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文化常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
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
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
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课文中的文化常识(人教高一必修上册)
4、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起的名号,如高祖、 太宗,(非祖即宗)。 5、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 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6、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 为人治病。 7、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 经书,又称作“六经”或“大六艺”。另也指礼、乐、射、御、 书、数六种技能,也称“小六艺”。 8、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 9、李氏子蟠:李家的孩子叫蟠。即李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进士。 “唐德宗”为(庙号),“贞元”为(年号)。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一般来说,三品以上为紫袍,四五品为 绯袍,六七品为绿袍,八九品为青袍。“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劝学》
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 人,战国末期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 之一,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提倡“性恶论”,与 孟子提倡的“性善论”相反。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 改变人的本性。 2、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4、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驾,马一天的行程。 5、黄泉:地下的泉水。
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新教材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
• 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一首词可以没有词题,但一定不能 没有词牌。词牌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沁园春”词牌 相传是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叫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叫沁园。后来, 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 牌由此得名。
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朝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艺术手法上 主要采用“赋”“比”“兴”。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高中人教版
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高中人教版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古文与口语的区别•古文强调文辞之美,语言古雅严谨,常用文言词汇•口语为日常用语,通俗易懂,表达直接2. 古文阅读方法•了解古文背景•理解句子结构及成分•掌握古诗词的音律韵脚3. 古代文学作品与作者•《史记》 - 司马迁•《论语》 - 孔子•《红楼梦》 - 曹雪芹二、现代文基础知识点1. 文言与白话文的异同•白话文为现代通用文体,语言直白生动•文言文为古代文体,语言繁复华丽2. 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理解作品主题、结构•分析作品语言特点、风格3. 现代文学名著介绍•《围城》 - 钱钟书•《活着》 - 余华•《百年孤独》 - 加西亚·马尔克斯三、文学常识1. 古今中外名著•中国古代:《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现代:《茶馆》、《庐山谣》•外国:《简爱》、《傲慢与偏见》2. 文学名词解释•叙事文:以叙述事实或故事为主的文体•抒情诗:表达作者感情、思想的诗歌体裁四、写作基础知识1. 文章基本结构•开头:引出主题,吸引读者注意•中间:论述主题,展开内容•结尾:总结观点,点题收束2. 修辞手法•比喻:用一个事物描绘另一个事物,增强表现力•排比:列举成分呼应,加强修辞效果五、阅读理解1. 文本解读方法•主旨概括:准确把握文章核心思想•细节理解:理解作者立场、态度、情感•文本联系:将知识点进行连系,形成整体认知2. 文学常识应用•阅读文章中文学作品时,能辨别文言文和白话文•通过了解文学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以上为高中人教版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1. 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2.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4、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古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学常识归纳
必修一1、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2、词是诗歌的一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
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和之分;按照字数,词有、中调和长调之分。
3、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代著名诗人。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4、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高三语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中的文化常识举隅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中的文化常识举隅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2.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二)《荆轲刺秦王》4.《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
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5.则虽欲常侍足下..。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6.为变徵..之声。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7.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宗庙是我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8.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常识大全
高中语文教材主干文学常识汇编一、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作者课文篇目相关简介先秦《诗经》《氓》《采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详见必修一“名著导读”。
先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先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先秦屈原《离骚》《湘夫人》《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荀子》《劝学》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庄子》《逍遥游》《庖丁解牛》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西汉贾谊《过秦论》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项羽之死》(均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班固《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东汉曹操《短歌行》曹操的诗歌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质朴刚健。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西晋李密《陈情表》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南朝宋范晔《张衡传》(节选自《后汉书》)《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鲍照的大部分诗作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唐王勃《滕王阁序》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被誉为“诗仙”。
【文化常识专项·教材知识梳理】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穀”等等。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卿: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竖子:对人的蔑称,犹言小子。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另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指对对方的敬称。
中庶子:战国时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的官,汉以后为太子属官。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将军: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
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
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
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
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
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朝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自刎:自割其颈,即自杀。
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的手段。
人教版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完整版)
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一、1、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
鲁国人(今山东苍山人)。
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因其均为《春秋》注释)。
二、1、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作品有《说苑》、《新序》、《战国策》。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作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四、1、孔子,名丘,字仲尼。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学常识归纳
必修一1、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2、词是诗歌的一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
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和之分;按照字数,词有、中调和长调之分。
3、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代著名诗人。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4、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化常识汇总
人教版课本必修1~5文化常识必修1文化常识《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至必修5文学常识汇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5文学常识汇编《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采薇》选自《小雅》)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305篇作品。
六义为“风雅颂”(内容)“赋比兴”(表现手法),“风”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中国最早教育家,提倡‘礼’‘仁’,核心思想是“仁”。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的弟子编撰而成,语录体散文,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的编年史,历史散文。
《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汇编,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孟轲(《寡人之于国也》)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人称亚圣,提出性善论,主张仁政王道。
《孟子》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记录了孟子的政治观点。
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庄周(《逍遥游》)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代表人物,和老子合成‘老庄’,主张‘无为’。
文章想象力强,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善用寓言故事。
《庄子》共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只有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
荀况(《劝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提倡性恶《荀子》大部分为荀况所作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开创了浪漫主义。
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他创立了“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学常识(全)
1、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3、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4、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选修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7.退避三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争高下。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七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战国时期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9.九宾: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10.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
11.殿下: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诸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
另外后面皇太后,皇后,亲王,公主也称殿下。
12.太子:是皇位继位者。
太子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继承顺序是以最年长的嫡子优先。
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
另一种情况是嫡子早逝,则立嫡子儿子为继承人。
高中语文必修书上的文化常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
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
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
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化常识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老师也要注重同学们对基础的掌握,高中语文必修1-5文化常识帮助大家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
《烛之武退秦师》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优美的汉字》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2.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发。
《奇妙的对联》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2.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
2.考:指已故的父亲。
3.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创作手法的先河。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2.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3.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4.床:古代的坐具。
5.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6.“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7.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8.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9.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10.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1.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2.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13.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
人定:是亥时。
14.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5.结发:束发。
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16.城郭:古代内城叫做城;外城叫做郭。
《兰亭集序》1.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
古人习俗,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饮酒游戏。
曹魏后固定在三月三日。
2.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
3.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1.既望:过了望日。
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所以“既望”指小月十六,大月十七。
2.美人:古人常用来指有才德的人或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
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4.无尽藏:佛教语,意谓包罗万有。
《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蜀道难》1.六龙:古代神话,羲和驾着六条龙所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
2.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
3.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1.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实际上是闲职。
2.善才:唐代元和年间,曹保的儿子曹善才精通琵琶,后变成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3.《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是唐玄宗所作。
4.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6.缠头:本是古时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后来又作为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
7.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
8.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9.出官:(京官)外调。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5.庠序:都指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6.孝悌: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7.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劝学》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1.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2.六合:天地四方。
3.敲扑:刑具。
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
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7.崤函: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8.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9.合纵:又写作"合从"。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
10.战国四公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
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11.至尊:最尊贵,最崇高。
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
12.氓隶:犹贱民。
旧时对劳动人民的贬称。
13.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
14.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15.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16.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师说》1.句读:也称句逗,是句号和逗号的合称。
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2.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
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②人物传记。
4.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
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
(司空、司徒、司寇、司马)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张衡传》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