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龙年春节,下列文物在河南博物院公开展出,它们共同反映了()(西周,出土于三门峡市)(春秋,出土于南阳市)(明代,出土于荥阳市)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先秦时期,文明勃兴C.青铜工艺,河南领先D.中原文化,历史悠久2.“生而不为,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以上思想出自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西汉设置的西域都护府,治所在今天的新疆轮台县。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打破了匈奴继续称霸西域的美梦,标志着西汉政府开始对西域实行有效的统治。
材料体现出西域都护府的设置()A.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B.扩大了西汉的统治疆域C.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D.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先进的牲畜饲养、牲畜的疾病治疗及畜牧产品的加工方法传入中原,胡人喜食的奶酪也逐渐成为中原汉人广泛流行的辅食。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胡食”成为主流饮食C.民族隔阂完全消失D.畜牧养殖业高度发达5.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意为掌握之中)”。
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说明唐太宗利用科举制()A.加快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推行重文轻武政策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D.消除藩镇割据局面6.吴自牧《梦华录》称:“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反映了宋代()A.海外贸易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人口快速增长D.商品种类繁多7.冰在唐代的主要功能是内服解暑消除烦热,外用缓解局部肿胀。
而李时珍提出“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既对属于伤寒阳毒类的热病用冰外敷,达到降温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冰的医疗作用。
2024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初三二模历史试题
宝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学情调研问卷历史试题2024.4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5.位于安徽的磨盘山遗址,经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前后)、钱山漾文化(距今4200~4000年)、夏商和西周--春秋前后延续的文化堆积。
该成果可用于阐释中华文明的A.创新性B.连续性C.包容性D.和平性16.贞观年间掌权的大臣各有所长(见下表),可见,唐太宗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魏征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A.知人善任B.勤于政事C.以身作则D.注重文教17.元朝,不仅汉族士人利用传统文学形式进行创作,耶律楚材、马祖常等少数民族人士也善于汉文诗词创作。
迺贤、余阙、丁鹤年、贯云石等少数民族诗人也有优秀诗词作品传世。
材料反映出元朝A.经济重心的持续南移B.边疆治理的因地制宜C.对外交往的积极主动D.民族交融的时代特点18.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不断调整,大体可分为下表中的几个阶段。
其演变轨迹可用于说明时期秦汉隋和唐初唐宋元朝明清层级郡、县二级制州、郡、县三级制道(路) 、州(府) 、县三级制省、路、府、州、县多级制省、府、县三级制A.中华文化圈的影响日益扩大B.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不可调和C.地方治理制度的继承与创新D.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日趋严密19.“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佛山针行的厄运来自于A.西方的经济侵略B.清廷的残酷剥削C.传统经济的保守D.连年战乱的破坏20.“这些经济性质,无论在生产力方面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表明它们已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属性,因而具有中国现代工业诞生的意义。
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中考模拟检测试卷(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 早期国家的建立B. 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C. 礼乐制度的瓦解D. 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夏桀本是亡国君”“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和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都是因为末代君主实行残暴统治导致灭亡,可以得出,歌谣主要反映了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的是夏商周的灭亡,不是建立,排除A项;礼乐制度的瓦解准确的说是在西周结束以后,礼崩乐坏就越来越明显,材料中没有提到礼乐制度瓦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夏商周的灭亡,没有体现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
故选B项。
2. 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 政治稳定与商业发展B. 劳动人口增多C. 生产工具和方式革新D. 水利设施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
”并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兼并和争霸战争不断,政治不稳定,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劳动人口没有增多,排除B项;水利设施完善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C项。
3. 下面两位人物的共同贡献是()A. 均促进了中外交流B. 均维护了国家统一C. 均推动了民族交融D. 均实现了科技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图片“鉴真”“郑和”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播佛教,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他们的共同贡献都促进了中外交流,A 项正确;题干图片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中外的交流,未涉及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 项;题干图片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对外的中外的交流,未涉及国内的民族交融,排除C 项;题干图片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是中外的交流,未涉及科技创新,排除D 项。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新化县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娄底新化县联考中考二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湖南境内的考古发现中,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防腐技术的是()A.四羊方尊的出土B.龙山里耶秦简的发现C.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D.彭头山遗址的发现3.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十二铜表法》4.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食产量变化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1949年1951年1952年100(基数)100(1+28%)100(1+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A.“三反”、“五反”运动B.新中国成立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C.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影响了农业的发展D.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下列图表中左图(清朝初期)至右图(清朝中期)代表清朝与某西方国家贸易关系的变化。
据此分析图中的某国应是A.法国B.荷兰C.英国D.美国6.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B.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C.二战后至今,美国经济一直持续稳定高速发展D.独立战争胜利后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7.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共同点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B.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C.都具有历史的进步性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8.“它是新中国在国际上开展活动,冷美国孤立...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相互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甲骨文已经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承载的历史记忆A.长平之战B.牧野之战C.桂陵之战D.赤壁之战4.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肴肉与拆烩鲢鱼头是从镇江学来的;明清时期戏曲沿着大运河传播,催生了国剧京剧。
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B.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D.加强了南北地区文化交流5.唐朝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事件是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鉴真东渡日本6.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A.民族交融B.北宋经济发展C.宋夏和约D.辽宋议和7.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刺加、占城等十余国使者归国;返回时随郑和船队来访的有阿丹国、祖法尔、木骨都束等国使者。
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A.消除了中西方的矛盾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C.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8.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A.统一国家的建立B.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增开通商口岸深入内陆C.攻占北京烧圆明园D.列强割占中国大量领土10.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
根据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我们能得到的恰当历史解释是()A.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是一场传播新文化新知识的思想启蒙运动C.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民主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图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加强对埃及的控制,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
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在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以扎格鲁尔为首 的埃及爱国人士向英国政府提出埃及独立的要求,经过不懈努力,英国政府终于承认埃 及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成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新起点,但英国在埃及享有 多项特权,如驻军权、领事裁判权和对苏伊士运河的管理权等。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 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括号展示的是时期,其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 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
A.商周时期
图三:朝鲜李仁祖十一年(1633 年),以常平厅的“常平”二字铸“常平通宝”, 设铸钱所,持续 200 余年。该钱为朝鲜钱币重要代表,使用时期最长,一直使用到 19 世纪末,该钱在继承中国钱币纪地、纪年、纪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除工、兵、营、 武等 38 个铸钱局名外,还有千字文配以数字、干支、五行,极其繁杂,加上私铸盛行, 因此品种版别有 1 万余种。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通过图文介绍回答,货币是哪一经济领域发展的产物? (3)通过以上图文介绍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7.观看下列两幅图片,并阅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礼》记载‘六乡’平民按‘五人为伍’组成军事编制,与出土甲骨文上所见相符”可知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给后世以参考而且记载详实,说明甲骨文具有重要史学价值,D项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这一表述正确,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甲骨文体系非常完整,题干无法得出,只能得出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夏朝历史,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7.《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
C.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1941年7月31日,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在面见天皇时说:“有了三国同盟,就不可能调整对美邦交,从而石油来源断绝,这样下去,眼前仅有两年的贮藏量,倘若打起仗来,一年半就消费罄尽,与其这样,莫如马上动手,除此别无他途。”日本“马上动手”导致( )
A.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二战开始的标志
C.二战达到最大规模D.二战性质转变
13.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撰立法的先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人民利益。右图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2024年广东省中山市纪中集团九年级中考二模(五月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2023—2024 学年初三第二次联考试卷初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共1.《尚书·尧典》记载,尧帝命令羲氏与和氏,恭敬地遵循上天的规律,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来制定历法,督促人民稼穑,教导人民按照时令从事生产活动。
这说明当时( )A.形成成熟行政制度B.原始农业初步发展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早期仁政思想出现2.古代酒经常作为供奉祭品出现在大型的祭祀上,于是作为其容的爵成为一种礼器。
西周时期,爵进而被用来代表贵族的品位序列。
“ 爵”的变化反映( )A.冶炼技术的提高B.饮酒文化的盛行C.等级制度的发展D.分封制度的崩溃3.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评判改革成败的关键是( )改革史实评价管仲改革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执掌国政。
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功。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商鞅变法公元前356 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成功。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是否得到百姓的支持B.是否推动国家的富强C.是否关注民生的发展D. 是否树立了君主权威4.下面示意图反映了秦朝、汉高祖时期、文景两帝时期不同的赋税政策及其产生的结果, 由此可知( )A. 苛捐杂税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B. 保障基础民生是政权稳固的关键C. 赋税政策要根据统治的实际调整D. 汉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5.《三字经》“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现象是(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科举盛行、人才辈出C.藩镇割据、社会动荡D.佛教传人、外交活跃6.马球在我国汉代就已出现,在唐代走向兴盛。
唐玄宗曾颁布诏书,指出马球是用兵之技,“今将示于天下”。
唐代统治者还常常用马球比赛招待外国使臣。
马球运动的兴盛表明( )A. 中外交流不断发展B.唐代尚武轻文风气较盛行C. 民族交融日益增强D.体育与政治军事关系密切7.岳飞接命令班师回朝,民众拦马痛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A.编写《海国图志》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2.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3.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在A.改革开放后B.文革期间C.一五计划期间D.筹建新中国时4.同学们将下列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①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马克思主义诞生④中国共产党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5.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说明胡适()A.被陈炯明收买B.反对旧道德C.否定三民主义D.提倡白话文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
材料中的内容源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当时的世界:“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 学年度网上阅卷第二次适应性练习试题九年级历史2024.05说明: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共3题)两部分。
本卷考试形式为开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栏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2.《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该现象可能出现在A.史前时期B.夏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东晋南朝时期3.时间轴是培养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图(2)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③表示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繁荣与开放的封建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4.“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
体现这一思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5.对“上海(嘉兴)—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这条近代革命路线整体概括最恰当的主题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B.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6.1949年,一个14岁的渔家小姑娘,冒着枪林弹雨,一夜驾船六渡长江,把三批解放军送到南岸。
这个小姑娘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马毛姐,她当时经历的是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7.“它是新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无法绕开的节点,是宪法探索道路上的坐标,在1949 年指引着新中国的诞生,成为法制之路的原点。
”材料中的“它”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8.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模)附答案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二模)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4道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读图是《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中国两大农业区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①②区域先民主要使用打制石器B.①区域先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C.②区域先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D.①②区域先民已进入原始农耕生活2.中原地区陶寺遗址有彩绘龙纹陶盘,北方红山文化的玉器中有玉龙,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带有龙形象的青铜器。
这些考古发现共同反映出()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B.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很早C.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D.中国第一个王朝正式建立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
”以下可以印证这一措施的文物是()A.二里头遗址的铜鼎 B.殷墟的甲骨C.战国时期的铁臿D.秦朝的铜权4.西汉中后期的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内容主要为《论语》《诗经》《春秋》等,还出土了一组以孔子形象为主题的衣镜。
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当时儒学居于主导地位B.实行盐铁专卖政策C.北击匈奴取得巨大胜利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5.魏晋以来,北方汉族人民在原有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发展;而南方在原有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开始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西晋短暂统一B.人口的大量迁徙C.江南地区开发D.北魏孝文帝改革6.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唐诗中的唐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诗句。
这些诗句反映了唐朝()A.由盛到衰的变化B.频繁的中外交流C.开放的社会风气D.手工业技术先进7.观察以下两幅历史地图,可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汉代丝绸之路向西最远可以到达安息B.宋代主要外贸港口设有专门管理机构C.宋代对外贸易以陆上运输为主要方式D.两图反映时期全国经济重心都在南方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山东省惠民县2023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初三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研究我国早期人类代表之一的“北京人”的外貌特征、生活状况有多种途径,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是()A.神话传说B.考古发现C.史书记载D.学者推断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A.以民为本B.崇德尚贤C.天人合一D.兼爱非攻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
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推崇西周制度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D.追求精神自由4.2023年1月22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独断性和随意性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5.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
朝廷的这种做法()A.废除了郡县制度B.增强了地方势力C.导致了西汉灭亡D.削弱了诸侯实力6.《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
“该贡献是指()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7.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
其中①处应为()A.平定噶尔丹叛乱B.册封达赖班禅C.设置台湾府D.设立军机处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商人颠地手指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
甘肃省定西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定西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3月22日,甘肃礼县四角坪秦代礼制建筑遗址被列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该建筑群呈典型的中心突出、对称格局,体现出较强的礼仪性。
据此推断,材料中的“礼仪”是指()A.皇权至上B.分封天下C.以德治国D.休养生息2.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在这里,游客既能欣赏古印度犍陀罗艺术余晖,又能目睹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的“秀骨清像”。
这说明古代甘肃()A.继承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并发扬光大B.是中外文明交流和民族交融之地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中心D.保留了石窟进入中国的最初样貌3.北宋的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
这反映科举制度()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宫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4.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成立东厂,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明清的这些措施()A.维护了国家统一B.削弱了地方权力C.抵御了外敌入侵D.加强了君主专制5.下面是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会议的旧址。
这次会议()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6.“硝烟弥漫战旗翻,雄兵百万夺雄关。
屯兵那惧徐州险,横扫敌军凯歌还。
”根据诗句判断,该诗作歌颂的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南京解放7.2024年1月31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中提道:过去一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中国一中亚举行首次峰会;中方积极促成沙特伊朗复交。
这说明我国()A.致力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践行着不结盟外交政策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是处理国际事务的中坚8.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古代民主与法制成就简表。
初中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一项是: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A2.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C. 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D.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答案:C3. 唐朝时期,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的是:A. 遣隋使B. 遣唐使C. 鉴真东渡D. 玄奘西行答案:B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设立东厂C. 推行科举制度D. 实行海禁政策答案:A5. 清朝康熙年间,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A. 收复台湾B. 平定三藩C. 抵御外敌入侵D. 以上都是答案:D6.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A. 封建社会的结束B. 近代史的开始C. 民主革命的兴起D. 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B7.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爱国运动,其主要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B. 国内军阀混战C. 外国列强的侵略D. 国内经济危机答案:A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民族抗战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抗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D. 抗日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9.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土地改革B. 抗美援朝C. 一五计划D. 三大改造答案:C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主要得益于: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 以上都是答案:D11.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B. “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C. “一国两制”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D. “一国两制”是完全自治的制度答案:D12. 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B.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C.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D. 中国加入WTO后,可以完全自由地进行贸易答案:D13.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全球经济发展倡议B. “一带一路”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C. “一带一路”是中国单方面推动的D.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答案:C14.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B.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家族观念C.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D.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个人主义”答案:D15. 下列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B.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C.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主要依靠民间力量D.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16.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洋务运动有关B.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戊戌变法有关C.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辛亥革命有关D.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有关答案:C17.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近代文学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有关B. 近代文学的兴起与五四运动有关C. 近代文学的兴起与辛亥革命有关D. 近代文学的兴起与洋务运动有关答案:D18. 下列关于中国。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C.电影《火烧圆明园》D.论文《鸩梦: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10.大观园建于民国二十年,是济南商业的“五朵金花”之一。
如果采用公元纪年法,大观园建于()A.1931年B.1932年C.1933年D.1934年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卢沟桥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D.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二、未知12.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国共十年内战的经过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巩固新生政权的过程三、选择题13.1950年新华社发表了一幅名为《家乡喜讯》的漫画(下图),该漫画中的“喜讯”与哪一文件有关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4.瑞蚨祥是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的私营绸布店,1956年济南瑞蚨祥绸布店完成销售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瑞蚨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化运动1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两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对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两次转移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秋收起义和遵义会议B.秋收起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一大和中共八大D.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16.“从1979改革开放起,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材料中“根本性变化”是指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A.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社会主义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对人类的贡献是()A.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B.成功研制出氢弹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D.参与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四、未知18.据统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文明发源于中原是因为这里北可汲取带有游牧色彩的农业文化,东可汲取蕴含海洋气息的农耕文化,南可汲取稻作文化。
该观点肯定中原地区()A.地理位置优越B.农业生产发达C.作物种类丰富D.耕作技术领先2.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
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A.政治制度B.经济状况C.武器装备D.科技水平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合则留,不合则去”,允许人才流通、学术自由,让他们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
此举()A.提高了儒学地位B.促进了思想解放C.结束了兼并战争D.加速了民族交融4.从秦国建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他们无心于超越时空、驰骋古今的幻想。
这表明秦文化()A.开放进取B.包罗万象C.注重实用D.尚法遵礼5.如图所示文物体现了唐朝()唐代骑马击球彩绘女陶俑(1958年陕西西安出土)A.开放的社会风气B.繁荣的对外贸易C.和睦的民族关系D.多彩的文学艺术6.据统计,隋唐时期,南方有文学家285人,北方有414人;金南宋时,南方有505人,北方有189人。
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北方战乱频繁B.科举制的发展C.宋代重文轻武D.经济重心南移7.《天工开物》对油料作物出油率、各种合金的配比等都有精确的记录,还对一些长期流传的错误观点,如“磷火即是鬼火”,予以驳斥。
这表明《天工开物》()A.提出全新技术思想B.具有较高科学价值C.深刻影响社会习俗D.有效指导农业生产8.康熙帝时开始出现奏折,上奏人撰写奏折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
皇帝能够更多、更直接地获取信息。
这说明奏折的出现()A.杜绝了徇私舞弊B.有利于君主集权C.扩大了统治疆域D.削弱了宰相权力9.下列图片所示文物说明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玉玺及印文A.封建色彩浓厚B.平均分配土地C.积极学习西方D.提倡人人平等10.下表内容折射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1901—1911年我国民族资本工矿企业分布情况统计表(单位:家)A.技术力量薄弱B.地区分布不均C.行业门类不全D.发展过程曲折11.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毛泽东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提出()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C.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2.至1952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从1949年的34.2%上升到52.8%;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从1950年的23.2%上升到60.5%。
2024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题(二)历史科注意事项: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题前,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填写自己个人信息和试室的座位号。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域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作答:不能使用涂改液和透明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统一上交阅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磨刀山遗址是广东省目前确认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并将广东人类活动史推至“北京人”时代。
遗址出土石器近400件。
这些石器的发现始于()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遗址D.陶寺遗址2、秦始皇生于正月,名为政(通“正”);称帝以后,把“正”改为“端”,成为“秦讳正,谓之端”。
全国人名、地名等,用政(正)者,亦要相应避讳,如“正月”改为“端月”。
这些规定有利于()A.彰显礼乐文化B.加强君主专制C.贯彻统一文字D.促进民族交融3、右图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农业发展状况,这一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统治者大力扩张领土D.社会环境安定4、东晋和南朝的商品交易场所,除了大小城市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220年)中列肆贩卖的正规“市”之外,还有“草市”、“军市”、“夷市”“互市”等各类交易场所,星罗棋布,分布广泛。
这说明当时()A.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B.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D.中外文化交流很密切5、五代十国时期,作为政治主角的武人轻蔑地称呼文人群体为“措大”。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学情监测历史试题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1. 考古发现证实,中国农业起源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核心、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沿黄河流域分布、以种植粟和黍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起源。
下列能为北方导作农业起源提供证据的是()A. 元谋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D项正确;元谋人、山顶洞人靠猎取野兽和采集果实为生,排除A、B项;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代表,排除C项。
故选D项。
2.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铭文中有一句“受民受疆土”。
此铭文可用于研究()大盂鼎及其铭文A. 王位世袭制B. 禅让制C. 土地私有制D. 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受民受疆土”可知,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巩固疆土,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同时稳定政局,D项正确;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方式:有时兄终弟及,多数父子相传。
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禅让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指的是土地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土地分配模式。
在题干中未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
3. 先秦时期,孟子认为“爱有差等”,而汉朝的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却主张“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
这一变化()A.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消除了各地各民族文化隔阂C. 适应了“大一统”时代需求D. 使儒学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跳出家族的小圈子……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仲舒的思想符合当时汉武帝要求实行大一统在文化领域的政治要求,C项正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民族文化无关,排除B项;使儒学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D 项。
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福州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历史学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A2.B3.C4.A5.D6.C7.B8.C9.B10.A11.B12.A13.C14.A15.C16.A17.C18.D19.D20.A21.B22.D23.B24.C25.C26.B27.C28.D二、非选择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共44分29.(1)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示例一】判断:同意。
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民主共和时代的到来;中华民国的成立为女性参政提供了契机,女性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男女平等,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因此,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实现了旧邦新造。
【示例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各地女子争取参政权的尝试,遭到社会顽固势力的压制而失败,妇女解放任重道远。
因此,革命党人效法欧美,建立民主共和的方案没有真正实现。
【示例三】判断:不同意。
理由:辛亥革命虽建立了中华民国,为女性参政提供了契机;但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因此,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
30.(12分)(1)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人工运河;统一车辆与道路的宽窄。
(2)发展:境内陆路交通范围扩大;南北水路交通更加便利;中外交通发达。
时代特征:国力强盛;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对外政策开放。
(3)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1.(12分)(1)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国力增强;试图突破英法的国际话语权;展示国家实力。
(2)【示例】明星展品:本茨制造的汽车展馆:交通馆理由:本茨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内燃机为动力,制造了汽车,为人们提供了新式便捷的出行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3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中国历史人物是唐朝著名的诗人?A. 李白B. 孔子C. 孙悟空D. 赵匡胤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南京条约签订D. 北伐战争胜利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秦俑制D. 周游制4. 《资治通鉴》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A. 春秋战国时期B. 汉朝C. 唐朝D. 清朝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A. 火雨战役B. 诺曼底登陆C. 霸王行动D. 厦门抗战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造纸术,它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2. 清朝统治者通过(八旗)制度来管理蒙古、汉族和满族等不同民族。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4. 近代中国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民主运动是(辛亥革命)。
5. 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之上。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始于隋朝,终于清朝。
科举制度分为两个阶段:进士科和举人科。
进士科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合格者可以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
举人科是次一级的考试,合格者可以成为朝廷的地方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生需要通过不同的试卷和面试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学识。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选拔了许多优秀的官员,也促进了学术和文化的发展。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的一场中英战争,也被称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起因于英国违禁贩卖鸦片到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鸦片问题。
中国政府试图禁止鸦片贸易,但英国不同意,并派遣军队攻占中国的一些港口城市,进而打响了战争。
由于中国军队装备落后且战略失策,结果不敌英国军队,最终被迫签订了北安条约,割让香港,并开放五个港口给英国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届中考历史二模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右图判断,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行省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经济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出现 B.对外贸易发展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读书人的追求。
隋唐以来,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 参加科举考试B. 等待朝廷提名C. 投笔从戎戍边D. 投作官吏幕僚4、“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社会变革B. 民族团结C. 和平交往D. 反抗侵略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6.“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根据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B.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
至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按1937年比值计算)。
以上材料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③直接抗击了德、意法西斯国家④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 B.④ C.①③ D.③④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 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百团大战9.能够提高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有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10.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是A. 香港、澳门的回归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中美关系正常化11.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新时期“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开放12.日本历史上“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相同点是A.发生在民族危亡之际 B.加强了中央集权C.致力于学习西方文化D.促进了对外扩张13.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
下列人物和事件搭配错误的是()A.但丁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哥伦布一新航路开辟C.华盛顿一美国独立战争 D.拿破仑一法兰西第一帝国14.“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由此,可以看出该法令反映的是A.美国独立战争B.俄国农奴制改革C.美国南北战争D.新经济政策15.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是A.粉碎了国内外反革命叛乱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16. 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A.德国闪击波兰B.德国突袭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D.诺曼底登陆17.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18.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
这场特殊战争开始于A.杜鲁门主义出台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约组织成立 D.华约组织成立19.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
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
”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
”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A.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B.冲击了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国家主权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以下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①汽船②汽车③飞机④计算机⑤核电站A.①②③B. 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21.9月29日为扬州2500年城庆日。
扬州建城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22.6月,我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那么,隋朝大运河流经扬州一段的名称是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23.有网友来扬州之前,在微博上问,“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是扬州哪处景点的楹联,你应该回答A.瘦西湖B.史公祠C.大明寺D.双博馆24.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A.新罗B.日本C.意大利D.印度25.“烟花三月下扬州”。
如果你是导游,你将向游客推荐的扬州名胜古迹有①瘦西湖②平山堂③个园④圆明园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0分,27题8分,28题7分,共25分)26、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更崇高。
行走在复兴之路上,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10分)探究一:古代交往篇(1),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
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1分)(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在唐与天竺频繁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是哪位高僧?(1分)(3)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从1405年开始,明成祖派遣哪位人物率领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1分)探究二:近代探索篇(4)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强国之路的探索。
以学习西方技术为内容而进行的是哪次探索活动?(1分)(5)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20世纪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1分)(6)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哪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分)探究三:现代复兴篇(7)1978年底,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分)(8)目前,“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己经成功实践,请写出我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一例?(1分)(9)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什么理论?(1分)(10)感悟: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应该怎样做?(1分)27、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举出近代以来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分)材料二(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中,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人口处”,在政治、经济领域分别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2分)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为应对“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和苏联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至少写出两点)28.随着世界各国交往和联系的加强,矛盾与摩擦也不断增多,既有政治军事上的,也有经济文化上的。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各种国际组织也不断出现。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以此为话题对历史上的国际组织进行回顾反思,请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
(7分)(1)图一中两个对峙的军事集团之间对抗最终引发了哪次世界性战争?这场战争之后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2分)(2)在图二两种力量交锋的这场战争中,成为转折点的战役是什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进行全民族抗战。
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2分)(3)哪次会议决定成立图三中的国际组织?图四所示组织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图五所示组织体现了当今世界什么趋势?(3分)历史二模答案A C二、材料解析26、(1)张骞(1分)(2)玄奘(1分)(3)郑和(1分)(4)洋务运动(1分)(5)封建帝制(1分)(6)民主科学(1分)(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8)香港回归或澳门回归(1分)(9)邓小平理论(1分)(10)让人民安居乐业;遵循国际规则,履行各项义务;打击国际犯罪;坚持对外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27、(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2分)(3)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2分)(4)发展科技;重视教育;坚持改革;学习他国先进经验(2分)28(1)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2)斯大林格勒战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分)(3)雅尔塔会议,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3分)。