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产业转移情况的调研
承接产业转移调研工作总结
承接产业转移调研工作总结产业转移是指将原本集中在某个地区的产业要素(包括企业、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转移到其他地区的过程。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已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和把握当前产业转移的情况和趋势,我单位承接了一项产业转移调研工作。
下面就该项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该项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的形势和趋势,分析产业转移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并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转移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焦点小组讨论:首先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研小组,由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和地方政府官员组成。
小组通过召开焦点小组讨论会,就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探讨。
2. 参观调研:通过参观一些已经发生产业转移的地区或企业,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产业转移的效果和影响。
我们前往了广东、浙江等地,参观了一些成功的产业转移案例,与当地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进行座谈交流。
3. 调查问卷:我们还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更广泛的信息。
我们编制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地区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数据和反馈意见,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1. 产业转移的动力和原因: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力是成本的推动。
厂房租金、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的上升,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考虑将产业转移到具有更低成本的地区。
此外,政策因素、市场要素、资源要素等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2. 产业转移的影响和效果:调研发现,产业转移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和效果是复杂的。
一方面,产业转移可以带来新的投资、新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流失、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给当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挑战:根据调研结果,我们认为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是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这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逐渐显现,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支持力度。
产业转移 调研报告
产业转移调研报告产业转移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生产设施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以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竞争优势。
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互动和合作。
通过吸引外资和跨国企业的投资,转移产业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例如,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通过吸引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其次,产业转移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转移产业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一些地区为了吸引投资,对产业转移给予了过度优惠和补贴,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其次,转移产业也可能导致原产地的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当一些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地区时,原产地的就业机会可能减少,劳动力可能出现过剩现象。
最后,产业转移也可能导致技术和知识的流失。
当企业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时,技术和知识可能随之流失,使得原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下降。
鉴于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引导和规范产业转移。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外资和跨国企业。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转移产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监管,防止过度消耗和污染。
最后,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产业转移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它带来了经济互动和合作的机会,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引导和规范产业转移,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深圳产业情况分析报告
深圳产业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深圳是中国开放的窗口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深圳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区。
本报告旨在对深圳的产业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二、信息技术产业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电子制造、通信技术和软件开发为主导的产业链。
深圳拥有一大批知名的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同时,深圳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和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之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深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动力和竞争优势。
三、高新技术产业深圳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在深圳,涌现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如腾讯、大疆等。
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较高的认可度。
政府不断出台支持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制造业深圳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电子、玩具、服装等。
深圳的制造业以快速、灵活、高效为特点,具有较强的供应链和生产能力。
深圳质量上乘的制造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五、金融产业深圳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深圳拥有许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金融服务业的相对完善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尤其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重要平台。
六、服务业七、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和转型:深圳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创新创业环境优化:深圳将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落地深圳。
3.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能力:深圳将继续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来深圳发展。
4.提升制造业价值链水平:深圳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加大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力度。
5.绿色发展:深圳将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保措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深圳产业发展现状
深圳产业发展现状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的重要城市。
深圳的产业发展现状多元化且具有较高的发展活力。
首先,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
在深圳,高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中兴等成为了全球知名的企业。
深圳的科技园区,如南山科技园、前海蛇口自贸区等,为各类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和发展环境。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和创新,推动了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深圳的现代服务业也蓬勃发展。
金融、文化创意、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服务业在深圳发展迅速。
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深圳地区银行业的总部均设在深圳,成为了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支撑。
同时,深圳还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了多个文化中心和艺术区,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
第三,制造业依然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拥有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尤其在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许多知名企业在深圳设有生产基地,如富士康、美的等。
近年来,深圳正在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的力度。
最后,深圳还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
近年来,深圳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深圳发展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增加值项目,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深圳还加大了绿色环保产业的投入,推动了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深圳产业发展现状多元化、创新活跃。
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以及绿色产业都在推动深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圳作为中国的特区之一,也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
深圳市产业大数据分析报告深圳自20世纪80年代建市以来,由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其产业结构从“三来一补”加工业为主发展到高新技术制造产业初具雏形,再升级至四大支柱产业和区域整体性创新阶段,期间呈现了的产业结构革命性变革和跨越性升级调整。
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在加工业基础上发生了第二次产业结构变革,深圳市政府提出了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将产业转型为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产业的主导方向。
深圳政府在南山建立了高科技园区,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积聚效应。
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深圳政府根据深圳产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在21世纪初提出具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即重点发展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文化产业) ,并首次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并开始调整区域产业的整体结构以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
2006年,深圳再次提出要以技术创新战略引领深圳产业发展,把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导战略。
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深圳三次产业调整的脉络,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并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第三产业高速发展。
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转型。
传统的深圳市产业结构分析,主要着眼于社会经济产出等统计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或数值变化等方法,研究产业构成比例以及产业变动情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管理和分析城市的过程中,要实现智慧化的城市运行、管理和决策,必须要通过以大数据,尤其是地理大数据为支撑的应用分析,挖掘城市人口、经济、货物以及信息分布和流通模式。
根据具体需求建立相应的时空模型,回答“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对象、要做什么”这样的基础问题,从而破解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困境,实现有预判、有手段、有前瞻的城市管理目标。
1、产业时空格局分析在传统的基于数量统计数据的产业结构分析基础之上,本研究主要对深圳市的各类产业进行时空格局分析。
深圳产业结构分析
宏观经济管理学结业论文深圳市产业机构及现状分析赵家未20130889 工商管理类4班深圳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现状分析赵家未20130889 本人三年的高中生涯在深圳度过,所以深圳也算的上我第二个老家,下面便对深圳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一;深圳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改革开放之初深圳还是一个边陲小镇,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和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借助香港制造业大规模北移的产业转移契机,深圳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迅速的壮大起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深圳对“三来一补”产业进行转型提高,“八五”期间深圳开始重视产业规划、调整产业比重,提出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九五”期间,更进一步明确把“深圳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先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此后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快,而工业已经成为深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撑起了深圳经济的“半壁江山”。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国际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力成本高居不下,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发展已趋成熟等情况下,产业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这次国际产业向东亚地区转移的承接地之一。
而深圳作为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市场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市场秩序,投资环境已经成熟,部分运作机制和模式已与国际接轨,加之劳动力价格低廉,特别是从90年代以来深圳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导向使深圳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具备了承接这次产业转移的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信息化浪潮中,深圳能够抓住机遇,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国际分工,以深化自身的产业结构,不失时机地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地区,步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纵观深圳市20多年来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农化趋势明显。
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由于受城市化发展和土地资源的限制,以及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所制约,其发展规模和速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因而比重逐年降低。
产业转移 调研报告
产业转移调研报告《产业转移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发展中国家,以获取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而对于中国来说,产业转移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
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环境保护压力增加、国际贸易形势变化等因素影响,中国的一些产业也面临着转移的形势。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哪些产业更容易受到转移影响,以及影响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等多种调研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整理;通过实地走访,我们深入了解了一些地方产业转移的具体情况;通过专家访谈,我们获取了业内专家对产业转移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结果:1. 不同地区的产业转移情况不同。
一线沿海城市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高,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一些企业转移过去生产基地。
2. 环境保护成本逐渐增加。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一些污染重的产业也逐渐有转移趋势。
3. 技术进步对产业转移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这也影响了产业转移的决策。
五、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1. 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吸引更多产业转移。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相关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2. 强化环保监管,引导产业升级。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环保政策的落实和监管力度,引导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
3.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承接产业转移调研工作总结
2024年承接产业转移调研工作总结2024年的产业转移调研工作总结如下:一、调研目标和背景2024年产业转移调研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了解企业对产业转移政策的理解和落实情况,掌握企业转移需求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背景是我国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大,各地区对产业转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 企业对产业转移政策的理解和落实情况;- 企业转移需求和面临的问题;- 企业对产业转移政策的评价和建议;- 产业转移政策的效果评估。
2. 调研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企业代表进行问卷调查;- 与企业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企业转移需求和面临的问题;- 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座谈,了解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情况;- 分析统计数据、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
三、调研结果1. 企业对产业转移政策的理解和落实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够到位、政策落地难等;2. 企业转移需求主要集中在人才、土地和资金等方面;3. 企业对产业转移政策的评价较为积极,认为政策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4. 产业转移政策的效果评估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预期效果,但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劳动力短缺等。
四、建议和措施1. 加强产业转移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能力;2. 加大对产业转移相关资源的支持,如人才培养和产业园区建设等;3. 加强环境保护和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4. 完善产业转移政策,进一步解决企业转移中的问题和挑战。
综上所述,2024年产业转移调研工作对于了解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需求,为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同时,还着重强调了加强政策宣传、资源支持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措施,以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深圳市企业向内地产业转移分析
深圳市企业向内地产业转移分析摘要:深圳对内地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深圳市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有助于产业承接地的经济发展,是地区间互惠双赢的结果。
在此,回顾分析产业转移的相关经济理论,分析深圳市产业转移的现状及优势,探讨产业转移中的企业及政府行为机制,及其两个层面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深圳企业转移产业升级地方经济管理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地区间因资源禀赋、开放程度等差异而形成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难以避免的,深圳市对内地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深圳市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且有助于产业承接地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先进地区帮助内地欠发达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互惠双赢的必然结果。
一、产业转移主要理论回顾产业转移主要研究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演化模式和转移的效应等问题,代表性理论是:1.雁行模式产业发展按照“进口—国内生产—出口”三阶段的方式更替发展;体现到产品上,就是从一般消费品到资本品、从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演进;以及工业化的后来者效仿工业化的先行者。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可划分为新产品、成熟、标准化三个阶段,产业转移开始于产品成熟期,在标准化阶段将大规模进行。
外国直接投资者将高档产品的生产主要放在本国进行,辅之以中间产品出口和国外组装;就中档产品而言,产品在国外组装的同时,产业逐步向国外转移;低档产品的生产则完全转移到国外进行。
3.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刘易斯认为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于是,发达国家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边际产业转移扩张理论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称为边际产业)向具有显在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通过产业的空间移动,以回避产业劣势或者说扩张边际产业,进而显现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二、深圳市本地企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深圳市企业的产业转移实际上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外资企业向内地的产业转移,二是本土民营企业向内地的产业转移。
深圳产业发展状况
深圳产业发展状况一、目录A深圳产业发展状况(一)、深圳经济总体状况(二)、深圳主要产业发展状况(三)、深圳的产业结构B深圳支柱产业的分析(高新技术产业)(一)、高科技产业界定与范围(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三)、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沿革(四)、深圳高科技产业良好的经营环境与发展条件(五)、深圳高科技企业基本情况(六)深圳高科技企业具体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结语(深圳产业未来发展之路)D资料来源二、深圳产业发展状况(一)、深圳经济总体状况: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均GDP 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深圳经济总量相当于国内的一个中等省份,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1979年人均GDP仅为606元人民币,2008年达到13153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7806.54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1.82亿元,增长17.6%;进出口总额2999.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二)、深圳主要产业发展状况:(1)、支柱工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深圳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通信产业、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产业、视听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重点轻工产业和能源产业等七大主导行业。
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发展迅猛。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第一大工业行业。
出口产品产值2177.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1.0%,提高3.1个百分点。
以机械设备行业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工业成为深圳市第二大行业。
(2)、物流2004年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
全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13537.14万吨,增长20.7%。
集装箱吞吐量达1365.90万标箱,增长28.2%。
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18.88亿元,占GDP的7.65%。
形成了以EDI信息网络中心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以港口运输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成为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
广东省产业转移态势分析报告ppt
城市 名称 广州 深圳 佛山 珠 三 东莞 角 九 中山 市 惠州 江门 珠海 肇庆 合计
产业特色 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制造、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金属材料、陶瓷产业、家用电器,纺织服装 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物流、科技服务、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工业、服装、家具、毛织、五 金模具 家电产业、五金、服装、电子信息、玩具产业 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 鞋业工业、纺织服装和建材工业 五金不锈钢产业、制鞋业、摩托车产业 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 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汽车 零部件、林业化工、建筑材为中心,潮州、揭阳、汕尾市区为副中心,提升重要城镇发展品位,打造特 色品牌名镇,推进“汕潮揭”同城化,构建“汕潮揭”都市圈,形成协调发展的粤东城镇群。 强化汕头市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形成临 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中部珠港新城、南部濠江海滨新城、东海岸新城、 沿海产业新城和西部牛田洋生态新城。汕尾市以城区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为全市中心发展区, 建设成为“海在城中、城在山间”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积极参与“汕潮揭”合作,加快融入珠 三角,打造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建设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广东重要的电力基地和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潮州市形成中心组团、潮安县城组团、饶平县城组团和柘林湾临港组团四 大发展组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滨江临海城市,重要 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揭阳市按照“粤东水城”的要求建设成为山海 工商城市,能源石化及制造业基地、粤东航空物流基地。 沿海工业经济带:范围西起汕尾红海湾开发区、向东经揭阳(惠来)石化基地、汕头南部工 业经济带,东至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等粤东沿海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 济区南翼。。。。。。
深圳各区产业转移趋势
深圳各区产业转移趋势深圳市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以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随着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深入进行,深圳的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产业转移一词最早源自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指的是将制造业产能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内陆地区的现象。
然而,在深圳这座经济特区城市中,产业转移的含义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在,它包括了将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以及将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产业等方面的转变。
深圳市是中国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深圳正在经历从制造业重心向高科技产业转移的过程。
这种转变的驱动力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吸引等。
近年来,深圳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如华为、腾讯等知名科技企业的崛起,以及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等。
与此同时,深圳的产业转移还涉及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过去,深圳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市区以及一些周边的工业园区,这导致了城市的空间过于集中和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圳市政府开始推动产业向城市边缘和周边地区转移。
这一转移趋势不仅解决了城市的承载能力问题,还将深圳的经济活力和就业机会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例如,龙华、光明等区域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深圳新的制造业中心,并且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劳动力资源。
此外,深圳的产业转移还涉及到了去杠杆化和降低房地产的依赖。
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蓬勃发展的过程,深圳也受益于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圳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此,深圳市政府决定通过产业转移来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并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这一举措既可以有效降低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又可以促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深圳的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层面的调整。
2024年承接产业转移调研工作总结
2024年承接产业转移调研工作总结2024年,我单位承接了产业转移的调研工作,本文对此进行总结。
本次调研工作旨在了解产业转移的整体情况与发展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一、调研目标与方法本次调研的目标是了解产业转移的整体情况、地理分布、影响因素、政策效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在全国范围内对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广泛调研,并梳理了相关数据。
二、调研结果分析1. 产业转移整体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到,产业转移现象普遍存在,涉及的行业广泛,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传统产业等。
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压力、市场需求等,转移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2. 地理分布分析: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们发现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这些地区具备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较低的土地成本,对产业转移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3. 影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人力成本、资源环境等。
政策的支持是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力,市场需求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人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是选择转移地的重要考虑因素。
4. 政策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针对产业转移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助、税收减免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转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反映政策执行难度较大,需要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支持。
5. 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行业数据的分析以及专家的访谈,我们发现未来产业转移的趋势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企业将更加注重转移后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政策建议根据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2.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制定个性化的支持政策,让政策更加精准地服务于企业的实际需求;3. 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移后的可持续发展;4.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转型,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深圳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经济特区,经历了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和创新中心的迅猛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从深圳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当前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和未来趋势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一、深圳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深圳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1979年,深圳确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开始吸引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
这一时期,深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服装、五金制品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深圳开始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立了电子产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电子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深圳的电子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和出口的重要基地。
到了1990年代,深圳开始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这些企业在通信技术、网络设备和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二、当前深圳的产业结构目前,深圳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深圳的主要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金融、房地产、物流、文化创意和高端制造等。
电子信息产业是深圳产业的核心和主导产业。
深圳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基地,华为和中兴是中国两大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
此外,深圳还拥有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
金融是深圳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多家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总部。
同时,深圳还发展起了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企业。
房地产是深圳的另一个重要产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高楼大厦、别墅和公寓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物流业是深圳的一个新兴产业。
深圳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货物进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同时,深圳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的新兴产业之一。
深圳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深圳科技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科技产业的重要发展地之一。
深圳市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此拨出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并且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进了深圳市科技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深圳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深圳未来的科技发展有所帮助。
一、深圳科技产业现状深圳市科技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规模持续扩大,较大的企业开始在科技领域占据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2、高科技产业逐渐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一些相当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比如华为、中兴、TCL等。
3、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被投入到了深圳市的科技产业中。
4、深圳市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多领域都有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二、深圳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了一些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失问题,很难吸引到精英人才加入企业。
2、投资成本高,很多企业的创业难度较大,因此造成科技产业的发展缓慢。
3、行业领先企业缺失,很多科技创新的领先企业难以取得较大的发展。
三、深圳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深圳市的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与留用深圳市将面临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因此需要聚焦高端人才的培养和留用,以及打造更为优秀的人才生态环境,鼓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创新创业中来。
2、发展新兴产业深圳市需要继续发展新兴产业,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科学等领域,需要大力扶持一些新的创业企业,激励更多的新人加入到深圳市的科技产业中。
3、深化与合作深圳市应当继续深化与其他城市、企业的合作,打造更为广阔的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完善科技产业的生态系统,让更多具有潜力与发展前景的企业加入到深圳科技产业中,实现更多的互惠互利。
四、建议为了促进深圳市的科技产业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的力度。
产业转移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产业转移的模式和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转移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
在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的产业转移模式和路径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传统的产业转移模式传统的产业转移模式主要是由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这种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东莞、深圳等城市为代表,从自身发展的优势出发,在西部或者中部地区建立新的分厂。
第二阶段则是从原有的产业链上下游,逐渐向西部地区进行布局。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建设成本低,政府的支持也比较大,企业在新地区的投资和发展也比较顺利。
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例如,跨区域的企业管理难度大,分散的分厂难以进行质量和标准的统一,也存在一定的物流成本和物流延误问题,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新型产业转移模式在数字化、信息化等新科技的增强作用下,新型的产业转移模式不断涌现。
新型模式主要包括以远程合作为核心的数字转型和自动化制造。
数字转型是一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的产业转型方式,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和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外,数字转型还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工劳动的需求,有助于企业实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自动化制造是一种以机器人和传感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方式。
自动化制造可以实现在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自动化制造还可以实现对生产工艺的改进和升级,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在选择产业转移路径时,企业应该从多角度出发进行考虑。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生产需求的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的产业转移路径,例如新型产业转移模式、传统产业转移模式、东南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模式等。
其次,企业应该对要转移的地区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政策、市场背景和社会环境等相关情况。
最后,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市场优势,与政府和当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以共赢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产业转移 调研报告
产业转移调研报告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产业转移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且敏感的话题。
产业转移是指企业将生产和经营活动从原先的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以及适应市场变化等因素所驱动。
一、产业转移现状目前,我国的产业转移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的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推动城市升级改造、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等。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业也在寻求更低成本和更好发展机会的地方进行转移,比如一些东南亚国家或者其他新兴的产业园区。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1. 成本压力:一些企业由于工资水平上升、环保要求加强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因此选择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
2. 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扩大,使得一些企业需要更好的地理位置和供应链布局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企业进行转移,比如土地补贴、税收优惠等。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1. 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同时,也能为转移地区带来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提升。
2. 生态环境压力:大量的产业转移可能会导致一些转移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措施。
3. 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导致了工人的流动性增加,一方面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家庭分离、劳动权益保障等。
四、应对产业转移的策略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转移政策,如鼓励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以引导产业转移方向和节奏。
2. 加大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为转移地区提供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以提高地区产业发展的素质和竞争力。
3. 强化环境保护和监管:加强对产业转移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监管工作,确保转移后的地区可持续发展。
4. 建立合理的产业协同网络:促进企业之间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构建良好的产业协同网络,提高整体效益。
深圳市产业转移的启示
深圳市产业转移的启示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双重挤压和叠加影响,特别是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加工外贸政策收缩,出口贸易受抑,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快速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深圳劳动密集和出口外向型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被削弱,众多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从2005年起,深圳劳动、出口密集型企业出现了部分或整体向广东周边和中西部省、市,海外转移的趋势。
2007年以来,特别是近期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圳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市政府驻深办从今年七月份起,历时两个月时间,先后走访了深圳市投资商会、台商协会和部分行业协会及部分企业,就广东及深圳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希望对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深圳产业转移基本情况经过28年的发展,深圳工业发展有一条明显的曲线:1980年—1985年,是深圳“铺摊子”起步阶段。
即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承接香港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工业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方式,以电子、服装、纺织、皮革等行业为重点,形成了劳动密集型工业结构;1985年—1990年,是深圳工业蓄势阶段。
以三资企业为主体,初步形成了“产业以电子为主,资金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外销为主”的外向型格局;1990年—1995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崭露头角,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1995年深圳工业总产值达9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26亿元。
从1995年起,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增长点。
至2000年,工业总产值达2586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065亿元。
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深圳工业迅速实现了三大转变:从来料加工到自主生产的转变,从小型、分散生产经营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导到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转变,从而初步建立了区域经济特色比较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从2005年起,深圳产业转移出现一个加剧的过程。
随着产业结构细化和升级以及环保门槛提高,一大批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污染工业和港、澳、台“三资企业“,不得不另寻出路。
广东产业转移专题调研报告
广东产业转移专题调研报告广东产业转移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广东省政府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希望将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和改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了解广东省产业转移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对广东省的产业转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调研范围主要涵盖广东省的重点城市和产业园区。
三、调研结果1.产业转移的进展情况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广东省政府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选择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鞋业和电子制造业等,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转移。
2.存在的问题尽管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而忽视了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导致转移后的企业面临更高的物流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
其次,部分企业对目标地区的市场需求了解不足,在转移后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
此外,人才流失也是另一个重要问题,一些企业在转移后很难留住核心技术人才。
3.建议和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目标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其次,企业在进行转移前应该充分了解目标地区的市场需求,注重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竞争。
此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留存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政府在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大对目标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的投入,加强对目标市场的了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留存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取得更大的成果,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圳市产业转移情况的报告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工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目前深圳市正在遵循先长后消、长大于消、积极有序的方针,推进以“腾笼换鸟”为特征的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如果能够在深圳产业转型过程中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有效承接,将为我市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深圳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2005年,深圳市出台《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加大产业结构升级, 提高环保门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重污染工业和“三资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同时受企业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深圳有众多企业面临生存挑战。
从2005年起,沿海一批生产成本高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企业出现了部分或整体向广东周边和中西部省、市及海外转移的趋势。
从2006年至2008年2月,深圳已整体外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99家,涉及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左右。
据了解,深圳市近三年需要调整和退出的工业企业数量在13200家左右,约占目前深圳现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0%。
部分企业“外迁”现象引起了深圳市的高度关注,市政府制定了“细化分类、区别引导、控制增量、消化存量、规范有序、逐步推进”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09年1月发布的《深圳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08-2010)》,对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一方面通过“腾笼换鸟”,科学引导劣势产业退出和收缩,协助劣势企业有序转移,实现经济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坚持“消长平衡”,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精选一批行业领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旧工业区改造升级、鼓励发展特色工业园区等办法,坚决留住“鼓励类”和“提升类”产业,留住这些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防止出现“空心化”的现象。
(一)产业转移主要原因1、市场利益驱动是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
调研中我们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马当先,原因就是最近几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逐步丧失,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比较利益越来越低;外加能源原材料价格、水电成本、住房厂房租金、人力成本、社会管理费用上升等进一步抬高了企业成本,深圳的发展用地需求也无法满足,在市场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开始向外迁移。
同时,由于上游或下游企业转移,产业链中断,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等产业链依附严重的行业出于产业配套考虑,只好跟随转移,据调查,今后整个行业或产业链条迁移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2、政府政策调整是实现转移的诱因。
市场虽然是产业转移最权威的指挥棒,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政策也在产业转移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国家政策和世界经济变化。
国家收缩信贷规模、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新劳动法出台、“两税合一”等原因,对大量“三来一补”企业影响严重,导致企业无法经营或利润太低外迁。
二是地方政策。
目前深圳的目标是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型产业,提升产业结构,政府希望那些能耗大、占用资源大、附加值低的企业能够转移,从而为深圳调整、提升产业结构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为此,深圳市政府还出台一些措施,以提高成本的形式,迫使一些传统的能耗高而又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迁出深圳。
3、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条件和硬件建设日益完善是产业转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制度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大大改观,外加低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资源,对深圳传统的加工贸易、工业制造企业形成了很大的诱惑。
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22个省、市、自治区政府组团来深圳招商,共签订经济合作项目886个,涉及金额3645亿元。
4、金融危机的蔓延是产业转移的助推器。
去年以来,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沿海很多加工外贸企业生存艰难,大批企业减产、停产,并出现了企业倒闭现象,更促进其加速产业转移的步伐。
目前深圳有4000家台商企业,今年一季度的订单普遍下降30%-50%,有的甚至高达80%,生产经营压力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
(二)深圳市产业转移的特点1、转移步伐出现加速的态势。
产业转移加速是受市场主导和国家调控双向作用。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沿海产业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区纷纷抛出橄榄枝,乘势而为主动承接。
从2005年开始,深圳产业转移步伐就开始加快了。
有数据显示,仅2007年宝安区至少就有200多家企业向外转移。
目前,深圳每年要接待内地招商团上百个。
仅今年第一季度,中西部地区就有七八个省市到深圳洽谈招商事宜。
如江西省政府日前专门率团前往深圳招商,两天时间签约金额高达62.5亿元。
合肥、芜湖、蚌埠等我省部分地市也早已赴深招商。
2、转移规模呈现加大的趋势。
产业转移规模正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表现为沿海加工工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根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就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
大规模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集中于纺织、服装、制鞋、塑料等轻工产品及机械制造、铁合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
3、转移区域方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状况。
产业转移已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合作体系,例如深圳的生物制药行业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在一些资源优厚的地方设点,很多总部仍然在深圳。
生物制药目前主要看重的是西南地区。
因为云南、四川的生物资源几乎占到全国的50%,这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而一些加工配套的产业转移到天津的比较多。
4、转移呈现“双推动”的格局。
从沿海地区角度看,也在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呈现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双推动”的格局。
如广东省出台了山区、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新举措——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把民间自发的产业转移,提升为由政府引导、适应市场规律的有序转移,未来5年内,将用500亿元左右资金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移。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共建加快了产业转移进程。
以往很多山区由于财政收入少,接纳产业转移能力弱,银行不愿意贷款,企业不愿意投资,但实施共建以后,开发资金解决起来比以往容易多了。
5、转移企业加剧抱团转移的趋势。
在政府、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的牵头下,同一行业几家或十几家搬迁同一地区的情况已经出现, 以商引商,形成“羊群效应”,呈现出整个产业“共进共退”的特点,使得产业转移顺利展开。
在众多加工型企业看来,只有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配套的东西一定要转移出去。
这种抱团转移的做法,有利于保持规模效应和建立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聚集,同时也能减少企业单一转移的成本,增加与迁入地的谈判筹码,被企业认为是最保险的迁移。
(三)深圳企业在我省投资总体情况近年来,在安徽、深圳两地政府的推动下,双方经济交流与合作日趋紧密。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深圳共有700多家企业在安徽进行投资,涉及金融、房地产、饮食、制造、零售、娱乐、IT通讯等多个产业。
2009年一季度,深圳企业在安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91个,项目总金额达378亿,其中深圳企业投资金额353亿。
项目投资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8个。
2009年中博会,深圳和安徽共有12个投资和贸易型合作项目现场签约,总签约金额66亿人民币。
二、我市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优势(一)人脉优势。
据了解,在深圳的X州籍人士中,以企业家、白领为多,层次比较高,多数人经过多年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所作为。
如深圳迈瑞医疗生物电子有限公司、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万基保健品公司等,这些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公司主要领导都是X州籍人,并且家乡观念很强,具有很高的凝聚力。
在和我们的交往中,乡友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部分企业家积极提供项目信息、牵线搭桥,帮助推介X州。
这批素质较高的X州籍乡友成为我们在深开展招商的宝贵资源。
(二)后发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X州市综合实力、发展环境、企业数量规模和行业分布都有了较大变化,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产业基础。
特别是2008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X州进入经济加速发展、工业快速扩张的新阶段。
但是与沿海地区和周边一些地区相比,又相对落后,实力不足,还属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大量的未开发领域。
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发展经验、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资源优势。
一是矿产、能源充足,煤、煤层气储量居全省前列,极具发展电力、炼焦等能源型工业和煤化工等载能产业的优势。
全市已发现矿产28种,白云岩、大理石、耐火粘土位居全省第一,瓷石居全省第四。
二是土地和人力资源充沛。
我市土地资源储备丰富,可用耕地面积998万亩。
现有四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能够满足投资客商项目用地的需要。
全市有劳动力资源340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30万,且价格较为低廉,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三是农产品资源丰富。
X州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素有“果海粮仓”之称,XX是全国重要的成片水果产区,X县和X区为全国产粮百强县,X、X县是全省畜牧养殖先进县,可以为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的优势明显。
(四)区位优势。
X州地处黄淮海和泛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是东西部过渡地带,也是南北地理过渡区,周边辐射数以亿计的人口,拥有庞大的消费潜力和待开发市场。
交通便捷,距江苏**机场仅70公里,机场与全国20多个大城市通航。
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和合徐、连霍高速纵横连接,徐明、泗永高速和京沪高铁、宿淮铁路建成后,形成“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两纵两横”的铁路网,区域交通优势更为突出,为融入和对接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五)成本优势。
我市劳动力常年有130万人在外务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劳务输出,我们拥有了一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劳动力资源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且本地工人工资低于沿海发达地区40%以上。
土地方面,有大量可利用土地且价格低廉。
我市工业用水、用电供应充足,价格相对较低,用工有土地和新农合等社会保障,标准与东部相比相对宽松。
同时,煤、矿产、农产品丰富。
这些条件使我市产业综合成本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极具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
三、我市影响承接转移的因素(一)工业基础薄弱,配套能力不强。
产业配套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努力培育煤电、机械、建材、食品、纺织、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产业集群,但依然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聚。
工业结构单薄、层次低,社会化分工协作格局还没有形成。
虽然当地具有一些能源或原料,却因为没有合适的配套企业,转移企业无法直接利用,而要到其他地方采购,从而增加企业成本,限制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