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量()估算要求

合集下载

2024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实物量估算

2024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实物量估算

专业科目《矿业权评估实务与案例》之二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实物量估算(2024)第一章概述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勘查研究内容及其各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固体矿产相关概念、矿产勘查与资源储量估算依据、绿色勘查要求、矿产勘查工作程序的熟悉情况。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掌握的内容1.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

2.勘查研究内容。

3.各勘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

4.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

5.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构成。

(二)熟悉的内容1.固体矿产相关概念。

2.矿产勘查与资源储量估算依据。

3.绿色勘查要求。

4.勘查的工作程序。

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岩浆岩、构造、地层、变质作用、岩性条件和找矿标志等成矿地质条件的熟悉情况,对岩相—古地理、风化和地貌、地球化学等成矿地质条件的了解情况,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熟悉的内容1.各类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2.各类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3.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4.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5.岩性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6.主要找矿标志。

(二)了解的内容1.岩相—古地理条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2.风化和地貌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3.地球化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第三章地质研究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矿体(含煤层)特征、矿石特征等矿体地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矿区地质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区域地质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掌握的内容1.矿体特征研究内容与控制程度。

2.煤层特征及研究、控制程度。

3.矿石特征及研究、控制程度。

4.煤质特征研究内容。

(二)熟悉的内容矿区地质研究内容与研究程度(三)了解的内容区域地质研究内容与研究程度。

第四章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矿石可选性、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及各勘查阶段试验研究程度要求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工艺矿物学研究、非金属矿物化性能测试研究相关知识的熟悉情况。

pdf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pdf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报告一、引言固体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资源量的准确估算对于国家资源规划、矿业投资、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制定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规范、可行的估算方法。

二、规程概述本报告所提出的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确定估算对象和范围:根据地质工作程度和矿山生产规模,确定估算对象为已发现矿床中的经济意义较大的矿体,估算范围则根据矿床规模、矿体形态和埋藏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2.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根据矿体的赋存状态、矿石类型、地质构造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资源量估算方法,如几何法、体积法、类比法等。

3.建立资源量估算模型:根据选定的估算方法,建立资源量估算模型,包括矿体形态三维模型的构建、矿石密度测定、品位换算等。

4.确定资源量分类标准:根据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和质量等因素,将资源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并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

5.制定资源量估算参数确定原则:明确各项参数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包括矿体厚度、产状、形态、矿石品位、密度等。

6.规定资源量估算精度要求:根据不同类型矿床的特性和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资源量估算精度要求。

7.提出资源量动态管理要求:为保证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对已探明的固体矿产资源量进行动态管理的要求,包括定期开展储量动态检测、及时更新资源量数据等。

三、规程实施建议为保障本规程的实施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针对本规程涉及的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和参数确定等内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估算技能和水平。

2.建立数据库:建立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资料,为资源量估算提供数据支持。

3.制定实施细则:根据本规程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和实施。

4.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程的严格执行。

资源量(333、3341)估算要求

资源量(333、3341)估算要求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本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 局专题业务会议通过,11月26日发布执行。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25m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 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 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 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 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 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 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 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2.13
1.20
0.55
1.00
0.60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资源量估算

资源量估算

第七章资源量估算第一节工业指标及资源量估算范围一、工业指标的确定本次资源量估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资源量估算相关要求,同时考虑到矿床类型与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类似,结合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确定采用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床工业指标进行中、低矿体圈定和估算: 中品位TFe≥30%低品位TFe≥20%最低可采厚度≥2m夹石剔除厚度≥2m二、资源量估算范围本次估算范围在56-76勘探线之间,东西长约600米。

经钻探工程控制,圈定矿体6条,地表前人有槽探工程控制并且进行过小规模开采。

由于深部矿体基本为单孔控制,没有形成规范网度,因此仅可求得推测的内蕴经济储量333资源量。

第二节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一、估算方法的选择矿体形态比较简单,呈近东西向似层状产出,倾角较大,厚度较稳定,故选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二、计算方法基本计算方法为: V=S×mQ=V×d式中:V—块段体积S—块段实际面积m—块段平均真厚度Q—矿石量d—矿石平均体重第三节主要参数的确定一、矿体真厚度的确定本次普查仅采用了钻探工程控制,因此仅有钻孔矿体真厚度计算。

1、钻孔矿体真厚度的确定钻孔中矿体倾角的确定:在勘探线剖面上直接量取。

由于勘探线基本垂直矿体走向,厚度计算统一采用下列公式:真厚度计算公式:H=L·(COSα-β)公式中:H—矿体真厚度(m)L—钻孔截穿矿体视厚度(m)α—矿体倾角(度)β—钻孔见矿处顶角(度)当矿体中出现夹石时,采用压缩法计算厚度。

2、块段厚度的确定块段中所有单工程厚度进行算术平均求得。

二、平均品位的计算1、单工程平均品位在单工程中按圈入矿体的样品品位与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2、矿体、块段平均品位按矿体、块段中所有参加计算单工程的平均品位与单工程中矿体厚度加权平均求得。

三、块段面积的测定各矿体块段的垂直纵投影面积(S′)是在计算机上利用Mapgis软件量取,块段实际斜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 =S′/sinα求得。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 4、含矿率:是矿石中单位范围内 (线、体、重)可被利用的矿物含 量(%)。是表示某些非金属矿 产的贫富程度的标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一般工业指标与特殊工业指标
• 1、在规范规定的指标范围进行 取值,确定的工业指标称为一 般工业指标;否则称为特殊工 业指标。
• 工业指选择是具体的数值,而 不是一个区间。
• 2、当选取的工业指标大于一般 工业指标时,必须由业主和勘查 单位提供论证资料,并报国土资 源厅主管部门审批;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一般要求、常见问题及处理技巧
主要参考文献:
• 1、矿产勘查学(第二版)李守义 叶
松青编
•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新 变革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编
• 3、各矿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 范 新国标
•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新国标
• 讲授内容提纲:
• 1、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选取 • 2、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选择 • 3、资源/储量估算的块段圈定 • 4、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 5、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 6、资源/储量汇总 • 7、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的主要指标 • 8、其它(勘查程度要求、报告用途、资源
五、资源/储量估算与参数选择
• 1、面积:以往有求积仪法、方格 纸法、几何法等。现在一般可用 电脑制图软件直接测定,但需用 几何法校正。
• 2、体重:对于松散矿石要测大体 重;大、小体重均要测定湿度, 对湿度超过3%的样品要进行校正 (干体重)。
• 3、厚度:真厚度、视厚度、铅 垂厚度、水平厚度,一般视矿体 产状而定。原则上,铅垂厚度、 水平厚度不可能同时存在。
低品位矿与工业矿分界 以1/2平推
关于连续外推的处理(煤等稳定矿产)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一、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意义㈠、矿产资源/储量是反映矿床中有用矿产的数量和级别,它是矿山生产的重要依据,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目的是对勘查阶段、矿量增减变化提出计算资料,提供计划、开采部门,合理的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㈡、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是依据矿体产状、形态变化的特点,以及勘查程度而定。

倾角大于45°的陡倾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法,小于45°的缓倾矿体采用水平投影法进行估算。

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分级的规定㈠、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划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别和级别。

㈡、矿产资源/储量分级的条件及工业用途由于本矿床多数矿体规模小、脉岩切割破坏严重,因此将矿床勘查类型确定为Ⅲ—Ⅳ类(原Ⅳ—Ⅴ类型)。

1、111b、121b级——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⑴、对矿体进行了全面勘查,按规定的勘查程度用坑探工程进行了四面控制圈定的。

⑵、对矿体的厚度、形态、品位、体重进行了全面分析、测定。

⑶、对构造特点基本了解清楚。

⑷、对夹石、破坏矿体的岩体(穿插矿体的后期岩脉)、岩性、产状、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2、122b级——作为进一步生产探矿计划的依据,配合一定比例的111b、121b级储量可做为矿山总体设计的依据,若矿脉规模小,可做为开拓和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虽四面圈定尚有原因仍不能达111b、121b级储量的,降为122b级。

⑵、用坑道结合钻探按40~50×40~5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对矿块进行三边或两边圈定。

⑶、对破坏和影响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后期岩脉的岩性、产状、分布已大致了解。

3、333级——可为探矿设计、计划及矿山生产远景计划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矿块用80~100×80~10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进行控制,或111b、121b、122b级储量的外推部分。

dz_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dz_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dz_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国家能源局于2020年3月31日发布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地热资源评价及估算的原则、要求及程序。

《规程》旨在制定地热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规范,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开展地热资源的勘察、开发利用及管理,推动地热能发展。

一、地热资源评价原则1.科学性:地热资源评价应依据现有的科学原理、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资料,分析测量计算,以达到准确地估算地热资源量。

2.客观性:地热资源评价应以客观真实的地质现象为基础,采用数值技术、地质学技术推断评价地热资源,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验证,以达到准确高效的评价目的。

3.价值性:地热资源评价应采取综合评价法,将地热能的技术特性、发展潜力等情况综合考虑,采取综合分类法,进行综合结果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地热资源。

1.熟悉地热资源的地质事实和工作要求,准确真实地反映地热资源状况;2.明确评价目的,明确地热资源评价等级标准,指定内容要素,综合评价各变量实力;3.采取多种评价技术,叠加综合评价,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结果拟合;4.采用多种地学技术,并与实测资料相结合,叠加验证;5.根据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地估算地热资源量。

三、地热资源估算规程2.依据地热资源估算标准,划分普查区域,根据实测成果,结合地质图、地理空间素养等,分别估算普查区域地热资源量;3.普查结果,逐级缩小普查区域,与底层地质特性结合,逐步估算目标区域地热资源量;4.根据可利用地热资源量,确定工程投资压力、技术可行性等,辅助地热资源利用方案制定;5.根据地热资源估算结果,审阅地热能利用施工方案,确定地热资源估算及利用方案。

333+334资源量技术要求

333+334资源量技术要求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资源量估算要求

资源量估算要求

资源量估算要求1、估算的工业指标1.1主要有用矿产工业指标根据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和经验算报批制定的工业指标。

锌矿体:边界品位0.5%,最低工业品位1.6%最低可采厚度≥2米,夹石剔除厚度≥4米1.2共生矿产工业指标1.硫根据《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硫矿体(Ts):边界品位8%,最低工业品位14%;最低可采厚度≥2米,夹石剔除厚度≥2米。

锌矿体矿石类型主为单锌和锌硫型,二者选冶流程一致,为充分利用资源,将其中硫(Ts)元素视作伴生组分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Ts作为基本分析项目,按4%综合评价指标,随主要组分一并估算。

2、矿体圈定原则2.1单工程矿体边界圈定1.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按所确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

2.在单工程中,将同一矿体中符合工业指标的连续样品圈在一起,其平均品位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部分为工业矿石,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但Zn品位在0.5~1.6%之间的部分为低品位矿石。

优先圈出工业矿石,一般不能因样品合并将其贫化为低品位矿石。

3.工业矿体顶、底板连续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允许带入小于夹石剔除厚度(4m)的样品。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并保证矿体的连续性,减少复杂程度,部分分布在厚大工业矿体中的部分厚度较小的低品位矿石,在保证单工程平均品位不低于最小工业品位的前提下不再单独圈出。

4.当锌矿体小于可采厚度,其米百分值大于或等于3.2时,亦将其圈入矿体。

5.根据本次勘探目的,本着优先圈定工业矿石的原则,首先圈定锌(铅)矿体,然后圈定硫矿体,后圈定铜、铁矿体。

对于锌矿体中的硫组分(TS),由于二者具有相同的选矿流程,均合并于锌矿体中,不再单独圈定。

2.2矿体外推的确定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各矿体边界首先严格划定在探矿许可证所规定的范围内。

各矿体边界与钻孔控制见矿边界或外推边界一致。

1、有限外推边界的确定:两相邻钻孔中一孔见矿厚度大于等于2米,而另一孔未见矿时,在剖面上楔形外推孔距的一半(当两孔间距大于200米时,则外推到100米),资源储量估算到外推长度的一半;在两剖面间此种情况尖推50米,外推点或线均视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

333、3341估算要求

333、3341估算要求
● 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 规定执行。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 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 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 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 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8 其它
●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 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概 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 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 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 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 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 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资源储量估算要求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一九九一年十月 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

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

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

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

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

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

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

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文献标 识码 :A 中 图 分 类 号 :P 2 . 6 47
19 9 9年 6月 8日国家 质量 技术 监督 局发 布 了 《 固体 矿 产 资源/ 量分 类 ( / 7 6 — 储 GB T1 7 6 1 9 ) 国家标 准 ( 99 》 以下 简称 《 分类 》 ,从 1 9 ) 9 9年 1 2月 1日起 实 施 。为 贯 彻 落实 《 分类 》 ,
3 3 3 3 2 概 念不 清 ,对 ( 3 7 3 、3 4 、3 4 类 3 4 )类 与 3 4 、3 4 类关 系 不清 ;有 的技术 人 员擅 自 31 32
将 原 D级储 量套 改成 3 3类 资源 量 ,将原 E级 储 量套改 成 3 4 类 资源 量 3 3。
(陕 西 省 地质 调 查 院 . 西安 705 1 0 4)
摘 要 :在 固体 矿产 资源评 价 中,3 3 3 类 资源 量 的估 算 ,要 正确地 选 择 工 业 3 、3 4 指标 和估 算 方法 ,确定 估 算参 数 、勘 查 类 型 、工 程 间距 ,按 规 定 圈定 矿 体及 共 生、 伴 生矿体 ,准 确划 分 资源量 类型 、块 段 ,在实 际操作 中遇 到 的具体 问题 要进行 认 真 分析 ,合理 处 理 ,并应 注意在 资 源量估 算 过程 中常 见的 8 O多个 问题 。 关 键 词 :固体矿 产 ;资源 量估 算 ;常 见 问题
《 预查 规定 》 、《 ) 固体 矿产 普查 暂行 规定 ( 2 0 - 0 ) 以下 简称 《 DD 0 0 2 》( 普查 规定 》 、《 体矿 ) 固 产 推 断 的内蕴经 济 资源量 和经 工程 验证 的预 测 的资 源量 技 术 要 求 ( 内部 试 行 ) ( 》 以下 简 称
《 资源 量技术 要求 》 )及 有 关 固体矿产 资 源调 查评价 的一 些规 定 。 .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对资源储量估算的有关规定及解读(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徐乔)摘要:本文以《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对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际,分别对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过程中的工业指标、估算原则、估算参数、估算估算方法选择及其他有关事项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资源储量估算规定解读一、工业指标目前大致有单品位指标、双品位指标、三品位指标。

单品位指标:即用边际品位圈矿,是指某可采单元(可以进行分采的最小单位)的平均品位高于此指标,则圈定为矿,否则为废石。

可采单元可以含有围岩及夹石,但其整个单元的平均品位必须达到边际品位的要求。

如水泥灰岩,若采用单品位指标CaO≥45%圈矿时,块段(或开采台阶)内允许有低于45%的夹石,但平均品位应达到45%以上。

不可采单元也可含有矿石,但整个单元的平均品位达不到边际品位的最低要求。

单品位指标特点:既反映了工业指标的经济目的,又简化了矿体圈定和资源量估算。

双品位指标: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

边界品位定义①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1972,工业手册);②单个样品参与组合品位的最低极限要求值。

推荐定义②:理由为第一个定义与“矿”的定义——即“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利用的矿物集合体”相悖,也就是赋予了经济意义,而边界品位是未赋予经济意义的。

最低工业品位定义①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的最低平均品位(1972,工业手册);②是在计算储量的既定块段或单个工程中,能保证偿还开采和加工有用矿物全部费用的有用组分的最低极限含量;③是圈定矿体时单工程应达到的平均品位,银矿体有时可指小块段的平均品位。

最低工业品位是以块段为单位,即①的定义;最低工业品位是赋有经济意义的。

三品位指标:三品位指标是在双品位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矿区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

目前限于金矿的勘查中。

在使用工业指标时的几点注意事项:1、最低工业品位是区分能利用(表内)与暂不能利用(表外)的分界品位。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

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试行)一、基本要求1.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分析估算。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估算应与地表水资源量及水资源总量评价成果以及相关成果等相互协调。

在水资源综合规划调查评价阶段,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进行初步估算。

2.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可能被消耗利用的水资源量。

本次规划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或水系)地表水资源量中,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中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流域或独立水系为计算单元,以保持成果的独立性、完整性。

在进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时,全国初步划分为90个水系,然后对全国10个水资源一级区进行汇总。

各水资源一级区水系划分见附件2。

具体控制节点由流域机构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在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计算区(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的区域),估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在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时,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用于对流域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

4. 各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及协调与汇总工作要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对于全部或绝大部分在某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水系,可以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进行估算,流域机构进行协调平衡与合理性分析;对于涉及省际之间上下游关系的水系,分析计算工作应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助下以流域机构为主进行。

5.本规划仅要求估算多年平均情况下的地表水资源量可利用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二、技术路线(一)计算原则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遵循以下原则: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水资源可利用量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促进和保障作用,且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煤层 储量计算

煤层 储量计算

3)无限推断法
当内边界线以外没有任何勘探工程时,则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 推断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线,这种方法称为无限推断法。推断时, 应充分考虑到勘查区的含煤沉积特征、煤层稳定程度及地质构 造情况等。其推断方法有以下两种: 等值线法
1 2 3 4 5
第二节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二)面积的测定方法 1. 几何计算法 当块段形态为正方形、为多边形或近似多边形时,长方形或三角形时, 可按几何公式计算面积。将各个几何面积相加,图形复杂时其使用受 到限制。 2. 方格纸法 常用透明方格纸,在纸上绘制边长为l0mm的正方格,并在每个正方格 的中心点一点,按图比例每个点代表一定的面积值。 测量时,将透明方格纸覆盖在欲阅定的面积上,然后数出覆盖该面积 上的点数,点数与点值相乘,即可计算出面积。需要指出,在数点时 凡落在预测图形边界线以内的中心点应全数,边界线以外的不数,中 心点正落在边界线上的算半点。为了避免误差。一般按不同方向测量 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
第二节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2. 煤层厚度的选用 煤层倾角不大于 15 °时,可用煤层的伪厚度 计算储量;如果煤层倾角大于15°时,必须用煤 层的真厚度计算储量。 如果是山地工程揭露的煤层,其厚度可直接 测出。如果是钻探工程揭露煤层,当煤层及其顶 板岩芯采取率较高时,一般采用钻探的厚度。如 钻探打丢或达薄煤层,也可用测井厚度,有时钻 探资料与测井资料差别很大时,应需经过研究在 确定。
第二节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3 煤层的厚度的计算 1) 计算公式 煤层倾角大于 15 °的情况下, 的伪厚度换算成真厚度,共计算公式如下: M=Lcosα 式中 M一煤层真厚度,m, L一煤层伪厚度,m, α一煤层倾角,(°)。
第二节 储量计算基本参数的确定

矿床地质资源储量估算规范

矿床地质资源储量估算规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床地质资源储量估算规范
1 设计应对地质资源储量进行检验估算,估算方法宜采用地质统计学法。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应与评审、备案的资源储量进行对比,其允许相对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矿石量允许相对误差3%~5%,铝土矿矿石量允许相对误差不大于7%;(2)主要有用组分的品位允许相对误差3%~5%,金属量允许相对误差不大于5%;(3)估算方法相同时,应取下限;估算方法不同时,应取上限;超过本条第1 和
2 款的规定时,应分析说明理由。

2 阶段或台阶、露天境界内和境界外的保有和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应按确定的开采范围、阶段或台阶标高进行估算。

3 阶段或台阶伴生有用组分资源储量估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伴生有用组分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且有系统的基本分析资料时,应按与主要组分相同的方法,计算阶段或台阶的平均品位和金属量。

当仅有组合分析资料时,可按矿体平均品位计算,相应得出阶段或台阶的金属量,但伴生有用组分含量在不同矿石类型中有明显差别时,应根据阶段或台阶不同类型的矿石量加权,计算平均品位;(2)伴生有用组分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在主要组分的矿物中,且仅有单矿物分析或组合分析结果时,可不计算阶段或台阶的品位和金属量。

4 采用几何图形法估算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宜采用分配法。

估算的各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总和,与相同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允许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表4.3.4 的规定。

表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估算允许相对误差(%)计算方法矿石量品位分配法≤1 ≤
5 其它方法≤5 ≤5 注:品位指主要组分。

5 分配法估算阶段或台阶资源储量,应以地质报告划分的块段为。

333、334资源量估算

333、334资源量估算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作蚀技类 用变术型 条 件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初初

大致查明
步步

确确

定定
矿主矿矿矿围工矿
体要石石石岩业石
数矿结类质夹利工
量体构型量石用业
形形构分
价类
态态造布
值型
产规成特
状模分征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
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 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 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 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 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 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 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
● 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 批次进行。
● 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 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
● 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 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 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
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
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样品长度差别
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
加权计算。
平均 C 算术:0.96% 加权:1.15%
样号 H3 H4 H5 H6 H7 H8
样长(m) 分析品位(%)
0.80
0.53
1.40
1.12
0.60
0.85
2.00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本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 局专题业务会议通过,11月26日发布执行。
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新)
矿种 铜
铅锌
矿床 勘查 类型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勘查工程间距(m)
探明的
控制的
沿走向 沿倾向 沿走向 沿倾向
100—200
100
200—240 100—200
60—80 50—60 120—160 100—120
40—50 30—40 80—100 60—80
80—100 50—100 160—200 100—200
8 资源量估算
8.1 资源量估算范围 333和3341资源量仅估算最低工业品位 以上的矿体部分。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床特点、勘查技术方法及工程 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量估算方法, 一般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或平行断面法。
8 资源量估算— 8.3 工业指标选择
矿床工业指标一般采用《矿产工业要求 参考手册》(1987年,地质出版社)中推 荐的指标或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工 业指标,也可采用邻近地区同类矿床矿山 生产的实际指标。在确定边界和最低工业 品位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矿床的区位、地 理、交通、配套资源等客观条件。
5 工程控制程度
5.2 3341资源量 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 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矿体 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 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 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1 地质填图质量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25m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 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 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 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 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 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 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 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8.7.2 矿体的连接及外推 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 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最大推深不得大 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不得大于400米。
8 资源量估算— 8.8 资源量估算边界
矿床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资
源量估算时,矿体外推零点边界即作为资
源量估算边界,不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边
界。
● 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 规定执行。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 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 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 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 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2.13
1.20
0.55
1.00
0.60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L
β
α
m2
m1 β
H
m1
L
β
α
m2
m1 β
H
剖面:H=L • sin(α+β) = L • ( sin α cos β+ cos α sin β) 槽探:H=m1 • sin(α+β)/cos α = m1 • ( sin α cos β+ cos α sin β)/cos α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18m
25m
1%
4%
1m 0.5%
8 资源量估算—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 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 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 独圈算。
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 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 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GB/T17766—1999
经 济

E
111 121
122
F
331 332 333 334
EFG
G
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
3 定义
3.1 333资源量
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 见矿情况推断的(三维)、可行性评价 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 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 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8 资源量估算— 8.6 矿体(块段)面积计算
可用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或座标计算 法等方法计算。用求积仪法测定面积不得 少于两次,当差值不大于2%时即为有效, 以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用几何图 形法计算面积时,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 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测定 的面积值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 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 求进行了检查。
● 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成果 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
6 勘查工程质量— 6.3 探矿工程质量
● 槽、井、坑、钻等各种探矿工程 达到相应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
● 机械岩心钻探一般全孔岩心采取 率不低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各 3—5m的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5%。
8 资源量估算— 8.7矿体的圈定与连接
8.7.1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 分析结果进行。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 予剔除。
在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以外,若存在大 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 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 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对于具一 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 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40—50 30—50 80—100 60—100
40—50
30—50
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旧)
勘探类型
Ⅰ Ⅱ Ⅲ Ⅳ
勘探工程间距(米)
B级
沿走向
沿倾向
C级
沿走向
沿倾向
100 50—60 40—50
100 40—50 30—40
200 100—120 80—100 40—60
100—200 80—100 60—80 40—60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 合相应规范要求。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8 其它
●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 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概 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 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 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 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 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 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4 平均厚度计算
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很大时, 用工程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3%
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