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传统疗术概述
浅谈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传承及发展
浅谈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传承及发展蒙古传统正骨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蒙古医学理论为基础,在防治疾病、促进人们健康方面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本文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现状、优势、传承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进蒙古传统正骨术发展的建议。
标签:蒙古族;正骨术;发展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通过不同传承方式延续至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正骨术之一。
本文对蒙古传统正骨术形成、现状、特点、传承及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蒙古族传统正骨术介绍蒙古族传统正骨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对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性医学,是我国蒙古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蒙古医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望、问、切三诊观察患者,并结合X线摄片做出相应的诊断。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法整复为主,辅以一定的蒙古药物,必要时还配以夹板固定、白酒按摩、调理饮食以及功能锻炼等,与现代的中医骨伤科以及现代医学有着明显不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2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形成与特点21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形成及研究现状蒙古族先在当时的征战或生产活动中,发现和总结出一些治疗骨伤的经验,渐渐地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治疗骨伤的技巧和手法,为蒙医正骨术的萌芽时期。
这些诊治技巧和方法在蒙古族民间被广泛相传和应用,并经过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在蒙古族有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以家族为主的骨伤治疗世家或正骨世家,有些至今还世代相传。
近年来关于蒙医正骨的研究,大多数是围绕“三根”学说,从蒙医正骨机理、病理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蒙医正骨术传承方式、变迁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22蒙古族传统正骨术的优势蒙古传统正骨术有着其独特的临床治疗优势,如方法简便、器械简单、费力少、治愈快、并发症少等。
它以蒙医学理论为指导,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法整复辅以蒙古医药治疗。
手法复位主要有牵拉、推拿、喷酒等。
据文献记载,蒙医古代正骨术中有十四种正骨手法,其主要功能一是复位,二是通过推拿按摩放松神经肌肉紧张、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
蒙古族医学起源及特点之概说
蒙古族医学起源及特点之概说蒙古族医学是以居住在蒙古高原为中心地带的北方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历史过程中,同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之结晶。
它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藏医及古代印度医学的部分理论和汉医学的知识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医学,以下简称为《蒙医学》。
兹将其起源及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代蒙医学的特点概述如下。
1 任何一个民族的所有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以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在北方蒙古高原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在同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灾害和各种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地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
古代蒙古民族信仰萨满教,当罹患疾病或遭受自然灾害时,即请奉命巫师禳除厉殃,驱邪治病。
因而当时之巫师掌握了应用偏方、土方治病等一定的医疗技术。
在《蒙医偏方疗法》中记载:“…秦玉之母生病,请巫师治之……当遭祸害、饥馑、疫疠盛行时,亦请巫祭祀祷之”。
当时,蒙古人多饮用酸马奶、羊肉汤以补养身体;对由寒冷所致的疾病用热敷、热针、艾灸及色布苏疗法医治;对发病部位则施以拔毒之法及皮疗;由暑热引起的疾病,则施以冷敷、放血、煎服大黄根等医治;由于坠马、跌倒等所致的脑震荡则用“以震治震”之法治之;对外伤出血,则用驼毛、狗毛或人的头发等,施以烧灼疗法止血。
可以说,所有这些,是蒙医学产生的萌芽时期。
有关蒙医学最早有记载的医书算是中医名著《黄帝内经·素问》第四卷《异法方宜论》第80页第十二章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故灸者亦从北方来”并在《蒙医学简史》引里记载:“在《前宇妥·元丹贡布传略》中提到:‘蒙古地区驱病邪外达宜用放血之法”’。
如上所述,古代蒙古民族虽有丰富的传统民间疗法和医疗经验,但因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也没有专著流传下来,同时也未能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各部落之后,同国内各民族,特别是同汉族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并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也随之开始,于是蒙古民族的经济、文化也得以发展,到成吉思汗后代元世祖忽必列时代,创造了蒙古文字。
简述蒙医震脑术及振动疗法
58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armacr of Chinese Minorities November 2020, Vol.26 No. 11散、乌兰13味、扎冲13味丸、清血8味、珍珠70味丸、如意 珍宝丸等药物辨证调理,显效率38.9%,有效率41.1%,无 效率20.0%。
结论:蒙医针刺结合口服蒙药治疗萨病疗效显 著、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小红等I13采用 蒙医综合疗法治疗萨病恢复期患者30例。
对照组:早上:阿 拉坦阿如拉-5,3 g;阿木日-6,2 g,温开水送服。
中午:额尔 敦乌日勒,15粒,温开水送服。
晚:嘎日迪-13,9~13粒(酌情 调节),温开水送服。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顶会穴、黑白际 穴、命脉穴、赫依穴、肩窝穴、肩前穴、肘窝穴、腕上穴、大腿 穴、胫穴进行哈特嘎胡疗法(针刺),语言障碍选舌脉进行一 次放血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 观察组为9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
4讨论在蒙医学中,脑梗死属于“萨病”范畴。
主要是由于机体 三根失衡造成的。
治疗后,萨病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 症,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蒙医学有系统的 “萨病”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法治则以及丰富的治疗手 法和经典方剂。
发挥传统蒙医药优势,挖掘和整理经典处方 和治疗法则,规范化治疗是目前蒙医“萨病”治疗的主要方 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1] 张秀荣,巴图德力根,周铁宝,等.脑梗死的蒙医诊治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4) :5-6.[2]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9.[3] 王巴达曰呼.蒙医治疗萨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丨5(6):5,7.[4] 包青虎.蒙医药治疗缺血性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民族医药,2018,18(104) :248,256.[5] 常乌云格曰勒.蒙医治疗萨病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研究[J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49): 159-160.间萨茹拉.蒙医治疗萨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 献杂志,2018,5(58): 166-168.[7】伊日贵,赛音朝克图.蒙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萨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191-192,[8]格日勒,达布希拉图,洪玉光,等.蒙医针刺疗法治疗萨病(中风)恢复期技术推广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12(24):8-9.[9] 包梅兰.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5(25):26-27.[10] 忽曰查.分析应用蒙医针灸治疗萨病恢复期的具体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7(22): 167.丨11]王春雨,苏力德.蒙药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萨 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12(25):25-27.[12】周青梅,玉凤.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萨病 90例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5):187.[13]小红,特木其乐.蒙医综合疗法治疗萨病恢复期30例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6(2):9-10.2020年6月28日收稿简述蒙医震脑术及振动疗法A白香春姜沙秋荣朝鲁门**(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摘要:目的:探索蒙医震脑术及振动疗法的联系,为治疗脑震荡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浅谈北方蒙古族常用的治病方法
浅谈北方蒙古族常用的治病方法摘要:灸疗[1]是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
灸疗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作用。
蒙医应用灸疗历史悠久,如在《四部医典·总则》第六章外治段里有“蒙古灸”的记载;又如在中医古代医书《素问·异法方宜论》也有“……其治宜灸,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的记载。
说明灸焫疗法可能是北方蒙古族常用的治病方法。
关键词:试论蒙医灸疗方法机理作用灸疗的适应证为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痞病、寒性希拉性头痛、关节黄水病、疖痈、炭疽、虚热病、癫狂、健忘症、新旧疮疡、妇女赫依病和血病、赫依性腰关节佝偻、一切脉病,以及热病后的多数疾病,皆可用灸法施治。
总之,凡是巴达干、赫依所转化之一切寒性疾病,尤其是脉病、黄水病,均适用、灸法治疗,效果显著。
一、灸疗的方法灸疗的禁忌症为凡属于希拉性热症、血症,五官疾病、男女生育脉道疾病等,皆禁忌火灸施治。
蒙医常用灸法为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火把灸等。
1.灸疗部位:灸疗取穴。
分为依据病人自述症状部位定穴和医生所指定的穴位两种。
病人自述定穴是依据病人所指的疼痛部位,按之则略感舒服而现出压痕,或脉形闪动和脉管高起之所,即是应行灸疗部位。
医生选定穴位是,根据五脏六腑经络而选定的穴位和某一部位的指定穴位。
2.灸法:灸法有深灸法、烧灸法、烤灸法和微灸法四种。
2.1深灸法:以灸炷在选定之穴位上,连灸二十壮以上。
适用于疖痈、痞瘤等症。
2.2烧灸法:如上法灸十五壮。
适用于灰色巴达干病、黄水病、赫依性心病等症。
2.3烤灸法:如前灸五至七壮。
适用于赫依病、虫病、脉病、尿闭、水肿等症。
2.4微灸法:灸炷豌豆大者一枚灸,感惊痛时即移去。
适用于幼儿患者。
现就常用穴位及疗法简述如下:3.顶会穴:位于从两眉正中,往上划一线,再从两耳叶上缘正中往上划一线,此二线在头顶之交叉处便是,即中医之百会穴。
主治赫依热性音哑症、神志不清、如赫依性癫狂、热邪扩散于心脏及命脉、巴达干性视力减退、脱发、头晕、头痛等症。
蒙医震脑术及启震原理
2023-11-04contents •蒙医震脑术简介•蒙医震脑术治疗原理•蒙医震脑术治疗过程•蒙医震脑术治疗效果与风险•蒙医震脑术的传承与创新•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目录01蒙医震脑术简介1起源与发展23起源于古老的蒙医理论,是蒙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在现代蒙医学中,蒙医震脑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03传统蒙医理论指导下的震脑术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
传统蒙医理论01认为脑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中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02蒙医传统理论认为,震脑术可以调节脑部气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观点研究发现,蒙医震脑术能够改善脑部供血状况,促进脑部功能恢复。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蒙医震脑术的治疗作用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有关。
现代医学对蒙医震脑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实践和生理学机制方面。
02蒙医震脑术治疗原理阴阳五行理论阴阳理论蒙医认为人体内存在阴阳两种力量,二者平衡则人体健康,失衡则产生疾病。
蒙医震脑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行理论蒙医将人体与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对应,认为五行的盛衰与平衡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蒙医震脑术通过调节五行的平衡,治疗疾病。
脏腑理论脏腑定位蒙医认为人体内各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能,疾病的产生与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关。
脏腑关系各个脏腑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蒙医震脑术通过调节脏腑之间的关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系统蒙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经络系统,经络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经络功能经络具有传导感应、调节气血、营养全身等功能,蒙医震脑术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理论03蒙医震脑术治疗过程诊断与评估了解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家族病史,以便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适用性。
诊断方法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浅谈蒙医五疗传统康复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白清泉白金红
浅谈蒙医五疗传统康复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白清泉白金红发布时间:2023-06-23T12:06:52.36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7期作者:白清泉白金红[导读] 蒙医学康复治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传统康复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康复中独具特色的传统康复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康复患者的信赖。
目前,蒙医传统疗术技术已经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蒙医传统针灸、放血、推拿、按摩、药浴、功能锻炼等传统康复手段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提高了功能康复的效果,发扬了蒙医药的优势特点。
蒙医特色康复疗法,以其作用快、治疗范围广、安全可靠、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特点引起医学界的高度评价,它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蒙医医院摘要:蒙医学康复治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传统康复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康复中独具特色的传统康复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康复患者的信赖。
目前,蒙医传统疗术技术已经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蒙医传统针灸、放血、推拿、按摩、药浴、功能锻炼等传统康复手段与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提高了功能康复的效果,发扬了蒙医药的优势特点。
蒙医特色康复疗法,以其作用快、治疗范围广、安全可靠、副作用小、费用低廉等特点引起医学界的高度评价,它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关键词:蒙医五疗康复传统适应症状事项众所周知,康复医学已经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随着时代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意外伤害的逐渐增多,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但康复医学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尚有巨大差距,它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亟待解决的瓶颈。
蒙医传统康复是在蒙医学理论为基础,利用蒙医传统疗术,辨证施术、治病求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等治则来达到祛病强身及康复医疗的目的。
蒙医传统疗法
蒙医传统疗法蒙医传统疗法1.艾里嘎疗法(1)艾里嘎浸泡法所谓艾里嘎airag(艾里嘎,蒙语,汉意为酸奶子)浸泡法,是指把艾里嘎温热后浸泡全身或局部的一种保守治疗法。
本法在蒙古地区应用得十分广泛。
(2)治疗方法把艾里嘎温热适度后,淘进水缸里,让病人浸泡。
浴疗时间按病情轻重及病人身体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刚开始浸泡时间要短一些,逐渐延长时间,最后固定到每天要保证一个小时,7一14天为一个疗程。
(3)施治时间本疗法一般都施治于春、夏、秋三季。
(4)艾里嘎浸泡法的适应症。
关节黄水病、寒痹、风湿病、皮肤骚痒症等。
(5)艾里嘎浸泡法的注意事项。
施治后要特忌冒风淋雨及进食性寒清凉的饮食。
2.策格疗法策格qege(蒙语,汉意为酸马奶、俗称马奶酒)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健身饮料。
所谓策格疗法就是用酸马奶解毒、调理体质的软疗法。
从其功能上说,策格既是改善消化道功能的健身饮品,又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排毒软药。
蒙古人在食用策格强身健体、预病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历史。
有史料记载蒙古人从古代开始就用策格治病了。
他们在夏季用策格与适量的药品配方治疗肺脓肿、肺痨、心脏病、胃酸过多、坏血、水肿等症。
在多年的实践证明,策格的确能治很多种病。
因为,策格性轻而温,味甘、酸、涩。
甘味有益增强体力,对老年人、儿童、体弱、上渴者、肺脏浸透者有治疗作用,且具有滋补、治伤、柔软皮肤及活血化瘀等功效。
酸味有益调理体温、增强胃火、舒畅心情、助消化,搽身则纳凉、通气。
涩味则有益消除血热、减肥、促进伤口愈合、柔软皮肤、活血化瘀。
以此看来,策格具有滋润胃火、改善胃肠道消化功能,促进精华与糟粕的分解,强化新陈代谢,调理体质、柔软皮肤、稀化脓血、输送精华、改善睡眠、解毒、补血、提神等功能。
(1)策格疗法的服用量对心脏病患者施治时,根据病情变化,重者每天服用量为1 .5斤(750克),稍轻则每天3斤,轻则每天3 .5斤。
对高血压患者施治时,从调理赫依重患者每次2斤,轻则1.5斤。
蒙古族医学特色诊疗
蒙古族医学特色诊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蒙医药逐步形成了较为丰富而且独特的诊疗知识与经验。
诊断诊断是蒙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诊察和分析两方面的内容。
主要是通过望、问、切三诊,观察和检查患者的全面情况和现症的本质,以掌握诊断必须的依据,然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进一步了解疾病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鉴别出主与次、实与虚、确实与疑似,并结合六基症和寒、热证理论加以总结,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外部精神状态、色泽、形体、姿态以及局部情况的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1.望色:望面部的色泽、气色。
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容。
人体发生疾病,面部的色泽会相应改变。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色泽表现,可测知脏腑功能的盛衰和疾病的部位及发展变化。
正常人面部色泽是微黄、荣润、鲜明而有光泽。
如色泽暗晦、苍白、枯槁、面色青黑等均为不健康色泽。
色赤多为热证所致,面色白多为寒证。
颜面发绀,颊部粗糙多为赫依病和心脏疾病。
小儿胸部有热症时两颊潮红、口唇发白。
面色暗晦,精神衰极,言语低微不清,病情转入危重阶段突然转为两颧红晕如妆,精神转佳者为死亡预兆。
但由于居住环境、季节、气候职业以及种族的不同而造成的面色改变,都不属于病色,诊察时注意鉴别。
2.望形体:望病人体质强弱、胖瘦及发育状况,正常人五脏功能活动有力,则身体强健。
反之,必然会导致体质的改变。
还通过对病人的动静异常表现观察,也可测知疾病的部位。
3.五花的观察:舌、目、鼻、耳、口唇,蒙医诊断中称之为五花,这些器官与内在经脉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之花为舌,肝之花为目,肺之花为鼻,肾之花为耳,脾之花为口唇。
五花不但是三根之所舍和运行之道,而且与黑脉和白脉及五脏紧密相连。
这些器官的异常改变,可反映脏腑功能的盛衰。
(1)望舌:即望舌形、舌色、舌苔。
正常人舌象为舌体柔润,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有薄而分布均匀的白苔,反之为异常舌象。
如赫依性病症之舌象多为舌质鲜红,干而粗糙,舌体短缩而强硬,出现言语不清、颤抖等;希拉性病症的舌体呈淡白色,苔厚而粘腻,色鲜红起刺等;巴达干性病症则舌体肥厚柔软湿润,舌质失去本体色泽,苔灰白色,或舌根部粗糙中部粘腻、尖部柔软等症状。
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与透皮给药系统
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与透皮给药系统摘要:医蒙药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医传统疗术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外治法,其在急救治疗上的作用非常明显,但是随着医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蒙医传统疗术已经逐渐淡出急诊应用。
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是在体表皮肤或穴位多种方法给药而起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或健身作用的疗法,是指药物经过皮肤给药而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综合疗法。
关键词: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透皮给药系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表皮,通过皮肤表面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透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的毛细血管,通过体循环到达靶位来发挥作用。
目前,限制透皮吸收最大的障碍就是皮肤的屏障作用,因此,如何克服这一难题,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使药物顺利进入体循环,达到治疗的有效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是透皮给药研究的重点,也是开发经皮给药制剂的关键所在。
一、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选用药物范围广、应用方法灵活多样。
按药物剂型、药物配方、相结合的物理因子进行分类。
1、按药物剂型分类:油剂、水剂、粉剂、搅合剂、膏剂等。
油剂:如将紫草研细以山羊油调和,涂敷于面部粉刺疤痕;失眠时用黄油涂擦于赫依穴等。
水剂:如二味木香散水煎液滴耳。
粉剂:如哈它嘎其7粉末涂患处。
搅和剂:中毒所致的四肢肿痛,将水白枝、诃子研细,以水调涂。
膏剂:栀草风湿镇痛膏治疗肌纤维炎;哈布德砷膏治疗腮腺炎等。
擦剂:栀草通透液擦剂治疗肌肉风湿症。
其它:如茶一酒疗法、蒙古灸、荞面疗法、罨敷疗法、色布素疗法等。
2、按药物配方分类:2味以上固定方剂、单味药和非固定方剂、非药物性物质等。
2味以上固定方剂:如哈它嘎其_7粉末涂患处;壮伦一5水调剂外敷关节肿胀。
单味药和非固定方剂:如类风湿患部烧热时,用苦参粉加水调敷于患部;热性肿胀、血性刺痛,将丹参、秦艽、黄连以冷水调敷等。
非药物性物质:应用砖茶、酒、毡子、秫米、荞面、马牛羊等动物的奶、油、脂、骨、皮毛等蒙古民族常用食品和生活物品的疗法,如茶一酒疗法、色布素疗法、荞面疗法等。
蒙古传统疗术
蒙古传统疗术-酸奶疗法2008-03-13 08:36:47酸马奶,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健身饮料,也是能治一些疾病的良药。
自古以来,由于蒙古人主要食用牛、羊、马、驼等动物的肉、乳等产品,所以,对这些动物产品的医疗作用,有较多的了解。
特别是对医治不消化病,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蒙古族民间有个古老的谚语:"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
"根据传说和《内经》、《圣心八部医法秘书》等古籍记载,说明蒙古人在当时对饮食、气候及环境和疾病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尚没有系统医学,只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零散的医疗知识。
如对疾病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预防或医治方法等。
大体反映了在春秋以前的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生产进步发展过程,蒙古族中逐渐产生了医学的萌芽,仅从上述记载的经典年代算起,也有二干余年的历史了。
史实说明,早在公元前几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医疗方法。
可惜当时蒙古族还没有自己的文字,故未能有专著流传下来。
自古以来,饮食疗法在蒙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最早应用于食疗的饮料,主要的要数酸马奶了。
蒙古人自酵自饮酸马奶历史久远,即从远古开始从事畜牧业和挤奶劳动,就已发明发酵技术。
七百余年前成书的《蒙古秘史》中就有酸马奶的记载。
如成吉思汗十代祖先索端察尔"每日必至,索求酸马奶喝。
"用酸马奶治病,从现在有史料来看,远在元代以前。
如在《蒙古秘史》中,亦有元代以前给受伤大出血昏厥的人喝酸马奶以救治的记载。
蒙古人酵制酸马奶的技术和用酸马奶治疗之事,在元代即已驰名国外,如国外一些史学文献里描述:"忽迷思(即酸马奶)为蒙古游牧民习用之饮料。
……忽迷思可以久存,相传其性滋补,且谓其能治瘵疾。
"关于酸马奶及马奶之功效,在历代蒙医医籍中均有记载。
早在14世纪,著名的元代宫廷饮膳太医、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中,记载大量的蒙古族饮食卫生及饮食疗法的内容。
蒙医五疗传统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蒙医五疗传统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蒙医传统疗法主要是通过对人体表面的触及和给予不同程度的
刺激而产生作用。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蒙医传统疗法适应症广、作用快、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为此,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目前我院蒙医五疗门诊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所列蒙医传统诊疗疗术项目,放血疗法、刺血疗法、萨木疗术、针灸疗法、诺哈拉呼疗术、震荡疗法、敷疗术、其他疗法等九个亚类,共计69项(原67项、新增加蒙医尼如哈疗法、蒙医火疗)如:针灸,按摩,拔罐,放血,灸疗,震脑术,火疗等常用传统治疗项目。
蒙医传统疗法的适应症:协日乌苏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疑难杂症、腰腿痛、宫寒、各种皮肤病,赤素、协日性疾病,脑及其他脏腑的震荡,肩凝背痛、颈项强硬、头痛枕麻、肘臂酸痛,腹痛、腹泻、腹胀、嗳气,呃逆、便秘,毒肿,肾虚、性功能减低,肺热、肺阴虚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并有调理寒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美容等功效。
施蒙医传统疗法时注意事项:
◆年老体弱、身体消瘦无力、忧虑过度、营养不良、失血过多、
孕妇、恶性肿瘤、活动型肺结核、出血性疾病、高热、皮肤感觉异常、心衰、装有心脏起博器者不宜做本疗法。
◆患者施本疗法时必须要进食肉粥或营养丰富的饮食。
◆施本疗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等其它任何
不适感时及时告知医师。
施本疗法之前如有晕针、晕血、怀孕、体内有金属异物(包括钢板、钢钉等)患者事先告知医师。
蒙医传统疗术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及其作用论文
蒙医传统疗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摘要】蒙医药学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蒙医学的理论体系比较独特,其临床疗效比较独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及卫生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蒙医传统疗术是蒙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极具蒙医特色。
蒙医传统疗术也称作蒙医五疗法,实际上包括六种疗法,由于蒙医的传统习惯一直被称作“蒙医五疗法”。
该疗术具有简便易操作、经济实用、实践性强、疗效独特、安全性高等优势,且无不良反应,该疗术适应了目前追求自然疗法的大趋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很大的生存发展潜力和优势。
对该疗术加以规范,并研究其如何在现代医学中加以应用,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蒙医传统疗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蒙医;传统疗术;现代医学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6-011 理论体系蒙医药学是在蒙古民族传统的长期的医疗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借鉴了古印度医学、藏医学的部分基础医学理论及汉方医学的哲学思想,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及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为指导,逐渐形成的相对独立的蒙民族医学。
蒙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重视从宏观层面上动态地来研究人体的各种内在联系。
该医学的特色是阴阳五元学说,三根、七素理论,蒙医学以病因依据把疾病总结成六基症,分析疾病的本质把疾病分为寒热症,按照入侵部位归纳为脏腑、五官、黑脉、白脉等疾病。
蒙医学认为,人体发病时因为三根七素(正)在与外因(邪)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失去了相对平衡而导致。
在治疗上坚持“平衡三根”、“扶正祛邪”的原则。
蒙医传统疗术是蒙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蒙医发展的现代化,蒙医传统疗术的基础及临床发展也渐趋完善,形成了一门特色的相对独立的临床学科[1]。
2 蒙医传统疗术的特色[2]2.1 民族特色比较鲜明蒙古民族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游牧、狩猎为主,主要的饮食为乳汁品、肉类、奶茶、马奶酒等。
蒙医疗术就和上述的生活习惯及饮食联系在一起,还与蒙民族居住区环境、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直到到现在。
蒙医传统疗术概述
蒙医传统疗术概述蒙医传统疗法,即蒙医传统外治治疗方法。
蒙医传统疗法学,则是研究发现和发明蒙医各种外治治疗方法,阐明其原理,并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的科学。
传统疗法学是蒙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一、蒙医传统疗法史略蒙医传统疗法是蒙古族广大劳动人民劳动生产和聪明智慧的产物。
蒙古民族长期居住在寒冷北方高原地区,以狩猎、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人们很早就掌握并运用了热敷、艾灸、埋沙疗法(简称沙疗)、羊屎热敷法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疗法。
中医著名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宣论》中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水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疡,其治宜灸炳者,示从北方来。
”所说“北方”,从其方位自然环境可以推断为主要指蒙古高原,所谓“其民乐野处而乳食”无疑是指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民族祖先。
又《汉书、苏武传》载:“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温水,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这足以证明当时奴人已熟练地用热敷熏气疗法治疗抢救急危症得到良好临床效果。
人类文明史,首先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
近年来的考古学证明蒙古族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早些时期就制就并运用传统疗法专用工具的实事,•这对探讨蒙医传统疗法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如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头道洼村遗址中挖掘出一枝长4.5cm的石针,其形状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刀,另一端呈锥形,中间手持处为四棱形,便于操作。
又如1978年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达拉特旗树林召发掘一枝长4.6cm,形状类似上述石针的青铜针。
经研究证明这两枝针可能是用于放血和针刺的专用工具。
元朝时期蒙古地区已制造专用拔罐器,并用于治疗实践中。
1961年从内蒙古驼县古城遗址中挖掘出一个瓷制拔罐器,经考古学研究,证明为元朝时期之物。
古代蒙古人民在分猎物、解剖脏器等日常劳动中获得了丰富的动物机体结构的知识。
蒙医传统疗法操作规范课件
药物使用规范
01
02
03
04
用药原则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遵 循“轻、重、缓、急”的用药
原则。
用药剂量
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病情 等因素,制定合适的用药剂量
。
用药方式
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选择口 服、外敷、灌肠等不同的用药
方式。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避免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的
发生。
03
蒙医传统疗法的发展趋势
蒙医传统疗法的现代化研究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蒙医传统疗法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科 学原理和作用机制,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蒙医传统疗法的国际化推广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将蒙医传统疗法推向世界,为全球患者提供 更多治疗选择。
蒙医传统疗法的普及与教育
加强蒙医传统疗法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蒙医传统疗法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蒙医传统疗法操作规范课件
目录
• 蒙医传统疗法概述 • 蒙医传统疗法的基本操作 • 蒙医传统疗法的应用与效果 • 蒙医传统疗法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 蒙医传统疗法的发展与展望
01
蒙医传统疗法概述
蒙医传统疗法的起源与历史
蒙医传统疗法起源于蒙古高原的 游牧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 蒙古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形成了独特的蒙医理论体系。
蒙医传统疗法的应用与效果
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感冒
蒙医传统疗法中,感冒被认为是 由外感风寒所致,治疗以发汗解 表、宣肺止咳为主。常用的疗法
包括拔罐、艾灸和药浴等。
腹泻
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蒙 医传统疗法采用止泻、调理脾胃 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用特定 草药煮水饮用,或进行按摩、针
蒙医传统五疗法简述
蒙医传统五疗法简述娜荷雅;包哈申【摘要】蒙医五疗是蒙古族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地势气候、饮食穿戴的特点创立的独特传统疗法.放血疗法、灸疗法、油脂疗法、浸浴疗法、穿刺疗法统称为五种疗法,是蒙医内病外治的非药物疗法.【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3(022)002【总页数】1页(P4-4)【关键词】蒙医五疗的概念;使用范围;作用机理【作者】娜荷雅;包哈申【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9蒙医五疗是蒙古族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地势气候,饮食穿戴的特点创立的独特传统疗法。
放血疗法,灸疗法,油脂疗法,浸浴疗法,穿刺疗法统称为五种疗法,是蒙医内病外治的非药物疗法。
[1]下面简述蒙医五疗的概念,适用范围和作用机理。
概念:是依据体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形状的针刀点刺或切开血脉,祛除病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范围:从相对来说,可以使用放血疗法的疾病有扩散症、紊乱症、疫疬、炎症创伤、痛风、内脏脓疡、湿疹、黄水病、索日亚、丹毒、麻风等。
从时间来看,凡是体腔出血危及五脏,流血过多而不止者,可以在疾病的初期及时放血施治。
疾病中期疼痛,无恶寒现象,身体沉重麻木者可以放血施治。
否者需先饮汤剂药分清好血与病血后再针刺放血施治。
病血扩散到脉血,由于饮食缘故余热尚存者,可以在疾病后期放血施治。
放血可以促生肌,减肥,并使瘦弱者健壮,特别是对排除恶血和毒邪有奇特的疗效。
作用机理:排除脉道中的病邪和恶血,畅通脉络,促进赫依楚斯运行,并且可以镇痛,止痛,消肿,根除脓液和协日乌斯,治疮疡。
脑血栓患者使用放血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体内的赫依楚斯运行,通利血脉,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溶解血栓,达到治疗目的。
放血疗法不但能治病还能起到预防作用如某些病由于没有及时放血,其余邪或恶血会引起痈疽、痞块等严重病症。
甚至会转移到脏腑或脉道,引起这些部位化脓,如能及时有效地放血,则可完全避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医传统疗术概述蒙医传统疗法,即蒙医传统外治治疗方法。
蒙医传统疗法学,则是研究发现和发明蒙医各种外治治疗方法,阐明其原理,并将其运用于疾病治疗过程的科学。
传统疗法学是蒙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一、蒙医传统疗法史略蒙医传统疗法是蒙古族广大劳动人民劳动生产和聪明智慧的产物。
蒙古民族长期居住在寒冷北方高原地区,以狩猎、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人们很早就掌握并运用了热敷、艾灸、埋沙疗法(简称沙疗)、羊屎热敷法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疗法。
中医著名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宣论》中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水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疡,其治宜灸炳者,示从北方来。
”所说“北方”,从其方位自然环境可以推断为主要指蒙古高原,所谓“其民乐野处而乳食”无疑是指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民族祖先。
又《汉书、苏武传》载:“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温水,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这足以证明当时奴人已熟练地用热敷熏气疗法治疗抢救急危症得到良好临床效果。
人类文明史,首先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
近年来的考古学证明蒙古族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或更早些时期就制就并运用传统疗法专用工具的实事,•这对探讨蒙医传统疗法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如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头道洼村遗址中挖掘出一枝长4.5cm的石针,其形状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刀,另一端呈锥形,中间手持处为四棱形,便于操作。
又如1978年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达拉特旗树林召发掘一枝长4.6cm,形状类似上述石针的青铜针。
经研究证明这两枝针可能是用于放血和针刺的专用工具。
元朝时期蒙古地区已制造专用拔罐器,并用于治疗实践中。
1961年从内蒙古驼县古城遗址中挖掘出一个瓷制拔罐器,经考古学研究,证明为元朝时期之物。
古代蒙古人民在分猎物、解剖脏器等日常劳动中获得了丰富的动物机体结构的知识。
如蒙古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牛腰子》、《骆驼的尾巴》、《悍獭为何没有拇指》等无不表明当时人们对动物机体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同时以动物解剖知识来推测和比较人体骨骼、肌肉、脏腑等的知识。
尤其对蒙医震疗术、正骨术、动物脏器疗法等传统疗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及实践中创造出与社会、经济、习俗以及地区自然特点适应的独特的外治疗法,并有意识地将这些技术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不断地继承、整理、研究和提高其理论及操作方法。
蒙古族极具特色的外治疗法,很早就闻名于世。
据《史集》记载:“游牧在鄂毕河流域的兀刺速惕,贴良古惕和客思的迷等部落(森林中的百姓)熟悉蒙古方剂,以用蒙古方法治病而闻名于世”。
又《魏书》载“乌恒鲜卑人,知以艾灸,或烧石自熨,烧地卧上,或疼痛处放血……用这些方法来治病。
”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的《简历》中写道:“引病外除之善放血传统在蒙古地区传授”。
在他编著的著名医学经典《四部医典》中还详细记载了蒙医传统疗法──“蒙古灸”法的内容。
自公元十六世纪以来,近代蒙医学家更加重视发展了传统疗法的理论及操作。
如《诊脉概要》、《珊瑚验方》、《蒙医金匮》等经典著作对传统疗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
特别是著名蒙医学家占布拉道尔吉所著的“蒙药正典”一书中,图解说明放血疗法、艾灸疗法等传统疗法的治疗部位(穴位),为临床和教学提供了方便。
罗布桑却恩丕勒所著《蒙医药选编》中对放血、艾灸、罨敷等方面进行客观详细的叙述。
书中写道:“放血时崐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准备好方木、绷带、棉布、清水”,“在胸腹施灸疗时传透到后背,后背放则传到胸腹部,发热、欲吐时停止。
之后让患者少许走动。
当晚不可饮凉水,饭后不许做也”等。
著名蒙医学家伊喜巴拉珠尔,将蒙古族传统烙法和灸法相结合,其操作方法、临床作用等内容详细记录在《甘露之泉》一书中。
近代蒙医学经典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补充记载并注释了具有蒙古地区特征的多种传统疗法。
如,罗布桑却恩丕勒所著《蒙医药选编》中详细叙述了各种“瑟必苏”疗法及其适应症等。
本书中写到“因白脉病手脚发麻无力时,•用悍獭之皮缠治”。
伊喜巴拉珠尔在其“甘露点滴”中写道:“脑震荡时,求者紧抓其头,从前后左右震动并将拳头放在患者头上,用另一拳敲打即可”。
这是较早的关于蒙医震脑术规范手法的文献记载之一。
从东苏尼特旗搜集到的《治百病古代方法》手抄本中写道:“小儿脑震荡,则挖地坑,将患儿侧悬其中,拍打脚心三遍,然后将绵羊头闷炖,用其脑浆热敷,使患者取平仰卧式,用平板拍打脚心三遍”。
随着现代蒙医进一步发展,蒙医传统疗法学的理论体系和疗术渐趋完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床学科。
二、蒙医传统疗法的特色1、鲜明的民族特点蒙医各种疗法与蒙古民族的生活特点密切相关。
蒙古民族以游牧、守猎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肉类、乳制品、马奶酒、奶茶为主要饮食。
从而蒙古民族发明了与居住区、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相适应的传统疗法,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至今。
如,利用禽兽等猎物的脏腑、器官及分泌物等进行治疗疾病的传统疗法,在蒙古族民间数不胜数。
蒙医传统疗法是一种蒙古民族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独特的治疗技术。
蒙医传统疗法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在牧铺野外、城市乡村均适用。
其主要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
(1)器具简陋,易于掌握蒙医疗术有它独特的治疗器具和用药方法。
蒙医疗术所用器具一般借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器具,即使没有也容易制作,而且使用方法极易掌握。
如治疗脑震荡,要根据病情,从碗筷、碓臼、杵槌、椎子、马鞍等中选择几种使用。
蒙医传统疗法的专用器具,如放血器、锥子、拔罐、座垫等都容易制作,其材料在农村牧区垂手可得。
有些农村牧区用玻璃碎块就可以代替放血器使用,罐头瓶或小器瓷罐可以当拔罐使用。
蒙医所用药物,其原材料,在蒙古族地区随处可见,价格低廉。
(2)应用范围广蒙医传统疗术种类繁多,而且每种疗术均有多种用途。
所以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
蒙医传统疗术不仅具有独立治疗体系,并且与药物治疗等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综合治疗作用。
蒙医传统疗法的适应性很强,不仅适应新老疾病,而且对重病、急症、疑难症也有独到之处。
(3)治疗效果快蒙医传统疗法不仅通过刺激人体外表治疗疾病,而且通过调节神经、体液尽快达到治愈的目的。
如用震荡疗法治愈某一脏腑、器官因激烈震荡而引起的移位,使不适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功能。
又如,用放血疗法不仅把“病毒”直接引出来,而且对附近的接受器官给予刺激,强化神经系统和体液循环的调节功能,从而尽快治愈疾病。
(4)安全系数大,付作用小使用蒙医疗法,要遵循一定规则,严格掌握刺激的程度和时间。
总的来说,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轻重,选用适合的疗术,因此蒙医传统疗法的安全系数较大,付作用较小。
2、独特的治疗原则治疗是疾病诊断后的临床实践,即治疗原则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作为蒙医学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的传统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积累并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原则,在蒙医疗法学的治疗原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观点。
(1)寒热平调原则矛盾统一规律是唯物辩症法最基本的规律。
寒热相博这一矛盾统一的辩症观点贯穿蒙医学认识自然界、揭示人体与自然界关系、掌握生活规律、治疗疾病、药物治疗、护理等各个领域,蒙医在治疗过程中,把“调节寒热”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贯穿始终。
调节寒热的观点,把所有疾病从本质上分为寒性和热性两大类,蒙医认为“赫依和巴达干属于寒类,水性,血病和希拉属于热类,像火一样;虫病和希拉乌苏寒热并存。
疾病虽分为许多种,但均属寒热两种。
四因(气候、饮食、起居、其他)•的增多、减少等变化,影响人体的体素(赫依、希拉、巴达干),使人体寒热的相对平衡失调而患病。
因此,治病要遵循“寒热平调”原则。
抗病毒药物可分为热性和寒性两大类,热病用寒性药,寒病用热性药,从而调平寒热,达到治病的目的。
在治疗寒热疾病时,如果不使药物、疗法、饮食、起居有配合,那么病情恶化,危及生命。
如果体内寒热失去应有的相对平衡,就会出现各种复杂的症状。
如因长期受凉着寒而得的膀胱寒病,出现浑身发冷、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变白等症状。
这时如选用热敷疗法治疗,疗效极佳。
蒙医学传统疗法学,不仅使各种疗法的寒热与疾病的寒热相对应,而且把气候、自然环境与人体及各器官、脏腑的寒热作为有机整体考虑。
如风温性关系节炎、妇女寒性病要用“瑟布苏”疗法、皮疗、陈羊粪疗法等热性疗法治疗,而把这些治疗措施安排在春季最好是在蒙古历六月(农历三月)进行,这样见效快,效果好。
对于“巴达干”、“赫依”倾向的寒性疾病,尽可能用与之相对立的热性疗法,并且要根据气候的冷热变崐化确定治疗季节。
换句话说,遵循蒙医学的《蓄积期内平息,发作期内根除》的原则,把治疗寒性疾病的时间崐安排在春季。
在《四部医典·时间章》中说:“冬季,‘巴达干’蓄积于胸腔,到了春季气温变暖,体温下降,‘巴达干’发作”阐明了“巴达干”冬积春犯的道理。
“瑟布苏”疗法、皮疗、陈羊粪疗法等疗法,主要是温热患病部位,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发烧、恶心等赫依热上涌等症状。
这时,冷敷头顶,就会解热祛火,调节寒热,症状缓解。
寒热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在自然界和人体各部位普遍存在,因此祛病健身也必须全面考虑,保持寒热的相对平衡。
在蒙医学中虽把人体的三体素按其本质特征概括为寒热两种,以调节寒热作为基本前提,但对“赫依”、“希拉”、“巴达干”等三个发病原因也予以全面重视。
《四部医典·病因部》载:“‘希拉’的相搏,使体力削弱”“‘巴达干’相搏使体温下降”“‘赫依’对寒热均性,如与阳光相遇,就会助燃,如与月亮相遇,则会变成凝结剂,散布胸下、臀部及体内外。
‘赫依’促使寒热失调,因此‘赫依’是一切疾病的帮凶和起因。
”在《“赫依病”的治疗部》中又说:“‘赫依’是一切疾病恶化的症结所在,起到诱发、散布、扰乱疾病的付作用,本质上是有害的,因此首先必须根除‘赫依’。
”蒙医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赫依”的干扰,经常配以防御“赫依”的方剂或肉汤。
如,用“瑟布苏”疗法治疗时,备好营养丰富的肉骨汤,给患者服用,因为肉骨汤对赫依类疾病有特效。
《饮膳正要》载:“羊肉味善、性热、温热脾胃,治疗气血淤滞而引起的头痛,久病虚弱打寒颤等症,而且温腑健力。
有的疗法在实施前后,选用一些调节气血的方剂,消除后遗症,充分发挥疗效。
”(2)引病外除原则世界在不断运动着。
运动是事物的本来属性和存在的形式。
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疾病也如此。
蒙医学用辩证观点观察疾病,认为疾病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
“四部医典·患病规律部”中说:“疾病在各自的部位蓄积,一旦遇到诱因就会发作,侵入机体形成疾病。
”在《呼和博都日雅》中作了广泛解释:“病因在它蓄积的部位遇到适当条件就会发作,由皮肤等侵病六途径进入机体,出现各自的症状,使机体不适而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