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走势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对应对之策进行探讨。
1、出口市场收缩,对中国外贸造成压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总规模缩水,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萎缩,这导致了全球出口市场萎缩。
中国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依赖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遭受冲击。
由于需求萎缩,中国的出口总量一度下滑。
而出口基本设备、半成品等中间品的下滑更为明显,这也影响了中国的产业链。
此外,国际市场的恶劣环境还导致了各种贸易壁垒、配额和关税措施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中国的出口市场。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中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通过扶持传统出口业、培育新兴市场、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方式,来提升外贸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加快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引导经济增长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探索出一个新的经济转型之路。
2、内需增长放缓,对消费形态带来新的挑战金融危机给消费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局面下,全球股票市场瞬间崩溃,资本市场紧缩,许多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和盈利下滑的危境,消费意愿也因此受到影响。
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改变,内需增长需要时间,加之全球经济下滑有所加剧,继续对中国的消费形态造成打压。
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了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措施,如实施适度的财政政策、放宽银行贷款的审批、提高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程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鼓励消费,在增加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金融系统受到冲击,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冲击显著。
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发展依赖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票、证券、外汇和期货市场的波动也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影响。
因为全球股市的崩塌直接导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大幅度暴跌,股民的财富遭受重创。
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引言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在2008年,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不稳定和金融机构的高风险行为。
然而,尽管危机起源于美国,其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国内,而且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 经济增长放缓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增长放缓方面。
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全球需求下降对中国出口产生了严重冲击。
同时,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外商投资的减少也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导致中国的GDP增速下降,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2. 外贸下滑和就业压力增加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萧条,进而引发了对全球需求的削减,这进一步导致了中国的外贸下滑。
中国的出口市场遭遇了严重的萎缩,这对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外贸下滑意味着中国企业的订单减少,这导致了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大量员工失去工作。
因此,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增加了中国的就业压力。
3. 资本流出和金融风险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投资者面临风险规避,资本开始从风险更高的市场流向更安全的市场。
中国是其中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但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很多外资撤离中国,导致大量资金外流。
这种资本流出对中国的金融系统产生了挑战,因为这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不稳定。
4. 政策应对和改革为了应对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推出了一揽子刺激经济的措施,旨在提高国内需求,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和支持内需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整顿了金融市场,以减少金融风险。
同时,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支持,鼓励创新和技术升级,以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5. 新经济发展机遇尽管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也为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是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次贷危机”引发。
在美国,银行给信誉等级极低的借款人提供吸引人的贷款,通过将此类贷款打包并转售给巨头投资银行等方式转移债务风险,使得风险最终传递给所有金融机构和全球市场。
因而,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量债务违约、市场崩溃、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等问题。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1.贸易受挫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中国的出口贸易也难以幸免。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国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的对外出口呈现下行趋势。
2.外资流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资金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的投资人更容易平衡自己的投资组合,从而导致外汇流出。
对此,中国不时利用外汇储备等政策对冲这一风险,以确保资本的稳定流入。
3.股市变动全球金融危机也导致各国股市的大幅波动。
中国的股市同样受到了影响,A股市场的崩溃导致了投资人的恐慌,从而暴露出中国股市高估值的弱点。
4.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财经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虽然中国政府在危机时期扩大了国内需求、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鼓励政策的效率等措施,但是由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和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进口和消费贡献相对较小,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评估。
三、中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为保护国内银行和企业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其中,央行通过降低银行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引导银行扩大信贷,从而缓解流动性不足,享受受低利率的贷款。
此外,中央银行还利用各种政策工具来支持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稳定。
2.扩大国内需求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下降,为了弥补这一损失,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国内需求的扩大力度。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不断变动和调整之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就中国经济而言,金融危机对其影响是复杂多变的,不仅涉及到经济结构、影响面和发展方向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紧密关联着人民币汇率、内需扩大、对外开放等众多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处在十分敏感的阶段,特别是出口型经济在危机之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同时,为了借助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已经开始。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出口增速放缓,国内市场逐渐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出口所占比例逐渐下降。
二、影响面广泛金融危机除了对中国出口存在较大的影响外,对于国内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因为外需暴跌,许多原本以外向型生产为主的企业被迫大幅减产甚至倒闭。
同时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内也出现了一定的信用危机,导致有些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或者获得贷款的成本大大增加。
三、人民币汇率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其他机构都在对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进行关注。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一直在被指责为人民币低估的国家,而金融危机则使得这种指责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为了避免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不得不在危机中采取更加积极的汇率调节政策,包括加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维护国际贸易的平衡,这也使得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速度比中期汇率预期要快。
四、内需扩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于,本来已经在进行的内需扩大策略被加快了实施。
中国政府相信,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快内需扩大步伐正成为中国政府的主要发展方向。
加快内需扩大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会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而且还意味着中国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对外开放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所加快,更多海外投资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大金融市场都深受其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市场也无法幸免于此。
本文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未来走向。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1.1 股票市场2008年9月初,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中国股市也随之出现了一波暴跌,上证指数在2008年9月初从3378点暴跌至1664点,跌幅超过50%。
此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对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出台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等,成功控制了市场情绪,股市走势逐渐回稳。
1.2 外汇市场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元一度成为避险资产,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波动。
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控制汇率波动,如加强监管和干预市场等。
此外,中国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如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1.3 债券市场随着中国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发行国债成为了一种筹资方式。
但由于国债供应过剩,导致部分债券价格下跌。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债市买方市场,使得中国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下降,也对国内债券市场造成了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间接影响2.1 贸易市场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仅是金融市场,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国之一,其出口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中国出口市场减少,出口产品的价格也开始下降。
这给中国的大量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2 房地产市场2006年至2007年,全球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泡沫,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在这波风暴中受到了影响。
由于房地产市场较为成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土地出让金、增加购房限制等,成功控制了房地产泡沫并保持了市场的稳定。
2.3 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让各国政府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各国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分析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去十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泥沼。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不仅是中国经济自身的成果,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在此,笔者将就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分析进行探讨。
一、全球经济复苏的缓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的影响持续至今。
全球各国经济体量不同,其受影响程度也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相较于新兴经济体更多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美国、欧洲等地区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这也是造成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但是,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减缓。
而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虽然增长放缓,但仍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速。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年均GDP增长率下降至6%-7%。
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出现困境呢?一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落后产能淘汰、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等。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中国正在向“造、卖、研合一”的高端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内生增长依然十分强劲。
中国国内大量的股票、债权、房产等,形成了巨大的财富池,内需市场也凸显了强大的消费动力。
三、全球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中国对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据统计,2009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40%。
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到了中国经济。
在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国出口面临的压力较大。
此外,在加强金融监管、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反应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反应金融危机是一个经济失灵的阶段,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政府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世界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以至于许多人称之为“21世纪的大萧条”。
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国际贸易下降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国际贸易受到冲击,大量的订单被取消,进而导致中国出口量下降。
这一情况尤其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严重,中国各个外贸口岸的出口量大幅度下降,对中国外汇收入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 外贸出口市场调整作为一个全球出口大国,中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对外贸易的依赖。
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破坏性的事件,导致人们对购买力和消费意愿的大幅度下降。
受到这种影响,中国出口市场的结构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欧美国家和拉美国家的买家数量减少,而东南亚、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成为中国产品的新主要销售市场。
3. 国际资本流动减少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资本流动减少,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减少。
由于中国获得了众多跨国公司投资资金,并借助其技术和知识来提高自身实力,这一影响在许多方面都是深远而重要的。
当大型跨国公司未能向中国提供资金时,中国国内的小企业和中小企业必须全力以赴。
4. 国内外需求减少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下滑,大量消费者意愿转变以及国内投资流量的减少,国内市场需求将比以往更为崎岖,这将进一步扰乱中国市场。
此外,外需问题可能还会使中国短度产业面临需求减少的问题,销售困难,囤积等等。
二、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对于金融危机的应对,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力度中国国务院于2008年9月发布了一个二十项新政策,其中包括一项6000亿元的追加投资计划、让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增加“一次性财政补贴”等等。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贸易、投资、就业、环保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带领读者了解中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增长面临放缓的局面中国经济增速长期以来一直高速增长,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2012年开始,中国几乎每年都在经历GDP增速下滑的情况。
2016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7%,这是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速。
国际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都受到了影响,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更多的是由于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政府调控措施导致的。
贸易仍旧保持强劲状态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影响,但是中国的贸易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状态。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国,出口贸易占据了中国经济的重要地位。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刺激出口贸易的发展。
此外,中国对欧美等国家的出口持续增长,亚洲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也有加强趋势,这让中国的贸易持续稳定。
投资情况良好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投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国的投资却仍旧良好。
例如,2016年全国工业企业实际利润增长了8.5%,这是2011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2016年,国内外投资总额达到8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可以说,中国投资情况比很多国家要好。
就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就业情况都受到了影响。
根据UNDP发布的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比九一一事件影响要大。
中国虽然没有遭受特别严重的就业冲击,但是还是面临就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尤其是在劳动现状日益复杂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就业市场政策,促进就业和扩大国内需求,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保亟待加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环保非常重要。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环境问题一直存在,与国际环保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境,金融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一)出口受阻全球金融危机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挑战。
许多发达国家倒闭了,物价上涨,跨国企业效益下降,导致了全球需求急剧下降。
对于依赖国际市场的我国企业来说,这种情况非常不利,因为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市场。
利润下降会导致工厂裁员,从而产生社会稳定的问题。
(二)家庭财富缩水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富缩水将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的贬值会影响到股民和房产买家。
他们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市场的需求。
此外,股市抛售造成的财富缩水还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三)企业融资难金融危机导致了信贷紧缩、资金短缺,这使得许多企业很难通过银行等渠道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其业务和发展。
面对日益突出的融资瓶颈问题,许多企业不得已通过拍卖、出售股权等方式获得融资,并受到更高成本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产业升级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就是产业升级,改善工业结构。
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中国常见的一些制造业的特点,使得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企业受益,从而为经济形态的升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二)市场开拓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中国可以做到扩大市场和消费,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国新兴市场的消费群体庞大,其消费潜力被广泛看好。
在全球需求降低的情况下,加强中国内部市场的开拓,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金融创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投资和财富管理领域的影响需要创新金融理财产品和金融工具等方式。
这将有助于推动风险分散,尽力保护资金的安全,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
三、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一)加强财政拨款和经济投资加强财政拨款和经济投资是中国对抗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领域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危机,包括股市崩盘、货币贬值、信用危机等,对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幅下降。
金融危机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全球经济的衰退,这导致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萎缩。
在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需求锐减,我国出口市场遭遇严重压力。
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全球贸易量下降了12.2%,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也出现了下降。
这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面临了订单下滑、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导致了大量企业倒闭甚至是破产。
其次,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内需的减弱。
金融危机期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投资者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对于国内投资的积极性大幅下降。
另外,金融危机使得许多企业融资困难,从而影响了它们的扩张和投资计划。
由于内需的减弱,我国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企业利润下降,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再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异常波动引起的。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导致了我国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信贷风险和流动性危机。
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有的机构陷入破产的边缘。
为了避免金融体系的崩溃,我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加强金融监管等。
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是也给政府增加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最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推动。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全球经济对于中国经济依赖度降低,这也迫使我国经济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在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内需的重视,推动了消费、投资和创新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同时,金融危机也促使我国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竞争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总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出口下降、内需减弱、金融体系冲击等。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应对策略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一,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金融危机不仅是一种国内经济问题,更是一种超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
在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1、经济全球化加速金融危机迫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和调整全球化的进程,但事实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危机后并没有放缓。
相反,在危机后,全球制造业、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
虽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一些国家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总体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加速。
2、新兴市场崛起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传统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模式已经到了尽头,而新兴市场国家则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近些年,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远超发达经济体,它们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比如,在2017年,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排名全球第二,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一代经济模式。
在金融危机后,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而数字经济则成为了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成为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新引擎。
二、中国的应对策略1、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是全球经济的一项重要趋势。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扩大市场份额,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并提高国际话语权。
2、逐步建立数字经济体系数字经济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可以通过逐步建立数字经济体系,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动力。
3、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规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金融市场监管和规范的缺陷,需要各国政府加强监管和制定更加规范的金融政策。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深远。
在本文中,将就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加以阐述。
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体系的动荡,各国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股票、期货和外汇等市场都饱受摆动之苦。
2. 全球经济放缓: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和信心打击,导致全球经济放缓,出现经济萎缩、失业率上升等问题。
许多国家的企业破产或陷入困境,致使全球贸易和投资规模大幅萎缩。
3. 贸易和投资下降: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企业投资和对外贸易积极性下降,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规模进一步萎缩。
4. 金融风险传递: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金融风险在各个国家之间快速传递,某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表现糟糕,会给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是世界最大经济体,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消费能力急剧下降,对中国出口市场形成严重挤压,中国企业出口量下降,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2.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资本市场形势严峻,中国股市遭受了大幅下跌。
由于中国股市是主要民间经济增长的资金来源,因此这个危机也影响中国大量的中小民企。
3. 对中国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给了中国很多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多项经济刺激措施,使得经济保持较高增长,这也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保障。
4. 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启示:金融危机使得中国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的管理,探索更加市场化的金融监管和监督,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服务业,寻找出资本市场改革的新突破口。
结论:总的来说,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需要认识到全球经济的相互联系和风险传递,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有效政策和实施有效措施,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对于中国来说,需要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积极解决长期存量问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以更高的境界推动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的发达经济体们正在抱怨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贫困、失业和不平等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正在使得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
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又复杂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的减缓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最主要指标,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放缓。
因为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贸易量的大幅度下降,中国的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逐渐回暖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渐回升。
但是,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直到世界经济恢复到较健康的状态。
二、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外贸和投资,但是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多年来贸易顺差的模式面临破产,中国经济呈现出了向消费和服务型经济过渡的趋势。
2015年,中国消费在中国GDP中的占比首次超过了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逆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反全球化的趋势。
在全球贸易关系复杂化的情况下,中国开始加强对本国产业的保护,鼓励生产国内化,以此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
同时,中国开始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投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增强经济内在稳定性。
四、金融市场的互连度增加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互连度已经加剧,导致国际投资风险增加,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稳定。
金融危机催生了金融市场危机,而且在全球投资、贸易、商品等领域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处于全球经济的中心地位,也深受金融市场危机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互连度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了影响。
五、加快对外投资趋势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危机对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影响2008年,全球经济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从而对各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危机中,美国的次贷危机成为了导火索,引爆了整个金融体系,导致了经济一系列的问题。
而在这场危机中,中国及亚洲国家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及亚洲国家受影响的方面进行分析。
影响一:经济增速放缓在金融危机期间,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是最显而易见的结果。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例外。
中国的经济发展大量依赖于对外贸易,而此时,整个全球贸易都遭受了打击。
由于出口的大幅下滑,中国的经济增速也大大放缓,GDP增速从2007年的14%降至2009年的6.6%。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增长速度还算是比较快的,而且也成为了全球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成果,以及落实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发展策略。
此时中国国内消费增长,尤其是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品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
这也促使中国开始逐步减少出口,进一步拉动内需,完成消费和出口的双轮驱动。
影响二:进出口贸易下滑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市场受制于骤降的需求,对贸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全球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增加,购买力下降等原因,进口需求也大幅下降。
此时,中国的贸易体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量的订单中断,出口下降了10%。
不过,借鉴中国经济体系的经验,中国很快开始适应市场的变化,寻找出路。
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通过多项刺激计划,加大对内需的扶持,同时通过加快对拉美、非洲、东欧等地区的进一步合作,形成了对外贸易多元化的特征,从而得到了更为快速的恢复。
影响三:金融市场动荡,投资短缺在金融危机之后,投资市场不断震荡,中国及亚洲国家的经济投资差距开始显现。
由于投资的短缺,这意味着很多投资项目都无法完成,并且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此时,政府开始进行政策的扶持,放松政策性机构的融资管制和财政政策,同时加快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鼓励公私合营项目的发展,以及在特定区域创造更灵活的法律和财务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积极的环境。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出口增速放慢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
统计表明,美国经济增长降低1%,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降低4%。
另外,中国许多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
以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20%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
2: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限于心理冲击由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实施严格管制,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次级债券数额较小,损失应该可以控制在数百亿元人民币。
在资本市场方面,中国对资本项目实施严格的管制,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是分离的,国际资本市场上次级债券相关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没有蔓延到中国资本市场。
因此,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限于心理冲击。
近期中国股票市场深幅下调逾60%,远超过美欧市场的调整幅度,显示了中国投资者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恐慌过度。
但是如果实物经济出现问题,金融危机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构成实质性冲击。
中国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程度较低,房贷违约的风险集中在商业银行,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金融系统将会受到严重冲击,并会导致信用风险向整个资本市场扩散。
热钱的流动和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在中国实物经济大幅下行或香港股市大跌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中国金融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影响。
3:投资和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由于外部需求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20%的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必须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也应该相应地转变。
我国经济形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经历了去年底的防过热、防通胀到今年上半年的保增长、控物价再到现在的保经济增长。
鉴于出口部门对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下降,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而将政策的重点确定为“加大投资力度”,这一提法为近5年来首次出现。
金融危机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中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本文将从中国与世界经济两个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尝试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一些展望。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缓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中国 GDP 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2008 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放缓至 9.6%,2019 年则跌至 6.1%,这一数据看似还不错,但与之前的增长速度相比,已经明显下滑。
2. 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需求2008 年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因而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最重要的受害者之一。
这使得这些国家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需求,对中国贸易和出口业务造成了不利影响。
受此影响,中国数量庞大的制造业出现了增长放缓的情况。
3. 影响了中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业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场的大跌,中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许多企业在经济形势变化下开始深度调整和重组,房地产市场也遇到了困难。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 全球经济不景气金融危机主要源于美国,但却很快波及全球。
美国经济的衰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起了经济不景气的状态。
全球化的经济形式将许多国家纳入到世界经济的交流与互动中,使得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就变得更为明显。
金融危机让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2. 缩短了资本流动的周期金融危机使得各国资本流动的周期大大缩短。
资本的流动是全球化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资本的流动缩短,而尤其是短期热钱的流入和流出变得更加剧烈。
由于短期热钱的投机性越来越大,这种短期投机资本对各国国民经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 导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应对危机的经济体系,也波及了不同国家和地区。
因此,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Chapter One: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导致中国经济遭受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次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开始显露,2008年全面爆发。
美国次贷危机起因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
Chapter Two: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2.1 出口受到冲击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度主要依靠出口。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内需锐减,对中国的出口形成了巨大冲击。
根据统计,2009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出口下降了21.1%,对欧盟出口下降了18.1%。
2.2 货币政策受限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深度调整期,各国货币政策出现了剧烈波动。
中国在危机中受限于国际经济形势而无法自由设立货币政策,只能实行总量控制。
同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货币政策还受到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
2.3 对金融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的破坏性影响良莠不齐,普及程度极高。
中国作为世界新兴金融中心,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这次金融危机却导致了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等各个领域受到了影响,造成了资本市场的崩溃,向资本稀缺的小型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缩小,企业融资困难。
Chapter Three:中国晋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中国经济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GDP增速的“V”字型反弹,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经济体系的健康程度。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体系的稳健性及其增长速度的强势表现。
Chapter Four:国际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之变4.1 内需经济的兴起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得以加速推展,从而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加强了民生保障,从而大力拉动了内需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美国次贷问题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更为关注。
化解外部经济的冲击以维持经济的内外均衡,已成为中国当局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新年伊始,国际上一些主流媒体在做2009年预测时,既有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评论,也有“中国模式必将终结”的言辞,但对中国经济前景担忧的声音比以往强烈了许多。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调控政策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军认为,由内需不足而引致的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应该说是源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经济结构包括的面很广,如部门结构、收入结构和价格结构。
从内需不足的视角分析经济结构,主要矛盾应该在于“三农”问题:农业不发达,造成农民的贫困,又导致了农村的落后。
农民和农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差距非常大。
从中国的情况看,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体制改革滞后,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至今为止尚未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还处于“小农经济”的范畴。
因此,要扩大内需,最大的市场潜力是在农村,最主要的经济结构问题是城乡的制度结构差异。
应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与市场化,改“农户”制为“农场”制,实现企业化经营。
把农民和农业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同时,吴军提出,按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处理好稳定与增长的关系,减缓经济波动的幅度和频率,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
考察我国30年来经济膨胀与衰退的循环,原因固然很多,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松”、“双紧”的交替是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与货币的扩张政策,对于在短期内“扩内需、保增长”可能会产生显著效果,但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引发新一轮剧烈的经济波动?可以说,尽管目前通货膨胀不是经济的主要矛盾,但这方面的压力还很大。
如果政策的扩张力度过强,是否有可能会引致“滞胀”问题,这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
◎ 对2009年财政政策要领的认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展望2009年,国民经济将在继续下行的过程中得到国家扩张性宏观政策向上“托举”的调节,总体的经济运行政策导向鲜明地表现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同时亦应注意促进改革,把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的发展、改革结合起来。
一是在总量上与货币政策配合呼应,适度扩张,给突遇寒流的经济增温供暖。
2009年的预算安排中,将较大幅度地增发长期建设国债和增加赤字规模,在这方面我们不论从名义指标来看,还是从实际公共部门负债的综合考量来看,都还具有足够运用的安全空间。
政府“反周期扩张”将在带来市场主体跟进、形成回暖的运行拐点之后,再“功成身退”。
同时考虑到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已有明显转变,财政困难显现,我国财政已进入“过几年紧日子”的新阶段。
二是运用支出政策积极优化结构,区别对待,大力强化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增加有效供给。
对于与“三农”有关的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建设;交通与能源、原材料方面的重点建设;贯彻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建设;支撑改进基本民生的各类事项;支持走创新型国家道路的项目和投入;以及灾后的重建,都会成为加大投入力度的重点。
这些将会以乘数效应扩大内需,改善企业预期,提升经济景气,消解“矛盾凸显期”的一些突出矛盾。
这种政府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的“供给管理”在我国需要长期注重。
三是实行结构性的减税和税制改革,为市场主体和社会成员提供宽松条件与结构导向,并服务于长期的市场建设和机制转换。
这方面已确定的代表性事项,减税首推增值税转型,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更好地使企业积极承担市场投资主体角色,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加快企业技改、升级;出口退税和房地产有关的税收,也会酌情向宽松方向作适当的动态调整。
“燃油消费税”已于1月1日平稳出台。
另应积极研究对资源税作出较大调整的可操作方案,因为PPI重回低位对此提供了时机,而这种举措可通过资源税杠杆促使各方更珍惜地使用资源,并开发有利于节能降耗、集约开发利用资源的工艺和技术,从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是将与多方协同配合,积极推进调动市场潜力的政策性融资。
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中,政策性融资工具除积极运用贴息外,还可以更加多样化,积极地更多运用BOT、信用担保、政策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三农”、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点和创新活动。
此外,贾康强调,在今后我国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调控的同时,对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也应积极推进。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经济的五点反思:首先,我们外贸的依存度过大。
当前我国外贸总额约占GDP的68%,出口占了35%,净出口拉动GDP在20%以上。
这样的格局形成了中美经济的特殊关系,中国提供劳务和商品供美国人消费,美国支付信用美元,中国又用各种金融资产换回美元,这加大了我国货币的投放和通胀的压力。
巨额的外汇储备使我国丧失把资金用于发展生产的机会,一旦这一生产消费链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
其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核心技术,以及出口地区结构必须调整。
我国出口企业仍有不少属于“三来一补”性质,产品出口附加值很低,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出口40%以上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这样的结构十分脆弱,必将影响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三,“走出去”和“引进来”很不匹配。
目前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高达近8000亿美元,他们已经渗透到我国各个领域。
有的享受了超国民待遇,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有1000多亿美元。
而且本土化程度低,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比例相对较弱。
不符合利用外资的双向流动,不利于实现国内外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
第四,我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一个经济大国和强国应尽的责任和作用。
我国应在国际组织中扩大话语权,参与制定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为建立一个公平、公开、透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五,金融机构市场开放是否有序,是否危及金融产业的安全。
当前大型银行引进的海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套现。
我们应以平常心看待这一事件。
但我们也应认真总结战略投资者可以起到的作用和可能带来的弊端。
对外资持股中资金融机构有没有法律障碍,要不要制定法律障碍;另外,我们如何扩大与完善资本市场,是否真正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这些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现在扩大内需首先应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加大对农村的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科技等投入,使农民提高素质、增加收入,这才是实现拉动内需的根本。
2008年,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加深,国内出现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多方面严峻考验。
在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克服了特大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造成的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展望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更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
建议宏观调控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在调整中转型升级。
充分估计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性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
1.次贷危机的恶化使世界经济复苏艰难。
世界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增大。
次贷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在严重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秩序。
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充满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资本市场、信贷市场的活力减弱,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对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减,金融危机的风险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
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
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调整严重打击经济信心。
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
IMF最新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3.9%,大大低于前五年平均5%左右水平;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放缓至3%,接近衰退的边缘。
2008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国际油价连续下降,相比最高点水平跌幅超过50%,带动粮食、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各国通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通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
2.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
2005-2007年我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超过20%,2007年我国净出口率高达8.9%,经济增长中有2.6个百分点靠外需拉动。
一个经济大国将如此高的需求比重放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一旦国际环境风吹草动,必然造成经济运行的大幅波动。
在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下滑2.3个百分点中,有1.2个百分点是净出口贡献率下降引起的。
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低迷状态,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进口增速明显减慢,再加上人民币对美元明显升值,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1-9月份仅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但前9个月,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3225亿美元,增长25.9%,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12.1个和8.1个百分点。
随着次贷危机负面影响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欧盟和日本二季度经济出现环比负增长;同时,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
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动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
2008年1-9月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278亿元,增长26.5%,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
但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
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一季度上涨11.0%,二季度上涨9.2%,三季度上涨5.3%,部分城市房价开始回调。
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调整幅度远远超过房价调整幅度。
1-9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0亿平方米,下降14.9%,降幅比上半年扩大7.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48.8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资金到位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回落27.2个百分点,落后于施工量增长进度15.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