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乌托邦名著选读》读书报告一

《乌托邦名著选读》读书报告一

《乌托邦》读书报告摘要:在本书中,作者在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度中,构想的所有制制度是完全的公有制,私有制被完全的废除。

因为其中的人们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来源,没有私有制就会减少很多罪恶,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实和实际的角度来分析、理解一下其现实可行性、利弊以及其在乌托邦的理想国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其产生的各种影响。

关键词:公有制私有制分析利弊地位及影响在莫尔说构想的乌托邦中,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财产的所有制度是公有的,私有制已经被完全的废除。

首先,我们先来具体的了解一下什么是公有制和私有制。

公有制,就是全部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由全体劳动者或者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统一由公共管理,人人有份。

人们按照自己的所需领取食物和所需生活物资,对其没有其他的支配权。

公共食堂,公共医院,人们可以自由的享受食物和免费的医疗服务等就是其具体的体现。

私有制,就是对财产及其生产资料实行私有制,私人可以享受对其个人财产的完全拥有,对其拥有如使用,租聘,借出等支配权,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获得自己的财产和可支配物资。

在乌托邦中,莫尔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根除贪婪,争讼,掠夺,战争及一些社会不安的因素。

在这种制度下,总是凶狠狡黠的人占便宜,取得最多的财富,他们是人口中的少数。

至于占多数的质朴真诚的劳动人民,对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却穷困潦倒生活无着。

世界没有比这更不公平的事了。

^1 所以公有制在乌托邦中是唯一认为的正确的所有制制度。

在这个理想国度中,社会财富都是大家共有的,所有的物资和食物都汇聚在一定的集市或者市场,人们如果需要什么吃的用的,都只需要去那里领取就行了。

同时不会受成本和数量的约束,而且不会有人多领。

由上所述的公有制度固然美好,但其不是可以凭空形成的,既需要前期规范的严格制定,也需要后期对其认真的执行。

是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

首先第一点,这个公有制的建立,是需要在经济高度发达,物资完全富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因为要完全满足那么多人口的正常生活,且商品对每人都是平等和可取,没有完全充足的物质基础,是不可能的。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批判意识的小说,作者通过描
述一个理想化的社会,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读完
这部小说,我深深地被其思想所触动。

小说中的乌托邦社会充满了和谐、平等和公正,人们在这里没
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之分,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这种理想社会让人向往,但同时也让人反思现实社会的不足之处。

在现实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教育和医疗资源不公平分配,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

乌托邦社会的理想之处让我感到羡慕,但也让我意识到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通过小说中的对比,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社会的不足之处,
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对于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的向往。

同时,我也意识到实现乌托邦社会的理想并非易事,需要每个人的
努力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积极改变自己,为
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乌托邦》让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让我对未来社会充满了希望。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用心去改变,我们的社会一定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世界。

在这个乌托邦社会里,人们和谐相处,没有贫富差距,没有战争和暴力,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读完《乌托邦》,我不禁思考,这样的社会是否真的存在可能呢?作者通过小说中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乌托邦社会的美好和理想,但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这样的社会在现实中是多么难以实现。

人性的自私、贪婪和欲望,以及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冲突,都让乌托
邦成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尽管乌托邦可能只是一个理想,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它让我们意识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共同努
力去解决。

我们可以从乌托邦中汲取精神力量,去追求更美好的社会,去消除贫富差距,去实现人人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读完《乌托邦》,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的情节和思想所感染。


让我思考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也让我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希
望和信心。

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乌托邦。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一个没有贫富差距、没有犯罪和战争的世界。

读完这部小说,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类社会的思考和对于理想社会的渴望。

小说中的乌托邦社会给人一种美好而又虚幻的感觉。

在这个社
会里,人们不再为生计而奔波,不再为欲望而纷争。

每个人都有着
平等的地位和权利,社会资源也得到了公平的分配。

这种社会看起
来是那么的理想和美好,让人心生向往。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逐渐发现了乌托邦社会的种种问题。

在这个社会里,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被压制,人们失去了追求梦想和
自由的权利。

而且,这种平等和公平也是建立在对于个体的严格管
控和限制之上的。

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真正的乌托邦社会究竟应
该是怎样的?
通过阅读《乌托邦》,我开始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我们对于
理想社会的向往。

或许,真正的乌托邦社会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而是一个充满了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
都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享受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而不受到过多的
限制和约束。

总的来说,《乌托邦》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它让我对于人类社会和理想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实现一个完美的乌托邦社会,但我们可以努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更加包容,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马克思读书报告《乌托邦》

马克思读书报告《乌托邦》

读书报告题目: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200 年月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乌托邦》读书报告摘要:《乌托邦》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为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托马斯莫尔在该书中结合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真实地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群众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者的血腥罪恶,并且通过对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国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他的理想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卓越设想。

关键词:《乌托邦》;托马斯莫尔;读后感《乌托邦》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为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1516年,莫尔代表英王出使国外调解商务纠纷,并开始写作《乌托邦》,此次出行也为该书提供了素材。

《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部杰作,同年《乌托邦》出版,很快传遍全欧及全世界,在世界进步人士中誉得很高的声誉。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

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

他的父亲约翰·莫尔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拉丁文是上流社会的主流文学,因此,托马斯莫尔自年幼时便开始学习拉丁文。

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的家中作少年侍卫。

1492年,莫尔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在这里他学习了希腊文,这使得他可以尽情地阅读柏拉图、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

其中,尤其是柏拉图的思想对莫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里,他还学习了不少人文主义学科,并与在此任教的著名人文主义者科利特、格罗辛、林纳克等人有很深的交往。

这些人文主义者,以及后来莫尔所接触的欧洲大陆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都对莫尔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

《乌托邦》的读后感

《乌托邦》的读后感

《乌托邦》的读后感乌托邦的读后感《乌托邦》是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写成的一部社会政治小说。

通过对于乌托邦国家的描绘,小说探讨了理想社会的可能性以及人类追求完美的愿望。

读完这部小说,我被其中的思想深深吸引,也思考了许多关于社会和人类的问题。

小说中,乌托邦被描绘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不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乌托邦人民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尊重自然、崇尚和平与平等。

这种社会秩序的构建令人称赞,但却充满了让人质疑的方面。

首先,乌托邦社会的完美是建立在个体自由的牺牲之上。

个人的意愿和欲望受到集体规定和安排的束缚。

这种集体主义的观念可能导致个人的依赖和缺乏创造性。

乌托邦经济体系的运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放弃个人利益,那么社会的进步和创新可能会受到限制。

其次,乌托邦社会看似平等,但在这种平等背后隐藏着隐形的压迫。

乌托邦的国民被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虽然每个人都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但他们也失去了追求自由的机会。

个体的个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受到了限制,这可能会导致人们的个体意识和创造力的退化。

另外,小说中涉及的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也引发了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乌托邦社会通过防止贪婪、堕落的行为来保持秩序和和谐。

然而,这种道德规范和强制执行是否是真正的自由?是否真正反映了人性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乌托邦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化的设想,一个完美社会的幻想。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的完美往往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前提和假设上。

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人类的贪婪、自私和权力欲望。

而且,每个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基于个体的不同需求和追求。

尽管乌托邦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但它给予了我们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期望和向往。

它提醒我们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并积极追求自由、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价值观。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保留个体的权利和自由,鼓励多样性和创新的发展。

《乌托邦》读后让我深思,对于理想社会的想象和探索永远是人类思考的重要内容。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理想社会的不可行性。

通过对乌托邦社会
的描绘,作者让人们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现实。

在乌托邦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环境中,
所有的资源和权力都平等分配,每个人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逐渐发现这种理想社会的表面下隐藏着
许多问题。

人们失去了自由和个性,他们的生活被统一化和规范化,而且整个社会也缺乏创新和进步。

读完《乌托邦》,我深刻地意识到,理想社会是一个永远无法
实现的梦想。

人类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正是这些
矛盾和冲突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虽然我们可以向理想社会努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完美是不存在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
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也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
努力。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
权利和个性,同时也要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
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乌托邦》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小说,它让我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有了新的理解。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认识到理想社会的不可行性,同时也激励我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乌托邦》英]托马斯莫尔著读后感

《乌托邦》英]托马斯莫尔著读后感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莫尔通过描绘乌托邦岛上的公民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在乌托邦岛上,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这种人物塑造不仅体现了莫尔对理想人性的设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人格范本。
再次,在主题表达方面,《乌托邦》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理想社会的形态。莫尔通过乌托邦这个虚构的社会,批判了现实社会的弊端,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和政治腐败等。同时,他还表达了对完美社会的向往,渴望人类能够摆脱现实困境,追求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个人感受与反应:梦想与现实的拔河
阅读《乌托邦》让我感受到了梦想与现实的拔河。一方面,我被乌托邦岛上的理想社会所吸引,渴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可以生活。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这样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莫尔的这部作品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在现实社会的框架内,去追求更加公正和美好的生活。
喜欢与不喜欢的部分:梦想的绚烂与现实的沉重
《乌托邦》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社会的可能性。,我们很难找到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使得《乌托邦》既是一部令人向往的作品,也是一部让人感到无奈的作品。我认为,莫尔通过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去追求和创造美好社会的必要性。
人物塑造: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在《乌托邦》中,莫尔通过对乌托邦公民的塑造,表达了对完美人性的追求。这些公民既理性又公正,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展现出了一种理想的人格特质。然而,这种理想主义与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使得人物塑造呈现出一种碰撞的效果。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很难找到这样完美无瑕的人物。这使得乌托邦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但又难以触及的理想。
第三篇范文:《乌托邦》英]托马斯·莫尔著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乌托邦》是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创作于16世纪的一部社会科幻小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但其思想和观点仍然让人深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对《乌托邦》这部小说的读后感。

首先,我对《乌托邦》最为引人入胜的是莫尔对乌托邦社会的构想。

乌托邦这个理想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社会制度下,没有贫富之分,没有阶级之别,人人平等。

这种社会制度看似理想,但实际上却是不可行的。

莫尔通过描述乌托邦社会中的种种规定和制度,揭示了其中的弊端和矛盾。

例如,在乌托邦社会中,婚姻是通过政府安排的,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

这种制度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的控制,但却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人权利。

另外,乌托邦社会中没有个人财产,一切财富都由政府控制分配。

这种制度虽然消除了贪婪和利己主义,但也限制了创造力和个人发展的空间。

通过这些描写,莫尔让我意识到,完美的社会制度往往是建立在对个体权利和自由的牺牲之上。

其次,我对《乌托邦》中的人物形象也深感震撼。

小说中的主人公拉斐尔是一个经历了乌托邦社会生活并对其进行批判的人,他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来揭示乌托邦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

拉斐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真理和公正,却发现真理和公正在乌托邦社会中是那么的脆弱和虚幻。

他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深入地揭示了乌托邦的荒谬性和不实际性。

通过拉斐尔这一人物形象,我看到了作者对理想主义的警示,他告诉我们,在追求完美的社会制度时,我们应当保持一种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追求理想,而是要思考和权衡其中的利弊。

最后,我对《乌托邦》这部小说的读后感是对人性的思考。

在乌托邦社会中,人们看似都和谐相处,在和平与平等的环境下生活,但实际上,他们也受到了制度和规定的束缚。

他们没有了贪婪和欲望,但也失去了一种人性的本真。

这让我思考到,人性中的善恶不仅仅是由外在的环境和制度所决定,更多地是由内心的选择和道德标准所决定。

尽管乌托邦社会下不存在贫富之别和阶级之争,但人们依然会沉溺于权力和地位的争夺中,依然会出现犯罪和背叛。

《乌托邦》读书报告

《乌托邦》读书报告

《乌托邦》读书报告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

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作者简介: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

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

他的父亲约翰·莫尔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

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的家中作少年侍卫。

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

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伊拉斯莫为这样一位他赞扬备至的人的死去而深感悲痛。

“他的灵魂之纯洁胜过白雪,在英国从来没有过象他这样的天才,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伊拉斯莫把他誉为“适合于任何时代的人”。

1886年,在莫尔去世三百多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庇护十一世册封为圣徒,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

尽管他不是一位正统的天主教信徒,他非常罕见地获得了左右翼的一致推崇:左翼发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右翼发现了他的对天主教的忠诚。

他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

内容简介:《乌托邦》一书是莫尔的不朽之作,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年至1516年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语写成。

【读后感】乌托邦读后感

【读后感】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这部作品,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的迷雾。

托马斯·莫尔
笔下的理想国,让我陶醉其中,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这部作品中,莫尔以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完美无缺的社会。

在那里,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与关爱。

这样的社会,不禁让
我心生向往,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却无法完全摆脱种种束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
临着诸多困境,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道德沦丧等。

这些问题,让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如平等、公正、和谐等价值观。

他认为,只有实现这些价值观,才能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去关注社会问题,努力为社会
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感莫尔的智慧与勇气。

他敢于挑战现实,
追求理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莫尔的作品也让我明白了,理想与
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条漫长的道路。

我们要有信念,勇敢地走下去,才能最终
实现理想。

在《乌托邦》这部作品中,我还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尽管人们生活在理想
国中,但他们并未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追求,
美好的未来终将到来。

总之,《乌托邦》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激发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时刻铭记莫尔的教诲,努力为实现理想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乌托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2024年乌托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乌托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乌托邦读后感1之前看青春励志电视剧《奋斗》里面的女主人公们把她们的地方叫心碎乌托邦,那时对乌托邦这个词的理解仅限于知道这个层面上,自己理解的乌托邦的涵义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理想国。

类似于香格里拉这样的词汇。

直到今日看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才真正理解这个词的由来以及这个词汇所寄予的深刻内涵。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拉斐尔与旅行家希斯拉德的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深刻地揭露了英国广大人民那个时期所受的深重苦难。

在《乌托邦》一书的序言中说:“莫尔之所以超出同辈,直到今天还享有盛名,其作品还未丧失现实意义,恰在于其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

”他在书地第一部提出了这样的社会问题,第二部描写的乌托邦则是在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个乌托邦便可使人民脱离苦难,这样的乌托邦国家是莫尔的理想,然而在别人眼里却成了空想。

时代的局限性必然造成科学的局限性,因此也造成思想的局限性。

莫尔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但是他忽略了生产力的重要性,因此,他成了空想主义的代表,或者,这并不是莫尔所愿见到的结果。

说他是空想主义者,但是无疑他又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个最伟大的空想主义者。

维彼沃尔金在《乌托邦》的历史意义一文中说:“在他的思想中集中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一切矛盾,并构成一个独特的统一的思想体系。

这个是大是资本主义正在诞生的时代,这时的资本主义正在冲破封建关系的重围而突飞猛进的成长起来,并以带有资本主义所特有的那些新的社会对抗的萌芽了。

”在当时君主专制制度下的英国,英王用刑残酷,杀人如麻。

“我在那儿住过几个月,在英国西部人民起义反抗英王惨遭失败后不久,起义受到镇压,杀戮很重。

”在文中,莫尔借希斯里德话说:“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

以至于吃人,并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

”这个说法的先进处在于这是第一次有人用羊吃人的比喻来批判圈地运动,这段话也被马克思在资本论讲原始积累中两次引用。

乌托邦读后感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在阅读《乌托邦》这本书之前,我对于“乌托邦”一词的理解仅限于它是一个美好而完美的世界。

然而,在深入了解和思考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概念远比我的想象要复杂得多。

首先,《乌托邦》通过描述一个被称为“Utopia”的岛屿社会来展示了作者所构建的理想国家模型。

整个社会系统都经过精心设计,并以平等、公正和幸福为核心价值观。

人们享有充足的物质资源、良好教育与医疗条件,并且没有私有制度存在。

然而,随着故事逐渐展开,我们开始看到其中隐藏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尽管该社会试图消除不平等现象并实行共产主义原则,但却牺牲了部分自由权利与选择权益。

“Utopia”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需求,并采取措施约束市民言论及行动自由。

此外,《乌托邦》还揭示出如何运作以维持秩序稳定并保证每位成员受到关怀与支持;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制度可能导致人们失去个性与创造力。

在“Utopia”中,每位公民都被要求服从集体决策,并且不得违背规定。

通过对《乌托邦》的阅读和思考,我开始反思现实社会中存在的
问题以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作者试图构建一个理想化、完美化
的社会模型来解决各类问题,但其中涉及到权衡利益、限制自由等方
面仍值得深入探讨。

附件:
1. 书籍封面照片
2. 笔记摘录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公正:指按照道义或法律原则进行行事。

2. 幸福:一种主观感受,在满足基本需求并获得心灵愉悦时产生。

3. 私有制度:私人拥有财产并享有支配权力之系统。

4. 集体利益: 社群整体共同关心或互相影响而形成之目标与价值
取向。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科幻小说,作者通过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揭示了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小说中描述的乌托邦社会是一个没有贫富差距、没有战争和犯罪、所有人平等分享资源和权利的理想社会。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逐渐发现这个看似完美的社会也存在着隐患和局限性。

通过阅读《乌托邦》,我深刻地反思了当代社会的问题。

小说中描述的乌托邦社会虽然看起来非常理想,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乌托邦社会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手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这让我意识到,完全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理想社会可能并不存在,因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中总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对立。

另外,小说中也揭示了乌托邦社会的表面和内在之间的矛盾。

在表面上,乌托邦社会看起来非常和谐和平等,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权力的集中和不公平的现象。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中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因为缺乏理想,而是因为缺乏监督和制衡机制。

只有通过不断地审视和改进社会制度,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总的来说,阅读《乌托邦》让我对当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

通过对乌托邦社会的构想和揭示,作者让我们意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变革的必要性,也激励我们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这个社会中没有贫富差距,没有战争和犯罪,每个人都过着幸
福和平静的生活。

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发现这个看似完美
的社会其实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问题和矛盾。

读完《乌托邦》,我深深地反思了人类社会的本质。

作者透过
这个虚构的乌托邦社会,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
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贪婪、权力斗争、不公平
和剥削。

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我们渴望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但要
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复杂性都会让这
个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同时,读完《乌托邦》也让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一切问题归结为制度的问题,而是要从人的内心
和行为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
自己的责任,努力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总的来说,读完《乌托邦》让我对人类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用心去思考,努力去改变,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乌托邦读后感(共12篇)

乌托邦读后感(共12篇)

乌托邦读后感(共12篇)第1篇:乌托邦读后感《乌托邦》读后感我第一次真正有些了解乌托邦这个词汇的意义,要拜《奋斗》这个电视剧所赐。

那个“心碎乌托邦”是那群在人生路上艰苦奋斗的青年人的疗伤之处,他们在那个他们自己定义的乌托邦中可以暂时忘却在奋斗路上所受的伤痛,可以慢慢恢复元气为下一次出发做准备。

我那时对乌托邦的理解就是一个逃离尘世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可以舒心的生活没有那些让人头疼不已的烦心事。

于是我向往有一天能找到属于我的乌托邦,在那里平淡幸福的生活。

到了大学才知道乌托邦不仅是一个梦、一个理想圣地,它还是一本书,一本由托马斯·莫尔所著述的关于一个名叫乌托邦的地方的书。

其实莫尔能够详尽的知道关于乌托邦的一切要感谢一个冒险家——拉斐尔·希斯拉德。

这个冒险家游历了许多国家,喜欢流浪自由,不喜欢束缚,他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遗产给了自己的兄弟,自己扬着风帆踏着风浪开始了冒险之旅。

他睿智沉稳,具有很高的哲学造诣。

就是他将那个他居住了五年之久的理想国度介绍给了莫尔。

拉斐尔是个令人敬佩的人,我佩服他乘风破浪的勇气,佩服他面对危机时的沉稳执着。

读完《乌托邦》这本书,我对莫尔这个生活在都铎王朝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的人才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认识,才感觉这个伟人离我们其实也挺近的至少在对理想社会的憧憬的层面上是的。

我在想乌托邦或许已经在莫尔的心中建筑了许久了,也许莫尔已经偷偷在那方土地上生活了许久。

对于莫尔这个古老的哲人心中总是有种敬畏感。

我读了他写给他的好朋友彼得·贾尔斯的信,感到莫尔是一个有些可爱的人。

他很忙忙到只有偷睡觉和吃饭的时间才能把自己心中的乌托邦写成书分享给每一个向往它的人;他很认真认真到不放过关于乌托邦的每一个细节。

他说他愿做老实人不愿装聪明人。

出身富裕的莫尔对于劳苦大众的痛苦给予深切的同情。

他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厌恶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

他认为财产私有是罪恶的根源,严厉批判造成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圈地运动。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乌托邦》是一部由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所著的一部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种虚构的理想社会为背景,探讨了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引发了无数读者的思考和探讨。

在《乌托邦》中,作者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乌托邦,这个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金钱,没有贪婪和欲望,人们生活在和谐、平等、公正的环境中。

在这个理想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工作,都有责任,都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利。

人们不为金钱和物质所困扰,而是追求精神和道德的提升。

这种理想社会的构想,让人们不禁感叹,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向往的乌托邦吗?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这个看似完美的乌托邦其实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矛盾。

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被压抑,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和控制。

虽然社会的整体秩序和稳定得到了保障,但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却受到了侵犯。

这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让我们不禁思考,理想社会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通过阅读《乌托邦》,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探索,还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

作者通过虚构的乌托邦社会,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引发了我们对社会制度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挑战,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乌托邦》这部作品,从中汲取启示和教训,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或许,我们无法真正实现一个完全理想的乌托邦社会,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逐步改善社会制度,提升人类文明,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理想和追求,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尊严和自由,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读完《乌托邦》之后,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感染,也被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弊端所震撼。

《乌托邦》读书报告(5篇范文)

《乌托邦》读书报告(5篇范文)

《乌托邦》读书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乌托邦》读书报告《乌托邦》读书报告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

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

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作者简介: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

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

他的父亲约翰·莫尔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

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

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的家中作少年侍卫。

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

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

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伊拉斯莫为这样一位他赞扬备至的人的死去而深感悲痛。

“他的灵魂之纯洁胜过白雪,在英国从来没有过象他这样的天才,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伊拉斯莫把他誉为“适合于任何时代的人”。

1886年,在莫尔去世三百多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庇护十一世册封为圣徒,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

尽管他不是一位正统的天主教信徒,他非常罕见地获得了左右翼的一致推崇:左翼发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右翼发现了他的对天主教的忠诚。

他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

内容简介:《乌托邦》一书是莫尔的不朽之作,它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年至1516年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语写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即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
乌托邦在社会发展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正是在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影响下,中国人对资本主义进行着判断,对超越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进行着追求,并且成功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开拓,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结合当下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及毛泽东思想上的,而乌托邦所描绘的社会与马克思所提倡的社会主义的最高形式——共产主义社会极其相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制度,这与乌托邦的社会制度存在异同。
(三)《乌托邦》的局限性
当然,《乌托邦》和空想社会主义一样有它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由于莫尔所处时代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乌托邦”中的看似完美的和谐社会并不是那么的和谐。首先,“乌托邦”是莫尔基于社会黑暗面的空想,对于当时和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内是不切实际的,即使“乌托邦”建立起来,也不可能维持多长时间。
《乌托邦》的局限性在于莫尔所处时代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于当时和现在以及可预见的未来内是不切实际的,即使“乌托邦”建立起来,也不可能维持多长时间。可以说建立乌托邦所需的生产力水平,当今中国的社会制度都达不到。
《乌托邦》中居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明显为西方的色彩,而我国的宗教性质和西方有着很大区别。另外,《乌托邦》中一些思想是片面的,存在着大量的宗教和禁欲主义的描写,以及书中宣扬的绝对平均主义等等,都是我们不能吸取和必须抛弃的。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 (这一提法被马克思多次引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二、本书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岛国里,教育是受到极大重视的,同其社会制度一样,教育制度也是焕然一新。
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乌托邦人的生活包括两件大事,一是生产劳动,一是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所有儿童都要接受教育。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实行的是公共教育制度。莫尔几乎与路德同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岛国内负责儿童教育工作的是教士。岛上的54个城市中,每个城市有十三座教堂,每一教堂有一教士。教士除负责宗教事务外,还负责教化人民并充当儿童的教师。
四、本人对本书的评价
这段时间一直在拜读托马斯•莫尔写的《乌托邦》一书。作为读者,我深深地感叹《乌托邦》的文学价值。但是这本书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讲述的故事和其描绘出的那个超越当时社会现状的社会模式。作者超前的想象描述出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的,同时也真切地表露了当时人们对私有制及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公有制及美好社会主义生活的无限向往,本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及其深刻的见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它的启发下,马克思等一批先进的社会主义者积极进取,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理论,人们的生活也逐步地朝着书中的美好社会接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个平等、自由的社会就会实现……
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借鉴《乌托邦》中所描绘的社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我国社会制度的发展中,我们要实时更新社会主义观念,不能太过激进,也不能顽固不化,需求一种适合我国社会完善、人民生活改善、国家发展的模式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1982
戴镏龄 《乌托邦序言》
周文静《试评乌托邦中两个社会的对比》
成绩:
指导教师:
莫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莫尔本人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在乌托邦的教育中,德育占最优先的地位。“在一切财富中,美德占首位,而学问居第二位。”乌托邦人还重视美育的实施。在美育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
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超出了不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例如莫尔主张普及教育,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用本族语教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男女教育平权等等。
原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这指的是莫尔置身其中的英国社会。这一部分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然而作者点染巧妙,隐约其词,运用虚实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强固执的英王也无从问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它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关于未来的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都包含在这一部分。
三、本书的价值意义以及局限性
(一)开空想社会主义先河
但是无论如何,托马斯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和他的《乌托邦》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为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先驱作用,为历史的进步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托马斯莫尔在书中历史性地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观点,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这句话虽有不足,但它给日后的社会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
其次,即使生产力水平满足了要求,“乌托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莫尔是中世纪的英国人,他所构想的完美社会是建立在西方社会的基础上的,“乌托邦”中居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明显为西方的色彩。
另外,《乌托邦》中一些思想是片面的,存在着大量的宗教和禁欲主义的描写,以及书中宣扬的绝对平均主义等等,都是我们不能吸取和必须抛弃的。
从文学性来说,《乌托邦》这本小说语言优美流畅,小说的前后两部分形成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让人震撼。语言真实而有条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莫尔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乌托邦》真实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世界,使我在读书的同时引起思考和想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从内容上说,《乌托邦》分两个部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国的蓝图。第一部分对15、16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作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对封建的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第二部分,莫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画卷。其中从六方面谈乌托邦这个国家的:财产公有、生产劳动、务农为本、城市规划、卫生健康和教育研究。每方面又从多个小的方面深入乌托邦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说实话,《乌托邦》中的看似完美的和谐社会并不是那么的和谐,它所描绘的空想社会主义存在自身的弊端和不合理性。但是这反而引起我门的更多思考和辩证的批判。可以说,这篇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著作,更是一部启发人性的哲学著作。
读书报告
图书
基本
信息
题目
乌托邦作者托马斯·来自尔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代
1982年版
字数
ISBN号
9787100018159
分类号
D091.6
页数
136
正文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一、作品简介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用拉丁语写成,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 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乌有之乡”。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摩尔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
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莫尔的空想不是白日做梦,而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过渡。我们都知道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很艰辛,但提出一项前无古人的理论同样不易,莫尔无疑是世界历史进程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二)《乌托邦》中的教育思想
莫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而且又是一位现实主义的教育家。《乌托邦》一书中有丰富的教育思想。莫尔在书中详尽地描写了乌托邦社会的教育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