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

合集下载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国学,又称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国学可以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国学知识点:1.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论语》,了解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

2.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含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通过学习《诗经》,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以及自然景观。

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每句三字,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伦理、自然等多个方面。

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4. 《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读物。

5. 《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强调了“性善论”和“仁政”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孟子》来理解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念。

6. 《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7. 《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提倡“中和”之道,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保持平衡和适度,这对于学生形成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8.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后来发展成为哲学、宇宙观和人生观的重要著作。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易经》来了解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

9. 《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了“道”的概念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和生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0.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六年级、《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吾子以为奚若?"。

六年级孩子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孩子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孩子国学知识点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价值观念。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国学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责任,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一些六年级孩子应该了解的国学知识点:一、经典文化1.《论语》:《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理解《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的礼仪观念。

2.《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周代各国或个人创作的诗篇。

通过学习《诗经》,孩子可以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二、古代人物1.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提倡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了解他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视。

2.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孟子的思想,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和自律对于塑造良好品格的重要性。

三、传统节日与习俗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年。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了解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意义,例如贴窗花、吃年夜饭、放鞭炮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故事和神话,了解关于春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圆的象征。

孩子可以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象征物,如赏月、吃月饼、赠送和接受礼品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有关中秋节的诗歌和故事,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四、传统美术与手工艺1.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

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国画的基本技巧和常见题材,培养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

2.剪纸: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通过剪刻纸张制作出各种花鸟、人物的图案。

孩子可以通过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常见图案,锻炼手脑协调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知识点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涵盖了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了一些国学经典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内容。

一、《论语》中的名句《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读物。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些名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充实自己。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抱着喜爱和热爱的心态去学习,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型,意味着我们要用自己善良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不要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二、《三字经》中的常识《三字经》是一本以三字一句的方式记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和各个领域的知识,它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

下面是《三字经》中的一些常识点:1. 人之初,性本善。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本质,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磨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3.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只有内心无愧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挑战。

三、《百家姓》中的家族文化《百家姓》是一部以姓为主线,记录了我国历史上近500个姓氏及其相关知识的读物。

它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姓氏的意义,还传承了家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下面是《百家姓》中的一些姓氏:1. 赵钱孙李,侯周吴郑。

这是《百家姓》中开头的几个姓氏,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家族。

2. 云云雨雨陈老黄。

这句话中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姓氏,展示了中国姓氏的丰富多样性。

3. 百家姓细算来,可记三百家。

这句话告诉我们,姓氏种类繁多,但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每个家族的特点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经典诵读《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 公孙丑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宗炳《画山水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王维《山水论》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唐岱《绘事发微.读书》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礼记. 乐记》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 乐记》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 谋攻》东南西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

王维《山水诀》味摩语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嵇康《声无哀乐论》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周礼、天官.食医》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

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礼记. 檀弓下》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一單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 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 梁惠王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还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 阳货》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六年级下国学内容

六年级下国学内容

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 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 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 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 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和长鞭。(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 是去东、西、南、北市。)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 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 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 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 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 士们的铁甲战袍。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 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 北的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 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回过头来再 看妻子和儿女,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 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 得几乎要发狂。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 纵情畅饮;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 回故乡。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 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 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木兰诗(汉乐府)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 忆。昨夜见军帖(tiè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 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 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 jiān),南市买辔头 (pè tó i u),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 )鸣啾 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j īn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国学知识点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了许多国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国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书籍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被誉为儒家经典。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等内容。

2. 《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

其中记载了许多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言论。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的思想和品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

3. 《孟子》《孟子》是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的思想和行为。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主张以仁爱为核心。

通过学习《孟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人性、教育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理念。

4.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

这些诗歌既有歌颂爱情的,也有道德劝导的,还有记录战争、社会现象的等等。

通过学习《诗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真情流露和智慧抒发。

5. 《尚书》《尚书》是一本记载了西周早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典籍。

它不仅记载了许多古代史实,还包括了一些君主的治国思想和政策。

通过学习《尚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6. 《礼记》《礼记》是记载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一部经典著作。

它包括了各种仪式、礼节和习俗,是了解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参考。

通过学习《礼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7. 《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卜筮经典。

它主要通过八卦的变化来预测吉凶祸福等事物。

通过学习《周易》,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命运和天人合一的思考。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学习国学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季氏第十六(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①大人,侮圣人之言。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

国学知识点六年级

国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道德规范,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六年级学生应了解的一些国学知识点。

1.《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孔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等。

2.《老子》:《老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主要讨论人生哲学、治国之道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等问题。

3.《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讨论人性、修身、治国等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并提倡以仁义为核心的修养。

4.《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它主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提倡人德兼备,追求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5.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那些有才华、追求自由的文化人。

他们通常从事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创作,他们以自己的作品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6.七子之战:七子之战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著名辩论,涉及学术理论、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争论。

主要有孟轲、荀子、雍也、墨子、子思、韩非等人参与。

7.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被誉为儒家的经典入门读物。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儒家经典著作的核心。

8.善恶有报:善恶有报是指行善则得福报,行恶则得祸报。

这是儒家和佛教思想中的重要观念之一,鼓励人们行善积德,远离恶行。

9.文人墨客的艺术形式:文人墨客在艺术上主要表现为诗歌、词曲和绘画等形式。

他们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观察和领悟。

10.古代儒家的人生观:古代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的德行和道德修养,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他们提倡“仁爱”、“中庸”、“诚实”等美德。

11.古代优秀诗人和作品: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的《静夜思》等等。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国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国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10首】1﹑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理解】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2﹑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理解】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3﹑马诗(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理解】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

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4、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理解】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5、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理解】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6、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7、对酒(清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理解】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8、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理解】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全书二十篇。

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注释】①颛臾: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

②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

③东蒙主:东蒙,蒙山。

主,主持祭祀的人。

④周任:人名,周代史官。

⑤陈力就列:陈力,发挥能力,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务。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

国学经典—第一单元《论‎语》季氏第十‎六(一)◎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②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陈力就列⑤,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⑥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⑦‎出于柙(xiá)⑧,龟玉‎毁于椟(dú)⑨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⑩之‎内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①‎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②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①矣,‎政逮②于大夫四世③矣,故‎夫三桓④之子孙微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侫④,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①‎,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②,乐佚③游‎,乐晏乐④,损矣。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①: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②。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①。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六年级校本教材-国学经典(完整版)

目录一、国学经典1.古今贤文(志向篇)...... ........... (3)2.古今贤文(劝学篇)................. (3)3.古今贤文(真理篇)................. (4)4.古今贤文(合作篇)................. ....... .. (5)5.古今贤文(读书篇)................. ........ . (6)6.苏幕遮·怀旧 ....................... 宋·范仲淹6 7.相见欢 ........................ ......宋·李煜7 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8 9.江南春....................... ........宋·寇准810.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11. 蝶恋花·春景............... ..... ...宋·苏轼912.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1013.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114. 陋室铭.................. .........唐·刘禹锡1115.爱莲说................ ............宋·周敦颐12 16.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3 17.狐假虎威................... ...《战国策·楚策》14 18.螳臂挡车.................... 《淮南子·人间训》15 19.囫囵吞枣....................... ...《湛渊静语》15 20.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16二、经典美文1.《海燕》.......................... .. ..... ............... ........ ....... .高尔基172.《春》.......................... ....... ..................... . .... ... .... .朱自清173.《匆匆》.......................... ........ ............... .... .... ... ....朱自清184. 《桂林山水甲天下》....... ......... ..................... .... . 陈淼195.《乡愁》................... ............... .... .... ... ..... ....... ... 余光中206.《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217.《少年中国说》.................................. ........... .... .... 梁启超228.《爬山虎的脚》.................................. ............ .........叶圣陶229. 《趵突泉》......................................... ....... ........... .老舍2310.《燕子》......................................... ... .................. ..郑振铎2411.《麻雀》.......................... ....... ................ ......... 屠格涅夫2412. 《眼睛》.................................................. .......... ...姜华2513.《雷锋日记》..................... ................. ...... ...........雷锋2614. 《猫》.............................................................. .... 老舍2615.《珍珠鸟》......................................... ........ ...........冯骥才27三、爱我中华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282. 我爱这土地.............................艾青303.炉中煤 .................. ...............郭沫若30四、对联集锦第一部分国学经典——古今贤文1. 志向篇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6下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6下
第5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6周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释义: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举一反三,那么就不再教他了。
货离乡贵,人离乡贱。
树挪死,人挪活。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明人自断,愚人官断。
人怕三见面,树怕一墨线。
不是撑船手,怎敢拿篙竿!
天下礼仪无穷,一人知识有限。
一人不得二人计,宋江难结万人缘
第4周
衣服补易新,手足断难续。
盗贼怨失主,不孝怨父母。
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我不如人我无其福,
人不如我我常知足!
对联经典诵读
第1周
名人联
山光扑面经宵雨,江水回头欲晚潮。——郑板桥对罗聘联
岭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传说骆宾王对宋之问联
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于右任
第2周
拆字联
氷冷酒,一点水、二点水、三点水;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萬字头。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纪晓岚对乾隆联

2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6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六年级 经典诵读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六年级 经典诵读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六年级经典诵读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六年级经典诵读1. 《赠别》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程度,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土来,应知故土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6. 《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7.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8. 《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缺乏夸,今朝放纵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9.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 《清平调三首》其一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假设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1. 《清平调三首》其二唐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2. 《清平调三首》其三唐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13. 《赤壁怀古》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 《黄鹤楼》唐崔颢(hao)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5.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 《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7.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六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

六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

六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
六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主要包括了《弟子规》、《论语》和《孟子》三部分。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它以教育儿童为宗旨,包括了对
待父母、师长、朋友以及与人相处的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弟子规》,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儿童的教育方式和道德观念,培养孩子们的孝顺、礼仪和友善之心。

其次,《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和思想。

通过学习《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思想观点和对社
会道德伦理的探讨。

通过学习《孟子》,学生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总的来说,六年级下册国学书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髓,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这些经典著作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道德情操、有思想品德的新时代公民。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同步(国学经典)阅读资料.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同步(国学经典)阅读资料.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同步(国学经典)阅读《论语》部分1.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4.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若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5.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若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道德经》部分6.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译文】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

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六年级)

目录六年级上学期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赤壁唐·杜牧……十五夜望月唐·王建……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六年级下学期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七夕唐·白居易……夏日山中唐·李白……观沧海三国·曹操……《论语》《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古代经典,是我国古代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响卓著的儒家典籍。

《论语》名称的由来,班超《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通行的《论语》20篇,共511章。

其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教育、道德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等等,对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气质、性格、思维等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指出:“《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学说和《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著名学者李南也指出:“认识中国文化传统要从儒家开始,认识儒家要从孔子开始,认识孔子则需从《论语》开始。

《论语》是中国绝无仅有的一部奇书,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著名学者李家秀提出:“《论语》是中国文化中最早成功的传记书,是中国经籍中最好的一部。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汤一介提出:“《论语》是一部两千多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伟大的书。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作文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作文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作文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作文“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欢迎阅读!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作文(一)“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

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

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

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

《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修身、,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

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q í
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t à送青来。

(二)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 山园小梅
宋·林逋b ū
众芳摇落独暄xu ān 妍y án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xi á
,不须檀t án
板共金樽。

(四)
己亥h ài
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 ì
风雷, 万马齐喑y īn
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五) 虞美人
南唐·李煜y 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六) 螳螂捕蝉
《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 àn
者死!”舍人有少孺r ú
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q ū
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p áng
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七)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九) 玉楼春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 ú皱波纹迎客棹zh 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 ǎo
,雄姿英发。

羽扇纶ɡu ān
巾,谈笑间、樯qi án ɡ橹l ǔ
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 ā
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hu án 酹l èi
江月。

(十一) 岳阳楼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 ì
!微斯人,吾谁与归?
(十二) 学弈y ì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 ú
将至,思援弓缴zhu ó
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十三) 孟子·告子下(节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 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 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四) 《劝学》(节选)
战国·荀x ún

积土成山,风雨兴x īn ɡ
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 ǐ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q í骥j ì
一跃,不能十步;驽n ú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qi è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 òu。

(十五) 论语·季氏·第四章
春秋·孔子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bi àn
辟,友善柔,有便pi án 佞n ìn ɡ
,损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