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包括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等。

3. 大气圈与水圈:包括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大气运动和气候、水圈的水的分布和循环等。

4.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和板块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5.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等。

6.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水资源等。

7. 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世界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水资源等。

8. 人口与人口迁移:包括人口的概念、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等。

9. 城市与工业化:包括城市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

10. 农业与农村发展:包括农业的类型和特点、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村发展的问题和挑战等。

以上是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学大纲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

*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一:从世界看中国――了解中国的概况二: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势和地形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3 、河流和湖泊4 、中国的自然资源三:中国的经济发展1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3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四:中国的区域特征1 、中国的地理差异2 、认识省级区域3 、认识省内区域4 、认识跨省区域从世界看中国 1 、中国的位置:包括南北半球位置、东西半球位置,大洲和大洋位置 2 、我国的国土辽阔:面积、在世界的地位、国界线、海岸线、四至点、陆上临国,隔海相望国家3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2)认识34 个省级行政区划 4 、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中国的人口人口增长(3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4)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胡焕庸线5 、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 1 、明确地势和地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 、中国的地势特点(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意义3 、三大阶梯的界限:4 、中国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主要的地形区的界限5 、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正确评价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西侧东侧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云贵高原江南丘陵横断山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贺兰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南侧北侧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阴山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汉中谷地黄土高原南岭两广丘陵江南丘陵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名称位置和省、区范围海拔主要特征青藏高原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1000 米左右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1000-2000 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大气层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分层结构- 气候类型与气候要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球内部的结构层次- 构造板块理论与板块运动- 构造地貌与地质灾害3.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与原理-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4. 地貌与地表过程- 侵蚀地貌与沉积地貌- 风蚀与河流侵蚀- 冰川作用与地貌形态5.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2. 农业与农村发展- 农业类型与耕作方式 - 农业生产与农业发展 -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3. 工业与城市发展- 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分布 -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工业与环境问题4.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 - 交通与通信的地域联系5.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的内外条件 - 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 区域规划与区域合作三、地理技术知识点总结1.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2. 遥感与卫星导航-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遥感与卫星导航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3. 统计与图表分析-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图表分析与数据解读- 统计与图表分析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四、应用地理知识点总结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要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2. 地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地理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3. 地理思维与全球问题分析- 地理思维模式与方法- 全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地理思维与全球问题分析的案例研究总结:高二地理课程的学习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以及应用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地理知识框架整理

地理知识框架整理

地理知识框架整理地理知识是指关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一系列知识。

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构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同时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理解地理知识,本文将整理地理学中的框架,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讨论。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自然地理学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则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等方面。

二、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所占据的位置和关系。

地理空间的划分主要包括地理区域的分布、地理环境的特征以及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等。

三、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单元,包括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常见的地理要素包括陆地、海洋、河流、湖泊、气候、植被、土壤、动物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的面貌。

四、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地球表面上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性分析。

地理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征等多种因素。

例如,根据气候的分布可以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区域。

五、地理系统地理系统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要素和过程构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地理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

自然地理系统主要包括大气系统、水文系统、生物系统等;人文地理系统则包括城市系统、农业系统、交通系统等。

六、地理变化与灾害地理变化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长期和短期变化。

自然地理变化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理变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张等。

地理灾害是地球表面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对人类活动带来破坏性影响的事件,如地震、洪灾、飓风等。

七、地理技术与方法地理技术和方法在地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帮助地理学家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和飞机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气候差异2. 地图的基础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地图符号与图例- 坐标系与方位的确定3. 地图的解读与制图-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阅读- 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的解读- 地图投影的方法与影响- 地图的制作与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与分布- 气候变化与气候带- 气象现象:风、云、降水、气温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湖泊与地下水- 海洋的形成、分布与海洋环境3. 地貌与地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貌的形成:侵蚀、风化、沉积 - 地质时代与地层- 地震、火山与地质灾害4. 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分布的规律与生态因素-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人口问题与城市问题-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 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布局- 工业生产与环境问题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贸易的类型与流向- 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发展战略与政策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与分析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导航与定位中的应用 - GPS技术的发展与影响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测与实地考察- 观测方法与数据记录- 实地考察的准备与实施- 考察报告的撰写与分析2. 地理实验与模拟- 地理实验的设计原则- 常见地理实验项目- 地理现象的模拟与探究3. 地理研究与创新- 地理研究方法与步骤- 地理课题的选择与研究- 创新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以上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框架,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实践活动等五个主要部分。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二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二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二知识框架
第一章生产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1.1 生产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1.2 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1.3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4 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第二章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1 区域规划的概念、目标和意义
2.2 区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目标和原则
2.4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和评价
第三章农业生产与区域发展
3.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2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特点
3.3 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3.4 农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工业生产与区域发展
4.1 工业生产的类型和特点
4.2 工业空间组织及产业集群形成
4.3 工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4.4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第五章城市发展与区域协调
5.1 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5.2 城市规划与管理
5.3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5.4 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的意义和措施
第六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6.1 交通运输的类型和特点
6.2 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6.3 交通运输的发展模式和趋势
6.4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7.1 资源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7.2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7.3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7.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区域合作与全球化
8.1 区域合作的概念和模式
8.2 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和形式
8.3 全球化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8.4 全球化与国际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

地理知识框架整理

地理知识框架整理

地理框架知识整理——自然地理部分一、位置(经纬网区域定位)1、中国部分120°E,40°N:渤海,省与省交界处120°E,30°N:120°E,23.5°N:海峡116°E,40°N:110°E,40°N:附近34°N:岭-淮河110°E,30°N:巫山以南110°E,20°N:100°E,40°N:河西走廊()100°E,20°-30°N:横断山脉90°E,40°N:罗布泊90°E,30°N:西北80°E,40°N:塔里木盆地2、世界部分0°,50°N:英吉利海峡0°,0°:几亚湾20°E,0°:刚果盆地30°E,40°N:土耳其海峡30°E,30°N:尼罗河入50°E,40°N:里海60°E,60°N:乌拉尔山60°E,45°N:咸海90°E,23.5°N:恒河入(达卡)100°E,0°:门答腊岛115°E,30°S:珀斯140°E,35°N:东京150°E,35°S:堪培拉90°W,30°N: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入)80°W,10°N:巴拿马运河70°W,33°S:圣地亚哥60°W,30°S:拉普拉塔平原43°W,23.5°S:里约热卢60°W:南美洲中央经线100°W:北美洲中央经线80°E:印度中央经线;科伦坡20°E:非洲中央经线120°E—150°E:澳大利亚二、气候1、气候判断式➢ 模式图(经纬度判断)➢ 特殊气候的关键数值热带季风:年降水量>1500mm 热带草原:年降水量<1000mm亚热带季风:年降水量1000-1200mm 左右温带季风:年降水量500-800左右 温带海洋:年降水量>700mm 温带沙漠:年降水量<250mm➢ 图表法(降水和气温)法一:➢ 纬度:气温——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第一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一、地球表面形态1.地球表面形态概述o地球表面形态多样,主要有陆地和海洋。

o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o陆地和海洋的比例约为2:7。

2.陆地和海洋的分布o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o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o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o陆地和海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o陆地上的河流将水流入海洋,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o陆地上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海洋上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气候。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o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o非洲: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人口第二多洲。

o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三大洲,人口第三多洲。

o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四大洲,人口第四多洲。

o南极洲:世界上面积第五大洲,人口最少的洲。

o欧洲:世界上面积第六大洲,人口第五多洲。

o大洋洲:世界上面积第七大洲,人口第六多洲。

2.四大洋o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o大西洋: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洋。

o印度洋: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洋。

o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洋。

三、陆地地形1.地形的概念o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o地形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主要地形类型o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o山地:地势高耸,起伏很大。

o丘陵:地势起伏和缓,海拔较低。

o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是一个封闭的洼地。

3.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o地形影响气候、植被、水文等,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o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山区地区适合林业发展。

四、世界主要地形区1.世界主要山脉o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o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o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的山脉,被称为“北美脊梁”。

o阿尔卑斯山脉:欧洲著名的山脉,拥有许多著名的滑雪胜地。

2.世界主要平原o亚马逊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昼夜交替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三)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高中地理选修一每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选修一每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选修一每单元知识框架一、地图基本概念:1、什么是地图?地图是一种图形表示,它反映地理空间分布、形态等地理信息,以及地理空间中现实存在的物质关系。

2、地图的标尺标尺是指地图中表示比例尺的刻度和文字标记。

标尺不仅可以用来度量地形特征的实际大小,还可以衡量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3、地图坐标地图坐标是指把地图上的位置用数字或文字的对应表表达出来的一种坐标系统,它将地球进行投影或剪切,将球面地表投射到平面上,形成空间定位的基本准则。

二、地理空间结构:1、自然空间结构自然空间结构是指地理空间中自然要素的分布和分类,它通常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河流、土壤等要素。

2、人文空间结构人文空间结构是指地理空间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和其活动迹象的结构,它通常包括人口密度、旅游资源、聚落结构、城乡道路网、文化资源等要素。

3、综合空间结构综合空间结构是指将地理空间中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结合而成的空间形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和人文联系的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活动的影响。

三、数字地图:1、数字地图的定义数字地图是指由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据技术所制作的地图,它以电子形式储存地理空间数据,支持多种软硬件设备及GIS软件系统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空间处理。

2、数字地图的应用数字地图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它支持多种软件应用程序,可以快速准确的了解、分析和利用Geo数据,从而实现信息的调度和整合。

另外,由于数字地图的存储和管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它们的更新和变换效率大大高于传统地图。

3、地图制图原理地图制图技术主要是将地球表面的三度空间投影到平面上,以表示空间发展形态。

地图投影常用的方式有正射投影、弯曲投影、墨卡托投影和兰勃托投影等等。

正确使用投影方法可以使地图上的实际距离比例与实际地球表面距离比例接近。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学问框架必修1〔自然地理〕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6、地球的构造〔1〕三大构成部分极其成分〔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范围第二章1、岩石类型及其互相转化方式2、地表形态改变的因素〔1〕内力作用原理及表现〔2〕外力作用原理及表现3、六大板块名称,分布,影响4、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原理〔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5、全球近地面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

分布及影响挪动的原理及影响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形成缘由及影响7、水循环〔1〕类型〔2〕各环节的名称及互相联络〔3〕意义8、洋流:〔1〕类型:不同分类根据及详细洋流类型〔2〕分布〔3〕影响: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海洋污染,对海洋运输第三章1、地理环境中各组成部分及其联络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四章1、聚落的形成及地理环境的关系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消费有利方面。

4、自然资源的定义5、常见的自然灾难的形成缘由及危害必修2 人文地理第一章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2、人口增长形式的开展过程3、世界人口增长的现状4、人口问题的出现缘由及解决策略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2、人口迁移的意义三、人口分布及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含义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第二章一、城市的空间构造1、各城市功能分区的位置,缘由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3、城市规模及地域构造、效劳范围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记2、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后城市化特点3、兴盛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及出现问题4、开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及出现问题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五、地域文化及城市开展1 城市开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三章一、农业各区位因素的含义及改造措施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形成缘由及优势三、农业消费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2、对土壤的影响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四、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2、各工业区位指向的工业类型五、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缘由及好处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络的形成缘由及好处六、传统工业区开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七、新兴工业区兴起的缘由八、工业消费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改进方法九、消费活动中的地域联络的意义及方式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消费和流通,促进经济开展。

世界地理十三区知识框架

世界地理十三区知识框架

世界地理十三区知识框架1、东亚自然地理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地形复杂多样,总体上是西高东低,气候以温带季风性和亚热带季风为主。

自然资源丰富,以有色金属为最多。

东亚以西高东低,阶梯形分布。

人文地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日本人口总量也位于前十位。

国家有:中国,韩国,蒙古,日本,朝鲜。

2、东南亚自然地理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常年高温多雨,没有冬季,这里是世界上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岛屿分布极多,是世界岛屿最多的地区。

仅印度尼西亚就有13667个。

也是火山多发区之一。

经济以农业为主。

人文地理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这里的佛教非常著名。

(以泰国为最)旅游业十分发达。

近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国家有: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

3、南亚自然地理南亚位于亚洲南部,这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沟通了亚洲东部和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

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冷,热,雨三季更替变换。

这里的河流主要有印度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其中孟加拉国被称为“千河之国”。

沿海岛屿,沙洲众多。

人文地理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分布主要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上的第二大人口国————印度。

孟加拉国人口也位于前十位。

经济以农业为主。

人们信奉佛教。

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不丹,锡金,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

4、中亚自然地理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是最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一年四季温差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地区,部分国家以沙漠和半沙漠为主。

人文地理中亚农牧业比较发达。

信奉伊斯兰教,以采矿业,食品加工为主。

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5、西亚和北非自然地理西亚位于亚洲西部,这里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塞。

八上地理第一章知识梳理框架

八上地理第一章知识梳理框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5、我国分为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背诵第7页图和第8页表格)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首都北京,简称京。

7、与我国陆上14个国家相邻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

第二节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超过500万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一、自然地理1. 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3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1.4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1.5 海洋与海洋资源2. 大陆地理2.1 陆地的形成与地壳演化2.2 地形、地势与地貌2.3 土壤与农业生产2.4 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2.5 内陆水系与水资源3. 生物地理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3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2 人口增长与控制1.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4 城市规划与管理2. 农业与农村2.1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2.3 农村的变迁与发展3. 工业与工业化3.1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3.2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3.3 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4. 交通与通信4.1 交通方式与发展4.2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4.3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5. 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城乡差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共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陆地理和生物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等重要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化、交通与通信以及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例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等。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与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持。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七压

六风
季节 移动
三圈环流 东亚 南亚
基本规律 季风环流
气 运 动 的 规 律
气旋
局部环流
反气旋.
20
三圈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的 影响因素:
• ①高低纬度之 间受热不均
• ②地转偏向力
.
21
冬夏海陆的气压差异及亚洲的季风环流
一月 七月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东亚季 风风向

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 纬40°至60°之间大陆 东岸
冬季寒冷25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 在地 理环 境中 的作 用
地理环境 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气候、水文、 地貌、生物、 土壤等要素
形成气候 的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 素
人类活动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 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沉积地貌
.
沟谷、瀑布、溶洞 黄土高原的沟壑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风蚀洼地、风蚀沟谷 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沙丘\沙漠 沙垄、黄土高原等
46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
变质岩
变外 质力 沉积岩
重融再生 冷却凝固
岩浆岩
.
从岩浆到形成各 种岩石,又到新 岩浆的产生,这 一运动变化过程, 构成了地壳物质 循环。
•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北各. 地达最小值。
7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23º26'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 昼夜长短 度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框架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 地球的形状(1)地球的近似球形(2)地球的不规则2. 地球的结构(1)地壳(2)地幔(3)地核二、地壳的构造与板块构造理论1. 地壳的构造(1)地壳的形成(2)地壳的主要构成2. 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2)板块构造的形成与演变(3)板块构造理论的地质意义三、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特征2. 地壳的主要地质作用3. 地球内部热、电、磁作用四、地球的外部圈层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1)地球水资源的分布(2)地球水资源的利用2. 地球的土地资源(1)地球土地资源的分布(2)地球土地资源的利用3. 地球的气候资源(1)地球气候资源的分布(2)地球气候资源的利用第二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世界人口与地区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数量与分布(2)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2.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1)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2)世界人口的结构变化3. 世界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2)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1. 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1)城市的基本概念(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2. 城市发展的特征(1)城市的特征(2)城市化的特征3.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问题(1)城市化的问题(2)城市发展的问题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一、区域的概念1. 区域的基本概念2. 区域的类型与划分(1)自然区划(2)人文区划二、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素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意义2.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3. 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第四章国土利用与区域开发一、国土利用1. 国土资源与国土利用的概念2. 国土资源(1)国土资源的概念(2)国土资源的类型3. 国土利用(1)国土利用的基本方式(2)国土利用的原则二、区域开发1. 区域开发的概念2. 区域开发的目标3. 区域开发的原则以上是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框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框架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

2. 地球的运动:
*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 引起季节变化的原因。

3. 地球的坐标系统:
*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 如何使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4. 地球的地貌与水系:
*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 主要洋流、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5. 地球的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 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6. 人口与人口分布:
* 人口的概念和统计指标。

*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7. 区域划分:
* 区域的定义与划分原则。

* 世界的主要大洲及其特点。

8. 地理信息技术:
*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9.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 图、表、统计数据的解读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基本认识,为深入学习地理学科奠定基础。

请注意,具体的知识框架可能会根据学校或地区的具体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图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图总结

中国地理知识框架图总结
一、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

省区之最。

二、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

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七年级全册地理知识框架

七年级全册地理知识框架

七年级全册地理知识框架1. 地球的基本知识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地球这颗神奇的星球!地球,大家都知道,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真的是个让人心醉的地方。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蓝色珍珠,悬挂在浩瀚的宇宙中,周围环绕着神秘的星星。

地球的表面有陆地、有海洋,陆地占了大约三分之一,而海洋则占了大约三分之二,真是“水深火热”啊!大海浩瀚无边,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资源和美丽的风景;而陆地上的山川河流、草原森林则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仙境。

说到地球的构造,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内部结构了。

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其实,简单点说,地壳就像是地球的外衣,保护着里面的“宝贝”。

而地核呢,就像是地球的心脏,分为外核和内核,真是个“神秘的黑匣子”。

有时候,地壳上还会发生“地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虽然我们不能预知,但了解这些知识能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多一份冷静哦!2. 地理位置与气候接下来,我们聊聊地理位置和气候。

大家知道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直接影响了气候的变化,真是“天有不测风云”。

四季分明的地方,夏天热得像个蒸笼,冬天又冷得让人瑟瑟发抖,想想都觉得有点搞笑。

气候的变化也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南方的朋友们可以在冬天享受阳光浴,而北方的伙伴们就得裹得像个熊一样出门了,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各有各的风采!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气候带,从热带到极地,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像是一个个不同的“地理小角色”。

热带雨林潮湿而多雨,适合各种植物疯狂生长,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游乐园”;而沙漠则是个极端的存在,干燥得让人感到窒息,恰似“刀枪不入”的战士。

再加上温带、寒带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真的是个宝藏地方!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到资源,地球可谓是个“富矿”,从矿产到水源、从森林到农田,真是应有尽有。

不过,咱们可不能大手大脚哦,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可不是个好主意,得“量入为出”,这样才能让地球更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地理部分: 一、地球运动
【地球知识网络】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普通行和特殊性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队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运动: 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公转: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知识导图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反映日照时间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反映太阳辐射强弱) 时间上:产生四季 空间上:产生五带
二、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知识网络】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形成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形成过程 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 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
带相间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
布的气压带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分布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
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
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
平运动
气压
带和
风带
的形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对气候的形
成起直接的
控制作用
气压
带和
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水热得到交换,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
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
低纬度热带地区: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案例分析中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中高纬度温带地区: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做
气团
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出现的
一个倾斜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锋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天气晴朗天气变化过境中:阴天、下雨、刮风、降水等天气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湿度小、天气晴朗天气变化过境中:云雨、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湿度升高,天气晴朗
中心气压:低气压
气流运动垂直方向:上升
低压系统(气旋)水平方向:辐合北半球:逆时针方向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
天气状况:阴雨天气
中心气压:高气压
气流运动垂直方向:下沉
高压系统(反气旋)水平方向:辐散北半球: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2级以上
台风源地台风:西北太平洋
飓风:印度洋、大西洋
灾害性天气灾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形成: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寒潮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
灾害:主要由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等造成
气温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
气团、锋
面、锋线、
锋的概念
影响
天气
系统
与天

三、水体:
【水循环洋流知识网络】
原因:太阳辐射、地球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的水循环、内陆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地下径流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航行的影响
洋流的性质 对污染物的影响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与渔场的关系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四、陆地环境:
【地质作用与地貌知识网络】
分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成因:板块运动
结果: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岩浆活动:岩浆岩、火山活动
变质作用:变质岩
地震:内力作用的剧烈表现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搬运、固结成岩(沉积岩)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沟谷、瀑布、溶洞 黄土高原的沟壑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流水作用
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二)人文地理部分
[知识结构图]
•人口自然环境:地、气、水、土、生•
•农业

•工业人环境
•城市
•地域联系人文环境:市、政、交、技、劳•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混合农事活动安排表:
月份
1234567891
1
1
1
2
小麦种植犁地
(忙
碌)
播种(忙碌)生长季节
收割(忙
碌)
绵羊饲养在牧场上放牧配种(忙碌)
剪羊毛
(忙
碌)
在收割后的
麦田上放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