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建国前的煤炭开发

合集下载

煤炭开采的发展历史

煤炭开采的发展历史
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550亿元。
三、我国煤炭生产结构
截止2005年4月,煤矿总数24813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81处,纳入45户重点监控对象的有414处;
榆家梁矿投资吨煤42元,投资最少世界第一;
哈拉沟矿百人千万吨建成试生产,用人之少世界第一。
六、教学安排与要求
本门课程安排总学时96个,其中:理论学时86个,课内实践学时6个,观看录像、课程讨论学时4个;
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五篇为讲授内容,第四篇为学生自学内容;
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启发教学、讨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其中穿插图例讲解、模型参观、观看教学片以突出课程重点,突破课程难点;
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2000~2006年全国煤炭生产情况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煤炭大型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煤矿在27个省(市、自治区)1264个市县均有分布,占县级行政区划的44.2%;
我国煤矿以井工开采为主,矿井规模小。露天矿产量不到5%;设计能力30万吨/年以上的大中型矿井数量仅占3.1%。
我国煤炭产量的构成
四、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现状
煤矿灾害事故近年呈下降趋势,但事故总数仍然偏高。
2006年发生各类灾害事故2945余起,死亡4746人,百万吨死亡率2.04。

煤矿的发展史

煤矿的发展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第一章地方煤矿的发展史地方煤矿1974至2007年发展趋于总体平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0年以前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和煤炭深加工发展缓慢,2007年煤矿五大系统和煤炭深加工突飞猛进,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安全管理和煤炭产值增加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下面从各个方面详细分述如下:第一节煤炭资源煤炭是在古人用火的进程中被人类逐渐认识及利用的。

在人类历史中,火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火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武器。

人类最初用火与熟食有关,由于自然原因引起大火后,遗留在火场上烧死的野物,不仅易于咀嚼,食咽,消化,而且味道香美。

这一重要发现,启发了人们怕火至只有目的的利用,改变了“茹毛饮血”的早期原始状态。

进而又逐渐懂得了用火来御寒,用火来驱逐猛兽,照亮黑暗的洞穴,改善居住环境。

随着火的的普遍,人类又发明了敲击燧燧的木摩擦等取火方法。

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改善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火是离不开燃料的,为满足在各种环境中用火的需要,人们必然要寻求各种燃料,除去林木薪草等较方便的燃料外,沉睡在地下亿万年的煤炭,必然要顺应人类的需要,响应火的召唤,被人类所发现。

经历了长期的用火实践的探索,人们终于发现煤炭是重要的燃料,从而掀开了中国煤炭开发的历史篇章。

煤不仅会被外办的火所引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可以自然发火。

煤接触到空气,就会发生氧化反应。

煤在氧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当这种热量不能散失而聚集在煤中,就会使煤的自燃现象,我国许多地区的煤层露头处自史以来。

长期自然,给人以“火山”那样的印象。

在唐宋以前,“煤”这个字的含义并不指今天的煤炭,而是指烟熏的黑灰。

那时的“石涅”即是煤的称呼。

它最早见于《山海经》一书中。

《山海经》中记载的石涅就是煤。

《山海经广注》以石涅为石墨,而石墨是古代煤的又一名称。

(完整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完整版)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

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

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

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

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

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

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

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煤炭工业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

煤炭工业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

第1章煤炭工业历史回忆和发展现状回忆新中国成立60年发展与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中国完成了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发展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的实质性跨越。

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增长大幅度拉动了能源需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1957年的0.96亿tec跃升到2008年的28.5亿tec。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三分之二以上。

60年来,全国各类煤矿累计生产原煤469亿t,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第一节煤炭工业历史回忆一、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人类发展历史与实践证明,经济增长离不开能源的支撑。

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

人类从农业化社会升级为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化社会,能源消费的种类、领域、数量、方式、强度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能源需求量增速缓慢。

人类步入工业化社会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能源消费快速增加。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人均GDP到达较高水平,由于科技进步,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人均能源消费将不再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甚至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因此,人均能源消费变化趋势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了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水平较低时,如工业化前,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对能源依赖程度不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通常小于0.5。

进入工业化社会化后,大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能源的依赖,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幅增高,通常介于0.8~1.2间,能源消费增速高于GDP增长速度。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将出现下滑,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般不超过0.6。

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

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

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煤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变革,煤炭行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支柱行业,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煤炭开采的起步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初期,面对着巨大的工业化任务以及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因此,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煤炭生产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大量投产的煤矿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财富,推动了当时的工业化进程。

尽管煤炭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由于煤炭行业的开采部门集中在一些偏远地区,而这些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导致了煤炭行业的发展难以为继。

此外,煤炭的生产过程中还涉及到了环境污染等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克服煤炭行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中国政府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在上世纪80年代,煤炭生产逐渐得到了全面规划和组织,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煤炭行业出现了转型,从以传统开采与产业链条为重点,转向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的新型煤炭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行了市场化、产业集中、技术革新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有效地提升了该行业的竞争力、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经济角度来看,煤炭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煤炭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支撑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的需求规模也不断增加,这也使得煤炭行业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和推动。

目前,煤炭行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为重要的支柱行业之一,对于全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竞争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不过,煤炭行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变化,使得煤炭行业的价格和市场竞争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发布时间:2009-12-3 10:30:19 | 93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国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

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的需求量猛增,煤炭供应紧张。

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

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

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煤矿一起搞"的方针。

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

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

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相当低下。

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

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

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举步维艰。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煤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研究(1895-1931)

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研究(1895-1931)

近代东北煤炭资源开发研究(1895-1931)受所处自然环境和区域社会环境的影响,东北煤炭资源开发在近代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本文以1931年以前的东北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线,通过分析当时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特别是当时区内日本殖民者对区内煤炭资源的抢占和开发等特殊的情况,对区内煤炭资源开发格局的变迁和整体发展态势加以评估和讨论。

论文的主体共有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东北煤炭资源存在情况的总体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分布、储藏情况以及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总体评述。

作为文章的整体基础,该部分在论述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及水系分布等相关情况的同时,着重讨论了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藏情况和空间分布特点。

在资源的区划问题上,本章打破以往单一的以行政区划作为依据的做法,采引地质矿产学科中含煤区的概念,依照煤炭所属地质年代进行分类,并结合东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对煤炭的地理分布情形进行重新的区划和梳理。

在此基础上对东北煤炭的储量、品质以及空间区位特征进行细致的论述。

在论述东北地区自然条件的同时,本章将历经弛禁之变后的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作为煤炭资源开发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讨论,分析区域政治环境、经济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并对这一时期对东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测活动及储量的估算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总结。

第二部分:煤炭资源开发的空间格局。

以第一章对东北煤炭资源分布的情况为基础,讨论近代区内煤炭资源开发空间布局特点及形成过程,分析各种自然、社会因素在格局的变化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虽然在资源分布上并不存在关内那种明显的地域差异,但同样受到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开发的水平在总体上却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失衡的态势。

与关内华北地区的开滦煤矿相似,由日系满铁抢占开发的抚顺煤矿,由于其背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该矿的开采规模和技术条件远远超越区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加速资源掠夺的同时,依靠铁路和日渐膨胀的殖民工商业体系所形成的市场垄断体系严重的抑制了东北其他地方煤矿业的发展和煤炭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在区内形成了一支独大的局面。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1、我国古代煤炭工业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

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1)中国两倾,可燃”。

5)隋唐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正要燃料。

任着作郎的王劭shào在表中说:“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警火,气味各不相同”。

6)宋代煤炭的开发与利用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最为突出。

据《汝州全志》卷四载:“宋时宝丰清岭镇产煤、矾,故名兴宝”。

此外,河南文物工作队于1960年在鹤壁矿区发现了包括一个井口、4条巷道、10个采区、和1处排水井在内的宋元时代煤矿遗址,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采矿技术。

宋朝已用焦碳冶铁了。

1961年,在广东新会县发掘的南宋咸淳六年(1270)前后炼9)清代煤炭开采业清代的采煤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上的有一个高潮。

2、我国近代煤炭工业发展中国正式建成的第一个近代煤矿是台湾基隆煤矿。

基隆煤矿1878年建成投产出煤,1895年台湾沦陷时关闭。

基隆煤矿最高年产为54000t。

在19世纪80~9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开办煤矿的小高潮。

至1895年为止,各地开办了十几个规模较小的近代煤矿,此为中国近煤矿发展的第一阶段。

1895~1936年是中国近代煤矿发展的第二阶段。

从1903年起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回收矿权运动。

经过斗争,全国收回矿权9宗,并创办了民族资本煤矿企业,主要有陕西保晋矿务局、晋北矿务局、山东中兴煤矿公司、华东煤矿公司和河南中原煤矿公司,开办了阳泉、大同、寿阳、晋城、峰县、。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开发暂行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开发暂行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开发暂行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80.09.04•【字号】黑政发[1980]191号•【施行日期】1980.09.04•【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开发暂行管理办法(1980年9月4日黑政发〔1980〕191号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管理,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开发。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煤炭资源均属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在我省的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省人民政府责成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统一管理,不受行政区划和土地使用权的限制。

第三条为了加速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大、中、小并举、中央和地方并举的方针。

要优先发展统配煤矿,大力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公社小煤矿,建立商品煤基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第四条保护煤炭资源是各级人民政府和机关、企业、事业、人民团体的职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义务。

对于破坏煤炭资源者,要给予经济或法律制裁。

第二章资源开发第五条严格执行开采技术政策。

开采要有批准的矿井设计,并按设计程序开采;不得采厚丢薄、采肥丢瘦、乱采滥掘,破坏资源。

回采率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回采率低于国家标准的采煤法,要限期改进或停产整顿。

逾期仍达不到要求者,撤销其开采权。

开采必须有基本的生产设备,如绞车、水泵、风机、矿灯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坚决制止损害工人健康的原始生产方式,并要不断地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做到安全、稳产、努力提高煤质,有计划地联合改造供电和外运设施。

要按国家的规定,测绘井下采掘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井下对照图。

严格按照批准的开采境界进行生产,扩大开采范围时,必须履行审批手续,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六条认真加强安全生产。

地方国营煤矿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公社小煤矿执行《小煤窑安全生产暂行规定》。

煤炭开采简史

煤炭开采简史

煤炭开采简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我国煤炭开采简史1、我国古代煤炭工业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

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1)远古时代我国一些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和利用煤炭。

相传神话中的女娲氏炼石补天,使用的燃料就是煤炭。

《浮山遗灶记》碑文:“家家置一炉焉,高五六尺许,附以石炭(煤炭),……” 2)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石湟”。

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发现多种煤雕制品,证实了中国先民早在6 000~7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认识和利用了煤炭。

3)两汉时期煤的开发与利用从汉代始煤炭已经用于冶铁过程中,《盐铁论》一书记载:“盐冶之处,大校(抵)皆依山川,近铁炭”。

这里的“炭”所指的就是煤。

4)西晋南北朝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江西高安、新疆库车和山西大同等地区煤炭开发比较突出。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豫章记》曰:县有葛乡,有石炭两倾,可燃”。

5)隋唐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正要燃料。

任着作郎的王劭shào在表中说:“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警火,气味各不相同”。

6)宋代煤炭的开发与利用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最为突出。

据《汝州全志》卷四载:“宋时宝丰清岭镇产煤、矾,故名兴宝”。

此外,河南文物工作队于1960年在鹤壁矿区发现了包括一个井口、4条巷道、10个采区、和1处排水井在内的宋元时代煤矿遗址,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采矿技术。

宋朝已用焦碳冶铁了。

1961年,在广东新会县发掘的南宋咸淳六年(1270)前后炼铁遗址中,除找到炉渣、石灰石、矿石外,还找到焦碳,这说明那时已用焦碳来冶铁了。

目前所知,这是世界上冶铁用焦碳的最早实例。

煤炭开采的发展历史

煤炭开采的发展历史
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频率加快1981年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特大事故11起间隔为1019952005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图五我国煤炭开采先进技术实例近年来我国开采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例如神华神东公司创造很多世界第一
绪论
一、炭开采的发展历史
开采利用煤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春
秋战国时期,煤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产品。
春秋称煤炭为:石涅、涅石
魏晋称煤炭为:石墨
唐宋称煤炭为:石炭
明朝称煤炭为:煤炭
《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编著,是世界第一部记载包括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运输和瓦斯排放等在内的古代煤炭开采技术。建国以后,采煤方法的发展过程:
1949年——1952年:恢复时期;
1953年——1957年:采煤方法改革,长壁式为主占92.27%;
1976年——1980年:发展长壁、柔性、对拉、无煤柱护巷采煤法和水力采煤法;
1981年----至今: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新中国成立之初,煤炭年产量只有32.43Mt,“七五”期间的6亿吨左右,“九五”期间的13亿吨,2006年23.25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居世界第一位,机械化程度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0%提高到77.78%;
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550亿元。
三、我国煤炭生产结构
截止2005年4月,煤矿总数24813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81处,纳入45户重点监控对象的有414处;
实践教学采用学生动手实验、参观教学模型、教师讲解等形式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化历程我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政策发展和演化的历程。

从1950年代到现在,我国的煤炭政策一直在逐步完善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需求变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发展及演化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国家垄断控制下的煤炭生产和分配。

在这个时期,煤炭产业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高度集中管理。

政府通过煤矿企业的直接领导和统一分配的方式来保障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燃料供应。

到了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开始进行。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独立核算的经济体制、放宽对私营煤矿的准入和市场化等。

这些措施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权,促进了煤炭生产和供应的多样化。

到了1990年代,我国的煤炭产业进一步推进了市场化。

1993年,我国开展了煤炭体制试点,并于1998年正式启动了煤炭体制的全面。

这次的核心是建立市场导向的煤炭产业体系,取消了对煤炭价格的政府干预,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21世纪初,我国的煤炭产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提高。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煤炭产业调控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减少过剩产能、提高煤炭产能布局、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煤炭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能源清洁化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政府加大了对煤炭产业的监管力度,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绿色发展。

政府还推动煤炭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国家垄断到市场竞争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70年煤炭建设发展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年煤炭建设发展综述
/a.由于

7 亿t
97 亿 t
违背煤矿建设程序和超能力生产,煤炭产量大起大
落,中共中 央 提 出 了 “调 整、 巩 固、 充 实、 提 高”
的建设方针.
(
3) “大 三 线” 建 设 时 期, 煤 炭 基 本 建 设 在
“备战、备 荒、 为 人 民” 和 “立 足 战 争, 争 取 时 间
建设战略后方”的思想指导下,大批施工队伍从华
/a,社会主义煤炭工业的初步基础逐
能达 1
76 亿t
步建成.
(
2)“大跃进”时期,为满足 “全民大办钢铁”
的需要,提出了 “全 民 大 办 煤 矿”, 并 实 行 “边 勘
探、边设计、边施工”的方针,全国小煤矿数量快
速 增 加 到 10 万 多 个, 煤 炭 产 量 由 1958 年 的
/a快速增长到 1960 年的 3
中图分类号 TD-9 文献标识码 A
Re
v
i
ewo
fc
oa
lc
on
s
t
r
u
c
t
i
onandd
e
v
e
l
opmen
ti
nt
he70y
e
a
r
ss
i
nc
e
t
hef
ound
i
ngo
ft
hePe
op
l
e

sRepub
l
i
co
fCh
i
na
XuL
i
ang
(
Ch
i
naNa
t
i
ona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

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高速发展阶段
原因: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 需求增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大规模开采,产量迅速增加
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优化调整阶段
时间:20世纪90年代至 21世纪初
背景:煤炭市场供过于求, 企业亏损严重
措施:关闭小煤矿,提高 煤炭质量,加强安全生产
20世纪初,中国煤炭产量 逐渐增加,但仍不能满足 国内需求
抗日战争时期,煤炭工业 受到严重破坏,产量大幅 下降
解放后,中国煤炭工业得 到迅速发展,成为国家重 要能源支柱
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
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从手工开采到机械化、自动化开采 煤炭利用方式的转变:从直接燃烧到清洁利用,如煤电、煤化工等
煤炭产业的调整与升级:从单一煤炭开采到多元化发展,如煤炭深加工、新能源等
1987年,中 国最大的煤矿 火灾事故,造 成数百人死亡
2008年,中 国最大的煤矿 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数百人死

2010年,中 国最大的煤矿 透水事故,造 成数百人死亡
4
势的煤 未炭 来工 趋业
清洁能源替代
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清洁能源将得到大力发 展
技术进步:清洁能源技术的不 断进步,使得清洁能源成本降
循环经济的概念:减少 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利用率
资源综合利用的方法: 煤矸石、煤泥、煤层
气的综合利用
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 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进步、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煤炭市场,提高 中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与国外煤炭企业的技术交 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

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

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

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1. 说起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那可真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咱们的老祖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现了这个黑乎乎的宝贝,那时候他们肯定想不到,这玩意儿后来会成为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2. 战国时期,煤炭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啦!古人管它叫"石炭",觉得这玩意儿特别神奇,能烧能取暖。

想想看,那时候的人们第一次发现石头也能烧,该有多惊讶啊!就像现代人发现了新能源一样兴奋。

3. 到了汉朝,煤炭的使用可热闹了。

老百姓开始大量使用煤炭取暖做饭,就连冶炼工匠们也发现这黑色的石头比木炭给力多了。

那时候的煤矿开采,就像是在地下打地道,蜿蜿蜒蜒的,可有意思了。

4. 唐朝时期,煤炭开发更上一层楼。

山西地区的煤炭开采可热闹了,整个并州地区到处都是采煤坑。

古人还发明了各种采煤工具,有的看起来特别可爱,像是放大版的铲子和镐头。

5. 宋朝可以说是古代煤炭开发的黄金时期!那会儿的开采技术简直了,他们发明了通风系统,还会用木头支撑井道,煤矿工人就像地下的蚂蚁一样忙碌。

光是开封府一年用的煤,都能堆成一座小山。

6. 元朝时期的煤炭贸易特别红火,就像现代的石油贸易一样重要。

煤商们带着大车小车的煤炭,走南闯北,赚得盆满钵满。

那时候,一块好煤炭的价值可能比一块普通的银子还贵呢!7. 明朝的煤炭开采技术更是了不得,他们发明了抽水系统,解决了地下水的问题。

要不是这个发明,那些地下的煤矿工人可就要变"潜水员"啦!8. 清朝的煤炭开采规模更大了,光是山西地区的煤矿就多得数不清。

古人还总结出了"走向、倾角、厚度"这些专业知识,煤炭开采变得更有章法了。

9. 古人开采煤炭可不是随随便便挖的,他们有很多讲究。

比如选址要看地形,打井要看方位,还要算着黄历选个好日子开工。

这些老经验,现在想想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10. 煤炭的运输也是一门大学问。

古人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有地面上的大车,地下的溜槽,还有水路运输。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

我国煤炭开采简史1、我国古代煤炭工业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国家。

煤炭的开发与利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便利和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1)远古时代 我国一些流传久远的神话传说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发现和利用煤炭。

相传神话中的女娲氏炼石补天,使用的燃料就是煤炭。

《浮山遗灶记》碑文:“家家置一炉焉,高五六尺许,附以石炭(煤炭),……”2)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中国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石湟”。

辽宁沈阳发掘的新乐遗址内,发现多种煤雕制品,证实了中国先民早在6 000~7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认识和利用了煤炭。

3)两汉时期煤的开发与利用从汉代始煤炭已经用于冶铁过程中,《盐铁论》一书记载:“盐冶之处,大校(抵)皆依山川,近铁炭”。

这里的“炭”所指的就是煤。

4)西晋南北朝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晋代以及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9年),江西高安、新疆库车和山西大同等地区煤炭开发比较突出。

《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豫章记》曰:县有葛乡,有石炭两倾,可燃”。

5)隋唐时期的煤炭开采与利用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宫廷中的正要燃料。

任着作郎的王劭sh ào在表中说:“今温酒及炙肉,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警火,气味各不相同”。

6)宋代煤炭的开发与利用宋代的煤炭开发利用以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省最为突出。

据《汝州全志》卷四载:“宋时宝丰清岭镇产煤、矾,故名兴宝”。

此外,河南文物工作队于1960年在鹤壁矿区发现了包括一个井口、4条巷道、10个采区、和1处排水井在内的宋元时代煤矿遗址,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很完整的采矿技术。

宋朝已用焦碳冶铁了。

1961年,在广东新会县发掘的南宋咸淳六年(1270)前后炼铁遗址中,除找到炉渣、石灰石、矿石外,还找到焦碳,这说明那时已用焦碳来冶铁了。

目前所知,这是世界上冶铁用焦碳的最早实例。

欧洲到18世纪才开始炼焦,比中国晚了500多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建国前的煤炭开发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煤炭开发
唐代 元和三年(808年),唐宪宗在相地设宿州,筑城时发现“投火可燃”的石墨。

又据《癸已类稿》载:黟县在唐代亦发现有煤。

这是安徽淮北和皖南地区发现煤的最早记载。

但是,当时未开采利用。

宋代 宋代的手工业,特别是冶铁、砖瓦等消耗燃料较多的行业发展较快,而且大都用煤作燃料,封建统治者开始重视煤炭的开采和利用。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当地柴薪紧缺,城市手工业乃至百姓生活用的燃料发生很大困难,于是派员在州之西南白土镇(时属江苏徐州)一带访得石炭,遂遣人“开煤燃用”。

为此曾作《石炭歌》,①在诗序中称“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

”即今萧县白土镇一带,今属淮北濉萧煤田。

1960年、1961年在萧县白土镇石榴园子和高场发掘的宋代瓷窑遗址,分上、中、下三层,中层发现约有45厘米厚的炭渣,这一发掘与历史文献互相印证。

宋代,在安庆地区也烧用石炭,据记载:“宋宝年间(1253——1258年),高邮军阮子博夜行安庆府九曲岭,迷不知径,望火光之茅屋一间,二士烧石炭,对坐观书。

令坐附火,言笑一日。

”②
明代 煤炭的开发利用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一月,为军队打造器械所需,“命中都留守司属士卒于洛河山采取煤炭。

”③这说明淮南洛河山一带煤炭资源早在明洪武以前已被发现并开采利用。

明万历年间的1615年和1616年,淮北地区发生灾荒,一些流民集结烈山一带,在山上打柴刨草根,发现了露头煤,遂进一步凿挖,发现“遍山皆煤也”。

流民遂以挖煤谋生,而豪绅争相趋利,纷纷设窑,开始时“取煤者仅数十人耳,以后则行煤之地益广,取煤之利益多,而凿煤之人益众。

”④到天启初年(1622年前后),仅几年时间,“开窑已至七十有余”,“计众当不下三千人”。

其开采方式,“有用力而操槌凿者,有辘轳引煤而上者,有荷担而出之水次者。

”⑤可以想见,当时淮北的采煤业是很兴旺的。

皖中和皖南地区明代煤炭开采也有记载:“含山县牛头山在
注:①《石炭歌》刊于本志附录第246页
②③转引自《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④转引自《淮北矿务局志》(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⑤转引自《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1986年版


8
1
县北30里。

山产煤,明正德中(1506——1521年)居民采以为业。

”⑥巢城北20里峙刀山,曾取煤。

宣城一带的煤窑,“有身家者据为利薮,无籍之徒不招自集”,业煤者,“指煤井为银窖”,⑦开采也很兴盛。

此外,皖南广德、贵池在万历初年也都曾开办煤窑。

清代 安徽已是南方产煤较多的省份,煤炭开采范围更广,主要集中在淮南、淮北、宣城、池州、宁国、广德等地。

开采规模更大,“一井大者可容数百人,小者亦数十人”,⑧据光绪《广德州志》载,康熙年间(1662—1722)广德曾“聚众数万人”,入山采煤,但阻力较大,因矿禁而陷于停滞。

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初八日,署两江总督尹继善、安徽巡抚魏定国联名奏请开采煤窑:“怀邑外窑地方,向曾采煤,甚有利于民用,乾隆四年因煤气化火伤人,暂行封禁,”“又宿州之徐溪口地方,有山一座,亦属产煤,乾隆五年曾请开采,未奉准行。

该州县产煤处所,勘明俱无关城池、龙脉、堤岸、通衢以及古昔陵寝。

似此天地自然之利,置而不取,实觉可惜,应请俱准开采”。

⑨据《清高宗实录》记载,这一奏请于是年11月19日经工部议准。

至此,明代后期就停开的淮北烈山、淮南一带煤炭又得到重新开采,并取得合法权利。

据光绪《重修凤台县志》记载,淮南舜耕山开采的煤炭“旁郡邑资者甚多,舟车载运,百里不绝”。

光绪三年(1877年),贵池、池州先后设局开办煤矿。

因开办时修路、制车,购买机器耗费巨资,若按旧章纳税,成本大高,有碍运销,且池州山多树广,当地又不用煤,非装运出口,别无它路。

因此要求比照台湾、湖北减税、以畅销路,而敌洋煤。

开始创办时由官办,因经营不善,改由商办,后又改为招商。

据孙毓棠《中国古代工业史料》记载,至光绪九年(1883年),池州、贵池两处煤矿已使用机器开采,这是安徽煤矿使用外国机器的最早记载。

但由于土法开采的煤,价格比官办煤矿便宜,又只要交纳厘金,便可通过关卡对外运销。

因此,用机器开采的煤矿,无法与土法开采的煤窑相竞争。

是年池州矿务局为振兴矿务,曾发行股票,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延聘一个英国矿师,并购买价值白银一万两的钻探机和抽水机等。

但不到三个月,矿师因故被解雇,购买的机器未安装,任其生锈。

光绪十七年(1891年)因销煤经纪人发生严重侵吞公款案件,该矿被迫停办。

据《海关十年报告》记载,池州煤矿1880年煤炭最高出口量达1.44万吨。

此后十余年间,虽仍在产煤,然出口量远不如以前。

光绪年间,皖南除了池州、贵池煤矿业兴盛一时外,其它一些有煤炭资源的地方也已开采或准备开采,并开始引进外资。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日本商人土仓鹤松与招商总局合股500万元,以40年为限,开办宣城县煤矿,当时经路矿大臣批准在案,拟在矿山建造铁路一条,直达宣城专运煤斤,再由宣城转至芜湖用小轮拖运。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商务局与英商伊德订立安庆、池州、太平、宁国、徽州等勘矿合同,五月间又与英商男爵凯・约翰订立歙县、铜陵、宁国、广德、潜山等处勘矿合同。


注:⑥引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29
⑦转引自《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1986年版
⑧引自《宣城县志》卷30
⑨尹继善、魏定国的奏折,刊于本志附录,见第246页。



9
1
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商曹福来昔思葛开与华商任钦恒创设通裕公司,合同规定:日商自愿筹资垫讨买租矿山,禀准开办执照等费用,华商自愿先筹银5千两,作聘请矿师和勘察费用,等奉到执照后,再筹足华银5万两,建造运煤铁路等,并写明按政府规定照章纳税,所获利益作为120成,对半分成。

同年七月,安徽地方当局与意大利公司代理人扬尼托签订试采安徽煤矿合同,合同共七条,各执英、中文本一份。

此外,宿松县高家洼煤矿、贵池县和岭煤矿与西班牙商人合开。

全省的东流、贵池、怀宁、青阳、宣城、繁昌、广德等13个县内20多处煤矿,就有17处和外商合开,各地独自开办的煤矿不多。

淮北地区,光绪二十七年,山东、亳州、宿城的富商集股成立烈山煤矿合股公司,试图以现代技术和资本主义方式重开烈山煤矿,后几经变更矿主,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临涣镇大财主周玉山买得清廷道台官职,挤走了徐州道台袁大化,控制了烈山煤矿,改称普利公司,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最高日产量达到300吨。

调查证实,至清末淮北萧县白土寨一带己开发遗煤井60余口,其中包括略具规模的孤山煤矿。

淮南舜耕山一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寿州统领徐吉忠带人霸占民窑办起官窑,当时雇工300余人,年产1400余吨,光绪二十六年因井下透水,无法排出而停办。

此后几年间,地主、商人及至清廷派官员到大通办矿,都因缺乏技术等原因,没有成功,或虽然见煤,日产很低。

宣统元年(1909年),经营煤炭的大商家、怀远县大地主林文瑞,同山东中兴煤矿煤师田贯武、萧县官僚地主段书云等人,集资筹建大通煤矿公司,当时有工人五六百人,年产煤2700吨左右。

后因辛亥革命爆发,寿州光复,大通混乱,田贯武带着中兴煤矿来的大部分矿工回鲁,该矿随即停办。

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开始放宽矿业政策,鼓励开办煤矿,但仍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对私自开采煤炭的仍然禁止。

同时,实行了采照制度,开采者首先向官府申请报批,官府同意开采才发给采煤执照,作为合法凭证,并作为核查和征税的依据。

招商开采在清末比较普遍,无论在皖南还是在淮南、淮北,都已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