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性》
人性生理解读
![人性生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b5858f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8.png)
人性生理解读人有善心,便会心存善念,去行动做好事,便是行善;人有恶心,便会心怀恶念,不加控制去做坏事,便是行恶。
人性是复杂的,客观说善人也会有恶念,也可能会做坏事;恶人也会有善念,也可能去做善事。
所谓人性就是人类的通性和共性,也就是所有人类都拥有的最基本的品性。
人性,即人类所拥有的维持自身稳定的本性。
前贤对人性的探讨,较为积极而深入,往往停留在善恶层面。
因而,围绕人性的善恶,大抵有四个观点:性本善;性本恶;性无善无恶;性有善有恶。
争来论去,似乎支持“无善无恶论”的人,逐渐成了主流。
告子有云:“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王阳明有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事实正是如此:人之初生,心智未开,与动物无异,并无善恶之分。
譬如虫,本无益害之分:利于人,则益;不利于人,则害。
——事物的善恶美丑,实是人心善恶美丑之念的幻影。
鼻塞的人,不分香臭;色盲的人,只见黑白:若事物的特征,是其本性,则不会随人变化;若随人变化,则并非本性。
皆有的,则为同;不同,方有异。
形同,便无大小之别;财同,便无贫富之差;性同,便无善恶之分。
若思虑更为深入,能明白善恶一体,则世事人生的诸多迷惑,都将烟消云散。
有昼无夜,有晴无雨,物必不生;有雄无雌,有长无衰,物必绝后——唯有阴阳调和,方能长久。
若人性从始至终,均无善恶之分,人类早已消亡——只一个庸德庸行,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人性,大抵可分为两类:可分善恶的人性;不分善恶的人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前者逐渐向善与恶分化;后者,要么逐渐丧失(如拥抱反射),要么终身不变(如渴而思饮,饥而思食)。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即便是终身不变的人性,也可能因为身心疾病而暂时隐抑,甚至永久丧失。
可分善恶的人性,还能再分:善恶分性;善恶合性。
前者是内心对于外界,所最初呈现的善念或恶念;后者是内心对于外界,所最终呈现的善恶之念。
再恶的人,内心也有善念;再善的人,内心也有恶念。
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
![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7ff39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d.png)
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教案: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思考引言:人性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性格,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来思考和探讨人性的各个方面。
人性思考涉及到人的感情、欲望、道德观念、行为等多个方面,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思考人性的问题。
本教案将以中学语文课为背景,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中的人性问题。
一、课堂导入:解读人性1. 使用一段富有哲思的短文或者一首让人沉思的诗歌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先思考一下人性的意义和有哪些方面。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对于人性的理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二、文学作品中的善与恶1. 分析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目的,探讨人性中的善与恶之间的关系。
2. 选取几个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分析其中人物的行为和性格,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判断人物的善恶。
三、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冲突1. 选取几个包含人性冲突的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围城》等,分析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2. 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中人性冲突的原因和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四、文学作品中的道德选择1. 选取几个充满道德抉择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让学生思考人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2. 分析人物的选择和行为,引导学生反思人性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
五、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拯救1. 选取几个关于人性拯救的文学作品,如《福尔摩斯探案集》、《老人与海》等,分析主人公通过争取和努力改变自己的人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人性拯救的方式和意义,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人性进行反思和改变。
六、综合讨论1.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选择一个适合的文学作品进行全文阅读。
2.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涉及的人性问题,并展开深入的讨论。
3. 结合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七、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文学作品中人性思考的内容和见解。
探索人性的奥秘顶级人性解读
![探索人性的奥秘顶级人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828442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c.png)
探索人性的奥秘顶级人性解读探索人性的奥秘人类的本质是复杂而多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然而,背后隐藏着的人性奥秘仍然是一个引人入胜而具有挑战性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探索人性的不同方面,尝试解读人性的奥秘所在。
一、人性的多面性人性具有多面性,我们既有温暖善良的一面,也有那些不那么光彩的一面。
这种多面性使得人性变得复杂而难以捉摸。
有时候,我们可以表现出极大的友善和慷慨,而另一刻,我们可能会出现自私和冷漠的行为。
这种变化背后到底有何原因,是人性的奥秘之一。
二、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人性的奥秘之一在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生理方面,我们的基因、大脑结构和化学物质都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方面,我们的经历、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也会塑造我们的人性。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我们每个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人性。
三、善恶之间的边界探索人性的奥秘也需要我们思考善恶之间的边界。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被道德信念驱使做出善良的行为,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受到诱惑而追求自己的私利。
这种边界的曖昧性使得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权衡我们的行为,深入理解人性的本质。
四、欲望和动机的作用人性的奥秘还体现在欲望和动机的作用上。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这些欲望和动机会驱动我们行动。
有时候,我们的欲望可能让我们走向错误的道路,而另一刻,它们也可能驱使我们取得巨大的成就。
欲望和动机在人类行为背后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探索这一点是解读人性奥秘的关键。
五、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人性的奥秘还在于环境和社会因素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所接触的社会群体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
研究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本质。
从家庭和教育到工作和社交圈子,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的人性。
六、自主和条件反射的冲突最后,探索人性的奥秘还需要理解自主和条件反射之间的冲突。
我们有时候会因为受到社会压力或者潜意识的影响而做出一些行为,而不一定符合我们的真实意愿。
《孟子》中的人性观念解读
![《孟子》中的人性观念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2b12c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c.png)
《孟子》中的人性观念解读引言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著作《孟子》详细地阐述了他对人性的理解和观念。
在《孟子》中,他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并且探讨了人性的培养与发展。
本文将对《孟子》中的人性观念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人性本善的观点在《孟子》中,孟子明确地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具有道德感和良知。
孟子以天性为本,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善的本能,只是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完善和发展。
这一观点与当时的其他流派相反。
在孟子之前,有一种思想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即人天生就具有自私自利的本性。
然而,孟子通过观察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得出了人性本善的结论。
他认为,尽管人的行为可能偶尔表现出恶的一面,但这只是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非人性本身的真实体现。
教育与修养的重要性在《孟子》中,孟子强调了教育和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的善良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和修养来培养和发展。
孟子用“发扬光大”一词来形容人性的培养过程,即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自省,使人性的善良逐渐显现出来。
孟子提出了“性与教”的理论,即人性与教育相辅相成。
他认为,教育是改造人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正确的教育,可以引导人的善良本性、培养思想、培养道德,从而使人们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道德准则。
思想修养和人性发展除了外在的教育,孟子还强调了内在的思想修养对人性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人们可以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孟子将修养比喻为栽培花木,他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得之则行,行则成习。
”这句话说明了修养思想对人性发展的关键作用。
孟子还提出了“四端”来指导人性的发展,即“仁、义、礼、智”。
他认为,通过修养这四个方面的品德,人们可以表现出更高尚的人性,展现出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道德的遵循。
人性善与恶的对立与统一在《孟子》中,孟子没有否认人性中也存在恶的一面。
他认为,人性中的善与恶并不是彻底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故事解读》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故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36b86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6.png)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故事解读古希腊神话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事和角色不仅形象生动,还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本文将通过解读几个典型的古希腊神话人物与故事,深入探讨其中所揭示的人性主题。
I. 俄狄浦斯:命运与自由意志之争俄狄浦斯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希腊悲剧英雄之一。
他生来就注定被宿命所统治,在尝试逃避命运时却不幸地实现了预言。
这使得我们对于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多思考。
•通过剖析俄狄浦斯与阿波罗神庙预言、玛娜勒公主婚姻以及终身负罪等故事情节,我们发现在抗拒宿命的同时,却无法逃离它的束缚。
•这引发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人类是否有自由意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这一永恒难题。
II. 帕里斯与海伦:爱情的力量和破坏性帕里斯与海伦是古希腊神话中一对备受争议的情侣,他们的爱情故事背后承载了深刻的人性主题。
•帕里斯因为对于美的追求而将国家利益抛诸脑后,选择了与已婚的海伦私奔。
这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最终导致特洛伊城的毁灭。
•爱情被描绘成既是美丽又是破坏性的,使人们思考到底是否应该以个人利益重要还是忠于社会责任。
III. 普罗米修斯:挑战权威和人类进步意识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有着冒险精神和强烈人道主义信仰的神话角色。
他代表了对权威的质疑,以及对于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推动。
•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而偷取了火种,并将其带回给人类。
这是一个象征着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事件。
•通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反思了权威对创新和个体自由的抑制作用,并赞颂了对于知识获取和文化传承的推崇。
IV. 奥德修斯:冒险与成长之旅奥德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角色,以其十年远行归国之旅而闻名。
他面临无数困难和挑战,但最终通过勇气、智慧和坚持战胜了一切。
•奥德修斯的冒险之旅不仅是身体上的旅程,更是心灵成长的过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如何保持信心、坚韧不拔,并从中获得力量成长。
V. 潘多拉: 人性中的好奇和希望潘多拉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她被描绘为好奇心重、富有探索精神的人物。
解读课文中的“人性”
![解读课文中的“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cc627ba2b52acfc788ebc94d.png)
二、在深明大义中解读人性“正直” 人性作 为 人 内 心 的 情 感 世 界,因 人 而 异, 各不相同。在语文教学中仔细揣摩文本中的 相关细节,引导学生从相应的表达内容中深入 思考,定能有不一样的发现。 教师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主动挑选 相关内容,利 于 其 在 深 明 大 义 中 形 成 独 特 认 知。如在学习《五人墓碑记》时,结合“五人者, 盖当蓼洲周 公 之 被 逮,激 于 义 而 死 焉 者 也 ”表 达的主题,不妨请学生深思: 民反官为何受到 如此推崇? 同时,运用 PPT 向学生展示崇祯元 年苏州市民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事迹片 段,鼓励学生在仔细观看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有 价值的信息。以此为切入点,能够帮助学生通 过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深入解读,利于学生 从当时的表达内容中找到更多的运用生成点。 很多学生在深入观察中能够真切感受到“明死 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让学生从做一个 有担当、负 责 任 的 人 开 始,主 动 从 中 发 现 更 多 有效的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表达信 息,鼓励他们在深入研读和主动探知的基础上 丰富理解,利于其在不断聚焦核心要点的前提 下获得深刻印象和道理。围绕课文中相关内 容,建议学 生 从 人 性 的 价 值 意 义 说 起,鼓 励 学 生在课文的相关表达中筛选信息,定能给他们 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基于生本理 念开展问题教学不仅能有效连接学生学习动 力和语文有效阅读,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 核心素养实现的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 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深入探究阅读教学具体策 略,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内容,感 受作者写作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力量,鼓励学生 敢于质疑,发 表 自 己 对 文 本 的 独 特 见 解,调 动 自己的思维灵动性,促进综合素养有效提升。
解读人性的奥秘
![解读人性的奥秘](https://img.taocdn.com/s3/m/ad6f653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2.png)
解读人性的奥秘人类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物种,拥有独特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人性的奥秘一直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重点。
在探索人性的奥秘时,我们发现人类的行为和思维往往不可预测,而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性和情感也为解读人性的奥秘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和视角。
人的行为往往是多维度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的基因和遗传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性格和行为倾向。
孪生研究表明,基因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基因往往并不是决定性的,环境的刺激和教育也会对个体的行为和性格产生显著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的行为是基因与环境的复杂相互作用结果。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也对人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每个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长大的,受到了社会文化的教育和塑造,这也塑造了个体的行为模式。
不同文化对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和看法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导致人性表现出多样性。
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解读人性奥秘的关键之一。
人类拥有广泛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爱恨情愁等。
情感可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同时也是人际交往中的纽带。
尽管情感是每个个体内心的私密领域,但它们在人际交往中得到了体现和表达。
沟通和情感共鸣使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也是社会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在解读人性奥秘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利益倾向。
自私与利他是人性中常见的特点。
自私的行为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进化史,个体为了生存和竞争资源往往会选择自身的利益。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具备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与共赢,这使得人们愿意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自私与利他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在不同情境下发挥着不同作用,平衡二者的关系是人性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思维方式也是人性奥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的思维方式多样化、灵活性差异大。
有的人更擅长逻辑思维,有的人则更擅长直觉思维。
【读书】心理学经典读物推荐:解读人性
![【读书】心理学经典读物推荐:解读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277e1b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f.png)
读书心理学经典读物推荐:解读人性介绍人性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领域,引发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思考和探索。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提供了我们理解人性的工具和方法。
从经典心理学著作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心理学读物,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人性。
深度理解人性的经典读物1.《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B.F. 斯金纳)这本书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作者斯金纳对人类行为的背后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通过实验和观察,斯金纳提出了对于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强调环境对于行为的塑造作用。
该书深入讨论了激励、学习和行为机制等关键概念,对于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这本书描述了人群心理学的本质和特征,作者勒庞通过对群体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人类在群体中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和思维方式。
他探讨了人类是如何被群体影响和操纵的,以及群体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该书揭示了人类心理的一些深层次特征,对于了解群体行为和社会心理有很大的帮助。
探索心灵的经典读物3.《未来心灵》(米开朗基罗·无知)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神经科学的著作,作者无知通过对人脑的研究和实验结果,探讨了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本质。
他试图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有意识和思考能力,以及这些能力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通过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解剖,该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人类思维和意识的视角。
4.《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李普顿)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入门读物,作者李普顿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向读者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他讲述了心理学如何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该书适合初学者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推动变革的经典读物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Jean-Jacques Rousseau)这本书是启蒙时代哲学家卢梭的代表作,作者探讨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因。
人性的解读及意义
![人性的解读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aaac2f4b35eefdc8d33380.png)
人性的解读及意义张雷亮≤囊农耀蓬大学教弯学院,睡东济痰250014)摘要:人性的发展变化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
人的被套植是人的穰本属槛:人类劳动创造磅文纯与人类“蠢搂同一”.构成了人幢的主要内容。
“善”是人的社会性的核心.蒜发展与社会性生物长期的进化性积累有着密切的关最。
“义”集中反映了人性在行的屡面的遥采。
从某种意义土镶是一砖更加合理秘翻益分配原则。
嫩产力的发展.为人性的发展以及对人,洼的认识提供了兑广阔的擞间。
关键词:人幢社会挂桂善义刺一、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人性的产擞基于人类的产生.对人类产生问题的议识掰寒不铃警秀静:棒翎毒仑程囊然论。
李孛锲论翔“上帝造人说”、“女娲造人说”等:自然论最典型的熬过于“进化论”。
神创论把人的凼来归之予神,人性凼神赋予,对人性的认识落入神秘主义。
“进化论”的提燃为探寻入类的产生糖供了一条现实的、霹以考证酌方法道路。
“进化论”以自然科学结合人类历史研究提供的种种证据揭示出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较科学缝鳞决了人类黪起源闻趱。
进化论提磁.地球上的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点.作为物种之一。
人类必然与其他各个物种之间有着戏远或近的关系。
对锯个物种的认识。
尤其是对与人类在进化关系纛较近物静的议谖,对子获谖人缝鸯着重要意义。
近现代心理学的研究。
以及近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多实验都是从动物开始来认识人。
其理论前提即人与动物在生理络梅及功能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化论表明。
人类作为一个物释燕在其他高等物种的基穰l l上产生的.这些物种的产生和发展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嫩理和心理熬础,从单细胞生物到灵长类中煅高级的人,与其避诧的鞔迹程瓣瘟,其“蔑”是一贯的,辩获各静魏耪的“性”到“人性”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
其中不仅有量的多少,而且肖质的差舜。
人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其他物种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强前x,J人类的产生院较权威的解释是愚格巍静“劳动创造了人”。
马克思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缴命活动悬直接同一的。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触摸童心,解读人性 ——《童年》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触摸童心,解读人性 ——《童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a87ab46529647d272852e4.png)
触摸童心,解读人性——《童年》教学设计〖名著解读〗《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也是最贴近孩子心灵的一部作品。
传记文学,没有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统领全书的叙事线索,没有激动人心的喜剧冲突,不能用凭空的想像来吸引读者。
传记文学,一般以人物生平为素材,从过去的生活中截取值得回味、记忆鲜明的片段,进行生动的描写。
《童年》描绘的是一幅感情浓厚、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悲惨的童话。
小说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有两个高尔基与读者对话,一个是童年阿廖沙,一个是成年高尔基。
童年阿廖沙用辛酸而天真的语调讲述了幼年的寄居生活,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俄罗斯人民悲惨而倔强的生活画卷;成年高尔基意味深长地揭示成长的道理,剖析了人性。
《童年》运用凝练而质朴的笔法,妙趣横生的描写,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邃的思索。
如通过外祖父等人物暴躁、乖戾、贪婪、自私的性格,批判俄罗斯民族的国民劣根性,鞭挞小市民卑鄙的灵魂。
更重要的是,作品塑造了外祖母这一光辉且富有艺术魅力的形象。
外祖母身上的人性光辉,让我们看到了善的力量、俄罗斯民族的伟大。
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败类的肥沃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出卓越、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希望。
”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回忆童年、展示悲惨、博得同情,而是用自己的童年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温暖着冰凉的现实,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即使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的、正直的心灵。
〖教学实践〗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
2.体会人物情感。
3.品味童心童趣。
4.感悟成长内涵。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
2.体会人物情感。
3.品味童心童趣。
名著赏析 解读作品中的人性探索
![名著赏析 解读作品中的人性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7231a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a.png)
名著赏析解读作品中的人性探索名著赏析:解读作品中的人性探索人性一直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不同的名著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索,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矛盾和多变。
本文将通过几部不同的名著,解读作品中的人性探索。
1.《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通过对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先生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的傲慢和偏见。
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抱有偏见,认为他傲慢自大,而达西对班内特一家也持有偏见。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相互了解和沟通,最终战胜了傲慢和偏见。
这部小说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描写,展示了人性中对待他人的偏见是有可能被改变和克服的。
2.《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通过对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塑造,探索了人性中的欲望和背叛。
朱利安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为了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不惜背叛自己的信仰和爱人。
然而,随着他逐渐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重新回归真实的自我,并在牢狱中体验到内心的觉醒和自省。
《红与黑》通过朱利安的经历,深刻揭示了人性中欲望的无止境和背叛的痛苦,提醒人们要珍惜内心的真实和纯粹。
3.《罪与罚》《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通过对主人公罗迪翁·罗曼诺维奇·罗斯季科的描述,探索了人性中的罪与赎。
罗迪翁是一个贫穷而出于苦难中的年轻人,为了摆脱贫困和无法言说的心理压力,决定杀害一位老太婆。
然而,他的犯罪行为并没有给他带来解脱,反而使他深陷罪恶的漩涡中。
通过内心的挣扎和痛苦的折磨,罗迪翁最终意识到了自己的罪孽,并通过为社会贡献和对他人的关怀来实现内心的赎罪和改变。
《罪与罚》通过罗迪翁的故事,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表达了对罪孽与赎罪的深刻思考。
4.《了不起的盖茨比》《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通过对主人公盖茨比和浮华的上层社会的描绘,探究了人性中的欲望和虚荣。
尼采的哲学如何解读人性
![尼采的哲学如何解读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20db39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c.png)
尼采的哲学如何解读人性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诗人和文化评论家,他的哲学观点对于人性的解读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尼采的哲学对人性的解读涉及众多方面,包括人的本性、意志力、道德观、权力观等。
在尼采的哲学中,人性具有复杂而多样的属性,同时也受到欲望和权力的影响。
首先,尼采认为人的本性是由欲望驱动的。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对人性本质的理解,并提出了“意志到权力”的概念。
他认为人性是由欲望和力量的冲动构成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质。
人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通过自由的意志来选择和塑造自己的生活。
因此,尼采主张人应该追求个人意志的实现,重塑自己的人生轨迹。
另外,尼采的哲学观点也包含了对道德观念的解构。
他批评了传统道德观的约束力以及对道德价值的绝对化。
尼采认为道德是由权力关系和社会习俗构建起来的,是一种对弱者的压制和剥夺。
他提出了“超人”(Übermensch)的概念,认为超越传统道德束缚的个体能够创造出一种更加自由和富有创造力的人生。
尼采主张超人追求个人意志的实现,并超越任何道德和规范的束缚。
尼采的哲学还与权力关系密切相关。
他警告人们警惕权力的滥用和对个体的压迫。
他对政治权力的观察使他深思现代社会的潜在问题。
尼采认为权力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同时也呼吁人们应该关注权力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他的哲学启发人们思考人与权力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自由。
总结而言,尼采的哲学对于人性的解读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他的观点突破了传统哲学对人性的思考方式,强调个体的自由意志和权力关系的重要性。
尼采的哲学观点虽然具有争议,但它至今仍然对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尼采的哲学挑战了传统的观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人性和社会关系的视角。
读懂人性看透人心的书
![读懂人性看透人心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1ce8b3b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7.png)
读懂人性看透人心的书1.《人性的弱点》这是一本社交指导书,主要讲述了利用人性弱点,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成为人见人爱的人。
作者是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他通过对人性的深度剖析,来指导我们的社交行为。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一些难搞定的人,都是可以利用人性弱点,来轻松搞定的。
比如不听话的下属,爱争吵的伴侣,调皮的小孩,咄咄逼人的同事等等。
2.《理解人性》性格是什么?就是一系列行为习惯的行动模式,知道一个人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就能够预料到这个人对待朋友、对待困难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这本书主要讲了人类固有的自卑感、权力欲和社会情感,是如何影响我们性格养成的。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们的性格,其实在儿童时期就形成了。
作者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他在书中说:行为的背后是动机,动机源于目的,目的基于性格,性格源于童年与经历,任何一种看似不能理解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原因。
看完这本书,我们就能理解生活中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的行为。
3.《人性的奥秘》这本书的作者是国学大师曾仕强,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人性颇有研究。
他认为求生存、自私、求快乐是人性的三大弱点,但弱点不等于缺点。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就能找到正确认识自己、读懂他人的好方法,让弱点变成优点,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书中,曾仕强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分析了人性三大弱点的特点及表现,并对症下药,给出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合理方法。
这是一本探索中国人人性奥秘的秘籍,内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顶”之效。
4.《社交天性》你以为不爱社交是自己的天性?你以为人人都是天生的利己者?你以为心碎是失恋者的夸张说辞?《社交天性》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些所谓的“你以为”都是错误的。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权威学者之一马修·利伯曼,从认知神经科学出发,为我们从根本上解释了人类社交行为产生的背后动机,而且从连接、心智解读和协调三部分入手,帮助我们清晰认识自己的“社会脑”。
人性的解读深度剖析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
![人性的解读深度剖析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https://img.taocdn.com/s3/m/ade9a0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5.png)
人性的解读深度剖析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人性的解读:深度剖析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人性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概念,涵盖着善良与恶劣、正义与邪恶、喜悦与痛苦等各种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对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进行深度剖析,试图揭示内心深处的真实本质。
一、黑暗面的存在与探究人性的黑暗面是一种实质性的存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负面情感和倾向。
这一面试图激发读者对于人性的关注与思考。
1.1 自私与利己主义人性的黑暗面在许多时候表现为自私和利己主义的倾向。
人们常常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需求和权益,甚至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
例如,一些人在商业竞争中采取欺骗手段获取更多的利益,这表明了人性中的黑暗面。
1.2 破坏与暴力人性中的黑暗面还体现为破坏与暴力的倾向。
人们常常因为无法控制自身的情绪而对他人进行伤害或破坏。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个人心理的不稳定或外界压力的影响。
一些犯罪行为也是人性黑暗面的体现,如谋杀、抢劫等。
1.3 偏见与歧视人性的黑暗面还表现为偏见与歧视的倾向。
人们不同于他人的背景、外貌、性别、肤色等因素可能成为歧视的对象,这表明了人性中的一种阴暗面。
这种偏见和歧视往往根植于人类对于未知和不同事物的恐惧,需要通过教育和认知来加以改变。
二、光明面的存在与探究尽管人性中存在着黑暗的一面,但同样也有光明面的存在。
通过深度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中的善良、正义与希望。
2.1 善良与同理心人性中的光明面体现为善良与同理心。
人们常常会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展现出善良和同情心。
在面对困难时,许多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这表明了在人性中隐藏的光明面。
2.2 正义与公正人性中的光明面还表现为对正义和公正的追求。
人们对于不公平和不道德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抵制情绪,有意识地追求正义和公正。
这种追求让社会能够不断进步,构建更加和谐的环境。
2.3 希望与勇气人性中的光明面体现为希望与勇气。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和挑战,人们都不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以及对改善现状的努力。
人性——内心的解读
![人性——内心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a3ed927915f804d2a16c109.png)
人性——内心的解读当我们自己还不够成熟时,我们的自我感却很强,我们易于去批评、责备别人。
当你看别人象一坨屎,你心里则装了一坨屎,人总是把最恐惧的挂在嘴边,你经常说别人虚伪,是因为你最害怕别人说你虚伪。
人总是希望自己被关注,小姑娘希望自己是公主,尽可能表现的象公主,然后观察周围的人是否当自己是公主。
其实真的公主从来不会在意别人是否当你是公主,因为你本来就是公主。
我们总是执着某一件事,越执着越烦恼,不执着不烦恼。
很多人道理都明白,但是明智却故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给自己借口,原谅自己,那么请原谅别人的错误吧!我们总是明知故犯,总是改不了,总是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被命运束缚了,因为你限制了自己,你不可能成为那样的人,而那样的人往往是你想成为的人。
我们总是幻想一件事的发展,幻想是由你控制的,你幻想事情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幻想中求得了满足,仿佛那就是一种真实的经历。
于是你满足了,每次依靠幻想来满足,依靠幻想来维持你的存在,现实中的你却是糟糕的。
顺其自然,大道至简,古人已告诉你,但是你就是做不到。
道德经就这一句,其他都是来阐述这一句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就这一句,其他都是阐述这一句的意思,空,并非佛家根本想法。
只用来描述比喻而用一种抽象状态,目的让你更容易理解。
圣经说了什么,旧约就是一部历史,新约就是一部哲学,更多是一种控制,不是上帝本意,意识开放才能明白。
每个人都有心智系统,但是我们的心智系统又不是我们的,因为被控制,社会经验,科普知识,习惯,情绪,控制你往着一个方向发展,心智系统本是自由意志的体现,却变成了控制者的游戏,控制着大家的心智系统,开放思想,开放意识,才能脱离控制。
有时候控制、洗脑、催眠和解放思想、开放思维、开放意识会有一种相似的感觉。
或者我叫你开放思维、开放意识、你却迷信了我的说法、误解了文字的根本含义,最终和宗教迷信一样了。
所以最后记住一句话:一切仅供参考!。
人性的26个弱点解读
![人性的26个弱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60b410952d380eb62946d79.png)
人性的26个弱点,悟透了,你就掌控了一切!1、幻想——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人遇到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把自己放到想像的世界中,企图以虚构的方式应付挫折,获得满足。
白日梦便是一种幻想,如果白日梦代替了有意义的行动,就会成为逃避现实的手段,也可能成为心里变态的征兆,发展成为幻想症。
幻想是美丽的,现实是残酷的。
幻想只是一种感觉,如想要人生有成,就应该立足于现实,尤其是为人处世时,更不可不切实际,否则就无法切实地解决问题,求得改变与发展。
2、消极——对现实的退缩于逃避消极的人往往给人一种不慕名利的虚假印像,其实他们的内心是极度空虚的,对待事情也是消极的。
这种人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去做,即使有再强的能力,终生也将一事无成。
消极与积极在于看法与认识的不同。
走在一条具有太多信息、太多欲望和太多竟争的人生路上,我们总有几丝忧虑、几多彷徨,还会常常有些无奈。
但为了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必须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你将拥有好的心情,你的心态往往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3、自负——无知者的自我膨胀自信十分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过分”自信就会变成“自负”。
“自信”和“自负”之间存在一个度,但很多人却因为成功而自我膨胀,以至于陷入自负的心里陷阱。
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自认为无所不能,过高地估记自己,看不起身边的人。
因此,自负的人常会陷入狂躁之境,最终走向失败。
4、草率——失败者的根源生活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有些人在遇到事情时不加考虑,匆忙决定后又后悔不已,有时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可是这世上根本没有后悔药,我们无法预知明天,所以许多事情的成败常常取决于我们是谨慎小心还是草率鲁莽。
有些人之所以失败了,也许就是他们缺乏思考和准备,而那些头脑理智的人总是经过周密考虑后才采取行动,因而这样的人最容易成功。
5、傲慢——得不到支持的尊严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一般来说,知道东西越多的人就会越谦虚,而知道得越少、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因此我们可以说傲慢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的结合物。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人性解读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人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e1830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5.png)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人性解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尼采创作的一部著名哲学作品,其中涉及到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本文将以主题为核心,详细探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关于人性的重要观点和思考。
1. 强者意志与超人理念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提出了强者意志(Will to Power)和超人(Ubermensch)这两个重要概念来阐述他对人性的看法。
强者意志指的是那些拥有强烈欲望、积极进取并能够驾驭自己命运的个体,他们具备克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而超人则代表着能够超越平凡、突破传统道德束缚,并奋发向上的新型人类。
2. 乌托邦与破坏乌托邦尼采在书中也对社会中出现过程式化、机械化和乌托邦式幻想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这种虚假的乌托邦理念只会贻误人性的真正发展,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思考。
相反,他主张要打破这种束缚,通过超越传统和创造性的行动,开启一个更加真实、自由和有意义的人类世界。
3. 道德的解构与重塑尼采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道德的解构与重塑的观点。
他认为传统道德存在着压抑、约束与禁锢个体特质的问题,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其价值和作用。
他主张要摆脱传统道德框架所设置的伪善标准,并建议个体根据自己内心真实欲望来决定自己应该追求何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4. 欲望和意志力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欲望和意志力也是尼采关注的重点。
尼采认为人性中存在着强大而复杂的欲望驱动力量,并强调透过强化意志力培养美好品质、实现个体价值。
他倡导积极地面对欲望和挑战,并通过超越自我和坚持选择,塑造坚韧、活力充沛的人性。
5. 自我创造与个体解放尼采还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创造和解放。
他鼓励个体要有勇气面对生活的困难,勇于挑战传统观念,超越自我的限制。
他认为只有通过思考和行动,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并最终达到人性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关于人性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思考。
尼采以其独特而深刻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提出了突破传统束缚、追求更高境界的理念。
人性解读的心理学研究
![人性解读的心理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0696d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1.png)
人性解读的心理学研究人性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对人性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情感和思维的本质。
心理学研究人性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人的基本需求、动机和价值观等。
本文将探讨人性解读的心理学研究,以期对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人的基本需求人的基本需求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基本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
生理需求是指人类为了维持生命而必须满足的需求,如食物、水和睡眠等。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逐渐满足的,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心理需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心理上的愉悦和成长而需要的需求,如关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和情感。
例如,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关爱和尊重,可能会产生自卑和孤独的情感,进而影响到其行为和社交能力。
二、人的动机动机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人们追求目标和满足需求的动力源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方面。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内心的兴趣和乐趣而进行某种行为。
内在动机的特点是自主性和自我激励性,人们在追求内在动机时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例如,一个人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学习和演奏乐器,这就是内在动机的体现。
外在动机是指人们出于外部奖励和压力而进行某种行为。
外在动机的特点是外在驱动和外界激励,人们在追求外在动机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这就是外在动机的体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内在动机对人的行为和情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过多地依赖外在动机可能会导致动机的衰减和情感的消极变化。
三、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和有意义的事物的评价和取向。
人性的解读及意义
![人性的解读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57d6c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c.png)
作者: 张雷亮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4-5页
主题词: 人性;社会性;性善;义利
摘要:人性的发展变化遵循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类劳动创造的文化与人类'直接同一',构成了人,陛的主要内容.'善'是人的社会性的核心,其发展与社会性生物长期的进化性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义'集中反映了人性在行的层面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原则.生产力的发展,为人性的发展以及对人性的认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解读人性的密码--电视剧《暗算》的人物性格解码
![解读人性的密码--电视剧《暗算》的人物性格解码](https://img.taocdn.com/s3/m/343db21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9.png)
解读人性的密码--电视剧《暗算》的人物性格解码
孔解民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 长篇电视剧《暗算》是改编自麦家"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同名小说.《暗算》以34集的篇幅讲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冠名《听风》《看风》《捕风》,描写了特情工作的敌台侦听、密码破译和地下情报工作,展示了瞎子阿炳、黄依依、钱之江……等一批特情工作人员特殊的工作、性格和命运.播出以来,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抓住了大批观众的心.一群"701"的特情人员,普通得像和我们经常擦肩而过的朋友,在我们陌生的故事背景、陌生的环境中,演绎着人性的悲喜剧.他们捕捉神秘的电讯,破解天书一样的密码,让常人匪夷所思、闻所未闻--这是一种思维的较量,是智慧的搏击;这是一组传奇的故事,更是人性展示的舞台.这部电视剧给人思维的乐趣、解密的乐趣,跟随剧情解读人物命运、性格的乐趣.这可能就是《暗算》超越其他电视剧的奥秘所在.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孔解民
【作者单位】《西部电视》杂志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解码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密码》解读 [J], 童明
2.活体文化的在场——类萨满现象人性密码解读 [J], 宋抵
3.在精神游戏中破解人性的密码——评麦家的《暗算》 [J], 张光芒;高旭;
4.形而上人性观的深度思考--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的人性解读 [J], 陈宗花
5.肢体语言:解读人性的密码 [J], 黄渊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人性》
躲不过的险诈!
在人的世界里,永远存在着斗争。
与动物世界里的斗争相比,人的斗争外表上显得更加文明和优雅,而骨子里却充满了血腥和残忍。
人用锋利无比的软刀子替代了动物血光闪闪坚硬的牙齿,高明地嵌入同类的精神里,任其自动腐烂;用裹着糖衣的毒药取代了动物追捕猎物的脚步,诚恳地引诱着自己的目标,然后张开血盆大口如鳄鱼般地吞咽。
人的世界如同一座原始森林,到处隐匿着危险,也许你刚刚躲过一个不算高明的陷阱,却不知不觉地踩进另一个人布下的钩爪,就像羚羊永远无法躲避藏在草丛里的狮子的算计一样,你也永远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被人出卖。
一些奸诈之徒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掩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像草丛里的狮子一样蹑手蹑脚地靠近你,等待捕食的最佳时机,而你永远也不会看见他们在暗中所动的手脚。
人类永远挣扎在自相残杀的格局中而不能自拔。
许多人在生活中总是遭受失败,并不是他们的能力不足,或是时运不济,而是他们的想法过于迂腐,一味地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相信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好人,结果是一再被蒙被骗,而且不知不觉。
人要想过得悠闲自在,就必须了解人性真相,改变人性本善的想法,彻底认清一些人的真面目。
人生的陷阱无所不在,面对挥之不去的小人,了解人性的真相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处世智慧。
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现实社会里,如果你不想被身边的小人所算计,你就必须比小人更懂得奸诈的技巧,变得更精明,才能洞穿他们内心正在玩弄什么诡计,老练与练达会让你识别各式各样的陷阱和危险,尽快找到成功的契机。
你要知道,你所赖以生存的尘世就是一个大猎场,与动物世界毫无差别。
每个人都在处心积虑地甚至是在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有的人显得愚蠢笨拙,有的人却手法高明,笨拙者的方法未必就丑陋,高明者的方法未必就善良,这无不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幕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人性是复杂的,是一生俱来的一种意识,支配着人类在求生存过程中的所有行为。
它有时散发着善良的光辉,有时则流露着丑恶的欲望。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以自私为起源,自私是人类求生存的一种本能。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便可以发现:令人匪夷所思,大惑不解的事都变得合理了,人世间的种种丑恶,人与人之间的不愉快,是一种常态。
在本质上讲生存是无关道德的,它是一场生存竞赛,你要学会并精通生存之道,必须有研究能力以了解人。
正如拉罗斯福科所说:“研究人比研究书更重要。
”人是无限复杂的动物,你可以花一辈子的时间去观察,研究他们,却无法了解他们。
因此,从现在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就更加重要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要记住:永远不要从善良或邪恶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而是要根据一种行为所能带来的后果来做出自己的判断或选择。
比如一个处处为你着想,用意善良的人,而且想到的只有你的利益,可行动之后的结果导致了极大的破坏和混乱,他会怎样呢?他会很自然地以各
式各样的借口自圆其说来掩饰他们的行为。
你又会怎样呢?即使你知道了他是一片好心,也未必会领他的情,反而会更记恨于他,因为你真实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损失和伤痛。
所以你根本没有必要以道德判断来评估一个人的意图和行动。
另外你还要知道,永远不要去区别谁是你应该研究的,谁又是你可以信任的对象;绝对不要完全轻易地相信任何人,你必须去研究每一个人,包括朋友以及你所爱的人。
最后还想告诉读者,如果你能够了解隐藏在人性背后的真相,也就了解了人隐藏的动机,这将是你所能拥有的最了不起的知识,它会为你赢得无数的机会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1真诚背后的把戏:
有人说:只有与人坦诚相待,才能有所回报。
骗子说:只有取信于人,我才能得手。
2有多少仁慈可以滥用:
仁慈对蠢人来说,就是绑在他身上的定时炸弹,看看东国先生我们就会领悟这个道理,东国先生的仁慈成功地把自己毁了。
3永不满足的嫉妒者:
除了贪婪的人之外,忌妒者永远得不到满足,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别人之上,目的只是为了搞垮这些人,好让自己与他们平起平坐。
4忘恩负义的嘴脸:
忘恩负义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令人猝不及防,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穿那些貌似朋友的人,要知道,在人性丛林里,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目标一致的盟友。
5猎熊者的蜂蜜陷阱:
免费的东西总让人不知不觉地伸出手来,人们也因此失去了设防,结果大多都是惨痛的,这一切都是贪婪惹的祸。
6可悲的替罪羊:
阴险的人在犯错之后从来不去辩解,他们会找个替罪羊做挡箭牌,来掩盖为人不知的真相。
7最可怕的险诈—————纵容自己:
因欲望而引起的混乱比那些因愤怒而引起的混乱更可怕。
因为,因愤怒而失序的人看来是因某种痛苦和不自觉的患病而失去理智,但因欲望而失序的人却是被快乐压
倒,它让人更放纵更懦弱。
8性格也会被吞食:
了解自己的性格,更要了解别人的性格,时时保持清醒,以免自己的性格被别人的性格吞食掉!
9知心不如贴心:
有些人由于自认知道一般人通常并不觉察或觉察不到的东西,而这种秘密的东西又不是可有可无,无关轻重的,就是这种特别“知道”本身已经使一般人沦入丧失安全感的境地。
这些人也因此常处于危险之中,至少是不受欢迎的。
10复仇的天使是魔鬼:
所有人都会记仇,而且还会想方设法复仇。
心中充满仇恨的羔羊要比狮子更富有攻击力。
11伪装的赞美者:
当人习惯了虚荣这件外套,就会被它一口一口地吞食。
12妖言为何能惑众:
我们质疑的天性最理性,让我们得以冷静地思考以保持距离。
可当我们一旦加入团体,这样理性的思考便消失了,群体的感染力会压倒任何一个心存怀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