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三节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第三节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第三节 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地理教案冠县武训高中 吕海国2015年3月25日第三节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运用图表信息,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我国为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采取相应措施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通过观看2015年最感人的春运歌曲,复习提问有关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2.结合表1—3—1、1—3—2、1—3—3信息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设计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设计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设计教案概述本次教案设计针对高一地理中的《人口的合理容量》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以及如何评估地区的人口容量。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客观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容量及其重要性2.掌握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技能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表格等工具,评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运用多种调查方法,了解地区人口容量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容量及其重要性2.掌握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技能教学难点1.客观评估地区人口容量的标准和方法2.如何科学、准确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法”和“实践教学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老师简述人口增长的问题,并探讨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为什么要评估地区的人口容量?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性。

第二步:案例分析1.老师提出案例:某地区的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逐渐下降。

请学生们分析该地区的人口容量,提出改善措施。

2.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上述问题,并向全班汇报分析结果和改善措施。

第三步:课堂讨论1.老师针对案例展开全班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容量是如何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2.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估地区的人口容量,并介绍客观评估人口容量的方法和标准。

第四步:实践教学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以深入了解本地区的人口状况和环境。

2.学生汇总调查结果,并针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措施。

第五步:总结讲评1.老师对上述方案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如何评估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你认为评估人口容量有什么重要性?2.总结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概括和总结。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④ 云南省人口分布特点
⑤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关系
⑥ 人口分布与生态环境关系
⑦ 人口分布与城市化
⑧ 人口政策与人口分布
⑨ 人口分布与可持续发展
2. 词与句:
① 人口分布:人口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分布状况
② 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
③ 人口合理容量:在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容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适宜居住的人口数量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人口分布的概念、影响因素、案例分析等。
强调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6.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关系
-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吸引力大,人口集中。
- 人口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分布不均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
7. 人口分布与生态环境关系
- 人口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集中地区,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如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掌握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
2.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分析具体案例,识别影响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
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2. 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
3. 地理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法,从空间、区域、系统等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必修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重点: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难点:通过了解人口分布情况,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法执教:魏畅丽过程:一、世界人口分布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

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

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

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

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活动后的问题。

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表1-3-1、13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①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②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等,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人口与环境矛盾?”“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等。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的互动性: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互相交流、讨论。这种互动性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和经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注重评价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真实性:本节课通过引入真实的人口与环境矛盾案例,如“雾都”伦敦和“人口爆炸”的印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真实性的情景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所学知识。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地图、统计图表等,对人口与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6章 第1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案

第一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从地形上看:集中于平原地区(3)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东北部。

2.我国的人口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2)具体表现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逐渐减弱,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因素等。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条件: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2)实质: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世界各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1)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2)地区: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目前,全球70多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1.B 2.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及其发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影响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消费等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和控制人口对世界人口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3)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2、教学难点(1)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第三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主线之一,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因此,本章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人地关系这一人类关注的永恒话题,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及区域地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前两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了人口变化的基本过程之后,本章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章关于人口增长的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从而引出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研究人口合理容量,以及它与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介绍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以及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你认为哪些因素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2.请分析我国某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如何在保障人口合理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这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引导学生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突破这一难点。
2.掌握人口容量调查、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本章的实践难点,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我会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对于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关注人口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

鲁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鲁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带。

降水主要是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地影响到人口分布。

例如,北半球温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

不同的植被带的农业布局完全不同。

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较为密集。

我们看到图中A 地区由于降水少,形成沙漠地带,因此他人烟稀少,而B 地区那么降水量较多,因此人口密集,而C地区由于降水过多,加之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发育成热带雨林也不适合人类居住。

而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可以看到,A地区气温十分低,不适合人类居住,而B地区气温比较适中,所以人口密集。

〔提问〕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热带地区哪里的人口最为稠密?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如: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由于湿热人口稀少。

巴西人口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而不是亚马孙平原地区,非洲的刚果盆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而海拔1000-1200米的东非高原那么是人口稠密区。

这是因为地处热带地区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往往由于其海拔超出蚊子的分布线,可以免受疾病的困扰,更适宜于人类的居住。

水资源和土壤刚才我们讲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所以土壤也就间接的影响了人口的分布,它也属于自然因素。

例如,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

〔提问〕农业的发展有了肥沃的土壤,还需要有什么?[灌溉水源]注意:这个水和前面讲过的气候中的降水一不一样?[不一样]像我国西部地区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某某平原、河套平原是因为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才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而并非是气候中的降水。

沙漠中绿洲也是由于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也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我们知道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现代的许多城市都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建的。

例如,某某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得原来荒芜人烟的草原上崛起一座人口密集的新兴城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二教案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2.如何合理计算人口容量。

四、教学过程Step1. 问题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全球人口密度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世界上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2.人口分布与何种因素有关?Step 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人口分布与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

Step 3.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解释。

Step 4.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教师给出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式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Step 5.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Step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五、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个城市,结合相关数据,计算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2.鼓励学生参观相关人口展览,进行实地观察,加深对人口分布与合理容量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准备1.全球人口密度分布图;2.教学课件;3.个人计算机和投影仪。

七、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态度、参与度和思维能力;2.作业评估: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评分,并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问题导入为切入点,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达到了探索式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和讲解,逐步让学生掌握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清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

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 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学难点1.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 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教学准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教学方法1. 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 学案导学: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和我国夜空卫星图片展示教师:星星点点的所在是人类密集的场所,大家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人口分布不均匀!教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人口密度,大家一起看教材。

师生共同明确四大人口密集区,并借助展示分层设色图进一步找到这些地区的共性。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中信息的能力)学生: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平原低地地区。

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掌握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观察世界人口分布状况;(2)运用数据资料,探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采用案例分析,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2)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程度;(3)引导学生树立合理人口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讲授新课:(1)介绍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如: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3)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人口数量的合理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国家或地区,分析其人口分布特点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践应用。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探讨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方法及实施策略。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人口分布图,并分析其特点;2.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现状及问题;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2)学生能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3)学生能解释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地图分析、数据处理、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关系;(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必修高一必修地理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必修高一必修地理教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综合分析第三种方案比较科学。
第一种方案将导致当地人口压力增大,造成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二种方案会给迁入地带来宏大经济负担。
第三种方案那么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以缓解迁入地的经济负担。
[师生一一共同总结本节内容]研究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环境与人口的关系,有利于人们理解各种环境问题,促使人类自觉地保持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平衡关系。
[过渡]伴随着人口的开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宏大的压力。那么,我们的地球能承受人口的持续增长吗?地球到底能包容多少人口?下面我们通过学习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来寻找答案。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它资源、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那么的物质生活程度条件下,一个国家或者者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教师展示图表总结:
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开展程度
正相关
科技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兴隆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兴隆,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程度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程度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有何特点?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对照图1-3-6“中国人口分布〞,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强调并提问]在这些特点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多西少,为什么东多西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
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
(可利用课本图1-3-1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
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如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合理提供课堂交流和探索的时间,等待学生自主体会并领悟新知;耐心教会学生表达和描述的方法,启发学生对新知内涵作出科学的概括。

世界人口稠密区及原因。

首先给出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每个地区有哪些自己的优势?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掌握知识。

拓展思考:世界人口稀疏区及原因?有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基本都能分析出各地人口稀疏的原因。

其次,在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人口会这样分布?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导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已明确有哪些因素,所以在讲解时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然后填空的形式进行。

在讲解地形对人口分布影响时,为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可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高原、山地人口都不多呢?并举例。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得出结论。

教材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讲述并不多,但并不是说明它比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弱,实质上,当今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第一位因素。

小结:人口分布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等共同影响的结果。

当今社会,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弱,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案例分析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①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②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③塔里木盆地人口分布在绿洲地区
④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地区在高原和山区
⑤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⑥纽约城内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
⑦上山下乡,西部大开发
⑧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中国人口分布首先给出我国人口分布图,结合知识窗,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指图说明“胡焕庸线” (黑河-腾冲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补充数据说明线两侧人口所占比例。

学以致用:在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会不会减轻呢?为什么?(留时间让学生思考)
当堂达标
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并有针对性地讲解易错题及解题方法和技巧。

质疑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任务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2—24 页内容,总结以下问题,并标注在课本上:
1、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用什么来衡量它的大小?
2、对比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什么?特点有哪些?
4、我国如何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
5、完成学案22--23 页自主预习和预习自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