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的野外描述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部分接触
能保持颗粒凹面形状
孔壁有坍塌现象

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重 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 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时,

的 55%~60%,排列混乱,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砂性 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
大部分不接触
土立即塌落
塌。

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重 锹易挖掘;井壁极易坍塌。 钻进很容易;冲击钻探时,

的 55%,排列十分混乱,
岩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 1. 微风化的坚硬岩; 2. 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
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1.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 未风化~微风

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表 5.7
密实度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挖性
可 钻性

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 钻进极困难,冲击钻探时,

70%,呈交错排列,连 松动;井壁一般较稳定
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
续接触
壁较稳定

骨架颗粒含量等于总重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 钻进较困难,冲击钻探时,

的 60~70%,呈交错排列, 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 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
4.4.2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1)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凡已在岩石定名中有所反映者,可不必单独描述。但
对其有明显特征的如鲕状,竹叶状,豆状等结构应予以描述。沉积岩的结构一般可分
为:碎屑岩结构、粘土岩结构、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结构。
(2) 沉积岩的构造按层理的稳定性分为平行的、斜层的及波状的,按层厚则分为:
粒径大于 20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碎 石 棱角形为主
圆砾 角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5.3 对碎石土成分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当不易鉴别时应指出由结晶岩组成 还是由沉积岩组成。
4
母岩成份、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5.2 碎石土名称一般可根据目测或尺量其颗粒直径并估计其干重百分比,按颗粒级配
及形状确定。其分类见表 5.2。
土的名称
碎石土分类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
表 5.2
漂石 块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 200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卵 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饱和度
野外特征
稍湿 很湿 饱和
Sr≤50 50<Sr≤80
Sr>80
呈松散,手摸感觉潮湿 在手掌上摇动时成饼状,可勉强握成团 孔隙中的水可自然渗出
7 粘 性土 7.1 粘性土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名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 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7.2 粘性土分类 7.2.1 按工程地质特征分为:
(2) 变质岩的主要构造有:片状、片理状、带状、片麻状、纤枚状及块状等。
4.5 岩石按其坚硬程度分类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表 4.5
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 ,难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注:定名时应按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 6.2
5
6.3 砂土成分应指出主要矿物名称,如石英质的或石英——长石质的等。
6.4 砂土的结构分均粒的及混粒的,按形状分圆形及棱角形。
6.5 砂土的构造分为层状构造和交错层构造。 6.6 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的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 3%,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4岩 石
4.1 岩石应描述内容及顺序:名称、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颜色、风化程度、主要矿 物、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破碎程度、产状要素及 RQD 指标等;对沉积岩应着 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 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4.2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按坚硬程度分为硬质岩石和 软质岩石、极软岩石,其代表性的岩石见表 4.5。 4.3 描述岩石名称时,先按岩石学定名,再描述风化程度。描述岩石成份时,一般情况下 只描述主要矿物成分,如砂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石的颜色,要描述其新鲜面和风 化面的颜色。 4.4 岩石按成因分类 4.4.1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应同时描述两种:如全晶质、中粒结 构。
岩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 1. 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
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岩; 3. 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
极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 1.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
2. 各种半成岩
3
4.6 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地应描述其性质、张闭情况、充填情况及联通性等。必要时
6.7 按标准贯入击数确定砂土的密实度的方法见表 6.7。
砂土的密实度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N ≤ 10 10 < N ≤ 15
密实度 松散 稍密
15 < N ≤ 30 N > 30
中密 密实
表 6.7
6.8 按饱和度 Sr 和野外特征划分砂土湿度等级如表 6.8。
砂土饱和度划分
表 6.8
砂土湿度
(1) 老粘性土: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 (2) 一般粘性土: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的粘性土。 (3) 新近沉积的粘性土:系指近期堆积的粘性土。 (4) 淤泥和淤泥质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天然含水量 W 大于液限 WL、天然孔隙比 e 大于 1.0 的粘性土。当孔隙比大于 1.5 时 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小于 1.5 而大于 1.0 时为淤泥质土。 (5) 红粘土:碳酸盐类岩石经风化后残积、坡积形成的褐红色(亦有棕红、黄褐 等色)粘土。其天然孔隙比大于 1.0,在一般情况下天然含水量接近塑限 WP,饱和度
5.4 碎块按坚固性分为:坚固的——锤击不易碎;较坚固的——锤击易碎;不坚固的
——原生矿物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矿物,手能掰开。
5.5 碎石土结构描述,应指出一般粒径和最大粒径,碎块形状、排列接触及充填情况。
5.6 碎石土的构造分为块石状和似斑状。
5.7 碎石土密实度的鉴别见表 5.7。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
6
Sr 大于 85%。 7.2.2 粘性土按塑性指数 IP 分为:
粘 土: IP>17; 粉 质 粘 土: 10<IP≤17 粘性土定名时,应先按工程地质特征划分类型,再按塑性指数确定。如 Q3 粘土、 淤泥质粘土等。
7.3 粘性土名称的现场鉴别如表 7.3。
粘性土的现场鉴别方法
表 7.3
用手指捻搓时
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 残积土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辩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6.2 砂土按颗粒级配分类定名见表 6.2。
土的名称 砾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砂土的分类
颗粒级配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占全重 25~50% 粒径大于 0.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 粒径大于 0.2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85%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
钻杆无跳动;孔壁极易坍
绝大部分不接触
塌。
5.8 当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实度,当充填物为粘性土时,应描述其状态。 并按充填物所占的重量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无充填物时,则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 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问题。
6砂土
6.1 对砂土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名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
本指南主要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2002)及《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编制,实际工作时,应尽量收集已 有工程资料并结合规范规定进行岩土的野外描述。 1.4 应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类勘察时的下列各类岩土。其他行业有特殊规定 的除外,可参照执行。
4.9 残积土:是指岩石在原来地点经强烈风化作用的产物。组成岩石的硅酸盐矿物绝
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的粘土矿物,碎块用手能捏碎且可柔搓成条或用手能捏碎呈砂
状。 残积土应按风化形成的土层种类进行描述,但描述中须指出原岩的名称,如粉质
粘土:由页岩风化而成。
5 碎石土
5.1 对碎石土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名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
岩土的野外描述技术指南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和钻探班组记录人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更好地掌握岩土
层的性状,指导其对岩土进行准确的描述,确保勘察工程质量,特编制本技术指南。 1.2 基本原则要求
野外描述岩土的目的是划分层次、确定名称、鉴别成分、状态、成因类型、地质 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评价岩土建筑性能取得原始资料。描述人员必须本着实事求 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描述记录工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1.3 编制依据
尚应描述裂隙的产状,并统计出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内裂隙的数量。
4.7 对岩层、断裂、裂隙的产状的记录内容,一般表示倾向和倾角,如:3150∠300。
4.8 岩石风化程度的描述见表 4.8。
风化程度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野外特征
表 4.8
未风化 微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① 岩石;② 碎石土;③ 砂土;④ 粘性土;⑤粉土; ⑥人工填土;⑦混合土。 对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如地下洞室、滑坡等)应遵 照有关规定描述或按专门研究确定的描述内容进行。对于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碎石土及砂 土应注意其有无湿陷性。对成都地区常见的特殊性土膨胀土,尤其应注意描述土中的裂 隙发育、充填情况和包含物钙质结核的情况。
巨厚层:>1m,
厚层 1~0.5m,
中厚层 0.5~0.1m,
薄层 0.1~0.01m,
微层(页片理)0.01~0.001m,
显微层<0.001m。
(3) 沉积岩的胶结类型按胶结物分为:硅质、铁质、石灰质及泥质胶结等。
4.4.3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 变质岩的结构分为:变余结构、碎裂结构及变晶结构等。
土的
的感觉
名称
用放大镜或肉 干燥状态时 眼观察时的土 的性质 的组成
2 术语 2.1 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单一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2.2 碎石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的土。 2.3 砂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 超过全重 50%的土。 2.4 粘性土:塑性指数 IP 大于 10 的土。 2.5 粉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
(1) 按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及玻璃质结构。
2
(2) 按组成岩石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及斑状的;不等粒结构及似斑状
结构;按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晶粒直径大于 5mm),中粒(粒径 1~5mm)
细粒(粒径小于 1mm)、微粒(粒径小于 0.2mm)。
(3)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及杏仁状等。
1
于 10 的土。 2.6 人工填土:由人类活动堆积而成的填土。 2.7 混合土: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乏中间粒径的土,分粗粒混合土和细粒 混合土。
3 基本规定 3.1 为了消除对同一场地岩土层在认识上的差异,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 员(记录员)按本指南统一描述标准。 3.2 岩土的描述工作需在勘探过程中将岩土样取出后立即进行(对研究和了解风干岩 土的性状者除外)。 3.3 岩土的成因及时代应根据区域已有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后确定。 3.4 对岩土的描述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别应注意那些能说明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描述, 不应无目的地进行。 3.5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均应副色在前,主色在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