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
3、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表现形式,价值是基础。
4、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
1、价值量:指商品价值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劳动生产率:
①单位时间生产产品的数量(1小时生产多少商品)
②单位商品生产所需的时间(1件产品生产要花费多少小时)
3、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成反比
四、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货币的产生:物 物 物 一般等价物 物 商品 货币 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是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用观念中的货币,不能交换)
②流通手段(必须交换)
③贮藏手段(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充当,纸币不以能充当)
④支付手段(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有赊账出现))
⑤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中流通)
4、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1)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四川“交子”最早
(2)优点:①成本低
②防止贵金属无形流失
③避免不法之徒切削或熔解金属造成流通不畅
④易保管、携带、运输
5、影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
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6、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反之,则称为通货紧缩。
五、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的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供大于求 价值下降 生产缩小 供小于求 价格上涨
六、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3、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有控制力上
(1)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居于支配地位
(2)国有经济要提高总体质量和素质
3、集体经济:
(1)特点:①把分散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起来
②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的弱点
③经营方式
复杂
④市场适应力强
⑤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
(2)内容: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
4、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
(1)公有经济主体地位:(要巩固公有经济地位)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有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5、公有经济巩固和发展的原因,发展了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由我国国体决定,实行公有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低且各地发展不平衡决定允许非公有经济存在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有利于:①生产力的提高
②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八、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对象是公有制经济领域,是分配主体,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生产要素分配:对象是非公有经济领域
①劳动;②资本;③土地;④技术;⑤管理;
3、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①由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决定
②由基本经济制度基础决定
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九、市场经济的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1、目标:补充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达到共同富裕
2、手段: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1、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
2、实现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
3、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十二、企业及其作用
1、市场主体:个人、组织、团体、企业(最主要的)
2、企业含义:以营利为目的从而生产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3、企业作用:①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②是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③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4、企业特点:①独立的必要财产;②自己的名称;③组织机构和场所;④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十三、公司:
1、含义: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股东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与责任有限公司(见《师说》)
3、股票价格= 预期股息
银行利息率
十四、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
1、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2、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3、拥有雄厚资产,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良好企业素质
十五、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充分发挥公有资产的作用,扩大其控制资本的作用
2、是由当前我国生产力,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3、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4、实践证明,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十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2、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国有企业)
(1)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所有企业)
(2)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更多财富
(3)增强综合国力
(4)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
(2)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十七、兼并、破产:(核心是竞争)
1、有利于把国企推向市场,减轻国家负担
2、有利于节约资源
3、有利于各企业优势互补,提高生产力
4、有利于资源优化配制
十八、国企经营者的地位:(国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1、厂长<经理>在行政中起指挥作用
2、职工代表大会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3、党组织在政治上处于核心地位
十九、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良好的业务素质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服务和质量上,对企业竞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二十、农业:
1、GDP与GNP
2、农业的含义: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方式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3、①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③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为工业提供原料,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⑤为国家提供财政
4、①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低,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②我国人口多,人均粮食偏紧
③可耕地少
④交通不发达
5、①稳定农业政策,如强农业基础地位
②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国家投入和农民个人投入)
③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村交通,走高产、高效、优质之路
④以工哺农,以城哺乡
⑤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二十一、工业:(作用)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工业是技术进步的主力军
(3)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工业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条件
2、工业所存在的问题:①生产力低,现代化程度不高
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③产品质量不高,在市场竞争中无绝对优势
④严重缺乏实际操作的各种人才
3、解决工业问题的途径:
①把国企推向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②提高工业生产力
③提高企业职工科技,道德素质
④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工作
⑤一、三产业要不断为工业提供较完善的
服务
⑥大力发展支柱产业
⑦走信息化工业之路
二十二、服务业:(以高新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1、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①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保证社会稳定
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二十三、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1、权利:①平等就业;②劳动报酬权;③休息、休假权;④安全卫生保护权;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等等。
2、义务:
(1)提高职业技能:
①职业技能直接影响生产水平的提高
②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
(2)遵守职业道德
二十四、劳动合同制度;
1、含义:(略)
2、特点:
(1)平等自愿
(2)协商一致
(3)不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3、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
(1)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3)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其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二十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1、含义:(略)
2、内容及其对象:
(1)社会保险 工薪劳动者年老、疾病、生育、失业、职业伤害的
(2)社会救济 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地区和居民
(3)社会福利 公益就业,残疾、生活无保障人员
(4)社会优抚 军属、烈属、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劳模
3、应坚持的原则:
(1)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保障基本生活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意义:
(1)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2)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3)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全的根本性措施
(4)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5)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创建和谐社会,达到共同富裕
二十六、国民收入的分配:
1、积累的内容: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扩大再生产。
2、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
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1)在生产,收入增加了基础上,使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二十七、财政:
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内容:税(税收);利(国企利润);债(债务);费(其他收入、量不大、数量多)
3、财政收支平衡:收入等于或略大于支出
4、作用:
(1)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2)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可以促进科、教、文、卫的发展
(4)可以促进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
(5)可以为国家政权巩固提供物质保证
二十八、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税收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3、偷税: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税
4、欠税:未按时缴纳税款的行为
5、骗税:假报出口或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的行为
6、抗税:以暴力方式拒不缴税
7、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税收的作用:
(1)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二十九、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1、纳税人的含义:(略)
2、税种:
(1)增值税(对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征税)
(2)营业税(对经营活动中的营业额征税)
(3)消费税(对特定消费品征税、有八条中)
(4)企业所征税(对中国境内的企业除外商、外国企业征税)
(5)个人所征税(对个人所征税,1600元RMB以上者)
三十、银行的产生:(略)
三十一、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1、分类: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2、各银行职能:
(1)中国人民银行:
①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③经理国库
④拥有、管理、经营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2)、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①工商银行:业务 办理工商信贷的国有商业银行
职能:办理工商企业信贷,结算,现金管理和工资基金监督;
城镇居民储蓄
②农业银行:集中管理银行信贷
③中国银行:管理外汇外贸及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
④建设银行:基本建设中国家的支出预算等
⑤交通银行:不受专业分工限制,可经营外汇等各项职能
(3)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①国家开发银行:承担国家大型项目贷款
②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农业货款
③进出口银行:承担国家进出口贸易贷款
三十二、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1、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支票、汇票、信用卡、详见课本)
2、作用:
(1)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
(2)能够掌握和反映经济活动信息,为国策制定提供依据
(3)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4)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三十三、存款储蓄
1、含义:(略)
2、分类:活期和定期储蓄
3、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
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4、作用:
(1)为国家积累资金
(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3)有利于培养合理科学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十四、建立建点社会信用体系:
1、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信用能为社会带来巨大财富,为企业提供信誉和形象,有利于市场竞争
3、政府失信必然丧失人民的支持,失去专政的基础,将一无所成
4、只有诚信,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的稳定
三十五、债券与商业保险
1、债券与股票
(1)相同点:
①都是有价证券
②都是集资的手段
③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2)区别:
①性质不同:股票是入股凭证,债券是债务凭证
②受益权不同:股票以经营状况好坏决定其收益,债券定期收取利息
③偿还方式不同:股票持有者不能退股,只能出卖,债券付息期限到要还本金
2、债券种类:
(1)政府债券:安全性最好,利率最低,可抵押转让,流通
(2)金融债券:安全性较高,利率较高,流通性好,可抵押转让
(3)公司债券:安全性最差,利率最高,可以转让
3、商业保险:见《经济常识》下册第57—59页,了解
三十六、商品服务市场的特点:
1、消费品市场:
①购买者人数多
②商品品种多
③交易次数多
④供求关系复杂
⑤买者易受广告宣传影响
2、生产资料市场:
①交易量大;
②次数少;
③周期长;
④要求严格
3、服务市场:
①商品是无形商品
②生产和消费是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
③提供的服务门类多,功能多
三十七、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三十八、家庭消费
1、内容:按消费内容分:物质、精神、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发展、享受消费
2、制约家庭消费的因素: (1)收入水平
(2)物价水平
(3)人口数量
三十九、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相适应
2、物质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科学性
四十、依法保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求偿权;⑥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⑦获得消费方面知识权;⑧监督权等
消费者在权益受侵犯时的解决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⑤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十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市场的含义:各国家的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窗口
的经济交换活动
2、世界市场的特点:
①国际贸易方式 多样化
②商品结构复杂化
③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化
④市场竞争激烈化
⑤地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四十二、外汇与汇率:
100单位外币可兑换更多RMB,则外汇汇率升;反之,则外汇汇率降低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1、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2、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3、有利于清偿外债
四十三、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作用:①指导成员国摆脱国际收支困境
②一定程度上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四十四、经济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主要表现:1、市场的国际化
2、资本的国际化
3、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
4、信息传播国际化
四十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1、是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是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必然要求
3、是市场经济竞争性的要求
4、是社会分工的必然,实践证明
四十六、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1、含义:指一个国家的地区与别的国家地区进行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2、主要内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
出超=出口>进口;入超=进口>出口
3、关税:
四十七、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1、方式: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三来贸易),补偿贸易
2、作用:①可以互通有无,优化资源配置
②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可以吸收和引进世界先进科技,增强本国经济实力
④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挑战
四十八、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国实施这一原则的原因:
1、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掌握本国经济命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
2、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唯物论
四十九、物质: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性,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五十、自然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自然界先于人类而产生
2、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
4、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
5、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五十一、意识:
1、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作用:对客观事物有能动的反作用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因素的制约:(略)
五十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
2、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人们正
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略)
五十三、联系
1、特征:①普遍性;②客观性;③条件性;④多样性;
2、因果联系:①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②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发行世界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与部分: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五十四、运动与发展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发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3、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有创机关报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五十五、规律
1、含义:是事物本身所固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其客观性集体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3、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灯造福
4、按安观规律为事: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五十六、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
1、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特矛盾的前提
五十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是有矛盾
(2)特殊性:①不同事物矛盾特点不同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矛盾的特点不同
③同一矛盾各方其特点各不相同
(3)二者的关系:①共性富于个性之,离开共性的个性和离开个性的共性都是不存在的
②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立转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在众多矛盾中,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反之是次要矛盾
(2)关系:①事物发展是主、次矛盾共同起作用的,二者不可缺少
②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
3、主流与支持
(1)含义:在一个矛盾中,对事物的性质起支配作用的是主流,反之,是交流
(2)关系:①相互依存
②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五十八、内外固:
1、含义:事物内部矛盾是内因,外部矛盾是外因
2、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五十九、量变和质变: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内部结构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①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积极促进质的飞跃;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六十、事物发展的趋势:
1、新事物的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吸收了旧事物合理的东西,并啬了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②新事物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有远大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③新事
物符合人民的利益,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
2、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①新事物总是一个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②旧事物不会自动放弃,必然会反对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③人民群众认识,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六十一、辩证法分形而上学的对立
1、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认识论
六十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六十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主观因素:(1)立场
(2)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
( 3)知识构成
2、客观因素:现有的生产力状况及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
六十四、现象与本质:
1、含义: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是一个别的东西,具有不稳定性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特征,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
2、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六十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含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理性认识
2、关系:(1)区别:理性认识比感生更可靠,更真实,都来源于实践
(2)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有结于上升为理性认识,体现辩证法;理性认识依赖感受性认识,体现了唯物论
3、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原因是
(1)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从认识的水平和程度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
六十六、分析与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
六十七、创造性思维与合理想象的作用: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求在立足事实的前提下,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否则,事物不可能发展。
六十八、实践:
1、实践的三要素:(1)实践主体;(2)实践对象;(3)实践手段
2、实践的三特征:(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三形式:(1)生产实践活动;(2)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3)科学实验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人生观 价值观
六十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七十、价值观:
1、含义:(略)
2、作用:(1)正确价值观能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
造世界
(2)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
(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总之,正确价值观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价值观念阴百客观事物的发展
3、集体主义价值观:
(1)内容:个人利益的获得必须以保证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同时,集体,国家必须保障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为前提而存进,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坚持集体主义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集体主义调节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调节
七十一、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1、个人活动或促进社会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
2、社会发展也制约着个人活动
七十二、人生价值: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主要方面)
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七十三、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1、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2、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
(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2)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干,发挥聪明才智
(3)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改的顽强奋斗精神
七十四、走出人生价值的误码率差,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的危害:(1)它以人的自然属性出发,只讲吃喝玩乐,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
(2)只讲生活享乐,不讲财富创造
(3)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七十五、树立崇高理想的作用:
1、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2、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3、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七十六、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2、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七十七、社会实践:
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坚持以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4、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七十八、国体:(决定政体和国家职能),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七十九、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大多数人的民主,对少数人的专政)
1、民主具有广泛性:(1)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2)民主范围具有广泛性
2、民主具有真实性:有物质,法律,制度的保障
八十、我国的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1)政治统治
(2)经济管理
(3)文化职能
(4)社会服务管理
2、对外职能:(1)保卫职能
(2)交往职能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八十一、政体:
1、资本主义政体:(1)议会君主制:①世装的国家元首无实权
②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最高权力机关
(2)议会共和制:①选举的国家元首无实权
②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
(3)总统共和制: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照,统帅海陆空三军
②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三权分立
③政府不由议会产生,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1)含义: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由人民选出代表,组成代表大会作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国家政治制度
(2)优越性:①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利的统一
②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
③有利于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3)人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制度的基础
八十二、人民代表的权义和义务:
1、权利:①发言,表决,负责权;
②质询权;
③提案权;
2、义务:①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密切联系群众
③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八十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开试:(单一制)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公民只有一个国籍。
八十四、“一国两制”
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内容:(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
(2)两种制度并存,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行政、立法、司法、外,其他自主权)
3、意义:(1)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有利于港、澳、台的繁荣和发展
八十五: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
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2、国家主席:(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颁布法律,代表国家出访,颁布特会等等
3、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
代表国定处理自常事务
4、中央军委:(最高军事机关)
5、最高法院:(最高审判机关)
6、最高检察院:(最高检察机关)
八十六:国家机构的设置:由国家职能决定
八十七: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1、民主集中制
2、坚人民负责
3、依法治国:(联系以德治国)崇尚海潮和法律的权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穷,各机关应依法行政
八十八、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
九十、政党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有组织和纪律性
3、有自己的行为纲领
4、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
九十一、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今世界各国一般都由政党领导国家的政权,政党则必须以领导政权为目的。
九十二、政党制度:
1、类型: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作用:(1)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2)协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3)更好地加强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民主党派:①八个民主党派(略)
②各民主党派的地位与作用:县参政党,即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参与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监督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执行
③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亲密反党,团结合作的关系
a、合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四项基本原则
b、合作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人民政协:(多党合作的机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3)多党合作制的优越性:①有利于掖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4)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
①我国的基本经刘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九十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代表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以昌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行动指南
4、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九十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1、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
2、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
3、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九十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制定党的纲领,路线,确定奋斗目
标,使之上代为国家的意志
2、思想领导:用马刘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影响人民群众
3、组织领导:从组织上保证党的纲领,路线,宪法,法律付诸实施
九十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3、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集制
九十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九十八、“三个代表”
1、含义:(略)
2、关键: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
3、“三个代表”是中共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九十九:民族的基本特征:
1、共同语言;2、共同地域;3、共同经济生活;4、共同心理素质(包括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
一百:我国处理民族的基本原则:
1、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为平等,团结,立助的新型关系。
2、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3、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到此为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繁荣是平等和团结的物质课证。
一百零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适合我国国情:(1)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有自己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3、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
一百零二、宋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1、本质: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是唯心致世界观
2、作用:(1)是剥削阶段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2)充当了帝国致,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3)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阻碍作用
(4)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一百零三: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要求:(1)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坚持独立自主办原则
2、实行的必要性:(1)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2)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一百零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一百零五: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及国家右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一百零六、主权国家: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主权、政权
2、权利:(1)独立权:(2)平等权;(3)自卫权;(4)管辖权
一百零七、国际法:
1、含义:各国公认的调整,国际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2、作用:(1)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2)规定国际社会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
(3)在国际交往事中建立各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明确国际责任
一百零八、联合国:
1、宗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的发展
2、原则:全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他国内政等等
3、机构:(见课本142页)
4、作用: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有一定成就
一百零九、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是前提,发展是保证
一百一十、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一百一十一、我国的对外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基本内容:(1)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基本立足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
(5)基本国策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决不干涉内政,平等名利,和平共处
(2)地位: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
②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
③平等名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基本原则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