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DOC)

合集下载

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财资〔2021〕135号•【施行日期】2021.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国有资产监管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印发《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财资〔2021〕1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气象局:为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精神,加强和规范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完善气象系统气象观测职能与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功能相匹配机制,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财资〔2018〕98号),我们制定了《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财政部中国气象局2021年10月21日附件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第一条为规范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管理,推进气象观测站相关资产的预算管理,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和《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财资〔2018〕98号),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和国家(省级)天气雷达站的气象仪器设备资产配置。

第三条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配置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各类收入。

第四条本标准是气象部门相关单位编制气象观测站仪器设备资产配置相关支出预算、实施采购和监督检查、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本标准主要包括气象观测站类别、观测项目、仪器设备种类、数量上限、价格上限、最低使用年限等指标。

本标准中的气象观测站类别根据中国气象局制定的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基本原则确定。

观测项目指气象观测站所需完成的观测任务。

仪器设备种类指气象观测站日常观测和业务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基本配置常规仪器设备类型和名称。

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

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

附件1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7年5月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分为六章,包括:总则、结构与原理、安装与调试、设备校准、日常工作、数据文件等。

编写组依据《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七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等相关技术文件,在总结降水现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编写完成。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以雨滴谱测量原理的观测设备开展降水现象的自动观测业务,今后随着观测业务的发展,可在此基础上修订。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编写,主要编写人员有:张鑫、李颖冲、李斐斐、伍永学、宋树礼、郭义涛、邵楠、雷勇。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二〇一七年五月前言 (I)目录 (II)第1章总则 (4)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1.2观测场地 (4)1.3仪器布设 (4)1.4 时制和日界 (5)1.5 传感器要求 (5)第2章结构与原理 (5)2.1结构 (5)2.1.1降水现象传感器 (6)2.1.2数据采集单元 (6)2.1.3供电控制单元 (6)2.1.4附件 (6)2.2 原理 (6)2.3 技术性能 (7)第3章安装与调试 (7)3.1安装高度与方向 (7)3.2线路连接 (7)3.3 安装基础 (7)3.4 防雷要求 (8)3.5 调试与维护 (8)3.5.1调试 (8)3.5.2维护 (9)第4章设备校准 (11)4.1校准设备 (11)4.2校准环境条件 (12)4.3校准点 (12)4.4校准流程 (12)4.4.1外观检查 (12)4.4.2降水粒子直径和下降速度校准 (12)4.5校准周期 (13)第5章日常工作 (13)第6章数据文件 (14)6.1分钟降水现象数据文件 (14)6.1.1文件名 (14)6.1.2文件形成 (14)6.1.3文件内容 (15)6.2分钟降水现象状态信息文件 (16)6.2.1文件名 (16)6.2.2文件形成 (17)6.2.3文件内容 (17)6.3雨滴谱数据文件 (19)6.3.1文件名 (19)6.3.2文件形成 (19)6.3.3文件内容 (20)第1章总则天气现象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之一,降水现象是天气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雨滴谱测量原理的光学观测设备开展降水现象观测和雨滴图谱观测,能够有效提高降水现象观测自动化程度,减轻观测人员工作量,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

酸雨自动观测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

酸雨自动观测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

酸雨自动观测系统功能需求书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二〇一一年八月本功能需求书是依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范》等提出的目标需求而编写。

本功能需求书提出了酸雨自动观测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基本功能、技术性能和安装运行环境等。

本功能需求书将作为酸雨自动观测系统的设计、研制、测试、现场考核试验等的参考和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实际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本功能需求书将跟随进行相应修订、补充和重新发布,其解释、修改权属于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参与本功能需求书编写的有:汤洁、张晓春、于晓岚、程红兵等。

1 概述 (1)1.1 范围 (1)1.2 编写依据 (1)2 功能需求 (1)2.1 总体功能需求 (1)2.2 基本构成 (2)2.3 观测要素及工作方式 (3)2.3.1 观测要素 (3)2.3.2 操作/运行方式 (3)2.3.3 观测时效 (4)2.4 自动降水采样器的功能需求 (4)2.4.1 降水样品采集 (4)2.4.2 降水样品转移(对应于II型自动降水采样器) (4)2.4.3 降水采样容器更换/清洗(对应于II型自动降水采样器) (5)2.4.4 监控降水样品温度 (5)2.4.5 记录观测数据 (5)2.4.6 数据通讯 (5)2.4.7 干沉降样品采集(可选功能) (5)2.5 降水样品自动分析仪的功能需求 (6)2.5.1 降水样品pH值、电导率、温度的自动测量 (6)2.5.2 pH电极的校准 (6)2.5.3 电导电极的校准 (6)2.5.4 pH电极的性能检测 (6)2.5.5 管路系统的自动清洗 (7)2.5.6 数据通讯 (7)2.6 数据综合处理软件的功能需求 (7)2.6.1 数据通讯 (7)2.6.2 数据处理 (7)2.6.3 帮助和扩展升级 (7)3 技术性能要求 (7)3.1 总体设计要求 (7)3.2 I型自动降水采样器 (9)3.2.1总体技术性能要求 (9)3.2.2 主要部件技术性能要求 (9)3.3 II型自动降水采样器 (11)3.3.1总体技术性能要求 (11)3.3.2 主要部件技术性能要求 (12)3.4 I型降水样品自动分析仪 (14)3.4.1总体技术性能要求 (14)3.4.2 主要部件技术性能要求 (14)3.5 II型降水样品自动分析仪 (17)3.5.1总体技术性能要求 (17)3.5.2 主要部件技术性能要求 (17)3.6 数据综合处理软件 (19)3.6.1 总体要求 (19)3.6.2 数据处理计算 (19)3.6.3 数据记录文件 (19)4 检验与测试 (22)4.1 自动降水采样器 (22)4.1.1 静态检验与测试 (22)4.1.2 现场测试 (23)4.2 降水样品自动分析仪 (23)4.2.1 静态测试 (23)4.2.2 现场测试 (24)4.3 数据综合处理软件 (24)酸雨自动观测系统功能需求书1概述本功能需求书提出酸雨自动观测系统的基本功能、技术性能和安装运行环境方面的主要要求,明确了数据采集、存储的相关要求。

第二代自动气象站功能规格书

第二代自动气象站功能规格书

高精度湿度、气压传感器技术要求高精度湿度、气压传感器对提升地面观测精度,改善天气及气候观测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统一规范气象应用中的高精度湿度及气压传感器的各项要求,根据《地面气象数据对象字典》、《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及《自动气候站功能规格需求书》中与湿度及气压传感器的相关内容制定本技术要求,凡用于气象系统的高精度湿度及气压传感器须符合本本技术要求,具体包括性能和功能、采样和算法、数据格式和通信命令以及其他要求四个部分。

1性能和功能1.1气压测量传感器a)使用温度范围:-40℃~50℃b)测量范围:450hPa~1100hPac)分辨力:0.1hPad)最大允许误差:±0.2hPae)供电电源:电压:DC(12±2)V电流:平均值小于30mAf)信号输出方式:接口标准:RS232g)传感器具有互换性1.2湿度测量传感器a)使用温度范围:-50℃~50℃b)测量范围:5%~100%RHc)分辨力:1%RHd)最大允许误差:±2%RH(相对湿度≤80%)±3%RH(相对湿度>80%)e)供电电源:DC(12±2)Vf)输出方式:接口标准:RS232g)传感器具有互换性2采样和算法2.1 采样频率及气象值气象传感器信号数字化处理过程中,传感器输出信号采样频率非常重要,所采用的采样序列应该足够代表被测气象要素的显著变化。

数据的采样算法是获得准确气象数据的关键因素,采样频率及气象值的计算见表1。

表12.2算法的常用计算公式2.2.1算术平均法计算公式(1)式中:Y——观测时段内气象变量的平均值;i y ——观测时段内第 i 个气象变量的采样瞬时值(样本),其中,“错误”、“可疑”等非“正确”的样本应丢弃而不用于计算,即令0=i y ;N ——观测时段内的样本总数,由“采样频率”和“平均值时间区间”决定;m ——观测时段内“正确”的样本数(N ≤m )。

固体降水称重自动观测仪功能需求书

固体降水称重自动观测仪功能需求书

附件:自动雪深观测仪功能需求书(试验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0-9目录1前言 (1)1.1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编写依据 (1)2组成结构 (2)2.1概述 (2)2.2测距传感器 (2)2.2.1超声波传感器 (2)2.2.2激光传感器 (3)2.3数据处理单元 (3)2.4通信控制单元 (3)2.5供电控制单元 (3)2.6外围组件 (3)2.6.1测雪板 (3)2.6.2支架 (4)2.6.3气温测量组件(可选) (4)2.7软件 (4)2.7.1采集软件 (4)2.7.2业务软件 (4)3功能要求 (4)3.1初始化 (4)3.2数据采样 (4)3.3数据处理 (5)3.4数据存储 (5)3.5数据传输 (5)3.5.1本地传输 (5)3.5.2远程通信传输 (5)3.6数据格式 (5)3.7数据质量控制 (6)3.7.1采样瞬时值的质量控制 (6)3.7.2瞬时值的质量控制 (7)3.8监控功能 (7)3.9时钟管理功能 (7)3.10终端操作命令 (8)3.10.1读取分钟数据命令 (8)3.10.2读取/设置时间命令 (8)4测量性能 (8)4.1测量类型 (8)4.2量和单位 (8)4.3指标要求 (9)5外观要求 (9)5.1基本要求 (9)5.2安全要求 (10)5.2.1安全标记及要求 (10)5.2.2基本电器安全要求 (10)5.2.3其它要求 (11)5.3机械强度要求 (11)5.4材料与涂覆要求 (11)5.4.1材料要求 (11)5.4.2涂覆要求 (11)6供电电源要求 (12)6.1主电源供电要求 (12)6.2备选电源供电要求 (12)7环境适应性要求 (12)7.1气候条件 (12)7.2电磁兼容性要求 (12)7.2.1电磁骚扰限值要求 (12)7.2.2电磁抗扰度要求 (13)8防雷要求 (14)8.1一般要求 (14)8.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14)8.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4)8.3.1屏蔽措施 (14)8.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共用接地系统 (14)8.3.3电涌保护措施 (14)8.4防雷装置的维护和管理 (15)9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15)9.1产品的可靠性设计 (15)9.2测量稳定性要求 (15)10可维护性要求 (15)11其他要求 (15)11.1安装高度 (15)11.2时钟精度要求 (16)11.3功耗要求 (16)11.4命名要求 (16)11.5技术文件要求 (16)11.6检验要求 (16)附件1观测仪外形结构与尺寸(超声波传感器) (17)附件2观测仪外形结构与尺寸(激光传感器) (18)1前言1.1目的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对积雪深度以人工观测为主,存在时效性差、时空密度不足等诸多弊端,不能全面、连续反映积雪的变化过程。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需求书(修订版)2012年8月目录1前言 (1)1.1目标 (1)1.2编写原则 (1)1.3编写依据 (1)2组成结构 (2)2.1概述 (2)2.2采集器 (3)2.3总线 (8)2.4传感器 (8)2.5外围设备 (8)2.6软件 (9)3总线物理接口及应用层协议 (10)3.1物理接口 (10)3.2连接器 (10)3.3应用层协议 (11)4功能要求 (11)4.1软件初始化 (11)4.2数据采集 (11)4.3数据处理 (12)4.4数据存储 (12)4.5数据传输 (15)4.6数据质量控制 (16)4.7终端操作命令 (21)4.8GPS对时功能 (23)4.9人工输入观测资料 (23)4.10嵌入式软件在线升级 (23)5测量性能 (23)5.1测量的气象要素 (23)5.2量和单位 (24)5.3要求 (25)5.4采样和算法 (27)6嵌入式软件流程 (38)6.1采集软件流程 (38)6.2数据流程 (39)7传感器要求 (40)7.1气压传感器 (40)7.2温度测量传感器 (41)7.3湿度测量传感器 (41)7.4风测量传感器 (42)7.5降水测量传感器 (43)7.6蒸发测量传感器 (44)7.7红外地表测温仪 (44)7.8辐射测量传感器 (45)7.9日照测量 (46)7.10能见度测量传感器 (46)7.11土壤水分传感器(时域反射法:TDR法或频域反射法:FDR法) (47)7.12地下水位测量传感器 (47)7.13天气现象观测传感器 (47)7.14云量测量传感器 (47)7.15积雪深度测量传感器 (48)7.16冻土深度测量传感器 (48)7.17电线积冰测量传感器 (48)7.18闪电频次测量传感器 (48)7.19海洋测量传感器 (48)8供电电源要求 (48)9安全要求 (49)9.1标记要求 (49)9.2文件要求 (49)9.3结构安全 (50)9.4电气安全 (50)10工作环境适应性要求 (51)10.1气候条件 (51)10.2生物条件 (52)10.3化学活性物质 (52)10.4机械条件 (52)11电磁兼容性要求 (52)11.1电磁骚扰限值要求 (52)11.2电磁抗扰度要求 (53)12防雷要求 (53)12.1一般要求 (53)12.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53)12.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53)13结构和外观要求 (54)13.1机械结构要求 (54)13.2机械强度要求 (54)13.3材料与涂复要求 (55)13.4外观要求 (55)14可靠性要求 (55)15可维护性要求 (55)16其他要求 (55)16.1时钟精度要求 (55)16.2功耗要求 (56)16.3观测的时制 (56)16.4扩展性要求 (56)16.5互换性要求 (56)16.6传感器选型 (56)16.7人机界面要求 (56)17检验要求 (57)18附录 (57)1前言1.1 目标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党和政府对气象部门的根本要求,也是气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完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

(完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

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业务试用版)2012年8月目录1前言 (1)1。

1目标 (1)1.2编写原则 (1)1.3编写依据 (1)2组成结构 (2)2。

1概述 (2)2。

2采集器 (3)2.3总线 (8)2。

4传感器 (8)2。

5外围设备 (8)2.6软件 (9)3总线物理接口及应用层协议 (10)3.1物理接口 (10)3.2连接器 (10)3。

3应用层协议 (11)4功能要求 (11)4.1软件初始化 (11)4.2数据采集 (11)4。

3数据处理 (11)4。

4数据存储 (12)4.5数据传输 (16)4.6数据质量控制 (16)4。

7终端操作命令 (22)4。

8GPS对时功能 (23)4。

9人工输入观测资料 (23)4.10嵌入式软件在线升级 (23)5测量性能 (23)5。

1测量的气象要素 (23)5.2量和单位 (24)5.4采样和算法 (27)6嵌入式软件流程 (38)6.1采集软件流程 (38)6.2数据流程 (39)7传感器要求 (40)7.1气压传感器 (40)7.2温度测量传感器 (41)7。

3湿度测量传感器 (41)7。

4风测量传感器 (42)7。

5降水测量传感器 (43)7。

6蒸发测量传感器 (44)7。

7红外地表测温仪 (44)7.8辐射测量传感器 (44)7。

9日照测量 (46)7.10能见度测量传感器 (46)7.11土壤水分传感器(时域反射法:TDR法或频域反射法:FDR法) (47)7.12地下水位测量传感器 (47)7。

13 .............................................. 天气现象观测传感器 477.14云量测量传感器 (47)7。

15 .............................................. 积雪深度测量传感器 477.16冻土深度测量传感器 (48)7。

17 .............................................. 电线积冰测量传感器 48 7。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功能规格需求书(印发)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功能规格需求书(印发)

附件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1-4目录1 前言 (1)编写目标和原则 (1)编写依据 (1)2 基本原理 (1)定义 (1)测量原理 (2)3 组成结构 (2)传感器部分 (3)数据采集部分 (3)外围设备 (3)4 功能要求 (3)数据采集 (3)数据处理 (3)数据存储 (3)数据传输 (4)数据质量控制 (4)终端操作命令 (4)加热 (5)5 技术要求 (5)测量要求 (5)传感器要求 (6)可靠性要求 (7)电源 (7)功耗 (7)6 其他要求 (7)文件要求 (7)电磁兼容 (7)工作环境适应性 (8)电源安全性 (9)防雷 (10)结构和外观 (10)7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检测 (10)1 前言编写目标和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监测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对天气预报、气象监测和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的需求日益提高。

目前气象能见度要素仍然依靠人工目测进行观测,远远不能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高速公路、航空等)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给出能见度自动探测设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推进我国能见度要素观测的自动化进程,从而提升气象观测能力和准确度,满足气象业务、公共服务、专业服务需求。

编写依据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七版)》2 基本原理定义2.1.1气象光学视程(MOR)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2.1.2亮度对比目标物的亮度与其背景亮度之差同背景亮度之比值。

对比阈值人眼能察觉的最小亮度对比。

2.1.4白天气象能见度指视力正常(对比阈值为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距离。

2.1.5夜间气象能见度按如下两种方式定义:a)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大小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b)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水平距离。

DSG1型降水现象仪的工作原理及维护维修

DSG1型降水现象仪的工作原理及维护维修

DSG1型降水现象仪的工作原理及维护维修作者:朱翠红武安邦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DSG1型降水现象仪基于激光衰减原理实现了降水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观测,结束了降水天气现象主要依靠人工主观判断的历史,能够有效提高观测的频次和质量,大大减轻了一线业务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让业务人员对降水现象仪有较全面的认识,该文对DSG1型降水现象仪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日常使用中的维护与维修方法做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降水现象仪;工作原理;维护维修降水天气现象是天气现象观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的降水天气现象以人工目测为主,存在主观性强、频次少、连续性不强等诸多缺陷。

DSG1型降水现象仪是一种基于激光衰减原理而设计的降水现象自动化观测仪器,可以全面、可靠地观测所有类型的降水,适合于全天候的降水现象观测,目前可以识别毛毛雨、雨、阵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等降水类型。

DSG1型降水现象仪使用后可以使观测结果客观化、观测资料连续化,减少台站观测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观测质量和观测效率。

如陈爱莲等对降水现象仪的主要性能情况进行了阐述[1],杜波等对几种天气现象仪的性能进行了对比[2],但目前针对DSG1型降水现象仪在使用中的维护及故障排除等文献较少。

1.工作原理1.1简介DSG1型降水现象仪基于激光衰减原理而设计,是通过一个小的采样面积内的降水粒子的大小和下落速度进行检测,用于分析得到雨滴谱信息,通过分析一个时段内降水粒子的分布特征(即雨滴谱)而得到[3]。

DSG1型降水现象仪的测量性能遵循《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的要求,主要识别的降水类型有毛毛雨、雨、阵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等,识别准确度≥90%。

DSG1型降水现象仪由硬件设备和采集软件构成。

硬件设备包括雨滴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外围设备等。

1.2 雨滴传感器雨滴谱传感器由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温控装置、处理单元等部分组成,通过检测通过采样区的降水粒子的尺寸和速度,获取雨滴谱信息,并区分降水类型。

降水天气现象仪

降水天气现象仪

3、结构
开关电源
220V电令
数据个数
数据个数
5、维护
• 周期性维护: • HY-P1000出厂之前已经标定过,不需用户做标定。 • HY-P1000的周期性维护包括: 清洁激光保护镜片。 清洁影响光路通畅的遮挡物,比如树枝或蜘蛛网等。 清洁防溅护罩。 • 注意:在进行维护操作时严禁用眼睛对着激光发射器
• 传感器类型 • 降水类型 • 测量区域 • 粒径 • 速度 • 接口 • • • • 降水类型
激光发射源 液体、固体、混合 54cm² 0.125~26mm 0.1~22m/s RS-485 传输 默认 波特率 9600 半双工,2线
毛毛雨、雨(阵雨)、雪(阵雪)、雨夹 雪(阵性雨夹雪)、冰雹、未知类型降水等多种天气现象
2、原理
1 — 激光发生器 3 — 激光束
2 — 雨雾粒子 4 — 激光接收器
• 大小: • 降水粒子从激光束中通过, 相应直径部分遮挡激光束, 形成电压变化,反推粒子直 径。 • 速度: • 根据变化信号持续时间推导 出来。电子信号的持续时间 为降水粒子开始进入光束到 完全离开所经历时间。 • 类型: • 依照降水粒子的速度和直径 的分布情况来确定降水类型。
6、软件界面
• 工作温度 • 相对湿度 • 大气压力 • 太阳辐射 • 降水强度 • 供电: • • 蓄电池 : • 功耗: •
-40~+70℃ 0~100%RH 450~1060hpa 1120w/m² 0~6mm/min 220±15%VDC, 50±2.5Hz 38Ah(24小时) <3w(不加热), <20w(加热)
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
韩冰
1、硬件
• DSG5型降水现象仪是一种采用 现代激光技术的光学测量系统。 它可以测量包括毛毛雨、雨 (阵雨)、雪(阵雪)、雨夹 雪(阵性雨夹雪)、冰雹、未 知类型降水等多种天气现象的 自动观测与识别,其数据获取 和存储是通过快速数字化信号 处理器完成,并按照规定格式 输出。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DOC)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DOC)

附件2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3年11月目录1 前言 (1)1.1目标 (1)1.2适用范围 (1)1.3编写依据 (1)2 功能要求 (2)2.1观测要求 (2)2.2数据格式 (2)3 组成结构 (2)3.1 传感器 (2)3.2 数据采集 (2)3.3 外围设备 (2)3.4采集软件 (2)4 技术要求 (3)5环境适应性要求 (3)5.1气候条件 (3)5.2生物条件 (3)5.3机械条件 (4)5.4电磁兼容性要求 (4)5.4.1电磁骚扰限制要求 (4)5.4.2电磁抗干扰度要求 (5)6 电源要求 (5)7 可靠性要求 (5)8可维护性要求 (5)9 安全要求 (6)9.1标记要求 (6)9.1.1产品标识 (6)9.1.2熔断器 (6)9.1.3电源开关 (6)9.1.4电击危险 (6)9.1.5其他标记 (6)9.2文件要求 (6)9.3结构安全 (8)9.4电气安全 (8)9.4.1防电击危险 (8)9.4.2保护接地措施 (8)9.4.3过流保护 (9)9.4.4基本电气安全要求 (9)10防雷要求 (10)10.1一般要求 (10)10.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10)10.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0)10.3.1屏蔽措施 (10)10.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公用接地系统 (10)10.3.3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措施 (10)11 结构和外观要求 (11)11.1 机械结构要求 (11)11.2 机械强度要求 (11)11.3 材料与涂覆要求 (11)11.3.1 材料要求 (11)11.3.2 涂覆要求 (11)11.4 外观要求 (12)1 前言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降水现象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内容之一。

实现降水现象自动观测,将有效提高观测的频次和质量,为预报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和观测产品,是气象观测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智能测量仪等20种观测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智能测量仪等20种观测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的通知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智能测量仪等20种观测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
•【公布日期】2024.05.11
•【文号】气测函〔2024〕97号
•【施行日期】2024.05.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预报
正文
综合观测司关于印发地面气象智能测量仪等20种观测装备功
能规格需求书的通知
气测函〔2024〕97号各省(区、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
为推进地面气象观测智能化发展,我司组织制定了智能气温测量仪等20种智能观测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1.智能二维超声风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2.智能称重式降水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3.智能地温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4.智能翻斗式雨量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5.智能风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6.智能光合有效辐射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7.智能红外温度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8.智能能见度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9.智能气温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0.智能气压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1.智能全天空成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2.智能湿度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3.智能视程障碍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4.智能雪深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5.智能长波辐射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6.智能蒸发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7.智能直接辐射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8.智能紫外辐射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19.智能总辐射测量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20.智能集成处理器功能规格需求书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24年5月11日。

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

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

附件1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7年5月降水现象仪观测规范分为六章,包括:总则、结构与原理、安装与调试、设备校准、日常工作、数据文件等。

编写组依据《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七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03年)、《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地面气象观测场规范化图册》等相关技术文件,在总结降水现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编写完成。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以雨滴谱测量原理的观测设备开展降水现象的自动观测业务,今后随着观测业务的发展,可在此基础上修订。

本规范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编写,主要编写人员有:张鑫、李颖冲、李斐斐、伍永学、宋树礼、郭义涛、邵楠、雷勇。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二〇一七年五月前言 (I)目录 (II)第1章总则 (4)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1.2观测场地 (4)1.3仪器布设 (4)1.4 时制和日界 (5)1.5 传感器要求 (5)第2章结构与原理 (5)2.1结构 (5)2.1.1降水现象传感器 (6)2.1.2数据采集单元 (6)2.1.3供电控制单元 (6)2.1.4附件 (6)2.2 原理 (6)2.3 技术性能 (7)第3章安装与调试 (7)3.1安装高度与方向 (7)3.2线路连接 (7)3.3 安装基础 (7)3.4 防雷要求 (8)3.5 调试与维护 (8)3.5.1调试 (8)3.5.2维护 (9)第4章设备校准 (11)4.1校准设备 (11)4.2校准环境条件 (12)4.3校准点 (12)4.4校准流程 (12)4.4.1外观检查 (12)4.4.2降水粒子直径和下降速度校准 (12)4.5校准周期 (13)第5章日常工作 (13)第6章数据文件 (14)6.1分钟降水现象数据文件 (14)6.1.1文件名 (14)6.1.2文件形成 (14)6.1.3文件内容 (15)6.2分钟降水现象状态信息文件 (16)6.2.1文件名 (16)6.2.2文件形成 (17)6.2.3文件内容 (17)6.3雨滴谱数据文件 (19)6.3.1文件名 (19)6.3.2文件形成 (19)6.3.3文件内容 (20)第1章总则天气现象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之一,降水现象是天气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雨滴谱测量原理的光学观测设备开展降水现象观测和雨滴图谱观测,能够有效提高降水现象观测自动化程度,减轻观测人员工作量,为气象预报和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中国气象局二〇一〇年八月修订说明为指导和规范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和技术升级工作,统一组网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状态,进一步提高雷达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气象业务应用和发展需求,根据天气雷达技术发展状况,中国气象局组织对1997年发布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进行了修订完善。

主要修订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部分性能参数,增加了雷达保障和培训方面的内容,同时对雷达的自动在线标定、易维护性、保障维护时效、故障定位诊断、随机文件和仪表、机内状态监控、厂家的保障培训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修订工作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承担,高玉春、潘新民、黄晓、柴秀梅、陈大任、周红根、高克伟、陈玉宝、蒋小平、徐俊领、雷茂生等同志参加了修订,张培昌、葛润生、张沛源、王顺生、李柏、李建明、苏德斌、李建国、张建云、蒋斌、陈晓辉、陆建兵等专家进行了指导。

目录1.前言2.新一代天气雷达(C波段)系统总体性能规格需求3.雷达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4.雷达信号处理机功能规格需求5.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6.雷达输出产品功能规格需求7.系统检测、标校功能规格需求8.系统与外部通信联接的性能规格需求9.保障性需求10.培训需求11.系统性能评估1前言1.1《气象事业发展纲要(1991-2020年)》明确指出,“2000年前将大力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加速多普勒天气雷达软硬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业务试验基地;2020年前将进一步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参数天气雷达和激光雷达等的研制,发展具有通信功能的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其他地基遥测遥感手段,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尺度气象监测网和气候监测网”。

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并投入气象业务使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

1.2《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1994-2010)》明确指出,“新一代天气雷达应该是一个能够定量估算回波强度、径向速度、谱宽和降水物相态等信息的全相干系统。

降水天气现象仪

降水天气现象仪
韩冰
1、硬件
DSG5型降水现象仪是一种 采用现代激光技术的光学测 量系统。它可以测量包括毛 毛雨、雨(阵雨)、雪(阵 雪)、雨夹雪(阵性雨夹 雪)、冰雹、未知类型降水 等多种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 与识别,其数据获取和存储 是通过快速数字化信号处理 器件界面
大小: 降水粒子从激光束中通过,相应直径部分遮挡激光束,形成电压变化,反推粒子直径 。 速度: 根据变化信号持续时间推导出来。电子信号的持续时间为降水粒子开始进入光束到完全离开
所经历时间。 类型: 依照降水粒子的速度和直径的分布情况来确定降水类型。
3、结构
开关电源
220V电源
降水类型
液体、固体、混合
测量区域
54cm²
粒径
0.125~26mm
速度
0.1~22m/s
接口
RS-485 传输
默认 波特率 9600
半双工,2线
降水类型
毛毛雨、雨(阵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
未知类型降水等多种天气现象
1
工作温度
-40~+70℃
2
相对湿度
0~100%RH
传感器引入
至串口服务器
4、相关命令
数据个数 数据个数
5、维护
周期性维护: HY-P1000出厂之前已经标定过,不需用户做标定。 HY-P1000的周期性维护包括:
○ 清洁激光保护镜片。 ○ 清洁影响光路通畅的遮挡物,比如树枝或蜘蛛网等。 ○ 清洁防溅护罩。
注意:在进行维护操作时严禁用眼睛对着激光发射器
3
大气压力
5
降水强度
6mm/min
7
50±2.5Hz
450~1060hpa 0~

降水天气现象仪业务应用研究

降水天气现象仪业务应用研究

降水天气现象仪业务应用研究降水天气现象仪业务应用研究一、引言降水天气现象仪作为一种先进的气象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水利等领域。

它能够准确监测和预报降水天气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精确制定农业灌溉计划以及预防水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降水天气现象仪的业务应用研究,通过对其原理、功能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为相关行业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二、降水天气现象仪的原理和功能降水天气现象仪是基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气象学原理开发而成的一种设备,主要通过检测大气中的湿度、气压、温度等参数,以及定位精度的数据来判断降水天气现象的变化。

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监测:降水天气现象仪能够进行连续、高精度的监测,及时感知降水的发生、变化和消散。

准确的监测数据可以为气象部门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2. 预测预警: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模型和算法,降水天气现象仪能够预测降水的趋势和强度。

一旦监测到降水预警信号,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社会公众做好防范和应对。

3. 数据分析:降水天气现象仪通过收集和存储大量的降水数据,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这些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为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业务应用:降水天气现象仪的数据可以与其他气象数据进行对接和共享,形成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结合其他气象要素的监测结果,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气象服务。

三、降水天气现象仪业务应用案例1. 农业灌溉:降水天气现象仪可以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并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设备与农业灌溉系统对接,实现智能灌溉控制。

根据降水量和土壤水分情况,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时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 汛情预警:降水天气现象仪能够连续监测降水情况,并结合气象模型和算法进行预测和预警。

一旦监测到有洪水、暴雨等降水灾害的迹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和居民做好防范和转移工作,减少灾害损失。

DSG4型降水现象仪采集数据与人工记录数据的对比分析

DSG4型降水现象仪采集数据与人工记录数据的对比分析

DSG4型降水现象仪采集数据与人工记录数据的对比分析周建宁; 周黎; 陈敏; 齐心【期刊名称】《《海峡科学》》【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4页(P17-19,41)【关键词】降水现象; 人工观测; DSG4响应概率; 一致率【作者】周建宁; 周黎; 陈敏; 齐心【作者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福建福州 35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2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地面凝结、视程障碍、雷电等其他现象,准确观测和报告天气现象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分析、防灾减灾、保障交通,特别是对保障民航运输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是根据观测员在观测场观测到的现象和听到的声音来判断本地发生天气现象种类的,而DSG4型天气现象仪是通过对这些数据变量的逻辑分析来确定天气现象,DSG4型降水现象仪给实际观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夜间可以随时提供降水现象信息,有效提高了观测员为预报员提供重要气象信息的及时性。

但DSG4在气象观测手段自动化的同时,发现其采集的数据有时和实际观测结果有一些差异,甚至错报和漏报。

因此,要充分发挥仪器自身的优点和特点,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气象,必须充分了解它,认识它,并能够合理解决它所采集的错误数据。

本文通过对平潭气象站实际观测数据的统计、对比和分析,总结出DSG4型降水现象仪的优缺点,以及仪器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参考建议,对于DSG4在实际观测和改造升级时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目前,国际上基于光学原理对降水现象的测量方法很多,主要集中在散射原理、反射原理和消光原理方面。

DSG4型降水现象仪是华创维想根据中国气象局2013年11月发布的《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所研发的一款降水现象观测仪器,参加并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组织的考核试验。

DSG4型降水现象仪通过激光遥测技术对降水过程进行分析、记录,能够自动实现降水现象要素观测,数据采样、存储和处理,并按照气象业务规定数据格式输出8种降水类型(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雨性雨夹雪、冰雹等)、19种天气现象码,当激光束里无降水粒子通过时,接收器的输出电压最大;反之,当降水粒子通过水平光束时,以其相应的直径遮挡部分光束,因而降低了输出电压的幅值,从而可以确定降水粒子的直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3年11月目录1 前言 (1)1.1目标 (1)1.2适用范围 (1)1.3编写依据 (1)2 功能要求 (2)2.1观测要求 (2)2.2数据格式 (2)3 组成结构 (2)3.1 传感器 (2)3.2 数据采集 (2)3.3 外围设备 (2)3.4采集软件 (2)4 技术要求 (3)5环境适应性要求 (3)5.1气候条件 (3)5.2生物条件 (3)5.3机械条件 (4)5.4电磁兼容性要求 (4)5.4.1电磁骚扰限制要求 (4)5.4.2电磁抗干扰度要求 (5)6 电源要求 (5)7 可靠性要求 (5)8可维护性要求 (5)9 安全要求 (6)9.1标记要求 (6)9.1.1产品标识 (6)9.1.2熔断器 (6)9.1.3电源开关 (6)9.1.4电击危险 (6)9.1.5其他标记 (6)9.2文件要求 (6)9.3结构安全 (8)9.4电气安全 (8)9.4.1防电击危险 (8)9.4.2保护接地措施 (8)9.4.3过流保护 (9)9.4.4基本电气安全要求 (9)10防雷要求 (10)10.1一般要求 (10)10.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10)10.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0)10.3.1屏蔽措施 (10)10.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公用接地系统 (10)10.3.3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措施 (10)11 结构和外观要求 (11)11.1 机械结构要求 (11)11.2 机械强度要求 (11)11.3 材料与涂覆要求 (11)11.3.1 材料要求 (11)11.3.2 涂覆要求 (11)11.4 外观要求 (12)1 前言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降水现象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基本内容之一。

实现降水现象自动观测,将有效提高观测的频次和质量,为预报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和观测产品,是气象观测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需求书在《天气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验版)》的基础上,根据降水类天气现象的实际观测需求修订而成。

本功能需求书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编写。

1.1目标本功能规格需求书以实现降水现象自动化观测为目标,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服务的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天气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验版)》,提出降水现象仪的基本功能需求,旨在指导降水现象仪的设计、研发与使用。

1.2适用范围本需求书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中降水现象仪的研发、考核、定型和使用。

1.3编写依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2007年)《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七版)》(世界气象组织,2005年)《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国气象局,2009年)《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中国气象局,2010年)2 功能要求能够自动实现降水天气现象要素观测,数据采样、存储和处理,并按照规定数据格式输出。

2.1观测要求观测要素:实现对雨、毛毛雨、雪、雨夹雪、冰雹等5种天气现象的自动观测与识别。

2.2数据格式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发布的《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字典》中天气现象部分数据格式为准。

3 组成结构降水现象仪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外围设备,及相关软件构成等部分组成。

3.1 传感器降水传感器检测降水信号,并区分降水类型。

3.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部分指数据采集箱,内含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等。

3.3 外围设备外围设备包括供电电源和通讯接口等。

3.4采集软件采集软件运行在数据采集控制单元中,应包含数据采集、通信、控制、支持时间同步、采集参数自动保存、自重启、降水现象观测与识别、参数设置与信息查看等功能。

4 技术要求(1)降水类天气现象识别准确率:不小于90%(2)资料输出频次:1min5环境适应性要求5.1气候条件工作温度:-40℃~+50℃相对湿度:10%~100%大气压力:450~1060hpa太阳辐射:1120w/m2降水强度:0~6 mm/min5.2生物条件降水现象仪应采取适当的防霉菌措施,但除非使用在特殊的环境条件或使用方有要求时,不必通过长霉试验来鉴定其抗霉菌能力。

降水现象仪应采取适当的防止动物损坏措施,如鼠咬、蚁啃等。

工作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的降水现象仪,应在材料、表面涂覆和工艺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化学活性物质危害的能力。

盐雾试验时间应不少于48小时,其他试验条件符合有关行业或国家标准的要求。

5.3机械条件正弦稳态振动:位移 1.5mm加速度 5 m/s2频率2~9Hz ;9~200Hz非稳态振动(冲击):峰值加速度40m/s2自由跌落:高度0.25m倾跌角度:30°5.4电磁兼容性要求5.4.1电磁骚扰限制要求降水现象仪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的传导骚扰限制要求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电源端口传导骚扰限值表2 信号端口传导共骚扰限值降水现象仪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的辐射骚扰限值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 在10m距离测量的辐射骚扰限值5.4.2电磁抗干扰度要求降水现象仪的各端口电磁抗扰度要求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 端口电磁抗扰度要求6 电源要求(1)接入电源为交流单相电源(2)电压:220V±15%(3)交变频率:50±2.5 Hz7 可靠性要求产品应进行可靠性设计、试验和验证工作。

可靠性:MTBF(Q1) ≥3000小时8可维护性要求整个系统易于扩展和维修。

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维修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不易误操作性。

接线标志清晰不易混淆,应采取充分的措施保证即使非专业人员操作也不易产生误操作。

提供传感器和通讯的状态监控。

平均维修时间(MTTR)要求:≤40 min9 安全要求9.1标记要求9.1.1产品标识降水现象仪至少应标明:——制造厂商名或商标或识别标记——制造厂商规定的产品型号、名称或型号标志——数据采集器的型号、名称和序列号——传感器的型号、名称和序列号9.1.2熔断器在每一熔断器座上或其就近处标上标记,该标记应标出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如果该熔断器能装上不同电压额定值的熔断器,则还应同时标出熔断器的额定电压。

9.1.3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应标明电源“通”“断”位置。

9.1.4电击危险使用市电的降水现象仪应在外壳显著位置设“当心电击危险”安全标记。

9.1.5其他标记降水现象仪的其他标记要求和方法应符合有关行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9.2文件要求随同降水现象仪应提供含有下述内容的文件:技术说明书和使用或操作说明。

从上述文件能够获得技术帮助的制造厂或供货方的名称、地址和尽可能多的通讯联系方式、所有必要警告及注意事项,避免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此外还必须包括下列基本内容:(1)简介内容包括设备在现场可更换组件的逐项说明。

降水现象仪额定工作条件,如:供电电压或电压范围,频率或频率范围,以及功率或电流的额定值;所有输入和输出连接的详细描述;为降水现象仪设计给定的环境条件范围。

(2)安装包括:场地布置、定位和安装和调试要求;保护接地说明;与电源的连接;具体维护要求。

(3)操作包括:在所有工作状态下,操作控制键的识别和使用;损耗材料更换的说明;清洁说明。

(4)维护为安全目的所需,由用户进行的预防性维护和检查应在说明书中详细给出。

包括传感器在现场维护时需要的所有常规维护维修程序。

由常规维护进度表和详细维护流程组成。

所有需要维护的项目名称及部件号、制造商都应逐一列出。

提供详细的校准程序。

(5)部件清单包括:项目名称、参考标识、厂商代码和零件编号。

(6)图纸包括所有大号图纸。

印刷电路版的原理图、装配图、面板和机箱连接线。

此外,还应提供性能测试报告、环境测试报告、功能检测报告、一般性检查报告等,用于降水现象仪的质量评定。

9.3结构安全降水现象仪结构上的棱缘或拐角,应倒圆和磨光。

对于在产品寿命期内无法始终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而需要定期维护或更换的部件,应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上醒目地载明更换周期,并着重注明不这样做的危险性。

用作电气连接或其他连接的螺钉连接件,如果其松脱或损坏会影响安全,所以应能承受正常使用时的机械压力。

室外无防护条件下使用的降水现象仪或部件,如无特殊要求,其外壳防护等级应规定为IP65。

9.4电气安全9.4.1防电击危险机箱内带危险电压的导电部件都应有防护措施,足以避免操作人员可能用手或一般维修工具直接接触。

把危险电压引入机箱的导线在穿过机箱外壳处应有绝缘防护措施,这些导线进入机箱后应适当走线和固定,机箱内所有和这些导线可能直接接触的金属零部件都应有接地措施,以防一旦导线绝缘损坏,这些金属零部件不致带有危险。

9.4.2保护接地措施降水现象仪各独立部件和传感器都应有保护接地措施。

各保护接地线不应构成回路,应在导电的底板或机架上设置一个点,作为保护接地、电源接地的公共接地点。

从这点到地的连接应连续永久,连接导线截面积不小于16mm2。

接地端子或接地接触件与需要接地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电阻不应超过0.1Ω。

9.4.3过流保护使用市电的降水现象仪,必须对一次电路设置过流保护装置。

9.4.4基本电气安全要求(1)绝缘电阻使用市电供电时,在电源的初级电路和机壳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

使用12V直流电源供电时,电源初级电路和机壳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2)泄漏电流使用市电供电时,降水现象仪泄漏电流值不得超过3.5mA。

(3)抗电强度使用市电供电的降水现象仪,电源的初级电路和机壳间应能承受幅值1500V,电流5mA的冲击耐压试验,历时一分钟,试验中不应出现飞弧和击穿。

试验结束后仪器能正常工作。

使用低压直流电源供电的降水现象仪,电源的初级电路和机壳间应能承受幅值500V,电流5mA的冲击耐压试验,历时一分钟,试验中不应出现飞弧和击穿。

试验结束后仪器能正常工作。

10防雷要求10.1一般要求应具备防直接雷击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防雷安全要求和设计应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

防雷类别的确定:根据QX4-2000第6条的规定确定防雷类别。

10.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降水现象仪的传感器、室外采集器、供电系统、无线通讯的天线等,应处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防直接雷击的冲击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10.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10.3.1屏蔽措施传感器的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采用非屏蔽电缆时,应外穿金属管。

电缆的屏蔽层和金属管下端应接到地网上。

降水现象仪到室内的电缆线应敷设在电缆沟内。

敷设电缆沟有困难时,在入户前应穿金属管埋地。

10.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公用接地系统当各传感器分散布设时,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地网),将所有金属部件就近连接到该接地系统上。

共用接地系统(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

10.3.3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措施降水现象仪采用电网或自备发电机供电时,应在交流配电盘处加装冲击通流量Iimp不小于12.5kA的SPD;在室内微机电源用电插座上,加装标称通流量In不小于5kA的SPD;在室外采集器电源用电箱内,加装标称通流量In不小于20kA的SPD;供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的安装要求,应符合将要颁布的QX2规定;11 结构和外观要求11.1 机械结构要求机械结构应利于装配、调试、检验、包装、运输、安装、维护等工作,更换部件时简便易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