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蒙医疗法

合集下载

蒙医传统五疗法简述

蒙医传统五疗法简述

蒙医传统五疗法简述
娜荷雅;包哈申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3(022)002
【摘要】蒙医五疗是蒙古族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地势气候、饮食穿戴的特点创立的独特传统疗法.放血疗法、灸疗法、油脂疗法、浸浴疗法、
穿刺疗法统称为五种疗法,是蒙医内病外治的非药物疗法.
【总页数】1页(P4-4)
【作者】娜荷雅;包哈申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0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自然疗法与蒙医传统五疗
2.简述蒙医传统疗法临床实习的重点及存在问题
3.简述蒙医传统五味甘露浴疗法
4.简述蒙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
5.简述蒙医针刺疗法
治疗萨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蒙医传统温针疗法的疗效体会

蒙医传统温针疗法的疗效体会

蒙医传统温针疗法的疗效体会蒙医温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银针在人体的固定穴位给与针刺加温灸刺激,达到预防、康复、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蒙医传统外治疗法。

具有简便、副作用小、疗效快、可靠等优点。

它是通过针刺刺激、温热刺激及穴位的相互作用,对机体起到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增强抵抗力等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历年来蒙医温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报道很多,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作用机理方面较少,值得我们深人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蒙医温针疗法;疗效蒙医温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银针在人体的固定穴位给与针刺加温灸刺激,达到预防、康复、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蒙医传统外治疗法[1]。

蒙医温针疗法就是针刺与温灸相结合的一种外治疗法。

它具有针刺与温灸的双重作用。

蒙医文献记载:”温针疗法具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作用”[2]。

它是通过针刺刺激、温热刺激及穴位的相互作用,对机体产生一些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蒙医温针疗法对关节炎的治疗关节炎的病因很多,主要有年龄、肥胖、损伤、关节感染、过度运动、遗传等因素。

症状多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由此造成恶性循环。

最终造成软骨破坏和滑膜炎症,引起关节急性炎症,造成功能障碍。

在病理方面,病变主要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质和关节滑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机制主要包括滑膜炎和骨痛。

滑膜炎是膝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特征。

Chris-tensen[3]认为:软骨碎片及其他”关节碎屑”是继发滑膜炎的可能原因。

Schumacher1等[4]认为含钙的结晶物,包括碱性磷酸钙和二水焦磷酸钙可导致滑膜炎的发作。

神经肽包括SP(P物质)、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NPY(神经肽Y)、VIP(血管活性肠肽)等以及炎症介质等,它们的积聚加剧了滑膜的炎症。

滑膜的炎症在膝骨关节炎的疼痛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即所谓的”炎性痛”。

关节的初级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调节其外周末梢的化学环境,这些化学物质在胞体内合成,通过轴浆运输到外周神经终末,在此储存并在神经终末发生去极化时释放[5]。

蒙医放血疗法简介

蒙医放血疗法简介

放血 疗法 是 蒙 医 临 床 中较 常 用 的外 治 法 , 作 简 操 便, 治病 范 围广 , 应用 得 当 , 疗效显 著 。放 血疗法使 血液 呈 稀释状 态 , 进新 鲜血 液 的 生成 和循 环 , 促 降低 血 液黏 度、 血脂 而预 防和 治 疗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止痛 、 烧 、 退 消 肿、 祛腐 生新 , 治脓 液 及 黄水 , 疮 化 浊转 鲜 , 根 使 并有 过 胖 者减肥 、 消瘦者 增胖 功效 。注意 规范操作 , 严格 消毒 , 预 防感染及 传染 病 。
血疗法在 牧 民当 中有 深 刻 的影 响 , 因为疗 效 快 、 操作 简 便、 费用低 , 民愿 意接 受 。在 2 牧 O余 年 的 临床 实践 中 ,
笔 者应用 放血疗法 治 疗神 经 血 管性 头 痛 、 血压 、 湿 高 风
械、 医生 的手 等 。③具体操作 : 刀部位一般在 结扎处下 进 方三指处 。进 刀方法 是大 脉管 用纵 划法 , 中等 及较 小脉
讨 论
( 收稿 日期 2 0 —62 ) 0 90 —9
痛 经主要原 因为气血 运行 障碍所致 , 不 通则 痛 , 即“
[] 1 国家 药 典 委 员 会 .中 国药 典 .一 部 . 京 : 学 工 业 出 版社 , 北 化 2 0 :13 , 录 Ⅵ B 3—5 附 录 Ⅵ D 0 5 3—2 附 ,33 , .
火取暖, 不使 受凉 。准备放 血器 械 。 操作 : ①结 扎方法 : 了浅静 脉充 分暴 露 , 血部 位 为 放 的上方 3 c  ̄4m处 用止 血带 或细绳 结扎 。头部 血脉放 血 时 , 细绳 在颈部 结扎 。在舌脉 放 血时用 竹 片夹住 舌体 用 上 卷 , 血 管 暴露 等 。② 消毒 : 使 常规 消 毒 放血 部 位 及 器

蒙古灸疗Δ

蒙古灸疗Δ

蒙古灸疗Δ摘要:由于时代发展,从原有的游牧生活转变至今,蒙古灸疗逐渐被人们遗忘、失传。

从2007年开始,鄂尔多斯市级名蒙医乌云托亚在孟柯老师的指导下继承蒙古灸疗并在传统疗术科广泛使用,从而蒙古灸疗在鄂尔多斯地区重新崛起并赢得了患者们的青睐。

通过十五年的临床实践,治疗三千余例患者的同时培养出青达木尼、陶俐、呼和、布特格勒其、陶道、特日格勒萨仁等继承人。

关键词:蒙医、蒙古灸疗、传承1.历史渊源及作用蒙古灸疗是蒙古民族古老的外治疗法之一,早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都有记载蒙古灸疗的内容,蒙医经典著作、国民教育大学蒙医传统疗术教材等都有蒙古灸疗的记载。

蒙古灸疗的治病范围较广,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治疗诸赫依病的首选。

赫依是蒙医理论组成身体三根之一,赫依因收致病四缘的影响,赫依失去平衡偏盛或紊乱病变时,不仅会导致赫依病,基于它双重性且合并于热症,则导致热亢进,如合并于寒症,则使寒势加剧,并因其轻、动秉性特点,会成为诱发疾病的根源。

它既可引发一切疾病,又可收罗一切疾病的末尾,遍布全身,起着播散和激化的作用。

蒙古灸疗还具有调理体素,强壮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封闭脉道之要隘,使病邪不致流窜于脉道,止痛、抑制赫依,促进消化,攻破剑突痞、除疖痈及疮腐肉、消肿、干涸黄水、通百脉的功效。

特别是守护脏腑之门,使胃火升举,用蒙古灸一般皆可收效。

2.蒙古灸疗2.1概念蒙古灸疗是将酥油和小茴香搅混予以加热,再用羊毛毡包裹,置于相应部位实施的治病防病的蒙医传统疗法。

鄂尔多斯地区制造酥油工序:先将“苏”(鲜奶)和呼荣格(酸奶菌种)水缸里对起发酵,接着每天加“苏”,保温发酵成艾日格。

缸里艾日格达到一定量时经数千次甚至几万次捣,可分离出白酥油。

白酥油放生米慢火烧开,便提炼出金黄色的油为酥油。

也是奶食品精华。

酥油具有镇赫依、润肤、益寿、改善和提高感官功能、调升胃火、滋补身体等作用。

制作羊毛毡工序:1.弹毛2.铺帘3.擀毡4.洗清修边。

蒙医特色疗法震脑术治疗脑震荡

蒙医特色疗法震脑术治疗脑震荡

蒙古 高原 的独特 自然地理环境与草原游牧文化蕴育形 成 了具有鲜 明地域 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蒙医学传统疗法 。长
床实效 的外治疗 法 。随着 近代 蒙医学 的逐 步完 善 , “ 震 脑 术” 的研究也 更加 受到重 视。蒙古 民间流传 的各种 “ 震 脑
术” 相继被搜集 、 整理 , 有关学术 杂志 上先后发表 了不少 运 用各种 “ 震脑 术 ” 治疗 脑震 荡的好 经验 。有 的地方 还 开展 了“ 震脑术 ” 的科研 项 目, 收 到预期成果 。
骨质损 伤除 出现上述症状外 , 伴有 发热 , 眼红 , 鼻 出血等症
状 。如受伤部位 聚积 黄水则 出现 目不能 闭 , 耳聋 , 胃部不适 等症状 。
4 诊 断依 据
不慎摔倒受 伤 , 脑震 荡有着 较高 的发生率 。骑 马使 身体一
直处 于震动状 态 , 长期 马背生 活使他们 意识 到震动也 可 以 治病 。放牧 时经 常遇到牲 畜的 “ 塌腰子 ” 等情况 , 即一 些动 物腰部受到外力重 打击或强烈震荡时 , 腰脏发 生移位 ( 俗 称“ 掉腰 子” ) 而站立 困难或走不 起来 的一种 功能失 常现象 时, 通过主人的扶持 、 震 动等 , 得到缓解或恢 复正 常 , 这种现
大草原 , 过着 “ 逐水 草而 迁徙 ” 的游 牧 生活 , 乃 至从前 的各 类 战争所带来的摔伤及 战伤 中的脑震荡 常见 , 而且 蒙古族 享有 马背民族之称 , 与马相伴 一生 , 牧 民从 小就 学会骑 马 、 驯马、 在马背上成长 , 善于骑马 、 射箭 、 摔跤 、 狩猎 等 , 常遇到
象 的偶然 的或 有 意识 的重 复 使人 们 认识 到 有 关 “ 以震 治
震” 的原理 , 为蒙 医“ 震脑 术 ” 的起 源 与发展起 到 一种科 学 实验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用 。随着人 类知识 的增 长 , 以及治疗疾 患 的需

蒙医心声互动疗法原理

蒙医心声互动疗法原理

蒙医心声互动疗法原理蒙医,那是草原上盛开的一朵智慧之花,而蒙医心声互动疗法就像是花中的花蕊,蕴含着独特而神奇的力量。

蒙医心声互动疗法,这可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

咱就把人体看成一个小天地,这个小天地里有各种各样的状态。

比如说,一个人要是病了,就像是这个小天地里起了雾,遮了阳光,水流也不畅快了。

那这心声互动疗法呢,就像是一阵清风,要把这雾给吹散喽。

咱先说说这心声是啥。

心声可不是简单的心里的想法,它就像是身体内部的小广播。

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在发送着自己的信号,有高兴的信号,有难受的信号,就像收音机里不同的频道。

有时候,身体某个地方病了,这个频道就乱了,发出刺啦刺啦的杂音。

而蒙医呢,就像是一个超级收音机修理工,能捕捉到这些错乱的信号。

那互动又是怎么个事儿呢?这就好比两个人聊天。

蒙医就像一个特别善解人意的朋友,坐在病人的对面。

病人就像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讲述者,把自己身体的不舒服,心里的不痛快,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这时候,蒙医可不是干听着,而是用心去感受,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回应。

这种回应就像是一把钥匙,去打开病人身体里那些被锁住的健康之门。

再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个乐团。

各个器官就是乐团里的乐手,本来应该演奏出和谐美妙的曲子。

可是一旦有乐手生病了,那这曲子就乱套了。

蒙医心声互动疗法呢,就像是乐团的指挥。

这个指挥不是拿着小棒乱比划,而是去倾听每个乐手的心声,知道哪个乐手跑调了,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引导,让乐手们重新回到和谐的演奏状态。

从更细致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股气。

这股气就像一条河流,滋养着身体的各个角落。

当人生病的时候,这股气的流动就像河流遇到了石头,堵住了。

蒙医心声互动疗法就是要把这些堵住的地方疏通开。

就像一个有经验的老船夫,知道哪里有暗礁,哪里水流缓,用巧妙的方法让河水流得顺畅起来。

我觉得蒙医心声互动疗法的原理其实就是一种深度的身心交流和调整。

它尊重身体的每一个信号,相信身体内部的自愈能力。

蒙医放血疗法

蒙医放血疗法

蒙医放血疗法蒙医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是在人体的表面的一定部位和穴位,用特制的器械,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放出病血(恶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放血疗法。

本疗法在蒙医外治法范围内属于峻疗之一种疗法,它对各种由血引起的病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它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放出恶血,开启与畅通脉胳,促气血运行,清血热,调体素,以提高抗病祛邪之能力。

放血疗法,并不是仅仅放出血了事,而有严格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术前所作的准备、穴位的选定、具体操作、可能发生的问题等,都有系统详尽的规定。

可以说,本疗法是独具特点的较为完整的疗法。

本疗法不但能治病,且对某些病还能起预防作用。

如某些病由于没有及时放血,其余邪或恶血会引起痈疽、痞块等严重病症,或转移至任一脏腑或脉道引起化脓,侵蚀该部位。

如能及时有效的放血则完全可以制止以上病症的发生。

放血疗法之具体作用是排出脉道之病邪和恶血、镇痛、止痛、消肿、根除脓液和黄水,治疮疡,促生肌,减肥,并使瘦弱者健壮,特别是对排出恶血和毒邪有奇效。

放血疗法之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多适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

如伤热扩散、骚热、疫热、痈疽、疖肿、疮疡、痛风、索日亚(包括结核)、丹毒、黄水病、麻风等热症。

巴达干与赫依引起的疾病虽系寒症,但若与血和希拉合并时,亦可采用放血疗法。

禁忌症:凡属正精耗竭,体质虚弱,孕妇、产后、浮肿、大痨痼疾、胃火衰败等寒性疾病。

总之,由巴达干、赫依引起的疾病。

儿童和老年人,用泻下法、催吐法、鼻药及灌肠法施治之后,亦禁用放血疗法。

还有,易于出血者和低血压者,不能施以放血疗法。

此外,对血、希拉热邪引起的疾病,虽然大多可以用放血疗法施治,但如下七种热性病,其临床表现虽为热象,但亦不可过早地采用本疗法。

1.如对未成熟之热性病,过早放血则易使其混浊而紊乱;2.对疫热过早放血则易使热邪内陷脏器;3.对骚热在病血与正血尚未分离之前放血则易使正血过失,导致赫依增盛,煽散热邪,病血滞留于体内,余热未尽而易于反复;4.对空虚热采用放血疗法则促使赫依窜行而引起疼痛或刺痛;5.对粘热施以放血疗法则易使滞留于体内的病血散布于命脉;6.对毒热症施行放血则易使热邪扩散于全身或滞留于体内不除;7.对体弱病人使用放血疗法则有危及生命之虞。

蒙医“放血疗法”在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蒙医“放血疗法”在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蒙医“放血疗法”在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环节即为降血脂,血压以及促进血液循环,通过急性放学疗法的应用,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通过选取40例患者,其中包括远期准备,通过在术前三天进行三子汤的服用,每日三次,一次5克,近期准备通过选用三棱针,并进行穴位选取。

结果放血疗法作为当前降低血脂和血容量的有效方式,通过血液的即时存储能够有效补充血液循环,同时经观察后患者头痛情况明显消失,同时产生舒适感。

结论通过进行放血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放血疗法;心脑血管;预防;作用;传统疗法引言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高血压的特征是动脉压升高,同时伴有心、肾等脏器异常,其早期临床症状为血压升高、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后期多出现肾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本研究采用蒙药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选取40例患者,其中男性、女性患者比例为25:15,年龄最低为30岁,其中最高不超过70岁,选取患者年龄平均值为63.4岁。

其中患者血压最高值在240/120mmhg,最低值为150/105mmhg,职业包括工人、干部、农民以及游牧民。

1.2研究方法治疗组按蒙医辨证论治,放血前给予蒙药希日汤3g,2次/d口服3d,使病血和津血充分分离后实施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1次/2wk。

轻度头痛病人:治疗放血1次,中度头痛病人:放血1~2次,重度头痛病人放血2次。

观察4wk,主要从证状,脑彩超、血脂进行疗效评价,将治疗前后情况作对比研究。

1.2.1治疗组(1)蒙医放血疗法是在人体浅静脉的指定部位用民族特制的放血器进行放血,从而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

(2)放血前准备:口服蒙药希日汤3g/次,2次/d,服用3d,术前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病人切勿紧张。

(3)放血穴位:主要采用额部诸来脉和头额部的金柱脉或银柱脉(诸来脉:前正中心上,前发际直下0.3寸处,右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处是金柱脉,左眼瞳孔直上,发际下0.5寸处是银柱脉)。

蒙医放血疗法概念

蒙医放血疗法概念

蒙医放血疗法概念
蒙医放血疗法是蒙医传统疗法中极具特色的治疗技术,也被称为静脉特定穴位采血疗法。

它是以蒙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在人体浅部脉道的指定部位使用特制的器械进行放血,以引出病血(恶血),疏通脉道,改善气血运行,降低血热,调理体素,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主要适用于由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血热型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颈肩腰腿痛、痛风等。

然而,对于正精耗竭、体质虚弱、孕妇、产后、浮肿、大痨痼疾、胃火衰败等寒性疾病,以及易于出血者和低血压者,不能施以放血疗法。

蒙医放血疗法有多种形式,其中微循环放血是在拔罐后,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刺破局部的恶血,达到治疗目的。

而病变周围的静脉放血则是直接找到病变部位的静脉,用蒙医的放血刀将静脉弹破,放出恶血。

在实施蒙医放血疗法前,需要先进行相关检查,并由医生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放血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脉诊和服用蒙药,以调整身体状态。

在放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暖,避免患者过度紧张或晕厥。

总的来说,蒙医放血疗法是一种具有特色的传统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很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其操作方式和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

蒙医五疗传统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蒙医五疗传统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蒙医五疗传统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蒙医传统疗法主要是通过对人体表面的触及和给予不同程度的
刺激而产生作用。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蒙医传统疗法适应症广、作用快、疗效可靠、副作用小。

为此,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目前我院蒙医五疗门诊开展《内蒙古自治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所列蒙医传统诊疗疗术项目,放血疗法、刺血疗法、萨木疗术、针灸疗法、诺哈拉呼疗术、震荡疗法、敷疗术、其他疗法等九个亚类,共计69项(原67项、新增加蒙医尼如哈疗法、蒙医火疗)如:针灸,按摩,拔罐,放血,灸疗,震脑术,火疗等常用传统治疗项目。

蒙医传统疗法的适应症:协日乌苏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疑难杂症、腰腿痛、宫寒、各种皮肤病,赤素、协日性疾病,脑及其他脏腑的震荡,肩凝背痛、颈项强硬、头痛枕麻、肘臂酸痛,腹痛、腹泻、腹胀、嗳气,呃逆、便秘,毒肿,肾虚、性功能减低,肺热、肺阴虚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并有调理寒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美容等功效。

施蒙医传统疗法时注意事项:
◆年老体弱、身体消瘦无力、忧虑过度、营养不良、失血过多、
孕妇、恶性肿瘤、活动型肺结核、出血性疾病、高热、皮肤感觉异常、心衰、装有心脏起博器者不宜做本疗法。

◆患者施本疗法时必须要进食肉粥或营养丰富的饮食。

◆施本疗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等其它任何
不适感时及时告知医师。

施本疗法之前如有晕针、晕血、怀孕、体内有金属异物(包括钢板、钢钉等)患者事先告知医师。

蒙医温针(银针)治疗膝关节骨刺病

蒙医温针(银针)治疗膝关节骨刺病

蒙医温针(银针)治疗膝关节骨刺病银针是最有名的蒙医外治疗法之一。

国际上认为,在末来的15年之内蒙医外治疗法银针将成为人类保健的第一手段,蒙医银针疗法在200多年前就有记录。

自古以来蒙古族过着游牧生活在与干旱、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斗争中不断积累了许多适合当时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特点的医疗知识和方式方法。

蒙古族由于主要食用牛、羊、马等动物的肉和乳食品,所以对这些动物的肉及乳食品的医疗作用有很多的了解,而且饮食治疗在蒙医药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因其居住地寒冷潮湿故使用蒙医传统银针外治疗法也是北方蒙古族早期常用的治疗方法,又因其民族常年驰聘在广阔的草原上,经常发生外伤、摔伤、骨折、故整骨术,震脑术,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部位的骨刺或骨质增生发病率也相当高,当时蒙医银针外治疗法也是早期蒙医的重要传统疗术内容之一。

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生了一场持续了数年的“针灸热”。

事情的起因似乎是因为一篇纽约时报的报道,而真正的背景却是中国开放和尼克松访华。

小小的银针意外地引发了美国民众和媒体的重视,成为东西方交流的纽带。

银针疗法传入美国后,遭遇了一系列东西方文化,医学和科学的冲突,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针刺本身的医疗作用。

古老的中华医术,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在西方找到了应有的位置,成为中华文化精髓,传入西方的典范。

然而,这段不该忘却的历史,至今在中国还鲜为人知。

元代蒙古族著名针灸学家。

有名忽公太,字去,大约生活与14世纪,元翰林院医学士,曾撰写《金兰循经取穴图解》。

中蒙医外治疗法银针有详细的记载,说四指,特考证。

针尖较细而脱利,针柄较粗,针圆端也就是其头部往下银丝绕来固定,火绒似蒙医银针柄用全银制成。

一般临床上使用银针的针身长70或60mm,身宽1.75mm大小不等。

国内对现代医学认为:“银针”化学成分系统研究报到较多,第一功效解毒,第二功效杀菌,第三功效消炎,排毒养生,长期使用,可以起到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疗效奇特的灸法——蒙医灸疗

疗效奇特的灸法——蒙医灸疗

疗效奇特的灸法——蒙医灸疗蒙医灸法是具有蒙古族医学特点的一种传统外治法,由热敷疗法发展而来。

早在秦汉之际的《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有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此灸法种类较多,可根据不同的材料而采用不同的灸法,其疗效奇特。

【功效】调节气血,防治疾病,增强体质。

【适应症】用于寒性所致的头疼、四肢黄水症、胃火衰退、消化不良、“巴达干盛型”(寒性)浮肿证、水肿证、癫狂病、痫证、痞瘤病、疖痈、多种皮肤病、炭疽、虚热证、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癫痫、慢性胃炎、结肠炎、胃下垂、骨质增生、胸椎或腰椎结核、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病、一切脉络病以及温病后期等症。

【施灸准备】白山蓟草,羊毛毡,木心,卫生香,棉花头,小茴香,黄油,山川柳,金,银,铜,斑蝥,醋,独头蒜,铁线,线香,火柴或打火机,甲紫等。

【施灸方法】(1)火灸类:主要借助火的灼热刺激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火炬灸:亦称火把灸。

用细小棍一头缠以棉花制成大小不等的火炬形棍(大则如拇指,小则如小指或更小),将棉花头蘸上少许植物油(以不滴油为佳)点燃后,以火苗迅速按灸病灶、此法适用于炭疽或乳腺癌等。

香灸:是指日常用的卫生香,视临床需要和香的粗细灵活掌握。

一般将1支粗香(直径约0.2cm)或3支细香(直径约0.1cm)捆在一起,点燃后按灸穴位。

该法多用于婴幼儿“赫衣偏盛型”(近似风寒)诸证。

蓟绒灸:将秋季采集的白山蓟,放在阴凉处阴干后,置于木板上用木棒捣成棉絮状,再经碱水和砖茶水湿透晾干制成白山蓟绒。

根据临床需要,制成大小不等四种规格的圆锥形绒炷。

此法临床最常用。

木心灸:是指取出多年干枯榆树中的软心,代替白山蓟绒作为施灸的材料。

艾灸:利用艾条,代替白山蓟绒作为灸材。

蒙医的针刺疗法

蒙医的针刺疗法

蒙医的针刺疗法蒙医的针灸疗法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6世纪以后的蒙医学大量吸收了藏医等兄弟民族针刺疗法的理论和经验,使蒙医针刺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甘露之泉》从五个方面明确论述了针刺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针刺穴位、针刺疗法种类、针刺方法、疗效等内容,并指出"针刺疗法有寒针和热针两种",寒针只是针刺,热针则针刺与烤灸相结合。

蒙古族医学特色诊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蒙医药逐步形成了较为丰富而且独特的诊疗知识与经验。

诊断诊断是蒙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诊察和分析两方面的内容。

主要是通过望、问、切三诊,观察和检查患者的全面情况和现症的本质,以掌握诊断必须的依据,然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进一步了解疾病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变化,鉴别出主与次、实与虚、确实与疑似,并结合六基症和寒、热证理论加以总结,对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外部精神状态、色泽、形体、姿态以及局部情况的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1.望色:望面部的色泽、气色。

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容。

人体发生疾病,面部的色泽会相应改变。

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色泽表现,可测知脏腑功能的盛衰和疾病的部位及发展变化。

正常人面部色泽是微黄、荣润、鲜明而有光泽。

如色泽暗晦、苍白、枯槁、面色青黑等均为不健康色泽。

色赤多为热证所致,面色白多为寒证。

颜面发绀,颊部粗糙多为赫依病和心脏疾病。

小儿胸部有热症时两颊潮红、口唇发白。

面色暗晦,精神衰极,言语低微不清,病情转入危重阶段突然转为两颧红晕如妆,精神转佳者为死亡预兆。

但由于居住环境、季节、气候职业以及种族的不同而造成的面色改变,都不属于病色,诊察时注意鉴别。

2.望形体:望病人体质强弱、胖瘦及发育状况,正常人五脏功能活动有力,则身体强健。

反之,必然会导致体质的改变。

还通过对病人的动静异常表现观察,也可测知疾病的部位。

3.五花的观察:舌、目、鼻、耳、口唇,蒙医诊断中称之为五花,这些器官与内在经脉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蒙医灸疗法

蒙医灸疗法

蒙医灸疗法
蒙医灸疗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隔蒙药、姜灸
(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把鲜姜切成姜泥。

(2)操作方法:
①把蒙药用药酒搅拌,把鲜姜切成姜泥,暴露应灸部位,放一层纱布。

②灸部位先覆层蒙药,人后把姜泥放于穴位,放艾条。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1-2壮。

适应症: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寒性希拉性头病、关节黄水病、失眠、颈肩腰腿痛、寒性风湿类疾病。

禁忌症:凡属于希拉性热症、血症、五官疾、年迈体弱及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蒙医灸疗法护理与注意事项
(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


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3)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须处理或涂龙胆紫,较大水泡应消素后用无菌针头刺破,涂上龙胆紫或金万红软膏。

(4)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之艾条套入玻璃试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

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烧坏被褥。

(5)艾灸毕应为病人盖好衣被,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凡颜面、五官区域、大血管、粘膜处及热证,一般不宜艾灸。

蒙医瑰宝“五疗法”

蒙医瑰宝“五疗法”

蒙医瑰宝“五疗法”⊙佚 名患腰椎间盘突出的阿莫沙那老人,多年来一直被病痛所折磨。

虽然他把各大医院的先进仪器和治疗方法都尝试了一遍,但是病情却日益严重,非但不能下地活动,连睡觉也因疼痛不能正常侧卧,只能趴着入睡。

当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内蒙古中蒙医院的五疗科,让医生用针刺、灸法、涂擦推拿等传统蒙医治疗方法医治后,病情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一个月后,他身上的病症解除了,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在阿莫沙那老人身上产生奇迹的就是集中蒙医药精华的“五疗法”。

“五疗法”是包括灸法、放血、浸泡、敷料、涂擦推拿、针刺等多种外治疗法的总称。

“五疗法”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蒙医药学原理,受到了国内外患者的好评。

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前后,生活在北方的蒙古族就已经开始运用“五疗法”医治疾病。

八世纪的藏医典籍《四部医典》中就提到“治赫依病则用蒙古灸”,此外《黄帝内经》、《月光医典》、《大宇妥·元丹贡布传》等多部古典医籍中也都有对灸法、火针、放血疗法的阐述。

属于游牧民族的内蒙古族生活在寒冷的北方,一年四季随水草迁徙,适应蒙古族生活特点的蒙医“五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据内蒙古中蒙医院五疗科主任姚哈斯介绍,蒙医是归于印度医学支系的民族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三根因素、七素、三秽等构成的综合生命现象的活动过程,人的内脏与内脏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五疗法属于蒙医学外治法,即运用不同方法刺激全身穴位达到保健治疗作用。

与中医穴位不同,蒙医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它们各自的穴位,如针刺穴位有110个,炙穴有224个,可以采用放血疗法的浅静脉穴有77个等,通常情况下“五疗法”都是医生在分析病情后有所选择地综合运用。

“五疗法”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放血疗法,它采用专用的器具刺破人体表浅静脉特定的穴位,直接放出血来,调整气血循环,它对治疗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的高血压、神经性头痛、上呼吸道感染、面神经麻痹等病有明显的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蒙医疗法
作者:郑泽民
来源:《祝您健康》1992年第03期
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漠,不仅养育了淳朴、彪悍的蒙古民族,而且萌生了神奇、精妙的具有浓厚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蒙医疗法,
马奶酒疗法
蒙古族民歌唱道:“纯洁吉祥的奶食,凝结着草原人民的厚意;透明醇香的奶酒,倾注着草原人民的深情。


以奶食和肉食为主的蒙古族不仅以奶茶、奶酪、酸奶、奶酒、黄油等为美馔佳肴,而且用马奶发酵酿造成一种味美可口的饮料——马奶酒来治疗胃肠道疾病、肝病、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结核病等多种疾患。

蒙古族用马奶酒治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据700多年前成书的蒙古族历史典籍《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十代祖先孛端察尔很喜欢喝马奶酒;“每日必至,索求马奶酒喝”。

公元1330年初刊的元代著名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一书,对马奶亦有“性冷、味甘、止渴、治热”等较详尽的记载。

现代科学分析发现,马奶酒中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如:糖、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酶和微量元素等。

1981至1985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研究所,对110例高血压病患者、127例心电图异常者、91例心绞痛和181例高血脂病人服用马奶酒后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

证明马奶酒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病人左心室的功能,对心肌劳损、心动过缓、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疗效明显,还能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高血压病的总有效率为75.5%。

马奶酒的服用量视病情及患者体质强弱和消化能力而定,同时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

服用马奶酒治疗期间,忌食凉性、油腻食物,避免劳累。

酸驼奶、酸牛奶、酸羊奶等治疗作用与酸马奶相近,但疗效不如马奶酒。

蒙医正脑术
蒙古族谚语说:“想找那心爱的人儿,要有纯真的情意;想骑那骠悍的骏马;要有高超的骑术。

”从事畜枚、狩猎的蒙古族人民,在飞马射箭中经常发生跌伤、骨折、脑震荡等创伤,于是出现了通过人工震动治疗脑震荡这种神奇的“以震治震”的蒙医传统疗法——正脑术,据《辽史》卷108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震动疗法:“枢密史耶律斜轸妻有沉疴,易数医不能治”,当时著名的医学家耶律敌鲁诊视之后说:“心有蓄热,非药石所及,当以意疗。

因其聩(耳聋),聒(吵闹)之使狂,泄其毒则可。

”“于是令夫击镇鼓于前。

翌日粟狂,叫呼怒骂,力极而止,遂愈。


据蒙医典籍《甘露四邻》记载,正脑术治疗牧民落乘、跌伤等所致的脑震荡,方法有四种,但无论哪种方法,均应用“以震治震”的原则,蒙医治疗脑震荡采用的正脑术,需要如下几种用具:布带、碗、筷、小锤、沙子或米。

治疗方法:先用布带将患者的头部紧紧围裹一圈,然后将装满沙子或米的碗用布蒙好,倒故在患者头顶,令患者将一只筷子横咬在嘴里,医生用另一只筷子敲打横咬着的筷予露出的两端,作为预备性(或诊断性)治疗。

然后用小锤隔着布带在患者脑后枕邦震敲3~9次即可。

内蒙古中蒙医院一位副主任医师因车祸所改的脑震荡,四处求医,疗效甚维,最后求助于该院蒙医的正脑术,一次治愈。

瑟搏素疗法
《元史》卷123《布智儿传》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成吉思汗的爱将布智儿,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救矢,太祖亲视之,令人拔其矢,血流满体,闷仆几绝。

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纳布智儿子牛腹,浸热血中,移时遂苏”。

这种治疗战伤、疾病的经验,在实践申发展为首经在内蒙古草原上广为施行的一种蒙医传统疗法——瑟搏素疗法。

该法又名瘤胃热罨法,系蒙古族人民利用汤和水对人体的浸渍与浴洗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疗法,具体治疗程序如下:
首先选择无病、健康的牛、羊,将它们剖腹屠宰,然后及时在牛皮、羊皮的内面和牛羊的肠胃中涂抹或加入有关药物,并趁热将皮披在患者身上,让患者搂抱牛羊胃肠在怀中(患者不穿衣服),就这样,患者在血水、药水的浸浴中接受治疗。

此法可养脾血、滋肾阳,治疗顽固性全身性关节炎及肢体僵直等症。

蒙医油脂疗法
在内蒙古草原流传着这样一种传统的蒙医疗法:通过涂擦、内服、点滴油脂类制剂,治疗消瘦、失血、营养不良、视物模糊等疾病。

使用的油脂有芥子油、芝麻油等植物油,也有骨髓、黄油及动物油,例如,中耳炎化脓,則用油脂滴耳,口腔、咽喉、舌、齿等有病,可书黄油温热后滴于患处;前额、眼盼的疾病,将油温热后滴于鼻腔治疗;营养不良的人,可在油内加少量食盐,然后开水冲服之,产后虚弱者可服动物骨髓,创伤、烧伤者用动物油脂外涂或内服……不同部位、性质的疾病,在施用油脂疗法时,蒙医常根据不同季节、时令、气候选择不同类的油脂、不同的给药途径。

一般说,冬季用黄油;春季用骨髓;夏季用植物油,导泻时用融黄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