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一)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材料作文:《乡土中国》材料(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材料作文:《乡土中国》材料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说文解字》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有这样一句话: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触摸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
(2)电影《流浪地球》中,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刘培强,希望启动亲人通话功能让儿子刘启回到保护人类的地下城。
刘启说:“跟他有什么好说的!”“你有什么资格替我做决定!”(3)在面临选科的时候,一学生与父母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
父母希望他能选择物理,而他坚持选择了历史。
为此父母非常生气,说他不听劝告;该生则委屈地说父母不理解自己。
你如何看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用“土”来形容不合潮流的事物,但当某些“土”的东西渐渐消失时,人们又帐然若失。
《乡土中国》说,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落,还有习俗、文化……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不得抄袭。
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费孝通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入选2020秋季部编版教材,乡土文化成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
90后女孩李子柒制作的乡土美食、传统工艺视频,引发了网民极大的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令人忧虑,著名作家冯骥才感叹:“我国的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来不及认真翻阅,就已经消亡了。
”阅读上述材料,你对“ 乡土文化”有怎样的思考与体验?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高考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新高考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
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
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
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概览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二、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3要素〞(一)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X。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
2.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4.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在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时,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的。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即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三)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它所回答的是“怎样用论据论证论题或论点〞的问题。
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
论证是逻辑过程,涉及论述类文本的论证思路,因此,需要考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或论题的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三、掌握论述类文本的“3步读文法〞第一步:速读全文找关键1.标注关键词重点句主要包括内容句和结构句: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表比较、对比、引述等的句子可迅速把握理论论据。
第二步:读完每段理关系梳理关系有两层含意: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巩固提升训练: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沙场练兵 (含解析)(山东专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漩.涡(xuán) 峥.嵘(zhēng)果脯.(fǔ) 犯而不校.(jiào)B.骠.骑(piào) 辟.谣(bì)碑帖.(tiè) 缄.口不语(jiān)C.着.陆(zháo) 机杼.(zhù)契.机(qì) 以讹.传讹(é)D.蹩.脚(biě) 掮.客(qián)劲.头(jìn) 赧.颜苟活(nǎn)解析:选A。
B项“辟”读pì,C项“着”读zhuó,D项“蹩”读bié。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诽谤./傍.晚供.认/供.不应求模.棱两可/装模.作样B.绯.红/扉.页茁.壮/弄巧成拙.签订契.约/扶老挈.幼C.省.亲/反省.强.制/强.词夺理塞.翁失马/闭门塞.听D.偌.大/诺.言宁.愿/息事宁.人间.不容发/挑拨离间.解析:选D。
A项分别读bàng,gòng/gōng,mó/mú;B项分别读fēi,zhuó/zhuō,qì/qiè;C项分别读xǐng,qiáng/qiǎng,sài/sè;D项分别读ruò/nuò,nìng/níng,ji ān/jià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沏.茶/亲戚.妯.娌/压轴.船坞./好高骛.远B.鹣.鲽/谦.辞藤蔓./蔓.菁憎.恶/锃.光瓦亮C.星宿./山岫.狡黠./狎.昵稍.息/年高德劭.D.阴霾./埋.怨虔.诚/潜.伏翡.翠/斐.然成章解析:选C。
A项分别读qī/qi,zhóu/zhòu,wù/wù;B项分别读jiān/qiān,wàn/mán,zēng/zèng;C项分别读xiù/xiù,xiá/xiá,shào/shào;D项分别读mái/mán,qián/qián,fěi/fěi。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冯骥才小说训练(含答案)
一轮复习小说训练冯骥才专题(一)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斗寒图冯骥才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
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①。
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
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
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
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
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
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
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鹞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
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
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
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
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
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
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
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
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
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01 论述类文体阅读(新课标Ⅰ版)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01 论述类文体阅读一、(2014届河北保定高三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2023届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一轮总复习检测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3届江西省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一轮总复习检测联考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村落是基本的农业人口居住单位,在长期历史传承中形成的经济、血缘与文化的种种关系,使村落构成了完整的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内凝性。
中国古代村落的内凝性在战国之前直接表现为村落的共同体机制。
战国之前的村落基本是集聚式村落,有统一规划的住宅、窖穴,有作为公共设施的水井、陶窑等作坊,还有紧邻村落的公共墓地以及村落的防护设施。
居民们“生死相恤,坟墓相从”,在井田制下进行着集体劳动,有着浓厚的共同体色彩。
战国以来的村落继承了这一传统,村民们仍是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虽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散居村落,甚至是三五户人家的小村落,但集聚式村落仍是主体构成,且是其他类型村落的归宿。
中国古代的集聚式村落一直延续到近代以来,在此基础上,村落的内凝性依然存续。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以及村落中的邻里守望是其凝聚的重要纽带,村规民约是村落内凝性的制度呈现。
村落活动的集体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在农业生产上,相当一部分村落流行集体耘田。
农忙时节,村民们往往以互助、换工等方式,统一组织集体耕作,有的还以秧鼓助力,活跃气氛,提高效率。
另外,一些村落中的村民还为生产互助而结社,汉代即有“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的记载,汉以后村落中亦多有生产互助性结社,如唐宋之际的渠人社、元代的锄社等。
对于村落的公共活动与公共事务,村民往往普遍参与,使其成为村落的集体活动。
以祭社为例,自先秦至明清,祭社活动一直是村落重要的集体活动,它所折射的是农民对土地神的祈望和诉求,是维系村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先秦时期,人们使“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
战国以降,这一传统相沿不衰,汉代村落之祭社便是举家而动,杀猪宰羊祭祀社神,然后分享祭肉,歌娱宴饮。
史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
”魏晋南北朝之村落,社日也是“四邻并结综合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金版教程】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练习 1-2辨析并修改病句b
综合•进阶特训第一练题苑撷真1.[2022·辽宁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当永久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进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布满爱与期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B.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进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需防止“精神懈怠”。
C. 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方案后,学员报名格外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有用技能。
D. 今年,辽宁农信连续推动“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亮、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宽敞农夫“贷款难”的问题。
解析A项,搭配不当。
“持着”与“立场”不搭配,可把“持着”改为“坚守”。
“传递”与“善与美”不搭配,可把“传递”改为“表现”。
另外,“富有”可改为“布满”。
B项,表意不明、成分赘余。
“我们是否”包含两种状况,与后面内容不搭配,一面对两面。
另外,“就必需防止‘精神懈怠’”赘余。
C项,句式杂糅或语序不当。
应删除后半句中的“想给孩子增加一项有用技能”,或调整为“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有用技能的家长”。
答案 D2.[2022·山东高考]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这次聘请,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当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阅历。
B. 我父亲是建筑学家,很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 生疏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共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进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解析A项,搭配不当,“担当……岗位”,动宾搭配不当。
C项,表意不明,“是共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是在“生活中”还是“银幕上”,无法确定。
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随着”。
高三第一轮语文复习必修一资料(参考答案)
201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要点(必修一)【现代文基础知识梳理】一、识记下列字音、字形复习提示:词语的掌握,要音、形、义三者结合,请你把下面的词语认真抄写下来,对于不熟悉的词语可以在右边的空白处多抄几遍。
【第一单元】沁(qìn)园春百舸(gě)寥廓(kuî)苍茫(máng)浪遏(â)飞舟逶(wēi)迤(yí) 磅(páng)礴(bï) 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篱笆(bā) 荡漾(yàng)青荇(xìng)榆阴(yīn)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青苔(tái)虱(shī)子隽(juàn)永纽扣(同“钮扣”)萝卜(luóbo)占卜(bǔ)凌侮(wǔ)麦糟(zāo)炖(dùn) 肉叱(chì)骂袒露(lù)【第三单元】追悼(dào)编辑(jí)菲(fěi)薄洗涤(dí)桀(jiã)骜(ào) 租赁(lìn)喋(diã)血(xuâ) 立仆(pū)风尘仆仆(pú)尸骸(hái)虐(nüè)杀攒(cuán)射浸渍(zì) 绯(fēi)红作(zuî)揖(yī)吠(fèi)叫包袱(fu)解剖(pōu) 堕(duò)入煎(jiān)熬创(chuāng)伤莅(lì)临步履(lǚ) 酣(hān)畅屏息(bǐng) 拭(shì)泪【第四单元】婆娑(suō)噩(â)梦凋(diāo)谢撰(zhuàn)写雏(chú)菊窒(zhì)息祷(dǎo)告嘈(cáo)杂蠕(rú)动呵(hē)欠弄(lòng)堂执拗(niù)荤(hūn)腥(xīng) 叩(kòu)头供(gōng)给(jǐ)契(qì)据籼(xiān)米莴(wō)苣(jù) 搽(chá)粉瞌(kē)睡谄(chǎn)媚贿赂(lù)骷(kū)髅(lïu) 焦灼(zhuó)云霄(xiāo)翌(yì)年苛(kē)刻横亘(gèn)二、了解下列熟语的含义复习提示:抄写下列熟语,关键字要写正确,词义可利用早、晚自习背诵,亦可尝试造句以加深记忆。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
2024届高三语文备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题组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
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
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
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
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
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
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
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B.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C.林林总总源远流长津津有味杯盘狼籍D.琳琅满目渊远流长津津乐道觥筹交错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悟。
B.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动。
C.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食客们或许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有更深的感悟。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项分层复习真题练习——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含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项分层复习真题试卷练习——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2021-2022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中职语文测试(1)
2021-2022学年高三一轮复习中职语文测试(1)一㊁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埋怨(mán)熨帖(yùn)创伤(c h uān g)引吭高歌(hán g)B.巷道(hàn g)铜臭(x iù)垂涎(x ián)博闻强识(z hì)C.造诣(z hǐ)笑靥(yè)缜密(z hěn)寡廉鲜耻(x iǎn)D.铡刀(z há)肄业(yì)蹊跷(qī)人头攒动(c h uán)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走投无路良莠不齐各行其是戛然而止B.栩栩如生睡眼惺忪呕心沥血奋发图强C.风驰电掣口蜜腹剑千钧一发勠力同心D.卑躬屈膝一抔黄土拾人牙慧嗔目结舌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婚姻乃大事,岂能儿戏!②宅男,乐于独自漫漫长夜㊂③针对案件的特殊情况,需要开展一些秘密的有针对性的活动㊂④我们不能笼统地要求男生与女生之间要划清㊂A.终身度过侦查界限B.终生度过侦察界线C.终身渡过侦查界限D.终生渡过侦察界线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的话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各位能提出一些好的办法㊂B.汶川地震后,一些幸存者噙着泪水凝望面目全非的家园,久久不忍离去㊂C.感谢你这次对我的帮助,以后你有什么事尽管给我说,我一定鼎力相助㊂D.那些磕长头去朝觐的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㊂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夏天的奉节可能要算历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了!B.学习成绩能否提高,与你在学习上付出的多少有很大关系㊂C.由于今年夏天干旱少雨,使很多农作物都出现了减产的情况㊂D.亏她还是班主任,连本校校长都不认识㊂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一个月到底需要多少生活费?要做到心中有数㊂B.高三这一年的学习非常关键:一是课堂上要认真;二是要从课余挤时间自觉学习;三是要多向老师同学请教㊂C.我们家离学校只有二三里路,所以我申请走读㊂D.很多孩子不爱吃蔬菜㊂(包心菜㊁萝卜㊁豇豆㊁黄瓜等)二㊁古诗文阅读(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阅读下文,完成7~9题㊂诗经㊃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㊂静女其娈,贻我彤管㊂彤管有炜,说怿女美㊂自牧归荑,洵美且异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㊂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我于城隅城隅:城角幽僻处B.静女其娈娈:美好C.自牧归荑归:归还,还给D.匪女之为美匪:通 非 ,不是8.下列对诗句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静女其姝 表现了女子美丽; 爱而不见 ,女子如此捉弄小伙子,让人觉得女子虽可爱却也有些许可厌㊂B. 搔首踟蹰 表现了男子老实㊁憨厚㊁痴情,描绘出小伙子焦灼不安的情态㊂C.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管虽熠熠发光,并不见得有多美,主要因为它是美人送的,爱屋及乌,令小伙子无比喜欢㊂D. 洵美且异 ,小伙子对普通的荑草大加赞美,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㊂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㊂B.这首诗采用 重章叠唱 的形式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歌特色㊂C. 说怿女美 匪女之为美 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小伙子是在赞美姑娘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感情㊂D.这首诗从大处着笔,不注重细节,语言直白浅显,淳朴清新,具有特别的味道㊂虚词辨析与句式判断,完成10~11题㊂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B.青,取之于蓝(‘劝学“)樊哙覆其盾于地(‘鸿门宴“)C.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谏太宗十思疏“)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D.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11.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句读之不知(‘师说“)A.蚓无爪牙之利(‘劝学“)B.洎牧以谗诛(‘六国论“)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D.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三㊁翻译㊁默写(共2小题,共10分)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㊂(每小题3分,共6分)(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㊂(‘师说“)译文: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㊂(每小题2分,共4分)(1)同是天涯沦落人,㊂(‘琵琶行“)(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㊂(‘一剪梅“)四㊁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㊂锄李锐①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 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②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 是哩㊂③ 咳呀㊂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④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㊂⑤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⑥六安爷已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㊂⑦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㊂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㊂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㊂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㊂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㊂⑧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㊂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㊂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㊂⑨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㊂一天三晌,一晌不落㊂⑩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㊂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㊂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㊂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㊂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㊂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㊂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㊂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㊂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㊂(有删改)14.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㊂B.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㊂C.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㊂D.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棵一棵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㊂15.第⑦段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 几万 几百万 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下列对其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㊂B.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㊂C.与下文煤炭公司按 五千 一万五千 收购形成对比,造成强烈反差㊂D.长年累月的劳作让村人深感疲惫,为后文煤炭公司收购后村人的喜悦埋下伏笔㊂16.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㊂B.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 瘾 ,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㊂C.六安爷不在乎劳作的辛苦,把锄地当作是一种享受,生就的劳碌命,这是他的悲哀㊂D.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㊁生活方式的结束,在大地上劳作成了劳动者的精神需要,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㊂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㊂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 惊心动魄的谈判 ,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㊂C.土地被收购了,但六安爷仍然拄着锄头到百亩园锄地,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㊂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㊂五㊁语言运用(共2小题,共10分)18.仿照示例,续写两个句子㊂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并与示例句子共同构成意义相对完整的排比句㊂(6分)示例: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1),(2)㊂19.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写一条新闻标题㊂(不超过20个字)(4分)重庆日报讯(记者周松实习生钟婷婷)还在纠结到哪里换领㊁补领身份证吗?重庆日报记者8月29日从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获悉:从8月30日起,重庆市市内户籍居民可自由选择任一公安派出所办理居民身份证换领㊁补领业务,实现市内户籍居民身份证 全渝通办 ㊂据了解,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放管服 改革部署,按照市委㊁市政府实施 全渝通办 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要求,市公安局在组织部分区县公安机关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加大人㊁财㊁物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档升级人口信息系统,提升办证窗口的服务水平,顺利实现了我市群众换领㊁补领居民身份证 全渝通办 便捷服务㊂据悉,我市自推出异地受理居民身份证工作以来,已累计办理101.6万余个异地证,让群众免受返乡办证奔波之苦㊂实现居民身份证 全渝通办 后,群众办事更自主㊁更便捷㊂六㊁写作(共1小题,20分)20.李花,女,18岁,团员㊂重庆市ˑˑ职业中学2016级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㊂曾代表学校参加市级英语口语大赛㊁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取得优胜奖㊂在校期间先后担任过班级学习委员㊁文娱委员㊁宣传委员和学校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多次获得校 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 等荣誉称号㊂毕业后希望顺利进入重庆新世纪百货公司㊂请代她写一份求职信㊂要求:①字数在300字左右;②求职信各要素齐全㊂。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古诗词复习专项训练(一)(有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古诗词复习专项训练(一)班级姓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月夜怀故人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
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
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
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
【注】旧国: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
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
C.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和作者独处“凝愁”来间接抒情。
D.本诗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
2).“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
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濒遭贬官。
曲江:唐朝长安城南的一处游赏胜地。
经眼:从眼前经过。
翡翠:翡翠鸟。
麒麟: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也不仅是诗入的伤春之愁,而且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都引起诗人的惆怅,“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
两句对仗工整,“且”“莫”“欲”等虚字的大量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
D.颈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慨叹盛衰兴亡、物是人非的伤感。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诗中作者“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信息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
信息类文本阅读练习--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一、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我景观是一种非真实性的自我呈现,它依托于社交媒体,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
换言之,自我景观其实就是主我与客我的结合体。
个体对自我景观进行设置,并维持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互动,使得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认可,或者说实现马斯洛需求论中的“社交需求”。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必要的社会交往过程。
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通过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这个介质进行互动,是一个社会过程。
那么自我景观也就等同于在新型社会交往中借助“有意义的象征符”所实现的主客我互动。
如微信尤其是其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新型交往的网络社会。
按照戈夫曼细分的三种关键角色,表演者即发朋友圈的人,接受表演者即浏览朋友圈、进行点赞、评论的人,局外人则是将朋友圈入口锁住的人。
当我们作为表演者发朋友圈时,实际上是在塑造一定的角色,通过扮演并相信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满足感。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塑造健康自我的过程。
主我是人类本体的映射,客我则是在主体融入社会之后做出的改造,二者互动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
健康的自我是由积极的主我适度改造后形成的客我,互动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如对于表演者,如果发的朋友圈从来就没有人点过赞、评论过,甚至被人拆台、反驳,这无疑会使表演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其塑造健康自我。
对于点赞与评论的观众,他们或是出于真心喜爱表演者的形象;或是处于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圈中,借此增加互动、增进情感;或是出于“剧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表演者为迎合观众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或展示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会采取一定的美化方式。
如在朋友圈发图片,人像要美颜,景色要构图,美食要暖光。
又如在微信“看一看”中塑造人设,若是想展示勤奋好学的人设,则多对单词打卡、深度文章点击“在看”,若是想展示文艺青年的品位,则多分享影视评论、浪漫的艺术作品等。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一)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一)答案·解析--答案速查--1—3 CBD 6—7 BA 10 CDF 11—12 DB 15 B--详细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C【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内容的能力。
【题目详解】C.“审美态度对对象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可知,“在对象的颜色、纹路以及事物内在的气概上”是对古松的审美,而不是审美的普遍规律。
故选C。
2.B【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目详解】B.“也是对这三种态度的否定”说法有误。
根据材料二原文“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可知,作者并没有对这三种态度进行否定,而是认为这三种态度之外还有第四种态度。
故选B。
3.D【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题目详解】材料二阐述的是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即忽略审美主体和客体,是一种平等统一的关系,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
A.诗句意思体现的是把植物作为衣物的实用态度。
B.语句体现的是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思考,体现的是科学的态度。
C.“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的是审美的态度。
D.反映出人与对象的平等统一。
故选D。
4.①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②培养审美直觉,提高审美情趣;③避免实用主义过于功利的短视,纠正科学过于抽象的思考。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题目详解】根据原文“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可知,重视审美教育,可以让我们专注事物美的形象,注重事物的审美价值,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受到教育。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语文试题(原卷版)
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①,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②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③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④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⑤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⑥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4 题。
野花为谁开曾纪鑫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山道上,没有风声、虫鸣、鸟叫 ,静谧笼罩山野。
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周围的一切。
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 ,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 ,不觉一声惊叫 ,赶忙跑了过去 ,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
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 ,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
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 ,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 ,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
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 ,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 ,高远而深邃 ,神秘而肃穆 ,令人心旌摇荡 ,神思翩跹⋯⋯③这时 ,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
抬眼望去 ,大家已然走出好远。
我瞧瞧野花 ,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 ,便狠狠心 ,将那细茎掐断 ,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 ,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 ,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 ,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暴行”。
我分辩说 ,野花得感谢我才是 ,它寂寞地开着 ,又将寂寞地凋谢 ,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 ,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
说着 ,猛然想起陆游的词作《卜算子咏梅》 ,不觉吟诵道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又将野花凑近鼻端 ,深深地吸了一口。
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 ,不由得反问自己 ,难道没有我的发现 ,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我没有见到之前 ,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 ,显示出生命的圆满 ;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
从这一角度来看 ,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 ,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⑤就这么一朵野花 ,不觉使我心思烦乱 ,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
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 ,没有竞争 ,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
那么 ,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 ?既不为人类 ,也不为同伴 ,难道为那些野草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 ,抑或秋云、风雨吗 ?显然都不是 !它盛开着 ,孤孤单单、寂寂寞寞 ,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 ,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
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 ,不在乎对象 ,作为一种生命 ,它曾经生存过 ,怒放过 ,辉煌过 ,既不为别人 ,也不为自己。
没有强迫,没有诱惑 ,自自然然孕育 ,自自然然盛开 ,又将自自然然凋零。
一切顺乎自然 ,圆润而完满。
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 ,一种永恒的呈示么 ?⑥于是 ,我不禁想到了一个佛教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 ,一言不发 ,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
弟子们顿时寂然 ,用心揣摩他的用意 ,但都不甚明了 ,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 , 突然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
这一法门 ,有别于正统佛教 ,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传至我国 ,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⑦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 ?1.为什么道旁的一朵野花会引起作者的”惊叫”?【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确定答题区间在第①、②段,要注意语段中的关键词 ,如第①段的”寂寞”沉“默”等词,这些词为野花的出现作了铺垫。
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 (1)我们在寂寞蜿蜒的山路上沉默地走着,野花的出现打破了这寂寞。
(2)它独自开在草丛、树木、藤蔓之间 ,展示着生命的灿烂。
(3)它的深蓝色彩 ,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 ,令人心摇摇荡,神思翩跹。
2.本文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艺术手法、内容和情感。
首先要找出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其次要概括本段的主 要内容 ,最后体会作者对野花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第⑤段采用了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由作者的思绪可知 ,作者对野花生存 的价值作了深刻的思考 ,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3. 对于一朵野花盛开的意义 ,作者先后有哪些不同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对于野花盛开的意义的探讨是整个语段的核心 ,从全篇来看 ,作者思想的变化以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一词为界。
前面是作者最初的想法 ,不成熟,不深刻 ;后面是作者深入的思考 ,认识到野花存在的本质意义。
【参考答案】 (1)原先 ,作者认为寂寞的野花只有得到别人的欣赏才有意义 ,所以不愿撇下它 ,把它掐断带走了。
(2)后来 ,作者感悟到野花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它生命本身 ,在于它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因此为掐断它而懊悔。
4. 在文末 ,作者将佛祖手中的花想象成一朵野花 ,请探究其中的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 ,首先要理解佛祖的这个故事中所蕴涵的哲理。
语段的核心部分就是对野花价值的探讨 ,所以在理解这个佛教故事时要紧紧抓住野花的价值。
【参考答案】 (1)一花一世界 ,一朵花的开谢暗喻着人的生老病死和世事轮回。
(2)将佛祖手中的花想象成野花 ,表现了野花开谢的自我价值就在于生命本身。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5— 8 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查干自古至今 ,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
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 ,我便心动 ,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哲 理的思考。
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 ,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
那正是十月 末的一天 ,天空一片高蓝 ,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 ,使人不由想起 ”禅气 ”这个词。
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 ,猛然 ,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 ,不带一丝忧伤 ,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 ,在欣欣然归来。
枫叶红透 ,似一袭袈裟 ,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想到了有时 ,人不如红叶。
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 ,不能不叫人深思。
我每到兵马俑发掘处 ,就感到浑身不自在 ,替那些帝王将相脸红。
他们活着时作威作福 ,死后也不叫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
这样的时刻 是迎宾曲。
叶落归根 ,就该是这样的氛围。
叶落 也不可抵触。
文人墨客 ,为什么对红叶有着说不尽的情愫呢 红叶在上 ,人生有何可叹 ?原本人世间美好的赞誉 汁去讨要的 ,明抢暗夺的。
,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里传了出来 ,像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 ,是一种天律 ,不可违背 ,?并且都带有褒义 ?因为他们由此想到了人百姓安宁。
人是万物之灵 ,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 ,一见死神就乱了方寸 ,这是很可悲的。
有一年深秋 ,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还没有柏油路 ,天然小路曲曲弯弯 ,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 ,伸向旷野和原始。
河水清澈 ,似一股玉液在静静地流。
爬上一处高地 ,远眺近望 ,夕阳依依 ,诸峰相衔 ,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
金黄和火红,已是这里的主色调 ,尤其是变红的槭树漫山遍野地灿烂着,使人目不暇接、神魂颠倒。
夜晚 ,山月当空 ,金黄和火红都退到了一山的朦胧里。
一阵山风拂过 ,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 ,不但醉倒了山客 ,也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
它们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 ,以它们发蓝的眸子 ,看着我们。
我一时兴起 ,给这些不速之客唱了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 ,其中一只竖耳聆听 ,同游者笑着说 ,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
没错 ,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 ,并且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
天人合一 ,绝非仅仅是理想 , 只要人类还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不料 ,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 ,似排山倒海。
我心中起忧 ,担心红叶的命运 ,久久不能入睡。
清晨五时 ,我梦中有了幻听 ,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 ,轰然而优雅。
我披衣而起 ,抓起相机便匆匆出门 ,山风有些冷 ,但安静了许多 ,俯仰之间 ,满眼都是落叶 ,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
它们落得安然 ,飘得诗意 ,竟无半点忧伤 ,躺成了一山的哲思 ,忧郁的我 ,却成了多余。
惊愕之余 ,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
自然万物 ,原本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 ,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淡淡的山雾中 ,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上 ,终于明白 : 人 ,或者说我自己 ,是弱智者 ,而非万物之灵。
眼下 ,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 ,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 ,生与死 ,在这里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实质。
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场仪式 ,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 ,并且读到了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红叶归处是秋风 ,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艺术报》 ,有删改 )5.本文第一段中 ,我读到的”枫叶内心的独白”是什么 ?如何理解文末”读到了自己灵魂的色泽 ,也正在由灰变红”?【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第一问,理解”枫叶内心的独白”实,际上是讲作者对枫叶飘落的认识。
作答时 ,需要特别注意文中描写枫叶的语句 ,如”从高处安然飘落 ,不带一丝忧伤 ,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 ,在欣欣然归来”叶“落 ,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 ,是一种天律 ,不可违背 ,也不可抵触”等,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来概括”独白”的内涵。
第二问 , ”我”的灵魂由灰变红 ,实际上是我的思想认识在升华 ,需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 ,认识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第一问 :枫叶坦然面对凛冽的秋风时 ,视下落为天律而欣然接受 ,无留恋 ,无所求。
第二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受自然之理的感染而产生的灵魂的变化,”灰色”是指”我”为红叶的飘落而忧伤 ,更深层的是指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红色”是指”我”受到自然的洗礼 ,看淡了生死 ,悟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6.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枫叶飘落的情景 ,请对这一段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要寻找第一段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运用艺术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例如”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不带一丝忧伤”等几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枫叶人格化 ,刻画出枫叶的睿智深沉及飘落时的安然快乐的形象 ,生动传神 ,表现出”我”对枫叶肃然起敬 ,为下文”我”的灵魂变色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描写了枫叶飘落时安然、不带一丝忧伤的神态,并把它比喻成欣然归来的行僧和一袭袈裟 ,十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飘落的红叶的动态和色泽,营造了美妙庄严的环境 ,也形象地反映出作者的灵魂受到了洗礼。
这段生动形象的描写为下面的议论作了铺垫。
7.文章第四段描写一群水鹿有什么用意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