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

合集下载

和田白玉与其它白玉的鉴别

和田白玉与其它白玉的鉴别

和田白玉与其它白玉的鉴别和田玉收藏持续升温,随之而来的是和田玉材料以及工艺成品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迅速蔓延。

尤其是和田白玉,因其倍受玩家喜爱,故亦是造假售假者攻击的主要目标。

例如,以白东陵石冒充和田白玉,用白玉色的大理岩(即:汉白玉)冒充白玉,拿白玻璃(料器)当作白玉销售,或拿俄料、青海料混作和田料(严格意义上讲,俄料、青海料也并不比和田料在宝玉石性质上差什么,买卖价格之差只是市场思维定势而已——此为另一话题了),这些现象在市场上屡见不鲜,收藏者上当受骗的事情经常发生。

一、和田玉(白玉)之鉴别和田白玉肉眼可以看到细密的小云片状、云雾状结构的玉花,这是和田白玉特有的结构特征。

和田白玉的光泽很温润,不是那种很强的玻璃光泽,也就是说和田白玉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不是很强,这是由于和田白玉的表面有非常细小的凹凸,类似毛玻璃,用10-20倍的放大镜就可看到,有时还可看到手工打磨遗留下来的顺着某一方向的纹路。

注意观察阴刻线,由于和田玉韧性很强,雕刻时不容易起崩,阴刻线两侧不容易起崩口,石英岩类玉石硬度虽然高,但韧性差,脆性强,阴刻线容易起崩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石英岩类玉石都是用模子高温压出来的,没有手工雕刻的痕迹。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

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

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分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

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的称山料,而暴露在山上或已被河水冲下居于上游未经长期冲刷的,则被称为山流水料。

抓住和田玉这些主要特征,鉴别起来并不难。

东陵石(Aventurine)硬度为7,比重2.65 ,学名是砂金石,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因为属于石英岩质玉石,因此,具有典型的粒状结构(内部的结构好象一粒一粒的沙子粘合在一起的感觉),亦称海洋石或东陵玉,最早产于印度,故又名“印度玉”。

和田玉白玉怎么辨别真假

和田玉白玉怎么辨别真假

和田玉白玉怎么辨别真假和田白玉是玉石中价格昂贵的一种,因此对和田玉白玉的鉴别尤为重要。

那该怎么进行鉴别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和田玉白玉怎么辨别真假,希望能帮到你。

和田玉白玉怎么辨别真假1.肉眼察看和田玉可以看到云雾状或者是细密的小云片状结构的玉花,这是和田白玉特有的结构特征;2. 和田白玉的色泽温润,没有那种很强的玻璃光泽,也就是说和田白玉对光线的反射不是很强。

这主要是由于和田白玉的表面有非常细小的凹凸,就像毛玻璃,在10~20倍的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时还可以看到手工打磨遗留下来的纹路;3.观察玉石的阴刻线。

由于和田白玉的韧性大,雕刻时不容易起崩,阴刻线的两侧不容易起崩口。

而石英岩类的玉石虽然硬度高,但韧性差,阴刻线容易起崩口。

因此,许多石英岩类玉石都是用模子高温压出来的,没有手工雕刻的痕迹。

和田玉的种类(一)白玉类白玉:和田玉以白为贵,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是极为罕见的。

特别是白玉中的羊脂白玉品种,因其颜色如羊尾的脂肪一样洁白,故而得名羊脂玉,世界上仅新疆出产,而且产出极其稀少,十分名贵。

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仅羊脂玉饰品有近千件,小到指甲大小的挂件大到重达八公斤的雕件饰品,可谓应有尽有。

另外还有一种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青色,属于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在玉雕饰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和田白玉中虽然都属于白玉类,但因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结构、构造的异常,绺、裂、杂质的不等,因此会出现不同的颜色、质地、光泽等。

其中有糙米白、鱼肚白、石蜡白、梨花白、月白、葱白等等。

理论上讲:白玉是越白越好,但是太白了会变成“死白”,白而不润并不是好白玉,白玉一定要润,温润脂白才是上等白玉。

一级白玉颜色呈洁白色,柔和均匀,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滋润光洁,油脂—蜡状光泽,半透明状(成透明状,偶见绺、裂、杂质等.品、工艺品基本上无绺、裂、杂质及其他缺陷者),是和田玉中之上品。

二级白玉颜色呈白色,较柔和均匀,偶见泛灰、泛黄、泛青、泛绿,油脂—蜡状光泽,质地较致密、细腻滋润,半透明状,偶见细微的绺、裂、杂质及其他缺陷。

感观鉴别和田玉的产地

感观鉴别和田玉的产地
青 海产 和田玉 的 结 构 里常见 有比 主体玉石结构更为透明的玉筋(俗称水 线,老坑料一般没有),细小松散的点
32
2012-04 总第124期
玩玉·鉴玉
状、絮状结构是它的典型特征;其次玉 料色彩丰富,除白色系列外,还有青白、 青、绿(翠青)、黄、糖、紫(烟青)色等 多种颜色也是青海产和田的一大特征。
新疆不同地区所产和田玉在感 官鉴别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和田产和田玉油性好,色度 纯正,质地滋润细腻,杂质少。如果
31 2012-04 总第124期
玩玉·鉴玉
和田料
和田料
青海料带绿色
青海料烟青带绿色
是仔料,其打磨出来的作品表面润泽干 净,在玉器造型艺术和精雕细琢方面均 优于青海料、俄料、韩料等其他产地的 和田玉料。
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和田玉主要 产自新疆、青海、俄罗斯、韩国等地,少 数品种产自贵州、岫岩以及台湾等地。 各地所产和田玉的矿物组成成份、内 部结构基本相同,但它们之间无论是 从材质的优劣、感观的油润细腻程度, 还是从价格高低上比较都有较大的差 异。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地所产和 田玉在感观上的不同特征。
4. 天山矿区产和田玉主要为碧 玉,因其具体产地在玛纳斯境内,故有 “玛纳斯碧玉”之称。玛纳斯碧玉颜色 不够理想,多带蓝色调,色浅,杂质、裂 纹及黑点多,油润度不够,质地也较粗。
5. 阿尔金山矿区产和田玉(今称 “金山玉”)除少量属青玉外,主要为碧 玉,其特征与天山矿区的极为相似。
青海产和田玉(俗称:青海料) 青海产和田玉是上世纪90年代初 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青海格尔木昆 仑山三岔口附近发现并开始采掘至今 的。其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 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约300余公里,与 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

和田玉打灯光结构图.pdf

和田玉打灯光结构图.pdf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结构及鉴别。

白玉特有的显微结构宏观表现为特殊的内部纹理,具有鉴别意义。

用强光电筒从侧面照射,肉眼即可发现内部纹理的存在。

白玉中的纹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均匀分布的云絮状纹理类似天空中的白云,呈细密的絮状均匀分布(图1)。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优质仔料中。

不均匀分布的云絮状内部纹理虽呈云絮状,但分布不均匀(图2)。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一般仔料中具乳质感的半透明状在侧光照射下,呈混浊的半透明状,类似于稀释的牛奶(图3),有时可有透明度相对较差的细小团块。

这种现象在新疆产山料中常见。

定向分布的不规则条带在具乳质感的半透明基底中有不规则条带定向分布(图 4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新疆于田矿区产的山料中。

粒状镶嵌结构透明度各异的不规则粒状彼此镶嵌分布(图 5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俄罗斯产白玉中。

“糖粒状结构” 侧光照明下,类似于聚集在一起的许多糖粒,“糖粒”内部比较透明,“糖粒”间为不透明的絮状物充填(图6)。

这种现象常见于青海产白玉中。

以下韩料透光照4. 杂质新疆产白玉除透闪石矿物外,还有少量杂质矿物存在。

其中,只有石墨矿物肉眼可见,呈细小的黑点零星分布。

白玉中含大量石墨时,可形成墨玉。

因此白玉中的小黑点也可作为识别标志。

5. 密度白玉的密度为 2.95左右,比大多数其它玉石的密度大。

用手掂时,有沉甸甸的感觉。

常见赝品及鉴别与白玉相似、常用来冒充白玉的品种主要有白色仿玉玻璃、白色石英岩、白色大理岩等。

白色仿玉玻璃在普通玻璃原料中加入不透明添加剂熔制成白色玻璃,再雕刻成摆件、小挂件(图7 )。

鉴别特征:没有油脂光泽;强光照明、放大观察可见有零星气泡;内部非常均匀,没有玉纹之类的东西存在;雕工毛糙,放大观察可见玻璃中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白色大理岩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常作为建材使用,色白、透明度好时也可作为低档玉石使用。

市面上常见大型雕件和小挂件(图9 )。

鉴别和田玉的经验方法

鉴别和田玉的经验方法

鉴别和田玉的经验方法(图)(2009-12-03 21:16:39)转载鉴别和田玉的经验方法(图)和田籽玉一、和田玉的物理性能和田玉的物理性能大致如下:比重:2.9~3.1(含阳起石多,比重偏大)。

硬度:5.5~6.5(摩氏硬度)。

耐压:7吨/cm2(铁的耐压为4~5吨/cm2)。

断口:参差状。

条痕:白色。

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脂状光泽、蜡状光泽、丝绢光泽、贝壳光泽、玻璃光泽(脂状光泽、玻璃光泽与抛光方式有关,蜡状光泽、丝绢光泽、贝壳光泽与玉中的化学成分、分布、玉的结构排列和含水多寡有关)。

和田籽玉颜色:玉本色:白色、黄色、青色、碧色、红褐色(糖色)、黑色。

杂色:随混入玉中矿物的颜色。

皮色:白、红、黄、褐、黑。

作色:随人工染色不同。

沁色:黄、黑、红、褐、白、绿、牙黄、土黄等。

二、和田玉分类表软玉︵和田玉︶白玉白玉-羊脂白玉: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黄色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

白玉: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

糖白玉: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糖白玉-羊脂白玉: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三、分类、命名方法补充说明和田玉的颜色种类对其经济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白玉。

因此,准确的颜色划分在玉石鉴定、鉴别、分类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在鉴定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光源:软玉在不同的光源下观察会有不同的色调,不同色调的软玉在同一光线下表现也有所不同,古人曾云“灯下不观玉”。

鉴别分类时最好选用自然光,在日光强烈的情况下,应避开日光直射。

辅助光源选用普通日光灯,色温5000-7000K。

2.背景:将需要比较的样品平置于大块白色布、布纹纸或白纸上进行鉴别比色,背衬物要求荧光较弱,平整耐脏,也不宜有强烈的反光。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结构及鉴别,解说及组图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结构及鉴别,解说及组图

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

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

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

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XX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上下贵*之分。

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对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XX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XX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构造,玉料构造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构造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下面我会逐一介绍。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构造,这种构造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外表,会发现外表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

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构造,颗粒也叫小,反映在构造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构造较有规那么,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构造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

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

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

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构造来判断。

谁说子料没有水线,看看这条“太明显〞的水线。

和田籽玉玩玉玩的是什么?个人认为不该只停留在放在手心把玩摩挲的阶段,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去探求每块玉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产地,特性,品种……其实这对玩玉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XX玉同和田玉一样属于软玉X畴,因产自XX而得名,行内人也称之为昆仑玉,但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叫法,因为众所周知,和田玉也是产自昆仑山脉,如果仅XX玉被命名为昆仑玉,并不确切,而且难免被人认为有误导之嫌疑。

和田玉打灯光结构图

和田玉打灯光结构图

和田料,于田料,戈壁料,俄料,青海料结构及鉴别。

白玉特有的显微结构宏观表现为特殊的内部纹理,具有鉴别意义。

用强光电筒从侧面照射,肉眼即可发现内部纹理的存在。

白玉中的纹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均匀分布的云絮状纹理类似天空中的白云,呈细密的絮状均匀分布(图1)。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优质仔料中。

不均匀分布的云絮状内部纹理虽呈云絮状,但分布不均匀(图2)。

这种纹理主要出现在新疆产一般仔料中具乳质感的半透明状在侧光照射下,呈混浊的半透明状,类似于稀释的牛奶(图3),有时可有透明度相对较差的细小团块。

这种现象在新疆产山料中常见。

定向分布的不规则条带在具乳质感的半透明基底中有不规则条带定向分布(图4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新疆于田矿区产的山料中。

粒状镶嵌结构透明度各异的不规则粒状彼此镶嵌分布(图5 )。

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俄罗斯产白玉中。

“糖粒状结构” 侧光照明下,类似于聚集在一起的许多糖粒,“糖粒”内部比较透明,“糖粒”间为不透明的絮状物充填(图6)。

这种现象常见于青海产白玉中。

以下韩料透光照4. 杂质新疆产白玉除透闪石矿物外,还有少量杂质矿物存在。

其中,只有石墨矿物肉眼可见,呈细小的黑点零星分布。

白玉中含大量石墨时,可形成墨玉。

因此白玉中的小黑点也可作为识别标志。

5. 密度白玉的密度为2.95左右,比大多数其它玉石的密度大。

用手掂时,有沉甸甸的感觉。

常见赝品及鉴别与白玉相似、常用来冒充白玉的品种主要有白色仿玉玻璃、白色石英岩、白色大理岩等。

白色仿玉玻璃在普通玻璃原料中加入不透明添加剂熔制成白色玻璃,再雕刻成摆件、小挂件(图7 )。

鉴别特征:没有油脂光泽;强光照明、放大观察可见有零星气泡;内部非常均匀,没有玉纹之类的东西存在;雕工毛糙,放大观察可见玻璃中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白色大理岩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是CaCO3,常作为建材使用,色白、透明度好时也可作为低档玉石使用。

市面上常见大型雕件和小挂件(图9 )。

鉴别特征:没有油脂光泽;内部纹理与白玉迥然不同;密度低,手掂份量轻。

定级和田玉的标准

定级和田玉的标准

定级和田玉的标准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颜色、纹理、透明度、硬度等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标准,以及对应的等级划分。

一、颜色:1. 青白:颜色纯净,没有杂质,是最高级别的和田玉。

2. 豆青:颜色稍微带有一些豆绿色,属于上等品质的和田玉。

3. 豆黄:颜色带有一些黄色,属于中等品质的和田玉。

4. 豆灰:颜色带有一些灰色,属于低等品质的和田玉。

二、纹理:1. 浓密纹理:纹理清晰,细腻而有层次感,是最高级别的和田玉。

2. 疏松纹理:纹理较为稀疏,但仍然清晰可见,属于上等品质的和田玉。

3. 不清晰纹理:纹理模糊不清,属于中等品质的和田玉。

4. 无纹理:没有纹理可见,属于低等品质的和田玉。

三、透明度:1. 玻璃透明:透明度非常高,能够清晰地透视内部结构,是最高级别的和田玉。

2. 半透明:透明度较高,但不能完全透视内部结构,属于上等品质的和田玉。

3. 半浑浊:透明度一般,内部结构不太清晰可见,属于中等品质的和田玉。

4. 浑浊:透明度较低,内部结构几乎无法看清,属于低等品质的和田玉。

四、硬度:1. 高硬度:表面光滑,手感冷冽,是最高级别的和田玉。

2. 中硬度:表面平滑,手感温润,属于上等品质的和田玉。

3. 低硬度:表面稍微粗糙,手感略显粗糙,属于中等品质的和田玉。

4. 极低硬度:表面粗糙,手感非常粗糙,属于低等品质的和田玉。

根据以上的标准,可以将和田玉划分为四个等级:1. 一级和田玉:颜色为青白,纹理浓密,透明度玻璃透明,硬度高;2. 二级和田玉:颜色为豆青,纹理疏松,透明度半透明,硬度中等;3. 三级和田玉:颜色为豆黄,纹理不清晰,透明度半浑浊,硬度低;4. 四级和田玉:颜色为豆灰,纹理无可见,透明度浑浊,硬度极低。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划分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标准,具体定级还需要结合整体外观、雕刻工艺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此外,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仿制和田玉,购买时需要注意鉴别真伪,选择信誉好的商家或专业人士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田玉结构及鉴别图解近年来,玉以其温泽莹润的独特气质成为珠宝界的新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追捧,而玉器投资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投资方向。

伴随着玉器市场的日趋壮大,人们的收藏和投资观念也渐渐成熟起来。

然而至今为止仍有少数收藏者和商家把目光全部聚集在和田籽玉上,而忽略其他玉种的存在。

个人认为这种观念是收藏的一个误区,不管是和田玉,青海玉还是俄罗斯玉,它们都是软玉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是平等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同的产地和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但绝无高低贵*之分。

所以希望大家抱着平和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每块玉,而不要将产地作为衡量其品质的标准。

很多人都很关心如何区别不同产地的透闪石玉,网络上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如青海料较透,俄料死白,也有说俄料泛红等等,但事实上青海料并不是都透的,泛红的也不一定是俄料,白度与俄料更无必然的联系。

我觉得玉料的形成环境决定了玉料的结构,玉料结构决定的特性,所以以玉料的结构作为玉料产地的判断依据是合理的。

和田仔料:颗粒度很细小的毡状及纤维交织结构,这种结构会有柔和的反光,同时你如果放大看表面,会发现表面的起伏是圆润柔和的,所以手感会较油润。

里面的面都是交织在一起,分布均匀而边界模糊。

于田料:是一种呈层状分布的纤维交织结构,颗粒也叫小,反映在结构上也较油润,它的层状结构较有规则,所以感觉会较和田料稍透一些,同它层状的结构往往会有特殊的层状断面,层与层之间的断面很易往里面钻。

95于田料是于田料中的上品,层与层之间的解理不明显,白度高,细腻油润,不比仔料差的。

95于田料不太容易与仔料区分,但也不必区分,因为价格是差不多的。

其他的可以根据层状结构来判断。

(子料的水线)和田籽玉玩玉玩的是什么?个人认为不该只停留在放在手心把玩摩挲的阶段,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去探求每块玉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产地,特性,品种……其实这对玩玉人来说也是一种乐趣。

青海玉同和田玉一样属于软玉范畴,因产自青海而得名,行内人也称之为昆仑玉,但我们并不提倡这种叫法,因为众所周知,和田玉也是产自昆仑山脉,如果仅青海玉被命名为昆仑玉,并不确切,而且难免被人认为有误导之嫌疑。

因市场价格比较低,常常冒充是新疆和田玉。

但是青海玉与传统的和田玉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青海玉呈半透明状,比和阗玉透明度要好,质地也比和阗玉稍粗,比重比和阗玉略低,质感不如和田玉细腻,缺乏羊脂玉般的凝重的感觉,经常可见有透明水线;青海料颜色也稍显不正,常有偏灰偏绿偏黄色,也多有黑白、黑黄、绿白、绿黄相杂的玉料而被用做俏色。

青海玉基本都是山料。

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的高原丘陵地区,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海软玉与和田玉在硬度、比重、结构、玉色等方面特征都基本相同,青海产软玉完全符合和田玉定名的涵义。

青海软玉大量产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青海白玉曾以其优良的质地,震动了和田玉的市场。

但是由于近几年的疯狂开采,矿产资源近乎枯竭,因此,青海玉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按照产出状态青海料可以分为黑皮料、土皮料、戈壁料和山料。

黑皮料:黑皮料是青海料中最早发现的,发现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但在雅园以往的经历中,曾发现过切口有明清工具开采痕迹的黑皮料,但由于当时不够重视,没有留下标本。

黑皮料暴露在土层表面,以独立状态存在,属于次生料(其原生矿为青海山料)。

出产块度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其皮色反映是分布不均的黑皮,呈块状或点状,有的黑中带黄褐色斑点,接近籽料的黑皮,但料形不像籽料圆润,也不像山料般有棱角。

玉质可与山流水媲美,结构稳定,细腻,大部分偏透,硬度在和田玉范围之内。

玉体出现少量水线。

土皮料:发现时间晚于黑皮料,它存在于土层之中,颜色似和田籽料中的洒金皮。

土皮料的硬度比黑皮料略低,但也在软玉范围之内,油润度及紧密度较好,偏透,水线存在的现象较普遍。

(青海土皮料)(青海土皮料)戈壁料:发现于土层表面,料形为板块状(当地旧称“钢板料”),分布于青海戈壁滩或山上,戈壁滩上发现的钢板料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发现于山上的钢板料则块形较大,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小块的钢板料结构不是很稳定,硬度略高于黑皮料。

一塊非常漂亮的羊脂白玉的戈壁料,有人說戈壁料便宜,那是沒有看到好的各種便宜的小塊戈壁料,一般十幾元到幾十元一塊,這些都是不能利用的料子(戈壁料)以上三种青海料由于过度开采现在基本已经绝迹,所以要找到相应的标本也是比较难的。

山料:质量较好,块度较大,几十公斤到几吨不等,当时用铁锹开采的敲料伤比较少,后来采用炸药开采。

石僵混合料:山料中还有一种玉石结合的石僵混合料,玉与石结合在一起,也叫僵包玉,这种料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出料率较低,僵边玉白度,细度,浓度都较好,可与顶级的和田籽料媲美,而做出的成品也很难分辨出是青海料。

青海玉和和田籽玉一样,按其颜色特征可分为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糖玉等品种。

但颜色特征较和田玉更为丰富,例如青海软玉中的翠绿色、灰紫色品种在传统和田玉品中都是罕见的。

白玉: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颜色变化较丰富,有灰白、青白、蜡白色,由于结构稳定细腻,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水头较足,当然也不乏油润度较好的青海白玉。

和田白玉中还有一种带浅翠色的玉种,其绿色特征似嫩绿色的翡翠,与青玉、碧玉的绿色有明显不同,这部分绿色软玉很少单独产出,而是附于白玉、青白玉原料的一侧或形成夹层、团块分布。

其制成品大多在白玉、青白玉雕件上形成俏色,青海带翠玉以其稀少的数量和独特的创意空间将成为玉器收藏的热点。

青海白玉带翠色的青海玉黄玉:青海玉中的黄色玉多为山料,透明度较好,水头足。

但产量不多。

青玉:与和田青玉颜色基本相同,绿中带灰黑色,色调较闷暗,半透明,质地细腻,水头足性好。

碧玉:青海碧玉与其他新疆碧玉,俄罗斯碧玉在颜色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它的颜色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鲜明,有点发闷的感觉。

青海碧玉墨玉:与和田玉一样青海玉中也有墨玉。

因为玉中墨色含量多少的不同墨玉的颜色也有深浅,青海墨玉中有一种灰紫色的玉,半透明,质地细腻滋润,成色好的呈紫罗兰色,也是相当漂亮的,还有一种青灰色玉,有人称之作“烟灰料”,这两种玉色可归到墨玉的范畴,只是含墨量多少的问题。

青海墨玉灰紫色糖玉: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糖。

青海淡糖俄料的物理特性与新疆山料基本相同,有的比较透一点,可能因所处的纬度高一点,所以色调偏冷,有僵硬的感觉,油润性比较差。

现在市场上最好的俄料价格已超过新疆料了,因为新疆已好几年没有开采出上等的山料了,现在出产的新矿料质量还比不上上等的俄料。

所以个人认为好的俄料升值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从近期新疆玉与俄罗斯玉的比较来看,仅就山料而言俄罗斯白玉一般隐约有点儿泛红,而新疆玉泛青。

像这样好的俄玉籽料要价也不斐,这手镯要十六万,玉牌三十万俄料精雕牌白玉永结同心牌、现在国家并无白玉的质量分级标准(因为玉的成分、白度和结构细腻程度可以测量,而油润度和温润度都没有量化指标可以界定的),所以造成市场的混乱。

另据悉,和阗地区有一个软玉的地方标准,这应该是为了将新疆玉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而订立的,它的羊脂白玉标准比较低,按此标准,上等的俄料、青海料、新疆料不分山料水料都是羊脂白玉(新疆矿岩鉴定机构都在执行这个标准)这与我们业内所说的羊脂白玉标准差距是相当大的!真正意义上的羊脂玉是指产于新疆和阗于田地区白玉河河床的上品白籽料。

但目前此类上品料种早就已经基本绝产了,而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可以见到的所谓‘羊脂料’大多为新疆昆仑山上随积雪融化后冲刷下来的籽料,也称为山料(或山流水)其料种质高者与籽料无异。

至于其他料种如昆仑山上开采的矿料,俄罗斯矿料等等,质地上已经与籽料有天壤之别了,其质高者色虽白,但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羊脂玉’。

标本,从左到右分别是:青海料、俄料(带糖色)、子料、山料、河磨料、碧玉、青白、山料墨玉白玉糖料黄口料样本各种碧玉样本作偽玉石樣本常见皮色样本如何辨别和田料、俄料和青海料(组图)【和阗山流水料】仿清中期白玉卧马摆件山流水料通常也带皮,但从原料外观看,只是山料的棱角磨去一些而已,还未成仔料的卵石状。

因常发现玉山料产地附近的沟壑或溪流中,甚至是冰川的冰舌附近,故得名,很多戈壁料也有这种介于山料和仔料之间的外型,只是硬度更高,表面油性稍差而已。

【和阗山料】和阗白玉摆件--马上封猴【和阗灰白玉籽料】籽料渔翁得利【和阗高白籽料】和阗仔料白玉嘎拉哈细腻油润。

白度油性都近似羊脂玉【和阗灰白玉】虽然经常被标成青白玉,实际并不闪青,而是闪灰。

这种料子最近见到的和阗料、俄料和青海料的标本仅见和阗玉中有,而其他软玉少见(青海料中的烟青大多偏紫)。

所以我将其列为和阗玉的标志性玉种并建议命名为和阗灰白玉。

【和阗羊脂玉】手头没有羊脂玉,发个接近的看看。

和阗仔料脂玉观音挂坠和阗仔料白玉,细腻油润,无瑕疵。

油性极佳。

工艺精细。

【标准俄料】闪青,表面抛得贼亮。

典型的俄料和典型的广东工。

【高白俄料--带糖色】【高白俄料】【老坑青海料】闪青,细腻油润。

密度和油性都达到和阗料的级别。

仔细看中间有横向水蚊。

【新坑青海料】透的没法说了,一目了然。

【青海玉烟青料】又称青海黑白料。

与和阗青花仔料的对比(常有人用前者冒充后者卖的):【河磨料】河磨料是东北出产的软玉,产自岫岩细玉沟,多为砾石状,属角闪石族透闪石类玉看看一些真才实料的和田籽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