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专项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期末专项训练(含答案)

课文内容、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期末专项训练班级:姓名:一、课文内容、古诗、文言文专项训练1.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2.移舟泊烟渚,。
,江清月近人。
3.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4.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5.南朝四百八十寺,。
6.卷地风来忽吹散,。
7.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用“,”两句表达他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8.那里的天比别处的,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
(《草原》)9.那些小丘的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勾勒的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10.皮鞋匠静静地。
他好像,月亮正从升起来。
(《月光曲》)11. 的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微云。
(《月光曲》)12.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以为。
(《伯牙鼓琴》)13. ,清风半夜鸣蝉。
14. ,望湖楼下水如天。
15.金沙水拍云崖暖,。
,三军过后尽开颜。
16.如今直上银河去,。
17.江南明媚秀美,“千里莺啼绿映红,”;黄河波浪滔天,“九曲黄河万里沙,”;西湖明丽多姿,“,白雨跳珠乱入船”。
18.四面都有,平地是绿的,。
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绣上了。
(《草原》)19.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草原》)20.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此文段选自课文《》21.忽然,海面上,。
被照得的浪花,涌过来…(《月光曲》)22.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手捏,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了。
(《少年闰土》)二、日积月累专项训练1.五行:五谷:五音:五彩:2. ,邀我至田家。
,青山郭外斜。
3.胜日寻芳泗水滨,。
等闲识得东风面,。
4.鲁迅对人生之路的看法是:,走的人多了,。
5.陆游的“”让我们看到他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之心,6. 中国才有真进步。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折竹父欲令诸子合群。
乃捡取小竹多枝,如其子指数,坚束而令折之。
诸子悉力莫折。
父乃去束,人授其一,试之皆折。
父:“尔能同心合群,如竹之就束,又焉能折?若各自离心,则人人孤立,人之折尔易耳。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乃拣取小竹多枝(_____________)诸子悉力莫折(____________)试之皆折(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囊玉(),常以自随。
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戴嵩:___________ 拊掌:___________股:___________ 谬:____________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六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 ( )(2)遂悉偿所负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 )(2)吾为将(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智犬破案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①,香火颇旺。
一夕,有盗逾墙而入。
犬吠,僧觉。
盗劈僧首,立仆。
遂越②货而亡。
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
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
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
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入肆,啮一徒不置。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
吏审之,果然。
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刹(chà):寺庙。
②越:抢劫。
③翌(yì)日:指第二天。
明日,明天。
④肆:店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含义。
(1)去杭州百里许()()(2)香火颇旺()(3)僧觉()(4)遂越货而亡()(5)乃诣官府诉之()(6)僧怪之()(7)啮一徒不置()()(8)盖犬有智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拔树凿井伊犁①城中无井,皆出汲②于河。
一佐领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在今新疆。
②汲:打水。
③佐领:官名,掌管户口、兵役、诉讼等。
④苟:如果。
[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A.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C.佐领聪明智慧,带着人们在沙漠中挖出了水井。
[2]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2)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2]用“”划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
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
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
⑧待:依赖。
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文言文练习题50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经典文言文练习题50专项专题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1)解释词语:①仕________ ②濒________ ③具________④悯________ ⑤邑________ ⑥祀________(2)选择题: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句子:①岁罹水患________②死者相踵________③遂自经于鼓下________(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把课文补充完整。
弈秋,通国之________。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思________。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ǐng 居乡里。
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ǔ饲sì。
两月乃能飞。
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ī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
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ā,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
”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
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_____ 径:______ 携:______ 躬自:______匝:_______ 已:______ 适:______ 孰谓: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
狩猎之获,常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字词解释:故:_______ 恶:_________ 无以:______ 疾耕:______数:______ 逾:______ 然:_____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尾”,每出必从。
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奋而咋zé蛇,蛇死焉。
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ǐng 人事。
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
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
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
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字词解释:畜: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咋:______仆:_______ 疾:______ 举:______ 因:______乃:______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部编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快乐阅读。
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①阵回,中流矢②,深入膜内③,延使治④。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⑤。
裨将曰:“镞在膜内者须亟治⑥。
”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注释)①裨将:副将。
②矢:箭。
③膜内:肌肉内。
④延使治:请他来治疗。
⑤请谢:请求给予酬劳。
⑥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急需治疗的。
亟,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称善外科(________________)(2)延使治(________________)(3)不意并责我(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B.拊掌大笑(拍手)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
A.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C.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3.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④,白喙⑤,赤足,名日“精卫”,其鸣自詨⑥。
是炎帝⑦之少女⑧,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⑨为⑩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⑪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注释)①发鸠(jiū)之山:传说中的山名。
②柘(zhè)木:柘树,桑科植物。
③鸟:乌鸦。
④文首:头上有花纹。
文,通“纹”,纹理。
⑤喙(huì):鸟兽的嘴。
⑥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詨,呼唤,大叫。
⑦炎帝:传说中的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为五帝之一。
⑧少女:小女儿。
⑨故:所以。
⑩为:化为,变成。
⑪堙(yīn):填塞[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认真读文章,然后思考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衔高山上的木头石块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书画__________ 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 古人云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1庖夫昔有庖páo夫,甚迂。
于市巿鸡及肉归,置厨中。
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
友人去,见犬猫啮niè鸡、肉。
庖夫亟jí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 其似不闻,啮之愈甚。
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jí满地,犬猫掉尾而去。
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
'字词解释:迂:______ 巿:______ 适:______ 造:______亟:______ 愈:______ 素:______ 移时:______狼藉:_______ 掉:______ 是:______2韩信始为布衣时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gǔ,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者。
尝从下乡亭长乞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怒,竟绝去。
六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0篇(含答案)

5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孔君平诣其父造诣B.甚聪惠惠顾
C.儿应声答曰答应D.此是君家果君子
5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5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5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A.在对方姓氏上做文章,机智应答。
B.用类推的方法否认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又不失应有的礼貌。
阅读短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A.绝句B.绝技C.绝妙D.断绝
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45.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6.短文告诉我们知音就是。
47.小学六年,你一定积累了很多有关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诗句,马上就要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请你写一句送给你即将告别的同学:,。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①日中:正午时分。②元方:陈太丘长子。③委:丢下,舍去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小古文并按要求完成习题。
刮骨去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右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zú)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注释)矢镞——箭头[1]选择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填写序号)尝:①经历②曾经③辨别滋味(_______)贯:①连贯②事例③贯通(_______)[2]羽的左臂阴雨天经常疼痛,是因为什么呢?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羽”指的是小说《___________》中的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
2. 文言文阅读。
冯梦龙《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②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靠下。
③更加。
[1]简述上文所说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本文使你听白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
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③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④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六年级语文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节选自《太平御览》)(注释):①错:镶嵌。
②纶(lún):钓鱼绳。
③是:正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鲁人有好钓者(____)(2)以桂为饵(____)(3)故曰(____)[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
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
”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
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①宋:宋国。
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③筑:修补。
④盗:小偷。
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⑥亦云:也这样说。
亦,也。
云,说。
⑦暮:晚上。
⑧亡:丢失。
⑨家:指这家人。
⑩甚:很,非常。
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3. 小古文阅读训练。
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40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40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小古文阅读:《伯牙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锺子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
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②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③,性不喜华靡,闻喜宴④独不戴花,同列⑤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③甫冠:指刚满20岁。
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②众皆弃去________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文言文阅读训练(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划3处)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而置之其坐.(2)而忘操.之(3)但.见事多矣(4)遂依.而截之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常蹲其.身而置之其.坐 B.而.剑不行而.忘操之C.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D.有欲买履者.执长竿入城门者.4.翻译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5.《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把它写下来。
(3分)(1)你对郑人说:(2)你对执竿者说:(3)你对老者说:文言文阅读训练(三)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共19篇,有答案

六年级文言文练习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节选[注释]甚:非常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 乃: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 曰: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答案:1、(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注释]善鼓琴:善于演奏古琴峨:高洋:广大1、成语出自《伯牙绝弦》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人物是的知音,从(课文句子)“”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试题经典文言文训练专项训练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小古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
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
②逐走:追赶赛跑。
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
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
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选文选自________,从文体上看属于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________;河渭:________(3)翻译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
”的结尾?(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庭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人。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果真这样。
[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
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__________(2)善哉善哉乎鼓琴善哉:_________________(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少选:_____________ 志: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汤乎若流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巍巍乎若太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出这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1]解释:①和(________)②亦(________)③并(_______)④类(_______)[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如君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东游东:东方问其故故:缘故,原因B.我以日始出时以:认为始:始于C.去人近去:距离孔子不能决决:判断,判定D.孰为汝多知乎孰:谁知:知识[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改写成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改写成直接引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4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4篇1书黄筌①画雀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②。
乃③知观物不审④者,虽画师且不能⑤,况其大者⑥乎?君子是以务⑦学而好问也。
[注释]①黄筌(quán):五代后蜀画家。
②然:如此,这样。
③乃:于是。
④审:详细,周密。
⑤不能:不可以这样做。
⑥大者:指更大的事。
⑦务:努力,致力于。
1.联系短文,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验①检验,验证:②有良好效果:③凭证,证据信①信用:②实在,的确:③消息2.“验之信然”的意思是.3.《书黄筌画雀》写黄筌画飞鸟画错了黄筌“验信然;《书戴嵩画牛》写戴嵩画斗牛画错了,“处士笑而然之”。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益者三友孔子曰:“草者①三友,损者②三友,友直、友谅③、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④、友善柔⑤、友便佞⑥(ning),损矣。
”[注释]①益者:有益的朋友。
②损者:有害的朋友。
③谅:诚信的人。
④便辟:谄媚奉承、玩弄手段的人。
⑤善柔:阿谀逢迎的人。
⑥便佞:花言巧语的人。
1.下列不属于孔子说的“益者三友”的是( )A.为人非常诚信的人。
B.对待每个人都很温柔、说话总是和颜悦色的人。
C.处事公正坦率的人。
D.知识广博的人。
2、孔子所说的“损者三友”指的是, , .(用原文内容填空)3.孔子的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展开说的?请在文中画上横线,并用现代汉语写出意思。
3吴人孙山,滑稽①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元②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①滑稽(gūjǐ):比喻能言善辩。
②解元: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
这里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
①乡人托以子偕往②山缀榜末,先归2.下列与文中加点的“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子偕老B.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子不教,父之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文言文专项训练1、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给文中这句话用“/”符号,划出朗读的节奏。
初竖执之不可入2、你怎眼评价短文中的“老父”?这段文字给拉你怎样的启迪?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2分)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试之以足D.私拟作/群鹤舞空/2、%3、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4、解释划线的词语(2分)5、(1)楚人有涉江者()(2)遽契其舟()6、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7、(1)是吾剑之所从坠8、(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9、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分)翻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
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
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A.凿以写龙(凭借)3.B.叶公见之(代“龙”)4.C.施尾于堂(对于)5.D.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6.2.翻译句子。
7.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3.文章描写叶公好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其害怕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10.4.文章说明的道理是什么?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翻译: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
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
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13.4.郑人买履14.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
2、(1)履()(2)操()(3)宁()(4)罢()3、2、翻译下列句子。
4、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7、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9、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翻译: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11、5.自相矛盾12、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翻译: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
(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
”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阅读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
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
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7.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引酒且饮之引:________________)②夺其卮曰其:__________________③遂饮其酒遂:__________________④终亡其酒亡: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_4.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8.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4)兽见之皆走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2〉故遂与之行〈3〉其不善者而改之〈4〉曾子之妻之市〈5〉学而时习之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9.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10黔驴技穷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黔——音钱,就是黔州,在现今贵州省境内。
庞然——庞,音旁,庞大,形体或数字很大。
庞然,身体高大的样子。
应应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骇——音害,惊骇,就是恐惧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开、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斗,就是双方对打。
#狎——音狭,表示亲近但态度放荡、不庄重。
踉——音狼,踉跄,乱步行走的样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声音。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