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杨子荣的猎户安然无恙又活了30多年
一生传奇的杨子荣到底死在谁的手上
一生传奇的杨子荣到底死在谁的手上,多年以后,终于有人说出答案在东北人民的心中,杨子荣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
当年面对凶狠残暴的土匪,每到关键时刻,都挺身而出,化解危机。
最为人所知名的就是智斗威虎山座山雕。
为老百姓除掉了许多祸害,不过现在许多人不知道这位英雄是被谁害死的,我接下来就给大家解开这个谜。
杨子荣是山东人,生于1917年,十几岁就去闯关东,在东北闯荡了十几年,也是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不少东北黑话。
他参加解放军时,因为年纪比较大,最开始只被安排做了炊事班长。
后来,因为他熟悉东北的地形和土匪习性,才慢慢参加战斗,成为侦察排长。
消灭威虎山土匪的战斗,其实并没有那么激烈。
当时,他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个小分队,假冒土匪。
他们在山中发现山上的匪帮时,假装要入伙,中间经过三道关卡,最终到达“四号棚”,没费一枪一弹活捉了张乐山。
就是因为在部队里表现突出,又立下了这样的大功,他的上级对他十分欣赏,所以派他多次参与剿灭土匪的行动。
常言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一次剿匪行动中,由于对方不肯投降,杨子荣的枪突然失灵了,土匪一枪命中了杨子荣,他不幸中弹身亡。
后来也没有看到到底是谁开的枪,所以杀害杨子荣的凶手都现在也无法确认。
在多年以后有一个人自己主动站了出来,这个人是个农民叫孟同春,当时他意外的加入到了这场战斗中来,他把杨子荣错当成了土匪,失手打死了杨子荣,之后有个土匪告诉他那是杨子荣,他也是后悔不已。
但一时间又害怕坐牢,所以就一直逃避到现在。
直到几十年过去了,他始终无法逃避良心的谴责。
杨子荣当了一辈子的英雄,最终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
有的人说杨子荣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一位革命军人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我觉得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好样的,就像张望朝先生所说的:“杨子荣是一个英雄,英俊,神勇,就是打进土匪窝里也是别人怕他,他一点都不会怕别人。
杨子荣的革命理念很朴素,很人道。
杨子荣牺牲只因一个小细节
杨子荣牺牲只因一个小细节作者:米艾尼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44期众所周知,生擒“座山雕”是英雄战士杨子荣战斗生涯最精彩的一章。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就在“座山雕”被生擒仅半个月后,杨子荣竟意外牺牲了。
1947年2月22日,牡丹江军区二团得到情报,一个名叫郑三炮的土匪在闹枝沟一带活动。
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两个侦察班、一个机枪班展开清剿行动。
当时,牡丹江地区的大股土匪均被消灭,只剩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
像郑三炮这样从几次剿匪战斗中脱逃的漏网之鱼,都极狡猾又顽固,不容易对付。
杨子荣一行三十余人从海林出发,经夹皮沟到闹枝沟时,已是晚上,落脚到一位打皮子(注:狩猎皮货动物)老人的窝棚休息。
老人给他们指出了土匪活动的大致方向和地点。
23日天刚亮,剿匪小分队在一个山坡上找到了土匪藏匿的窝棚。
这个窝棚里不止郑三炮一个,而是聚集了7名不同来路的残匪,有几个人身上带着伤。
这几个土匪早已是惊弓之鸟,小分队逼近时踩在雪地上的轻微声音就让郑三炮紧张起来,他叫一名土匪出门查看。
屋内的说话声也让小分队警惕,马上隐蔽。
那名土匪开门探头,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关上门又退了回去。
就在门关上的瞬间,杨子荣一跃而起,带头冲向了窝棚,一脚将门踹开。
队友孙大德、魏成友紧随身后,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屋内土匪一阵大乱,传来拉枪栓的声音。
杨子荣扣动扳机,枪没响。
孙大德手里的枪从杨子荣身边指向屋里,他扣动扳机,也没响。
可是,窝棚内土匪的枪却响了。
杨子荣胸部连中三枪,晃了晃就倒在门旁,血流满身。
大家都悲愤至极,所有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窝棚内开火。
7名土匪,5死1伤1逃,愤怒的战士们最后点火把窝棚烧了。
杨子荣却已停止了呼吸。
杨子荣和孙大德的枪为什么都没有打响?魏成友后来回忆,前一晚在打皮子老人的窝棚借宿时,战士们作战前准备,检查枪械。
有的战士想要擦枪,因行军走得急,没有带枪油,打皮子老人就给了一些野猪油——山里猎户就用它擦枪。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246《智取威虎山》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246《智取威虎山》雨中笠翁欢迎光临雨中笠翁欢迎您!更多精彩请您欣赏:收藏分类100大项800余子项,主要有:影音曲舞、宗教神学、文化艺术、民风民俗、植物动物、美女靓照、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异域风情、书画旅游、花鸟鱼宠、娱乐八卦、幽默搞笑、人生哲学、职场创业、饮食文化、体育武术、医疗救护、养生保健。
百科常识、悬疑揭密、政治军事历史、奇闻异事、空间美化、朗诵经典、音乐音画、戏剧舞蹈、曲艺小品、美图雷照、怀旧、文化、读书、博览、影视、等内容谢谢光临京剧经典:246《智取威虎山》【剧情】人物表杨子荣——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排长。
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参谋长。
李勇奇——铁路工人。
常宝——猎户女儿。
申德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排副排长。
卫生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员(女)。
小郭——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
钟志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
吕宏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
罗长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
战士若干人。
常猎户——常宝的父亲。
李母——李勇奇的母亲。
张大山——铁路工人。
李妻——李勇奇妻。
群众若干人。
座山雕一威虎山匪首、国民党伪“滨绥图佳保安第五旅旅长”。
栾平一—奶头山匪首许大马棒的“联络副官”。
匪参谋长。
匪连长。
众“金刚”、匪徒若干人。
第一场乘胜进军[一九四六年冬季。
东北某地。
[深山老林,皑皑白雪。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追剿队全副武装,红旗前导,急驰上。
[战士们迎风踏雪,作行军于山路的舞蹈。
罗长江停止前进![众列队。
罗长江报告参谋长,来到三岔路口!参谋长原地休息。
罗长江是。
吕宏业!吕宏业到。
罗长江警戒!吕宏业是。
(下)罗长江原地休息!众战士是。
[小郭递地图。
参谋长看地图,辨地形。
罗长江司务长!原地休息![内应:“原地休息!”马嘶声。
[众踏脚取暖,抖掉身上的积雪。
参谋长大家累了吧?众战士不累!参谋长好!同志们![众列队。
参谋长杨子荣、申德华同志到前站侦察,这里就是会合的地点。
名人故事:杨子荣
名人故事:杨子荣名人故事:杨子荣杨子荣(1917.1.28-1947.2.23),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
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
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
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30岁。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孩童时代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
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
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
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
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
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
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
但是好景不长。
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裁。
后来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
青年时代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当矿工。
矿区不仅危险还要受日本监工的打骂,在一次看到日本监工打自己的工友时,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这样他就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
1943年,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
革命岁月1945年8月,他参加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
同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
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
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
活捉了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最终却死在土匪中的无名之辈手里
活捉了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最终却死在土匪中的无名之辈手里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热播,让人们的视线再一次回到那充满传奇的林海雪原,土匪洞府。
杨子荣真是一个英雄,勇入虎穴,抓得虎子,果然是智勇双全的剿匪英雄。
看完电影,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傻想,杨子荣如此英雄,他后来成就如何呢?他是什么军衔呢?很遗憾,杨子荣没有任何军衔,因为他在抓获座山雕不久就突然牺牲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真实的杨子荣)历史上真有杨子荣这个人物,他原名叫杨宗贵,不是东北人,而是山东牟平人。
为了生计,在杨子荣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带着全家人闯关东。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把魔爪伸进了东北,杨子荣在日本的工厂里做过工,备受剥削,他愤而离去。
回到老家后,抗日战争胜利了,家乡也获得解放,杨子荣光荣加入了八路军。
那是1945年,杨子荣已经28岁了。
他是半路出家,年纪这么大了,才参军,他能干什么呢?首长看了看杨子荣,觉得他去炊事班当个炊事员比较合适。
于是,我们剿匪的能手,把座山雕送进坟墓的传奇英雄,居然就去了炊事班。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不怕,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部队开进东北,首要任务当然是剿匪。
这个时候的杨子荣凭借自己过硬的素质,已经担任了侦察排长。
有一次,部队包围了一个匪窝,眼看就要一网打尽,犁庭扫穴。
(电影中的杨子荣)突然,里面传来了小孩和妇女的哭声。
为了不伤及无辜,杨子荣挺身而出,要只身进敌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搞定那帮土匪。
杨子荣真的进来了。
经过一番入情入理的劝告,匪首内部出现了分化,有人主张杀掉杨子荣,可是大部分都主张放下武器投降,这样可能会有一条活路。
最终,邪不压正,孤胆英雄杨子荣成功劝降了400多个土匪。
从此,杨子荣一战成名。
此人不但不怕土匪,而且还善于同土匪打交道,有对付土匪的特殊技能。
1947年1月,东北悍匪座山雕派人给解放区的农会主席送来了恐吓信,索要物资,不给的话就来烧杀抢掠。
这个座山雕当时已经有70岁了,是一个老土匪。
所以你看电影《智取威虎山》中辉哥饰演的形神俱似座山雕,只是还养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压寨夫人,恐怕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吧。
“智取威虎山”功臣孙立真的传奇人生(图)
“智取威虎山”功臣孙立真的传奇人生(图)“智取威虎山”功臣孙立真的传奇人生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及小说《林海雪原》中侦察排长杨子荣的英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电视连续剧《杨子荣》播出后,更是掀起了一阵“杨子荣热”。
然而,在“杨子荣热”的背后,有谁知道杨子荣侦察排副排长孙立真的传奇经历吗?事实上,孙立真与杨子荣一起带领战友们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在杨子荣牺牲后,从东北三省转战到大西南,参加了上百次战斗,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
日寇投降后,孙立真带领650名矿工投奔了八路军,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走进山东省即墨市瓦戈庄镇孟戈庄村的一个四合院,一位耄耋老人正在庭院里晒着太阳掰花生,一问,他就是老侦察英雄孙立真。
矮小的身躯靠着双拐的支撑才能站立起来,严重的耳背使他显得有些迟钝。
当年那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侦察副排长,似乎已经被无情的岁月和伤残吞噬得毫无踪迹。
然而从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仍能窥探出昔日的风采。
谈起往事,老人眼中放出光来,那曲折而传奇的一生渐渐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1913年6月16日,孙立真出生在即墨县孟戈庄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四,另有一个妹妹。
由于家中人多地少,尽管父母没日没夜地干,全家人仍然吃了上顿没下顿。
为了糊口,他一天学堂没有进,12岁便到南乡地主家当长工,一干就是十几年。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大肆掠夺我国东北的资源,派军队到内地抓劳工,押到东北给他们卖命。
1939年春的一天,孙立真在回家的路上被日军抓住了。
在日军的刺刀威逼下,他被解往黑龙江省的鸡西煤矿,当了一名挖煤工。
临走前,孙立真要求回家看一眼年轻的妻子和不到1岁的女儿,日本人回答他的是皮鞭抽和皮鞋踢。
日本人曾向劳工们吹嘘,管吃管住,一个月还发三块大洋。
孙立真到了矿井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矿工们住的是草棚子,吃的是橡子面,一天要在井下干十四五个小时,稍有不慎就被打个半死,更不用说发工资了。
林海雪原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林海雪原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林海雪原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
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林海雪原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海雪原的读后感篇1这个暑假,我怀着一股激动的心境再次阅读了《林海雪原》这本书,这次,我对这本书又有了更高的见解了,更加感觉“林海雪原”这四个大字是由战士们的鲜血所凝成的了,它们在我心目中更加得辉煌,更加得耀眼了。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位智勇双全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为着自我的梦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在祖国大地上奋斗,每一个战士都与团队融为了难分难舍、患难与共的一体。
在书中,每一位战士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多谋善断的少剑波,有胆有谋的杨子荣,骁勇威猛的刘勋苍,坚韧忠诚的孙达得,粗俗诙谐的栾超家,忘我拼杀的高波,甜美热情的白茹,机智聪颖的董中松……在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克服了一切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在冰天雪地里,他们侦查奔袭,与敌人斗智斗勇。
在书中,每一个战士,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忠诚、敬业、团结、勇敢、顾大局、识大体、勇于拼搏、服从命令……少剑波痛失姐姐,却能够强忍悲痛,将悲痛和愤怒化成力量,用于剿匪;杨子荣只身一人混入匪穴,献礼座山雕,完全在想如何当一个不被发现的卧底;栾超家跨越涧谷,想得最多的还是怕自我的失误导致剿匪的失败。
他们的思想都是一种军人精神;高波以一敌百,与敌人殊死搏斗,完全没有想过自我能够逃离,他为了群众,最终英勇牺牲;白茹是个女兵,体质不如男兵,却从不要男兵帮忙,她认为,只要不拖部队的后腿,自我摔多少跤都是值得的。
对战士们来说,死,不可怕,流血,不心痛,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我要解放全人民,解放全中国。
这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直至最终的胜利,他们对自我的梦想,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艰险,无论是到了胜利的时刻,还是到了失败的边缘,也毫不放弃那个信念,或许他们认为:为了那高高在上的梦,必须拼,也仅有拼,不管成败,可是毫无遗憾。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通用4篇)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通用4篇)智取威虎山观后感(通用4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智取威虎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1 看完《智取威虎山》,我便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
电影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平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203首长)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
这股匪徒是原国党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
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
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电影中的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
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
跟杨子荣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战斗……我被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
如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他的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都令我钦佩。
在我印象里最深还是杨子荣,从我读过《林海雪原》的原著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
为了彻底消灭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威虎山上的顽匪,少剑波和杨子荣数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机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精神似乎也消失殆尽,每个人都在极力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去考虑集体的利益。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土匪了,团结起来也没多大用去。
是的,土匪是没有了,可是敌人依然存在,同时,我们还有民族复兴要去实现,更何况如今国际竞争这么激烈,不团结怎么才能立足于世界,怎么样才能在世界大潮中不被淹没。
杀害杨子荣的土匪,潜逃21年,听完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后自首
杀害杨子荣的土匪,潜逃21年,听完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后自首1968年,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风靡全国,该剧讲述了我军某团部侦察排长杨子荣扮成土匪打入匪巢威虎山,最终将土匪们一网打尽的故事,通过运用京剧这一广受民众欢迎的艺术形式,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其中杨子荣是最为成功的角色之一,他的台词“党给我英雄给我胆”“血债还要血来偿”“穿林海跨雪原”等唱段,更是激昂慷慨,深受百姓的喜爱。
因为《智取威虎山》的创作背景是东北,每每该剧在东北地区播唱时,老百姓更是放下手中的事情,早早拿了小板凳去等待听戏。
然而在牡丹江附近农村播唱该剧时,全村人都聚精会神地听戏,每到精彩处时,村民都热烈鼓掌,只有一个叫孟老三的村民每次听到杨子荣的唱段时,便浑身发抖,脸色苍白。
一个民兵感觉到奇怪,当即对其展开调查,经过反复教育后,孟老三开口坦白说道:“我有罪,是我开枪打了杨子荣啊!”当时大家都以为孟老三听戏听魔怔了,竟然幻想自己是土匪?然而经过调查后,大家才知道此事不简单,原来孟老三在解放前确实是土匪,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孟老三讲述了自己开枪打死杨子荣的经过。
这距离杨子荣牺牲已经过去了过去了21年,事实上,尽管杨子荣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他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在1969年,周恩来在陪同美国一家民间艺术团的成员们一块观看了《智取威虎山》后,该艺术团团长当晚询问周恩来,杨子荣是艺术塑造而成,还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周恩来立刻回答说:“毫无疑问,杨子荣是一位真实的、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
”美国民间艺术团团长当即请求能否见一下英雄的后人,了解一下他的成长环境,周恩来深知,这很可能是对方出于对这个人物的质疑,为了打消质疑,周恩来立刻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却表示有点困难,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杨子荣这个人,但是周恩来还是下达了指令说:“马上和民政部门联系,尽快找到!”《智取威虎山》取材自文学作品《林海雪原》,其作者曲波一直在试图寻找真实的杨子荣,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
「名家作品」曲波《林海雪原(节选)》小说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6分)林海雪原(节选)曲波杨子荣同志现在已是满脸青灰,头发长长,满脸络腮胡子,看来真叫人害怕。
这是他为了尽力使自己像个土匪,特别是要使自己像他所扮演的那个角色,要使自己的习惯、作风、气派都与那人毕肖。
他已经做了三天的艰苦的演习。
为了去掉他五六年的人民解放军老战士的习惯,他不得不狂练着土匪的习气,竟像一个着魔的人,比手划脚,晃头甩臂,哼着淫调,嘟哝着暗语黑话。
总之,他一心只想着他的任务:“从现在起你不是杨子荣同志,而是惯匪胡彪。
”他现在已在向着他的目的地前进。
他骑着许大马棒的那匹马,通过一带灌木林:“我也需要吃饱一点,好应付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一切很可能在今天就要开始。
”想着,他从饭袋里,掏出冻得像石头一样的高粱米饭团。
也没有生火烤,咔嚓咔嚓地啃起来。
啃两口饭团,再吃两口雪团,他一面咀嚼一面想,忽然扑哧一声笑开了。
原来他瞅着他这身全套的土匯装束,又联想到多日没洗没刮的脸,心想一定也难看得一塌糊涂。
突然正在吃着草料的马,一阵乱声嘶叫,接着便是乱刨乱踢。
它两只恐怖的眼睛直望着西北方丛林,频频地回头望着杨子荣,好像求救似的。
接着它四腿弯弯,抖颤得站立不住了,看着就要绝望地倒下去。
突然一声巨吼,灌木丛中扑出一只大个的东北虎,张着利牙,竖着尾巴,一冲一冲地向马扑来。
虎尾扫击着灌木丛,唰唰乱响,震得雪粉四溅。
马被吓得不刨也不踢了,垂着头两眼死盯着扑来的恶敌,从鼻子里发出低沉的哀鸣。
杨子荣还是头一次看到活老虎,离得又这么近。
又是来吃他的马,这突然来的惊恐,使他气喘不安,心怦怦地乱跳,手中的枪也随着他的心有些抖颤。
虎一冲一冲地向马扑过去,离得已经很近了。
“得赶快下手,这匹马不仅是我的快腿,主要是我的身份证,失了它就等于失掉了身份证。
”想着,他用力地把身体贴紧树干,把匕首用力向树上一插,把枪架在匕首上,克服了枪身的抖动,他压住了紧张的呼吸,从虎的侧面,瞄准了虎头。
他满有把握地一扣扳机,糟极了,一颗臭子儿,没打响。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杨子荣”牺牲真相杨子荣座山雕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杨子荣”牺牲真相杨子荣座山雕大爷家在村子的最南头,木头房、木头院墙和木头门。
我们一敲门,郑大爷出来了。
进了屋,我们上了炕,就唠起了从前。
80岁大爷披露杨子荣牺牲真相提起杨子荣遇害的经过,大爷告诉我们,犁树沟现在叫阳光一队,从前也叫“仰脸沟”,老名叫养老沟。
他见到的杨子荣个头不高,穿着黄大衣。
当年,郑大爷的父亲在这个屯子当屯长,土匪谢文东他们一来就抢男霸女,各家的小鸡都让土匪给抓没了。
当时,郑大爷三间房,南北大炕,他和母亲住在西屋。
他小时候也经常干土匪。
一进院就喊:“小嘎子!压连子!”(遛马去。
)然后就杀鸡。
1949年,郑大爷20几岁,土匪和解放军交叉着进屯了。
记得有一回,谢文东的队伍进了阳关一队,让小孩杀鸡,正杀着,毛还没退完,听说“老二团”(杨子荣带领的人马)要来,吓得赶紧逃了。
这时老二团进了村。
杨子荣问:“你们杀鸡干什么?”老乡:“自己吃。
”不敢说详细了。
又说,小鸡有毛病,扔了白瞎了。
杨子荣问:“谢文东来过吗?”许多人都不敢说。
郑大爷家的认识杨子荣,于是说:“黑牛背有个人给送信,说你们来,让他快躲一躲。
”“什么时候?”“天刚亮时,大概7点多钟。
”“奔哪个方向?”“养老沟西。
”“一个也没住下?”“没了。
”他说:“老乡,别害怕。
你们摘你们的鸡。
我们就是老二团!”说完,他领着人就奔了西山。
那时,谢文东部有1200多人,杨子荣的部队一百多人,终于把谢匪给打“花达”(散)了。
这是郑大爷直接和杨子荣见面的一次。
另一回,就是杨子荣牺牲。
那是1949年的正月二十九,天嘎嘎冷,没到二月二。
这一带许多散逃的土匪在山里和村里乱窜,解放军小分队也化整为零地追击散匪。
这天天刚亮,外头狗咬,村口走来两个头戴狗皮帽子的拿枪的人。
村里的老耿头出去捡粪,那两个人说:“老大爷,站下,别害怕,我们是黑牛背的!胡子和土匪打你们没有?”老耿头说:“打了……”“往哪个方向去了?”老耿头一指沟北的方向。
于是,那两个人就走了,后来才知道,那其中一个就是杨子荣。
杨子荣的真人真事
杨子荣牺牲时年仅30岁,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战斗模范。
六、英雄的身后事
杨子荣参军后,就随部队去东北参加了紧张的剿匪战斗,一直没时间给家里写信。家里只知道杨子荣参加了八路军,也不知道到哪去打仗了,更不知道他在部队成了战斗英雄,并且光荣牺牲了,也不知道他用了杨子荣的名字。相反,杨子荣在东北经常化装侦察,扮成土匪的模样,倒给家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原来,村里一个从东北回来的人,说在牡丹江看到过杨子荣,说他一身土匪打扮,八成是当了土匪了。村里为此取消了杨子荣家的军属待遇,也不再给他家代耕了。杨子荣的母亲宋学芝听说后,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就找村里干部评理。村干部说,人家都看见了还能有假?宋学芝不服,就背上干粮,到区上、到县上、到地区找,终于在1957年1月等来了一张“失踪军人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经审查确认杨宗贵同志为失踪军人,家属仍享受革命军人家属的优待”。1958年11月,政府又根据有关规定,给杨子荣家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看着证书,宋学芝失声痛哭,她哭自己失去的儿子,哭自己终于为儿子洗去了不白之冤。
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确实真够狡猾的,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
历史趣闻杨子荣简介 历史上真实的杨子荣结局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杨子荣简介历史上真实的杨子荣结局是什么?导语:杨子荣简介杨子荣(1917 1 28-1947 2 23),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参军杨子荣简介杨子荣(1917.1.28-1947.2.23),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县嵎岬河村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参军只有一年多时间。
从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并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
1947年,一举将“座山雕”及其联络部长刘兆成、秘书官李义堂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
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30岁。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孩童时代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一个叫峡河的小山村。
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
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
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
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
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
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
但是好景不长。
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裁。
后来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
生活常识分享。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文导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围绕“人物的语言”,从分歧年代、分歧体裁、分歧国籍的作品中进行精选辑的。
《杨氏之子》是一篇小文言文。
该文鲜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聪慧伶俐的少年形象,读罢此文,一个活生生的“小大人”将刻录在你的大脑中,删除不去。
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本文在一些词汇的使用和语句的表述上都与现代汉语有着明显区别,学好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将是一个很大的辅助。
《晏子使楚》介绍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通过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身材上的矮子,语言上的巨人”形象,同时该文还向我们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
《半截蜡烛》作为剧本又为我们在文学欣赏上打开了新的一扇窗,读后,会让你阅读视野更加开阔。
《打电话》是一个相声段子。
富于夸张、通俗易懂、贴近白话的语言风格把生活中的某些人中的某些事浮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废话连篇的“啰唆”令人捧腹,回味无穷。
走进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通过对课文中相关人物语言的探究,我们就必然深刻地体会到:“说话”也是一门艺术!有理由相信:一单元的学习,你的说话也必然会越来越艺术,会有更多的听众乐于倾听你的语言!【单元学习方针】学习本单元我要完成如下方针:◇认识本单元的11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并且力争能够写得正确、规范、美观;按照课文能够理解单元生词的意思,并能应用。
◇通过学习,能够把握人物语言特色,具体感触感染人物语言的精彩,使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通过学习,初步感知分歧时代、分歧体裁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分歧特点。
◇进一步学会了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挖掘人物风致的具体方式,初步懂得如何来浮现人物。
【单元学习重点】体会人物语言表达的巧妙,挖掘人物的内在品质。
【单元学法提示】1、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弄清一些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2、多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大意;理顺故事的来龙去脉,原委曲直。
3、仔细读课文,在弄清事件的起因与情景的情况下,按照故事因果关系,抓住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语言的巧妙。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通用20篇)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智取威虎山》观后感(通用20篇)《智取威虎山》观后感篇1现在的我们拥有安逸的生活,但你们能否能想象以前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寒假我观看了电影《智取威虎山》,这是一部以剿匪为主题的电影。
主要讲述的是解放军小队为剿灭座山雕带领的土匪们,与其斗智斗勇,最后以少胜多,以计谋取胜的故事,着也是这部电影被叫做智取的原因。
电影的主人公有沉稳镇定的首长,有以身涉险、有勇有谋的杨子荣,有坚强的栓子。
电影中,解放军杨子荣潜入土匪内部,情节惊险,但是他凭着机智的应对,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最终勇敢战胜了土匪。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当年战争的残酷,更看到了英雄的牺牲精神,更加懂得我们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篇2今天我观看了《智取威虎山》,这是一部很古老的电影,是由《林海雪原》改编的一部电影。
主要讲述了,1947年冬天,为了从土匪手中盗取控制东北九里上万先遣军的图,杨子荣卧底潜入威虎山。
取得座山雕的信任,杨子荣凭他的智慧,打败了座山雕。
看完这部电影,我禁不住哭了,因为在那被大雪覆盖的地方,他们都能坚持的生活下去,还能在那里打仗,要换我连一秒钟都待不下去。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两个人,一是杨子荣,他敢于奉献生命的精神把我的感动;二是栓子,他这么小就出来寻找爸爸妈妈,还能独立生活,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问爸爸杨子荣还在吗?爸爸说虽然杨子荣年仅30岁就牺牲了,但他依旧在我们心中,因为他是大英雄。
我要学习杨子荣这种遇到事不慌,敢于奉献的精神。
还要学习栓子独立生活的习惯,他们两个人都是我的好榜样。
《智取威虎山》观后感篇3今天,我和爸爸观看了一部名为《智取威虎山》的影片。
据说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
《智取威虎山》讲述了1947年冬,我国东北的解放军小分队在代号203首长的带领下,进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护百姓安全,上级命令侦查英雄林子荣和卫生员白茹从旁协助。
为了把匪首“座山雕”消灭掉,侦查员林子荣化名为土匪“胡彪”潜入威虎山,一路遇到困难重重,危险多多,可是他机智过人,里应外合消灭了威虎山的土匪。
爱国书籍的读后感(通用39篇)
爱国书籍的读后感爱国书籍的读后感(通用39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国书籍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爱国书籍的读后感篇1读一本好书,可以使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得人生。
社会上现在流传很多励志和成功方面的书籍,但当我的视线进入《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被重重地撼动了,这本书竟有如此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一本非常催人奋进的书籍。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数十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长征的胜利、抗战的胜利到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如今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一幅幅动人的历史画卷便展现在我的眼前。
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从书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象一道明亮的闪电,划破乌云密布的长空。
为了解放全中国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无数共产党人,用他们的热血,染红了党旗、染红了国旗、染红了新中国的第一道曙光!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我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壮大到成熟,经历了太多,有过牺牲,有过质疑,有过背叛,但时间和事实都证明它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一切只为国富民强,人民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是我党取得民众认同,并为之共同努力奋斗的理念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志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一颗颗朴实的心灵和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建立了新中国,把它建设地面貌焕然一新。
揭秘杨子荣牺牲细节:枪栓被冻住射不出子弹
揭秘杨子荣牺牲细节:枪栓被冻住射不出子弹作者: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5年第01期编者按:近期,香港导演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上映后可谓叫好叫座。
这一取材自红色经典题材的商业动作大戏一下子把观众拉回了战争年代的茫茫雪原。
那么真实的杨子荣是如何牺牲的呢?对杨子荣这一较色喜爱有加的毛泽东对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有关杨子荣牺牲的细节:枪栓为何被冻住射不出子弹?随着小说《林海雪原》及由此改编的电影、京剧、电视剧的广泛传播,侦察英雄杨子荣可谓名扬天下,妇孺皆知。
几十年来,关于杨子荣的文章也多得难以胜数。
但杨子荣究竟是怎样牺牲的?关键时刻枪为什么射不出子弹?似乎至今仍留下不少谜团。
2011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中,关于杨子荣牺牲的情况是这样写的:“(1947年)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未能打响,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时年30岁。
”很多文章讲述杨子荣的英雄事迹时,也是这样说的。
对此,人们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解放军和志愿军没少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下作战,很少听说有人因枪栓被冻住射不出子弹。
这种说法似乎有悖常理。
另一个疑问,说杨子荣“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是哪一个土匪?杨子荣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与土匪面对面遭枪击的?对此,社会上流传各种不同的说法。
对于上述两个疑问,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1978年8月的一天,哈尔滨市作家、时为《哈尔滨文艺》(《小说林》杂志的前身)编辑的刘子成到宁安县(现宁安市)采访。
那时我在宁安县委工作,有幸与他倾谈多时。
闲谈中,话题转到京剧《智取威虎山》上,重点谈到杨子荣的牺牲。
刘子成和我详谈了他采访杨子荣当年的老房东卢德权和亲手打死杨子荣的土匪孟老三的情形。
后来,我又拜读了刘子成据此撰写的纪实作品《寻找郑三炮》,由此了解到有关杨子荣牺牲的一些细节。
山窝窝里走出来的孤胆英雄
1052014.12 撰文/王永福图片/杨子荣纪念馆提供提起杨子荣这个光辉的名字,当代中国人,甚至于外国朋友,几乎无人不晓。
人们从小说《林海雪原》,从京剧舞台和银幕荧屏上,不只一次地被《智取威虎山》的传奇故事所感动,却并不知道他是从山窝窝里走出来的孤胆英雄。
2014年国庆期间,笔者特意赴杨子荣故里,瞻仰了新落成的英雄广场和纪念馆,感受了英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10月的牟平大地,天高云淡,艳阳普照,当汽车沿着山区曲曲弯弯的柏油路,驶近杨子荣出生地嵎岬河村时,远远就望杨子荣雕像。
The sculpture of Yang Zirong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06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 见坐落于村旁山坡上巍峨的纪念广场。
虽然时令已是深秋,广场两侧百草枯黄,但一丛丛秋菊花依然迎风绽放,鲜艳夺目,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我们一行踏着大理石铺成的几百道台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刻在石碑上“杨子荣英雄纪念馆”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再往上行,举目仰望,杨子荣的英雄雕像,高高耸立,他身披军大衣,迎风而站,双目凝视远方,威风凛凛,光彩照人,一副挥鞭策马,“打虎上山”的英雄气慨。
圆形的烈士瞻仰厅,矗立于前上方,厅内迎面墙上,铭记着牟平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献身的烈士名字,有如群星璀璨,两侧的墙壁上,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题写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和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的“大智大勇、一代英雄”的巨幅题词。
整个大厅,被各界群众敬献的花篮彩带环绕,伟然肃穆。
杨子荣纪念馆,位于英雄雕像的左侧,为椭圆形建筑,厅内陈列着英雄当年用过的衣服、鞋子、煤油灯和枪弹等遗物。
环绕大厅墙壁上的一幅幅图像和一段段说明文字,向前来瞻仰的游人,述说着杨子荣的苦难经历,和一往无前的革命足迹。
一个又一个生动故事,有如色彩鲜明的影视镜头,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战争岁月,各个时期的英雄形象浮现在人们眼前,生活中真实的杨子荣同艺术形象,相互辉映,融为一体。
杨子荣牺牲于猪油擦枪
杨子荣牺牲于猪油擦枪杜峻晓老杜小时候读完《林海雪原》后,战斗英雄杨子荣成为老杜最崇拜的英雄人物。
后来的同名电影,京剧《智取威虎山》,把老杨英雄形象塑造得更加光辉,老杜村里那帮小朋友腰里别着把木头枪,经常以扮演杨子荣为荣。
在老杜心目中,杨子荣要是不死该多好呀!但,事实很无情,杨子荣牺牲了,死时年仅30岁。
关于杨子荣是怎样牺牲的,说法多多,也有说杨子荣牺牲是因为天气寒冷,枪没打响。
老杜近日看到一份资料,才知道杨英雄是死在猪油擦枪上,真是可悲、可惜、可叹!故事并不复杂。
1947年2月22日晚,也就是老杨牺牲的前一夜,他们5人小分队住在农民老卢家。
老杨的战友老孙(孙大德)说,排长,明天要打仗,我们把枪擦一下吧。
本来已经睡下了,老杨听老孙说的有道理,5个人又爬起来擦枪。
擦枪需要专用擦枪油,农民老卢家没有,就说我家有猪油,你们看行不行。
5人都说,行,只要是油就行。
这一擦,擦出了麻烦,把杨英雄的命给送了。
第二天,林海山区气温零下30多度。
杨子荣他们来到匪徒窝子,老杨抬起一脚,把门板踹开,把枪管伸进屋里,喊了声,不许动,举起手来!匪徒们不是吃素的,纷纷抄家伙,拉枪栓,老杨先下手为强,率先扣动板机,哪知道,枪没打响。
因为是用猪油擦的枪,零下几十度的超低温一冻,子弹打不出去,卡壳了。
敌我双方作战,生死就是一瞬间的事,我没死,你就别想活。
那个名叫孟老三的匪徒,掂起步枪朝着老杨开了一枪,杨子荣应声而倒。
老孙看到跑出来的郑三炮,立即端枪射击,糟糕的是,枪也没打响。
能打响嘛,他们都是昨晚用猪油擦的枪。
郑三炮是个胆小鬼,没敢还手,掉头跑掉,老孙捡了一条命。
待到老孙把杨子荣抢救出来时,杨英雄一句话没说完整,就牺牲了。
一代英雄,竟然死在猪油上,实令老杜扼腕!老杨打仗是英雄,但在兵器常识上有欠缺。
为什么叫擦枪油,不叫食用油,因为这两者有本质区别,擦枪油不能代替食用油,食用油也不能代替擦枪油,这叫专油专用。
如果能混为一谈的话,那就是“万用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死杨子荣的猎户安然无恙又活了30多年长篇小说和同名电影《林海雪原》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主角——侦察英雄杨子荣,是根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第二团在深山老林剿匪的真人真事塑造的英雄形象。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带两个侦察班和一个机枪班在歼灭土匪郑三炮时英勇牺牲。
开枪打死杨子荣的土匪究竟是谁?黑龙江省海林市政协委员邹延林访问了曾任牡丹江军区宣传科长、主持过杨子荣追悼大会的徐诚之,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情景。
杨子荣是怎样牺牲的?
杨子荣扣动扳机,枪没响,再扣,还没响;窝棚里土匪的枪响了
1947年2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大部分土匪被消灭,部分逃跑的残匪尚待肃清。
2月22日,牡丹江军区二团得到土匪郑三炮在闹枝沟一带活动的可靠情报。
团里便决定由杨子荣带两个侦察班和一个机枪班以小分队形式,采取边侦察边战斗——“侦打结合”的办法歼灭残匪。
二团副政委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作者)认为土匪郑三炮不容易对付,便向军区请示要求亲自参战指挥,随杨子荣和小分队一起进山。
军区领导批准了曲波的请求。
曲波同杨子荣研究了作战方案,认为白天小分队行动在明处,土匪在暗处,部队行动目标大,根据以往打土匪的作战经验决定夜里行动。
于是,曲波立即率杨子荣等30余人赶到闹枝沟。
因天色已晚,他们落脚到一位打皮子(梳理皮毛)老人的窝棚休息。
在烤火休息时,战士们开始主动检查武器,作战斗前的准备。
因小分队行军走得急,没有带擦枪油,打皮子老人便提出可以用野猪油擦枪。
杨子荣根据情报和老人的指点判定了土匪活动的大致方向和地点。
经过雪中急行军,23日天刚放亮时,他们在一个山坡上根据脚印找到了土匪藏匿的窝棚。
这时,土匪郑三炮在窝棚里似乎听到点动静,便叫土匪马连德出外查看。
马连德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就回窝棚了。
这时杨子荣带头冲向窝棚,小分队战士孙大德、魏成友紧随其后,一
脚将门踹开,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屋内传来土匪拉枪栓的声音,杨子荣立即扣动匣子枪扳机就打。
可是没想到,枪没有打响,再打一枪也没有响,紧跟上去的孙大德的苏联转盘枪也没打响。
这时,窝棚内匪徒的枪响了,杨子荣胸部连中三枪,晃了晃就倒在门旁,血流满身,想要说话,但没等说出来就停止了呼吸。
战友们非常悲痛,所有的机枪、步枪一齐向窝棚内开火。
魏成友爬上了窝棚顶,顺烟筒扔进了五颗手榴弹,七名土匪,五死一伤一逃。
前些年魏成友在世时,笔者曾特意问过此事,魏老说:“擦过野猪油的枪都没有打响,没有擦过野猪油的枪都打响了。
究竟是因为用野猪油擦枪的原因,还是其他枪械故障,这么长时间也无法考证了,毕竟那时冬天的温度都在零下40多度。
”
杨子荣是被谁开枪打死的?
其中一人叫孟同春,被判刑八年,1989年去世
开枪打死杨子荣的土匪叫孟同春,家住距杨子荣牺牲地约20公里的羊脸沟屯(现在是海林市柴河镇阳光村)。
孟同春开枪打死杨子荣后,逃到牡丹江躲藏了一年后又回到阳光村。
在海林杨子荣纪念馆内,陈列着杀害杨子荣的凶手孟同春1969年3月19日在公安机关做的口供:“这时,我看到屋外那个人手里枪没有打响,我就随手从怀里掏出枪扣动扳机,‘叭’的一声,门旁边人就倒下了。
”孟同春夺门而出,趁着天还没有亮就逃走了。
战士们朝他开了枪。
“我帽子上中了几枪,棉裤也打开了花,我没命地跑啊。
”在海林杨子荣纪念馆内,陈列着海林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7月25日《关于对历史反革命分子孟同春定案处理的批复》,上面写道:“在‘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孟同春在党的政策教育下,主动地坦白交代了其反革命罪行。
”
杨子荣身中三枪牺牲,但孟同春只打了一枪,其他土匪谁打的另两枪,因都已炸死,也就无法考证。
后因认罪态度较好,孟同春被判刑八年,出狱后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1989年5月,孟同春病死在侄女家,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