录。
2、本组同学分成 3 个小组,确定好
3 个小组实测的具体地点,分别于 7:
00、13:00、19:00
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引出生物对环境的 影响。
实验实施之前教师应作好: 1、培训组长正确使用干湿计 2、组织全班学生探讨“哪些因素可能会 影响测量结果?”不做评价,引起学生思 考和重视。 提示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 提示学生作好实验启示
教师指导
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记录数据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 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 3 个 数据的平均值?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 据起着对照作用?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与环境的影响 教案
课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影响课时 3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能力方面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分享合作的快乐重点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难点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关健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引入新课: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探究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课下先培养霉菌↓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分析讨论。
师:引入探究活动教师课下完成学生全班回家完成介绍培养霉菌的过程学生讨论教师介绍单一变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食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出霉菌?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总结出生态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教师不要包办方案的设计,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的空间,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提示学生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分析讨论↓实验结论↓进一步研究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狮捕与班马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壁虎、北极熊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例举生物对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生分组课下完成小组分组汇报全班一起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针对其他假设进行探究。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鼓励其他小组同学质疑。
学生根据思考举例自己归纳总结。
强调:由于环境影响生物所以生物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依靠环境提供的物质、能量、信息、条件……因而使生物对环境形成适应。
要明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对生物的生存发展是有益的。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植物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有花植物,大约有30000种。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3)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上)(3)教学目标1.知识:(1)尝试搜集和处理数据等多种方法;(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3)认同生物的形状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力:(1)学会使用干湿温度计,学会测量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与能力;(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提高环境爱护意识;(2)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3)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2.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3.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环境中的湿度通常用_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在特定温度下空气中实际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百分比。
2.在科学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能够讲明不同的咨询题。
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阻碍〞的实验中,假如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不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能够明白_________;假如把某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能够了解_________;假如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能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3.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环境的一种( )A.适应 B.竞争 C.阻碍 D.反应4.以下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阻碍环境的是( )A.森林净化空气,调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育,导致水质恶化D.蚂蚁搬家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讲明生物体(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C.都能生长和繁育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阻碍环境6.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二、课堂探究〔一〕复习阻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1.收集和分析资料
2.认识生物间的关系,区分生物之间的关系。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
准备
多媒体反映不同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学生收集的资料及生物样本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引
入
新
课
复习旧课:什么是生物学
导入新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回想作答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
学
反
思
作为在自然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二、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小组讨论:要使一棵植物的幼苗健壮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都是植物生存必需的吗?
练习:P13图1-2
点评学生作答
观察,思考
讨论,表述
表述,交流,
讨论,归纳总结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思考讨论交流表达
思索回答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积极思考
教
学
过
程
1.小组合作:观察图片,说出图示各生物的生存环境
2.小组讨论: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举例说明。
3.小组合作: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请大家再说出二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对本小组介绍的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并说明理由。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态环境场景。通过展示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思考。同时,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如校园内的植物、动物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一、案例背景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在本节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出发,探究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生物如何影响环境。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如生态因素、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定目标。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共同进步。
3.定期进行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并尝试用生物学知识进行解答。
-生态系统中,为什么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必要的?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结合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解释为什么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3.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以中至少包含一个食物链或食物网示例,并突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察报告。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观察报告:请学生选择一个身边的生态环境,如公园、校园、社区等,观察并记录至少三种生物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特点。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这些生物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例子,以及这些适应性的意义。
2.生态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环境中体现?
3.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讨论成果,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接着,我会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这些生物能够在它们生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然后,我会进一步提问:“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环境又如何影响生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针对学生在随堂测试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给予相应的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环境的类型等知识,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初步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大部分学生具备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但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如鸟类的迁徙、植物的抗寒性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典型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例子,如沙漠植物、极地动物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研究热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而且生物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许多概念和术语都很陌生,而且新教材中的第一节探究实验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复杂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2.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节课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一部分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对于刚接触生物的学生来说生物与环境是比较陌生的。
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初步学会学习生物学的一些方法探究的过程,并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能力目标:a.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
b.通过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b.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
c.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难点: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区别5.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和有关图片、视频6.课时安排:1学时(45分钟)7.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及时间音乐、视频导入师:播放音乐《好大的一棵树》,很快切换到《树》的视频提问:从视频中我们看出随着四季的变化,树也发生了变化。
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能影响环境吗?师:板书课题《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生观察视频并分析讨论回答。
音乐和视频引起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出所讲内容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回答的答案中,我们发现阳光、水分、土壤、温度、杂草、害虫都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你分析一下这些因素有什么区别和不同???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有些因素是生物(杂草、害虫)有些生物不是生物(阳光、水分、土壤....)师:归纳总结得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区别。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掌握协同和竞争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包括:1.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2.生物学实验室的实验器材:显微镜、草莓切片、盖玻片、玻璃片、草莓汁等;3.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导入在教学开始前,我向学生解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接收到学习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相关概念。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跟上本节课内容,并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兴趣。
讲解在本节课的讲解环节,我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生物与环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如气温、水分、光线、氧气等,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并且能够预测和应对变化。
最后,我让学生掌握协同和竞争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生物在同一生态系统内的相互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当有竞争态势时,生物是如何应对的。
实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将亲自动手,用实验室的器材来体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我以草莓切片为实验材料,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实验现场,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草莓切片下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分析草莓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
总结在这个环节,我将讲解和实验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明确、全面的认识,并用简单文字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的表现还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意见和建议:互动性不强虽然我对学生提出了问题,但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反应不如预期,显得比较被动。
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信心或者不太理解问题的意义,所以在掌控课堂气氛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性。
学生实验参与度不足虽然本次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直接观察,但是学生在参与和配合方面还有待提高。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3《生物与环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
接着,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如何影响生物,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讲授新知
1.生物适应环境:教师以青蛙为例,讲解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式适应环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4.阅读一本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或文章,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5.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生态系统的手抄报或海报,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1.作业提交时,请确保内容真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共同完成任务。
3.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按时提交。
-基本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知识探究: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如何影响环境。
-应用拓展:分析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总结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设计(第1课时)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高思维品质。
3.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现象的兴趣,以及环保意识、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此外,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为构建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以实例为载体,讲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教学策略:结合课本内容,运用生动的实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实践活动,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手抄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个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自己解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撰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在300-500字之间。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
3.创意手抄报要求原创,不得抄袭。
4.作业完成后,及时上交,教师将给予反馈和评价。
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基本概念,如生态因素、生物适应、生物影响环境等。
3.教师批改:教师批改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规律。
2.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内容:
a.生物适应环境:介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
b.生物影响环境:总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壤改良、水循环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生物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能力,但对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2.学生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有所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程度较高,但可能缺乏实际行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
教学内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1.2 生物的生存环境教学目标: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教学内容:生物圈,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3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掌握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的作用。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第二章:生物的细胞2.1 细胞的概念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功能。
2.2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教学目标:理解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过程,掌握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结果。
教学内容: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裂与生长的结果。
2.3 细胞的分化与组织教学目标: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掌握细胞分化的结果,理解组织的概念。
教学内容: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组织。
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3 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分类的概念,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概念,生物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第四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4.1 生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生殖方式,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特点。
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4.2 生物的发育过程教学目标:理解生物的发育过程,掌握胚胎发育与胚后发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生物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4.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掌握遗传与变异的特点。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上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背景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更受到环境的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这一重要概念的重要章节,也是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这一重要概念的重要部分。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建构了“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生物的特征和共性。
”等相关概念。
学生在生活中对环境影响生物的方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但不能准确表述环境是如何影响生物,生物是如何适应和改变环境的,也不能准确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运用图片或视频、通过大量的生物对环境造成的有益和不利影响的实例,从而认识到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一基本生物学观点。
构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这一重要概念。
并进一步理解“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一重要概念。
二、重要概念《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在“生物与环境”主题部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无休止地破坏环境必定会使人类自身走向灭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以上重要概念的建构,涉及到以下三条主要的次位概念以及支撑每条次位概念理解的事实性知识,具体如下:A、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更受到环境的影响。
A1 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
A2 环境中有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A3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A4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B、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北师大版(范文模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北师大版(范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北师大版(范文模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和测量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环境对生物界和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
探究实验活动和测量活动。
2、难点组织好两次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与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教学方法:演示法,实验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类本身要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大家思考一下,生物进行新陈代谢时,会与外界发生哪些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就是生物的生存空间,生物时刻都在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生物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会适应并影响环境。
2、展示图片或影视资料,印证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概念,引入本节活动。
3、介绍霉菌的培养方法,或请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介绍。
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情况下馒头等食品容易生霉,哪些食品容易生霉?4、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外界环境的关键因素做出假设,强调“变量”、“对照实验”、“单因素”等概念,指出本研究先只研究湿度,即湿润的环境下,食品容易生霉。
5、实验设计指导学生根据课本设计实验方案,可以根据情况布置学生兴趣小组在课后设计并实施对温度这个因素的相关研究。
6、实施实验。
指导兴趣小组在课前完成探究实验。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发言后对该探究活动作补充说明。
7、分析讨论。
待小组分析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鼓励提出不同意见。
8、实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教案
一、考纲要求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4.活动: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分、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
二、重要概念(5个)
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以及非生物环境。
3.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
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三、概念图
1.“课标”第3主题“生物与环境”中第1、4(部分)、5个概念的综合概念图:
2.“课标”第3主题“生物与环境”中第2、3个概念的综合概念图:
包括
主要包括
包括各种
包括各种包括主要有
例如例如例如例如例如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阳光绿色植物动物腐生微生物草食动物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略
略
略
略
略
水分空气土壤
温度
四、构建知识网络
生态系统
概念
组成
生物
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能量流
物质流
食物链
食物网
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生态破坏
1.生态系统
五、注意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
1.三个关键点:
(1)写法:
①范围: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②起点和终点:分别是生产者和最高级消费者。
(2)数法:从生产者一直数到最顶端的消费者才是一条食物链。
(3)箭头:指向捕食者。
2.三点提醒:
(1)生物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随食物链逐级递减。
(2)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生产者含能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含能量最
少。
(3)有害物质积累:生产者最少,最高级消费者最多。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两个关键点:
(1)能量的来源。
①生产者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来自太阳能。
②消费者的能量:通过食物来自食物链的上一个环节。
(2)能量的去向。
①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②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③通过食物链流入下一营养级。
2.两点提醒:
(1)区别: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是单向流动的;物质循环则是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
循环往复进行的。
(2)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
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
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六典例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涝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D.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2.如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A、B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A表示的是一种狐的数量变化,那么B表示的是哪种生物的数量变化( )
A.捕食狐的一种生物
B.与狐有共生关系的一种生物
C.被狐捕食的一种生物
D.与狐有竞争关系的一种生物
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草和鼠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鹰和蛇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鹰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4.(2016·青岛学业考)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
间的关系。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此生态系统中,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
(3)图丙中,A曲线表示关系。
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曲线又可以体现C曲线。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该草原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答案:(1)分解者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物质和能量
(2)b 体温是否恒定(3)共生鹰、蛇
(4)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影响环境
七、训练题
123页 1、2、11、12
八、教学反思
本次课是在第一轮复习教材的基础上,对“生物与环境”进行的综合复习。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教材由“点——面”、“部分——整体”进行整合,通过知识网络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过往经验和学生在做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训练,提高学生应对考试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典例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考题,怎样答题,避免失分。
复习备考,就是为了学生怎样复习应考,怎样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针对不同的学情方法各不相同,要立足教材,紧扣考纲,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