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 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①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
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②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
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 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①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 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 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 的诞生。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 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一)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
会秩序混乱。 2.外交突破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
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 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建交。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0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0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
第 20 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奠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 __土__地__改__革___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有经济,从而为国家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 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工__业__化____。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 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___社___会__主__义__改__造_____同时并举。
3.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___公__有__制____。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__经__济__体__系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不足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 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主题 “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
史料一 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 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 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 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政协代行人 大职权、《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作用的结束。
1.命题点:“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 (2018·高考全国卷Ⅰ,31)下图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 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 时我国( D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新高考新教材)第8讲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主干知识•整理
巩固 政权 的 措施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的 成立
人民 政权 的巩 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幕,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 建国纲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
该布告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D )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 B.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解析 该布告针对的是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 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这属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故选D项;孤立封锁 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而不是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排除A项;国家政权 的性质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和根本政治制度,而不是对外政策,排除B 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C项。
加强党的建设,为 人民政权的巩固 提供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保证 党的廉洁,人民政府开展了“三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
2.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社会性质
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 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结构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经济成 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考向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环境 2.(2022广东卷,10)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 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毛泽东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 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B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专题8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 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通史重组】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1.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 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的方针。
2.交通事业的进步 (1)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 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2)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 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深化透析】
三、20世纪50~70年代党的“左”倾错误的表现 1.政治上 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59~1961年 严重的经济困难。 3.学术上 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严重阻碍了 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6.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 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 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三、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1)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 风尚的主流。 (2)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

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课件岳麓版

考点一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1)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2)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在①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提出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主张。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② 重工业 。
2.开始: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3.成就: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 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知识图解 三大改造的实质
▶巧记乐背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二、三” 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 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思维启迪 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 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将农 民“组织起来”的理由及举措。 提示:理由: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粮食和 原料;工业品市场需求扩大;国家要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举措:1953 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在农村建立起来。
1952年 343.3 483.9 827.2
1956年 703.6 582.9 1286.5
1957年 783.9 604.0 1387.9
上表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试从政治、经济 角度分析其原因。
提示:趋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或工业 发展快于农业)。原因:经济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五”计划的 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应工业化的要求进行三大改造;政治上,1954年 宪法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苏联的援 助。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8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112张ppt)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8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112张ppt)

上海
上海 重庆 四川
29· 2
30· 2 9· 4 14· 6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文革‛时期的教育
文件
图片 表格 图片
年份
地区
题号· 分值
考点
切入角度
备注
2012
新课标全国 浙江
32· 4 19· 4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文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报道
广东
山东 福建 海南 海南 天津 天津 北京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解析】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注意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1972年2月‛‚我们能够
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中美在1979年正式建立外
交关系,A项错误;B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尼克松演说的含义是想
办法缓和中美关系,C项表述正确;D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也不 符合史实。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
17· 4
14· 4 18· 4 24· 2 25· 2 4· 4 5· 4 19· 4
一届人大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一五‛计划 三年困难时期 计划经济体制 中美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标语口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会议 现象 中共中央的指示 介绍信 台湾问题 中非交往
年份
3.(2013· 天津文综,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 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 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
【解析】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冲关——织线成网 3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冲关——织线成网 3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课件

解析:选 A。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应对外来安全 威胁,故 A 项正确;三线建设属于国防需要,并非改变旧有工业 布局,故 B 项错误;当时国内处于文革时期,三线建设与 C 项不 符,故错误;三线建设区域不全是民族地区,故 D 项错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核心史实]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 年) (1)政治上: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共同纲领》 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 这是一部新民主主义的宪法; 1954 年 《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一时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构成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2)经济上:1953 年,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 线精神的指引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同步进行,社会主义 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6.(2016· 山东济南质检)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 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三线”地区进 行工业基础建设, 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 分散、 隐蔽。“三 线建设”战略决策的主要背景是( A ) A.应对外来安全威胁 C.呼应国内政治形势 B.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D.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解析:选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 1949 年,故 A 项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是在 1957 年,故 B 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于 1954 年颁布, 故 C 项错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于 1956 年建立,故 D 项正确。
[阶段特征]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就成了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949-1978 年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曲折的探索。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克服重重困难,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并通过社会主义 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的历史 时期。中共未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有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得该时 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失误、挫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成绩与失误并存,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1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1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课件

1956-1976年全面进 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重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文革”经济遭劫难, 国民经济遭严重破坏;周恩 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 平全面整顿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 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 隆平杂交水稻;文化事业遭 到一定挫折
“两弹一星”科技 起步;婚姻自由的 文化 新型社会制度、新 型教育制度等; “双百”方针提出
革命” 严重影 响了社会经济的 健康发展。在经济 建设过程 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 出三大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 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极大 提高。 4.思想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 要矛盾等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获得了发展,为
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外交上:从50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
交”,意识形态为主,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了60
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
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 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 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 导致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
5.科教文化上: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教育和文艺工作有了良 好的开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受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 中国科技教育文化总体落后于西方;受“左”的路线的干 扰,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 6.社会生活方面: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 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 强烈的时代色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8讲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8讲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

5.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改革 (2015·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 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尝试解题] ________
2.命题点: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家工作任务的分析 (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 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尝试解题] ________
D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 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 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 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 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 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没有改变, 故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故B项错误;文 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 级人民政府”说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 选 C项;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1954年一届人大 召开,而“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 人大而不是政协,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我国的政体不是群众 基础,故排除D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 品种——“南优 2 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 治问题,“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融会贯通]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社会主 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大改造完成后,转化为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社会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 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 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 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⑤参加万隆会议:1955 年,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 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2)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 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 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 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正式建交。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 改善。1972 年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主要史实有哪些]
理发展主线,有利于找准解题“题眼”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三、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 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苏建交:1949 年,中苏建交,1950 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 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 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
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 年,高考制度
恢复。
视角整合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1)政治制度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2)社会性质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经济上,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 (4)文化上,“双百”方针提出。 2.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苏联影响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1)政治上,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受苏联苏维埃体制的影响。 (2)经济上,借鉴斯大林模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4)教育上,模仿苏联重视理科和专科的教育模式。 (5)生活上,列宁装、苏联艺术等对中国影响很大。
西方列强控制着中国的内政、外交,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
外交
国民政府依附于美帝国主义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阶级之间、地区 生活水平差别不大,生活习惯受政
生活
之间生活水平差别巨大
治运动影响较大

【名师伴你行】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精讲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名师课件

【名师伴你行】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精讲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名师课件
(3)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他自治区在建国 后成立。
(4)三大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文化大革命” “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 秩序混乱。
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实践 (1)工业化建设: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与1952年相比,1957 年中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 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 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 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013大纲全文综:新中国 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 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 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 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构建与国家政体相适应的意识形 态)。
命题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例1] (2013·安徽文综)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 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 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平等性:强调所有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平 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处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 则。

2020届二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课件(48张)

2020届二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课件(48张)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命题立意]
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再现了新中 视角独特 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新气象,即农民对知识
(4)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充分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3.对外关系的发展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与苏联等 17 国正式建立 了外交关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命题立意]
情境鲜活 以漫画作为材料,信息更加直观、形象 考查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一五”计划
热度不减 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 强调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价值观念 建设中去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考向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影响
【真题1】 命题点:1953年年画的时代风貌 (2019·全国卷Ⅲ,31)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 作品( )
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 具体 政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 表现 治
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
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具 体 表 现
经 济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 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 发展。社会生活有所变化,但受政治运动的影响 较大,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返回目录
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一 时期工业产值有了增加,故选B项;社会主义制度已基 本建成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A项;这一 时期,农业的增长速度较慢,而不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停 滞不前,排除C项;“一五”计划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 初步基础,排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7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人民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7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人民版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提出:1956 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曲折的年代: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 年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 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 国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3)动乱中的教育:1966 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70 年代初,高等院校 开始招收 “工农兵学员” ,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 年,高考制度 恢复。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 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 义建设
阶段特征 核心整合 名师在线
阶段特征——划分阶段
阶段特征
总结特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1956 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70 年代初,新中国外交 获得重大突破 交通运输发展较快,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 影响较大,服装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比较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议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高三历史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第7讲 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

视角一 [例1]
[点击 命题角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2012·广东高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解析:选 A
“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突出的是中国
当代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试图说明政治协商 制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产物。
2.在印尼的亚非会议纪念博物馆内,一块展板上摘录了周恩
来当年的发言:“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
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 结。”建国初期体现这一外交理念的不包括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 ( )
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
系正常化。
4.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 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 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 设人才。 ②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 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 下降。
)
[解析]
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 农业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 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 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两者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相互 联系,不可分割,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 的指示》
(2)根据史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 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史料实证) 【点拨】“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 点根据画线信息来归纳,其原因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 需要以及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来分析。
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 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
(2)邓小平整顿:_1_9_7_5_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交通 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了整顿。经过 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展。 3.影响:“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 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拉 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 贵的发展机遇。
(4)十年“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 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 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3.建设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重__工__业__;②有步骤 地对农业、手工业和_资__本__主__义__工__商__业__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1949年至1976年(课件)(共40张)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 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 准备。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答案】D
【解析】由时间“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正在 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 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故俄文书刊借阅书增 加显著,故选D;当时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和封锁我国,所以我国科 学研究难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科教兴国始 于1995年,时间不符,排除B;由我国借阅苏联书 刊大幅增加来看,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 成风,而反思苏联经验要到1956年毛泽东《论十 大关系》的发表,排除C。
(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图5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 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 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 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 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 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 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 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 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 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 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

【精编版】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2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微专题2

【精编版】2020年高考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2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微专题2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2.(2019·海南单科,12)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
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B )。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答案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题序
短板分析
技巧归纳
未能结合时间,对“一
1
五”计划与中国的工 运用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结合时间信息将学习苏联经验与中国工业化建设结合起来。“俄文书刊借阅量也 业化建设相关知识进 大幅增加”反映出我国学习苏联经验蔚然成风
行迁移运用
对选项与题干之间的 抓住时间点,回扣主干知识。本题应结合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着重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经 2 关联理解欠缺,犯了夸 济发展状况。选项中“重大改变”“促进了生产力发展”“逐步解决”均未与材料信息对应上,对选项中的绝对化表述也要注意
考点3 ▶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3)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4)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2.特点 (1)除旧布新,改革与调整并举,确立新的教育制度。 (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3)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重点。 (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 (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从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革命史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 2.现代化史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新阶段。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 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期,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 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 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思想文化上,以马 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 供了必要条件。
-8-
3.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②《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 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人民教育的奠定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点开展扫盲教育,开办各种补习学 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改革学制,对各级学校进行调整, 以服务于国家建设。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苏联的借鉴和创新
借鉴
创新
社会 经济 制度 方面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 有制
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
工业化 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 建设 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 方面 业体系
初步形成比 较完整的国 民教育体系
治制度等中国特 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色社会主义民主 制度;我国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在外交上 取得重大突破,国 际地位提高
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 发展
与军事相关 的科技发展 较快;提出 “双百”方针; 毛泽东思想 获得新发展
-7-
2.经济 (1)经济建设 ①国民经济恢复:到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为国家开展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②工业化建设: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我 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③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 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2)社会变迁: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当时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正确处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 关系,关注民生问题
经济结 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 构与体 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 制方面 济体制
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的缺陷,注意解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0-
例题(2016课标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 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 制。这表明我国( )
训。这一时期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基本形成,外交事业开始 起步,文化和教育事业开始奠基
-3-
-4-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历程。 (2)制度建设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 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③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
特征 “文化 大革 命”时 期
地位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 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 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 交
动乱扩展到经 济领域,国民经 济受到严重影 响
“双百”方针 遭到破坏,教 训深刻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年)是
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教
-18-
3.文化 (1)科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 (2)文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却遭到破 坏。 (3)教育 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②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 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4)电视事业的发展: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 视业的诞生。
-5-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社会主义原则。
-6-
(4)外交成就 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②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 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作出了重要 贡献,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声誉。 ⑤参加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人权被严重践踏。
(2)外交领域的突破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 《联
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6-
2.经济 (1)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成 ①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主要矛盾和任务,是一 功 次成功的探索 探 ②1960 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促进经 索 济恢复和发展 失 ①1958 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随之发动了“大跃 误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困难 探 ②1966—1976 年,“左”的错误发展,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 索 民主政治、经济领域都遭受冲击,国民经济损失严重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命题分析:①能力:本题考查解读有效信息以及迁移运用所学知 识的能力。 ②知识:“一五”计划。
-11-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 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②辨选项,定答案:题干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减少住宅建设 投资比重,并抑制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其主要目的是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故A 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原有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因此国 民经济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故B项错误。题干中,国家压缩的是 基本建设中的住宅建设投资额,而不是整个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故C 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企业大多建立在市郊,从而促 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故D项错误。
-19-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 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会议。 3.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 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生产关系的革命,具 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5.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 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模式,体现了斯大林模式对 中国的影响。
-17-
(2)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3)交通事业 ①铁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 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②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 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特征
过渡 时期
全面 建设 社会 主义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建立起人民代表 1953—1957 年实施“一
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
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 义工业化的初步基 础;1956 年底,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
城B 乡C.差人别民未公发社生化根运本动性蓬改勃变开,故展D项错误。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
答答案案-14-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 变它的工农业经济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 关闭 中购华买人原民材共料和和国销成售立产初品期,,当政府这重些视工工业业在建(2设0,世尤纪其是)50重年工代业国,这有导化致以农后轻, 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中 重华比人例民不共协和调国,故政A府项的错误这。些根做据法材( 料中“)这些工业在(20世纪)50年代国有 化以A.后使,农它们业的、利轻润工很业快和变重成工政业府得收入到和了国协家调储发蓄展的主要源泉”,可知这些 做法B.为积工累业了发大展量积资累金了,资促金进,了故B重项工正业确的。发题展干中“这些工业在(20世纪)50 年代C.国为有社化会以主后义”是改指造进奠行定社了会良主好义的改经造济,前基期础的合理调整工商业和土地 改革D.为造社成会了主生义产改关造系奠严定重了脱经济离基生础产,故力C水项平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